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的幻灭与追寻
- 格式:docx
- 大小:17.54 KB
- 文档页数:3
摘要:美籍爱尔兰作家弗兰克.麦考特的三部自传体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就是这儿》和《教书匠》完整地的描述了他的一生,一个外来移民的奋斗历程生动地跃然纸上。
论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美国梦”从“筑梦”到“逐梦圆梦”再到“幻灭”的完整历程。
关键词:弗兰克.麦考特;美国梦;筑梦;逐梦;圆梦;幻灭美籍爱尔兰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在晚年时期撰写的三部自传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就是这儿》和《教书匠》完整地的描述了他的一生,从他的悲惨童年到奋斗血泪史再到成功的事业生涯。
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更让读者耳目一新,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自我世界中,让读者如身历其境般感受到了他童年的凄惨、奋斗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
乍眼一看,一个外来移民通过自己的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自己之前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正是一个圆满“美国梦”的真实写照,仿佛是专为美国这个自由之地所作的代言。
细细品读,作者在作品中的某些遣词造句却并不尽然彰显了实现了所谓的“美国梦”的喜悦。
本文试从弗兰克的自传三部曲切入,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来探讨“美国梦”从“筑梦”到“逐梦圆梦”再到“幻灭”的历程。
一、“美国梦”概述“美国梦”这一观点早在欧洲移民早期就被提出,其含义是只要在美国就可以通过自己勤劳的奋斗和努力的工作终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或者成为上流人士。
美国于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中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真理,并标明每个人皆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自此,“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的立国原则,作为人们的理想和信念,开始吸引着众多外来者来到这片土地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以实现梦想。
“美国梦”由此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1]。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荣光与灭亡概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 Scott Fitzgerald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25年。
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富裕阶层社会为背景,揭示了美国梦在现实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逐渐破灭的命运。
美国梦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富裕、成功和幸福。
它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理念,传承了美国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主要角色介绍1. 杰伊·盖茨比(Jay Gatsby)他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一个冒险家和奋斗者。
他富有与名望都来自于他对于“美国梦”的执着追求。
然而,在追寻梦想过程中,他无法摆脱内心孤独和空虚。
2. 尼克·卡拉威(Nick Carraway)他是小说的叙事者兼主角,也是唯一一个具备理智和理解力的人物。
他通过观察盖茨比及其周围人物的生活,对美国梦的表面繁荣与内心冷漠进行了深刻思考。
3. 黛西·布坎南(Daisy Buchanan)她是一个充满着虚荣和自私的女人,是盖茨比追逐的对象。
尽管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地位,但她仍然充满了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渴望。
4. 汤姆·布坎南(Tom Buchanan)他是黛西的丈夫,一个富有而强壮的男人。
汤姆对于财富和社会地位非常重视,但他缺乏对别人感情的真诚关注。
小说情节小说以尼克·卡拉威作为叙事者,讲述了他在长岛东部度过炎热夏天所经历的事情。
故事开始时,尼克搬到纽约市附近的长岛,并成为了杰伊·盖茨比邻居。
随着时间推移,尼克发现自己越来越被盖茨比及其豪华派对所吸引。
随着剧情的发展,读者逐渐了解到盖茨比事实上是一个寡言少语、神秘且充满谜团的人。
他奢华的生活背后隐藏着对黛西·布坎南的执着爱情,他希望用财富和地位来赢回黛西的心。
然而,当盖茨比期望与黛西重聚时,他们之间所构建的美国梦开始破灭。
小说通过描绘盖茨比及其周围人物的命运,暗示了美国梦在现实社会中被虚荣、欺骗和道德堕落所扭曲的现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与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深刻地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风貌,尤其是对“美国梦”的追逐与幻灭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命运,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揭示了美国梦背后的虚伪与空洞。
一、美国梦的追逐小说中的美国梦,是指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财富、地位和爱情的梦想。
盖茨比,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最终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商人。
他的生活充满了奢华和享乐,他的豪宅夜夜笙歌,成为了纽约社交圈的焦点。
盖茨比的成功,似乎印证了美国梦的可能性,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二、幻灭的开始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盖茨比的美国梦并非那么完美。
他的财富并非来自正当的商业活动,而是通过非法的途径获得。
他的爱情,也是建立在对黛西的幻想之上,而非真实的了解和感情。
盖茨比的美国梦,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虚假之上的空中楼阁。
三、悲剧的高潮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美国梦的虚幻。
