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
- 格式:ppt
- 大小:4.75 MB
- 文档页数:26
什么是远红外线什么是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类似于微波和X射线,但不同的是每一种波所携带的能量的不同,其中远红外线占据太阳辐射能量的72%。
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4μm-1000μm(日本远红外协会定义为3μm-1000μm),科学家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远红外线是红外线范围波段最宽的。
(如下图所示)远红外线:在太阳光谱中波长自0.76至1000微米的称为红外线。
其中,0.76至2微米是近红外线,2至4微米的是中红外线,4至1000微米的是远红外线.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
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光谱)。
红光外侧的光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被称为红外光,又称红外线。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几十年前,航天科学家对处于真空、失重、超低温、过负荷状态的宇宙飞船内的人类生存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太阳光当中波长为 8~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
因此,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
8~14微米的远红外线这一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
红外线的划分方式红外线分类近红外线区中间红外线区远红外线区按大气的三个波段划分 1,3微米 3,5微米 8,14微米按红外光谱划分 1,3微米 3,40微米 40,1000微米医学领域 0.76,3微米 3,30微米 30,1000微米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远红外线--是一种光波波长,经学者专家测定大致可分为0.76~4mm微米是近红外线,4~400mm微米是远红外线。
经日本多位医学博士临床实验生化远红外线与人体波长8-12微米相近,容易与人体产生共鸣,并深达肌肤骨髓2-4公分,具温热,按摩,及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细胞等功能,是动植物不可或缺之光线。
特性:提高效率、节约能源、改善品质、提升口感、保鲜、除臭、杀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体、减轻酸痛、提升汽车燃烧效率、降低毒气排放量。
被称作生长的光线,神奇光线的远红外线,其使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促进动植物的生长、水的活性化、植物遗传性、降臭及成熟的效果。
涉及到人体的效果,皮下深层的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强化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等。
还对妇科病、神经性疾病,老人病有卓越的效果这些都得到了认可。
远红外线有哪些保健作用?发布时间:2011-08-22 来源:利德官网红外线是由国外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偶然发现的,他发现在太阳的可见光以外还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人们肉眼无法看见这种光线,但它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极为相似——有着明显的热辐射。
因为它存在于可见光红光的外侧,固称之为红外线。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的一部分,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出七色光谱——红橙黄绿青兰紫。
这是一组可见光,就是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依照光波的长短,又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在红外线中,波长范围4~100微米的波段称为远红外,而波长在8-15微米这一波段的远红外对人类的生存与万物的生长极为重要在人们对于远红外的研究发现,只有的远红外线才能够容易被人体吸收,并可借助于介质的传导改善人体内微循环,并激活经络和细胞。
因而被誉为“生命育成之光”。
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子及高分子化合物。
人体内水分占体重的60%~70%,8~15微米这段远红外线的振动频率与水分子的振动频率极为相同,因此,极易被水分子吸收,当远红外辐射人体时,就会发生吸收,透射和反射的过程,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共振”现象,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温度升高,产生温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处于高能状态。
远红外线1) 远红外线的定义远红外线是在太阳放射的能量中,占有80%的、以热为中心的电磁波的波长中,波长为0.76-4.0㎕的红外线称为近红外线,波长为5.6-50㎕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波长为50-1000㎕的红外线称为超远红外线。
(1) 8~11㎕的远红外线对人体产生的效果①渗入皮下40~50mm处,共振人体细胞,在人体深处开始加温。
②跟着在人体深处产生温度。
即,体温从人体深处开始提高,微细血管会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强化新陈代谢;扫除体液障碍,增加人体组织再生能力,对促进成长有显著的效果。
③应用于婴儿用保育器或温热物理治疗仪,应用于通过汗腺排出体内废物、重金属、毒性物质的新的远红外线治疗法。
(2) 远红外线是①肉眼看不见的不可视热线②具有直进性,折射,反射等光线的一般性质。
③被很多物质吸收,产生热反应。
(3) 远红外线自然而然的被用于烤地瓜,炒栗子等等。
加热特殊的石头(包括陶瓷)产生远红外线,利用这种远红外线烤出食物的。
①谁都知道用陶瓷(包括电瓷)容器熬粥比用金属容器熬粥更好吃,②在阳光下做日光浴心情很好,其原因是日光放射远红外线。
2) 远红外线对人体的6大作用(1) 温热作用若体温下降,远红外线提高温度;若体温上升,则下降温度;从而保持最佳的体温。
(2) 促进生长发育远红外线促进儿童或未成年的成长。
. (3) 磁性作用利用离子作用,使体内的钙及铁含量保持均衡,从而使体内的骨骼健康。
(4) 干湿作用维持最佳的,可以保持体温的水分。
(5) 中和作用排出体内排泄物,中和汗味和异常气味。
(6) 共鸣作用分解人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碳素化合物,从而维持营养的均衡;震动细胞的分子和原子,维持强韧的体力。
3) 远红外线的发汗效果(1) 汗的作用人类靠发汗排泄体内积蓄的氢。
氢在人体内显出酸性,而且具有毒性。
把体内的氢通过汗往外排出,改善酸性体质而达到健康的碱性体质。
①人类通过发汗的水分蒸发调节体温。
②促进血液循环,淋巴液、肠液的循环。
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相比其他光线,更容易被物体吸收并且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而当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之后,可以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得体内的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得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
同时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以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促进深层温度上升,由内而外产生温热能量。
在这种作用下,毛细血管得到扩张,血液循环得到促进,各个组织的新陈代谢、再生能力、免疫能力等都会得到加强。
