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性干皮病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2
人类遗传病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类型[连线]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1)遗传咨询(2)产前诊断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与人体健康1.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2.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3.意义: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结果: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
重点聚焦1.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类型,病因是什么?2.如何监测和预防遗传病?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共研探究]1.单基因遗传病有6 5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
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2)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说明:一种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
(3)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4)人类遗传病中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亲本产生的异常配子发生受精作用导致的。
如图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异常卵细胞的示意图(图中染色体代表21号染色体)(1)异常卵细胞的形成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异常的次级卵母细胞,进而形成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产生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基因的表达【学习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解释中心法则3、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遗传信息的转录【基因的表达403852遗传信息的转录】(1)转录的概念: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3)转录的模板:DNA分子(基因)的一条链(模板链)(4)所用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5)酶:RNA聚合酶(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7)转录产物及去向: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编码蛋白质r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构建核糖体t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携带氨基酸2、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做翻译。
(2)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3)模板:mRNA(4)所用原料:20种氨基酸(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U―A、G―C、C―G(6)翻译过程:mRNA形成以后,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蛋白质合成被启动。
tRNA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排列顺序,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将氨基酸运至核糖体上,并确定氨基酸在多肽链上的位置,同时,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而连接成多肽,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一个密码子的位置;前一个tRNA移走,再去运载相应的氨基酸;另一个tRNA运载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如此反复进行,使肽链不断延长。
形成的多肽再进一步加工修饰形成能体现生物体性状的蛋白质。
要点诠释:(1)对于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来说,遗传信息贮存在RNA 上。
(2)密码子共有64种,但有3种为终止密码子;对应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tRNA 上反密码子所含的碱基有3个,但整个tRNA 不止3个碱基。
致突变专项考核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哪种后果不是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单选题]*A、显性致死B、显性遗传病C、隐性致死D、隐性遗传病E、癌症√2 .引起着色性干皮病的原因是:()[单选题]*A、DNA上TCT聚体的切除修复系统有缺陷√B、细胞膜通透性缺陷引起迅速失水C、紫外光照射诱导了有毒性的前病毒D、温度敏感性转移酶失活E、维生素B1缺乏3 .体细胞突变可能的后果如下,除了()[单选题]*A、致癌B、致畸C、遗传性疾病VD、衰老E、动脉粥样硬化4 .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中最受重视的是()[单选题]*A、致癌√B、致畸C、动脉硬化症D、衰老E、遗传病5 .突变的后果是()[单选题]*A、肿瘤,显性致死,炎症B、显性致死,隐性致死,遗传性疾病VC、显性致死,炎症,遗传性疾病D、隐性致死,变态反应,肿瘤E、遗传性疾病,畸胎,变态反应6 .生殖细胞突变可能与以下哪项后果无关()[单选题]*A、显性致死B、肿瘤√C、遗传性疾病D、致畸E、增加遗传负荷7 .微核试验可用于检测()[单选题]*A、DNA力哈物B、引起核粉碎的遗传毒物C、断裂剂和非整倍体剂√D、引起碱基置换的遗传毒物E、引起移码突变的遗传毒物8 .生殖细胞突变可能与下列事件有关,除了()[单选题]*A.显性致死B.肿瘤√C.遗传性疾病D.致畸E.增加遗传负荷9 .下列试验中不属于基因突变试验的是()[单选题]*A、Amesi⅛⅛B、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C、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D、枯草杆菌DNA修复试验√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突变试验10 .体外试验方法常用()[单选题]*A、游离器官B、原代培养细胞C、细胞器D、CHO,V79E、以上都是√11 .SCE是()[单选题]*A、染色单体交换B、姐妹染色单体交换VC、染色单体内换D、染色单体互换E、姐妹染色体交换12 .哪种试验组合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单选题]*A、AmeS试验,大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B、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大鼠睾丸细胞染色体试验VD、显性致死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试验E、SCE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试验13 .基因重排是()[单选题]*A、小缺失的片段倒转后仍插入原来位置√B、小缺失的片段不倒转插入原来位置C、小缺失的片段倒转后插入其他位置D、小缺失的片段不倒转插入其他位置E、DNA断裂和重接引起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14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染色体整倍体畸变()[单选题]*A、nB、2nC、3nD、上述AC都是√E、上述ABC都是15 .环状染色体是()[单选题]*A、染色体长臂两端连接形成环状B、染色体短臂两端连接形成环状C、染色体两臂断裂重接形成环状√D、染色体断片断端重接形成环状E、以上都对16 .不属于基因突变的遗传损伤为()[单选题]*A、片段突变B、移码C、碱基转换D、裂隙和断裂VE、碱基颠换17 .