他坚信通过财富和地位能够赢得黛西的爱,却忽视了黛西的自私和冷漠。
当盖茨比发现黛西并非他想象中的完美女神时,他的梦想开始崩塌。
而当黛西的丈夫汤姆揭露了盖茨比的过去,盖茨比的美国梦彻底破灭。
四、幻灭的结局小说的结尾,盖茨比的死亡成为了美国梦幻灭的象征。
他的葬礼冷清而凄凉,那些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宾客们无一人出席。
盖茨比的一生,就像他的梦想一样,最终化为泡影。
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菲茨杰拉德通过盖茨比的故事,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五、对现代的启示《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追求梦想固然重要,但不应忽视梦想背后的现实。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不被虚假的承诺所欺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盖茨比式的悲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与追求读书笔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 20 世纪 20 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小说。
这本书深刻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美国梦”的幻灭与追求,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跻身上流社会,获得财富、地位和爱情。
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那就是与他心爱的黛西重逢,并与她共度一生。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盖茨比不择手段地积累财富。
他通过非法的生意活动迅速暴富,在长岛购置了一座豪华的别墅,举办了一场场奢华的派对。
他希望通过这些派对吸引黛西的注意,让她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
然而,当他终于与黛西重逢时,他发现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黛西已经嫁给了一个富有的纨绔子弟汤姆,她虽然对盖茨比的财富和深情感到心动,但却无法放弃自己现有的生活和地位。
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美国梦”的虚幻和脆弱。
盖茨比以为财富可以买到一切,包括爱情和尊严,但他最终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场空。
他的财富和地位并没有得到上流社会的真正认可,他在他们眼中始终是一个局外人。
而黛西,这个他心目中的女神,也不过是一个自私、浅薄、虚荣的女人,她根本无法理解和欣赏盖茨比的真情实意。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个人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和幸福。
然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却向我们揭示了“美国梦”的阴暗面。
在那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时代,人们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不择手段,失去了人性的善良和真诚。
所谓的“成功”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的灵魂和尊严为代价的,而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一场空欢喜。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除了盖茨比和黛西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比如汤姆,他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子弟,傲慢、自私、残忍,他对黛西的不忠和对盖茨比的陷害,充分暴露了他的丑恶嘴脸。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崛起和幻灭一、本文概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和长岛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杰伊·盖茨比的人生轨迹和悲剧命运的描绘,深刻揭示了美国梦的崛起和幻灭。
本文旨在从这部作品出发,探讨美国梦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分析盖茨比追逐美国梦的过程及其悲剧结局,进而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成功和幸福的追求。
本文将首先介绍《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概括盖茨比的人生经历和他所追求的美国梦。
随后,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梦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分析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盖茨比追逐美国梦的过程,包括他的努力、奋斗、挫折和失败,以及他对爱情和友情的执着追求。
本文将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成功和幸福的追求,探讨如何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真实和深刻体验。
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深入解读,本文旨在揭示美国梦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也希望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二、美国梦的崛起:盖茨比的奋斗与成功《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经历,生动描绘了美国梦的崛起过程。
盖茨比,一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念,孤身一人来到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纽约城。
他的故事,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梦奋斗史。
盖茨比的美国梦,首先体现在他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上。
他坚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逐渐在商界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一位富有的社会名流。