01远红外线对人体的好处红外线是所有太阳光之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
远红外线和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远红外线进入体内之后,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
伴随着热反应,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
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
不仅如此,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各种重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和皮下脂肪、钠离子、尿酸、积存在毛细孔中化妆品残余物等极易堆积在身体之中,随着全身新陈代谢的加强,这些毒素不用经过肾脏,直接透过皮肤伴随着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以有效避免增加肾脏的风险。
02远红外线的功效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远红外的温热效应能够有效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状况,使得脑细胞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阳气和养料供给,另一方面得到加强的新陈代谢还可以使得大脑皮层失衡状况得以改变,加深抑制过程,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
②调节大循环人体吸收大量远红外后,在热效应的作用下,皮肤温度会升高,踧踖皮内热感应器,通过丘脑反射使得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远红外线 (Far Infrared, FIR)一般是指光谱上位于8,000~14,000nm[来源请求]区域的光波,属于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光的外侧,为不可见光,生物体可以“热”的型式,感受其存在。
4μm ~ 14 μm范围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的分子产生共振,可促进微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促进新陈代谢[1],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平衡体内酸碱值,因此此段远红外线又被称为生育之光,因此远红外线除了科技、天文上的应用之外,也可用于医疗和保健方面。
有些植物的胚芽经过远红外线照射后,有助于酶活性活化,加速发芽[2]。
应用于医疗上的远红外线仪器,已有用于洗肾病人[3]、慢性摄护腺炎病人[4]和胸腔科的例子,也有将远红外线应用于伤口愈合的研究报告[5]。
在中医领域中,也借由远红外线的穿透能力,取代较有侵入性的针灸,和燃烧艾绒灸相比,也较无污染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
这一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
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
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远红外线的十种作用
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辐射,具有多种作用。
下面将从十个方面介绍远红外线的作用。
1. 促进血液循环:远红外线能够渗透皮肤深层,刺激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速度,促进血液循环。
这对于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非常有效。
2. 改善免疫功能:远红外线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白细胞活性,增加抗体产生,从而增强机体对抵抗疾病的能力。
3. 促进新陈代谢:远红外线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提高细胞活性,促进脂肪分解,对减肥、消除水肿有一定的效果。
4. 缓解疼痛:远红外线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疼痛症状。
5. 增强细胞活性:远红外线可以激活细胞活性,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和修复,对于皮肤的修复和抗衰老有一定的效果。
6. 改善睡眠质量:远红外线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身体放松,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问题。
7. 促进伤口愈合:远红外线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增加血流量和氧气供应,提高伤口的修复速度。
8. 改善肌肤问题:远红外线可以提高肌肤温度,促进毛孔张开,加速汗液和毒素的排出,对于改善肌肤问题如痘痘、黑头等有一定的效果。
9. 提高养生效果:远红外线可以促进淋巴液的循环,加速废物排出,提高养生效果,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10. 缓解压力:远红外线可以促进身体放松,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远红外线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增强细胞活性、改善睡眠质量、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肌肤问题、提高养生效果和缓解压力等多种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远红外线,我们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类似于微波和X射线,但不同的是每一种波所携带的能量的不同,其中远红外线占据太阳辐射能量的72%。
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4μm-1000μm(日本远红外协会定义为3μm-1000μm),科学家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远红外线是红外线范围波段最宽的。
(如下图所示)远红外线:在太阳光谱中波长自0.76至1000微米的称为红外线。
其中,0.76至2微米是近红外线,2至4微米的是中红外线,4至1000微米的是远红外线.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
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光谱)。
红光外侧的光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被称为红外光,又称红外线。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几十年前,航天科学家对处于真空、失重、超低温、过负荷状态的宇宙飞船内的人类生存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太阳光当中波长为8~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
因此,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
8~14微米的远红外线这一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
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2.5微波以上的红外线通称为远红外线。
)热是如何来的呢?三种方法(传热)?热高温低。
这是一个原则。
方法有三种传热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远红外线原理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在3-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通常被用于热成像、通信、探测和医疗等领域。
在远红外线技术中,了解其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远红外线的原理及其应用。
