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多机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3
- 格式:doc
- 大小:506.50 KB
- 文档页数:31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认识实习报告篇一: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自动化大三下学期实习报告河南理工大学实习报告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班级:自动化姓名:XXX学号:3XXXXXXXXX一、实习目的通过工程实践,加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得对专业知识有初步了解,巩固已学基础知识。
通过工程实践,对自动化现状有个概略的了解通过工程实践,加强劳动观念、实践观念,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精选公文范文2014 年2 月24 日---2014 年 3 月15日三、实习地点2014年2月24日一2014年2月2日山西晋城2014年3月3 日—2014 年3月7日河南洛阳四、实习单位1、凤凰山矿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凤凰山矿是一座年设计生产、洗选能力为4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距晋城市区约10公里,位于白马寺森林公园北麓,处在优质无烟煤资源储量丰富的沁水煤田东南边缘。
矿区铁路专用线与太焦线相连,太洛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便利。
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质较硬,煤种为无烟煤,主要产品九级洗中块曾获国优银牌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其它产品也分别获省优、部优奖,是化工冶金、建材、电力行业和民用的优质原料和燃料,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远销韩国、日本、土耳--------- 精选公文范文------------地区。
自建矿以来,凤凰山矿已累计生产原煤万吨,商品煤销量万吨,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凤凰山矿始建于1965年,原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1970年简易投产,19年达到设计能力,1987年进行改扩建, 1991 年底完成改扩建工程,1996年产量达400 万吨,采掘机械化程度达100%。
经历了从普采到综采,特别是2003年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德国DBT全自动刨煤机采煤设备以来,连续实现稳产高产,创造了日产11650吨的全国同类设备最高记录, 为凤凰山矿薄煤层开采注入了新的动力。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班级:指导教师:王兵建职称:副教授二〇二二年四月《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评阅参考标准摘要从2016年6月10日到2016年6月23日,进行课程设计。
本次的通风课程设计极大得锻炼了我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
和同学讨论问题,加深了对通风知识的理解。
此次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是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3.5m,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此次课程设计的矿井开采设计基础参数是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岩层中开掘岩石大巷,双翼采区准备,按照“一井一面”布置生产,采掘比为1:2。
一个主井,一个副井,一个风井,都为立井。
分为8个采区。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采场主要支护设备是单体液压支柱。
经过课程设计,通风容易时期矿井总风量为4063 m3/min,综采工作面风量通风困难时期矿井总风量为4250.5 m3/min。
综采工作面风量26.51m3/s,掘进工作面风量13m3/s。
主要通风机选型结果为BD No22型轴流式通风机。
主要问题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尤其是通风机选型这里,经过很长时间才选好。
做到一些设计项目时,要翻阅很多资料,尤其是找课本或者是上网查找,因此也极大得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此次课程设计可能还有一些设计的不完善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建议就是老师可以多做一些指导和答疑,帮助同学们更好得完成课程设计;同学们上课要认真学习,尤其是通风机选型的内容,努力学好通风课程,做好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3)1.1 煤层地质特征 (3)1.2井田范围 (3)1.3矿井生产任务 (3)1.4矿井开拓与开采 (3)1.5矿井通风方式 (3)1.6部分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 (3)第二章通风系统的选取 (5)2.1矿井通风拟定原则和要求 (5)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取 (6)2.3矿井通风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选取 (7)2.4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 (8)2.5采区通风系统 (9)第三章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 (11)3.1矿井通风计算原则 (11)3.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1)3.3矿井风量的分配 (14)第四章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5)4.1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原则 (15)4.2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15)第五章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20)5.1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20)5.2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20)第六章通风费用概算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第一章矿井概况1.1 煤层地质特征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3.5m,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流体机械原理》试卷一考试方式:闭卷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 70 %一、 填空(每空1分 共15分)1.离心泵叶轮根据叶片出口相对流动角β2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形式,当β2<90 º时为 ,β2=90 º时为 ,β2>90º时为 ;对应于三种叶轮效率为 、 、 。
2前向式叶轮的叶片弯曲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3.叶轮是离心泵的能量转换元件,它的结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 泵与风机中能量转换时的损失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保证泵不发生汽蚀,首先要正确地确定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泵串联运行时,所输送的流量均________________,而串联后的总场程为串联各泵所产生的扬程之和。
二、选择( 每题2分 共20分) 1.离心式泵的主要部件不包括( )A.叶轮B.汽缸C.机壳D.吸入室 2.在理论能头2gw -w2gu-u2gv -vH 221212221222T ∞∞++∞∞=∞中,表示液体静能头的中( )A .2g u-u1222 B .2g v-v1222∞∞ C .2g w-w2212∞∞ D .2g w-w2gu-u22121222∞∞+3.离心式叶轮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其叶轮形式取决于( )A .叶片入口安装角B 、叶片出口安装角C 、叶轮外径和宽度D 、叶轮内径和宽度 4.电厂中要求具有陡降型性能曲线的设备是( )A .给水泵B .送风机C .循环水泵D .凝结水泵 5.下列各项中与有效汽蚀余量NPSHa 值无关的是( )A . 吸入管路参数B 管路中流量C 泵的结构 D.泵入口压力 6.两台风机并联运行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流量B .增加扬程C .增加全压既增加扬程也增加全压7.为了保证串联运行时泵都工作在高效区,选择设备时,应使各泵在最佳工况点有相等或相近的( )A 扬程 B .流量C .比转数D .功率8.目前电厂大型机组的离心式送、引风机常采用的调节方式是( )A .导流器调节B 进口端节流调节C 回流调节D 出口端节流调节 9.某台水泵在转速不变时,当输送的水温度增加时,其轴功率(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加10.( )H u g T u,∞=22υ C. H w g T u ,,∞∞=22υ D. H w g T u,∞=22υ三、简答( 每题5分 共15分)1.泵与风机的效率是如何定义的?它有哪几种效率组成? 2.降低泵必需汽蚀余量的措施有哪些?3. 