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阅读报告_

文献阅读报告_

文献阅读报告_
文献阅读报告_

文献阅读报告

1.PS/2鼠标接口的设计的研究背景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可编程使用的信号处理器件,是在PAL(Phase Alteration Line)、GAL(Generic Array Logic)、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1]。FPGA 是采用了逻辑单元阵列LCA(Logic Cell Array)这一概念,内部包括可配置逻辑模块CLB(Configurable Logic Block)、输出输入模块IOB(Input Output Block)和内部连线(Interconnect)三个部分[2]。与传统数字电路系统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相比,FPGA一般来说运行速度要慢,实现同样的功能比ASIC电路面积要大。但是,它解决了原先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通过配置器件内部的逻辑功能和输入/输出端口,提高了电路性能,具有可编程、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等优点,尤其是FPGA开发周期短、产品上市速度快、可以快速成品、可以被修改来改正程序中的错误、硬件升级空间大和更便宜的造价,使得PFGA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作为计算机最常用输入设备的键盘也日新月异。1981年IBM推出了IBM PC/XT键盘鼠标及其接口标准。该标准定义了83键,采用5脚DIN连接器和简单的串行协议。实际上,第一套键盘扫描码集并没有主机到键盘的命令。为此,1984年IBM推出了IBM AT键盘鼠标接口标准。该标准定义了84~101键,采用5脚DIN连接器和双向串行通讯协议,此协议依照第二套键盘扫描码集设有8个主机到键盘的命令。到了1987年,IBM又推出了PS/2键盘鼠标接口标准。该标准仍旧定义了84~101键,但是采用6脚mini -DIN连接器,该连接器在封装上更小巧,仍然用双向串行通讯协议并且提供有可选择的第三套键盘扫描码集,同时支持17个主机到键盘的命令。

PS/2接口是目前最常见的鼠标接口,最初是IBM公司的专利,俗称“小口”.这是一种鼠标及键盘的专用接口,是一种6针的圆型接口。但鼠标只使用其中的4针传输数据及供电,其余2个为空脚。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些,而且是ATX主板的标准接口,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鼠标接口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符合PC99规范的主板的情况下,其鼠标的接口为绿色,键盘的接口为紫色。

PS/2接口作为传统的鼠标键盘接口已经被大部分人所熟知,随着USB接口键盘鼠标的普及,绝大多数PC用户均选择了USB的键盘鼠标,但目前主流电脑中依旧保留了PS/2键盘鼠标的接口。此外,由于PS/2接口实现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3],在许多嵌入式系统领域仍旧采用PS/2接口来完成工作。本设计便利用FPGA实现对PS/2接口鼠标的控制,在Basys2开发板上用8×8点阵来显示出鼠标的移动方向。

2.PS/2鼠标接口的设计的研究意义

随着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PS/2鼠标作为一种无源输入设备[4],因其耗电极少、可靠性高、价格低廉,接口设计方便等,在PC系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尤其在一些人机交互系统的界面设计中或是需要设定较多参数的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PS/2鼠标的应用优势则更加明显[5]。利用PS/2鼠标的标准接口特性,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设计一个PS/2接口作为系统的输入设备,不仅占用系统的资源少,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保密性好,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已经广泛使用鼠标与用户建立交互式操作[6]。

随着CRT(Cathode Ray Tube)和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技术的成熟以及价格的降低,他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工控系统中的使用,大大增强了系统的人机交互能力[7]。但是现存的很多系统多采用触摸屏或附带小键盘的方式来控制屏幕显示的图形界面,这样触摸屏定位不准和附带键盘不利于系统小型化的问题就暴露无遗[8]。PS/2鼠标本质上是一个二维的角度或位移信号检测装置,只需CLK、DATA两根连接线就能实现主机与其通信,很容易就解决了上述问题[9]。

