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汇总

中国美术史汇总

中国美术史汇总
中国美术史汇总

中国美术史汇总

一、魏晋南北朝-隋唐绘画

1、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

2、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创造了水墨山水派。

3、李思训,唐代书画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

4、吴道子,唐代画家。

5、张萱,著名作品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6、周昉,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7、阎立本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8、韩滉代表作《五牛图》。

9、韩干,唐画家。代表作《照夜白图》《牧马图》。

10、卫贤《高士图》。

11、荆浩,开创以描绘高山峻岭为特色的北方山水画派。“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12、关仝五代后梁画家。

13、周文矩,五代南唐画家。存世作品多为摹本《宫中图》、《苏武李陵逢聚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太真上马图》。

15、顾闳中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16、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

17、黄荃:五代十国西蜀画家代表作《写生珍禽图》。

18黄居寀:〔五代〕代表作《山泽惊鹊图》。

19董源:中国五代南唐画家。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代表作《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

20巨然,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图》等。

二、两宋画家

1文同:苏轼的表兄。代表作《墨竹图》

2刘永年:《家鹅图》轴相传为其所绘。

3许道宁: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4李公麟: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五马图》为其代表作。

5、王诜:字晋卿,代表作《溪山秋霁图》

6、李成:五代及北宋画家,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今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

7、范宽,北宋山水画家、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如《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

8、郭熙,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窠石平远图》轴,《幽谷图》轴;《溪山访友图》轴《树色平远图》卷;《早春图》轴、《关山春雪图》轴均,著有画论《林泉高致》,

9、燕文贵,存世作品主要有《溪山楼观图、《江山楼观图》、《烟岚水殿图》、《溪谷图》。

10、梁楷,传世的作品《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

11、李唐: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教子图》、

《清溪渔隐》、《长夏江寺》、《采薇》等图。

12、刘松年,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传世代表作品有:《四景山水图》卷及《天女献花图》卷,《罗汉图》轴、《醉僧图》轴;《雪山行旅图》轴;《中兴四将图》卷传世作品还有《湖春晓图》、《便桥见虏图》、《醉僧图》等。著有《溪亭客话》。

13、马远:宋代杰出画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重要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远图》、《高阁听秋图》等、《华灯侍宴图》,《西远雅集图》卷,《松下闲吟图》、《倚松图》和《雪屐观梅图》。

14、夏圭,宋代杰出画家。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卷、《西湖柳艇图》轴,均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遥岑烟霭图》,

15、南宋四家

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对南宋画院影响极大,是南宋山水

新画风的标志。

刘松年钱塘人,因居于清波门,帮有刘清波之号。工画山水、人物,宗张敦礼。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侨寓钱塘。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山水画成就最大。

夏圭字禹玉,临安人。与马远并称“马夏”,早年工人物画,以山水画著称。

三、元代绘画

1、何澄,金末元初画家,传世作品有《归庄图》。

2、刘秉谦,传世作品有《竹石图》。

3、孙君泽[元]学马远、夏珪。《图绘宝鉴、严氏书画记》。

4、李衎

7、钱选,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花鸟画家。

8、高克恭,回族。代表作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霭图》、《春云晓霭图》、《墨竹坡石图》

9、赵孟頫,代表作《秋郊饮马图》鹊华秋色图》。

10、曹知白,元代画家,有《寒林图》、《疏林幽岫图》、《群峰雪霁图》《溪山泛艇图》《双松图》等传世。

11、盛懋,元代画家,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士图》轴、《秋江待渡图》轴、《沧江横笛图》轴、《溪山清夏图》轴、《松石图》轴

12、陈琳,南宋画院待诏、传世作品《溪凫图》。

14、顾安元画家。存世作品有《拳石新篁》、《平安磐石》、《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

15、柯九思(元)作品留传至今的有《竹石图》等。著有《竹谱》一书。能诗文,有《丹丘生集》辑本。

16、赵雍,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17、黄公望,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