关于倒位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丢失B、染色体只发生一次断裂C、染色体两臂均断裂断片互换D、染色体旋转180度E、以上都不对V18 .染色体断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下列哪种形态学改变()[单选题]A、无着丝粒断片B、染色体缺失C、环状染色体√D、微核E、微小体19 .碱基类似物()[单选题]*A、N-亚硝基化合物B、5-;臭脱氧尿喀陡√C、亚硝酸根D、秋水仙素E、青霉素20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单选题]*A、磷酸二酯键断裂B、嚓咤二聚体形成√C、碱基插入D、碱基缺失E、碱基置换21 .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瞟聆的()[单选题]*A、N-5位B、N-6位C、N-7位√D x0-7位E、0-5位22 .下列哪种作用是以DNA为靶的化学诱变作用()[单选题]*A、对有丝分裂作用的干扰B、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C、对DNA复制酶系的破坏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23 .烷化剂对DNA的烷化作用最常发生在()[单选题]*A、鸟噤吟的0-6位B、鸟瞟吟的N-7位√C、腺瞟吟的N-I位D、腺瞟吟的N-3位E、腺瞟吟的N-7位24 .鸟瞟岭N-7位烷化作用的后果有()[单选题]*A、鸟噤吟脱落B、脱瞟聆C、作用碱基缺失D、移码突变E、以上都是√25 .致突变试验中,设立阳性对照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A.比较与受试物组的差异B.判断是否存在实验误差VC.排除主观影响D.与阴性对照参比E.判断量效关系26.致突变试验组合应考虑的配套原则中,除外()[单选题]*A.体外试验与体内试验结合B.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C.低等生物指示系统与高等生物指示系统相结合D.多个遗传学终点结合E.对同一遗传学终点来说,优选体外试验V27.有关微核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微小染色体√B.在无组胺酸的培养基上能生长C.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微小染色体D.可以带着丝点E.同一细胞可有一个以上的微核28 .若受试物具有间接诱变性,则Ames所用的标准菌株()[单选题]*A.在无组胺酸的培养基上,加s9能生长√B.在无组胺酸的培养基上,加S9不能生长C.在无组胺酸的培养基上,不加s9能生长D.可用含组胺酸的培养基不S9进行检测E.可用舍组胺酸的培养基加s9进行检测29 .在Ames试验系统中,加S9的目的是()[单选题]*A.检验直接致突变性B.检验间接致突变性VC.检验菌株类型D.检验致癌作用E.为培养基所需成分30.有关AmeS试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AmeS试验的指示生物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突变菌株B.用一套标准菌株检查不同的碱基序列改变C.TA97菌株用于检测移码突变D.加与不加代谢系统可能会有不同结果E.化学毒物诱变的菌株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生长√31 .DNA上鸟瞟吟被胸腺口密咤取代,此种突变称为()[单选题]A.移码突变B.颠换VC.转换D.错义突变E.无义突变32 .染色体畸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检出B.主要通过表型的改变发现VC.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异常D.可见染色体数目的异常E.可由诱变剂或有丝分裂毒剂引起33 .下列类型中,属于间接诱变的机理为()[单选题]*A.烷化剂作用B.碱基类似物取代作用C.嵌入剂作用D.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作用VE.对碱基结构破坏34 .对某药物的致突变性进行如下试验:①AmeS试验;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③体外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肿瘤学复习题2word精品肿瘤学练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40 题*1 分)1. 符合成熟型畸胎瘤的特征的描述是AA. 良性肿瘤B. 不发生于胸腔C. 多为实性肿物D. 不形成甲状腺组织E. 不形成脑组织2.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多呈EA. 分叶状B. 乳头状C. 弥漫浸润D. 结节状E. 囊状3. 有关畸胎瘤的描述,错误..的是EA. 好发于卵巢、睾丸B. 由两个胚层以上的组织构成C. 未成熟型可见原始神经组织D. 多呈囊性,囊内充满油脂、毛发E. 肿瘤起源于生发上皮4. 关于皮肤黑痣的描述,错误..的是AA. 皮内痣易恶变B. 来源于黑色素细胞C. 可恶变为黑色素瘤D. 溃破、发炎是恶变的象征E. 痣细胞分泌色素5. 有关黑色素瘤的描述,错误..的是CA. 可由黑色素痣恶变而来B. 恶性度较高,易发生血道转移C. 均可见色素颗粒D. 好发于足底、外阴、肛周的皮肤E. 瘤细胞核仁清楚、核分裂像多见6. 不.属.于.致癌因子的是AA. 硒B. 苯胺C. 亚硝胺D. 二甲基氨基偶氮苯E. 3,4 —苯并芘7. 与肺癌发生关系密切的化学致癌物是AA. 3,4- 苯并芘B. 黄曲霉毒素C. 石棉纤维D. 紫外线E. 乙萘胺8. 与膀胱癌发生关系密切的是EA. 3 ,4-苯并芘B. 黄曲霉毒素C. 石棉纤维D. 紫外线E. 乙萘胺9. 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的是BA. 3 ,4-苯并芘B. 黄曲霉毒素C. 石棉纤维D. 紫外线E. 乙萘胺10. 不.属.于.致癌物质的是BA. 砷B. 金C. 铬D. 镍E. 镉11. 不.符.合.亚硝胺致癌特点的描述是CA. 致癌性强B. 致癌谱广C. 自然界广泛存在D. 其形成与亚硝酸盐有关E. 其形成与二级胺有关12. 不.符.合.3,4-苯并芘致癌特点的描述是EA. 致癌性强B. 致癌谱广C. 自然界广泛存在D. 存在于烟草的烟雾中E. 具有直接致癌作用13. 不.符.合.化学致癌的描述是EA. 间接致癌物多见B. 直接致癌物少见C .某些致癌物需要其他物质的协同作用D. 激发剂是致癌物质E. 促进剂是致癌物质14. 与病毒无.关.的.肿瘤是EA. 肝癌B. 鼻咽癌C. Burkitt 淋巴瘤D. 子宫颈癌E. 胃癌15. 与肝癌关系密切的病毒是AA. HBVB. HSVC. EBVD. HPVE. HTLV16. 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是BA. 鼻咽癌B. Kaposi 肉瘤C. 食管癌D. 胃癌E. 乳腺癌17. 与HPV感染关系密切的肿瘤是CA. 鼻咽癌B. 食管癌C. 子宫颈癌D. 胃癌E. 乳腺癌18. 与HCV感染关系密切的肿瘤是DA. 鼻咽癌B. Kaposi 肉瘤C. 食管癌D. 肝癌E. 乳腺癌19. 与EBV感染关系密切的肿瘤是AA. 鼻咽癌B. Kaposi 肉瘤C. 食管癌D. 胃癌E. 乳腺癌20. 与HTLV感染关系密切的肿瘤是EA. 鼻咽癌B. Kaposi 肉瘤C. 食管癌D. 胃癌E. T 细胞白血病21. 女性,5岁,双眼均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
生化试题库氨基酸代谢本科-氨基酸代谢及生物氧化1一、单5选1(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1、关于磷酸肌酸的错误描述是A:肌酸是由肝脏合成,供肝外组织利用B:肌酸被ATP磷酸化为磷酸肌酸C:磷酸肌酸含有高能磷酸键,为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D:心肌梗塞时,患者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常升高E:磷酸肌酸可自发地脱去磷酸变为肌酐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2、下列有关细胞色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递电子顺序是b→c→c1→aa3→O2B:都是递电子体C:都是递氢体D:全部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E:都受CN-与CO的抑制考生答案:B标准答案:B满分:2 