3. PS/2鼠标接口的设计的应用

在单片机的嵌入式应用中,有时需要输入较多的参数,来完成程序或数据参数的设定操作[10]。在对信息安全要求比较高的场所(比如银行系统的一些智能设备),有时需要输人一些敏感的数字或字母资料,有十多个按键的常规输入设备。由于很容易被别人看到操作者按按键的位置及顺序从而使得数据失密。PS/2接口的鼠标是被现代个人微机广泛采用的外部定点输人设备[11],而且利用PS/2鼠标的标准接口特性,可以设计一个PS/2接口作为系统的输人设备,可以起到绝好的保密性。另外,采用PS/2键盘(鼠标)的接口及软件设计,利用它不需编制专用扫描程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采用液晶显示的键盘、鼠标控制及可视化菜单中[12]。

4. 基于FPGA的PS/2鼠标接口的设计发展趋势

首先FPGA产品的应用领域已经从原来的通信扩展到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测试测量等广泛的领域。而应用的变化也使FPGA产品近几年的演进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FPGA供应商致力于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工艺来提升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通用IP(知识产权)或客户定制IP被引入FPGA中,以满足客户产品快速上市的要求。此外,FPGA企业都在大力降低产品的功耗,满足业界越来越苛刻的低功耗需求。FPGA 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向:

(1)规模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

(2)速度不断提高,性能不断提升。

(3)价格越来越低。

(4)向可编程系统芯片(SOPC)方向发展[13]。

可编程系统级芯片(SOPC)具有ASIC的高集成度、低功耗、小尺寸、低成本的优点,同时具有FPGA的低风险、灵活和快速上市的优点。实现PSOC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FPGA中嵌入专用功能的IP核,实现SOC的功能,另一种是将可编程逻辑IP核嵌入到SOC 中。

由于PS/2出现的太早了,远远早于USB,PS/2出现于1987年,USB是1994年,二者差了7年[14]。早期的USB键盘和鼠标也比较贵,且USB接口也不够稳定。所以早期的厂商都选用PS/2作为首要的接口。即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主机依然还是PS/2接口的键盘和鼠标。后来由于现在USB工作比较稳定,即插即用(PS/2不支持即插即用),速度比PS/2快,设备也便宜下来了,所以大家就都开始用USB外设。但是USB优先级依旧不如PS/2接口,以键盘为例,USB键盘的一个数据包只有8个字节,其中2个字节标记状态,其余6个字节用来记录当前按下或者弹起的按键的扫描码,所以,USB键盘最多同时描述6个按键的状态。至于PS/2键盘,用的不是这种规范,PS/2是:按下什么就报告什么,弹起什么也报告什么,如果同时按下10个键,就依次报告10个按下事件,至于能同时记录多少个按键的状态,协议没有限制,取决于操作系统本身,所以PS/2键盘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按键无冲。又比如在数据采集示波器中的应用重,PS/2鼠标键盘解决了系统的便携性以及人机接口的稳定性问题。或者在类似的嵌入式

系统中引入PS/2鼠标,既可以减少系统开发的成本,又可以保证系统的小型化和操作的方便性,可以广泛应用。所以,PS/2鼠标技术并不会落伍,它依然会在将来的工作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15]。

参考文献

[1] 杨海钢.孙嘉斌.王慰. FPGA 器件设计技术发展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3):714

[2] 陈志宇.沈建华. 嵌入式设备鼠标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3,29(11):12-14

[3] 王小明.基于FPGA的PS/2鼠标接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7(10):78-82

[4] 张利民.邹益民.一种具有语音播报功能的PS/2键盘鼠标测试仪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6):68-70

[5] 张轶飞.张智诠.PS/2键盘鼠标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自动化[J].2006,28(2):45-46

[6] 刘挺.曹庆华.基于FPGA的PS/2鼠标接口的实现[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2006

[7] 谈宏华.黎爱琼.陈家林.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PS/2鼠标驱动设计[J].测控技术.2006,25(2):71-74

[8] 韩娇.李金娜. PS/2接口键盘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硬件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8(4):836-838

[9] 何绪兰,林财兴.PS/2鼠标驱动关键问题的研究及程序实现[J].现代机械.2011(3):68-72

[10] 胡晓毅.解永军. 基于PS/2鼠标接口单片机输入设备的实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4):463-466

[11] 魏军辉.王福源.周子昂.等基于FPGA的PS/2键盘接口的设计[J].河南省单片微机和嵌入式系统学术研讨会,2008:139-140

[12] 李小亮,蒋华勤,董雪峰,等.基于FPGA 的可键盘控制计数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8):154-156