18、吴镇,墨迹今存世的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轴、《渔父图》卷、《长松图》轴、《草书心经》等。又有《梅道人遗墨》2卷,系后人辑录的其诗和题跋。

19、倪瓒,元代画家、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20、王蒙,元朝画家。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秋山草堂图》,代表作品还有《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四、明代绘画

1、王绂[明]诗画流传于世的有:《王舍人诗集》、《友石山房集》、《潇湘秋意图》、《江山渔乐图》、秋林隐居图》《竹鹤双清图》、《墨竹图》、《芦沟晓月图》、《燕京八景图》、《枯木竹石图》等。

3、赵左,擅山水学宋旭,后师法董源、黄公望、倪瓒等,与董其昌友善,画法亦相互影响,并为其代笔。为“苏松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创绘画中的苏松派。有《豀山无穷图》、《富春大岭图》、《山水卷》等传世。

6、孙逸,与萧云从齐名,合称孙萧,与弘仁、汪之瑞、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茅屋长松图》轴

7、吴伟、明代著名画家。传其画法的有蒋嵩、张路、宋臣、蒋贵、宋澄春、王仪等,被称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图》、《仙踪侣鹤图》、《芝仙图》、《溪山渔艇图》以及白描《人物图》、《神仙图》等。

9、沈士充,字子居,华亭(今松江属上海市)人。出宋懋晋之门,兼师赵左。

10、徐渭,代表作《墨葡萄图》。

11、陈洪绶、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有·《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又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12、蓝瑛、明代杰出画家。有如《秋壑霜林图》、《江皋话古图》等代表蓝瑛绘画对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淅派”。

13、戴进,明朝山水花鸟画首席画师,浙派创始人。代表山水作品有《金台送别图》、《春游积翠图》、《关山行旅图》等。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图》、《归田祝寿图》、《葵石峡蝶图》、《三鹭图》等传世。

14、王履,明初画家,

15、吕纪,明代画家。其代表作品有《新春双雉图》、《桂花山禽图》、《残荷鹰鹭图》、《秋鹭芙蓉图》等。

16、边景昭,字文进,明代宫廷花鸟画家所绘《三友百禽图轴》,《百喜图轴》。

17、归昌世,明代诗人、书画家、篆刻家、传世作品有《渭水清风图》轴、《风竹图》轴、《竹石图》轴、《墨竹图》卷等。

18、周之冕,传世作品有《竹石雄鸡图》轴、《百花图》卷,《桂树榴雀图》;《芙蓉凫鸭》图轴、《芙蓉双凫图》轴、《墨花图》卷、《杏花锦鸡图》轴、《梅花野雉图》轴、《仿王冕花鸟图》。

19、周臣,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23、陈淳,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

25、米万钟,字仲诏,号石友,又号石隐庵居士,原籍陕西安化,米芾后裔。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传世画作有《竹菊图》轴、《竹石菊花图》轴,《秋山萧寺图》轴《山水图》《碧溪垂钓图》轴;《雨过岩泉图》轴;《红杏双燕图》轴。

26、丁云鹏,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人,《江南春扇》,《伙溪渔隐图》。

五、清代画家

1、王时敏,明末清初画家。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传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

2、王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图》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传世画迹有《虞山十景图》、《梦境图》等。

3、王翚,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等传世。著有《清晖画跋》。

4、王原祁,王时敏孙。传世作品有《仿高房山云山图》轴、《仿黄公望山水图》轴,《夏山图》轴、《子久画意图》轴、《清溪绕屋图》轴、《山水图》轴、《秋林叠□图》轴、《西岭云霞图》卷、《晴窗秋色图》轴、《仿梅道人秋山图》轴、《江乡春晓图轴》藏、《仿巨然山水图》轴。著有《雨窗漫笔》《罨画集》《麓台题画稿》等。

5 萧云从、原名萧龙,姑熟画派创始人。作《秋山行旅图卷》,绘《太平山水图》43幅,另有《闭门拒额图》、《西门恸器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谷幽深卷》、《崔萧诗意卷》等。

