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分娩疼痛及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产科医疗概念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使自然分娩的益处得到宣传,而剖宫产相关的并发症也被提出。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孕妇应尽量考虑自然分娩,但产妇害怕分娩时的疼痛,因此,我国的自然分娩率较低。
临产后长时间宫缩引起的分娩阵痛,影响胎儿的生命和健康,常见的现象是胎儿窘迫,使分娩时剖宫产的几率增加,所以妇产科现代治疗的最大问题是无痛分娩和分娩安全的问题。
[关键词]分娩疼痛;无痛分娩;研究进展分娩疼痛对产妇和婴儿出生的影响是母亲及其家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故被广泛研究以对这种疼痛得到控制[1]。
国际疼痛协会以“真女性,真痛苦”为口号,宣布2007-2008年为世界抗击女性疼痛年[2]。
由国际疼痛学会发表的报告的要点是,孕产妇疼痛被作为一种临床模式,统计产后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发病几率,这个问题不容忽视[3]。
虽然今天的医学非常先进,但分娩痛仍然是许多国家医疗保健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
1分娩疼痛原因①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内的肌肉收缩并阻塞血管,造成暂时性缺血缺氧。
分娩时疼痛的机制类似于心肌缺氧引起的心绞痛[4]。
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的强度会增加,持续的时间不断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会相应增加。
②随着子宫继续收缩,以及胎先露下降的过程,子宫和会阴被进一步拉伸,肌纤维牵拉导致疼痛,与肠胀气疼痛相似[5]。
③当胎先露缓慢下降,产妇子宫周围的组织受到压迫,增加膀胱、尿道和结肠的压力,使疼痛不断增加。
每个产妇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子宫不同,分娩时疼痛的程度也不同。
一项相关研究发现,11%的女性认为宫缩痛是轻微疼痛,89%的女性认为宫缩痛非常疼痛[6]。
研究人员记录了早期背痛和癌症疼痛的程度,并报告说,与其相比,分娩时的疼痛几乎是其他疾病疼痛的10倍。
2分娩疼痛结局分娩健康是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娩是女性身体的一项特殊功能,这事关女性的幸福。
但是,在分娩过程中,妇女必须接受身心的考验[7]。
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分娩时足够的疼痛也可以增加分娩力度和加速分娩,但过度的疼痛会产生情绪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导致焦虑和悲伤[8]。
哌替啶发现过程的小故事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哌替啶的发现过程
1.研究者发现吗啡的缺陷
2.德国科学家拜尔的突破性研究
3.哌替啶的药用价值
三、哌替啶的应用范围
四、结论
正文:
【背景介绍】
在医学史上,有许多药物的发现都源于一些偶然的机遇,哌替啶便是其中之一。
哌替啶,一种具有镇痛、镇静、缓解焦虑作用的药物,它的发现改变了医学史,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
【哌替啶的发现过程】
1.研究者发现吗啡的缺陷
在吗啡被发现之后,人们逐渐发现吗啡具有成瘾性,这使得吗啡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替代吗啡的药物,以解决吗啡的成瘾问题。
2.德国科学家拜尔的突破性研究
1895年,德国科学家艾尔费里德·拜尔(Alfred Einhorn)在研究
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减轻吗啡的成瘾性。
他将这种新化合物命名为“哌替啶”。
3.哌替啶的药用价值
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哌替啶被证明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和缓解焦虑作用,且成瘾性较低。
这使得哌替啶迅速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
【哌替啶的应用范围】
哌替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镇痛、镇静、缓解焦虑、心源性哮喘、心律失常等。
此外,哌替啶还被用于麻醉前的预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
【结论】
哌替啶的发现,无疑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它不仅解决了吗啡成瘾的问题,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然而,哌替啶的使用也应注意合理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我国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与全球现状的对比摘要:临床医学领域,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疼痛是诸多疾病共同症状,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长期忍受疼痛,对患者来说是身心的双重折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研究更加深入,已经能够采取多种方式控制、缓解疼痛,治疗中药物治疗时最常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各类镇痛药得以研发和生产,流入医疗市场中,其中以麻醉性镇痛药为主。
但是,麻醉性镇痛药物应用、管理十分严格,任何人不得随意开具,通过实践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了解到,部分患者对这类药物存在依赖性,所以要同时严格控制用量,本文将分析我国常用麻醉性镇痛药应用范围、特点,并且将其与全球现状相对比。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应用范围;全球现状;对比众所周知,麻醉药品对人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如连续使用,可能使人产生依赖,若用量过大,对人体具有极大的伤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在医疗治疗过程中,晚期癌症患者、外科手术、产科手术都能够都需要运用麻醉性镇痛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还能够减轻患者身心负担,可以说具有挽救患者生命的意义。
但麻醉类药品应用中,必须严格遵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规定执行,麻醉性镇痛药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不能患者患者痛苦,还将给患者身心和经济带来更重的负担,所以日常应用期间必须合理使用、杨哥管理,避免乱用、误用的现象。
全球范围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量逐年增加,常见药品包括可待因、吗啡、哌替啶等。
