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19.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上表面为一段圆弧的大滑块放在水平面上,圆弧面的最底端刚好与水平面相切于水平面上的B点,B点左侧水平面粗糙、右侧水平面光滑,质量为m=0.5kg的小物块放在水平而上的A点,现给小物块一个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0=4m/s,小物块刚好能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已知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53°,A、B两点间的距离为L=1m,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圆弧所对圆的半径R;
(2)若AB间水平面光滑,将大滑块固定,小物块仍以v0=4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则小物块从C点抛出后,经多长时间落地?
【答案】(1)1m (2)428225ts
【解析】
【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物块从B点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的过程,小物块与大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求出圆弧所对圆的半径;,根据机械能守恒求出物块冲上圆弧面的速度,物块从C抛出后,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求落地时间;
【详解】
解:(1)设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v,根据动能定理得:22011122mgLmvmv
设小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物块从B点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点的过程,小物块与大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则有:12()mvmMv
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201211()(cos53)22mvmMvmgRR
联立解得:1Rm
(2)若整个水平面光滑,物块以0v的速度冲上圆弧面,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200311(cos53)22mvmvmgRR
解得:322/vms
物块从C抛出后,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38sin532/5yvvms
这时离体面的高度为:cos530.4hRRm 212yhvtgt
解得:428225ts
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块B,B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B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O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A,距物块B为3x0,现让A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A与B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一起向上运动,并恰好回到O点(A、B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B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A、B相碰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3)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R=x0的半圆轨道PQ,圆弧轨道与斜面相切
于最高点P,现让物块A以初速度v从P点沿斜面下滑,与B碰后返回到P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则v至少为多大时物块A能沿圆弧轨道运动到Q点.(计算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答案】20132vgx014PEmgx0(2043)vgx
【解析】
试题分析:(1)A与B球碰撞前后,A球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因A球滑下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mg(3x0)sin30°=12mv12
解得:103vgx=…①
又因A与B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1=2mv2…②
联立①②得:21011322vvgx==
(2)碰后,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则有:EP+12•2mv22=0+2mg•x0sin30°
解得:EP=2mg•x0sin30°−12•2mv22=mgx0−34mgx0=14mgx0…③
(3)设物块在最高点C的速度是vC,
物块A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C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得:2cvmgmR=
所以:0cvgRgx==④
C点相对于O点的高度:
h=2x0sin30°+R+Rcos30°=(43) 2x0…⑤
物块从O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12mvo2=mgh+12mvc2…⑥
联立④⑤⑥得:0(53)?ovgx=…⑦
设A与B碰撞后共同的速度为vB,碰撞前A的速度为vA,滑块从P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12mv2+mg(3x0sin30°)=12mvA2…⑧
A与B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得:mvA=2mvB…⑨
A与B碰撞结束后从B到O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12•2mvB2+EP=12•2mvo2+2mg•x0sin30°…⑩
由于A与B不粘连,到达O点时,滑块B开始受到弹簧的拉力,A与B分离.
联立⑦⑧⑨⑩解得:033vgx=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抓住碰撞时弹簧的压缩量与A、B到达P点时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弹簧势能相等是关键,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墙壁原速弹回,又与m1碰撞,再一次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速度的大小.
【答案】
【解析】
设两个小球第一次碰后m1和m2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和,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4分)
两个小球再一次碰撞,(4分)
得:(4分)
本题考查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应用,设小球碰撞后的速度,找到初末状态根据动量守恒的公式列式可得
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直导轨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物块B、C静止,物块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让物块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那么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求.
(1)A、B第一次速度相同时的速度大小;
(2)A、B第二次速度相同时的速度大小;
(3)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大小
【答案】(1)v0(2)v0(3)
【解析】
试题分析:(1)对A、B接触的过程中,当第一次速度相同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解得v1=v0
(2)设AB第二次速度相同时的速度大小v2,对ABC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0=3mv2
解得v2=v0
(3)B与C接触的瞬间,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解得v3=v0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当A、B、C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v2=v0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性较强,关键合理地选择研究的系统,运用动量守恒进行求解。
5.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0.5m,物块A以v0=6m/s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道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0.1m,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B的质量均为m=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
(1)求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2)若碰后AB最终停止在第k个粗糙段上,求k的数值;
(3)求碰后AB滑至第n个(n<k)光滑段上的速度vn与n的关系式.
【答案】(1)5m/sv, F=22 N (2) k=45 (3)90.2m/s()nvnnk<
【解析】
⑴物块A从开始运动到运动至Q点的过程中,受重力和轨道的弹力作用,但弹力始终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2mgR=-
解得:v==4m/s
在Q点,不妨假设轨道对物块A的弹力F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向心力公式有:mg+F=
解得:F=-mg=22N,为正值,说明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
⑵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物块A与物块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0,设碰后A、B瞬间一起运动的速度为v0′,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2mv0′
解得:v0′==3m/s 设物块A与物块B整体在粗糙段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根据动能定理有:-2μmgs=0-
解得:s==4.5m
所以物块A与物块B整体在粗糙段上滑行的总路程为每段粗糙直轨道长度的=45倍,即k=45
⑶物块A与物块B整体在每段粗糙直轨道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为:a==-μg=-1m/s2
由题意可知AB滑至第n个(n<k)光滑段时,先前已经滑过n个粗糙段,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有:2naL=-
解得:vn==m/s(其中n=1、2、3、…、44)
【考点定位】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式关系、向心力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规律总结】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等往往是求解综合大题的必备知识,因此遇到此类问题,要能习惯性地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正确结合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辅助分析、求解。
6.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当他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量为100kg、速度为3.0m/s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碰后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
(1)碰后乙的速度的大小;
(2)碰撞中总动能的损失。
【答案】(1)1.0m/s(2)1400J
【解析】
试题分析:(1)设运动员甲、乙的质量分别为m、M,碰前速度大小分别为v、V,碰后乙的速度大小为V′,规定甲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V=MV′…①
代入数据解得:V′=1.0m/s…②
(2)设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的损失为△E,应有:mv2+MV2=MV′2+△E…③
联立②③式,代入数据得:△E=1400J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氨(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氨核和氦核的质量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