6 吴伟业,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

7 吴宏,清初著名画家。与龚贤、高岑、樊圻、邹喆、叶欣、胡慥、谢荪合称为“金陵八家”,在八家中画风最为粗放,传世作品有《山水》册页、《江山行旅图》卷,《松溪草堂图》轴、《竹石图》轴,《山村樵牧图》

9 查士标,在当时颇负盛名,为海阳四家之一。有《云山图》、《空山结屋图》、《秋林远岫图》、《云山烟树图》等传世。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新安四家”。

10 戴本孝,戴本孝的画作精品多以黄山为素材,最有影响的有《望天都峰》、《炼丹台》、《登莲花峰》等。

11 法若真,他著有《黄山诗留》、《介卢诗》、《黄山集》等。《树沙飞泉图》等27幅被收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故宫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等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12 龚贤,代表作有《深山飞瀑图》、《急峡风帆图》、《木叶丹黄图》、《重山烟树图》、《溪山人家图》、《云林西园图》等,金陵八家之一。

13 八大山人,名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所书“八大山人”含意深刻,“八大”与“山人”紧联起来,即“类哭之、笑之”作为他那隐痛的寄意,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14 石涛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 弘仁,与石涛、梅清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弘仁《黄山图》册共60幅,他曾自号“梅花古衲”。《松梅图》卷和《墨梅图》轴为其画松与梅的代表作品。今所见作品有《清溪雨霁》、《秋林图》、《古槎短荻图》等。

16 髡残,法名髡残,字石溪,与程正揆(程正揆,号青溪道人)交善,时称二溪,艺术上与石涛并称二石。

17 吴历,清代著名画家。为“清初六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早雪图》、《琵琶行图卷》、《湖天春色图》、《秋林步月图》、《秋寺晚钟图》、《山村田舍图》、《仿松雪仙居图》等。著有《墨井画跋》、《三巴集》等。

18 恽寿平,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红梅山茶图》、《梅竹图》、《玉堂富贵图》、《桃花图》、《三友图》、《梧轩图》、《蓼汀渔藻图》、《林居高士图》等,笔墨润秀,神完气足。其没骨花卉画柔美秀雅,开创了一代新风,恽寿平的书法也非常精妙,被称为“恽体”。他还精于诗文,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

19 傅眉清代画家。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之子。工诗,擅书画,亦能篆刻,山水学父法,古朴而有真趣。

20 吕焕成,为清代初年“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传世作品《春山听阮图》、《西溪图》

的画法相类似,勾皴挺拔秀劲,人物生动细劲,意境幽深,既有“北宗”画法的崇高峻美,也有“南宗”画法的秀润笔致。

21 禹之鼎中国清代画家。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王原祁艺菊图》等传世。

22 陈撰,清朝乾隆年间人,为“扬州八怪”画家群体之一员,亦被称为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书画为生计的画家。擅长作花鸟画,格调超逸,气氛清雅,尤擅长画梅花。与李鳝齐名,世并称“复堂玉几”。兼通山水画,并擅长临摹历代名画。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4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分,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D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4、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5、“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6、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7、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8、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9、《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 宁 D.燕文贵 10、《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1、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 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 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12、六朝时期谢赫所著的( A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享有不朽的声誉。 A《古画品录》B《叙画》C《历代名画记》D《画山水序》 13、王蒙的山水常用(A )皴。 A牛毛 B披麻 C豆板 D解锁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一)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B )。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D )。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11、作为使用工具的( B ),既是人工制品的鼻祖,也是造型艺术的端倪。 A.壁画 B.石器 C.物件装饰 D.雕塑 12、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 C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钟繇 D.陆机 13、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14、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15、《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燕文贵 16、《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7、.五代画家董源山水画代表作品是( A )。 A.《潇湘图》 B.《溪山行旅图》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考研真题汇总,推荐文档

