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设计思路

1、评估指标要突出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功能要求,能够引导园区规范发展。

2、评估指标要突出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园区共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评价,便于园区间相互比较。

3、评估指标要涵义清晰、相对独立,并尽可能定量评价。

4、评估指标能够准确定义、易于量化,所需数据便于采集。

二、评估指标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指标由六大方面19个具体指标组成。

1、建设进展总体评估

指标1:园区建设发展总体情况。以园区规划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对科技研发、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是否达到园区建设基本要求进行定性评价。

2、科技创新转化能力。

指标2:技术研发投入。园区各种来源的技术研究开发(R&D)投入水平及其增长情况。

指标3:技术研发平台。入住园区内各级(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数量。

指标4:技术研发成果。园区建设期间取得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及专利、标准等。

指标5:科技项目聚集度。进入园区的国家、省部科技项目数量及完成质量。

指标6: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实际推广应用状况。

3、科技创业服务能力

指标7:园区科技培训。用园区建设以来年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的次数、培训人数,以及园区接待参观考察的人次数等。

指标8:园区科技创业。用园区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规模、孵化企业数量及开发产品。

指标9:园区科技特派员。园区科技特派员的数量、管理机制与发挥效果等。

指标10:园区信息服务水平。用园区信息服务平台的网络建设水平、信息种类与数量、信息服务范围与效果。

4、带动产业发展能力

指标11:园区内部企业聚集度。园区企业聚集度=入园涉农企业总数/园区所在地涉农企业总数×100%;园区企业增长率=建园以来涉农企业增加数量/建园年限×100%;

指标12:园区企业发展能力。园区企业发展潜力=园区企业产值增长率/园区所在地企业平均产值增长率;园区企业融资能力=园区企业金融资本/企业总投入资本×100%

指标13:园区三次产业的融合度。园区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变化情况。

5、综合效益

指标14:示范区增产增效水平。示范区主导产业年人均产值/核心区主导产业年人均产值比值×100%。辐射区主导产业年人均产值/核心区主导产业年人均产值×100%。

指标15:土地产出率。核心区年度总产值/核心区建设面积;示范区年度总产值/示范区建设面;园区核心区(示范区)土地产出率/园区所在地土地产出率。

指标16:园区农民增收情况。园区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

指标17:园区投入产出效益。园区核心区总产值与投入总资金的比值来,反映园区投入资金规模及其总体产出情况。核心区净利润与投入资金的比值,反映园区投资的赢利能力状况。

6、管理机制与政策创新

指标18:园区管理机制。重点评价园区管委会是否是专设机构及其编制、管委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园区投资管理公司的运行状况等。园区在投融资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独特做法和政策等定性评价。

指标19 园区政策扶持。园区所在地政府对园区建设在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的优惠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地方各级财政对园区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情况。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文章来源:xx农业和渔业局发布时间: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0年12月9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成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园区概况 园区建设地点位于深圳市宝安、龙岗、光明和坪山四区,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建设园区,建设面积为万亩,其中3万亩为基本农田,从2011年到2020年逐步建成。 二、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一)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吸引国内外先进生物育种企业入驻,通过在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领域建立1-2个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充分合作,将产业化的新品种推向市场。 通过科研成果和专利有效转化,形成生物育种产业支撑体系,以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为依托,构建深圳在国内外农业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育种硅谷”。 (二)发展思路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思路:整合现有生物育种资源,引进国际生物育种科研团队和龙头企业,引领该领域发展,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能力。建设面向国际的种业技术创新四大平台,以规模化的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化推进发展,通过对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让,支撑及催化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服务。 (三)规划布局