他的豪宅、豪车、豪华派对,都成为了纽约城上层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盖茨比的美国梦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和地位的提升。
他更渴望得到爱情和友情的滋润,希望能够在精神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美国梦的破灭与追求的迷失《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美国梦的破灭与追求的迷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所创作的一部文学巨著。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揭示了人类追求美国梦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挫折。
通过对主人公盖茨比的生活和追求的描写,小说呈现了美国梦的破灭与追求的迷失,令人深思。
小说围绕着主人公盖茨比的故事展开。
盖茨比是一个富可敌国的神秘人物,他为了追求他痴迷的黛西而努力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境遇。
然而,尽管盖茨比手握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他却始终无法获得他真正渴望的东西。
这种痴迷的追求象征了美国梦中无尽的追逐和空虚的现实。
小说中描绘的美国梦的破灭体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现实。
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极度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交地位,追求繁华与享乐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
然而,菲茨杰拉德通过小说中盖茨比的遭遇,揭示了这种追逐的背后受到道德底线、人性的束缚。
相比较他所拥有的财富,盖茨比对于黛西的爱情和幸福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美国梦破碎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梦幻,而人们所追求的只是虚无飘渺的幻影。
与美国梦的破灭相对应的是主人公追求的迷失。
小说中描绘了盖茨比为了追求黛西而执着努力的形象。
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富有故事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的过往却隐藏了许多谎言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种追求带给他欢乐,也带来了痛苦。
黛西最终选择了她的丈夫,这使盖茨比陷入绝望和无助之中,以至于最终走上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通过盖茨比的命运,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往往迷失了自我,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
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深刻地刻画了美国梦的破灭与追求的迷失。
小说中丰富的细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氛围和风尚。
作品呈现出的虚荣、矛盾和绝望让读者深思人性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
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早期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小说被视为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一、简述“美国梦”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主题。
对于美国文学来说,一个经久不息的主旋律就是“美国梦”(AmericanDream)。
所谓“美国梦”,或曰“美国理想”,是资产阶级制造的神话,是对平等、自由、进取和成功的理想主义信念,是对机会均等、人人都有成功希望和创造奇迹可能性的乐观自信。
这种深潜于美国人意识深处的美丽梦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美国“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的代言人司各特・菲兹杰拉德在他的著名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里说,当荷兰水手眺望着“那新世界一片清新碧绿的地方”时,“美国梦”便诞生了。
人们幻想着在新世界重建伊甸园,创造新的黄金时代。
从此,玫瑰色的“美国梦”便悄然飘入了神圣的文学殿堂,也飘进了千百万人的心中。
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读着成功故事,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做着成功梦,笃信心中那颗美丽的种子必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正如纳撒尼尔・韦斯特的小说《难圆发财梦》(1934)中的惠普尔(漫画式的柯立芝总统)所说:“美国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土地。
这个国家特别袒护那些诚实、勤奋的人们,是绝不会让他们失败的。
这不是看法问题,而是信念问题。
如果有一天美国人失去了这种信念,这个国家也就不存在了”。
直至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文学,特别是以惠特曼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及以霍雷肖・阿尔杰为代表的通俗文“美国梦”的追寻与幻灭———安德森的《鸡蛋》主题评析朱亚兰(阿坝师专外语系,四川汶川623000)【摘要】“美国梦”的幻灭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
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鸡蛋》就是深刻地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
小说以诙谐的笔调,通过一个孩子的不懂事的眼光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的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及其对年轻一代的毒害。