[13] 王红.彭亮.于宗光. FPGA 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子与封装.2007(7):32-37

[14] 刘亮.PS2 鼠标使用USB 接口的转换器[J].制作天地.2009(10):9-11

[15] 冯伟.乔礼惠. PS/2鼠标在基于S3C2410A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37(4):172-174

如何读文献与写论文(精华版)

如何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文献阅读报告 .doc

文献阅读报告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问题频出,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象、原因及对策的探究逐步增加和深入。我国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较晚,缺乏制度保障。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而美国的《食品和药品法》早于1906年就已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已105年。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以下是国内外学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与文献: 一、国内文献综述 李怀(2005)从我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组织结构对比中,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多部门监管体制的不合理性,认为当前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与管理,树立起执法的权威性。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及协调性,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存在多头执法,监管权责不明的问题。进而提出要从立法上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协调统一监管权责,完善食品召回制度。邹立海(2005)认为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的发生特点,应建立食品安全危机预警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的监测检验机制、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情报中心,建立信息数据库。 谢敏(2007)在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基础上从食品供应商的收益函数角度分析了政府监管的机理,并对目前已有措施未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周应恒(2008)认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存在食源性疾病引发、制假贩假引发及管理不当引发的三种问题,并分别提出加强预防、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汪建明(2009)和郭林海(2009)系统地比较了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体制的特点,并概述了我国食品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及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在分析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性改革的建议,认为应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和协作。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报告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 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文献调研报告格式

cad/cam技术及应用文献阅读报告 指导教师:梅益 引言 模具cad/cae/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性能、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生产管理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 cad/cae/cam技术能显着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模具界的共识。 模具cad/cam技术现状 模具cad/cam是cad/cam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模具cad/cam技术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冲压模、锻造模、挤压模、注塑模和压铸模等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cad/cam/cae系统,并且涌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采用cad/cam技术是模具生产革命化的措施,也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显着特点。 1、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对冲模cad进行研究。进入70年代,出现了面向中小企业的cad/cam的商品软件,如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成功研制的冲裁级进模cad系统,美国diecdmp公司成功地研制出计算机辅助设 计级进模的pddc系统。但仅限于二维图形的简单冲裁级进模,其主要功能如条料排样、凹模布置、工艺计算和nc编程等。80年代,弯曲级进模cad/cam系统开始出现,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绝大多数采用了cad/ cam技术。为了能够适应复杂模具的设计,富士通系统采用了自动设计和交互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在该系统中除毛坯展开、弯曲回弹计算和工步排序为自动处理外,其余均需要设计人员的参与。这些系统均具备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的强大功能,能够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进入90年代后,国外cad/cam技术向着更高的阶梯迈进。在80年代的基础上,从软件结构,产品数据管理,面向目标的开发技术,产品建模和智能设计,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为实现并行工程提供了更完善的环境。印度学者、 sundoram等开发了普通冲裁模cad/cam系统(cadds),美国striker-system:公司开发了冷冲模设计软件系统ss-die professional等。另外ug、proe、caxa等软件的成功开发,使得模具cad/ cam的功能更加完善,应用也更加广泛。 2、国内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模具cad/cam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发展也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有精冲模、普通冲裁模、辊锻模、锤模和注塑模等cad/cam系统,它们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冲模cad研制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不少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开发了面向中国制造的cad软件,强调软件产品的专业化和本地化。如天津大学的td系统和一汽、二汽企业用的模具cad/cam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机电研究院等相继开展了级进模cad/ca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如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特征的级进模cad/cam系统hmic,包括饭金零件特征造型、基于特征的冲压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标准件及典型结构建库工具和线切割自动编程5个模块;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多工位弯曲级进模cad系统等。近年来,国内一些软件公司也竞相加入了模具cad/cam系统的开发行列,如深圳雅明软件制作室开发的级进模系统cmcad、富士康公司开发的用于单冲模与复合模的cad系统fox-cad、北航研发的caxa等。 模具cad/cam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少的企业对cad 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绘图阶段, 从而使cad 产生的效益尚未得到充 分发挥。 2)c ad/cam 软件应用人员参差不齐, 不能让cad 软件得到的高效率应用。