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基础和生物产业现状,空间上将在深圳市内建设核心区和示范区,在深圳市外设立辐射区。 1、核心区 核心区总面积8500亩,是园区创新、研发、科技、服务和管理的高度聚合区域,通过构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平台,组建国际顶尖生物育种专业人才智库,探索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在核心区,通过技术链、信息链、产业经营链和宏观管理链等动态链条及科技、品牌和服务对接的耦合机制,促使园区在结构、功能方面更趋合理和完善,使核心区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核心区重点发展涵盖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业品种在内的生物育种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若干创新科技园。 2、示范区 示范区总面积35540亩,主要开展重点技术和项目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利用现有科研机构与生物育种企业,基于核心区的生物育种技术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等,通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产业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布局,实现科技与生产及市场的有效对接。 3、辐射区 辐射区是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大力发展异地生物育种基地与推广生物育种技术,推进生物育种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带动国内广东、新疆、河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推广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成果。 三、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引进了九个国际知名的生物育种科学家团队。目前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引进首批九个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分别是邓兴旺博士领衔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杨焕明院士领衔的华大基因创新团队、张曙光博士领衔的生物太阳能创新团队、朱英国院士领衔的能源植物创新团队、杨雅生博士领衔的创世纪转基因棉创新团队、范云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9763)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 201708011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内容与标准责任科室科室预计达成情况及后续工作举措备注 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 学、初中分别达到 4.2 人以上、5.3 人以上; 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 学、初中均达到 1 人以上; 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 资源配置 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 人以 上;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 别达到 4.5 平方米以上、 5.8 平方米以上;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 达到7.5 平方米以上、10.2 平方米以上;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 到2000 元以上、2500 元以上;

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 学、初中分别达到 2.3间以上、2.4间以上。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 国家规定要求;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 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 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 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 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 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 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 人、50人; 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

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 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 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 编制和岗位数量; 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 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 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2020年6月25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2020年6月25日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 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科发农〔2020〕1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水利(水务)厅(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各分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2020年6月25日(此件主动公开)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评估实施细则

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评估实施细则 (讨论稿) 一、评估目的 为贯彻《浙江工商大学班级学风建设评估条例》,加强外国语学院班级管理工作,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班级学风建设,促使各班级之间班风、学风相互学习、竞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依据《浙江工商大学班级学风建设评估条例》,特制定本评估细则。 二、评估工作组织领导 1.学院成立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任负责人,副院长(分管教学)、院办公室主任、院学生办公室主任、院团委书记等人员组成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评估领导小组职责为:(1)制定院班级学风建设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并报校学生工作部备案;(2)组织实施学院班级学风建设评估工作;(3)组织评定“优良学风班”;(4)负责对“学风特优班”申报材料的审核和推荐。 3.学院成立班级学风建设评估工作小组,成员由学办主任、带班辅导员、各班班长以及学院团委、学生会各推荐一名学生干部组成,其职责为:(1)负责日常评估资料登记;(2)负责班级学风建设评估工作实施。 三、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分学习风气、素质拓展、组织纪律、宿舍文明等四项。(评估体系表见附件) 四、评估时间和程序 1.班级学风建设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在下一学期开学后的三周内进行,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不列入评估。 2.“学风优良班”的评比在班级学风建设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其评定基本条件

为:各评估项得分之和列年级前40%(含),且无下列情况之一者:(1)出现严重违法乱纪事件的班级;(2)第四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国家专业四级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低于学院全年级平均水平的班级;(3)参加浙江省计算机二级统考,其一次通过率低于全校平均通过率的班级。 3.“学风优良班”评定。由符合“学风优良班”基本条件的班级自愿申报,由院学风建设评估领导小组组织现场评比,评比比例:全院本科班级数的前25%,每个年级一二本班级和三本班级各取评比成绩第一名,其余名额在全部申报班级中根据评比分值由高到低录用。 4.评估结果在院内公示,公示结束后将评估结果报校学工部。 5.“学风特优班”的评比在“优良学风班”评比的基础上进行,每年评比一次。 (1)申报条件:在评比期内两次被评为“优良学风班”的班级,或两次评估得分之和列本院前10%的班级。 (2)评比程序:由符合上述条件的班级自愿申报,二级学院推荐,报校班级学风建设评估领导小组进行评定。 (3)推荐比例:全院班级数的3%。 五、表彰和奖惩 (一)学风优良班 1.学校对“学风优良班”给予全校表彰。 2.一年内,两次被评为“学风优良班”的班级,在当年度评优时增加2个“优秀学生干部”名额和2-3个“学风建设积极分子”名额,予以全校表彰。 3.评比年度内获一次“学风优良班”奖励200元班级活动经费;评比年度内获二次“学风优良班”奖励500元班级活动经费(和获一次的不累加)。 4.学院在学生素质评价时对“学风优良班”所在班级学生在品德素质记实项目中加5分/次。两次“学风优良班”在品德记实中加8分/次。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

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11.4%。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集聚区、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办法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为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对象是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统称县)。 第三条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坚持“依法实施、保障公平、注重质量、社会认可”的原则。 第四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章评估内容与标准 第五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

第六条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第七条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通过以下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具体包括: .