【关键词】“美国梦”;《鸡蛋》;主题;虚妄;追寻;幻灭【中图分类号】I106.4【文章编号】A【文献标识码】1008-4142(2006)05-0089-03OnthePursuitandDisillusionmentof"AmericanDreams"———ReviewingtheThemeofTheEggsbyAndersonZHUYa-lan(ForeignLanguageDepart.ofAbaTeachersCollege,WenchuanSichuan623000,China)【Abstract】Thedisillusionmentof"Americandreams"isthethemeinthe20thcenturyAmericanliterature.TheshortstoryTheEggsbySherwoodAndersonisamasterpieceindiggingintothistheme.Withajocosetone,thisshortstorypresentsamiserableandfunnypredicamentofanordinaryfamilyinAmericanMidwestthroughtheeyeofanartlesskid,andhencedisclosesthefallacyofAmericandreamsandtheircontaminationoftheAmericanyoungwithgreatprofundity.【Keywords】Americandreams;theEggs;theme;fallacy;pursuit;disillusionment【收稿日期】2006—05—29【作者简介】朱亚兰(1970-),女,四川内江人,阿坝师专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迷惘的一代”作家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一部作品。
文章通过作品来对“美国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美国梦”进行分析,最终梦想化为泡影,最后盖茨比成了美国社会和自己梦想的牺牲品的故事。
在当时的时代,作者在作品中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了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观最终会毁灭人们所有的美好梦想。
关键词:“美国梦”;“发财梦”;“地位梦”;“爱情梦”现如今,中国有“中国梦”,而在当时的美国也有“美国梦”。
关于“美国梦”的内涵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肯定了个人的权利,鼓舞了美国人民反抗欧洲殖民者的统治,人们只要经过不懈努力的奋斗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即人们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创意、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帮助,这便是最初的美国梦。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篇文章中,菲茨杰拉德塑造的少年盖茨比就是对传统美国梦的延续,但在后期盖茨比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违背了他早期的理想,表现出“美国梦”已经开始被金钱和腐败的社会环境开始物化。
一、“美国梦”的幻灭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盖茨比的梦不仅仅是盖茨比的梦,而在很多方面代表着“美国梦”。
他代表着美国底层广大人民的梦想:出身贫寒,但却不放弃,心怀希望,为梦想去努力打拼。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往往认为美国社会十分公平,只要努力加机遇便可获得成功。
殊不知,早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等级界限分明,上层社会只有仰视可见,永远可望不可及,即使拥有巨多财富,依旧很难跻身于真正的上流社会。
因此,我将盖茨比的美国梦细化分为三个梦,即“财富梦”、“地位梦”、“爱情梦”,来一步步解析他的梦想在社会现实打击下的悲剧。
(一)“美国梦”——“财富”梦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原名叫做“杰姆斯·盖兹”,这个名字是他在17岁那年看到了自己远大前程的时候改的。
盖茨比虽然出身卑微,但他不想自己的一生都过着下层的生活,他要奋斗、要出人头地,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浅析《伟大的盖茨比》的“美国梦”浅析《伟大的盖茨比》的“美国梦”摘要:菲茨杰拉德的作品通常以他所生活的美国二十世纪为背景,描述一代人对逝去的美国梦的追寻与梦想的破灭。
《伟大的盖茨比》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通过盖茨比追求”美国梦的幻灭,揭示美国社会的悲剧,体现了被扭曲的理想的主义,代表着美国梦的贬值和堕落。
本文将分析盖茨比“美国梦”破灭的原因来展现20世纪“美国梦”的全貌。
关键字:“美国梦”,幻灭,畸形,黛西,20世纪“美国梦”是每一位美国公民一直追求的梦想,由来已久。
18世纪中期,美国从英国殖民者手中独立出来,“美国梦”就开始悄然萌芽。
富兰克林是美国梦的代表人物,他很好地诠释了“美国梦”的精髓。
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了一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外交官、政治家和文学家,充分证明了“从破衣烂衫到百万富翁”的美国梦。
我们可以把“美国梦”理解为:只要经过自身的不懈奋斗,不管出生、地位、阶级如何,只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到了二十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社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美国梦”也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环境,只成为人们心中残存的对于美梦的回味与空想,则拼命追求已经逝去的美梦带来的也必然是幻灭与迷惘,以及为实现心中的幻想而不择手段引发的社会风气的腐朽与衰退。
人们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
人们都沉醉在花天酒地、精神空虚的生活中。
盖茨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怀揣着梦想成长,并且成为了一代富豪,但盖茨比的“美国梦”是变形的,畸形的,必然走向幻灭。
首先,盖茨比“美国梦”的实现离开了“美国梦”的初衷。
在那个时代,一个贫穷的、没有背景的年轻小伙子,要怎样才能迅速成功,然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有铤而走险。
他为了混进上层社会,过上上流生活,受金钱利益的驱使,失去了原本的道德观念,他没有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富有,而是通过一些不法手段捞得大笔横财。
在通向财富的道路,他把自己出卖给了敲诈勒索的大头目沃尔夫山姆,从而成为黑道上的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一位名叫杰伊·盖茨比的男人成为了传奇。
他的一生充满了豪华和浪漫,深深吸引了众多人的敬佩和追捧。
然而,竟在人们以为他已经实现了美国梦的同时,他的故事却以一种令人痛心的方式告终。
杰伊·盖茨比的故事是美国梦的幻灭,这个故事反映了美国梦的极限和局限。
杰伊·盖茨比是一个自我创造的人物,他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富有和成功的人。
他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的家乡,并在纽约成为了一个神秘而富有的人。
他舍弃了他的原名,改名为“盖茨比”,象征着他追求富有和社会地位的渴望。
然而,这种自我创造的努力并没有真正使他融入上层社会,而只是在欺骗他人的过程中使他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在盖茨比心目中,向心爱的黛西证明他的财富和地位是实现美国梦的关键。
