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5.62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A和物块C置于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物块B置于A的左端,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已知A、B一起以v0的速度向右运动,滑块C向左运动,A、C碰后连成一体,最终A、B、C都静止,求:
(i)C与A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ii)A、C碰撞过程中C对A到冲量的大小.
【答案】(1)C与A碰撞前的速度大小是v0;
(2)A、C碰撞过程中C对A的冲量的大小是32mv0.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①设C 与A碰前速度大小为1v,以A碰前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A、B、C从碰前至最终都静止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2)3?0mmvmv-
解得:10 vv.
②设C 与A碰后共同速度大小为2v,对A、C在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2 3(3)mvmvmmv-
在A、C碰撞过程中对A由动量定理得:20CAImvmv-
解得:032CAImv
即A、C碰过程中C对A的冲量大小为032mv. 方向为负.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木板、木块速度问题,分析清楚运动过程、正确选择研究对象与运动过程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
2.2019年 1月 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球背面的图片。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在月球背面通过中继卫星与地球通讯,因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探测器在靠近月球表面时先做圆周运动进行充分调整,最终到达离月球表面很近的着陆点。为了尽可能减小着陆过程中月球对飞船的冲击力,探测器在距月面非常近的距离处进行多次调整减速,离月面高h处开始悬停(相对月球速度为零),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然后关闭发动机,仅在月球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探测器与月面接触前瞬间相对月球表面的速度为v,接触月面时通过其上的“四条腿”缓冲,平稳地停在月面,缓冲时间为t,如图所示。已知月球的半径R,探测器质量为m0,引力常量为G。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墙壁原速弹回,又与m1碰撞,再一次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速度的大小.
【答案】
【解析】
设两个小球第一次碰后m1和m2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和,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4分)
两个小球再一次碰撞,(4分)
得:(4分)
本题考查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应用,设小球碰撞后的速度,找到初末状态根据动量守恒的公式列式可得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车,甲车上面有发射装置,甲车连同发射装置质量M1=1 kg,车上另有一个质量为m=0.2 kg的小球,甲车静止在水平面上,乙车以v0=8 m/s的速度向甲车运动,乙车上有接收装置,总质量M2=2 kg,问:甲车至少以多大的水平速度将小球发射到乙车上,两车才不会相撞?(球最终停在乙车上)
【答案】25m/s
【解析】试题分析:要使两车恰好不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
以M1、M2、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20120MvMmMv共,解得5m/sv共
以小球与乙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202MvmvmMv共,解得25m/sv
考点: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要使两车不相撞,甲车以最小的水平速度将小球发射到乙车上的临界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以甲车、球与乙车为系统,由系统动量守恒列出等式,再以球与乙车为系统,由系统动量守恒列出等式,联立求解
3.28.如图所示,质量为ma=2kg的木块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b= lkg的木块B以初速度v0=l0m/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与A碰撞后都向右运动。木块A与挡板碰撞后立即反弹(设木块A与挡板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后来木块A与B发生二次碰撞,碰后A、B同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1m/s、4m/s。求:木块A、B第二次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
(1)求质量为m的飞船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轨道运行时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
(2)若飞船停泊于赤道上,考虑地球的自转因素,自转周期为T0,求飞船内质量为m0的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G0。
(3)发射同一卫星到地球同步轨道时,航天发射场一般选取低纬度还是高纬度发射基地更为合理?原因是什么?