武汉大学2014年学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2: 武汉大学2014年学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参考 分数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1.定位与目标 10分1.1办学定位 3 ①学院(系)有明确的办学方向,且确定依据合理; ②学院(系)发展规划能体现学校和学院办学定位要 求;③学院(系)年度教学工作计划能体现办学定位 要求。 1.2培养目标 3 ①学院(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且确定依据合 理;②学院(系)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③专业培养 标准符合学校复合型、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总 目标要求。 1.3人才培养 中心地位 4 ①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明确;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的措施得力;③学院(系)领导班子重视本科教学, 能将本科教学工作列入党政联席会议重要日程;④党 政领导能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巡视;⑤劳务费分配 能向本科教学倾斜。 2.师资队伍 15分2.1数量与结 构 3 ①教师数量与结构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专任教师生 师比优于全校水平;②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且执行 状况良好;③重视教师引进工作,年度引进教师情况 良好,师资结构有所改善。 2.2教育教学 水平 4 ①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较强;②重视师德 师风建设,措施得力,效果良好;③积极组织教师参 加教学竞赛,年度教师教学竞赛成绩显著。 2.3教师教学 投入 4 ①教授副教授能积极为本科生上课;②教师能严格履 行岗位责任,教书育人,无教学事故;③教师能积极 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承担项目多、成果突出。 2.4教师发展 与服务 4 ①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②重 视教学梯队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有青年教师培养规 划,有具体措施且执行良好;③积极落实学校本科教 学课程助教制,有执行细则,且实施情况良好。 3.教学资源 20分3.1教学经费 4 ①学校下拨的教学经费分配能优先保证本科教学需 要,且能在事业费外自筹经费用于本科教学;②学校 预算的本科教学业务费较上年有所增长。 3.2教学设施 4 ①学院(系)现有教学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②学院 (系)资料室、教学与科研实验室能对学生开放,利 用率高;③学院(系)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教学信息化条件较好,教学相关信息齐备。 3.3专业设置 与培养方案 4 ①有专业建设规划,且执行情况良好;②专业设置合 理,优势专业与新专业设置成绩显著;③培养方案能 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且执行情况良好。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10年12月由科技部等部门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是黑龙江垦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腹地,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32°31′38″-134°32′19″,北纬46°49′47″-48°12′58″之间,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福前铁路贯穿全境,境内有佳抚、饶抚和同抚三条省级公路通过,省道总里程273.3公里。 园区属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温度-41℃,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小时,无霜期120-135天,年平均降雨量541.1毫米。园区内“三江环绕、七河贯通”,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有洪河、挠力河2个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有乌苏里江、黑龙江勤得利2个省级自然(湿地、特种鱼类)保护区。 园区管理机构为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履行政府职能,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属管局公务员编制,主要职责是园区建设重大事项决策,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配套政策,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以及园区的建设规划、招商引资、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技术推广、企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 在总体规划上,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原则,构建“一轴

七区三带”的建设格局。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其中:核心区10万亩,示范区300万亩,辐射区3000万亩。核心区以建三江局直地区至七星农场43作业站佳抚公路20公里沿线区段为轴心,分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区、寒地水稻标准化生产试验区、农产品加工研发区、生态小城镇建设示范区、绿色生猪与鲟鱼养殖试验示范区、国内外科技合作区等七大功能区;示范区沿佳抚(佳木斯-抚远)、建东(建三江-东安)和建勤(建三江-勤得利)三条省级公路建设900公里科技示范带,涵盖建三江管理局的整个农业生产区域;辐射区域包括垦区东部的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管局以及富锦、桦川、同江、抚远、饶河及宝清等市县的广大区域。 园区以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持,成立了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政策制定以及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指导科研项目的引进、开发与实施。 园区立足于建三江管局“绿色米都”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以绿色水稻生产和粳稻米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并以绿色猪、鲟鱼养殖为辅,形成产业完善、协调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格局,建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以“绿色、生态、环保、健康”为理念,以“种植中心”、“加