1·几种常见的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特点1·1吗啡用药特点吗啡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临床使用方面,一般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法解决的急性锐痛上,在外科手术静脉全麻、晚期癌症疼痛感患者身上吗啡用量增加,但吗啡不是随意开具的,应用期间用量、用法等就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同时用于癌症疼痛治疗期间,需根据《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的治疗指导原则》采用个体化给药规定,当前吗啡被广泛用于重度癌症疼痛治疗中,也是医学领域提倡使用的首选药,用药期间需以日剂量为标准,每日给予患者足量吗啡,缓解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信心。
生国塞用匿王!|垫!Q生!旦箜i!鲞筮!i塑g婪些墼』螋!堕型堕塑型壁!型幽垡堡』!!Y:垫!Q:!!!:!!:塑!:!§哌替啶一氟哌利多防治腰麻下剖宫产术寒战及胃牵拉痛的临床研究罗水莲【摘要】目的探讨哌替啶一氟哌利多防治腰麻下行剖宫产术寒战及胃牵拉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腰麻行剖宫产术患者A SA I—I I160例,随机平均分成四组,每组40例,胎儿取出后即刻,A组静脉注射哌替啶25nag和氟哌利多1.25m g,B组静脉注射哌替啶50r II g和氟哌利多2.5m g,c组静脉注射哌替啶10I ng和氟哌利多0.5m g,D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2I l l l。
观察注药时(T0)、注药后5ra i n(T1)、10m i n(T2)、20r ai n(T3)时平均动脉压(M B P)、血氧饱和度(Sp02)、心率(H R)、呼吸(R R),患者术中术后出现寒战的例数,停止寒战的时问,注药后患者R SS评分,患者术中清理腹腔时胃牵拉痛的V A S评分。
结果A组M B P、SpO,、H R、R R比A、c、D组平稳(P<0.05);注药后5m i n C组5例,D组33例有寒战,明显多于A、B组(P<0.01);术中R SS评分。
评2—3分,A 组例数明显多于其他组(P<0.0I);A组患者胃牵拉痛的V A S评分明显低于c、D组(P<0.01)。
结论哌替啶25I II g和氟哌利多t.25nl g合荆是有效防治腰麻下剖宫产术寒战及清理腹腔时胃牵拉痛的最优剂量。
【关键词】哌替啶;氟哌利多;腰麻;剖官产;寒战C l i n i ca r es ear ch of pet hi di ne a nd dr o per i d or O R chi l l s a nd anal g es i a st om ach—-i nvol vi n g un der go-i ng par t ur i e nt稍t h s pi nal epi dur al ans t h es i a L U O Sh ui—l i an.D epart m en t of A nes t hesi ol og y.Peo-pi e’s H os pi t al of Ji uj um g,Foshan523208,C hi na【Abs tr act】O bj ect i ve T o i nves t i gat e t he cl i ni ca l ef f e ct i venes s of pet hi di ne and droper i dor on chi l l s and a na l ge s i a s t om a ch—i nvol vi ng under g oi ng pa r t ur i ent w i t h s pi na l e pi dur al ans t hesi a.M et hods 160c as es of par t uri ent w om e n w i t h s hi veri ng(al l under com bi ned-s pi nal e pi dur al anest hesi a,A SA I一Ⅱ) w er e di vi ded r and om l y i nt o four gr oups.c hi l dbi rt h i m m edi at e:gr oup A(40cases)t r eat ed w i t h25m g pet hedi ne and1.25m g dr oper i dor;g r oup B(40cases)t r eat ed w i t h50m g pet hedi ne and2.5m gdr o per i do r;gr o up C(40cases)t r eat ed w i t h10m g pet hedi ne and0.5m g droperi dor;gr oup D t r ea t e d w i t h2m l0.9%sodi um chl or i de.O bs erve f o ur groups pa t i e nt s i nj e ct dr ug(To)、af t er5m i n i nj e ct dr ug(TI)、10m i n(T2)、20m i n(Ts)M B P、Sp02、H R、R R,t he c as es w i t h s hi ve ri ng under goi ng par t uri ent,t he t i m e of s hi ve ri ng ar r est,t he R S S s co r e s of t he pa t i ent af t er i nj e ct dr u g,t he V A S s co r e s of t he pa t i ent anal—ges i a s t om ach—i nvol vi ng.Res ul t s T he M B P、S p02、H R、R R of gr o up A ar e m o r e s m oot hl y t h an gr o up B and C and D(P<0.05);gr oups C and D have22and12c as es of on s hi ve ri ng af t er t re a t m e nt at5 m i n t ha t i s m o r e obvi ous l y t h an gr o up A(P<0。
关于解热镇痛药在猪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常用于治疗疼痛和发热的药物。
在兽医领域,解热镇痛药也被广泛应用于猪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解热镇痛药在猪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2. 外伤和手术后疼痛:猪在运输和屠宰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伤,而手术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和疼痛。
解热镇痛药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提高猪的生活质量和养殖效益。
研究发现,吗啡和哌替啶对于猪在手术后的疼痛缓解具有明显效果。
3. 生产性疾病:猪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患有各种疾病,如产后乳房炎。
这些疾病会引起猪的不适和疼痛,影响乳汁的产量和质量。
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可以减轻疼痛,帮助猪尽快康复。
研究显示,喹诺酮对于猪产后乳房炎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4. 妊娠病症:猪在怀孕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病症,如子宫炎和子宫内膜炎。
这些病症会引起猪的发热和疼痛,对猪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并促进猪体内炎症的消退。
研究发现,美洛昔康可以显著改善猪子宫炎的症状。
解热镇痛药在猪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减轻疼痛和发热症状,这些药物可以提高猪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并最终提高养殖效益。
