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近年收购项目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172.35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企业并购加拿大资源业公司案例汇编(1993-2010年1月)发布时间:2010-11-27编辑:加拿大董远来源:加拿大代表处1、1993年7月中石油(CNPC)收购阿尔伯塔北湍宁油田和天然气厂部分权益1993年7月1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获得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北湍宁(North Twining)油田%的工作权益和地面天然气处理厂%的权益。
这次收购不仅是中国能源企业首次进入加拿大油气投资市场,而且是中国最早的海外油气投资。
并生产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桶海外原油。
这一年也是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第一年。
具体并购的金额不详,也未检索到被购的公司情况。
到2010年1月,中石油公司在加拿大拥有八个油气投资区块,权益区总面积167平方公里。
中石油公司是阿奇森、帕宾那、乎利三个区块的作业者,参与投资的非作业区块有北湍宁、普斯库佩、庄海勒、孤石和金湖五个区块。
2、2004年9月中国五矿(MINMETALS)收购Noranda公司(未达成任何协议)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诺兰达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2004年9月27日宣布,诺兰达、五矿和Brascan集团已就五矿集团收购诺兰达百分之百已发行普通股的初步建议进行独家谈判。
这项收购计划可能涉及五十亿美元。
诺兰达是世界领先的出产铜、镍等金属矿产品的公司,并在锌和铝产业具有重要地位。
诺兰达总部位于多伦多,拥有万名员工,公司主要以和开发铜矿、镍、锌和铝资源为主,是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也是全球领先的矿业和有色金属生产商,世界第三大锌、第九大铜生产商。
公司同时在多伦多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高达50多亿美元。
诺兰达大股东为Brascan集团,拥有42%的股权,机构投资者25%,其他投资者共持有公司33%的股权。
但在2005年3月9日,在诺兰达日前正式宣布将全资收购旗下控股公司鹰挢(Falconbridge)之后,诺兰达公司已经承诺支付赔偿金给五矿集团以终止双方之间的排他性谈判。
中国主要油气田及石化/炼油厂中石油油田大型炼化企业67% 大庆油田抚顺石化10个油田四川油田(西南油气田)大庆石化新疆油田大庆炼化七千万吨/年辽河油田大连石化大港油田大连西太平洋土哈油田兰州石化塔里木油田独山子炼油厂吉林油田锦西石化长庆油田锦州石化华北油田吉林化工4个其它油田浙江油田鞍山炼油厂青海油田冀东油田玉门油田中石化油田大型炼化企业胜利油田镇海炼化6个油田中原油田茂名石化33% 江汉油田燕山石化四千万吨/年江苏油田齐鲁石化河南南阳油田高桥石化塔河油田广州石化金陵石化金山石化巴陵石化扬子石化天津石化荆门石化洛阳石化武汉石化福建石化济南石化沧州炼油厂海南炼油厂九江石化青岛炼油厂中海油渤海油田惠州炼化南海油田东海油田中海油有几家炼油厂以2005年底动工的惠州炼油项目为起始,中海油开始在炼化产业上密集布局。
中海油炼化产业的布局是在“两洲一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
珠江三角洲主要是惠州炼油基地、长江三角洲主要是大榭石化,在环渤海湾,中海油则主要收购了山东海化、东营石化和中捷石化。
目前就这几家中国20大炼油厂大连石化(隶属中国石油)2010年炼油能力2050万吨2004年,大连石化原油加工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首个千万吨级炼油厂。
2010年,大连石化炼油能力达到20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相比2005年的1050万吨增长近一倍。
大连石化处于辽宁省大连市,海陆运输方便,是中国重要的原油加工及转运基地。
目前,该公司正在加强管理,升级炼化生产装置,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型炼化企业。
镇海石化(隶属中国石化)2010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镇海炼化成立于1975年,整体实力一直处于中国炼化行业的领先地位,是中国大陆首家进入世界级大炼厂行列的炼油企业,多年保持2000万吨以上的炼油能力。
近年来,镇海炼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周边金融、商贸、物流等产业的集聚和辐射,为地方环保事业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名单以下是一些中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名单,这些公司代表了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并购活动:1. 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这是一家比利时巨头啤酒生产商,通过收购中国的青岛啤酒和哈尔滨啤酒等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2. 赛诺菲(Sanofi),这是一家法国制药公司,通过收购中国的天坛生物,进一步加强了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3. 联想集团(Lenovo Group),这是一家中国电子公司,在2005年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
4. 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这是中国的一家电子商务巨头,通过收购Yahoo中国和中国雅虎等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5. 中国移动(China Mobile),这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通过收购巴基斯坦的PTCL和香港的中国资源(Holdings)有限公司,扩大了其在国际市场的业务。
6. 中国石化(Sinopec),这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化工公司之一,通过收购加拿大的阿尔伯塔油砂项目和英国的英国石油公司(BP)的一部分资产,进一步扩大了其全球业务。
7. 中国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这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通过收购比利时的富通银行和香港的汇丰银行等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其金融服务领域。
8. 腾讯控股(Tencent Holdings),这是中国的一家科技巨头,通过投资和并购多家国内外公司,包括美国的Epic Games和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名单只是一小部分中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例子,还有许多其他公司也进行了类似的活动。