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名词解释 1.农业园区:农业园区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为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建设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为基本功能,兼顾展示示范、休闲观光、辐射带动、教育培训、技能创新等功能的综合实体。 2.规划:指选择、设定未来的某一时点的目标,相对于那时的目标对比现实状况,在明了二者间的关联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现实向目标发展,趋向于、接近于目标。 3.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空间布局的未来发展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 4.前向效应:是指某个产业出现后,其产品能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供应,促进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5.后向效应:是指某个产业出现后,引起对原料其他产业产品的而需求,刺激原料产业的萌生和发展。 6.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7.农业园区建设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理论在农业园区开发中的应用,主要是农业园区建设前期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安全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为投资者或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8.田成方:从田块平整的技术要求、方便田间管理及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等因素出发确定田块的大小及长宽比,建设规范化田块。 9.渠成网:渠道的建设标准为三面光渠道的两侧及沟底用水泥浇平或砌石后用水泥勾缝,同时建好涵管、闸等配套设施。渠道的总体布局按主渠中间、支渠两侧的原则,保证每块田都能排灌自如。 10.路成行:农业园区内机耕路的布局按主路中间、支路两侧的原则。主路要保证大中型农业机械能顺利会车,主路的净宽一般要求在6m以上,支路要保证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出顺畅,净宽至少在3m以上。机耕路的建设标准为路基两边砌石,路面硬化,同时建好农机下田墩。 11.观光农业园: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系统,是一个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起来的以农业为背景,以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为主要开发内容,以城市居民的观光、休闲、娱乐和青少年教育为服务对象,开发各具特色项目的有明确空间范围的农业园区。 12.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13.激励:就是为了达到企业目的,通过满足员工的生理、愿望、兴趣、情感等需要,有效的启迪员工的心灵,达到挖掘员工潜力的管理手段。 14.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 15.竖向规划设计:综合利用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因坡就势合理地进行道路布局,建筑、各类公共服务设计、绿地的组织以及地面水的排除。 填空 1.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展示示范功能;生产加工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培训教育功能;休闲观光功能;技术创新功能.。 2.现代农业园区的特点是什么?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功能;新机制。 3.试述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遇到的关键问题有哪些?①立项问题②硬软件建设③人才问题④科技含量⑤园区特色 4.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委托规划→调研阶段→设计阶段→方案优选→方案实施 5.总体规划中如何确定农业园区的综合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 6.农业园区的内部交通按功能、等级可分为哪几种道路?①主路②支路③人行道④园务路 7.农业园区的服务设施按功能和行业习惯分为哪几个类型?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和其他。 8.农业园区的绿化形式有哪几种?水平绿化;草坪;垂直绿化;水体绿化;防护林绿化 9.农业园区的景观特征是什么?多功能;生态性;地方性;主题性 10.根据示范型农业园区的三区布局理论,核心区的先进技术和农产品生产模式通过什么方式扩散到示范区、辐射区的?答;①整体模式的扩散。②类型的扩散。③方法的扩散。 11.观光农业园区的布局形式常有围合式、中心式、放射式、制高式、因地式等几种。 12.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13.区域规划的特点①目的性②前瞻性③动态性④综合性⑤战略性⑥地域性。 14.如何进行农业园区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 问答题 1、目前我国农业园区规划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立项问题,硬软件建设问题,人才问题,科技含量问题,园区特色问题。 2、农业园区规划一般有几个层面?每个规划层次的主要规划内容是什么? 答:农业园区规划一般有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农业园区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区域的基础情况搜集;②综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和农业发展总体要求以及区域特殊的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③进行区域产业分区;④制定农业园区区域规划方案;⑤修改,评审。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 标 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评估等级 A B C D 1.专业 设置 1.1建设与调整 ●市场调研 ●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1.2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 2.专业 教学团 队 2.1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 2.2师资结构 △职称 △学历 △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经历 △社会服务经历 △生师比 △双师素质比例 ●专兼教师比例及承担专业课时比例 2.3师资水平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 发表论文 3.课程 建设 3.1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 3.2教学内容与课 程体系改革 △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达标率 ●课程标准 △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 3.3教材建设 △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使用率 △教材编写 3.4教学方法与手 段改革 △实践教学比重 △课程设计方案 3.5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库 △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 4.教学 经费与 设施 4.1教学经费△教学经费使用 4.2实训设施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实验、实习开出率 △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 △校外实习基地