【答案】(1)(2)(3) 借助接近赤道的低纬度发射基地更为合理,原因是低纬度地区相对于地心可以有较大线速度,有较大的初动能
【解析】
【详解】
(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向心力公式,有及
解得
(3)借助接近赤道的低纬度发射基地更为合理,原因是低纬度地区相对于地心可以有较大线速度,有较大的初动能。
2.为了探测月球的详细情况,我国发射了一颗绕月球表面飞行的科学实验卫星.假设卫星绕月球做圆 周运动,月球绕地球也做圆周运动.已知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T0,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半径为 R0,月心到地心间的距离为 r0,引力常量为 G,求:
(1)月球的平均密度;
(2)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答案】(1)203GT(2)0002 TrrRg
【解析】
【详解】
(1)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 由于在月球表面飞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204mMGmRRT=
得23204RMGT=
且月球的体积V=43πR3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 MV=得232023043 43RGTGTR==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如图轨道Ⅲ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可以筒化为以下模型: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圆轨道Ⅰ(离地高度可忽略不计),经过轨道上P点时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该椭圆轨道Ⅱ的近地点为圆轨道Ⅰ上的P点,远地点为同步圆轨道Ⅲ上的Q点.到达远地点Q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Ⅲ.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飞船质量为m,同步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当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为r时,地球与卫星组成的系统的引力势能为pGMmEr(取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零),忽略地球自转和喷气后飞船质量的変化,问:
(1)在近地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的动能是多少?
(2)若飞船在转移轨道Ⅱ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已知飞船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中,经过P点时的速率为1v,则经过Q点时的速率2v多大?
(3)若在近地圆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即探测器可以到达离地心无穷远处),则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速度3v(相对于地心)至少是多少?(探测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
【答案】(1)2GMmR(2)2122GMGMvRhR(3)2GMR
【解析】
【分析】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速度,然后根据动能公式进行求解;
(2)根据能量守恒进行求解即可;
(3)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动能全部用来克服引力做功转化为势能;
【详解】
(1)在近地轨道(离地高度忽略不计)Ⅰ上运行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即:22mMvGmRR
则飞船的动能为2122kGMmEmvR;
(2)飞船在转移轨道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由能量守恒可知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势能的増加量:221211()22GMmGMmmvmvRhR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小明站在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上用力向右推静止的木箱,木箱最终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已知木箱的质量为m,人与车的总质量为2m,木箱运动一段时间后与竖直墙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反弹回来后被小明接住.求:
(1)推出木箱后小明和小车一起运动的速度v1的大小;
(2)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一起运动的速度v2的大小.
【答案】①2v;②23v
【解析】
试题分析:①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2mv1-mv
得12vv
②小明接木箱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2mv1=(m+2m)v2
解得223vv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2.水平放置长为L=4.5m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速度为v=3m/s,质量为m2=3kg的小球被长为1lm的轻质细线悬挂在O点,球的左边缘恰于传送带右端B对齐;质量为m1=1kg的物块自传送带上的左端A点以初速度v0=5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运动至B点与球m2发生碰撞,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碰撞前速率的12反弹,小球向右摆动一个小角度即被取走。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0.1,取重力加速度210m/sg。求:
(1)碰撞后瞬间,小球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与传送带间摩擦而产生的内能是多少?
【答案】(1)42N(2)13.5J
【解析】
【详解】
解:设滑块m1与小球碰撞前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
221111011=22mgLmvmv 解之可得:1=4m/sv
因为1vv,说明假设合理
滑块与小球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21111221=+2mvmvmv
解之得:2=2m/sv
碰后,对小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222mvFmgl
小球受到的拉力:42NF
(2)设滑块与小球碰撞前的运动时间为1t,则01112Lvvt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上表面为一段圆弧的大滑块放在水平面上,圆弧面的最底端刚好与水平面相切于水平面上的B点,B点左侧水平面粗糙、右侧水平面光滑,质量为m=0.5kg的小物块放在水平而上的A点,现给小物块一个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0=4m/s,小物块刚好能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已知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53°,A、B两点间的距离为L=1m,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圆弧所对圆的半径R;
(2)若AB间水平面光滑,将大滑块固定,小物块仍以v0=4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则小物块从C点抛出后,经多长时间落地?
