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43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通过讲述孙中山先生的一生,让学生了解他的革命思想、实践和贡献,从而理解他被誉为“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也有他的一系列革命实践,如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义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理解他的革命思想,并认识到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他的革命思想,认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他的革命思想,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特别是三义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阐述他的革命思想。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历史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革命思想,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孙中山先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庭背景、革命实践、理论贡献等。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课稿说教材本课主要介绍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包括的内容:孙中山的个人简介,早期的海外经历,两次转变:由想要医人到医国,医国从改良到革命。
后为进行革命建立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等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但是学生能力不同,班级分层不明显整体性强,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呈现不同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过程与方法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说教学重难点难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重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说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重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这四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衣服款式一样)2、这种服装是民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饰,这种服装称为“中山装”,也就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是以孙中山来命名的,例如:中山路、中山公园,那么,孙中山究竟做了什么事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感受伟大人物的伟大历程。
(板书课题)二、阅读教材38-41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孙中山的早年从事了哪些革命活动?2、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总理、机关报、地位和影响?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三、学习新课(一)孙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动1、幻灯片展示人物简介《孙中山》2、播放视频《孙中山早年革命生涯》,使学生整体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有所了解。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革命先行者是孙中山,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兴中会性质: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同盟会成立条件: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②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③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3.同盟会成立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3同盟会建立: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4.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同盟会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同盟会成立作用:使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7.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意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②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中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地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 1。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知识点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上书李鸿章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后,失望之余,转向革命,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建立兴中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3、领导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陆皓东准备在广州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成立条件:
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②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③孙中山的主张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同盟会成立:
①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②成立: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③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⑤历史地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⑥历史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