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44.81 KB
- 文档页数:2
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柴军土;孙汉泽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5(007)002
【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心脏和血管重构的一个主要原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通过不同机理拮抗RAS发挥其逆转心脏和血管重构及防治CHF的疗效。
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AngⅡ受体拮抗剂联用ACEI治疗CHF,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并提高生存率,但国内报道较少。
作者观察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30例CHF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88,191)
【作者】柴军土;孙汉泽
【作者单位】315300,浙江省慈溪市红十字会医院;315300,浙江省慈溪市红十字会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氯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J], 阎晋华;齐守罡
2.氯沙坦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时吉泽
3.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 高中度;刘宝宏;张丽华;
徐文
4.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陈袁
5.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J], 潘国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沙坦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氯沙坦片的介绍氯沙坦片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这种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受体的作用,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加、炎症反应等效应,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2. 氯沙坦片的功能主治氯沙坦片主要用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
其功能主治如下:2.1 降低血压氯沙坦片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收缩效应,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它还能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体液潴留,进一步降低血压。
2.2 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氯沙坦片在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导致的病症,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氯沙坦片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从而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2.3 预防心脏病发作氯沙坦片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氯沙坦片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3. 使用氯沙坦片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氯沙坦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使用剂量根据医生的指示,合理使用氯沙坦片的剂量。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建议为每天25毫克,口服一次。
根据个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
3.2 避免孕妇使用孕妇禁用氯沙坦片,因为该药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怀孕或计划怀孕,请告知医生,以便寻求替代治疗方案。
3.3 存储注意氯沙坦片应存放在不易受潮、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与其他药物混淆。
请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3.4 不良反应使用氯沙坦片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头痛、疲劳、低血压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长,请及时就医。
3.5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氯沙坦片期间,如果需要使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提高安全性。
氯沙坦钾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张丽侠;徐明【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14(26)3【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钾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5例确诊为CHF的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NYHA Ⅰ、Ⅱ、Ⅲ级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5%、82.35%和88.89%,对照组NYHA Ⅰ级的总有效率为70.59%、Ⅱ级为63.16%和Ⅲ级为68.7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LVMI、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F、E峰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能有效缓解CHF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患者耐受性好,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总页数】3页(P291-293)【作者】张丽侠;徐明【作者单位】大厂县中医院内科,河北大厂06530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相关文献】1.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J], 吴远照2.氯沙坦钾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水通道蛋白2的影响 [J], 欧阳劭;陈伟3.氯沙坦钾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J], 曹丽娟4.氯沙坦钾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鞠森;杜红香;陈新建5.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院后康复的效果研究 [J], 王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刘宗侠【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年(卷),期】2018(000)008【摘要】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探究二者结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资料72例,将这7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36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绿沙坦钾片治疗,观察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以及使用氯沙坦钾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反映情况,记录其不良反应和身体指标的相关数据,根据有关数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之后,显示.两组患者的患者身体治疗前后情况相差较大,最终观察组的总治疗总有效率为97.2%,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则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氯沙坦钾片的方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以及高安全性及耐受性,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帮助患者脱离疾病的困扰.【总页数】2页(P15,21)【作者】刘宗侠【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2761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2.氯沙坦钾片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分析3.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r对血清GDF-15及CypA水平的影响4.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HFrEF的效果分析5.快速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辛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的比较发表时间:2018-04-20T14:09:29.56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作者:杨帅[导读] 福辛普利与氯沙坦均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天津市南开区向阳医院 300113 摘要:目的研究福辛普利与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疗效。