外资并购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中国石化项目布局不合理45%存在重大风险油气中石化在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获重大油气发觉化工中国石化已拥有成熟的PTA成套技术医药国际市场维生素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欧洲政策等因素为中国原料药开启一扇门市场甲醇市场竞争将加剧估量以后几年亚洲苯将供不应求乙烯项目建设将加大国内石油进口的压力消息国内最大聚丙烯装置建成茂名建成亚洲最大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石药集团年产3000吨6-APA项目正式开工华药集团“两性霉素B”通过美国FDA认证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六个乙烯厂获得政府批准中海油和壳牌打算对惠州的石化装置进行扩能中石化与日三井合资建设国内最大双酚A装置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决定加大对南京石化基地投资环保中国石化项目布局不合理45%存在重大风险国家环保总局11日通报了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的结果,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锐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去年以来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激增的全然缘故是我国化工石化行业存在着严峻的布局性环境风险。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面对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结果时,道出了风险的真正源头。
在全部7555个项目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水库沿岸的项目有1354个,占17.9%;布设于都市邻近或人口稠密区的有2489个,占32.4%。
另外,在127个国家级项目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沿岸的87个,占68.5%;布设于都市邻近或人口稠密区的60个,占总数的42.7%;布设于生活(生产)水源取水口或自然爱护区、重要渔业水域和珍稀水生物栖息地的37个,占29.1%。
潘岳同时指出,这些环境风险,是过去数十年中因产业布局不合理累积而成的,无法在短时刻内完全解决,只能通过加强环境安全防范措施、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予以补救。
被动的补救措施远不足以遏制目前突发性环境事故的激增势头。
此次排查结果还凸显了我国环境阻碍评判工作存在的弊病。
专门多项目,单个来看环保标准差不多上合格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先进水平;然而,它们从区域环境容量上看,即从整个区域规划上看,这么多项目挤在一起又是不合理的。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历程及特点2014-03-14能源情报文/张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财务部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石油企业启动“走出去”战略以来,至今已20年时间。
这20年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央企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快速一体化为背景,由零起步进入国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市场,逐步探索和积累经验,并形成了非洲、中东、中亚和俄罗斯、亚太、南美、北美六大主要油气开采合作区,对重塑世界油气资源开发格局,提升参与国际石油贸易的话语权,保障国内油气产品需求,加速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三大央企共实现海外油气作业产量超过1.5亿吨油当量,其中权益油气产量超过9 000万吨油当量。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所获得的海外权益油当量分别占其各自国内外总产量的15%、35%、22%以上。
在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20年之际,本文以公开资料为依据,对三大石油央企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并购的历程及其特点进行梳理与分析。
1 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油气资产并购的发展历程20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并购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1 起步探索阶段(1993-2001年)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国内经济不断发展,油气产品消费同步增加。
随着1993年我国首度进入石油净进口国行列,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2种石油资源、国内和国外2个油气产品市场来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1994年1-7月,当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中原油田3次组团飞赴苏丹,就苏丹六区和1/2/4区块的石油开发与苏丹政府洽谈油气开采合作,由此拉开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序幕。
同年9月,中国海油以1 600万美元购买原美国阿科石油公司印尼马六甲油田32.58%股权并完成权益交割,中国石油企业首度获得约1 280万桶海外份额油储量。
当年10月,中国石油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第七区块提高采收率作业服务项目,这是中国石油企业首个独立实施油田开采作业的海外油气项目。
中金公司的并购业务例子中金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其并购业务是其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以下是中金公司近年来的一些并购案例。
1. 中金公司参与了中国银行收购巴西银行的交易。
在该交易中,中国银行计划收购巴西银行的部分股权,以扩大其在巴西市场的影响力。
中金公司作为中国银行的财务顾问和交易经纪人,提供了全面的并购咨询和交易执行服务。
2. 中金公司协助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完成了对瑞士阿德马公司的收购。