得分:23、下列物质中最易接受电子的是A:α-酮戊二酸+CO2(E0'为-0.38v)B:草酰乙酸(E0'为-0.17v)C:氧分子(E0'为+0.82v)D:辅酶Ⅱ(E0'为-0.32v)E:丙酮酸(E0'为-0.19v)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4、能接受还原型辅基上两个氢的呼吸链成分是A:NAD+B:FADC:辅酶QD:细胞色素cE:细胞色素b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05、转氨酶在体内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血清ALT升高,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是A:不反映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情况B: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减弱C: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增强D:合成代谢增强,分解代谢减弱E:合成代谢增强,分解代谢增强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26、下列哪项是氨的主要去路A:合成尿素B:生成谷氨酰胺C:合成非必需氨基酸D:以游离形式直接由尿排出E: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等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27、下列何种物质是氧化与磷酸化作用的解偶联剂A:CN-B:巴比妥盐C:二巯基丙醇D:2,4-二硝基苯酚E:寡霉素考生答案:D标准答案:D满分:2 得分:28、血氨的主要来源是A: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的氨B:蛋白质腐败产生的氨C:尿素在肠中细菌脲酶作用下产生的氨D:体内胺类物质分解释出的氨E:肾小管远端谷氨酰氨水解产生的氨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29、使氧化磷酸化加速的是A:ATP/ADP升高B:ADP增多C:NADH/NAD+升高D:Ca2+降低E:乙酰CoA/CoASH升高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B满分:2 得分:010、缺乏哪一种酶可导致PKU(苯丙酮尿症) A:苯丙氨酸羟化酶B:苯丙氨酸-酮戊二酸转氨酶C:尿黑酸氧化酶D:多巴脱羧酶E:丙氨酸-丁氨酸硫醚合成酶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21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A:糖和蛋白质混合使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B: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C:几种营养价值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D:糖、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混合使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E:用糖和脂肪代替蛋白质的作用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12、关于腐败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在大肠进行B:是细菌对蛋白质或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作用C:主要是氨基酸脱羧基﹑脱氨基的分解作用D:腐败作用产生的多是有害物质E:以上都正确考生答案:E标准答案:E满分:2 得分:213、关于P/O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指A:P/O比值是指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酸的mol数B:P/O比值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无机磷酸的克原子数C:P/O比值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产生的ATP的mol数D:测定P/O比值不能反映物质氧化时生成的ATP的数目E:测定P/O比值反映物质氧化时所产生的NAD+数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014、能形成假神经递质的氨基酸是A:PheB:TrpC:HisD:LysE:Arg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215、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的变构激活剂是A:谷氨酰胺B:NH3C:乙酰CoAD:尿素E:N-乙酰谷氨酸考生答案:D标准答案:E满分:2 得分:016、下列有关生物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描述,错误的是A:氧化反应是生化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B:当生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产物的自由能和反应物的自由能相等C:能量的储存、转移和利用主要凭借磷酸基实现的D:生物氧化过程释放的能量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E:在生化反应中总能量的变化与反应途径无关考生答案:D标准答案:D满分:2 得分:217、下列代谢物脱下的氢,不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的是A:苹果酸B:异柠檬酸C:脂酰CoAD:α-酮戊二酸E:丙酮酸考生答案:E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018、下列哪类氨基酸完全是必需氨基酸A:碱性氨基酸B:含硫氨基酸C:支链氨基酸D:芳香族氨基酸E:脂肪族氨基酸考生答案:E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019、下列哪一个化合物不能由酪氨酸合成A:甲状腺素B:肾上腺素C:多巴胺D:苯丙氨酸E:黑色素考生答案:D标准答案:D满分:2 得分:220、关于氧化磷酸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化磷酸化又称偶联磷酸化B:氧化磷酸化是体内产生ATP的主要途径C:GTP、CTP、UTP也可由氧化磷酸化直接产生D:细胞内[ATP]增加,可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E:NADH呼吸链通过氧化磷化可产生2.5ATP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21、转氨酶的辅酶中含有下列哪种维生素A:维生素B1B:维生素B12C:维生素CD:维生素B6E:维生素D考生答案:D标准答案:D满分:2 得分:222、琥珀酸脱下的2H经呼吸链传递与氧结合成水生成ATP的克分子数是A:1.5B:2.5C:3.5D:4.5E:5.5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223、 FAD结构中传递氢的成分是A:核醇B:磷酸C:异咯嗪环D:腺嘌呤E:上述都不是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24、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A:aa3→b→c1→c→O2B:b→c1→c→aa3→O2C:c→c1→b→aa3→O2D:c→b→c1→aa3→O2E:c1→c→b→aa3→O2考生答案:B标准答案:B满分:2 得分:225、调节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重要激素是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甲状腺素D:胰岛素E:生长素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26、氨中毒引起肝昏迷,主要是由于氨损伤了哪种组织的功能A:肝B:肾C:脑D:心肌E:胃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27、牛磺酸是由下列哪种氨基酸衍变而来的A:甲硫氨酸B:半胱氨酸C:苏氨酸D:甘氨酸E:谷氨酸考生答案:B标准答案:B满分:2 得分:228、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是生酮氨基酸A:LeuB:ThrC:ArgD:PheE:Ala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229、 L-谷氨酸脱氢酶的变构抑制剂是A:TTPB:CTPC:ATPD:UTPE:N-乙酰谷氨酸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30、 NADH氧化呼吸链的P/O值为A:1.5B:2.5C:3.5D:4.5E:5.5考生答案:B标准答案:B满分:2 得分:23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的作用是A:促进氨基酸转变成糖B:促进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C:促进鸟氨酸循环D:促进氨基酸转变为脂肪E:促进氨基酸氧化供能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032、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电子传递链的成员A:CoQB:CytcC:NAD+D:肉毒碱E:FMN考生答案:D标准答案:D满分:2 