广大同学注意,这是我们参考历年真题和一些权威的习题书目所精心遍及的题目,希望大家认真做一下,真题基本都涵盖在这些题目当中了。(我们为了避免很多学生只看真题,还有一点就是有些真题确实不怎么好,所以我们就编写了这些题目。) 中国美术史题目 第一章史前美术 选择题: 1、半坡类型彩陶中最有特色的装饰图案是()A 花卉纹B 蛙纹C 鱼纹D 鸟纹 2、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一件杰作。A舞蹈纹彩陶盆B 鹳鱼石斧彩陶缸C 人面鱼纹彩陶盆D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3、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陶器距今()年左右A 8000 B 20000 C 15000 D10000 4、红山文化发现的泥塑()表现了对祖先的崇拜或寄托对大地母神的崇拜。A 少女 头像B女神像C 鱼D神人面具 5、()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A 农业 B 火C畜牧业D 陶器 填空题: 1、仰韶文化彩陶因时间、地域差异而被分成几个类型,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类型是 ()、()。 2、黑陶中()成就最高。 3、我国史前时期的地画遗迹发现于甘肃秦安()遗址,属于()文化晚期 4、西安半坡出土的()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的杰出代表。名词解释: 1、人面鱼纹彩陶盆 2、红山文化女神头像 3、良渚文化玉琮 4、 C 行玉龙 简答题: 1、介绍仰韶文化彩陶 2、简析马家窑文化彩陶 3、简析新时代时代岩画 第二章先秦美术 选择题: 1、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 A 黄铜和铅 B 铅和黄铜 C 黄铜和锡 D 红铜和锡 2、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是() A 利簋 B 史墙盘 C 大盂鼎 D 毛公鼎 3、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了帛画()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1949_年在长沙陈家山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唐太宗李世民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唐朝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_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___ 35.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 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 37. 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 “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 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____ 40.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41. 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____ 42. 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____ 44. 《画继》的作者是__ 邓椿_____ 45. 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 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____ 47. “以形写神”说最早由顾恺之提出来的。 49.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 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历代名画记》____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填空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51. 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_” __杨惠之_____ 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52. 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___郭文化家是___李成____ 熙____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5 3. “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黄公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望的别号。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____ 5 4. 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___宗李世民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王蒙_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林泉高致集》一书。5 5.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30. 宋代李唐在《采薇图》中描绘殷贵族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记》_____ 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的故事。5 6. “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者是清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楚著名画家___石涛____ 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5 7. 《太白行吟图》的作者是___梁楷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5 8. 《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___郭若虚夜宴图》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青铜器_____ 59. 《重屏会旗图》描 写的是南唐皇帝___麟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周文矩____的

美术编制考试-中国美术史-简答题有答案

简答题 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 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 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 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 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 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C )。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C )。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A )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A )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b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C )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A ) A、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C ) A、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A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D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 )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B )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B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陶器 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 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 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2、彩陶 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 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 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 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 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 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 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 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 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 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 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 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 一、商周青铜艺术 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 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 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 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加热去掉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能铸成精密的器物纹饰。 ③错金银:战国装饰铜器工艺。用各种金银红铜金属矿石等填充或镶嵌在铜器的花纹缝隙间,色彩斑斓装饰效果。殷商时就有用宝石镶嵌在玉器象牙上,技术成熟。 4、青铜器的分类 ①酒器:爵、角、觚、觯、壶(有盖)、卣(有提柄)、方彝、盉(调酒,加热)、罍 斝(菌形柱,三脚)、觥(觥筹交错,有盖的)、尊(无盖,四羊方尊,水鸟酒尊) ②饪食器(祭祀):鼎(烧大块肉类,大禾人面方鼎,羊首鼎)、鬲(烧流食,稀饭)铙 ③盥器:水器、盘、匜、鉴 ④乐器:涌钟、镈、钲、铙、铎、铃、编钟组合(曾侯乙) ⑤兵器:戈、钺、矛、戟、剑 ⑥生产工具:凿、耒、斧