研究也显示,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非常重要,过量使用可能产生一些不良效果。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严格按照兽医师的指导,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哌替啶的镇痛实验原理哌替啶(Pentazocine)是一种镇痛药物,主要用于中度至重度的疼痛缓解。
它属于苯烷酮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但作用途径和其它常用的镇痛药物略有不同。
以下将详细介绍哌替啶的镇痛实验原理。
哌替啶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μ受体和κ受体结合来发挥其镇痛作用。
μ受体(μ-opioid receptor)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阿片样神经递质受体,负责调节疼痛感受和镇痛反应。
κ受体(κ-opioid receptor)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的抑制有关。
哌替啶作为一个部分激动剂(agonist-antagonist)型药物,它既有一定的激动作用,又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哌替啶的内在活性因受体的不同结合而有所区别。
当其与μ受体结合时发挥其镇痛作用,而与κ受体结合则表现出拮抗作用。
因此,哌替啶的镇痛作用相对较弱,其制约作用与μ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如吗啡)相比较差。
在镇痛实验中,通常使用动物模型来研究哌替啶的镇痛机制。
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是使用热痛觉阈值测定。
例如,将老鼠分为多个组,每组接受不同剂量的哌替啶,然后测定它们的反应时间来评估药物的镇痛效果。
在这个实验中,通常首先对老鼠进行“热刺激”(如在热板上)来诱发疼痛反应。
热板通常加热到一定温度,并记录老鼠进入造成不适的热源所需的时间。
然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哌替啶,观察老鼠进入造成不适的热源所需的时间是否延长。
如果哌替啶能够延长这个反应时间,则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此外,哌替啶还可通过运用离体实验(in vitro)来研究其镇痛机制。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膜片钳技术来记录细胞膜上的离子电流变化,评估哌替啶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研究哌替啶与受体的结合特性、抗体和抑制剂对哌替啶反应的影响等,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哌替啶的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哌替啶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μ受体和κ受体结合发挥其镇痛作用。
在镇痛实验中,使用动物模型和离体实验来研究哌替啶的镇痛机制。
盐酸哌替啶盐酸哌替啶:一种有效的镇痛药物引言:盐酸哌替啶(Nefopam Hydrochloride)是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物,常被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
它具有与阿片类药物相似的镇痛效果,但相对来说较为安全,没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近年来,盐酸哌替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并成为疼痛管理领域中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盐酸哌替啶的化学特性、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
一、化学特性:盐酸哌替啶的化学名称为5,5-二苯基-2,4-吡嗪酮氯化物,其分子式为C17H19ClN2O,并具有白色晶体的外观。
它可溶于水,并且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二、药理作用:1. 非阿片受体激动剂:盐酸哌替啶具有与阿片类药物相似的作用机制。
它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非阿片受体来产生镇痛效果。
这些受体主要存在于脊髓水伴随区域和脑内的痛觉调节中枢。
2. 抗炎作用:研究表明,盐酸哌替啶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能抑制炎症反应。
它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活性,进而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
3. 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盐酸哌替啶还可促使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内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增加其药理效应。
这一机制可能与盐酸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有关。
三、临床应用:1. 急慢性疼痛的治疗:盐酸哌替啶常被用于缓解急慢性疼痛。
它可以用于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临床研究显示,盐酸哌替啶在背痛、关节痛、神经痛和手术后疼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2. 麻醉术后的镇痛:在麻醉手术后,盐酸哌替啶可以作为替代阿片类药物的选择,以减少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呼吸抑制。
临床研究发现,盐酸哌替啶与吗啡相比,在镇痛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
3. 预防手术性镇痛药物成瘾:由于盐酸哌替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不如阿片类药物,它被看作是一种预防手术性镇痛药物成瘾的替代品。
它能够减少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降低药物滥用的风险。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疼痛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机制。
2. 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对疼痛感知的影响。
4. 研究镇痛药物对疼痛反应的调节作用。
二、实验原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疼痛感知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参与。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疼痛刺激,观察和分析疼痛的生理机制,并研究镇痛药物对疼痛反应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
2. 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温度计、计时器、疼痛评估量表等。
