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用水pH值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217.50 KB
- 文档页数:17
水质检测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水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掌握现代化的水质检测技术,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采集水样来自附近的自来水厂,我们分别对PH值、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总磷、总氮进行测定,下面将分别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
PH值测定PH值在水环境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是反映水体酸碱情况的重要指标。
我们采用了玻璃电极PH计、试纸法、酚酞法三种测定方法,最终结果如下:测定方法 PH值玻璃电极PH计法 7.48试纸法 7.5酚酞法 7.4通过对比三种测定方法,可以看出三种方法测定的PH值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玻璃电极PH计法结果最为精确。
相比试纸法和酚酞法,玻璃电极PH计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是目前水质检测常用的PH值测定方法。
溶解氧测定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长和呼吸的必需气体,它对于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采用了电极法和试剂盒法,最终结果如下:测定方法溶解氧(mg/L)电极法 6.99试剂盒法 6.78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结果接近。
但是电极法操作繁琐,对工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而试剂盒法则准确度稍逊于电极法,但是采样方便、易操作,因此谨慎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才能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锰酸钾指数测定高锰酸钾指数是水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反映有机物氧化性能的普遍指标。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水污染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我们采用了显色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最终结果如下:测定方法高锰酸钾指数显色滴定法 6.04紫外分光光度法 6.01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更能准确确定高锰酸钾指数,在实际水质检测工作量较大时显色滴定法效率相对较低。
总磷测定总磷是动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元素,是表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关键指标。
我们采用了纳斯塔技术,最终结果如下:测定方法总磷含量纳斯塔技术 0.040 mg/L总氮测定总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这些物质是影响水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
水质监测中pH值测定影响因素及控制要点摘要:在环境监测中,pH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pH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污染的严重程度。
根据标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pH 值,并就仪器选择、样品贮存时间、温度补偿、空气中二氧化碳、缓冲溶液、搅拌、仪器校准、测定结果判定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合理地控制各种因素,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关键词:pH值;影响因素;控制;准确性在环境监测中,pH值是监测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pH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污染的严重程度。
在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工业污水中,pH值的测量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 pH测定方法有化学分析法、试纸分析法、电位法等。
电位法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测定 pH值的方法。
根据《水质 pH值的测定电极法》(HJ1147-2020)的标准,对影响测定结果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1.pH 值检测原理pH值测定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化学物质测定方法。
它是一种用于测定水中 pH的仪器。
本装置主要包括两个部件:测量电极和电表。
酸性计采用电位法测定 pH,该方法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活性无关。
当溶液中的 pH值为1时,在相同的温度下,其电势差异的变化是恒定的,因此,用 pH值直接显示在仪器上。
当前,在环境监测中,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水样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判定其精度,也不能判定水质是否受到污染,是否达到了饮用水、排放等标准。
2.水质监测中pH值测定影响因素及改善2.1影响因素(1)因为纯水中的离子浓度很低,而参考电极盐桥溶液选择了3 mol/L的Kel,两者的浓度差异很大,这与常规溶液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纯水增加盐桥的渗透速率,促进盐桥损失,促进 K+、CL-含量下降。
结果表明,参比电极自身的电势与CL-浓度有关。
随着CL-离子浓度的改变,其参比电极的本身电势也会发生改变。
这就导致了这个数值的变化。
尤其是在没有添加内参比液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实验室用水检测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蒸馏水1、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2、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3、4、各级用水均使用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
三级水也可使用密闭的、专用玻璃容器。
5、新容器在使用之前需用盐酸溶液(20%)浸泡2~3d,再用待测水反复冲洗,并注满待测水浸泡6h以上。
6、按本标准进行试验,至少赢取3L有代表性水样。
取样前用待测水反复冲洗容器,取样时要避免沾污,水样应注满容器。
7、各级用水在贮存期间,其沾污的主要来源是容器可溶成分的溶解、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
8、在试验方法中,各项试验必须在洁净环境中进行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对试样的沾污。
9、用于三级水测定的电导仪配备电极常数为~1cm-1的电导池并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10、一、二级水的测量:将电导池装在水处理装置流动出水口处,调节水流速,赶净管道及电导池内的气泡,即可进行测量。
11、三级水的测量:取400mL水样于锥形瓶中,插入电导池后即可进行测量。
