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神话·家园想象·幻灭——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牧歌》
- 格式:pdf
- 大小:237.80 KB
- 文档页数:3
加尔威·金耐尔的生态视域--以《熊》、《黎明》及《焚烧灌木丛》为例摘要:当代美国生态诗歌是生态危机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自然诗。
加尔威·金耐尔很多诗歌作品都与自然相关,但很少有人将其作品从生态的角度进行解读,本文将对加尔威·金耐尔的三首诗歌中的生态意识进行阐释,论证加尔威·金耐尔的这三首诗歌都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肯定了生态整体观,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态主义视域。
关键词:生态批评;加尔威·金耐尔;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观1.引言加尔威·金耐尔(GalwayKinnell)是美国诗人(1927-2014),他的诗集《诗选》(SelectedPoems)获得了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
2010 年,他获得美国诗人学会(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颁发的华莱士·史蒂文斯奖(Wallace Stevens Award)。
加尔威·金耐尔是六十年代成名的诗人。
战后,他进了由著名新批评派评论家布拉克墨尔主持的诗歌讲习班,开始诗歌创作生涯。
五十年代他在法国教书,深受法国现代诗歌影响,抛开新批评派传统,转向惠特曼和威廉斯,属于新超现实主义诗派。
六十年代中期之后,金耐尔的诗风趋向一种略带抒情的风格。
但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半吐半露的感情与复杂的象征纠结在一起。
金耐尔自称是在向内心荒莽的黑暗进行探索,而大自然则充满了我们难以理解的意义,因此也有不少论者认为加尔威·金耐尔的诗歌主要是写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是探索心理状态的自由诗。
他的诗歌《熊》展现了一些丑陋的形象,但金耐尔在诗中用这些形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正如他对《洛杉矶时报》说的:“我会竭尽所能、在我能忍受的范围之内,让我的诗完全浸于丑陋的形象中。
可能我比其他的诗人更多地在诗中溶入一些不美好的东西,因为我认为如果试图在诗歌中发现某种真理,则必须是基于经历,而非一些事件的片段。
探析生态批评理论下劳伦斯诗歌的研究探析生态批评理论下劳伦斯诗歌的研究本文关键词:劳伦斯,探析,诗歌,批评,生态绿色生态探析生态批评理论下劳伦斯诗歌的研究本文简介:D.H.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他在44年短暂的一生中,为有机体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
他的创作几乎涉猎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游记等。
长期以来,国内外读者和学者大多关注劳伦斯诗集蕴意丰富的长篇小说,散文诗对其诗歌的研究在深度和深度上则逊色许多。
但是探析生态批评理论下劳伦斯诗歌的研究本文内容:D.H.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最为伟大、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他在44年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他的创作几乎涉猎了所有的古典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游记等。
长期以来,国内外读者和学者大多关注劳伦斯蕴意丰富的长篇小说,对其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则逊色许多。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劳伦斯不仅是一位的小说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假若劳伦斯只所写诗歌,他一定会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1]139但是,从目前学术界对劳伦斯诗歌的生态主义批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国外现有的零星研究相对于劳伦斯诗歌的及其广博深远的蕴含而言,也只能是补损。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以生态本文批判理论为依托,以诗歌文本细读为基础,参照现有的劳伦斯小说的生态视角研究,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生态三个方面对劳伦斯的诗歌进行全面探讨,发掘生动其蕴含的深刻的生态认识论意蕴,开拓劳氏诗歌散文诗研究生态批评阐释的广度和深度。
一生态批评理论与严厉批评丹尼尔诗歌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果然得到真正的确立。
生态批评"研究诗歌状况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18而文学涵盖生态批评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文学自然生态批评关注自然生态,即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在文本中的阐释,从而揭示文学文本中会的自然生态哲学寓意,颠覆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中心主义思想,构建一种"生态整体思想"(ecological holism)。
从生态批评视野看《狼改变美国》--自然生态与精神文明的双
重救赎
叶嘉琪