【答案】(1)1m (2)428225ts
【解析】
【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物块从B点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的过程,小物块与大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求出圆弧所对圆的半径;,根据机械能守恒求出物块冲上圆弧面的速度,物块从C抛出后,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求落地时间;
【详解】
解:(1)设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v,根据动能定理得:22011122mgLmvmv
设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物块从B点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的过程,小物块与大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则有:12()mvmMv
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201211()(cos53)22mvmMvmgRR
联立解得:1Rm
(2)若整个水平面光滑,物块以0v的速度冲上圆弧面,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200311(cos53)22mvmvmgRR
解得:322/vms
物块从C抛出后,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38sin532/5yvvms
这时离体面的高度为:cos530.4hRRm 212yhvtgt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个F=10N的水平恒力.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2.8m/s时,在其右端轻轻放上一质量m=2.0kg的小黑煤块(小黑煤块视为质点且初速度为零),煤块与小车间动摩擦因数μ=0.20.假定小车足够长.
(1)求经过多长时间煤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2) 求3s内煤块前进的位移
(3)煤块最终在小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
【答案】(1) 2s (2) 8.4m (3) 2.8m
【解析】
【分析】
分别对滑块和平板车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各自加速度,物块在小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速度相同,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即可以求出时间.通过运动学公式求出位移.
【详解】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刚开始运动时对小黑煤块有:
1NFma
FN-mg=0
代入数据解得:a1=2m/s2
刚开始运动时对小车有:
2NFFMa
解得:a2=0.6m/s2
经过时间t,小黑煤块和车的速度相等,小黑煤块的速度为:
v1=a1t
车的速度为:
v2=v+a2t
解得:t=2s;
(2)在2s内小黑煤块前进的位移为:
21114m2xat
2s时的速度为:
11122m/s4m/svat
此后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235m/s6FaMm
然后和小车共同运动t2=1s时间,此1s时间内位移为:
22123214.4m2xvtat
所以煤块的总位移为:
128.4mxx
(3)在2s内小黑煤块前进的位移为:
21114m2xat
小车前进的位移为:
21116.8m2xvtat
两者的相对位移为:
m12.8xxx
即煤块最终在小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2.8m.
【点睛】
该题是相对运动的典型例题,要认真分析两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判断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在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用质量分别为3kg和1kg的甲、乙两滑块,将仅与甲拴接的轻弹簧压紧后处于静止状态.乙的右侧有一挡板P.现将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甲的速度大小为2m/s,此时乙尚未与P相撞.
①求弹簧恢复原长时乙的速度大小;
②若乙与挡板P碰撞反弹后,不能再与弹簧发生碰撞.求挡板P对乙的冲量的最大值.
【答案】v乙=6m/s. I=8N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恢复原长时,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和,对两滑块及弹簧组成的系统,设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又知
联立以上方程可得,方向向右。
(2)乙反弹后甲乙刚好不发生碰撞,则说明乙反弹的的速度最大为
由动量定理可得,挡板对乙滑块冲量的最大值为:
2.水平放置长为L=4.5m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速度为v=3m/s,质量为m2=3kg的小球被长为1lm的轻质细线悬挂在O点,球的左边缘恰于传送带右端B对齐;质量为m1=1kg的物块自传送带上的左端A点以初速度v0=5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运动至B点与球m2发生碰撞,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碰撞前速率的12反弹,小球向右摆动一个小角度即被取走。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0.1,取重力加速度210m/sg。求:
(1)碰撞后瞬间,小球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与传送带间摩擦而产生的内能是多少?
