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最优化理论——第十一章Hopfield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9
文章编号:1007-757X (2006)11-0001-03利用Hopfield 神经网络求解旅行商问题研究杨秀梅,a 陈洪亮,a 董得义a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利用连续的Hopfield 网络求解TSP 问题,从连续的Hopfield 神经网络原理出发,结合TSP 问题的要求,在给定参数要求下求得问题的最优解。
并分析了实际算法的弱点,给出分析改进算法,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改善有效解并提高最优解的比例。
关键词:连续的Hopfield 网络;旅行商问题;改进算法;优化中图分类号:TP 301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用神经网络解决组合优化问题是神经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组合优化问题,就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极小(或极大)的变量组合问题。
将Hopfield 网络应用于求解组合优化问题,把目标函数转化为网络的能量函数,把问题的变量对应到网络的状态。
这样,当网络的能量函数收敛于极小值时,问题的最优解也随之求出。
由于神经网络是并行计算的,其计算量不随维数的增加而发生指数性“爆炸”,因而对于优化问题的高速计算特别有效。
本文针对将Hopfield 理论应用于实践给出了研究性方法。
2 问题的提出TSP 问题,即所谓的旅行商问题。
问题的提法:在N 个城市中各经历一次后回到出发点,使所经过的路程最短。
其不同选择方案有(N -1)!/2种,在城市数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用枚举等方法,但如果城市数量较大,例如,N=33时,使用枚举法求解就要考虑的情况是1025数量级,计算量如此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将Hopfield 网络应用于求解TSP 问题,效果是显著的。
下面就利用连续的Hopfield 网络求解T SP 问题进行探讨。
3 Hopfield 神经网络及求解TSP 问题算法1)Hopfield 神经网络主要是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记忆机理,是一种全连接型的神经网络,对于每个神经元来说,自己输出的信号通过其他神经元又反馈到自身,所以Hopfield 神经网络是一种反馈型神经网络。
第5章Hopfield神经网络与联想记忆前面介绍了前向网络及其学习算法,对于所介绍的前向网络,从学习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系统,系统结构简单、易于编程;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静态非线性映射,通过简单非线性处理单元的复合映射可获得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处理能力;从计算的观点来看,它并不是一强有力系统,缺乏丰富的动力学行为。
反馈神经网络是一个反馈动力学系统,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
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J. Hopfield提出的单层全互连含有对称突触连接的反馈网络是最典型的反馈网络模型。
Hopfield 用能量函数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阐明了神经网络与动力学的关系,并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这种神经网络的特性,建立了神经网络稳定性判据,并指出信息存储在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形成了所谓的Hopfield网络,称之为离散Hopfield网络。
而且Hopfield还将该反馈网络同统计物理中的Ising模型相类比,把磁旋的向上和向下方向看成神经元的激活和抑制两种状态,把磁旋的的相互作用看成神经元的突触权值。
这种类推为大量的物理学理论和许多的物理学家进入神经网络领域铺平了道路。
1984年,Hopfield设计与研制了Hopfield网络模型的电路,指出神经元可以用运算放大器来实现,所有神经元的连接可用电子线路来模拟,称之为连续Hopfield网络。
用该电路Hopfield成功的解决了旅行商(TSP)计算难题(优化问题)。
Hopfield网络是神经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把神经网络看作一种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并特别注意其稳定性研究的学科,被称为神经动力学(Neurodynamics)。
Hopfield神经网络可看作一种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所以为了方便介绍Hopfield神经网络,本章首先简单介绍神经动力学。
前面介绍的单层前向网络和多层前向网络,其思路均是先介绍网络模型再介绍相应的学习算法。
第5章Hopfield神经网络与联想记忆前面介绍了前向网络及其学习算法,对于所介绍的前向网络,从学习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系统,系统结构简单、易于编程;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静态非线性映射,通过简单非线性处理单元的复合映射可获得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处理能力;从计算的观点来看,它并不是一强有力系统,缺乏丰富的动力学行为。
反馈神经网络是一个反馈动力学系统,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
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J. Hopfield提出的单层全互连含有对称突触连接的反馈网络是最典型的反馈网络模型。
Hopfield 用能量函数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阐明了神经网络与动力学的关系,并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这种神经网络的特性,建立了神经网络稳定性判据,并指出信息存储在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形成了所谓的Hopfield网络,称之为离散Hopfield网络。
而且Hopfield还将该反馈网络同统计物理中的Ising模型相类比,把磁旋的向上和向下方向看成神经元的激活和抑制两种状态,把磁旋的的相互作用看成神经元的突触权值。
这种类推为大量的物理学理论和许多的物理学家进入神经网络领域铺平了道路。
1984年,Hopfield设计与研制了Hopfield网络模型的电路,指出神经元可以用运算放大器来实现,所有神经元的连接可用电子线路来模拟,称之为连续Hopfield网络。
用该电路Hopfield成功的解决了旅行商(TSP)计算难题(优化问题)。