得分:233、肌肉中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A:联合脱氨基作用B:L-谷氨酸氧化脱氨作用C:转氨作用D:氨酸循环E:嘌呤核苷酸循环考生答案:E标准答案:E满分:2 得分:234、关于氧化磷酸化作用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呼吸链中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ADP磷酸化为ATP B:ATP的生成依赖于线粒体内膜上三分子体的完整性C:两种氢-电子传递体系,均可进行氧化磷酸化D:FAD和NAD均可作为辅酶起受氢体的作用E:依据呼吸链的P/O比值可大致推算出产生ATP的部位考生答案:A标准答案:A满分:2 得分:235、下列哪种氨基酸脱羧后可以是血管收缩剂A:精氨酸B:天冬氨酸C:色氨酸D:谷氨酸E:组氨酸考生答案:C标准答案:C满分:2 得分:2二、5选多(每题可有一项或多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36、组织之间氨的运输形式A:NH4ClB:丙氨酸C:尿素E:谷胱甘肽考生答案:BCDE标准答案:BD满分:2 得分:037、若病人血氨升高,其原因可能有A:严重肝细胞功能障碍B:糖尿病C:消化道出血D:进食大量脂肪E:肠梗阻考生答案:AD标准答案:ACE满分:2 得分:038、机体内氨基酸的主要去路有A:合成组织蛋白质B:转变成嘌呤、嘧啶等C:生成胺类D:转变成有机酸E:氧化分解考生答案:ABCE标准答案:ABCDE满分:2 得分:039、能作为呼吸链中的递氢体的是A:TPPB:FMNC:FADD:NAD+E:NADP+考生答案:BCDE标准答案:BCD满分:2 得分:040、以下氨基酸中能提供一碳单位的有A:色氨酸B:丝氨酸C:组氨酸E:甘氨酸考生答案:ABCE标准答案:ABCE满分:2 得分:241、一碳基团包括:A:-CH3B:-CH2-C:-CH=D:CO2E:-CH=NH考生答案:ABCE标准答案:ABCE满分:2 得分:242、α-酮酸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有A:转变成糖和脂肪B: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C:氧化生成CO2和水D:合成必需氨基酸E: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考生答案:ABCE标准答案:ABC满分:2 得分:043、能促进鸟氨酸循环的氨基酸有A:组氨酸B:鸟氨酸C:谷氨酸D:瓜氨酸E:甘氨酸考生答案:BCD标准答案:BD满分:2 得分:044、体内合成肌酸的原料是A:甘氨酸B:精氨酸C:S-腺苷蛋氨酸E:瓜氨酸考生答案:AB标准答案:ABC满分:2 得分:045、严重肝病患者,为减少外源性氨的来源,可采取下列措施A:酸性灌肠B:抑制肠道细菌繁殖C:控制蛋白质进食量D:防止消化道出血E:提高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考生答案:ABCDE标准答案:ABCDE满分:2 得分:2三、是非(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纸答卷正确用√错误用×表示))46、生物氧化只能发生在线粒体。
重庆皮肤科模拟题2021年(59)(总分98.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继发性网状青斑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B. 常伴发系统疾病,青斑损害多出现于系统疾病之前C. 常对称发生D. 损害分布与伴发疾病有关,常为树枝状E. 伴发疾病有结缔组织病、血管疾病等2. 过敏性紫癜的特征为A. 发热、乏力B. 蛋白尿、血尿C. 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关节、肾脏、肺等D. 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 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3. 关于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A.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B. 血小板功能正常C. 血小板计数正常D. 出凝血时间缩短E. 凝血因子在正常范围4. 变应性皮肤一系统性血管炎可见于A. 白塞综合征B.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C. 皮肤结节性血管炎D. 变应性肉芽肿E. 血清病5. 荨麻疹性血管炎具有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查为A. 血沉加快B. 血清补体降低C. 血清免疫复合物增高D. 蛋白尿E. 白细胞计数增高6. 男性,15岁,因四肢皮肤出现紫红色红斑丘疹和瘀点2周,小腿水肿5天就诊。
血常规正常,尿蛋白(++),并出现细胞管型。
最可能的诊断为A. 单纯型过敏性紫癜B.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C.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 肾型过敏性紫癜E. 单纯型紫癜7. 烟酸缺乏症的皮损表现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除外A. 药疹B. 接触性皮炎C. 多形日光疹D.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E. 神经性皮炎8. 肠病性肢端皮炎的腹泻不包括A. 90%的患者出现腹泻B. 表现为水样便或泡沫样便C. 脓血便D. 伴恶臭E. 腹泻的发生常表现为加剧和缓解交替9. 下列不是肠病性肢端皮炎的诊断要点的是A. 以腔口周围和四肢末端为主的皮炎B. 反复发生的腹泻C. 脱发D. 智力发育迟缓E. 血清锌水平低10.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治疗方案不包括A. 避免外伤,低脂饮食B. 皮损处照射X线或紫外线C. 口服大量维生素ED. 口服大量维生素CE. 口服胰岛素11. 痛风惯发于A. 第一跖趾关节B. 第二跖趾关节C. 第三跖趾关节D. 第一掌指关节E. 踝关节12. 患者,男性,40岁,领前V字区,双手足掌面境界清楚的褐红至褐黑色的斑疹,表皮部分脱屑。
1.关于DNA的半不连续合成,错误的说法是A.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B.随从链是不连续合成的C.不连续合成的片段是冈崎片段D.前导链和随从链合成中有一半是不连续合成的E.随从链的合成迟于前导链的合成2.前导链为连续合成,随从链为不连续合成,生命科学家习惯称这种DNA复制方式为A.全不连续复制B.全连续复制C.全保留复制D.半不连续复制E.以上都不是3.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DNA复制,二者的相同之处是A.引物长度较短B.合成方向是5ˊ→3ˊC.冈崎片段长度短D.有多个复制起始点E.DNA复制的速度较慢(50nt/s)4.在DNA生物合成中,具有催化R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RNA水解及D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三种功能的酶是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反转录酶D.DNA水解酶E.连接酶5.真核生物DNA复制中,DNA要分别进行随从逻和前导链的合成,催化核内前导链合成的酶是A.DNA pol δB.DNA pol αC.DNA pol γD.DNA pol βE.DNA polε6.着色性干皮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经阳光照射后易发展为皮肤癌,该病的分子机理是:A.细胞膜通透性缺陷引起迅速失水B.在阳光下使温度敏感性转移酶类失活C.因紫外线照射诱导了有毒力的前病毒D.细胞不能合成类胡萝卜型化合物E.DNA修复系统有缺陷7.DNA复制与转录过程有许多异同点,描述错误的是A.转录是只有一条DNA链作为模板,而复制时两条DNA链均可为模板链B.在复制和转录中合成方向都为5ˊ→3ˊC.复制的产物通常大于转录产物D.两过程均需RNA引物E.两过程均需聚合酶和多种蛋白因子8.DNA复制时需要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参与此过程的酶是A.DNA pol ⅠB.DNA pol ⅡC.DNA pol ⅢD.端粒酶 D.拓扑异构酶9.减少染色体DNA端区降解和缩短的方式是A.重组修复B.UVrABCC.SOS修复D.DNA甲基化修饰E.TG重复序列延长10.逆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B.核酸酶C.RNA指导的RNA聚合酶D.DNA指导的RNA聚合酶E.RNA指导DNA聚合麦11.DNA复制需要①解链酶②引物酶③DNA聚合酶④拓扑异构酶⑤DNA连接酶。