【答案】(1)42N(2)13.5J
【解析】
【详解】
解:设滑块m1与小球碰撞前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 221111011=22mgLmvmv
解之可得:1=4m/sv
因为1vv,说明假设合理
滑块与小球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21111221=+2mvmvmv
解之得:2=2m/sv
碰后,对小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222mvFmgl
最新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竖直面内固定的绝缘轨道abc,由半径R=3 m的光滑圆弧段bc与长l=1.5 m的粗糙水平段ab在b点相切而构成,O点是圆弧段的圆心,Oc与Ob的夹角θ=37°;过f点的竖直虚线左侧有方向竖直向上、场强大小E=10 N/C的匀强电场,Ocb的外侧有一长度足够长、宽度d =1.6 m的矩形区域efgh,ef与Oc交于c点,ecf与水平向右的方向所成的夹角为β(53°≤β≤147°),矩形区域内有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质量m2=3×10-3 kg、电荷量q=3×l0-3 C的带正电小物体Q静止在圆弧轨道上b点,质量m1=1.5×10-3 kg的不带电小物体P从轨道右端a以v0=8 m/s的水平速度向左运动,P、Q碰撞时间极短,碰后P以1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弹回.已知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A、B均可视为质点,Q的电荷量始终不变,忽略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碰后瞬间,圆弧轨道对物体Q的弹力大小FN;
(2)当β=53°时,物体Q刚好不从gh边穿出磁场,求区域efgh内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1;
(3)当区域efgh内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2=2T时,要让物体Q从gh边穿出磁场且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求此最长时间t及对应的β值.
【答案】(1)24.610NFN (2)11.25BT (3)127s360t,001290143和
【解析】
【详解】
解:(1)设P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1v和1v,Q碰后的速度为2v
从a到b,对P,由动能定理得:221011111-22mglmvmv
解得:17m/sv
碰撞过程中,对P,Q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111122mvmvmv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小明站在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上用力向右推静止的木箱,木箱最终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已知木箱的质量为m,人与车的总质量为2m,木箱运动一段时间后与竖直墙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反弹回来后被小明接住.求:
(1)推出木箱后小明和小车一起运动的速度v1的大小;
(2)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一起运动的速度v2的大小.
【答案】①2v;②23v
【解析】
试题分析:①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2mv1-mv
得12vv
②小明接木箱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2mv1=(m+2m)v2
解得223vv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2.在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用质量分别为3kg和1kg的甲、乙两滑块,将仅与甲拴接的轻弹簧压紧后处于静止状态.乙的右侧有一挡板P.现将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甲的速度大小为2m/s,此时乙尚未与P相撞.
①求弹簧恢复原长时乙的速度大小;
②若乙与挡板P碰撞反弹后,不能再与弹簧发生碰撞.求挡板P对乙的冲量的最大值.
【答案】v乙=6m/s. I=8N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恢复原长时,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和,对两滑块及弹簧组成的系统,设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又知
联立以上方程可得,方向向右。
(2)乙反弹后甲乙刚好不发生碰撞,则说明乙反弹的的速度最大为
由动量定理可得,挡板对乙滑块冲量的最大值为:
3.如图所示,一个带圆弧轨道的平台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光滑圆弧MN的半径为R=3.2m,水平部分NP长L=3.5m,物体B静止在足够长的平板小车C上,B与小车的接触面光滑,小车的左端紧贴平台的右端.从M点由静止释放的物体A滑至轨道最右端P点后再滑上小车,物体A滑上小车后若与物体B相碰必粘在一起,它们间无竖直作用力.A与平台水平轨道和小车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4,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物体A、B和小车C的质量均为1kg,取g=10m/s2.求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16分)如图,水平桌面固定着光滑斜槽,光滑斜槽的末端和一水平木板平滑连接,设物块通过衔接处时速率没有改变。质量m1=0.40kg的物块A从斜槽上端距水平木板高度h=0.