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长于可见光,因此人眼无法直接感知。
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决定了它在热成像和红外线通信中的重要性。
远红外线的辐射源可以是热体本身,也可以是通过热辐射仪器产生的。
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它就会发出远红外线辐射,这种辐射可以被红外线探测器捕获并转化为图像或信号。
远红外线的原理主要涉及热辐射和热成像技术。
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温度而发出的电磁辐射,其强度和波长分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辐射强度和频谱分布。
热成像技术则是利用物体发出的远红外线辐射来获取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通过这些图像可以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差异,从而实现对物体的热态分析和诊断。
除了热成像,远红外线还被广泛应用于红外线通信和探测领域。
由于其波长较长,远红外线可以穿透一些雾、烟雾和灰尘等大气中的干扰物质,因此在通信和探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红外线通信中,远红外线可以实现一定距离内的高速数据传输,而在探测领域,远红外线可以用于夜视仪、红外线对抗和目标识别等方面。
总之,远红外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电磁辐射波段,在热成像、红外线通信和探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远红外线的原理和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远红外线的基础知识,并激发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探索。
远红外线1.定义红外线是国外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发现的,他发现在太阳的可见光线以外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人的肉眼无法看见这种光线,但它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线极为相似,有着明显的热辐射。
由于它位于可见光中红光的外侧,故而称之为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介于0.75——1000微米之间,在红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为近红外线,而远红外线是红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段红外线。
根据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划分的标准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波长在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
2.远红外线的划分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不同,红外线划分范围很不相同。
把能通过大气的三个波段划分为:近红外波段1~3微米中红外波段3~5微米远红外波段8~14微米根据红外光谱划分为:近红外波段1~3微米中红外波段3~40微米远红外波段40~1000微米医学领域中常常如此划分:近红外区0.76~3微米中红外区3~30微米远红外区30~1000微米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 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 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2.5微波以上的红外线通称为远红外线。
)3.远红外线的特性远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它是不可见光,但却具备可见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远红外线的主要物理特性如下:a)发射性:因为远红外是属于光线范围的电磁波,所以它与光线一样不需要任何媒介便可直接传导,这就是远红外的发射性。
b)渗透性(渗透力):虽然远红外是属于光线的电磁波,但在渗透力上与其它可见光不同。
远红外具有独特的穿透力,其能量可作用到皮下组织一定深度,再通过血液循环,将能量达到深层组织及器官中。
这就是远红外线的渗透性。
c)吸收、共振性:根据基尔霍夫辐射定律:任何良好的辐射体,必然是良好的吸收体。
在同一温度下,辐射体本领越大,其吸收本领越强,两者成正比关系,所有含远红外的物体,既可以辐射远红外线,也可以吸收远红外线,辐射与吸收对等。
远红外线的十种作用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能量较弱的红外线,具有多种积极作用和功效。
以下是它的十种主要作用:1. 刺激血液循环:远红外线能够通过深层渗透到人体组织和细胞中,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代谢和排毒。
这对于很多患有血液循环障碍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2. 缓解疼痛:远红外线可以温热人的皮肤、肌肉和组织,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疼痛。
它对于许多慢性疼痛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治疗方式。
3. 改善睡眠:远红外线会使人产生微弱的红外辐射,进而影响脑电波,并刺激神经系统。
这些影响可以帮助人们进入更深入睡眠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4. 提升免疫力:远红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并降低患病风险。
这对于一些免疫力偏弱的人员非常有帮助。
5. 增强肌肉力量:远红外线可通过增加氧气输送,提高人体细胞的能量水平和代谢活性,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6. 改善皮肤质量:远红外线可以激活人体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从而改善皮肤质量、弹性和光泽,减少皱纹和松弛。
这对于美容保养非常重要。
7. 减少炎症:远红外线对于一些慢性炎症和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开等非常有帮助,能够减轻疼痛和炎症。
8. 促进伤口愈合:远红外线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促进细胞增殖,从而使皮肤组织更快生长。
这对于手术和创伤后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9. 排毒养颜:远红外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刺激体内器官的排毒功能,使人体内毒素得到有效清除,从而达到养颜美容的效果。
10. 改善心理状态:远红外线可以刺激人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抑郁。
这对于日常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远红外线具有多种积极的作用和功效,对于身体健康和美容美肤都非常有帮助。
红外线是由于物质内部的运动变化(主要是分子、离子、原子等振动、转动等)而辐射的电磁波。
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属电磁波辐射中能产生热效应的一段频谱,其波长范围为0.75μm-1000μm,波长相对较长,光量子能量较低。
红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可分为短波红外线,中波红外线,长波红外线。
波长小于1.5μm为短波红外线,波长大于3μm为长波红外线,两者之间的则为中波红外线。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线中也包含有红外线,其中波长为4μm-14μm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把这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
