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康复
- 格式:ppt
- 大小:9.42 MB
- 文档页数:22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一、概述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中。
手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通过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
二、康复训练目标1. 促进骨折愈合:通过康复训练,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促进骨折愈合。
2. 恢复关节功能: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避免关节僵硬。
3. 预防并发症:通过康复训练,预防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三、康复训练方法1. 被动活动:术后早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如肩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减轻疼痛,预防关节僵硬。
2. 主动活动: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患者可逐渐进行主动活动。
开始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小范围的肩关节活动,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
3. 肌肉力量训练: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锻炼三角肌、胸大肌等肩部肌肉,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
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澡、吃饭等。
这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
四、注意事项1. 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2. 康复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就医。
3. 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保持耐心和信心,坚持康复训练。
4.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加重损伤。
5.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6.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
如出现并发症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7.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定期复查X光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案。
肱骨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方案肱骨骨折是指上肢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见于肱骨近端、干骺端或远端。
由于肱骨在人体的功能十分重要,因此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恢复。
为了更好地治疗肱骨骨折并促进康复,我们将探讨肱骨骨折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一、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适用于非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戴上适当的臂固定器(如石膏固定器)来维持肱骨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性运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
2.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移位或复杂性骨折的情况。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固定物(如钢板、钢钉等)来稳定肱骨,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恢复肱骨的功能。
二、肱骨骨折的康复方案1. 疼痛管理:在康复过程中,疼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可以通过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来缓解疼痛。
同时,冷热敷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2. 肌肉强化和功能恢复:康复阶段主要目标是增加肌肉强度和恢复肱骨的功能。
初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牵张和屈伸运动。
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和负荷,包括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力锻炼、肱二头肌屈伸运动等。
3. 关节活动度恢复:康复过程中,恢复肱骨的关节活动度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来促进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如抬举手臂、肩关节转动等。
4. 平衡和协调训练:肱骨骨折可能会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这些功能,如单脚站立、平衡球训练等。
5. 功能日常活动训练:在康复的后期阶段,患者应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的模拟训练,比如抬重物、书写、穿戴衣物等。
这有助于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并恢复功能性能力。
三、肱骨骨折的预防预防肱骨骨折的关键是避免摔倒和游泳时肩部外伤。
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注意加强肌肉力量,保持良好的平衡能力和骨骼健康。
此外,在进行高强度、高冲击性的运动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包括内固定和肩关节置换)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如复位不佳或处理不当将极大地影响肩关节的功能。
根据骨质及骨折的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骨质较好、简单骨折可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如骨质疏松严重且伴有粉碎骨折者常需行肩关节置换手术。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和肩关节置换)的目的是尽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1) 麻醉意外,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2) 根据术中情况变更术式或内固定方式;3) 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运动神经损伤致相应肌肉功能失支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皮神经损伤致相应部位麻木疼痛;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肢体缺血性挛缩甚至危及生命。
4) 围手术期心、肺、脑血管意外出现:a) 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b)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c) 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5) 伤口并发症: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皮、皮瓣移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6) 术中止血带及尿管并发症出现。
7) 骨折固定或者肩关节置换假体的意外情况,需行二次或多次手术:a) 骨折碎裂、移位较重,骨折对位对线不满意,骨折畸形愈合,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牵引治疗,双上肢或双下肢不等长;b) 内固定物或假体松动,断裂,异物反应,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c) 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满意,缺血性肌挛缩,邻近关节僵硬,僵直,异位骨化,疼痛,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d) 骨折碎裂较重,影响血供,并发肱骨头坏死等缺血性骨坏死e) 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f) 若术中植骨,术后植骨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及康复训练发表时间:2012-06-13T10:10:32.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罗家良陈超刘昌艺张逢乐[导读] 术后常规预防应用抗生素1d,闭式负压引流放置1~3d,24h引水液<50ml时拔除引流管。
罗家良陈超刘昌艺张逢乐 (广东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016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疗效及其术后康复训练。
方法对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单极人工肩关节34例,双极人工肩关节 2例,术后行功能康复训练。
结果术后随访 3~5年,平均 4年。
30例完全不痛,4例肩关节上举运动疼痛,2例腋神经损伤致三角肌不完全瘫痪,肩关节不稳,功能受限,其余患者活动范围基本正常。
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优良率86%。
结论对肱骨近端严重 3~4部分老年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一种重建肩关节功能的可靠治疗方法。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训练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人工关节置换术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81-02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通过成熟的手术和完善的术后康复治疗,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一般都能获得较好关节活动功能。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对肱骨近端严重3~4部分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配合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肩关节功能达到早期恢复,获得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 14例,女22例。
年龄62~85岁,平均 75岁。
根据肱骨近端骨折 Neer分型,30例4部分骨折,其中6例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
6例3部分粉碎性骨折。
骨折至手术时间3~7天,平均5天。
36例均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并修复二头肌腱及肩袖组织,使用单极人工肩关节34例,双极人工肩关节2例二、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下,患者取半坐卧位即沙滩椅位,使用McConnell头架,将患肩尽量游离于手术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