【期刊名称】《求知导刊》
【年(卷),期】2015(0)2
【摘要】纪录片《狼改变美国》给人们奉献了一本绝妙的生态百科书,它讲述了生态、人、自然、狼之间的关系。
主人公西顿捕狼的经历不仅改变了美国人对狼的偏见,更唤醒了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本文将从生态环保的视角,分析纪录片中的人物和环境,体现狼对于美国的自然生态救赎与精神文明意义。
【总页数】1页(P158-158)
【作者】叶嘉琪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救赎——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狼文化” [J], 刘文良
2.生态批评视野中的一匹回归自然的"狼"——《荒野的呼唤》的生态批评解读 [J], 李书影
3.从生态批评视野看狼图腾文化 [J], 顾斌
4.生态批评视野下看多丽丝·莱辛的《老妇与猫》 [J], 张雅娜
5.双重视野下的中国男性气质:以《战狼2》为例 [J], 万琼华;孙成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牧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张莹波;张树娟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
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叙述者内森·朱克
曼甚至作者菲利普·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
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
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张莹波;张树娟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 21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感性牧歌对两性冲突的消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美国牧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3.田园荒秽牧歌哀:菲利普·罗斯小说《美国牧歌》解
读4.权力场域下犹太人身份的存在结构解读——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的身份研究5.历史观照下的美国梦与犹太身份文化变迁——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艾特玛托夫小说——以《白轮船》、《花狗崖》、《断头台》为例前言随着生存环境和生态危机的日益恶化,“文学家开始直面人类严峻的生态现实,自觉表达生态意识、生态理想,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关系,尖锐批判那些给人类带来生态灾难的人类中心主义、科技理性主义等危机根源。
”i“人民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是前苏联成就最高的生态文学家。
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他自觉担负起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命家园的神圣职责,以无比焦虑的心情思考并揭示当今人类与大自然的危机关系。
他笔下的生态文学被称为“生态预警性文学”、“生态启示录文学”。
如《白轮船》、《花狗崖》、《断头台》等,就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生态关怀。
自此三部作品相继问世之后,有关研究也开始呈现。
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一些评论家在各种报刊和研究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或学术研究的史料价值很大。
纵观他们的研究,视角较广泛,如有从叙事的角度来解读作品的,有从人类道德和精神的探讨着手分析作品的,有从结构、艺术上对作品进行研究的等等,不一而足,似乎都能对某个单独作品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但着重从生态批评视角下研究的作品还很少;另一方面,已有所研究的作品,只是单方面的指出了人对自然的影响,很少双重涉及自然对人的影响以及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解决危机的对策。
由此可知,对艾特玛托夫小说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分析以及从中得出的更为深刻的认识,还比较欠缺。
本论文就从不足之处出发,通过致力于研究艾特玛托夫小说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表现,提升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
笔者认为,艾特玛托夫在此三部生态小说中运用基于自然秩序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生命之网的意象,把大自然放在与人类平等的地位,论证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揭示了人类的生态责任,呼吁重返与自然的和谐,而这正体现了作者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一、生态整体主义理论《白轮船》、《花狗崖》、《断头台》此三部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尤其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53278039.doc作者:苏文琦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 、欧美文学三个渊源:(1) 发源于希腊而后又在罗马得到光大的古典文明,特质在于它的世俗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2)发源于希伯来人的基督教文明,特质在于超凡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验主义;(3)北方边陲及莱茵河畔游牧民族旺盛的活力、好斗性、对于荒诞奇谲的神往抑或之于女性的神秘态度等。
