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与激励机制(1)
- 格式:ppt
- 大小:707.00 KB
- 文档页数:131
委托代理制下国有企业高管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而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又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调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高管激励与约束机制。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对国有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委托代理;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一、国有企业高管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概述笔者将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界定为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在内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在委托代理制下,国有企业的高管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委托代理这一理论基础进行了解。
(一)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
它的创始人包括威尔森、斯宾塞、泽克海森、罗斯、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格罗斯曼和哈特等。
委托代理理论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它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主要涉及到两种人:委托人和代理人。
当委托人委托代理人来处理某项事物比自己亲自处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代理人也能从接受委托中获得比从事其他活动更多的收益时,委托代理关系就会产生。
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根源就在于委托代理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现代公司企业中,股东是委托人,经理是公司企业的代理人,代理人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其授权范围内替委托人进行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并相应地拥有某些决策权。
在现代公司企业中,股东的产权解体为股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1]。
股东拥有股权,而将公司法人财产权赋予董事会。
股权主要衍生出两项权利: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股东的剩余索取权指股东对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权和公司剩余财产的要求权。
剩余控制权有两个方面:一是表决权,即对选举董事会、高层经理任免以及重大事项拥有投票表决权;二是股份转让权,即股东可以不经过公司的同意,自由地转让其股票。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与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国有企业代理关系是指国有企业的股东(代理人)委托经营者(被代理人)经营企业
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由于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需要设计激励约束机
制来确保代理人能够有效地履行委托责任,达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在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中,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激励目标和约束目标。
激励
目标是指通过激励机制激发代理人的积极性,使其为股东创造更大的利益。
约束目标是指
通过约束机制限制代理人的行为,防止其滥用职权,损害股东的利益。
在激励约束机制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激励和约束的平衡,提高代理人的
绩效和责任感。
可以通过确定代理人的薪酬和奖励制度,使其与企业的业绩和股东的利益
相挂钩,从而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提高业绩。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对
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达到约束代理
人的目的。
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增强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可以建立健全的决策和沟通机制,加强代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确保代理人对股东的意图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代理行为问题。
可以加强对代理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
和道德水平,增强其对企业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与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职责。
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往往涉及到委托代理关系,即所有权人(国家)委托经营者(企业管理者)管理公司,并期望经营者能够以国有资产的最大化为目标,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管理方式,委托代理关系往往存在着激励不足、激励约束不力的问题,导致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偏离了国有资产最大化的目标。
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良性运作,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1.1 激励不足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其所有权人与经营者的关系并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典型关系,所有权人对于经营者的激励制度相对不足。
一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通常受到政策性、宏观性的考核和激励,而非基于市场竞争的绩效评价和薪酬激励;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任期较长,难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
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往往存在激励约束不力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导致经营者可以轻易地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态和财务状况,从而逃避监督和追责;而利益冲突则可能使得经营者在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中存在私利行为,偏离国有资产最大化的目标。
1.3 政策环境不稳定国有企业的经营往往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政策的不稳定和频繁变动可能给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带来不确定性,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二、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原则针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原则:2.1 合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在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各方的立场和利益诉求,确保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避免单纯扩大激励空间,而忽视了约束机制的建立,导致激励与约束不成比例而招致风险。
2.2 客观、公平的激励评价标准激励评价标准应当是客观、公平的,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