80m处下滑,并与放在水平木板左端的质量m2=0.20kg的物块B相碰,相碰后物块B滑行x=4.0m到木板的C点停止运动,物块A滑到木板的D点停止运动。已知物块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0,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 物块A沿斜槽滑下与物块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 滑动摩擦力对物块B做的功;
(3) 物块A与物块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答案】(1)v0=4.0m/s(2)W=-1.6J(3)E=0.80J
【解析】试题分析: ①设物块A滑到斜面底端与物块B碰撞前时的速度大小为v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1gh=12m120v (1分)v0=2gh,解得:v0=4.0 m/s(1分)
②设物块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摩擦力做功为W,则f=μm2g(1分)
W=-μm2gx解得:W=-1.6 J(1分)
③设物块A与物块B碰撞后的速度为v1,物块B受到碰撞后的速度为v,碰撞损失的机械能为E,根据动能定理有-μm2gx=0-12m2v2
解得:v=4.0 m/s(1分)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1v0=m1v1+m2v(1分)
解得:v1=2.0 m/s(1分)
能量守恒12m120v=12m121v+12m2v2+E(1分)
解得:E=0.80 J(1分)
考点: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
2.如图所示,一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左端栓连物块b,小车质量M=3kg,AO部分粗糙且长L=2m,动摩擦因数μ=0.3,OB部分光滑.另一小物块a.放在车的最左端,和车一起以v0=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车撞到固定挡板后瞬间速度变为零,但不与挡板粘连.已知车OB部分的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b两物块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1kg,碰撞时间极短且不粘连,碰后一起向右运动.(取g=10m/s2)求: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 mA=4.0kg和mB=3.0kg.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另有一物块C从t=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4s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①物块C的质量?
②B离开墙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
【答案】(1)2kg(2)9J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图知,C与A碰前速度为v1=9 m/s,碰后速度为v2=3 m/s,C与A碰撞过程动量守恒.mcv1=(mA+mC)v2
即mc=2 kg
②12 s时B离开墙壁,之后A、B、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守恒,且当A、C与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
(mA+mC)v3=(mA+mB+mC)v4
得Ep=9 J
考点: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即可正确解题.
2.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半圆弧形绝缘凹槽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凹槽部分嵌有cd和ef两个光滑半圆形导轨,c与e端由导线连接,一质量m=lkg的导体棒自ce端的正上方h=2m处平行ce由静止下落,并恰好从ce端进入凹槽,整个装置处于范围足够大的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棒在槽内运动过程中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T,导轨的间距与导体棒的长度均为L=0.5m,导轨的半径r=0.5m,导体棒的电阻R=1Ω,其余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导体棒刚进入凹槽时的速度大小;
(2)求导体棒从开始下落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
(3)若导体棒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通过导轨最低点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16J,求导体棒第一次通过最低点时回路中的电功率。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上表面为一段圆弧的大滑块放在水平面上,圆弧面的最底端刚好与水平面相切于水平面上的B点,B点左侧水平面粗糙、右侧水平面光滑,质量为m=0.5kg的小物块放在水平而上的A点,现给小物块一个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0=4m/s,小物块刚好能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已知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53°,A、B两点间的距离为L=1m,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圆弧所对圆的半径R;
(2)若AB间水平面光滑,将大滑块固定,小物块仍以v0=4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则小物块从C点抛出后,经多长时间落地?
【答案】(1)1m (2)428225ts
【解析】
【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物块从B点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的过程,小物块与大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求出圆弧所对圆的半径;,根据机械能守恒求出物块冲上圆弧面的速度,物块从C抛出后,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求落地时间;
【详解】
解:(1)设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v,根据动能定理得:22011122mgLmvmv
设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物块从B点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的过程,小物块与大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则有:12()mvmMv
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201211()(cos53)22mvmMvmgRR
联立解得:1Rm
(2)若整个水平面光滑,物块以0v的速度冲上圆弧面,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200311(cos53)22mvmvmgRR
解得:322/vms
物块从C抛出后,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38sin532/5yvvms
这时离体面的高度为:cos530.4hRRm 212yhvtgt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为L的木板B,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相连,圆弧槽的下端与木板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滑块A以初速度0v从右端滑上B,一段时间后,以02v滑离B,并恰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A、B、C的质量均为m.求:
(1)A刚滑离木板B时,木板B的速度;
(2)A与B的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圆弧槽C的半径R;
(4)从开始滑上B到最后滑离C的过程中A损失的机械能.