12、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操作步骤:量取1000mL二级水,注入烧杯中,加硫酸溶液混匀;量取三级水200mL,注入烧杯中,加硫酸溶液混匀;在已酸化的试液中分别加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L混匀;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腾并保持5分钟,溶液的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13、吸光度测定的操作步骤: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比色皿中,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水样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水样的吸光度。
14、蒸发残渣测定的操作步骤:量取三级水500mL,将水样分几次加入旋转蒸发器的蒸馏瓶中,于水浴上减压蒸发(避免蒸干)。
待水样最后蒸至约50 mL时,停止加热;将预浓集的水样移至一个已于105℃±2℃恒重的玻璃蒸发皿中并用5~10mL水样分2~3次冲洗蒸馏瓶,将洗液与预浓集水样合并,于水浴上蒸干并在105℃±2℃的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pH值的测定一、方法依据依据GB/T 6904-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锅炉用水、天然水、污水、除盐水、锅炉给水以及纯水的pH 值的测定。
三、原理水溶液的pH值通常是用酸度计进行测定的。
以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两电极同时插人被测试液之中组成原电池:Ag-,AgCl,HCl (0.lmol/L)丨玻璃膜丨试液丨丨KCl(饱和)丨Hg2 C12,Hg+丨←玻璃电极→丨丨←饱和甘汞电极→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25℃时电池的电动势为E = K’+0. 059pH (3一1)由测得的电动势就能算出溶液的pH值。
但因式(3一1)中的K’值是由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及难以计算的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所决定的常数,实际不易求得。
因此在实际工作之中,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首先必须用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酸度计(也称“定位”),校正时应选用与被测溶液的pH值接近的标准缓冲溶液,以减少在测量过程中可能由于液接电位、不对称电位及温度等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一个电极系统应该用两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校正。
在用一种pH值的缓冲溶液定位后,测第二种缓冲溶液的pH 值时,误差应在0. 05之内。
应用校正后的酸度计,可直接测量水或其他溶液的pH值。
四、试剂和材料无二氧化碳水:将水注人烧瓶中,煮沸l0min,立即用装有钠石灰管(碱石灰管)的胶塞塞紧,冷却。
所用试剂和水,除非另有规定,应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三级水的规定。
实验中所需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特殊注明时,均按GB/T 603-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的规定制备。
(1)草酸盐标准缓冲溶液:c[KH3(C2O4)2·2H2O]=0.05mol/L。
称取12.61g草酸钾溶于无二氧化碳的水中,稀释至1000mL。
临床实验室用水在临床实验室中,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各类实验和检测都需要用到水,因此保证实验室用水的质量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临床实验室用水的要求、处理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用水的要求实验室用水的要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纯度要求:实验室用水需保持高纯度。
纯净水的要求是去除水中的各类离子、微生物和颗粒物质,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为此,实验室通常采用去离子水或者超纯水作为实验用水。
2. pH值要求:不同实验对水的pH值要求不同。
一般要求实验室用水的pH值在6.5-7.5之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电导率要求:实验室用水的电导率要求较低,通常要求在1.0μS/cm以下,以确保水中没有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微生物要求:实验室用水应避免含有任何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等。
实验室通常要求水中的微生物总数不得超过某个特定的标准。
二、实验室用水的处理方法为了满足临床实验室用水的要求,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处理步骤:1. 原水处理:实验室用水的处理通常从原水处理开始。
常见的原水来源包括自来水和纯水源。
对于自来水,可以通过预处理设备,如活性炭过滤器、颗粒物过滤器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氯等杂质。
纯水源一般指去离子水或超纯水,可以通过反渗透和电离交换等方法获得。
2. 进一步处理:经过原水处理后,得到的水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以满足实验室用水的要求。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电离子交换和微生物过滤等。
电离子交换可以去除水中的离子杂质,如钠、钙、镁等。
微生物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保证实验室用水的纯净度。
3. 贮存与分配:处理后的实验室用水需要进行贮存和分配。
贮存时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并保持密封以防污染。
分配时可以使用专用的分配系统或器具,保证用水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 定期监测:实验室应对用水进行定期的监测,包括pH值、电导率、微生物总数等指标的检测。
水的pH值及其检测方法知识详解1、什么是水的pH值?pH值是被测水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即pH=-lgαH+,是污水处理工艺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在25oC条件下,pH值=7时,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活度相等,相应的浓度为10-7mol/L,此时水为中性,pH值﹥7表示水呈碱性,而pH值﹤7则表示水呈酸性。
pH值的大小反映了水的酸性和碱性,但不能直接表明水的酸度和碱度。
比如0.1mol/L的盐酸溶液和0.1mol/L的乙酸溶液,酸度同样都是100mmol/L,但两者的pH值却大不相同,0.1mol/L的盐酸溶液的pH 值是1,而0.1mol/L的乙酸溶液的pH值是2.9。
2、常用的pH值测定方法有哪些?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快速方便地掌握进入废水处理场废水的pH值变化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粗略测定。
对于无色、无悬浮杂质的废水,还可以使用比色法。
目前,我国测定水质pH值的标准方法是电位法(GB 6920-86玻璃电极法),它通常不受颜色、浊度、胶体物质以及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既可以测定清洁水的pH值、又可以测定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工业废水的pH值,这也是广大废水处理场广泛使用的测定pH值的方式。
pH值的电位法测定原理是通过测定玻璃电极与已知电位的参比电极的电位差,从而得到指示电极的电位,即pH值。
参比电极一般使用甘汞电极或Ag-AgCl电极,以甘汞电极应用最为普遍。
pH电位计的核心是一个直流放大器,使电极产生的电位在仪器上放大后以数字或指针的形式在表头上显示出来。
电位计通常装有温度补偿装置,用以校正温度对电极的影响。