DNA损伤和修复目录Ⅰ、DNA损伤Ⅱ、DNA损伤应答Ⅲ、DNA修复1、直接修复2、碱基切除修复(BER)3、核苷酸切除修复(NER)4、跨损伤修复5、错配修复(MMR)6、双链断裂修复重组修复(HR)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7、链间交联修复一、主要的DNA损伤(1)DNA损伤类型图1 主要的DNA损伤类型(1)复制叉停顿(2)甲基化/烷基化——如 O6MeGua 使正常 DNA pol 不能识别,随机插入核苷酸而产生突变(3)紫外光照射——T-T 二聚化(4)Nick(单链切口)(5)Gap(单链缺口)(6)DSB(双链断裂)(7)交联(cross-link)DNA结构损伤引出DNA修复反应。
上图展示出了一些DNA基本骨架的损伤和非经典的DNA结构损伤。
O 6MeGua代表甲基托养鸟嘌呤核苷酸,T<>T代表环丁烷胸腺嘧啶二聚体,cross-link代表顺铂G-G链交叉。
(2)内源性DNA损伤1、胞嘧啶到尿嘧啶的脱氨基作用能自发的产生引起U—G错配;2、DNA一个碱基的脱嘌呤阻止了复制和转录;3、DNA非正常代谢产生的错配。
二、DNA损伤应答(1)DNA损伤的细胞反应当下的关于DNA损伤应答反应单信号通路的一般概述。
箭头代表激活事件,其垂涎代表抑制事件。
Stop标识代表细胞周期,墓碑标识代表细胞凋亡。
有箭头的DNA双螺旋代表者损伤诱导的转录,带有许多椭圆形子单元的DNA双螺旋代表着损伤诱导修复。
简便起见,相互作用的通路网络被描绘成了线性通路,其中包括信号、感受器、传感器和效应器。
(即主要有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诱导转录、DNA损伤修复等方面的细胞反应)图2 DNA损伤的细胞反应(2)E.coli中的SOS反应1、SOS反应:当DNA分子损伤范围较大且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一种修复作用。
是一种旁路修复系统,正常情况下关闭。
2、主要观点:DNA损伤导致LexA触发SOS反应,包括对许多修复酶的基因编码。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皮肤与性病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72)(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在组织学中水疱位于A. 表皮内B. 表皮下C. 角质层D. 真皮内E. 真皮乳头2. 婴儿湿疹亚急性期可用A. 2%硼酸溶液B. 氧化锌糊剂C. 15%氧化锌软膏D. 红霉素软膏E. 炉甘石洗剂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A. Ⅰ型超敏反应B. Ⅱ型超敏反应C. Ⅲ型超敏反应D. Ⅳ型超敏反应E. 自身免疫病4. 胶原溶解见于A.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B.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C. 天疱疮D. 大疱性类天疱疮E. 重型多形性红斑5. 下列不符合白头粉刺的是A. 又叫封闭性粉刺B. 毛囊开口不明显C. 毛囊口明显扩大D. 不易挤出脂酸E. 愈后不留瘢痕6. 酒渣鼻多发于A. 10~20岁B. 30~50岁C. 10~40岁D. 20~30岁E. 50~60岁7. 囊肿性痤疮多见于A. 青年男性B. 中年男性C. 青年女性D. 中年女性E. 老年男性8. 斑秃的病程可分为A. 红斑期和静止期B. 静止期和恢复期C. 进展期和静止期D. 红斑期、进展期和恢复期E. 进展期、静止期和恢复期9. 下列肿瘤早期损害与鳞癌不易鉴别的是A. 基底细胞癌B. 表皮囊肿C. 脂溢性角化病D. 角化棘皮瘤E. 无黑素恶性黑素瘤10. 下列关于鳞状细胞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病与病毒感染尤其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B. 红斑狼疮可诱发或继发鳞状细胞癌C. 好发于曝光部位D. 鳞癌应早期治疗,可采用手术治切除、激光疗法、冷冻疗法、放射治疗等E. 光动力疗法不可应用于本病11. 与汗管瘤鉴别的疾病不包括A. 毛发上皮瘤B. 扁平疣C. 硬化性基底细胞上皮瘤D.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E. 睑黄瘤12. 下列不符合皮样囊肿的是A. 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起源于外胚叶B. 一般在出生时或5岁以内发生C. 可发生癌变D. 通常为单发,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与表皮囊肿的囊壁相同E. 病理表现与粟丘疹不同13. 瘢痕疙瘩最好发于A. 胸骨区B. 肩部C. 面部D. 颈部E. 耳部14. 下列有关剥脱性唇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尤神经质者B. 常伴有脂溢性皮炎、皮脂腺异位症、齿槽脓肿,或有舔唇、咬指甲等习惯C. 多表现为唇红干燥、脱屑或结痂,反复发作D. 多发生于上唇部E. 局部应用皮质激素制剂有效15. 下列有关鲍恩样丘疹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 鲍恩样丘疹病的病因为病毒感染,与HPV32有关B. 损害为多发性丘疹,多数自觉疼痛感C. 病理特征包括棘层变薄,角质形成不典型核分裂象等D. 该病有时可有苔藓样或银屑病样外观E. 该病是一种恶性肿瘤16. 下列有关急性和慢性包皮龟头炎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 急性包皮龟头炎通常自冠状沟起病,然后扩展到龟头及包皮内侧B. 急性包皮龟头炎的皮损表现为红斑、水肿,常伴有黏液性渗出C. 慢性包皮龟头炎包括糖尿病性包皮龟头炎,念珠菌性龟头炎,环状糜烂性龟头炎等D. 念珠菌性龟头炎患者有烧灼,疼痛感,伴剧烈瘙痒E. 对严重的持续性念珠菌性龟头炎患者,应做血糖、尿糖和糖耐量试验,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17. 以下疾病容易发生皮肤癌的是A. 先天性皮肤异色症B. 色素痣C. 毛周角化病D. 着色性干皮病E. 毛囊角化病18. Sezary综合征S细胞为多少时有诊断意义A. >5%B. >15%C. >25%D. >10%~15%E. >0.5%19. 下列不属于目前遗传性皮肤病的研究策略的是A. 统计分析B. 分离分析C. 连锁分析D. 突变筛查E.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20. 下列鱼鳞病的病情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的是A. 寻常型鱼鳞病B. 板层状鱼鳞病C. 性连锁隐形鱼鳞病D.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E.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21. 慢性湿疹发生的部位最确切的是A. 手足B. 小腿C. 肘窝D. 外阴E. 任何部位22. 深达皮肤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的皮肤缺损称为A. 皲裂B. 糜烂C. 溃疡D. 表皮剥脱E. 褶烂23. Russell小体(鲁塞尔小体)可见于A. 纤维素样变性B. 胶样变性C. 弹力纤维变性D. 黏液变性E. 透明变性24. 不符合结节性或囊肿性痤疮的是A. 多见于男性B. 不易消退C. 暗红色,半球形D. 愈后易留瘢痕E. 随月经周期而变化25. 酒渣鼻最常见的发病部位A. 面部B. 下颌C. 两颊D. 颏部E. 鼻尖部及两侧鼻翼26. 在痤疮的治疗中,可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痤疮类型为A. 寻常痤疮B. 玫瑰痤疮C. 药物性痤疮D. 月经前痤疮E. 聚合性痤疮27. 与男性型秃发的发生可能有关的因素是A. 雄激素的作用B. 雌激素的作用C. 甲状腺功能亢进D. 甲状腺功能减退E. 皮脂腺分泌过多28. 角化棘皮瘤与鳞癌的鉴别要点不包括A. 皮疹多为单发B. 为硬圆顶形结节,中央有结痂,痂下呈脐窝状C. 皮疹生长迅速,可自行消退D. 组织病理在表皮有“火山口”样开口,开口周围的表皮边界呈唇样突出E. 弹力纤维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检出率高29. 易继发鳞状细胞癌的遗传性皮肤病为A. 鱼鳞病B. 毛周角化病C. 掌跖角化病D.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 着色性干皮病30. 关于Paget病的发病机制,目前的观点为A. 起源于角质形成细胞的恶变B. 起源于小汗腺导管开口的原位癌C. 起源于乳腺导管及顶泌汗腺导管开口部的原位癌D. 起源于乳腺小叶的腺癌E. 起源于乳房部毛囊上皮31. 下列疾病常与多发性脂囊瘤伴发的是A. 先天性厚甲病B. 表皮囊肿C. 表皮样囊肿D. 皮肤纤维瘤E. 神经纤维溜32. 肥厚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鉴别要点是A. 好发于胸骨区B. 胶原纤维致密增生C. 有色人种易发病D. 无蟹足状伸展,皮损经1年或数年后可变平E. 与皮肤损伤有关33. 下列有关肉芽肿性唇炎说法正确的是A. 一旦发病,上、下唇均同时受累B.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C. 患者通常伴有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等免疫性疾病D. 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表皮和真皮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E. 治疗上需寻找及去除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齿槽脓肿等,注意口腔清洁卫生34. 下列有关女阴干枯症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该病好发于闭经的老年妇女,或是不能生育或卵巢被切除的年轻妇女B. 病变初期表现为女阴部轻度红肿伴痒及灼热感C. 炎症时可出现阴蒂及小阴唇消失,大阴唇变平,阴道口狭窄D. 可继发粘膜白斑病,但不会转变成恶性肿瘤E. 常伴剧痒,在大阴唇外侧。