【答案】(1) vB=04v;(2)20516vgL(3)2064vRg(4)201532mvE
【解析】
【详解】
(1)对A在木板B上的滑动过程,取A、B、C为一个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m02v+2mvB
解得vB=04v
(2)对A在木板B上的滑动过程,A、B、C系统减少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系统产生的热量
222000111()2()22224vvmgLmvmm=--
解得20516vgL
(3)对A滑上C直到最高点的作用过程,A、C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则有:
02mv+mvB=2mv
A、C系统机械能守恒:
22200111()()222242vvmgRmmmv=
解得2064vRg
(4)对A滑上C直到离开C的作用过程,A、C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00
24ACmvmvmvmv
A、C系统初、末状态机械能守恒,
2222001111()()222422ACmmmmvvvv
解得vA=04v.
所以从开始滑上B到最后滑离C的过程中A损失的机械能为:
2220015112232AmvEmvmv=-=
【点睛】
该题是一个板块的问题,关键是要理清A、B、C运动的物理过程,灵活选择物理规律,能够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列出等式求解.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 m/s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 m(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1="30" kg,冰块的质量为m2="10" 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
(i)求斜面体的质量;
(ii)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
【答案】(i)20 kg (ii)不能
【解析】
试题分析:①设斜面质量为M,冰块和斜面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222()mvmMv
系统机械能守恒:22222211()22mghmMvmv
解得:20kgM
②人推冰块的过程:1122mvmv,得11/vms(向右)
冰块与斜面的系统:22223mvmvMv
22222223111+222mvmvMv
解得:21/vms(向右)
因21=vv,且冰块处于小孩的后方,则冰块不能追上小孩.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2.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3Amm、BCmmm,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0v向右运动,A与B相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
【答案】065Bvv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A与B碰撞后,A的速度为Av,B与C碰撞前B的速度为BV,B与C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对A、B木块:
0AAABBmvmvmv
对B、C木块:
BBBCmvmmv
由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Avv
联立代入数据得: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在相互平行且足够长的两根水平光滑的硬杆上,穿着三个半径相同的刚性球A、B、C,三球的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mC=6kg,初状态BC球之间连着一根轻质弹簧并处于静止,B、C连线与杆垂直并且弹簧刚好处于原长状态,A球以v0=9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与同一杆上的B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
(1)A球与B球碰撞中损耗的机械能;
(2)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B球的最小速度.
【答案】(1);(2);(3)零.
【解析】
试题分析:(1)A、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碰后A、B的共同速度
损失的机械能
(2)A、B、C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三者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三者共同速度
最大弹性势能
(3)三者第一次有共同速度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A、B在前,C在后.此后C向左加速,A、B的加速度沿杆向右,直到弹簧恢复原长,故A、B继续向左减速,若能减速到零则再向右加速.
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此时A、B的速度,C的速度
可知碰后A、B已由向左的共同速度减小到零后反向加速到向右的,故B的最小速度为零 .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名师点睛】A、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A球与B球碰撞中损耗的机械能.当B、C速度相等时,弹簧伸长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结合B、C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求出最大的弹性势能.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由系统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结合解答
2.(16分)如图,水平桌面固定着光滑斜槽,光滑斜槽的末端和一水平木板平滑连接,设物块通过衔接处时速率没有改变。质量m1=0.40kg的物块A从斜槽上端距水平木板高度h=0.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做题技巧及练习题 (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竖直面内固定的绝缘轨道 abc,由半径R=3 m的光滑圆弧段bc与长l=1.5 m的粗
糙水平段ab在b点相切而构成,O点是圆弧段的圆心, Oc与Ob的夹角0=37° ;过£点的
竖直虚线左侧有方向竖直向上、场强大小 E=10 N/C的匀强电场,Ocb的外侧有一长度足够
长、宽度d =1.6 m的矩形区域efgh, ef与Oc交于c点,ecf与水平向右的方向所成的夹角 为3(53° &
pwi47° ),矩形区域内有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质量 m2=3X10-3 kg、电
荷量q=3Xl0-3 C的带正电小物体 Q静止在圆弧轨道上 b点,质量m1=1.5X10-3 kg的不带电 小物体P从轨道右端a以VO=8 m/s的水平速度向左运动, P、Q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P以1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弹回. 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 ^=0.5, A、B均可视为质点,Q 的电荷量始终不变,忽略空气阻力, sin37° =0.6, cos37° =0.8,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2.求:
⑴碰后瞬间,圆弧轨道对物体 Q的弹力大小FN;
(2)当3=53°时,物体 Q刚好不从gh边穿出磁场,求区域 efgh内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大小BI;
(3)当区域efgh内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2=2T时,要让物体 Q从gh边穿出磁场且在磁
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求此最长时间 t及对应的(3值.
