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体育运动与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体育运动与自我效能感

0前言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即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特定任务或行为自信程度的评价。自我效能理论反映了班杜拉关于动机理论的新进展,解释了为什么拥有相同行为技能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执行同一行为方式时,其表现的出色程度不同,甚至相差悬殊;解释了个体将自己已获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行为表现的中介过程[1]。

1)研究目的

体育运动中的自我效能研究关注的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问题和它与运动成绩的关系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来提高运动成绩。体育专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进行运动技术的练习,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还是运动成绩的提高,都与自我效能感有密切关系。而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区别、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否有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在这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及其重要。所以本人做这次调查研究,去讨论体育运动是否能影响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学校在平时生活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相关的借鉴。

2)研究意义

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以及坚持性。效能信念决定了人们为自己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付出多大的努力,在面临困难时坚持多久,以及遇到失败后的恢复能力[2]。它在动机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除了影响个体的归因方式之外,还会影响到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敢于接受挑战,以积极的情绪状态面对困难;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必要的自信心[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在校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100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0余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指导。

1.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为97%,有效率93%。

1.2.3统计方法

使用GSES量表,由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学生以无记名方式答卷,并答应保护学生的个人资料。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ANOVA(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

1.3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由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0.87,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为r=0.82(n=401,p<0.001)。GSES只有一个维度,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GSES

是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检验

表1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将不同性别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学生自我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自我效能感倾向略

比男生低。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男生喜欢体育运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普遍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性格趋于外向从而导致自我效能得分略高于女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所以我们在制定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方案时无需考虑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

2.2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差分析

表2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差分析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我效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自我效能感也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大学四年的教育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影响了学生的归因方式,消除了大学生在进校时的焦虑和恐惧。

大学四年中,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二年级都设有公共体育基础课程,学校就学生的喜好设有多个项目的体育课程科目。这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3不同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检验

表3不同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检验

对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进行差异性比较,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得分平均成绩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见表3),通过进行这两类学生得分平均成绩的t检验得到体育专业学生与公体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一般自我效能感比普通人要强,他们在面对某一任务时所具有的判断能力、成功信念以及主体自我的把握能力都比普通学生要强一些。

体育运动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应付各种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首先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个体更可能选择超过自己能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其次,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个体,富有自信心,能够坚持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直至达到预定目的,而水平低的个体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心、不敢尝试;再次,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进行的活动中,情绪乐观稳定,乐于从事课外

大学生体育运动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祖子贤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10)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体育运动是否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有影响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自我效能的学生可能更努力地去学习,而低自我效能的学生则会知难而退;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系数。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体育运动

男女t p

(n=45)(n=48)

自我效能感25.69±3.7624.62±5.65 1.0620.291

年级10级09级08级07级F

自我效能24.96±3.9724.96±4.3225.31±4.4025.32±6.390.042

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t

(n=46)(n=47)

得分26.32±5.0723.97±4.32-2.403

作者简介:祖子贤,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

2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