2024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口腔助理医师综合试卷单选题(共180题)1、研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利于追踪传染源,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A.禽流感B.猪链球菌病C.森林脑炎D.鼠疫E.SARS【答案】 C2、Kennedy一类牙列缺损,采用混合支持式义齿设计时,末端基牙使用应力中断式卡环的主要目的是A.有利于将载荷更均匀地分散到基牙和牙槽嵴上B.增强义齿稳定C.增加义齿固位力D.防止牙槽嵴黏膜压痛E.减轻牙槽嵴负担【答案】 A3、龋均是指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人()。
A.患龋的牙数B.患龋的牙面数C.患龋、失、补的牙数D.患龋、失、补的牙面数E.因龋丧失的牙数【答案】 C4、某患者自述左侧面部及颏部受到外力打击,检查:左侧面部及耳颞部肿痛,开、闭口困难,下颌中线偏左,左侧后牙早接触,前牙及右侧开A.左侧颞肌痉挛B.左侧翼外肌痉挛C.右侧翼外肌功能亢进D.左侧髁状突颈部骨折E.左侧颞下颌关节脱位【答案】 D5、RCT后的牙体缺损患牙不宜用()。
A.嵌体B.部分冠C.全冠D.桩核冠E.高嵌体【答案】 A6、属于含氟牙膏成分的是A.氯化锶B.氧化剂C.洗必泰D.单氟磷酸钠E.三氯羟苯醚【答案】 D7、金属烤瓷冠的金属基底冠厚度为()。
A.0.3~0.5mmB.0.1~0.2mmC.0.2~0.3mmD.0.5~0.6mmE.0.4~0.6mm【答案】 A8、融合牙最常见于A.上颌乳切牙B.上颌恒切牙C.下颌乳切牙D.下颌恒切牙E.额外牙【答案】 C9、髓腔预备的要求如下,除外A.去净髓室顶B.尽量扩大根管口C.磨除牙本质突起D.按牙位正确开髓E.洞壁与根管连成一线【答案】 B10、关于颗粒型白斑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属于非均质型白斑B.属于均质型白斑C.一般不伴溃疡D.多发生在舌部E.很少伴白色念珠菌感染【答案】 A11、青春期龈炎牙龈表现为A.牙龈增生,呈细小分叶状B.牙龈呈瘤样突起,有蒂、鲜红、质软C.牙龈乳头呈球样增生、质软,多见于前牙唇侧D.牙龈退缩、鲜红、质软E.牙龈肥大、苍白、质硬【答案】 C12、含氟漱口液不适宜在哪种人群中推广A.幼儿园的儿童B.中小学校的学生C.龋活动性高的易感成人D.戴固定矫治器的儿童E.不能自己实行口腔卫生的残疾人【答案】 A13、患儿男,9个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4)(总分98.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1. 患者,女性,18岁。
面部、手背部皮疹10余年,不痛不痒,日晒后加重。
查体:面部、手背部可见散在的米粒大的淡褐色的斑疹。
组织病理符合上述临床诊断的是A. 表皮基底层细胞表皮突中黑素含量轻度至中度增多B. 表皮角化过度C. 表皮黑素细胞增多D. 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嗜黑素细胞增多E. 真皮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2. 患者,女性,18岁。
面部、手背部皮疹10余年,不痛不痒,日晒后加重。
查体:面部、手背部可见散在的米粒大的淡褐色的斑疹。
目前不适当的处理是A. 避免日光照射B. 外用2%~3%氢醌霜C. 液氮冷冻D. Alex755nm激光E. 外用化学剥脱剂3. 患者,男性,20岁。
主因颈部白斑就诊。
在出生后3个月颈部即出现白斑,曾自用外用药治疗,无疗效。
查体:沿颈部点片状的色素减退斑上无鳞屑,边缘呈锯齿状,周围无色素增殖晕,局部刺激有红斑反应。
最可能的诊断是A. 花斑癣B. 单纯糠疹C. 无色素痣D. 贫血痣E. 白癜风4. 患者,男性,20岁。
主因颈部白斑就诊。
在出生后3个月颈部即出现白斑,曾自用外用药治疗,无疗效。
查体:沿颈部点片状的色素减退斑上无鳞屑,边缘呈锯齿状,周围无色素增殖晕,局部刺激有红斑反应。
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A. 自体表皮移植B. 308nm准分子激光C. 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D. 窄波中波紫外线治疗E. 外用他克莫司软膏A1/A2题型1. 以下属于局限型白癜风类型的是( )A. 寻常型B. 泛发型C. 面肢端型D. 混合型E. 节段型2. 以下属于黑变病典型皮损发展期的是( )A. 进展期B. 色素沉着期C. 静止期D. 退行期E. 红斑期3.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皮肌炎可合并内脏恶性肿瘤B. 大疱性类天疱疮可合并内脏恶性肿瘤C. 假性黑棘皮病多合并内脏恶性肿瘤D. 巨大型兽皮痣可能发生癌变E. 着色性干皮病易发生恶性肿瘤4. 白癜风属于A. 多基因遗传B. 单基因遗传C. X连锁显性遗传D. 性连锁隐性遗传E. 与遗传无关5. 下列疾病需与雀斑鉴别,但除外A. 着色性干皮病B. 咖啡斑C. 雀斑样痣D. 蒙古斑E. 黄褐斑6. 黄褐斑的药物治疗疗程至少为A. 2周B. 4周C. 6周D. 8周E. 10周7. 下面白癜风最常见的类型是A. 全身型B. 节段型C. 黏膜型D. 散发型E. 泛发型8. 女性,出生1周,躯干两侧出现水疱、风团样损害,无发热。
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2020年(82)(总分33,考试时间120分钟)一、A1型题1. 1.可承载生物遗传信息的分子结构是A.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B. 氨基酸的侧链基团C. 脂蛋白的脂质组成D. 核酸的核苷酸序列E. 胆固醇的侧链碳原子2. 2.DNA上某段碱基顺序为5′ATCGTTA 3′,其互补链相对应的mRNA碱基顺序是A. 5′TAGCAAT 3′B. 5′AUGCGUUA 3′C. 5′AUCGUU 3′D. 3′UAGCAAU 5′E. 5′ATCGTTA 3′3. 3.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在于A. 解开超螺旋B. 解开双螺旋C. 合成引物RNAD. 连接DNA链3′OH末端与另一DNA链的5′P末端E. 连接DNA与RNA分子4. 4.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是A. 反转录酶B. 引物酶C. DNA聚合酶D. RNA聚合酶E. 拓扑异构酶5. 5.关于真核细胞DNA聚合酶仪活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A. 合成前导链B. 具有核酸酶活性C. 具有引物酶活性,它能合成10个核苷酸左右的RNAD. 底物是NTPE. 是线粒体内DNA复制的主要酶6. 6.关于反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作用物为4种dNTPB. 催化RNA水解反应C. 合成方向3′→5′D. 催化以RNA为模板进行DNA合成E. 可形成DNA-RNA杂交体中间产物7. 7.可引起读码框移位的突变是A. 转换B. 颠换C. 点突变D. 缺失终止密码子E. 插入10个核苷酸8. 8.DNA连接酶的作用正确的是A. 不参与DNA复制B. 能去除引物,填补空缺C. 合成冈崎片段D. 不参与DNA复制E. 连接DNA双链中单链缺口的两个末端9. 9.冈崎片段的生成是由于A. 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点B. 拓扑酶的作用C. RNA引物合成不足D. 随从链的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E. DNA连接酶缺失10. 10.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功能(作用)是A. 使DNA聚合酶活化并使DNA双链解开B. 提供5′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C. 提供5′末端作为合成新RNA链的起点D. 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E. 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RNA链的起点11. 11.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特点,错误的是A. 冈崎片段较短B. 复制呈半不连续性C. 只需DNA聚合酶α、β参与D. 可有多个复制起始点E. 为半保留复制12. 