这段波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水分子的震动频率接近,当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能引起细胞的原子、分子、水分子共振,通过“共鸣”而吸收,形成热效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清除细胞、血管内的囤积物及有害物质,促使酵素生成,重新使细胞复活,达到活化细胞、防止衰老、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目前远红外线作为一种有益的电磁波,已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疾病的治疗上。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
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流循环,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
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
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处境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
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红外线应用领域:远红外桑拿房,婴儿保温箱,红外线理疗仪等。
逆岁堂能量细胞浴,在模仿天然“天灸”环境的基础上,携手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重点实验室广西科研基地,应用实用型专利技术,专门打造了更适合国人健康体质的细胞能量浴理疗屋,希望通过能量抗衰的理疗方式,让每个国人更加健康,更加幸福。
远红外线名词解释
远红外线,也称为远红外辐射,是指波长范围在3至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
这种辐射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火焰辐射等。
人类也可以利用远红外线技术,例如红外线烤箱、红外线体温计和红外线相机等。
远红外线的特点是能够深入渗透物体,其波长比中红外线和近红外线更长,因此被称为“远红外线”。
人类通过使用远红外线技术来创造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如陶瓷加热器、电热被毯、远红外线保健仪和远红外线按摩仪等。
远红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医疗领域,远红外线可以通过人体吸收产生温热效应,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改善肌肤、减轻疲劳等作用。
此外,远红外线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烤烟烤茶、环保治理等领域。
总之,远红外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波长范围,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远红外线原理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其波长范围一般为3-1000微米。
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非金属材料,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治疗仪等。
那么,远红外线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远红外线的产生原理。
远红外线主要是通过物体的热辐射产生的。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和波长有关。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辐射的波长会变短,辐射的强度也会增加。
而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正好对应着人体和许多物体的辐射波长范围,因此远红外线被称为“生物波长”。
其次,远红外线在医疗保健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远红外线具有温热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缓解疼痛等作用。
因此,远红外线被广泛应用于红外线理疗仪、红外线保健床等医疗保健设备中。
通过远红外线的照射,可以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促进细胞再生,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炎症有着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远红外线还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塑料加工过程中,远红外线可以快速加热塑料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玻璃生产过程中,远红外线可以加速玻璃的干燥和固化过程,提高玻璃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远红外线还可以用于红外线热像仪,用于夜视、安防监控等领域。
总的来说,远红外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红外线波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远红外线的产生原理和特性,可以更好地利用远红外线的特点,开发出更多的应用设备,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远红外线的研究中,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是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是指波长在3-1000微米的红外线,科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益无害的是占太阳能量60%的不可见红外光,其中波长5.6-15微米这一波段的红外线对人类的生存与万物的生长极为重要。
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他可以吸收及发射远红外光,所以当远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频率与身体中的细胞分子、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时,引起共振效应,其能量最高且能被生物体所吸收,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处于高能状态,加人速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加速供给养分和酵素,促进身体健康。
远红外线的特点(1)远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线,具有光线的直进性、穿透性和反射性,辐射力强,具有选择性,可以对被辐射体直接加热,而周边的其它物体则不受影响。
所以它的加热目标高度集中,加热效果良好。
在这一点上与微波加热相似。
(2)当物体的吸收波长位于远红外线波长范围内时,远红外线照射物体,可产生共振效应与温热效应,使物体升温。
(3)远红外线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穿透性),能使对象物的各个层次(表层、浅层、深层)同时受热升温。
当被用采硫化橡胶时,则硫化反应进行得既迅速(因为无需由表及里的传热)又均匀,效果胜过传统的介质(蒸气或空气)传热。
远红外线对人体的原理及作用远红外光除了由太阳发出外,也可以由烧热的砂土或石放射出来,所以用瓦煲煮饭特别香软,以砂土烤熟栗子也特别香甜可口。
远红外线对身体有什麽好处?A.令水份子活性化,提高身体的含氧量人体约70%是水分,血液的水分比率更高达80%。
若血气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结成惰性水(即四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不能通过细胞膜。
