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篇与第二篇课后题答案第一篇:商品经济与劳动价值论1. 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商品经济是指一个社会中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所组成的经济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商品是一种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品。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价值则是指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以货币形式来表现,并且具有交换的可能性。
通过交换,人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
•商品经济中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
不同的经济主体通过各自的生产活动、市场交换和消费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2.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价值由哪些因素决定?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普通劳动强度和普通工作能力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
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当不同的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时,它们的价值尺度就产生了。
通过商品交换,不同的商品之间产生了比例关系,相对价值就得以形成。
除了劳动时间以外,价值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
在相同的劳动时间下,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降低商品的价值。
•需求和供给关系。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那么这种商品的价值就会上升。
反之亦然。
•自然条件。
某些商品的价值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比如它们的稀缺性或者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3. 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价值如何形成?劳动力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商品,它是劳动者用来向资本家出售自己劳动能力的商品。
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能够用来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价值则是指劳动力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价值的形成与其他商品的价值形成是相似的,也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不同的是,劳动力价值的形成还受到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越多,劳动力的价值就会下降;劳动力需求越大,劳动力的价值就会上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本章重点: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价值形式、货币等概念;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劳动二重性原理和价值规律。
本章难点: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简单价值形式。
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3、商品的使用价值总是构成一定经济制度下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的特征1、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的特征1、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2、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3、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形态无关;4、是社会分工的基础。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特征1、形成商品的价值;2、反映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3、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劳动二重性的意义1、为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章《商品与货币》,具体内容包括: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的概念和属性,认识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让学生掌握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商品的概念、属性,商品的价值,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难点: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商品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商品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讲解商品的属性:讲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强调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4. 讲解商品的价值:阐述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5. 讲解货币的产生:讲解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让学生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 讲解货币的本质:强调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的体现和交换的媒介。
7. 讲解货币的职能:阐述货币的五大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8. 随堂练习:以实例分析货币的职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商品的概念、属性价值、价值量货币的本质、职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商品的概念和属性。
(2)解释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
(3)列举货币的职能,并分析其作用。
2. 答案:(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2)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是价值的大小。
(3)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分别起到衡量价值、交换媒介、支付工具、财富储藏和国际贸易结算的作用。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