5.教学 管理 5.1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生跟踪调查 新生素质调研 5.2实习实训管理 ●顶岗实习检查与控制 △实习专业对口率 △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 6.规模、 质量与 效益 6.1招生规模●招生规模 6.2知识能力素质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格率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5%以上 △技能大赛获奖 6.3就业创业与社 会声誉 △毕业生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学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7.社会 服务 7.1技术研发△横向课题及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 7.2社会培训●社会培训人次与创收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A+B≥19,C≤7, D≤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摘要]县级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一方面承担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的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又是均衡发展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而现有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单一、指标间关系不明确,其评估结果信度难以保障。基于对全国14省42县中小学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要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各地政府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骨干教师配置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点;资源的多寡不是均衡程度的决定性因素;要避免新一轮的学校撤并。[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评估指标[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9-0005-03 热点问题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任春荣 任春荣/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督导评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 10087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辖区内学校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和监测是县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各省陆续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省级政府承担起对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督导评估的责任,因此,加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各省制定的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均衡水平的评估;二是对促进均衡发展的措施的评估;三是对均衡水平和促进均衡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评估。各省的评估指标均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也比较全面。但是,全面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复杂,易出现指标间信息重叠现象,且有对教育进行全面评估之嫌,淡化了对均衡水平的评估。其指标选择方法则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常出现指标信息量不够与指标间关系不明确的现象;其对均衡水平的计算以评估者打分为主,将单项指标的分值乘以权重整合成教育均衡发展总分,这使得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不高。 基于现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选择评估指标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呢?由于我国国情复杂,不同选择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采用多种方法筛选适用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指标,并以指标选择结果为例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一、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 本研究基于全国14省42县881所初中和3096 所完全小学的数据,主要采用定量方法并辅以定性方法,对县域校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样本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的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各类区县。样本区县的初中和小学全部纳入调查范围。(一)指标选择的原则 确立指标选择的原则是指标筛选工作的第一步。指标选取的一般性原则是目的明确、切实可行、比较全面,同时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考虑到均衡发展水平评估的特殊要求,指标还应具有敏感性和可靠性。敏感性是指所选指标灵敏,区分度好,能够反映学校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教育发展水平,但学校之间没有差异,那么该指标就不具备评估均衡发展程度的能力,应该筛除。可靠性是指所选指标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所选指标应属于常规统计内容,不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人力去采集数据,否则数据容易失真。(二)指标选择结果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列出最初的评估指标,提交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确定出以下备选指标:教育经费类,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教师年人均收入、教师年人均培训经费;办学条件类,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师生比、分组实验开出率;教师队伍质量类,包括本科及以上教师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参加区县级以上培训的 5--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园区基本情况: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9月由科技部批准试点,同年12月由省政府批准组建运行,并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系列,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吉林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2月24日批准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区划调整,核心区域位于公主岭市响水镇,规划面积19.96平方公里,是集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园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园区交通优势明显,毗邻长春市永春镇,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成为长春市新的宜居区域,京哈高速公路、硅谷大街通往范家屯镇的快速公路、长春市的前进大街在此经过。这里位于长春市的南部,没有工业项目,没有污染。水土完全可达绿色有机标准。园区示范区(响水镇)占地144平方公里,目前纯绿色蔬菜、水果种植已形成规模,已建成的高标准大棚有3000多栋,形成了供应长春地区的集散地。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民风淳朴,政治生态良好。是您投资兴业的良好选择! 园区科技环境优势 园区得到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支撑。