废水处理场使用的在线pH计的工作原理是电位法,使用注意事项和实验室的pH计基本相同。
但由于其使用的电极长期连续浸泡在废水或曝气池等含有大量油污或微生物的地方,因此除了要求pH计设置对电极的自动清洗装置外,还需要根据水质情况和运行经验进行人工清洗。
一般对用在进水或曝气池中的pH计每周进行一次人工清洗,而对用在出水中的pH计可每月进行一次人工清洗。
纯水的标准导言纯水是一种非常纯净的水,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实验室、饮料制造等领域。
但要确保水的纯度达到标准,就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本文将深入探讨纯水的标准以及相关测试方法和设备。
纯水的定义纯水,顾名思义,是指除去了所有杂质的水。
它不含任何溶解固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纯水的pH值通常接近中性,即7.0。
然而,有关纯水的标准并不仅限于pH值,还包括了电导率、溶解氧、总溶解固体、微生物限度等多个指标。
纯水的标准医药行业纯水标准在医药行业中,纯水的要求非常高。
医药纯水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测试以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1. 电导率测试:医药纯水的电导率通常要低于0.1 μS/cm。
这是因为溶解固体对电导率有很大影响,而医药纯水中溶解固体应该非常少。
2. 微生物限度测试:医药纯水应不含任何细菌和病毒。
微生物限度测试是通过培养基法和膜过滤法进行的,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
3. pH测试:医药纯水的pH值应接近中性,即介于6.5到7.5之间。
这是为了确保纯水的酸碱性不会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实验室用纯水标准实验室用纯水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实验室用纯水的标准: 1. 电导率测试:实验室用纯水的电导率通常要低于1μS/cm。
虽然相对医药纯水来说要求略低,但仍然需要确保水的纯度足够高。
2. 微生物限度测试:实验室用纯水中的微生物限度也应尽量低。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用纯水应不含可检测到的细菌和病毒。
3. 溶解氧测试:溶解氧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实验室用纯水中的溶解氧通常应低于溶解氧饱和度。
饮用水纯水标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饮用水的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饮用水的纯水标准如下: 1. pH测试:饮用水的pH值通常应在6.5到8.5之间,以确保水的酸碱性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
2. 电导率测试:饮用水的电导率通常要低于1000 μS/cm。
虽然相对于医药纯水和实验室用纯水来说要求较高,但仍然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溶解固体。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以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满足科研工作的要求。
二、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1. 纯水质量标准实验室常用的纯水包括去离子水和超纯水。
其质量标准如下:(1)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0.1μS/cm,总溶解固体(TDS)小于0.1 mg/L,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 CFU/mL。
(2)超纯水:电阻率大于18.2 MΩ·cm,TOC小于10 ppb,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 CFU/mL。
2. 自来水质量标准实验室使用自来水前,需要对自来水进行处理。
自来水的质量标准如下:(1)总溶解固体(TDS)小于500 mg/L;(2)电导率小于500 μS/cm;(3)PH值在6.5-8.5之间;(4)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0 CFU/mL。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包括水源选择、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水质监测等方面。
1. 水源选择实验室用水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实验的需求和水质标准进行选择。
常用的水源包括自来水、地下水、蒸馏水等。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源。
2. 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实验室用水的水处理设备包括反渗透设备、去离子设备、超纯水设备等。
为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可靠,需要定期对水处理设备进行运行和维护,包括清洗滤芯、更换耗材、定期校准设备等。
3. 水质监测实验室用水的水质监测是保证水质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电导率、PH值、溶解固体、微生物菌落总数等。
可以通过使用水质监测仪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可靠。
四、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记录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记录。
常见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1. 水质检测记录:记录水质监测的结果,包括电导率、PH值、溶解固体、微生物菌落总数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方法原理 (1)4干扰和消除 (1)5试剂和材料 (1)6仪器和设备 (2)7样品 (2)8分析步骤 (3)9结果表示 (4)10精密度和准确度 (4)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12废物处理 (4)13注意事项 (5)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缓冲溶液 (6)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见的温度补偿方式 (9)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pH值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pH值的电极法。
本标准与《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86)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名称修改为《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修改了方法适用范围、方法原理以及样品保存条件;——删除了定义部分;——完善了标准缓冲溶液和实验用水的要求;——细化了校准、样品测定和结果表示等内容;——增加了样品的采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注意事项等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年10月10日批准发布的《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86)在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实施中停止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0年11月2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pH值的电极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pH值的测定。
测定范围为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