12.在DNA重组试验中使用DNA连接酶的目的是A. 催化质粒与噬菌体的连接B. 获得较小的DNA片段C. 扩增特定DNA序列D. 使DNA片段与载体结合E. 鉴定重组DNA片段13. 13.着色性干皮病的分子基础是A. Na+泵激活引起细胞失水B. 温度敏感性转移酶类失活C. 紫外线照射损伤DND. 利用维生素A的酶被光破坏E. DNA损伤修复所需的核酸内切酶缺乏14. 14.参与DNA复制的物质不包括A. DNA聚合酶B. 解链酶、拓扑酶C. 模板、引物D. 光修复酶E. 单链DNA结合蛋白15. 15.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A. ρ因子B. 核心酶C. 聚合酶α亚基D. σ因子E. DnaB蛋白16. 16.关于原核RNA聚合酶叙述,正确的是A. 原核RNA聚合酶有3种B. 由4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C. 全酶中包括一个σ因子D. 全酶中包括两个β因子E. 全酶中包括一个α因子17. 17.下列关于RNA分子中“帽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可使tRNA进行加工过程B. 存在于tRNA的3′端C. 是由聚A组成D. 存在于真核细胞的mRNA5′端E. 用于校正原核细胞mRN翻译中的错误18. 18.原核生物参与转录起始的酶是A. 解链酶B. 引物酶C. RNA聚合酶ⅢD. RNA聚合酶全酶E. RNA聚合酶核心酶19. 19.在真核生物中,经RNA聚合酶Ⅱ催化产生的转录产物是A. mRNAB. 18S rRNAC. 28S rRNAD. tRNAE. 全部RNA20. 20.真核生物中tRNA和5SrRNA的转录由下列哪种酶催化A. RNA聚合酶ⅠB. 反转录酶C. RNA聚合酶ⅡD. RNA聚合酶全酶E. RNA聚合酶Ⅲ21. 21.下列哪种疾病与DNA修复过程缺陷有关A. 痛风B. 黄疸C. 蚕豆病D. 着色性干皮病E. 卟啉病22. 22.引起着色性干皮病的原因是A. DNA上TT二聚体的切除修复系统有缺陷B. 细胞膜通透性缺陷引起迅速失水C. 紫外线照射诱导了有毒性的前病毒D. 温度敏感性转移酶失活E. 维生素B1缺乏23. 23.DNA复制时,以序列5′-TAGA-3′为模板合成的互补结构是A. 5′-TCTA-3′B. 5′-TAGA-3′C. 5′-ATCT-3′D. 5′-AUCU-3′E. 5′-UCUA-3′24. 24.镰状细胞贫血是因为血红蛋白β链基因上哪种突变引起的A. 点突变B. 插入C. 缺失D. 倒位E. 移码突变25. 25.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都能看到伸展成叉状的复制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A. DNA双链被解链酶解开B. 拓扑酶发挥作用形成中间体C. 有多个复制起始点D. 冈崎片段连接时的中间体E. 单向复制所致26. 26.进行DNA复制实验时,保留全部DNA复制体系成分,但以DNA聚合酶Ⅱ代替DNA 连接酶,试分析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A. DNA高度缠绕,无法作为模板B. DNA被分解成无数片段C. 无RNA引物,复制无法进行D. 随从链的复制无法完成E. 冈崎片段生成过量27. 27.DNA复制过程中,母链遗传信息必须准确地传到子链,即复制的保真性,下列哪种情况可造成复制的失真A. AT、GC配对B. DNA聚合酶选择配对碱基C. DNA聚合酶即时校读D. DNA聚合酶依赖模板E. DNA聚合酶Ⅲ缺乏ε亚基28. 28.DNA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复制,一完全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DNA分子置于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代,其放射性状况如何A. 4个分子的DNA均有放射性B. 仅2个分子的DNA有放射性C. 4个分子的DNA均无放射性D. 4个分子的DNA双链中仅其一条链有放射性E. 以上都不是29. 29.在DNA重组实验中使用DNA连接酶的目的是A. 使DNA片段与载体结合B. 鉴定重组DNA片段C. 催化质粒与噬菌体的连接D. 获得较小的DNA片段E. 扩增特定DNA序列30. 30.哺乳动物细胞中DNA紫外线损伤最主要的修复酶是A. DNA聚合酶αB. DNA聚合酶βC. DNA聚合酶γD. DNA聚合酶δE. DNA聚合酶ε31. 31.关于DNA聚合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需模板DNAB. 需引物RNAC. 延伸方向为5′→3′D. 以NTP为原料E. 具有3′→5′外切酶活性32. 32.关于紫外光照射引起DNA分子形成的TT二聚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 并不终止复制B. 由光修复酶断裂两个胸腺嘧啶形成的二聚体C. 由胸腺嘧啶二聚体酶所催化D. 由两股互补核苷酸链上胸腺嘧啶之间形成共价键E. 框移码突变阅读33. 33.逆转录的遗传信息流向是A. DNA→DNB. DNA→RNC. RNA→DND. RNA→蛋白质E. RNA→RNA。
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亲代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复制传递给子代的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解析:选D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虽然其体内没有RNA,但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的,仍然遵循中心法则。
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B.克里克在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之后,又提出中心法则C.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不包括蛋白质到DNA的过程,但有蛋白质到蛋白质的过程D.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也可以用中心法则来表示解析:选C中心法则由科学家克里克提出,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不包括蛋白质到DNA的过程,也不包括蛋白质到蛋白质的过程。
3.下列能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后“遗传信息流”的是()解析:选D HIV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能以RNA 为模板进行逆转录得到DNA,该DNA可以和人体细胞核内的DNA整合在一起,在人体细胞内一起复制,并经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的蛋白质。
该病毒的RNA不能复制。
4.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过程所需原料为核糖核苷酸,d过程所需原料为脱氧核苷酸B.e过程是RNA复制,只发生在某些病毒增殖过程中C.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可催化图中的d过程D.a、b、c所表示过程依次是DNA复制、转录、翻译,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解析:选D b过程合成R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d过程合成D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e是RNA复制,只发生在某些RNA病毒增殖过程中;d为逆转录过程,是由逆转录酶催化的;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也可以发生在原核生物中。
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色素异常表现为多种形式。
有的表现为黑素细胞的功能形态异常,如雀斑;有的表现为黑素细胞数量增加,如雀斑样痣。
而有些则仅为噬黑素细胞增加,如黄褐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
一般而言,由黑素细胞数量增加所致者激光治疗效果较好,而由于全身或局部代谢异常所致的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激光治疗效果不佳。
一、雀斑雀斑(freckles,ephelides)是常见的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沉着病。
【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雀斑皮肤黑素细胞内的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在日光、X线、紫外线甚至日光灯照射后,产生大量的黑素,形成斑点状色素沉着。
【临床表现】雀斑通常在幼儿期至学龄儿童发病,青春期常可增多。
