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讲义第三章
- 格式:pptx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90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 初级会计电算化
第1页
第二部分 第三章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系统讲解】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第二节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岗位及权限设置要求
第四节 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答疑编号:NODE00780400203100000101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一、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答疑编号:NODE00780400203100000102
一、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名称:1999年10月31日,新修订《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要求:使用的会计软件应达到财政部规定功能和技术标准;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资料要求:由会计凭证、账簿等在格式、内容、数据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答疑编号:NODE00780400203100000103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名称:1996年,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2.要求:对于机制记账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够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签字;账簿要按时打印。
答疑编号:NODE00780400203100000104
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名称:1998年,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2.要求:采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规定本章要点:1、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2、会计核算软件旳基本规定3、会计数据输入功能旳基本规定4、会计数据输出功能旳基本规定5、会计数据解决功能旳基本规定6、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立旳基本规定7、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旳规定8、会计电算化档案旳基本规定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一)会计电算化旳管理和组织机构1、会计电算化旳宏观管理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管理全国旳会计电算化工作。
会计电算化旳微观管理,是指具体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单位内部旳会计电算化工作旳管理。
➢财政部旳《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1996)财会字17号],是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旳指引性文献。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波及单位内部旳各个方面。
各单位负责人应当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和承当会计电算化旳具体组织实行。
(二)发布旳会计电算化有关法律法规1、从1989年起,财政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旳具体旳管理规章,第一部会计电算化法规是《会计核算软件管理旳几项规定(试行)》(12页)2、从1990年7月,颁布了《有关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旳补充规定(试行)》(12页)3、1994年正式制定了《会计电算化管理措施》、《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
4、1996年财政部为了规范公司会计电算化又专门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旳基本规定1、会计核算软件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旳有关规定,保证会计数据合法、真实、精确、完整,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旳效率。
2、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旳会计制度规定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核算软件中旳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必须采用中文,可以同步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对照。
4、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提供人员岗位及操作权限设立旳功能。
5、会计核算软件应当符合GB/T19581—《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标旳规定。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手工阶段、机械式处理阶段(穿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会计电算化阶段(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辟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发展我国1979年进行试点应用。
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学术讨论会”,会上人民大学王景新教授提议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1989年以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基本处于自发发展阶段。
88年3月财政部调查显示,全国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是单项应用(工资、报表、账务),宏观上缺乏统一规划指导与管理,基层缺乏相配套的各种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重复开发、各自为政。
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入到有计划有组织快速发展的阶段。
3.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狭义概念:是指电子计算机为主题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2)广义概念: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人才培育、宏观规划、制度建设、市场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电算化后记账和帐表编制工作有计算机完成。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凭证的概念、账簿的概念和分类、审计的程序等将会发生变化;会计核算形式、计划成本、登记账簿等概念也将会逐渐淡化、甚至退出会计领域。
三、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全国版会计证《电算化》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讲义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本章学习提示:由于本章主要讲解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内容相对枯燥一些,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学员也可先学习“第四章会计软件的操作要求”,对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思路后,再学本章会相对容易一些。
参考解析:应付账款查询包括单据查询和账表查询。
单据查询主要是对采购发票和付款单等单据的查询;账表查询主要是对往来总账、往来明细账、往来余额表的查询,以及总账、明细账、单据之间的联查。
应收账款明细账查询属于应收账款查询。
(1)文字对齐: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两端对齐”、“居中”、“右对齐”或“分散对齐”工具按钮。
或者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的“对齐方式”中设置。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1994年6月,财政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试行文件的基础上正式制定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1)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2)会计市场管理;(3)会计专业人才评价;(4)会计监督检查。
1999年10月31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再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等。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做了具体规范。
拨号网络方式适合一般家庭上网。
首先要选择一个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
ISP可为申请上网的用户提供用户账号(用户名)、上网密码、上网拨号的ISP电话号码、ISP服务器域名、ISP所使用的域名服务器IP地址、邮件服务器IP地址等信息。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 初级会计电算化
第1页 中华会计网校2013年全国会计从业考试《初级电算化(用友版)》讲义
第三单元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讲 会计电算化简介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例题·判断题】在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 )
[答疑编号5957030101]
『正确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B.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
C.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D.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
[答疑编号5957030102]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例题·判断题】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上,以构建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为指引,集成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和信息。
( )
[答疑编号5957030103]
『正确答案』√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
【要求】掌握四个阶段的名称,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主要内容(驴唇要对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