方法选择2014.01-2015.02收治于我院的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
研究组患者服用福辛普利,对照组患者则使用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88.24%),(χ2=0.468,P>0.05)。
结论福辛普利与氯沙坦均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福辛普利;氯沙坦;心力衰竭;疗效比较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发生[1]。
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左心功能降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2]。
慢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左心衰、右心衰症状和体征。
其主要表现均为呼吸困难,夜间阵发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气促,肺水肿等,使患者痛苦,且死亡率增高。
研究选择2014.01-2015.02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分析福辛普利与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01-2015.02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患者。
研究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3.5±7.8)岁,病程7-15年,平均病程(7.5±4.3)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19例,Ⅳ级1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64.7±7.5)岁,病程7-15年,平均病程(6.8±5.4)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6例,Ⅲ级17例,Ⅳ级11例。
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19T15:11:02.6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2期作者:刘佳
[导读] 观察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刘佳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心内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R、SBP、DBP、SV、CO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小均能耐受。
结论:氨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氯沙坦;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055-02
慢性心力衰竭,传统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损害心脏,导致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损害或心脏负荷过重,使心排出量明显减少,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和/或静脉系统瘀血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氯沙坦(科素亚)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强效选择性AT1受体可逆性拮抗剂[1]。
现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氯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随机为分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5±2.5岁。
NYHA心功能分级,II 级4例,III级16例,IV级10例。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3.5±1.5岁。
NYHA心功能分级,II级5例,III级17例,IV级8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卧床休息、吸氧、积极治疗心衰诱因和病因,应用地高辛、消心痛、倍他乐克、速尿。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100mg/d,口服,从25mg/d开始,剂量逐渐加至100mg/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统一标准进行疗效判定,以NYHA分级计算。
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I级或心衰加重或死亡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即(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30例,显效8例(26.67%),有效15例(50.00%),无效7例(23.33%),死亡2例(6.67%),总有效率为76.7%。
观察组30例,显效13例(43.33%),有效15例(50.00%),无效2例(6.67%),死亡1例(3.33%),总有效率为90.00%。
两组患者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HP、BP、心功能改变进行对比,对照组30例,治疗前(92.1±15.5)/min,SBP(144.5±19.7)mmHg,DBP (92.4±10.8)mmHg,SV(36.1±8.3)每次mL,CO(3.6±0.9)L/min;治疗后(84.0±7.3)/min,SBP(131.1±16.6)mmHg,DBP (86.5±9.8)mmHg,SV(49.0±7.3)每次mL,CO(4.1±1.3)L/min。
观察组30例,治疗前(90.8±18.5)/min,SBP(146.4±20.5)mmHg,DBP(92.3±11.3)mmHg,SV(35.6±8.2)每次mL,CO(3.5±0.8)L/min;治疗后(78.0±6.2)/min,SBP(124.2±11.2)mmHg,DBP(77.3±9.9)mmHg,SV(56.0±7.5)每次mL,CO(4.5±1.0)L/min。
HR、SBP、DBP、SV、CO均有显著差异(P<0.05)。
不良反应,观察组30例发生头昏2例,咳嗽1例,均能耐受;对照组发生头晕2例,咳嗽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生存率较低与恶性肿瘤相似。
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及静脉系统瘀血、肢体水肿等症状和体征。
心力衰竭患者可暂无肺或体循环瘀血,而已有心输出量减少引起的疲乏、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和体征,所以现在直称为心力衰竭[2]。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不能正常地将血液排出,心室残血量增多,舒张末期容量增大;且心衰病人心肌顺应性常减低,故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大可使舒张末期压力显著增高。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
全心衰竭患者,包括NYHA I级、无症状性心力衰竭,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均须应用ACE抑制剂,而且须终身应用;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至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
氯沙坦(科素亚)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3]。
为强效选择性AT1受体可逆性拮抗剂。
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能阻断AngⅡ介导的血管收缩,减低外周血管阻力;能阻断Ang II介导的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及醛固酮释放的作用;拮抗AngⅡ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降低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增生;降低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
表现为抗高血压、抗心力衰竭、肾保护及抗心血管重构等方面的作用[4]。
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逆转左室肥厚和血管重构。
氯沙坦在Ang Ⅱ受体拮抗剂中独有的作用还有大剂量时抑制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的排泄,明显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本组研究中氯沙坦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0%,心力衰竭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参考文献】
[1]窦雅莹.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4):248-248.
[2]张昀晟.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5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1):1339-1339.
[3]唐岚.氯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08,14(13):2065-2067.
[4]魏晓牧,姚凤臣.联用卡托普利及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