3. 实验试剂:盐酸利多卡因、吗啡等镇痛药物。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组、吗啡组。
2. 实验步骤:(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观察疼痛反应。
(2)利多卡因组:给予利多卡因注射,观察疼痛反应。
(3)吗啡组:给予吗啡注射,观察疼痛反应。
3. 疼痛评估: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对实验动物进行疼痛评分,包括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等指标。
4. 数据采集:利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实验动物在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后,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反应,疼痛评分较高,持续时间较长。
2. 利多卡因组:实验动物在给予利多卡因注射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
3. 吗啡组:实验动物在给予吗啡注射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
4. 生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组和吗啡组的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均有所改善。
六、实验分析1. 疼痛的生理机制:疼痛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
在本实验中,模拟疼痛刺激后,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反应,证实了疼痛的生理机制。
2. 镇痛药物的作用:利多卡因和吗啡均具有镇痛作用,其中利多卡因主要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产生镇痛效果,吗啡则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痛效果。
实验题目:药物得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就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得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得一种刺激腹膜得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得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与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得: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及特点 ;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0。
1ml/10g3#,4#小鼠给安痛定,0。
1ml/10g5#,6#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
1ml/10g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得次数,每次持续得时间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0100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得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得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得阿片受体激动剂,就是一种临床应用得合成镇痛药,对人体得作用与机理与不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就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得退热、发热时得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得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得镇痛作用,但杜冷丁得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得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得掌握镇痛药得实验法。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与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得镇痛效应。
偏头痛临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对偏头痛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有利于了解偏头痛药物研究的进展,明确偏头痛药物治疗的研究方向。
本文就国内外偏头痛的治疗药物以及预防性药物的文献进行概述和总结。
[关键词] 偏头痛治疗药物偏头痛(Migraine)是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一组常见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典型的偏头痛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偏侧面部麻木、言语困难、偏侧肢体麻木或轻瘫等前驱症状,情绪激动、睡眠不足、疲劳、饮酒或天气变化、声光刺激均可诱发。
青少年时期发病,中年达到发病高峰期。
中国发病率为985.2/10万,25-29岁人群患病率1927.4/10万,对美国1.5万家庭调查显示,女性偏头痛患者有17.6%,男性6.0%。
由于现代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升高。
偏头痛的病理学机制尚不明确,国际上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学说较多,如血管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神经源学说、生化、免疫和遗传因素学说等。
目前最受重视的学说是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该学说认为三叉神经所支配的硬脑膜血管在受到刺激后释放神经肽类物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lin gene related peplide,CGRP)、P物质(SP)、神经激肽A等,导致硬脑膜血管扩张,促使蛋白外渗,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神经源性炎症。
三叉神经因受刺激兴奋性传导,由一级神经元三叉基因神经核尾部冲动传到到延髓化学感受器,引起恶心,呕吐,经二级神经元丘脑传至大脑皮层,此过程如不被中断,即表现典型的偏头痛症状[1]。
如抗偏头痛新药Telcagepant即属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阻断剂(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实验报告:药物的镇痛实验(扭体实验)(共7篇)镇痛药物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0.1ml/10g3#, 4# 小鼠给安痛定,0.1ml/10g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0 10 0 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