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产生共振,变成独立水分子(即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提高身体的含氧量,细胞因而能恢复活力,精神更畅旺、头脑更灵活,进而能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远红外线原理
远红外线,是指波长范围在3-1000微米之间的红外线。
与近红
外线和中红外线相比,远红外线在光谱中的位置更靠近可见光线的
边缘,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远红外线的应用
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医疗、安防、工业、军事等多个领域。
本文
将介绍远红外线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远红外线的产生原理主要是通过物体的热辐射。
所有的物体都
会向周围发射热辐射,这种辐射的波长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就会产生远
红外线辐射。
因此,远红外线的产生是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的。
在远红外线的应用中,最常见的就是红外线热像仪。
红外线热
像仪利用物体发出的远红外线辐射来生成热像,通过对热像的分析,可以得知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这种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诊断乳腺癌、皮肤病等疾病。
此外,红外线热像仪还被用
于安防领域,可以用于夜视、监控等方面。
除了红外线热像仪,远红外线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远红外线被用于热处理、焊接、玻璃生产等工艺中。
在军事领
域,远红外线被用于导弹制导、夜视仪等设备中。
在生活中,远红外线被用于保健、美容等方面,比如远红外线热疗、远红外线桑拿等。
总的来说,远红外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红外线波段,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远红外线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特殊波段的辐射,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希望本文对远红外线的原理和应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是太阳光光谱中肉眼不可见光的一部分,波长为8-15微米的远红外光对人类的生存与万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被科学家称为“生命之光”由于它比可见光更具穿透性,这种热效应使其被运用到加温和光波疗法等实用技术中。
远红外线对人体的益处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他可以吸收及发射远红外光,所以当远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频率与身体细胞中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引起共振效应,其能量最高且能被生物体所吸收,如同晒太阳一样,使水分子活化,处于高能状态,提高身体的含氧量,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系统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改善新陈代谢,使代谢产生的废物迅速排出体外,加速人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平衡身体的酸碱度,改善酸性体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加速养分和酵素的供给,促进身体健康。
碳纤维远红外供暖碳纤维电热供暖是一种以电为能源,通过碳纤维辐射远红外线,进行传热的新型供暖方式;碳纤维具有强度高、耐高压、耐潮湿、耐酸碱、承受温度范围广、高韧度、低收缩率、运行安全、节约空间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医疗保健产品及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中医认为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与生血有密切的关系,饮食是造血的原料。
如果贪凉或吃过多的寒凉性食物,不尽会引起胃肠的不适,还会使胃肠的血管冷收缩,影响食物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管。
很多人吃了寒涼的食物会拉肚子,就是因为这些不消化的食物无法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管。
时间一长,就会造成造血原料不足,结果血液生成减少。
寒湿重的表现身体有以下症状或特征,代表体内有寒湿: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
颜色越是发暗,代表寒湿越重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流青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远红外线是红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段红外线,波长范围在5-100μm之间,属于电磁波的一种,也是一种不可见光,但是其具有可见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容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01作用机理远红外线是太阳光光谱肉眼不可见部分,其中4-15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放射的波段相同,根据相关的研究和临床报告显示,相同波长的远红外线对于人体具有良好的理疗效果。
所以不少人将此波段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之光”。
生命之光作用于人体时,引起人体细胞内水分子高频振动,激活生物分子、改善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
逆岁堂细胞能量浴能够为您提供360°远红外理疗,实现全方位的远红外健康理疗,让您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体会来自远红外光波的效果。
02红外线的三大物理特性①渗透力通过研究和实践表明,人体皮肤可以大量吸收远红外线的辐射能,但是近红外和中红外的热量过强,容易反射,不易吸收,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远红外照射人体时几乎没有反射,并可以直接渗入皮肤组织达3-5cm,具有超强的穿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②共振性根据基尔霍夫辐射定律:任何良好的辐射体,必然是良好的吸收体。
在同一温度下,辐射体越强,其吸收本领越强,两者成正比关系,所以含远红外的物体,既可以辐射红外线,也可以吸收远红外线,辐射和吸收对等。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发射出远红外线,根据检测,人体发射的远红外波长在9.6μm左右,而远红外线的波长在8-15μm,和人体表面峰值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并可转化人体的内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③温热效应远红外线能够直抵皮下组织深部,使得人体内部感到温暖,同时也使得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打打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率。
而且分子间的共振将大部分的动能转变成热能,通过排汗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
03远红外线的保健作用①消寒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远红外线的温热效应和超强的穿透性,可快速排出体内的寒气、湿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