他希望借助这些物质财富来吸引和留住黛西,因为他相信财富是他们相爱的前提。
然而,黛西的态度揭示了美国梦的一个残酷现实:金钱并不能买到真正的幸福和爱情。
黛西追求的是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而不是真正的感情。
这种追求使得她对盖茨比的真心和真爱变得无所感觉,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悲剧。
盖茨比在追求黛西的过程中,他所面临的是富豪社交圈的虚幻和空洞。
他参加各种盛大的派对和社交活动,与许多名人和富人接触,但他并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圈子。
他的财富和名声只是表面的象征,而在这个神话般的社交圈中,他的身份和过去是无关紧要的。
他周围的人对他缺乏真正的兴趣,更多的只是因为他的财富。
这种虚幻的关系使得盖茨比越来越孤独和迷失,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
盖茨比的故事凸显了美国梦的一种幻灭:追求财富和名声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他通过不择手段来追求梦想,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价值观。
然而,在他获得所谓的成功后,他发现自己孤独和失落。
他的梦想只是个人欲望的满足,而不是真正追求心灵的充实。
与此同时,他的故事也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和财富不平等的现实。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小说,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对美国梦(即通过勤奋努力实现个人成功和幸福)的执着追求与最终的幻灭。
美国梦的定义美国梦是一种广泛流传于美国社会中的理念,它表达了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勤奋、毅力和创造力去获得成功和自由,并过上优越生活的信念。
盖茨比与美国梦盖茨比的背景主人公盖茨比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神秘而富有魅力的人物。
他出身贫寒,但通过无所不用其极地追逐自己心目中完美生活,并取得了财富和地位。
盖茨比对美国梦的执着追求盖茨比用自己的财富和社交手段追求所谓的美国梦,他购买豪华庄园、举办盛大派对、改变自己的身份和过去,一切都是为了争取心爱女人黛西的芳心。
美国梦的幻灭然而,尽管盖茨比看似取得了成功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最终他发现这个理想化的美国梦只是一个无法达到的幻影。
他不仅没有赢得黛西的真心,还被背叛和遗忘。
小说以盖茨比在事业和感情上双重失败以及最终惨死告终,暗示了美国梦中存在着幻灭和虚假性。
美国梦与现实社会《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主人公盖茨比命运如此凄凉的描写,提醒人们不要完全相信美国梦这种过于理想化、充满虚假希望的观念。
小说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环境下的腐败、浮华生活进行了深度剖析,抨击了金钱至上、虚荣心和自我欺骗的现实。
总结《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关于美国梦的经典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命运揭示了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
小说警示人们不要被过度理想化的美国梦蒙蔽双眼,更要珍视真实、诚实和内心的价值。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3期摘要:盖茨比的梦想追求与幻灭生动阐释了美国梦的演变与幻灭,真实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及“迷惘的一代”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
关键词:盖茨比美国梦演变幻灭作者简介:刘金凤,女,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
美国梦的演变与幻灭刘金凤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2【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3-0048-01一.美国梦的由来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 ),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1620年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新大陆,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AmericanDream)已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早期美国土地广袤而人口稀少,移民都能获取大片肥沃的良田。
当时的美国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土地就意味着财富,意味着成功”。
随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西部发现多处金矿,有些幸运儿因掘金而一夜暴富,“淘金潮”推动了移民西进的浪潮,也为“美国梦”抹上了浓厚的黄金色彩。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白手起家通过个人奋斗而成功的工商业巨子。
比如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开采石油的洛克菲勒,发明汽车生产线的福特。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起家寒微,但通过勤奋终于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传奇人物。
在《独立宣言》发表的时候,托马斯·杰弗逊就把美国梦具体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追求”,认为追求梦想是上帝赋予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
当时,只有大胆的想法加实干的精神才会成功,于是美国梦成了人们心中无论出身而实现梦想的信仰。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梦”一直成为世世代代普通美国人深信不移、奋力追求的理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盖茨比追逐美国梦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荣、堕落和幻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展现的美国梦的幻灭。
美国梦的定义与追求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成功和幸福的理念。