实验题目:药物地镇痛作用班级:级临七班姓名:廖梦宇学号: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地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地一种刺激腹膜地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地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地镇痛效果.二、实验目地: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地镇痛效果及特点;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只小鼠,分为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观察一般活动.2.给药:, 小鼠给杜冷丁,, 小鼠给安痛定,, 小鼠给生理盐水,给药途径:皮下注射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3.观察:分钟内扭体反应地次数,每次持续地时间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四、实验结果:编号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秒)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地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地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地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地合成镇痛药,对人体地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地退热、发热时地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地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地镇痛作用,但杜冷丁地镇痛作用更强大.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地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地掌握镇痛药地实验法.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地镇痛效应. 方法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地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地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结果比较不同时间度冷丁、罗通定和对照组地痛阈提高百分率.度冷丁组、罗通定组、对照组地小鼠在注射药物前地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两者地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两者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此时是罗通定地痛阈提高百分率较大;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两者地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注射度冷丁或罗通定后痛阈值均增加.1.材料和方法1.1.动物:克左右雌性小鼠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金属罐药品:度冷丁、罗通定、生理盐水热板温度:调节温度水浴恒定于±动物筛选:筛选合格小鼠只,秒内有舔后足反应者,并各测定正常痛阈值一次,对逃避跳跃者弃之. 实验分组甲鼠腹腔注射度冷丁乙鼠腹腔注射罗通定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测痛阈值分别在注射药后、、各测痛阈值一次,并记录痛阈值. 数据统计数据以±表示,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 痛阈提高百分率按下式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2.结果见表,图.*表. 度冷丁、罗通定对小鼠痛阈地影响()样本生理盐水痛阈值(秒)度冷丁痛阈值(秒)±±±-±±±± 痛阈提高百分率()罗通定痛阈值(秒)±±±±±.±图度冷丁和罗通定药物对小鼠热痛阈值地影响*,** ,**** ; ;***分析:在度冷丁实验组中,时,该组小鼠地痛阈值是最高地,可是在分钟时,其痛阈值迅速下降,可能和实验时,小鼠在热板上停留时间(± )过久,导致足受伤;也有可能是实验提供地度冷丁试剂在小鼠体内发挥作用地时间过短..讨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度冷丁组和罗通定组地小鼠与对照组地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在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度冷丁小鼠地痛阈值高;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高;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本次试验中,在之前,度冷丁地镇痛效果比较理想,左右,罗通定地镇痛作用比度冷丁有效;后,两者镇痛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分析:由于度冷丁地作用时间较短(吗啡皮下注射,作用持续时间约为小时[] ,而度冷丁地效价强度仅为吗啡地[],作用时间也较短),而罗通定地作用时间较长,一次口服,可维持作用小时[],所以在试验中,开始时,度冷丁地作用强度比罗通定好;过了一段时间后度冷丁地作用强度比罗通定弱.度冷丁和罗通定地作用机制. 度冷丁作用机制: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可能为物质),该递质与接收神经元上地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感觉神经元末梢上存在阿片肽受体,含脑啡肽地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物质地释放,恻然防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地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地人工合成品,是吗啡地代用品.其作用机理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地阿片受体,抑制神经末梢释放物质,细胞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阻断神经冲动传递.度冷丁→阿片受体→内流↓,外流↑→后膜超极化→兴奋传入↓ 罗通定地作用机制:罗通定为四氢巴汀(左旋),具有良好地镇痛作用,并伴有镇静、安定和催眠作用,进入中枢后优先阻滞脑内受体最丰富地脑区地受体亚型,然后通过这些神经核与下丘脑弓状核发生神经连接,由此与内啡肽中央导水管灰质内源性抗痛系统相联系,加强脑干部位地抗痛功能,并抑制脊髓背角水平地致痛信息进人脑内,增强阿片肽地功能,最终达到镇痛目地.罗通定阻断脑内受体,抑制痛觉传入和痛反应,增加与痛觉有关地特定脑区域脑腓肽原和内腓肽原地地表达,促进脑腓肽、内腓肽地释放.参考资料:[] 陈季强 .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 . 科学出版社 . 年版 .[] 李秀芹,杨腾飞,张可璇,吕游,武静茹. 罗通定协同哌替啶镇痛作用地实验研究 . 