情报学必读的经典文献

情报学专业必读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PPT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第二学期期末上交两篇文献阅读报告(每一篇5000 字以上)。完成发表(PPT 报告)与文本报告后,记 1 学分。 情报学专业经典文献: 1.严怡民.情报学概论(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王崇德.情报学引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严怡民.现代情报学理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查先进:情报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戴维民.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6.米哈依诺夫.科学交流与情报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0年版7.张琪玉.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包昌火主编.情报研究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9.马费成等著.信息资源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胡昌平著.信息服务与用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陈光祚等编著:科技文献检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邱均平著.信息计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胡昌平,柯平,王翠萍.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9.Bertram C. Brookes. The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Part I. Philosophical aspects ;Part II . Quantitative aspects;Part III. Quantitative aspect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2, No. 3-4, 125-133 (1980)(译文见B.C.Brookes著;王崇德,邓亚桥,刘继刚译:《情报学的

文献阅读心得

文献阅读心得 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回顾重要内容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的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二、根据文献重要程度编号精读综述和摘要 1、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

文献阅读报告格式

CAD/CAM技术及应用文献阅读报告 指导教师:梅益

引言 模具CAD/CAE/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性能、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生产管理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CAD/CAE/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模具界的共识。 模具CAD/CAM技术现状 模具CAD/CAM是CAD/CAM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模具CAD/CAM技术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冲压模、锻造模、挤压模、注塑模和压铸模等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CAD/CAM/CAE系统,并且涌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采用CAD/CAM技术是模具生产革命化的措施,也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对冲模CAD 进行研究。进入70年代,出现了面向中小企业的CAD/CAM 的商品软件,如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成功研制的冲裁级进模CAD系统,美国DIECDMP公司成功地研制出计算机辅助设

计级进模的PDDC系统。但仅限于二维图形的简单冲裁级进模,其主要功能如条料排样、凹模布置、工艺计算和NC编程等。80年代,弯曲级进模CAD/CAM系统开始出现,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绝大多数采用了CAD/ CAM 技术。为了能够适应复杂模具的设计,富士通系统采用了自动设计和交互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在该系统中除毛坯展开、弯曲回弹计算和工步排序为自动处理外,其余均需要设计人员的参与。这些系统均具备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的强大功能,能够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进入90年代后,国外CAD/CAM 技术向着更高的阶梯迈进。在80年代的基础上,从软件结构,产品数据管理,面向目标的开发技术,产品建模和智能设计,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为实现并行工程提供了更完善的环境。印度学者YK.D.V.Prassad、S.Som Sundoram等开发了普通冲裁模CAD/CAM系统(CADDS),美国Striker-System:公司开发了冷冲模设计软件系统SS-Die Professional等。另外UG、PROE、CAXA等软件的成功开发,使得模具CAD/ CAM 的功能更加完善,应用也更加广泛。 2、国内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模具CAD/CAM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发展也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有精冲模、普通冲裁模、辊锻模、锤模和注塑模等CAD/CAM系统,它们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经典名著读书报告

《林徽因传》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孤寂、伤感的印象。 ②开头引用书中隽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③文章开头 交待得非常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文章进程: ①文章将“林徽因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写得细致入微,重点突出详略得 当内容具体。 ②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林徽因传奇的人生经历”进行。③通过丰富人物的 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④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⑤作者观察阅读缜密叙沭时井然有序。 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宛然置身于梦境一般。⑦以缓慢低沉的语气向 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⑧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文章结尾: ①以感想开关以感想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 感染力极强。 ②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③结尾令人饱含期 待与激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夹缝中的历史》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②开头简明扼要 ③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 ★文章进程:①运用比喻,将“屈辱”比作一根皮鞭。比喻贴切用词生动。②不同角 度叙述,选材新颖,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③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④细节刻画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⑤场面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⑥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 ⑦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文章结尾: ①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②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③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 完整。 ④文章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目送》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目”与“送”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②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③开头点题,用词很吸引人。 ★文章进程: ①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②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文献阅读总结