它是美国社会价值观念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吸引无数移民来到美国的原因之一。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也是一个追逐美国梦的人物。
他通过勤奋工作和投机取巧,从贫穷出身逐渐积累财富,并且为了追求自己心中所爱的女人而不断努力。
社会阶层的固化与无法逾越的鸿沟然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并非如此美好。
小说中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上的鸿沟无法逾越。
尽管盖茨比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财富,但他始终无法获得上层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他虽然在物质上取得了成功,但在精神层面却感到孤独和失落。
虚荣与堕落的诱惑在追逐美国梦的过程中,许多人被虚荣和堕落所诱惑。
小说中的角色们都追求着名利和享乐,他们沉溺于派对、酒精和放纵的生活方式。
这种虚荣和堕落最终导致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幻灭。
盖茨比也不例外,他为了吸引黛西的注意而举办了一系列豪华派对,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爱情的幻灭与无法实现的梦想除了社会阶层固化和虚荣堕落,小说中还揭示了爱情的幻灭和无法实现的梦想。
盖茨比对黛西抱有深深的爱恋,但黛西却选择了与社会地位更高的汤姆结婚。
这使得盖茨比对于自己的梦想感到绝望,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小说通过这一情节表达了美国梦的幻灭和现实的残酷。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描绘主人公追逐美国梦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虚荣、堕落和幻灭。
小说中展现了美国梦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无法实现的现实,以及追求美国梦所带来的空虚和失落。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与追求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它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的繁华与堕落、贫富差距与阶层固化等问题,通过描绘主人公盖茨比对美国梦的执着追求以及最终破灭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美国梦背景在美国历史上,"美国梦"是一个重要而普遍存在的概念。
它代表着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工作和奋斗来实现成功和幸福。
在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移民的涌入,更多人开始追逐自己心中理想中的生活。
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年轻而神秘的百万富翁,他经过多年努力积累财富,以期获得自己追求的美国梦。
他注重外表的炫耀和华丽派对,试图通过社交活动进入上流社会,并重新赢回他曾经爱过的女人黛西。
破灭与反思然而,虽然盖茨比在物质层面上取得了成功,但他却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
菲茨杰拉德描绘了上流社会堕落、道德沦丧的一面,以及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最终,盖茨比在追求美国梦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最终以悲剧告终。
对现实社会的启示《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经历和命运呼唤人们深思美国梦及其价值观。
小说暗示着即使在一个充满机遇和财富的社会里,个人对幸福和成功需有更深入和内省性的理解。
它提醒我们要认识到财富并非衡量生活质量之唯一标准,并引导我们反思利用欲望驱动心灵、身体及未来的行为。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深刻启示的小说,通过盖茨比的故事,向人们展现了美国梦破灭背后的残酷现实。
它提醒我们要思考和重新评估自己对于幸福和成功的定义,并引发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与讨论。
这本小说在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以其复杂而真实的描绘深受读者喜爱。
一、简介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 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也是现代美国文学的先驱。
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经历了二十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快速转型,关注商业经济冲击下的小镇生活和人们的精神异化。
他的代表作有《俄亥俄州温斯堡》(1919)、《可怜的怀特》(1920)和《黑暗的笑声》(1925)。
他的作品尽管情节简单零散,结构松散,却有着深刻的意义。
他的故事因使用黑色幽默和微妙的符号而令人印象深刻[ 1](第81 页)。
“鸡蛋”收录在他于1921 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选集《鸡蛋的胜利》中。
这个故事集包括14 个独立的故事,共同揭示了20 世纪初人们不得不放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社会现实由于工业化浪潮带来的剧变,对物质富裕的向往;因此,许多人在追求物质成功的过程中被疏远了。
这些故事揭示了美国人民不择手段的狂热追求财富的腐败和空虚,对那些不适应社会剧变的受害者表示同情。
因此,人们对20世纪初美国社会大力倡导的美国梦提出质疑和批评。
《鸡蛋》是舍伍德·安德森关于早期工业化浪潮的著名作品之一,经常被选入文学选集。
故事背景是二十世纪头十年左右,在工业化冲击下的美国小镇,新兴的商业社会正在侵蚀人们的传统生活和价值观。
“The Egg”由一个孩子以第一人称讲述他父亲失败的商业冒险。
他的父亲过去过着自给自足的幸福农村生活。
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在妻子的催促下,婚后要“扬帆起航”,父亲放弃了原本简单幸福的生活,追寻成功的梦想,但最终以悲惨收场。
他的父亲首先安排了一场家禽活动,结果很糟糕。
破产后,他的父亲开了一家餐馆,但利润惨淡。
经历了一系列的商业失败,他的父亲最终对他为取悦顾客而做出的荒谬表演感到沮丧。
事实证明,他是愚蠢节目中的蔑视对象。
下面将分析安德森如何用鸡蛋的比喻来揭示虚幻的美国梦。
美国梦被讽刺为通过父亲的悲剧本质上的拜金主义。
他的悲剧表明人们是如何疏远他们腐败的唯物主义成功梦想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与无尽追求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与无尽追求美国文学中最为著名和经典的小说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机会与特权的巨大差距以及个人追求的主题。