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常发生在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尤以鼻和颊最为常见,少见于手背、前臂、颈、肩部。
皮损为1 mm~4 mm,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缘不规则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表面可略有凹陷,境界清楚,不融合,分布可疏密不一,对称或不对称。
雀斑与日晒关系密切,其色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吸收阳光的量及个体对阳光的耐受性,夏季雀斑的数目多、形体大,为深褐色,冬季则相反。
不同人种斑点色素可有不同。
【组织病理】皮损黑素细胞数目没有增加,用多巴染色可见雀斑的黑素细胞密度较周围正常皮肤减少,但雀斑的黑素细胞较周围皮肤的黑素细胞大而且有更多更长的树状突,染色比正常皮肤深。
用电镜观察,雀斑的黑素细胞产生大量椭圆形全黑素化颗粒,类似于黑种人的黑素细胞,相邻正常皮肤的黑素颗粒小、量少,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本病发生在暴露部位,孤立而不融合的棕褐色小斑点,日晒后加重,Wood灯下皮损色素更加明显等特点,易于诊断。
主要与雀斑样痣、面正中雀斑样痣,早期着色干皮病及色素沉着一肠道息肉综合征区别。
1. 单纯雀斑样痣皮损颜色常较雀斑深,呈黑褐色至黑色,与日晒无关,无夏重冬轻的变化,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集簇于一定范围。
第15章.DNA损伤与修复练习题及答案第15章 DNA损伤与修复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能导致框移的突变是A.A取代CB.G取代AC.缺失三个核苷酸D.插入一个核苷酸E.插入三个核苷酸2.紫外线照射引起DNA形成常见的嘧啶二聚体是A.C-CB.C-TC.T-UD.T-TE.C-T3.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方式是A.光修复B.切除修复C.重组修复D.SOS修复E.错配修复4.下列不参与DNA的切除修复过程的是A.DNA聚合酶IB.DNA聚合酶IIIC.核酸内切酶D.DNA连接酶E.解螺旋酶5.与修复过程缺陷有关的疾病是A.黄嘌呤尿症B.着色性干皮病C.卟啉病D.痛风E.黄疸6.在大多数DNA修复中,牵涉到四步序列反应,这四步序列反应的次序是A.识别、切除、再合成、再连接B.再连接、再合成、切除、识别C.切除、再合成、再连接、识别 D.识别、再合成、再连接、切除E.切除、识别、再合成、再连接7.DNA损伤后切除修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修复机制中以切除修复最为重要B.切除修复包括有重组修复及SOS修复C.切除修复包括糖基化酶起始作用的修复D.切除修复中有以UvrABC进行的修复E.是对DNA损伤部位进行切除,,随后进行正确合成的修复8.镰刀状红细胞贫血其β链有关的突变是A.插入 B.断裂 C.缺失 D.交联 E.点突变9.DNA突变和DNA修复之间的平衡在生物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A.DNA损伤过于严重总是导致物种的灭绝B.DNA修复需要DNA聚合酶III去纠正DNA的损伤C.DNA损伤和DNA修复是细胞中互不相关的事件D.胞嘧啶的脱氨基反应是一件罕见的事件,但却是引起突变的E.生殖细胞中的DNA突变如果没有被修复,只可以允许自然选择10.关于DNA损伤的切除修复,不正确的是A.DNA的一条链损伤,互补链完整B.由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切除损伤的DNA片段C.DNA链中的TT二聚体可切除修复 D.切除DNA损伤片段,5′→3′合成互补新链E.需DNA内切酶、外切酶及DNA聚合酶等催化11.突变A.是由有害因素引起的有害结果 B.是进化的基础 C.反映遗传的保守性D.自然突变频率很低,可以忽略 E.一定会引起功能受损12.点突变引起的后果是A.DNA降解 B.氨基酸读码可改变 C.DNA复制停顿D.转录终止 E.氨基酸缺失13.DNA损伤后原核生物切除修复过程需要:1.DNA连接酶;2.DNA聚合酶I;3.Uvr蛋白类A.1,2,3 B.3,2,1 C.2,3,1 D.2,1,3 E.3,1,214.嘧啶二聚体的解聚方式靠A.SOS修复 B.光修复酶的作用 C.原核生物的切除修复D.重组修复 E.真核生物的切除修复附:近年研考及执考试题A型题1. 下列哪种酶不参加DNA的切除修复过程?(1999研考)A.DNA聚合酶I B.DNA聚合酶III C.AP内切核酸酶D.DNA连接酶 E.蛋白质 UvrA、UvrB 等2. 下列哪种酶不参与DNA损伤的切除修复过程?(1998研考)A.核酸内切酶 B.核酸外切酶 C.DNA聚合酶D.DNA连接酶 E.核酸限制性内切酶3.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1997研考,2000执考)A.引起碱基置换 B.导致碱基缺失 C.发生碱基插入D.使磷酸二酯键断裂 E.形成嘧啶二聚物4. 下列不属于DNA分子结构改变的是(2003研考)A.点突变 B.DNA重排 C.DNA甲基化 D.碱基缺失 E.碱基插入5. 造成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的基因突变原因是(2010研考)A. DNA重排B. 碱基缺失C. 碱基插入D. 碱基错配6. 对广泛DNA损伤进行紧急、粗糙、高错误率的修复方式是(2013研考)A. 光修复B. 切除修复C. 重组修复D. SOS修复7. 涉及核苷酸数目变化的DNA损伤形式是(2000执考)A.DNA(单链)断裂 B.链间交联 C. 链内交联 D. 插入突变 E. 置换突变C型题A.氨基酸置换 B.读码框移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1. 点突变(碱基错配)可导致(2002研考)2. 缺失或插入突变可导致(2002研考)二、名词解释1.框移突变2.TT二聚体 3.切除修复 4.着色性干皮病三、填空题1.UvrA,UvrB,UvrC三种蛋白质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是,其中有酶的作用。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皮肤与性病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65)(总分95.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下列哪种皮损属于重度痤疮表现A. 浅在性红色丘疹B. 白头粉刺C. 深在炎性囊肿D. 黑头粉刺E. 浅在性脓疱2. 下列Sweet综合征的全身表现中不包括哪项A. 发热B. 关节痛C. 肾脏损害D. 外阴溃疡E. 结膜炎3. 下列哪项不是接触性皮炎的特征A. 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B. 境界清楚C. 皮疹为红斑、丘疹、小水疱、糜烂D. 不痛、不痒E. 去除接触物,皮炎可自愈4. 头部黄癣引起的秃发是A. 虫蚀状B. 暂时性C. 永久性D. 男性型E. 经治疗可再生5. Wood灯下尿呈粉红色者见于A. 卟啉症B. 痛风C.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D. 黄瘤病E. 黏液性水肿6. 女性患者,26岁。
“上感”后下肢起皮疹2周就诊,查体:双下肢散在红斑、丘疹、风团损害,大部分皮损为紫癜,中间有血疱、溃疡和结痂形成。
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 急性荨麻疹B. 风疹C. 猩红热D.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7. 离心性环状红斑的临床特征是A. 发病常见于冬季B. 常伴剧烈瘙痒C. 边缘隆起性环状或半环状红斑D. 常伴感觉减退E. 消退后极少复发8. 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与血管炎无关A. 白塞病B. 红斑狼疮C. 化脓性肉芽肿D. Sweet病E. 结节性红斑9. 女性,20岁。
下肢皮疹伴瘙痒2周就诊。
患者起病前1周有“上感”史。
查体:双下肢较多红斑、丘疹、风团,较多紫癜,中间有小血疱,部分破溃形成溃疡与结痂。
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 急性荨麻疹B. 荨麻疹性血管炎C. 过敏性紫癜D.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E. 结节性红斑10. 某医学院学生做试验时不慎将盐酸溅在手上,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坏死和溃疡,应诊断为A. 亚急性接触性皮炎B.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C.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D.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E. 自身敏感性皮炎11. 多形性红斑最特征性皮损是A. 淡红斑鳞屑B. 水疱或大疱C. 黏膜糜烂D. 有常见靶形或虹膜样皮损E. 肉团12. 30岁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