______ 2 127 0一0
【答案】(1) FN 4.6 10 2N (2) B1 1.25T (3)t -------------------- s, 1 900和 2 1430
360
【解析】
【详解】 解:(1)设P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v1和v1 , Q碰后的速度为v2
1 2 1 2
从a到b,对P,由动能TE理得: -m1gl — m1V1 — m1V0
2 2
解得:v1 7m/s
碰撞过程中,对 P , Q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 m1v1 m1Vl m2V2
取向左为正方向,由题意 v1 1m/s,
解得:v2 4m/s
2 V2
b点:对Q,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 m2g m2—— R
解得:FN 4.6 10 2 N
(2)设Q在c点的速度为vc,在b到c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1 2 m2 gR(1 cos ) m2vc 2
解得:vc 2m/s
Q刚好不从gh边穿出磁场,由几何关系: R d 1.6m
解得:BI 1.25T
m2vc .
(3)当所加磁场B2 2T ,「2 -- 1m qB2
要让Q从gh边穿出磁场且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那么 Q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对应的圆心
d
cos(180 )—
解得:
此时对应的 角:1 90和2 143 1 2 m2v2 2
进入磁场后:Q所受电场力 F qE 3 10 2N m2g , Q在磁场做匀速率圆周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VcB 2
m2vc
q
127
运动周期:T 2 m2
qB2
那么Q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T 127 ?2 m2 360 360 qB2 127 ------ s 360 角最大,那么当gh边或ef边与圆轨迹相切,轨迹如下图:
设最大圆心角为 ,由几何关系得:
2.如下图,一辆质量 M=3 kg的小车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 m=l kg
的光滑小球B,将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6J,小球与小车右壁
距离为L=0.4m,解除锁定,小球脱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的油灰阻挡层碰撞并被粘住,求:
A 丽网(编
①小球脱离弹簧时的速度大小;
②在整个过程中,小车移动的距离.
【答案】(1) 3m/s (2) 0.1m
【解析】
试题分析:(1)除锁定后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系统动能,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出 等式得
mv-Mv2=0
EP - mv2 -Mvf 2 2
代入数据解得:vi=3m/s v 2=1m/s
(2)根据动量守恒和各自位移关系得 m— M — xi+x2=L
t t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x2 -=0.lm
4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3.如图,质量分别为 也、出E的两个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 h=0.8m , A球在B球的正上方. 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 A球释放.当A球 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 A球的速
度恰为零. %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lCta"广,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
能损失.
AO
P零I Y 0,3m
(i) 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ii) 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vB 4m/shp 0.75m
【解析】
试题分析:(i) B球总地面上方静止释放后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mBgh - mBVB2 2
可得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vB J颂 4m/s
(11) A球下落过程,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可得 A球的速度vA gt
设B球的速度为VB ',那么有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NIAVA NIBVB ' mBVB ''
..................................... 1 c 1 c 1 c
碰撞过程没有动能损失那么有 一mAvA — mBvB ' — mBvB'' 2 2 2
解得 vB ' 1m / s , vB '' 2m/ s
度是指碰撞前A对B的速度.假设上述过程是质量为 2m的玻璃球A以速度vo碰撞质量为m 的静止玻璃球B,且为对心碰撞,求碰撞后 A、B的速度大小.