“三位一体”:智慧、仁爱、力量2、西方文学的历史意义:是座巨大的思想、情感、智慧宝库,集中了西方人几千年来不同国家、民族理想和内心世界的酸甜苦辣,在这部巨大的文学史册中,可发现和感受到生命跃动的火花闪烁不息,种族无意识的脉冲若隐若现,是一部心灵发展史、壮丽文学史。
3 、荷马史诗成书时间: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公元前 9 世纪到前 8 世纪逐步形成,荷马可能是其最初或最好综合加工者,前 6 世纪中叶,雅典统治者组织学者删改编订,前 2 世纪,亚历山大学者最后编订,各分成 24 卷。
历史背景为前 12 世纪到前 8 世纪的“英雄时代”,为希腊人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4、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基本主题:《伊利昂纪》从叙述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与第一英雄阿喀琉斯内讧开始,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行战斗的英雄,《奥德修纪》基本主题是歌颂人与自然的斗争。
5 、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艺术特色:(1)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广阔反映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希腊社会风貌;(2)抓住当时社会重大矛盾,以巨大艺术力量,用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深刻表现了童年时期希腊人向异族和向自然战斗的英雄精神;(3)人物刻画鲜明,即有在战争和对自然的斗争中获得光荣业绩的英雄主义共性,又有个性;(4)谋篇布局高明,把情节重点放在前后几天的战斗上。
《伊利昂纪》以阿伽门农、阿喀琉斯为纽带展开希腊和特洛亚的矛盾,生动表现 10 年大战的整个面貌,《奥德修纪》的海上冒险及其家庭与求婚贵族的斗争两条线索平行交错;(5)民间创作特点:简洁生动,细节描绘,“荷马式比喻”的运用,语言的形象化。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外国文学专题(本)》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外国文学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西线无战事》( )A.萧伯纳 B.高尔斯华绥C.罗曼·罗兰 D.雷马克2.《日瓦戈医生》( )A.帕斯捷尔纳克 B.法捷耶夫C.肖洛霍夫 D.普拉东诺夫3.《愤怒的葡萄》( )A.菲兹杰拉德 B.斯坦贝克C.德莱赛 D.田纳西·威廉斯4.《弗兰德公路》( )A.尤内斯库 B.克罗德·西蒙C.贝克特 D.斯特林堡5.《秃头歌女》( )A.尤内斯库 B.克罗德·西蒙C.贝克特 D.库尔特·冯尼格特6.《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A.鲁尔福 B.瓦雷里C.艾略特 D.乔伊斯7.《橡皮》( )A.娜塔莉·萨洛特 B.阿达莫夫C.罗伯·格里耶 D.斯特林堡8.《海滨墓园》( )A.乔伊斯 B.瓦雷里C.里尔克 D.艾略特9.《福赛特世家》( )A.高尔斯华绥 B.普鲁斯特C.吴尔夫 D.卡夫卡10.《恶之花>( )A.托马斯·品钦 B.纪德C.海勒 D.波德莱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愤怒的青年”得名于_______(填作家名)的剧作《_______》。
12.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 和_______。
13.“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菲兹杰拉德,他的代表作是小说《_______。
14.《天边外>是奠定____(填作家名)美国重要戏剧家地位的作品。
罗马的隐喻:原罪与狂欢——谈《牧神雕像》与霍桑的国家
意识形态批评
尚晓进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牧神雕像》在西方历史的宏阔语境中反思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主导价值观念,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和暗中消解.霍桑以牧神的堕落为主线,隐喻19世
纪上半叶的精神病症;又以黄金时代的神话为参照,返观进步论主导下的美国状况.
在确认原罪说的同时,作家以罗马为隐喻,通过游记描写将历史空间化,借此消解进步论所依赖的线性历史框架,质疑进步论指引下美国资本主义以及国家历史走向.在对
意识形态进行消解的同时,表达了融合异教文化遗产以修正时代病症的文化理想.【总页数】16页(P225-240)
【作者】尚晓进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牧神精神"的狂欢和"日神精神"的规约——评析马拉美的《牧神的午后》 [J],
朱志德
2.泰德·休斯《牧神》中的动物隐喻解析 [J], 赵越
3.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意识形态研究——兼评《批评隐喻分析之语料库研究方法》[J], 郜丽娜;高鸿雁;刘青
4.“酒神精神”的狂欢和“日神精神”的规约—马拉美《牧神午后》的阐释一种[J], 肖艳丹
5.中产阶级自我想象下的爱与革命——电影《罗马》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J], 游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