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的方法有很多种,以节流调节和变速调节为例分析其优缺点。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河南理工大学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多机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姓 名: 蒋大雄/李堂庚 专业班级: 电气10-03 指导老师: 王 莉 所在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13年04月10日 摘要 本设计是以 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新型一线制温度传感器 DS18B20测量温度值,实现环境温度的检测和报警。系统测温范围为-40℃—+85℃,测量精度为 0.5℃。用户可以自定义报警上、下限,一旦温度超过极限值,单片机便启动声光报警。该系统精度高、测温范围广、报警及时,可广泛应用于基于单片机的测温报警场合。系统抗干扰性强、设计灵活方便,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温度测量。系统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温度显示、模式选择、上、下限报警主电路等。整个装置的控制核心是 AT89S52单片机。温度传感器 DS18B20采用外部电源供电,传感器输出引脚直接和单片机相连。电路支持模式选择功能,可以选择设定报警极限值或显示当前温度值。当被测温度越限时,报警主电路产生声光报警。拨动开关可以对设定报警极限值进行写保护。采用2片单片机,组成多机温度检测系统;下位单片机采集温度,通过串行通信传送至上位单片机;上位单片机用数码管显示温度大小;基本范围0℃~100℃;精度误差小于0.5℃;可以任意设定温度的上下限报警功能
关键字:AT89S52;DS18B20温度传感器;数码管;测温报警 目录 摘要 ................................................ 2 1. 概述 ............................................................................................... 4 1.1课题背景 ..........................................................................................................4 1.2 系统概述 .........................................................................................................4
2 系统方案设计 ................................................................................ 5 2.1主控制部分设计 ..............................................................................................5 2.2 传感器部分设计 .............................................................................................6
3 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 11
3.1 AT89S52单片机的最小相系统 ................................................................... 11 3.2 DS18B20的I/O接线图 ............................................................................... 12 3.3 数据显示部分 ............................................................................................ 12 3.4整体电路 ...................................................................................................... 12 4 软件设计 ...................................................................................... 13 4.1 概述............................................................................................................... 13 4.2 主程序方案 .................................................................................................. 13 4.3 DS18B20的相处理子程序 ........................................................................... 14 4.4 各模块工作流程图 ...................................................................................... 15 5 Proteus软件仿真 ......................................................................... 18 6 课程设计体会 .............................................................................. 18 7 参考文献 ...................................................................................... 18 1. 概述 1.1 设计应用背景 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在工农业生产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温度的测量及控制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领域:电力、电讯设备之过热故障预知检测,空调系统的温度检测,保全与监视系统之应用,医疗与健诊的温度测试,化工、机械„等设备温度过热测。温度检测系统应用十分广阔。单片机的产生,使计算机正式形成了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分支。温度检测系统的应用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1.2 系统概述 本设计运用主从分布式思想,由上位机,下位机多点温度数据采集,组成两级分布式多点温度测量的巡回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 RS-232串行通讯标准,通过上位机控制下位机进行现场温度采集。温度值由下位机单独工作,实时显示当前各点的温度值,对各点进行控制。
上位机采用的是单片机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系统。DS18B20利用单总线的特点可以方便的实现多点温度的测量,轻松的组建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抗干扰性好、设计灵活、方便,而且适合于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本系统可以应用在大型工业及民用常温多点监测场合。如粮食仓储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温控制程生产线之温度影像检测、医疗与健诊的温度测试、空调系统的温度检测、石化、机械等。
温度检测系统有则共同的特点:测量点多、环境复杂、布线分散、现场离监控室远等。若采用一般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则需要设计信号调理电路、A/D 转换及相应的接口电路,才能把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去处理。这样,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检测系统较大的偏差;又因为检测环境复杂、测量点多、信号传输距离远及各种干扰的影响,会使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 。所以多点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的关键在于两部分:温度传感器的选择和主控单元的设计。温度传感器应用范围广泛、使用数量庞大, 也高居各类传感器之首。 2 系统方案设计 2.1主控制部分设计 方案一: 此方案采用PC机实现。它可在线编程,可在线仿真的功能,这让调试变得方便。且人机交互友好。但是PC机输出信号不能直接与DS18B20通信。需要通过RS232电平转换兼容,硬件的合成在线调试,较为繁琐,很不简便。而且在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场合,PC机的体积大,携带安装不方便,性能不稳定,给工程带来很多麻烦!
方案二: 此方案采用AT89S52八位单片机实现。单片机软件编程的自由度大,可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各样的算术算法和逻辑控制。而且体积小,硬件实现简单,安装方便。既可以单独对多DS18B20控制工作,还可以与PC机通信.运用主从分布式思想,由一台上位机,下位机多点温度数据采集,组成两级分布式多点温度测量的巡回检测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另外AT89S52在工业控制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编程技术及外围功能电路的配合使用都很成熟
2.1.1 对STC功能的认识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89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 个数据指针,三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另外, 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