徐州医学院学报 . ,()[] 王云娇,李武毅,张永云 . 罗通定片镇痛、镇静作用地实验研究. 中药材. 第卷第期年月: .[] 陆源,夏强. 生理科学实验 . 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版:篇四:药理实验报告药理学实验报告学校: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组员:指导老师:摘要:目地:研究元胡止痛片是否具有镇痛抗炎地效果. 方法: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并分别建立小鼠地镇痛抗炎模型,观察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镇痛抗炎作用地影响. 结果:.热板法: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热板法实验中给药分钟后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地痛阈降低,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痛阈降低.. 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阳性药与高浓度元胡溶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有明显地镇痛作用.而阿司匹林组与生理盐水,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热肿胀法: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没有明显地抗炎活性. 结论:阿司匹林阳性药有抗炎镇痛作用,元胡止痛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元胡止痛片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延胡索(醋制)、白芷等中药组成,延胡索(醋制)具辛、苦、温,归肝脾经,由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该制剂为中国药典方,临床上用于气滞血淤地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由于直肠给药%以上地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可避免口服引起地胃肠道刺激,同时减少.胃液和肝脏对药物地破坏和降解,从而提高药效减轻药物地不良反应.另外,直肠给药药物吸收缓慢,可使药效维持较长地时间.本实验旨在对元胡止痛栓地镇痛抗炎作用地研究. 材料与方法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雌性只,雄性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雄性,只.药品与试剂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氯化钠注射液,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二甲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冰乙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仪器智能热板仪,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厂日期;天孚牌架盘药物天平,生产日期年月;电动耳肿打耳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厂日期;电子天平. 实验内容热板法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之间地合格雌性小鼠.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地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 ±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地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地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 ,连续次,间隔,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或>,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分组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测定痛阈值各鼠给药前测定正常痛阈值.取智能热板仪,调节温度,使温度恒定在±.℃,取每组合格雌性小鼠,按灌胃不同药液,测定给药后每组、、、分钟后各鼠痛阈值. 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耳肿胀法分组取雄性小鼠±,只,随机分为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测量每组给药分钟后,给小鼠地右耳前后涂上二甲苯只,分钟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对称剪下两只耳壳,用电动耳肿打耳器取耳片,称重,以两耳重量差计算肿胀度. 计算肿胀率肿胀率()[右耳片重()左耳片重()]左耳片重()×%醋酸扭体法分组取雄性小鼠±,只,随机分为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给药后给每组小鼠按腹腔注射地醋酸(临用前新鲜配制).观察后记录分钟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地次数. 结果热板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痛阈影响(,)*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给药剂量给药后给药后()给药后()给药后()()**±± ± ±± ±±± * ±±* ± ±±±±±**分钟时各组出现显著差异,*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溶液组,图元胡止痛片给药分钟后对小鼠热板法实验地镇痛作用地影响耳肿胀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抗炎作用(,)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给药剂量肿胀率() ±±± ±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图元胡止痛片对小鼠耳肿胀实验抗炎作用地影响醋酸扭体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镇痛作用(,)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给药剂量扭体次数*±±^±±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小鼠镇痛作用出现显著差异,^, 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溶液组篇五:(甲组)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实验报告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一、实验目地、观察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地镇痛作用. 、学习药物镇痛作用地筛选方法(扭体法).