园区发展理念:走创新发展之路,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走经营开发发展之路,走玉米全株产业发展之路,走科技引领发展之路。 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 园区发展规划和招商重点: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一城三区七产十园”发展战略。“一城”就是在响水新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城。“三区”就是在响水新区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贸易区和生态宜居区;“七产”就是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养老业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等七大产业;“十园”就是规划建设十个特色农业示范展示园。包括:百花百果园;农业种植园;特种玉米产业园;法国生态园;以色列农业产业园;荷兰农业示范园;稻田养蟹示范园;蔬菜生态园;玉米技术集成园;种养加循环农业产业园。以点带面,引领全市现代化农业发展。发展目的就是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现代农业科技城和国家一流园区。园区招商标准是:1、无污染项目;2、投资强度高项目;3、税收强度高项目;4、投资额度超亿元项目。 响水核心区总体规划图:响水核心区总体布局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教贸易区、生态宜居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 主要建设:种子硅谷,农畜食品精深加工,航空食品,农机农业产业化,以色列、法国、荷兰农产品示范园。 科教贸易区: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提要 背景意义 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有效途径是政策引导和建园设区进行示范。年以来,某进行了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成功探索,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种、养、加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加工、储运等整个技术体系的水平,并且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园区运行机制和科技推广机制。 某的农业类型和基础条件,都在河南及黄淮海地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年月,温家宝副总理指示在某建立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因此,建立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引导与其农业特点和类型相似地区农业的发展,促进河南乃至黄淮海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体目标 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到年示范园完成预期建设目标,年示范区初见成效,到年基本建成符合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具体指标为每亩土地产值元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元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以上。 布局与重点 园区总体规划设计为“一园九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园(核心区,万亩)、花卉产业化示范区(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万亩)、中药材生产示范区(万亩)、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区(万亩)、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万亩)、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示范区(万亩)、畜牧业生产示范区(养殖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为重点)、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个重点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村城镇化科技示范区(个)。“一园”是某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和建设重点,通过“一园”的建设,为其他个示范区提供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从而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 投资概算 园区概算总投资万元。其中示范园投资万元,示范区投资万元。拟申请国家投资万元,地方财政配套万元,自筹万元。 效益情况 示范园项目完成后,将达到年产万株(穗)名优花木接穗、万株优质花木种苗、万盆盆景花卉、万只鲜切花、万盆蜡梅造型盆景、万株优质花卉种苗等产品的生产能力。项目年新增总产值万元,新增利税万元,其中新增税收万元/年。项目区农民年新增人均纯收入元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示范区项目完成后,测算年增效益万元。 二、园区概况 地理位置 某市位于中原腹地,地理座标为东经°'-°'、北纬°'°'之间,辖一区二市三县,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纵横交错,市区距郑州国际机场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自然条件 某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千卡,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农耕期天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的持续日数为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之间,无霜期为天。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说明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体要求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 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竞争,为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 含竞争前高技术研究) 和基础性工作。或在科学前沿的探索中具有创新

思想;或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需求,在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方面成果突出;或积累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室应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固定人员队伍,包括若干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高素质研究骨干、高水平技术人员及精干的管理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合作,能够满足实验室参与国际竞争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要求。鼓励实验室以外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短期合作研究。 实验室能够凝聚、吸引和稳定优秀中青年人才。具有良好的培养学术接班人和优秀中青年的条件和业绩,能够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研究生。 实验室具备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注重学风建设,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氛围。积极开展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实验室应拥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共享共用,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鼓励实验室自行研制和开发仪器设备。 实验室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时间:2012-11-19 12:57来源: 作者: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1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于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模式。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2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称园区)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要带动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模式和科技支撑。 第3条“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集成资源、创新发展的思路,全面实施“一城两区百园工程”(简称121工程),即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及120个左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第4条本办法适用于科技部等部门联合进行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审批、建设、管理、验收和评估等。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5条科学技术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领导小组,科学技术部为组长单位,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园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制定园区发展规划。该小组成员原则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有关程序 进行必要调整。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该书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分不同类型收录了以畜牧业、加工业、种植业等为龙头的农业园区的成功规划案例,对农业规划工作者、园区管理决策者等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从中精心挑选了九种类型1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其分类汇编成册,供读者参考与借鉴。这些案例涵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囊括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物流类、休闲观光类、产业融合类、科技类、生态循环类、区域农业示范类和其他特色类等九个大类,包括了国家、省级和地市级等不同层级认定的农业园区。上述归类出的不同案例,并不表明园区仅有该类属性,只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案例中比较突出该类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而已,其实大多数园区都呈现为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的格局。 书名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作者 朱绪荣 ISBN 27568 类别 农业 页数 358 定价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朱绪荣[1] 图书目录 种植类园区规划案例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固安县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安徽省芜湖市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设施农业园规划案例 ——内蒙古某高效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山西省晋城市某花卉产业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某柑橘产业园总体规划 养殖类园区规划案例 畜牧养殖园规划案例 ——广西某现代农牧示范园总体规划 水产养殖园规划案例 ——山东省济宁市某现代生态渔业养殖园总体规划 加工物流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产品加工园规划案例 ——海南省海口市某农产品加工园总体规划 农产品物流园规划案例 ——陕西省眉县某猕猴桃物流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类园区规划案例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某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产业融合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案例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 生态循环类园区规划案例 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威县某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 科技类园区规划案例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案例 ——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区域示范类园区规划案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