该交易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重要收购,旨在扩大其在特种化学品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
中金公司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提供了财务建议、交易结构设计和交易执行等全方位的支持。
3. 中金公司参与了中国移动与美国运营商AT&T之间的合资交易。
该交易旨在推动中国移动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
中金公司作为交易的财务顾问,为双方提供了评估、谈判和交易执行等一系列服务。
4. 中金公司协助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
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在高铁技术研发、设备采购和运营管理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中金公司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了并购咨询和交易执行等全方位的支持。
5. 中金公司参与了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公司的合资项目。
该项目旨在共同开发沙特阿美公司在中国的石化市场,并推动中沙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中金公司为中国石化提供了财务建议和交易执行等服务。
6. 中金公司协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完成了对比利时保险公司的收购。
该交易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在欧洲市场的一次重要收购,旨在拓展其在欧洲的业务版图。
中金公司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提供了财务建议、交易结构设计和交易执行等全方位的支持。
7. 中金公司参与了中国电信与韩国SK电讯之间的合资项目。
该项目旨在推动中国电信在韩国市场的发展,并加强中韩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中金公司作为交易的财务顾问,为双方提供了评估、谈判和交易执行等一系列服务。
8. 中金公司协助中国建筑集团完成了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收购。
负碳成风口:万亿美元市场,中国初创公司仅11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正成为全球创业、融资活动最频繁的领域之一,巴菲特、比尔•盖茨、马斯克均已涉猎其中,直接空气捕获(DAC)等负碳技术更成为绿色技术的新风口。
首钢集团、中石化、埃克森美孚等高排放企业,或通过投资、或通过合作,均已深度参与其中。
在中国,CCUS领域的创业与融资自2021年开始加速。
新财富统计的11家已获得融资的初创公司,融资金额多为千万元级,多数创始人为哈佛、斯坦福、清华、中科大等名校博士,其中不乏大学教授。
背靠大树的首钢朗泽,正冲击科创板,有望完成这一领域的首个IPO。
程静/文碳基生命统治的地球,因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面临气候剧变的挑战。
低碳、零碳运营,达成碳中和,已成领先公司追求的目标。
另一个方向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技术,正大放异彩。
其捕集的来源,也从传统的工业生产废气,逐步拓展至空气、海洋等中性碳源,并带动直接空气捕获(Direct Air Capture,简称“DAC”)、直接海洋捕获(Direct Ocean Capture,简称“DOC”)等负碳技术,成为欧美活跃的创业领域。
而今,从瑞士到冰岛,乃至美国和加拿大,一座座碳捕集工厂纷纷投建。
从巴菲特“爱股”西方石油,以11亿美元现金收购比尔·盖茨投资的加拿大公司碳工程(Carbon Engineering),到埃隆·马斯克设立的碳清除大赛XPrize上,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创办的海洋碳捕集公司Captura赢得1万美元奖金支持,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家已集结于此投资布局。
尤其是,2022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计划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包括为企业提供补贴、税收减免和退税之后,越来越多绿色技术领先公司受到吸引,从欧洲转向美国,CCUS便是一大转移风口。
中加油砂合作面临的现状和挑战2014-05-22石油观察文|吴全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海外规划研究中心加拿大油砂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艾伯塔省。
据BP统计数据,加拿大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739亿桶,其中油砂沥青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678亿桶,占全球的10%,仅次于委内瑞拉和沙特,位居第三位。
近年来,在高油价的驱动和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加拿大油砂产业快速发展,产量迅速提高。
雄厚的资源基础和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石油公司(IOC)和国家石油公司(NOC)的参与,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已全面超过美国,成为加拿大油砂产业最大的外资构成。
研究加拿大油砂产业发展现状,预判加拿大油砂产业发展前景,对推进中加油砂项目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拿大油砂产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加拿大政府积极推动“能源超级大国”战略,加拿大能源委员会(NEB)及加拿大石油生产者协会(CAPP)、加拿大能源研究院(CERI)等多家研究机构分析描绘了未来10~20年加拿大油砂的发展前景。
1. 油砂开采活跃,原位开采项目逐渐占据主导,产量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一路攀升,油砂开采的经济效益得到显现,产量迅速增加。
随着常规原油产量下滑,油砂作为加拿大最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
艾伯塔省油砂开采有两种方式:埋藏较浅(一般小于75米)的油砂矿采用露天矿采(Mining)方式开发;埋藏较深的油砂矿采用蒸汽吞吐(CSS)、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火烧油层(THAI)等原位开采(In Situ)技术进行开发。
目前艾伯塔省在建和规划油砂开采项目多达64个,其中大部分是原位开采项目。
如果规划项目实施顺利,根据NEB预测,加拿大油砂沥青产量将从2012年的180万桶/日增加到2035年的500万桶/日,增幅达178%。
CAPP和CERI 等研究机构的估计更为乐观,认为2020年之后油砂开采将获得更大投入,2035年产量有望达到580万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