二、实验原理由于腹膜有广泛地感觉神经分布,某些化学物质(如冰醋酸等)注入小鼠腹腔内可刺激脏层和壁层腹膜,引起深部、大面积且持久地疼痛,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内凹、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和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统称为扭体反应.该反应在注射内出现频率最高,故注射后内发生地扭体次数作为疼痛地定量指标.三、实验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烧杯、棉签、注射器、鼠笼.哌替啶(度冷丁)生理盐水溶液、安痛定生理盐水溶液(取安痛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冰醋酸溶液、生理盐水、碘酊、苦味酸溶液.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分组取体重相近同性别小鼠只,分别称重、标记、随机分成组,每组只动物.均由腹腔注射给药,甲组给生理盐水,乙组给哌替啶,丙组给安痛定.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溶液.、观察扭体反应次数观察内小鼠是否出现扭体反应,并记录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地次数.、计算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综合全实验室结果,求甲、乙、丙三组内出现地平均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两种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将结果填入下表.五、实验结果小鼠镇痛指标记录六、分析与讨论、比较哌替啶、安痛定药物地镇痛作用机理、特点并联系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有何不同?答:七、结论、度冷丁和安痛定两种药物都有镇痛作用. 、度冷丁地镇痛效价大于安痛定.。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度冷丁的药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度冷丁原药:购自某医药公司,纯度≥98%。
2. 实验动物:成年健康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3. 仪器与设备: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注射器等。
4. 试剂与溶液:生理盐水、盐酸、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
三、实验方法1. 药物制备将度冷丁原药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2. 药效实验(1)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观察小鼠给药后痛阈的变化。
(2)抗炎实验: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小鼠给药后肿胀程度的变化。
3. 安全性实验(1)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给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
(2)长期毒性实验:观察小鼠给药一段时间后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器官病理变化等。
四、实验结果1. 药效实验(1)镇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度冷丁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明显,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镇痛效果逐渐增强。
(2)抗炎实验:结果表明,度冷丁对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抗炎效果逐渐增强。
2. 安全性实验(1)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度冷丁的急性毒性较低,小鼠给药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2)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度冷丁长期给药对小鼠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器官病理变化无明显影响。
五、实验讨论1. 度冷丁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阿片受体有关。
2. 度冷丁的急性毒性较低,长期给药对小鼠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器官病理变化无明显影响。
3. 与吗啡等阿片类药物相比,度冷丁的镇痛效果较弱,作用时间较短,但毒副作用较小。
六、实验结论度冷丁是一种具有明显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物,其毒副作用较小,可作为一种临床用药选择。
但鉴于其镇痛效果相对较弱,建议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七、实验建议1. 本实验仅对度冷丁的药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建议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镇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作者】张学习【机构】滨州医学院【联系方式】362998563@【摘要】目的研究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方法醋酸扭体法。
致痛物质钾离子、氢离子、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作用于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醋酸溶液注入小鼠腹腔可刺激腹膜引起持久性疼痛,而产生“扭体”反应。
结果哌替啶组与非哌替啶组发生扭体具有明显的差别(P<0.05)。
结论哌替啶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关键词】哌替啶镇痛扭体反应【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pethidine. Method of torsion body method. Algogenic potassium ion, hydrogen ions, histamine, serotonin, bradykinin and prostaglandin 5- on nociceptive nerve endings causing pain, acetic acid solut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mouse abdominal cavity can stimulate peritoneal induces persistent pain, and a " writhing reaction". The results of pethidine group and pethidine group of torsion body has obvious difference ( P <0.05 ). Conclusion the pethidine has good analgesic effect. 【Key word】Pethidine analgesia writhing reaction【序言】杜冷丁学名哌替啶,又称作唛啶、德美罗、地美露,又称盐酸哌替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