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肝炎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4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9 期2019 Vol.6 No.9155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李文裕(青海省民和县中医院肝病科,青海 海东 810800)【摘要】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 抽取41例我院收治的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退黄、保肝治疗,同时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患儿用药后肝脏肿大等临床体征好转情况,记录和分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
结果 1例患儿治疗无效,13例患儿病情缓解,27例患儿病情改善,总缓解率为97.56%。
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凝血机制障碍、过敏反应、心肌损害、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中血液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以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但是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治疗前需与患儿家属加强沟通并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反应情况。
【关键词】更昔洛韦;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9.155.02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属于儿科多发病,临床症状包括肝脏肿大、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异常、巩膜以及皮肤黄疸等,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进展为肝硬化且预后不佳,更昔洛韦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1]。
此次研究旨在分析我院收治的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41例我院收治的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排除乙肝患儿、胆道畸形患儿、先天性脏器功能异常患儿[2],纳入男27例,女14例,年龄25天~12个月,平均(4.3±1.1)个月,体质量2051~5027 g ,平均(4493.4±82.4)g 。
【疾病名】巨细胞病毒病【英文名】cytomegaloviral disease【缩写】【别名】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ytomegalovirus;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巨大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性包涵体病;细胞肥大包涵体病【ICD号】B25【概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目前已日益受到重视;因受染细胞呈巨细胞化,胞质、胞核内可见包涵体,故又名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ID)。
受染后病毒可局限于涎腺,有的则导致全身性感染。
CMV感染大多呈亚临床型,显性感染者则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致死。
由于巨细胞病毒可经宫内感染造成死胎、流产、早产,也可导致先天畸形,故本病的防治工作影响到优生优育和人口质量。
【流行病学】1.传染源 CMV存在于无症状带毒者或患者的血液、唾液、尿液、宫颈分泌物、乳汁、精液、泪液及粪便等排泌物中,可间歇性或长期排毒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母婴垂直传播是巨细胞病毒病感染的重要途径。
病毒通过带毒孕妇产道、哺乳、飞沫或密切接触的方式在围产期传播给新生儿,也可直接通过胎盘导致宫内传播,感染率大约为10%。
CMV感染的水平传播主要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而发生,也可能经性交传播,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性传播疾病范畴。
病毒可存在于患者器官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白细胞内;故接受器官移植、输入污染血制品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年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临床表现也越重,年长儿及成人则大多数为隐性感染。
人群中血清CMV抗体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育龄妇女中20%~50%为阳性,60岁以上成人大多为阳性。
生活在低收入水平、居住拥挤地区的儿童,CMV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导语:关于病毒性肝炎,大家可能比较经常听到的是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关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大家可能知之甚少。
但事实上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是较为
关于病毒性肝炎,大家可能比较经常听到的是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关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大家可能知之甚少。
但事实上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而且目前对于巨细胞病毒并没有有效的免疫防治措施。
这种疾病尤其多发于婴幼儿,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
那么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导致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巨细胞病毒(CMV)或称人类疱疹病毒5型,通过唾液、性接触和宫内或围生期传播,原发性感染后,CMV常不能被宿主完全清除,隐伏在宿主体内,多种情况可使感染再活化。
免疫功能正常时病毒的再活化受到细胞介导免疫的控制,病人常无临床症状。
然而,在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害时,出现再活化。
临床表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CMV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是最突出的症状。
新生儿的先天性CMV感染伴有溶血性贫血和肝炎,在新生儿黄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先天性CMV感染的严重后果据报道是肝炎后纤维化、门脉高压或胆道闭塞。
儿童先天性CMV肝炎随访观察表明,肝脏炎症常自行缓解,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弱智和重听。
CMV是肝移植后病人临床出现的肝炎的常见原因。
治疗: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CMV肝炎为自限性经过,无需特殊治疗。
免疫受抑制的病人伴发CMV感染的治疗目前仍甚困难。
药物更昔洛韦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EB病毒、巨细胞病毒与肝炎的关系——1488例病毒性肝炎
的病原分析
熊林芳;郭素平;陈恒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1993(9)3
【摘要】本文检测148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CMV IgM与抗EBV IgM,观察CMV与EBV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率及感染模式,发现肝炎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
CMV与EBV 与其它肝炎病毒多混合或重叠感染。
【总页数】2页(P137-138)
【关键词】E-B病毒;巨细胞病毒;病毒性肝炎
【作者】熊林芳;郭素平;陈恒
【作者单位】解放军二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03
【相关文献】
1.EB病毒,巨细胞病毒与肝炎的关系 [J], 熊林芳;郭素平
2.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B基因型与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J], 郑季彦;余钟声;杜立中;吴家波
3.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的关系探讨 [J], 刘玉宁;徐芸;
刘智慧
4.甲型病毒性肝炎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J], 张士敏;洪士雯;朱纯吾;程淑秀;刘觉辉
5.先前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其抑郁症状与C-反应蛋白及病原体负荷(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的关系 [J], Miller G.E.;Freedland K.E.;Duntley S.;Carney R.M.;郭战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专题/Special Topic2021年第5卷第4期2021 V ol.5 No.4与aEEG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评估价值。
aEEG 可对新生儿脑电背景活动进行准确、真实的反馈,同时可对癫痫活动进行反映,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监测方面作用巨大[8]。
综上,NICU 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与aEEG 检查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aEEG 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且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沈佩婷, 黄金华, 温晓红, 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近期神经发育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4): 942-945.[2] 洪菲, 叶蕾, 徐明.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9): 102-104.[3] 王慕狄. 儿科学[M]. 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6-39.[4] 周克英, 朱松杰, 徐位仁,等. 脑CT 值改变和NBNA 评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1999, 1(2): 77-78.[5] 宫宏宇, 焦寒梅, 焦喜涛. DST 测试异常婴幼儿146例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2): 65.[6] 鲁旭, 姜泓.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视频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2): 2647-2650.[7] 刘辉娟, 刘晶莹, 花媛媛, 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2): 143-145.[8] 王月怡, 沈文莉, 高彩云,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治及预测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2(15): 87-90.·儿科疾病专题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常规、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意义万雪媛,曹 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 徐州 221006)摘要:目的 探究巨细胞病毒(CMA )肝炎患儿血常规、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意义。
易感人群凡是未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均是易感者。
但由于甲肝病毒感染与社会经济状况及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故在我国,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因为病后获得了持久的免疫力,至成年时,患甲型肝炎者减少,老年人更少。
危害一:对肝脏的损害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
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
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
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
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
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二: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侵害现已证实,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
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
三:对患者心理的伤害病毒性肝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
无论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因此,无论是肝炎发病者还是病毒携带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彻底地治疗,绝不能对肝炎掉以轻心,也不能认为肝炎病毒终身携带而不会发生病变。
预防1.从根本上说,应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2.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隔离现症换制周围的隐性感染者。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