2010年教师招聘_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

2010年教师招聘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 三国两晋南北朝 填空一 1.曹不兴是(吴)国画家,画屏风有(点墨成蝇)之说,善画(佛像),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2.西晋卫协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 3.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形象,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画(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系(刘宋)时期的画家。 4.张僧繇yao绘画用笔风格是(疏体线描),“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祥),吸收外来画法(南京一乘寺的凹凸花),活跃于(肖梁)时期。 5.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是(北齐)时期的画家,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曹家祥),“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被称为(曹衣出水)。 6.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著有(画品录),谢赫提出绘画的作用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7.戴逵是和(顾恺之)同一时期的画家赫雕塑家,他是首创(中国是佛像)的雕塑家。 8.戴逵把(脱胎漆器)的工艺技术运用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夹纻zhu)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9.(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诗篇。 10.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顾恺之)。

11.西晋有最高水平的画家是(卫协)。 12.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画家是(陆探微)。 13.被称为“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画家是(张僧繇)。 14.佛教画创“曹衣出水”的画家是(曹仲达)。 15.六法始于(谢赫)。 16.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七贤图)画像砖,刻画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 17.江苏丹阳南朝墓出土的(羽人戏龙)等画像砖。 18.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中的(孝子列女)在题材上和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相似。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三大石窟。 20.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东之四十里(鸣沙山)的断崖上,自符秦建元二年,公元(336)年,沙门(乐僔)开窟后,前后经历1000余年。 21.莫高窟现存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 22.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2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二十五里的(龙门),又名(伊阙)。 24.云岗石窟现存(53)个洞窟,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称为(昙曜五窟)。 25.云岗石窟现存最大的佛像市在(第二十窟)。 26.魏体书的十九品选自(古阳洞)。 27.龙门石窟刻有(帝后礼佛国)的洞窟市(宾阳中洞)。 28.敦煌壁画和(雕塑)(建筑)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壁画按题材内容可分为(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经变故事画)(佛,菩萨像)(供养人)(装饰图案)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整理稿)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 红色可能考论述蓝色可能考名解 一、绘画艺术史(填空、名解、论述) 1.半坡文化彩陶艺术特征(人面鱼纹彩陶盆)P1 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因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从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继承老官台文化发展起来的。半坡文化以动物图像为主,鱼纹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纹样。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纹的形象较写实,以单独的鱼纹为主,形象多为展开的侧面形象,造型上以直线塑形,比例准确但形象质朴;另一种具有特色的纹样是人面纹。半坡早期的彩陶上有两种形式的鱼与人面结合的形象:一种是人面寓于鱼的结合形象,将人面图像以适合的方式添加在鱼纹头部圆框中;另一种是鱼寓于人面的结合形象,人面嘴两旁对称的各自衔一鱼,鱼头与人嘴外轮廓共构成整鱼形。描绘人面与鱼相连的图像,人面皆呈圆形,眼鼻形象明确,头像似戴着尖顶高帽,双眼眯成一线。这类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与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典型的代表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2.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特征(舞蹈人物彩陶盆)P2-3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1石岭下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东部。彩陶以鲵鱼纹为特色。早期的鲵鱼纹多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呈弯曲状。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彩陶上的鲵鱼图像,形象写实逼真,细部画得较具体,脸部、鱼爪和身上的花纹都用劲挺的细线勾勒,绘画水平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2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中部青海省东北部。此类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绘制螺旋纹,产生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流畅,富有动感。与半坡的庙底沟型相比,显得更为精致美观。 1973年初,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舞蹈纹盆,内壁绘舞蹈花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彩陶盆的装饰独具匠心,舞蹈队列在盆的内壁上部,如盆中盛水,舞蹈群则似舞于池边、柳下,并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这里展示的原始舞蹈,尽管非常简略,但那明朗质朴的动作,仍然透露着原始人的纯真的感情和炽热的情绪。这种舞蹈或许属于原始巫术活动,或许仅是劳动之余的游戏歌舞。 ○3半山类型: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其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1用螺旋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把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产生了一种富有变化的节奏美。 ○4马厂类型: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大体是从繁到简。常见的有回纹、折线纹,而以人形纹最有特色。 3.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汉代T字形帛画) 帛画介绍:帛画主要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出土的地点大都位于当时的边远地区。帛画的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西汉早期帛画延续战国时期楚国帛画传统,是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有图画的旌幡,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覆盖在棺上。在墓中所出的“遣策”中奖这种帛画称为“非衣”。 a)汉代T字形帛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13号汉墓,内容丰富,色彩绚烂,以左右对称、 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这幅帛画是这一时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汉代的绘画水平。 b)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中一贵妇着宽袖