小说以富有传奇色彩的盖茨比为中心,揭示了美国梦的破灭与人们对无尽追求的执着。
本文将探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内涵、主人公的追求与破灭以及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美国梦被认为是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代表了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辛勤工作和自我奋斗实现成功和幸福的信念。
然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却展示了这一美国梦的破灭与虚假。
小说中,盖茨比是一个青年新贵,他通过追逐财富和虚荣心来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国梦。
他无所不用其极地想重新获得他过去与黛西的感情,然而最终他面对的是破碎的阳光大道和失去的希望。
小说通过盖茨比的经历,揭示了美国梦对个人来说是脆弱且具有欺骗性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更是一个不断破灭和追求的过程。
小说中的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具有神秘感和矛盾性的角色。
他通过积累财富和社交活动来证明自己的成功,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黛西重新回到他的生活中。
盖茨比的追求体现了对黛西和过去的留恋,他试图通过财富和社会地位来弥补他内心深处的空虚。
然而,黛西对盖茨比的感情并非真诚,她更加看重财富和地位。
当盖茨比认识到这一点时,他的梦想和追求最终破灭了。
小说中盖茨比的命运提示着我们,无论多么努力追求,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因素来衡量我们的幸福,真正的快乐和成功源于内心的满足和真挚的感情。
《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仅是一个对个人命运的描写,更是对当时美国社会阶级与财富分配不公的批判。
小说中的人物形形色色,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假和腐败。
浮华的派对、奢侈的消费以及为了满足自身欲望而牺牲他人利益的行为,都成为小说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揭示。
小说通过盖茨比的身份和追求,暗示了人们对权力和财富的无尽追求会带来更多的道德沦丧与社会的不公平。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虚幻与破灭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盖茨比追求美国梦并最终破灭的命运,探讨了社会阶层、金钱与爱情等主题。
美国梦的定义与追求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实现成功和幸福的理念。
它包含着对自由、权利和繁荣的向往,可以被视为美国社会中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
在小说中,盖茨比将美国梦视为自己生活的灵感和动力来源。
他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人们就可以逐步改变自己的处境,并获得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虚幻中的繁荣尽管盖茨比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物质成功,但他始终无法在全然层面上达到他所追求的“美国梦”。
他在华丽的花园派对、豪华庄园和海报女神黛西的幻想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然而,这些表象下隐藏着虚假和空洞。
盖茨比通过欺骗他人来塑造自己本人,试图以此换取社会认可和爱情。
然而,在现实的冲击下,盖茨比最终发现他所信任和追求的一切都是虚假与短暂的。
破灭与反思小说通过盖茨比最终遭受失败、孤独和死亡来揭示了美国梦破灭后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得以反思美国梦本身是否真正存在于美利坚合众国。
同时,《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深入探讨了社会阶层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尽管社会力量使一个普通人得以戴上金碧辉煌的外壳,但它从未改变贫富差距带来的隔阂和冷漠。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展现了美国梦以及其中的虚幻与破灭。
通过盖茨比的命运,读者被迫思考人类对于权力和物质的欲望会如何影响个人与社会。
这部小说不仅是对美国社会的一种讽刺和批判,更是深度剖析人性本身的一次探索。
通过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追逐虚幻梦想所带来的无尽徒劳,以及自我反省中对于真正幸福与满足的定义。
摘要:“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独特情节,这个起源于移民、拓荒时代的“美国梦”情节深潜于美国人意识深处。
然而踏入2 0 世纪“天真的时代”结束了。
新世纪的美国作家们不再沉迷于美国成功的“神话”,转而开始对“美国梦”进行全面的反省和批判。
尤其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资本主义危机之后,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美国梦”的光彩一层层退去,最终消失。
这一时期的大量文学作品紧扣这一主题开展创作。
本文将其中的经典之作德莱塞的《嘉丽妹妹》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美国梦;幻灭;追寻
引言
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情结,对于美国文学来说这个情结就是“美国梦”。
“美国梦”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生活方式和国民精神的理想,是对平等、自由、宽容、进取和成功的理想主义信念,是对机会均等、人人都有成功希望和创造奇迹可能性的乐观自信。
当美国文学跨入2 0 世纪的门槛时,“美国梦”的幻灭感便日益成为引人注目的主题了。
一、《嘉丽妹妹》
(一)作者
最早从社会批判角度表现美国梦的失落和幻灭感的是德莱塞的小说。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2 0 世纪上半叶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他出身贫困,饱尝物质和精神的贫困之苦。
在工作中接触到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和阴暗面,为日后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决定了他创作中的悲剧思想和自然主义色彩。
德莱塞创作伊始就无情地扯下了美国这片“净土”的伪装。
在《嘉丽妹妹》中他以那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女主人公的奋斗史,揭穿了所谓“机会均等”的神话,从而使当时还沉迷于“美国梦”的舆论界为之大哗。
(二)背景