17 31
【答案】 V0——V0 4S 24
【解析】设A、B球碰撞后速度分别为 V1和v2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o= 2mv1 + mv2
5 .如图的水平轨道中, AC段的中点B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 C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 P1
沿轨道向右以速度 V1与静止在A点的物体P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巳以此碰撞时刻为计 时零点,探测器只在 t1=2 s H 12=4 s内工作, P1、P2的质量都为 m=1 kg, P与AC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 四 二0.1, AB段长L=4 m, g取10 m/s2, R、P2和P均视为质点,P与挡板的 碰撞为弹性碰撞.
3m/ s
小球B与地面碰撞后根据没有动能损失所以 B离开地面上抛时速度 v0 vB 4m / s
所以P点的高度hp p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2 ,2 V0-^B- 0.75m 2g
能量守恒
4.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记载,
它们碰撞前的接近速度之比总是约为 15 : A、B两个玻璃球相碰,
16.别离速度是指碰撞后 碰撞后的别离速度和
B对A的速度,接近速
且由题意知-^― 15
解得 VI = -- V0 , 4S 31 V2= V0 24
⑴假设vi=6 m/s,求P、P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v和碰撞损失的动能 史;
〔2〕假设P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 B点,求vi的取值范围和 P向左经过A
点时的最大动能E.
【答案】〔1〕 9J 〔2〕 10m/s v vi v 14m/s 17J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P1和P2发生弹性碰撞,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附用=2网口
v2 =
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
v1=14m/s时,碰撞后的结合体 P的最大速度为:
代入数据,可得通过 A点时的最大动能为:Eg = 17j 考点:此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运动学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
6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 m=1kg的物体与另一质量为 m物体相碰,碰撞前后它们的位 移随时间变解法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设P1、P2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 P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VA,那么根据〔1〕问可得VA=V1/2
把P与挡板碰撞前后过程当作整体过程处理
经过时间t1, P运动过的路程为S1,那么
经过时间t2, P运动过的路程为S2,那么
如果P能在探测器工作时间内通过 B点,必须满足&W3LWs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10m/s < V1 < 14m/s
V1的最大值为 14m/s ,此时碰撞后的结合体 P有最大速度vA=7m/s
1
-口 4L = 2M吗
根据动能定理,
代入数据,解得E=17J
解法二:从A点滑动到C点,再从C点滑动到A点的整个过程,P做的是匀减速直线.
设加速度大小为 a,那么a=〔ig=1m/s2
设经过时间t, P与挡板碰撞后经过 B点,[学科网那么:
vw-at,诬?口,乳 v=v1/2
假设t=2s时经过B点,可得
假设t=4s时经过B点,可得 v1="14m/s"
v1=10m/s
那么v1的取值范围为: 10m/s v v1 v 14m/s
必如== 7m/s
化的情况如下图.
求:(1)碰撞前m的速度vi和位的速度V2;
(2)另一物体的质量 m>o
【答案】(1) vi 4m/s, V2 0; (2) m2 3kg.
【解析】
试题分析:(1)由s —t图象知:碰前,m的速度v1 — 16二0 4 m,. s , m处于静止 t 4-0
状态,速度v2 0
(2)由s—t图象知:碰后两物体由共同速度,即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后的共同速度v — 24 16 1m s
t 12 4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l (m( m2)v
另一物体的质量 m2 mi v——v 3ml 3kg v
考点:s—t图象,动量守恒定律
7 .如下图,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块 B上,另一端与滑块 C接触但未连接,该整
体静止放在离地面高为 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滑块A从光滑曲面上离桌面 h高处由静 止开始滑下,与滑块 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压缩弹簧推动滑块 C向前运动,经一段时间,
滑块C脱离弹簧,继续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一段后从桌面边缘飞出 .
mA m, mB 2m, mC 3m ,求:
(1)滑块A与滑块B碰撞结束瞬间的速度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