目录 一:旅游文化要素挖掘与地产开发----以济南市为例 作者:王元华、刘力豪、张雪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 二:浅谈住宅开发项目要素 作者:焦建广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南宁 三:论大型商业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脱节问题 作者:余凯福建工程学院经管系福建福州 四: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开发策略 作者:刘浩晴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作者:严密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六:上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走访调研报告 作者:楼兰芳国家统计局上虞调查队 七: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 作者:刘存绪北京大学北京 八:如何打败辛勤的富二代 作者:冯大牛 九:BIM在建筑业的位置、评价体系及可能应用 作者:何关培香港优比创新科技公司香港 十:论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和发展 作者:谢晓晨上海宾孚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十一:美国绿色BIM应用现状及其对中国建设领域的影响分析作者:杨宇尹航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十二:建筑之眼 作者:董志刚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杭州 十三:土建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作者:谈彪无锡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十四:探讨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 作者:梁燕翔海南省交通学校海口 十五:古希腊建筑的人文精神 作者:程婧媛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开封 十六:关于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 作者:夏孝江上海虹口建筑设计公司上海 十七:建筑主体结构检测与基坑检测的方法与分析 作者:刘元平广西创新建筑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十八: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地产新理念 作者:蔚芝炳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合肥 十九:梳理建筑乱象催生建筑精品 作者:陆赐麟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张国军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二十:浅谈建筑外立面改造的要点 作者:胡琦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武汉

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读文献的实质:teach yourself,也即是自学。但是中文“自学”字面意义上没有反映出阅读中的一些关系。teach yourself,谁teach?第一反应当然是自己教自己。我看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教你。 这怎么是可能的呢?作者不在你身边,你只是和他的文字打交道,“他”如何教你呢?根据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阅读的过程似乎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作者和自己的互动的问答过程。在这里,我更愿意承认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个人人格实际上“分裂”为了两个人,一个代表作者,一个代表自己。 当“自己”不懂的时候,通过文字去努力理解作者意图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自己努力变成“作者”的过程,试图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阅读就是“自己”努力地去“移情”成为作者从而教会自己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一个“作者的意识”,始终要考虑和琢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要那么写,他当时的意图是什么?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应该是通往作者心理的不二法门。 2. 文献至少要读三次 “数学书有两种,一种是看了一页就不想看下去的,一种是看了一行就不想看下去的”,杨振宁曾这样讲过。这大概也是不少学科文献阅读的感受。事实上,万事开头难。我个人的阅读经验经常是这样的:第一次努力读下来,可能只懂了全文的1%,读第二次大概懂了5%,可是第三次我大概就懂了30%。也就是说理解的程度是随次数增加而指数增长的。 所以说如果一篇文献你没有(认真地)读过3次,你是没有资格说难的。许多人常常只读了第一遍以后就觉得难读不下去放弃了。我相信他如果再读上两次,他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马云的说法和这里“文献至少读三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3. 非名作不读吗?

(完整版)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经典文献阅读报告之《寂静的春天》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 报告题目《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文献阅读 姓名周宇学号2011102248 专业环境工程年级2011级 院、所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年月日2012年10月24日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本来应该是和谐相处的,但是由于人类不断的开采与破坏,导致我们地球母亲伤痕累累。回首往事,像沙尘暴,使人们患上呼吸方面的疾病。臭氧空洞,使人们患上皮肤癌。地球母亲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惩罚着我们。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方面,人们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从白色污染到乱砍滥伐,我们是在破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是在伤害我们自己呢。太多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了。人们总想着靠自己的力量来征服大自然,但目前的状态来看,我们人类仿佛要被大自然所淹没。所以说我们应该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做其实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 《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这本书围绕着杀虫剂、除草剂和其它一些杀害人们不中意的化学药品,包括介绍了DDT、氯丹、狄氏剂、艾氏剂、安德萘、烷基和有机磷酸盐等巨毒化学药物。通过一段段既专业又通俗的解释和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事例来说明化学药品对杀害有害生物虽在开始阶段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那些有害动植物的天敌也被毒死了,而那些有害动植物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终归会适得其反。而在全书中,尤其是最后一章告诉我们用“生物杀虫剂”才是消灭有害东西的最好办法。 现在虽然已经经过了许多年了,但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加的变本加厉。除原有杀虫剂、除草剂外,更多的农药、清洁剂、化学药剂纷纷被发明利用。将人类带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使得许多的事实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如此严重的事实,却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其实破坏环境的真正凶手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化学剂,空气的污染,辐射的无人,垃圾塑料制品的污染,都是造成人类生病的主因,也是破坏环境以及地球的大杀手。 这本书的作者是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她是一位身体瘦弱而且身患绝症的女学者,但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人们过度使用化肥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这是空前的,更是一个历史性的挑战。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为人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所有的困难都让它变得更加坚强。我们需要感谢这位伟大的女性,是她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她让我们更爱我们