十九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美国人口激增,人口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无依无靠的无产阶级移民涌进纽约、匹兹堡等城市的贫民窟。
(三)嘉丽妹妹
十八岁的乡下姑娘嘉丽妹妹乘火车投靠在芝加哥谋生的姐姐。
希望在姐姐的帮助下实现梦想。
“她年轻、美丽,然而贫穷:随身行李不过是一只小皮箱,一小纸盒点心和一个有四元钱的钱包。
”①嘉丽妹妹到外面找工作。
然而,恶劣的工作条件、菲薄的工资与嘉丽对城市生活的期望及其快乐的追求形成极大的落差。
当她生病又失去工作漫步街头时,与德洛埃不期而遇。
于是她接受了德洛埃的钱,并与他同居。
可是相处不久结婚的梦想破灭了。
之后又认识了德洛埃的朋友—家庭失意,又善于花言巧语的赫斯乌特,两个人暧昧关系被发现后, 在被蒙骗的情况下随偷窃公款的赫斯乌特逃到加拿大。
在赫斯乌特生意垮台,生理和心理垮台了之后就分手了。
为了继续追寻她的梦想,嘉丽进入戏剧界,并成为著名演员。
然而,小说结尾部分,她坐在摇椅里,无限怅惘。
嘉丽有了一切,然而又什么也没有。
嘉丽经过多方面的不断努力,包括辛勤工作,利用男人等,嘉丽在追寻到她那个充满金钱和物欲的梦想后仍是极度空虚,并不幸福。
(四)赫斯乌特
对于赫斯乌特的沉浮,不能简单地视为道德堕落应有的结果。
堕落的过程是由某种力量控制着的,某种环境决定的。
这种力量和环境是他所不能控制的。
赫斯乌特虽然最初强于来自社会底层的嘉丽,但在偶然因素促动下,他们并没有把握自
己的命运。
而是像一片树叶一样,极不情愿地在整个空虚无情的大气候中漂落到地上无奈地死去。
(五)德洛埃
德洛埃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
他有漂亮的衣饰和健壮的体格,但心灵空虚,十分自私。
他是当时典型的“美国梦”患者,他把欢乐与物质财富看成一回事,把占有物质置于一切之上,德洛埃在小说中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可怜虫,代表了中层人们随波逐流、没有意识,被本身的物欲驱动,在整个拜金的社会环境中日复一日过着庸俗不堪的生活。
二、《太阳照样升起》
(一)作者
海明威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他在学生时代就为校刊和文学杂志定过一些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明威志愿参加战场救护队。
他表现英勇,在战斗中受伤。
海明威往往无情地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并紧紧围绕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和“死亡”这两个主题来反映现实生活。
人们精神上的幻灭在作品中已经到了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
(二)背景
1 9 1 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也投入了战争。
美国人是听信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宣传而参加到战争中来的。
威尔逊的“为和平而战”口号,将战争描绘成“为结束一切战争而进行的战争”②。
青年们为信念而战,当他们发现了自己受骗,认清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之后,他们在物质上的损失与这种心灵上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
于是迷惘、失望成了笼罩整个
2 0年代的情绪。
(三)杰克·巴恩斯
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位记者,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受伤并丧失了性爱能力,他经常借酒浇愁。
其间,杰克也曾和他的朋友到宁静安逸的农村逃避现实生活。
然而一回到城里,痛苦和绝望就像一张大网使他窒息。
小说开局不久杰克在出租车内婉言拒绝了偎依在他怀里的一名妓女对他的调情,他无可奈何地告诉她“我在战争中受了伤”③。
不久,杰克也在出租车内将勃莱特搂在怀里,然而他依然无可奈何地说“我们什么屁事都干不成”④。
小说的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悲哀和苦涩。
显然,残酷的战争对人的肉体和精神带来巨大伤害和无法愈合的伤口。
战争使他们处于无法企及生活目的,又不知何去何从的精神痛苦之中,他们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地捏成粉沫。
面对严酷的现实,杰克最终没有放弃努力。
他至少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以充满自尊的姿态生活下去了。
(四)勃莱特
女主人公勃莱特是战后首批理短发、穿短裙、嗜烟酒、视离婚为儿戏和追求性解放的“现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她与杰克都有一种想与对方在一起的强烈愿望。
尽管杰克曾痛苦地对勃莱特说“我们最好相离得远些”,但她却立即答道:“可是亲爱的,我必须见你,这是你无法明白的”⑤。
在无望获得幸福的情况下,她自甘堕落。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摧毁了她追求幸福生活的意志和信心。
她的梦幻灭了,而她仍在追寻,最后与罗梅罗分手,也体现了她追求生活真理,意志上的胜利。
(五)其它
《太阳照样升起》的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小说扉页的两条引语上,一条是出自斯泰因之口的名句“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另一条引语是所罗门的基督教教义:“一代人去世,另一代人来到世上,但地球永远存在,太阳照样升起。
”第一条准确无误地概括了小说人物的基本特征,即一种无法摆脱的迷惘感和失落感。
第二条
引语则暗示了“迷惘的一代”作为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必须将消失的客观规律和他们必须接受这种追求理想中的幸福生活用品是人们地共同愿望,但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忍着巨大的伤痛勇敢地接受生活的失败和严酷的现实,继续生活下去。
结语
《嘉丽妹妹》和《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人物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民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遭受失败和挫折。
资本主义社会有着许多不可避免的弊端和深刻的阶级矛盾。
然而当梦想在残酷的现实中幻灭的时候,人民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动力,在痛过之后,继续追寻梦想、改造社会、创造新世界,这样的民族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注释:
1 .文斌朱卫红范纯海编著《西奥多·德莱塞作品赏析》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79 年。
2.复旦国际政治系编《美国》第十六章第197 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年3.海明威著李华田编译《太阳照样升起》
4.海明威著李华田编译《太阳照样升起》
5 . 李维屏著《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