Hopfield网络是神经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把神经网络看作一种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并特别注意其稳定性研究的学科,被称为神经动力学(Neurodynamics)。
Hopfield神经网络可看作一种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所以为了方便介绍Hopfield神经网络,本章首先简单介绍神经动力学。
前面介绍的单层前向网络和多层前向网络,其思路均是先介绍网络模型再介绍相应的学习算法。
基于精确罚函数的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求解TSP问题
焦铭
【期刊名称】《福建电脑》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利用精确罚函数方法结合神经网络来求解最优化问题,重点求解的是组合优化问题的TSP经典问题,重点讲述的是Hopfield神经网络基于精确罚函数求解组合优化问题TSP.在用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TSP问题时,人工神经网络的初始态对应着无约束优化问题的初始解,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稳态对应着无约束问题的优化解.在求解TSP问题中是利用能量函数来构造的.当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的一个极小点也就是TSP问题的最优解.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焦铭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湖南,衡阳,4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用罚函数求解线性双层规划的全局优化方法 [J], 赵茂先;高自友
2.基于精确罚函数的一类广义非线性神经网络模型 [J], 孟志青;胡奇英;杨晓琪
3.二层规划求解的精确罚函数蚁群优化算法 [J], 冯力静;陈丽芳;刘洋
4.基于遗传算法的退火精确罚函数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 [J], 吴志远;邵惠鹤;吴新余
5.应用罚函数求解二层线性优化问题的全局优化方法 [J], 曹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打磨工艺路线优化崔光鲁;陈劲杰;徐希羊;周媛【摘要】为提升工件表面处理工艺品质,提出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解决打磨工艺执行路线决策问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思想,利用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对打磨工艺执行路线进行优化排序.文中以锅具打磨为分析案例,展示具体应用方法.得出了更加优化的锅具表面打磨工艺执行路线,为以后工件表面处理更加智能高效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决策优化;智能算法;Hopfield神经网络;工艺排序方法【作者】崔光鲁;陈劲杰;徐希羊;周媛【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8随着现代工业产品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新的加工制造方法也层出不穷,导致了产品的生产工艺路线的可行解也成指数方式增长。
为了与新的发展形势相适应,人工智能算法可为工艺路线提供一种更加智能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传统的工艺决策路线是分级、分阶段地考虑几何特征、加工工艺要求、工艺实现方法与优化指标等约束条件的,最后得出各工序较为合理的安排顺序。
存在着工艺决策智能化水平较低、过程与设计经验难以提取等缺点。
当产品工艺路线网络图中可能的组合方案较多时,枚举法不再适用[1],就需要寻求一些智能算法对生产中最优的工艺执行路线进行求解。
打磨生产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制造资源、生产实效两方面的因素。
制造资源包括打磨所使用的执行设备、打磨材料、夹具等,生产实效则为打磨效果、实现成本、加工效率等。
上述两方面因素构成了对打磨的限制约束,以成本低、效率高为优化目标。
打磨过程的排序问题就转化为寻找制造资源的变换次数最少的执行路线问题[2]。
[收稿时间]2023-05-05[作者简介]舒万能(1981—),男,武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智能计算、机器学习等方面应用。
September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最优化方法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方法,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国防等领域。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是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学生熟悉现代最优化理论及方法的设计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探讨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课程目标达成度与实践教学创新性体系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精品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7-0033-03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作为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性体系研究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2]。
虽然国内大部分高校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开设较早,但人工智能学科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尤其是面向高考招生的人工智能专业,基本上是近五年才开始的。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与创新性体系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3-4],是实施国内“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分析最优化方法在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国防等领域的作用[5],研究最优化基本要素和一维最优化方法搜索区间的确定,重点在于分析线性规划的求解原理和过程,以及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和穷举法,同时设计非线性规划中的多目标优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