文献阅读与论文撰写的一些感悟

文献阅读与论文撰写的一些感悟下面分享一些我这几年研究生活的个人体会,主要从这三个方面,首先是选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要做到新颖,有意义,契合大论文,其次实验的安排要注意几条思路并行,懂得取舍以及及时总结,最后在论文撰写方面,要做到全面,立意鲜明,分析深刻,接下来从这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下:在选题的时候,可能根据实验室的情况,个人的学习背景和兴趣,再通过与导师交流之后确定了一个大的框架,接下来我们自己要在这个框架里面构建好支架,再通过实验,填满枝叶。此时构建支架即确定实验思路,我们要先阅读大量的文献,有些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接触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产生了很多想法,这时候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要读这些想法进行塞选,为了以后能撰写并发表论文,需要确定由新颖性的思路,对我们的课题的开展有意义的,或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或是为了阐述某一机理,又或是预示着今后的某一发展方向,这时候值得注意就是确定实验思路时候要全面的调研文献,有时候你发现一个很感兴趣的问题,变馒头苦干,做了很多实验后发现这个问题早就被很多人做过了,并且得到了结论,那么你就浪费了很多时间。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的调研文献,这是一个贯穿科研生活始终的任务,特别是再刚刚接触课题的前两三个月里面,大部分的时间要来干这个事情,并且最好写出相应的文献综述,有利于整理我们的思路,也对以后大小论文撰写很有帮助。文献综述就是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是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的最新的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最新动态,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为后续的研究需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常出现的问题,一个是之前说到的文献阅读不够,也可能是自己不能有效的找到相应的文献引起的,所以我们必须事先学习一些文献搜集的方法和技巧,另一个问题是也有些人分析不深入,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即找不到对自己有利的前人的肩膀。这时候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发散的思维,并随时和导师以及同学交流。 最后在选题的时候构建实验思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自己大小论文的撰写,特别是最后的毕业论文。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可能是我们这辈子最精华的部分,论文的撰写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即安排实验的时候虽然要有发散的思维,但是要围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写法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 ;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 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 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 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 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 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 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 、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 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 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 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阅读报告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读书报告 实干兴邦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姓名:申建明 学号: 班级:物流与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2班 完成日期:2016年4月2号 指导教师:吴薇

实干兴邦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物流与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2班申建明 摘要:本文分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的主要内容并与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强调了创新对大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大学生 正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总结报告。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学习和掌握这篇讲话的精神,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意义十分重大。 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主要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论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第二,邓小平同志论述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并且强调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第三,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处理过去的遗留问题,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向前看。第四,强调要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阐叙。“实事求是”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早已作过精辟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又加了四个字:“解放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让毛泽东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 那什么叫解放思想呢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报告 实干兴邦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姓名:申建明 学号:13140201 班级:物流与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2班 完成日期:2016年4月2号 指导教师:吴薇

实干兴邦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物流与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2班申建明 摘要:本文分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的主要内容并与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强调了创新对大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大学生 正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总结报告。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学习和掌握这篇讲话的精神,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意义十分重大。 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主要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论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第二,邓小平同志论述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并且强调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第三,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处理过去的遗留问题,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向前看。第四,强调要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阐叙。“实事求是”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早已作过精辟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又加了四个字:“解放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让毛泽东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 那什么叫解放思想呢?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

文献阅读报告写法

注:(1)以下资料来自不同网站,恕未一一指明其出处。 (2)以下资料仅供学习使用。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