中国美术史考编整理复习进程

中国美术史考编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美术 旧石器早期 石器类型: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手斧球状器 早期:猿人打制石器(粗糙) 用火遗迹中期: 早期智人石器(精巧) 类型丰富 晚期:晚期智人(和现代人接近) 器型多样加工精细形制规整最古老的石墨装饰品----最早原始刻纹艺术品------河北兴隆洼遗址鹿角和山西峙峪遗址刻纹兽骨 新石器时代 标志:磨制石器陶器 最早陶器残片:距今10000年最早玉器:距今8000年 陶器 ----用途: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陶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 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 彩陶:先画后烧 黑陶:山东龙山文化---轮制技术----蛋壳黑陶 玉器制作:红山文化 ----C型玉雕龙 龙山文化 良文化“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原始漆器:河姆渡----木胎圈足漆碗(最早) 黄河流域及北方: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 干栏式建筑 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盆》---代表性器物 庙底沟类型---河南陕县陕西华县《鹳鱼石斧图》 马家窑文化彩陶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 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 地画—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 壁画—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宁夏固原店河齐家文化 岩画:云南省沧源县---最早原始岩画 原始文字:龙山文化 3.雕塑 开中国陵墓装饰雕塑先河:摆塑龙虎北斗图 (仰韶文化) 动物雕塑陕西华县—庙底沟类型-- 人物雕塑陶塑女神像(红山文化)---丰收女神地母神的形象

泥塑女神头像(红山文化) 玉石雕刻:石雕人像 红山文化:碧玉龙玉猪龙 4. 其他工艺制作 髹漆工艺染织工艺骨牙器象牙梳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奴隶社会青铜时代)青铜器:黄河流域红铜加锡陶范翻铸法蜡模法=失蜡法 青铜器的分类 礼器(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夏代:造型幼稚古朴,率简凝重单层凸起饕餮纹无底纹 商代青铜器:流行兽面纹或饕餮纹云雷纹龙纹 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殷墟) 四羊方尊(湖南宁乡) 雕塑: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湖南安化---猛虎噬人 玉石雕刻:坐玉人---河南安阳妇好墓商后期 西周青铜器武王征商簋——武王伐商重大历史事件 毛公鼎---铭文长(陕西扶风)499个字 大克鼎 春秋时期青铜器莲鹤方壶(河南新正)---社会大变革 战国时期青铜器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大型铜编钟(湖北随州曾侯墓) 青铜雕塑 绘画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 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 C 形玉雕龙①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 泥塑女神像① 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 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3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的装饰纹样上。 2、在人和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与。 5、《》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6、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和北齐 画家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画牛的名家是。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和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驰名江浙一带,著《》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和。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和。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和。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A、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 A、拙政图 B、网师园 C、怡园 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1. 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 2. 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 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4. 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 《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 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半坡遗址稚拙粗放 陕西华县柳枝镇稚气娇媚、甘肃秦安大地湾 7.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始岩画被称为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主要的原始岩画: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在这些古拙、简朴的画面上,记录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作的独特的图像,其中不乏原始审美观念和奇异的想象力。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