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基础指标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基础指标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基础指标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基础指标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基础指标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特色指标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供各部门参考)

一、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基础指标

1、计划生育率(%)

指标解释:计划生育率指某地区某时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数与该地同时期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总数之比。

计算方法:计划生育率(%)=计划内出生人数/同期出生总人数×100%,出生总人数指出生时有生命标志的活婴数,只要有一瞬间的生命现象都应计算,但不包括死产数,符合计划生育要求,指在统计期内,按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如妇女的生育年龄、生育孩次、生育间隔等)生育的活婴数。

2、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标解释: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

计算方法: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3、城镇绿化覆盖率(%)

指标解释:各类型绿地(公共绿地、街道绿地、庭院绿地、专用

绿地等)合计面积占城镇总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城镇绿化覆盖率(%)=(城镇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镇面积)×100%。

4、林木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林木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林木面积占有情况或林木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

计算方法:林木覆盖率(%)=林木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5、人均耕地面积(亩/人)

指标解释:区域内平均每人拥有的耕地数量。

计算方法:人均耕地(亩/人)=年末耕地面积总数(亩)/年末人口总数。

6、每万元产值能耗(吨标煤)

指标解释: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价值一万元的产品所消耗的能源。

计算方法:万元产值能耗(吨标煤)=年能源消费总量/年生产总值。

7、每万元产值水耗(吨)

指标解释: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价值一万元的产品所消耗的水资源。

计算方法:每万元产值水耗(吨)=年水资源消费总量/年生产总值。

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指标解释:系指城市地区各工业企业当年处理的达标工业废水量

占当年各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

9、生活污水处理率(%)

指标解释:指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

计算方法: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100%

1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指标解释: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是指区域内达标烟尘排放量占外排烟尘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工业烟尘排放总量)×100 %。

1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每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与当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总和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00 %。

12、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

指标解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市区生活垃圾数量占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万吨)/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万吨)×100 %。

13、年GDP增长幅度(%)

指标解释:后一年的GDP减去前一年的GDP再除以前一年的GDP。

计算方法:年GDP增长幅度(%)=(后一年的GDP-前一年的GDP)/前一年的GDP×100%。

14、人均GDP(万元/人)

指标解释: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GDP与该国(或地区)的常住人口相比。

计算方法:人均GDP(万元/人)=GDP/平均常住人口。

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指标解释:本年度地方财政收入总额减去上年度地方财政总额再除以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总额。

计算方法:本年度财政收入增长率(%)=(本年度财政收入总额-上年度财政收入总额)/上年度财政收入总额*100%。

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标解释:本年度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本年度GDP的比值。

计算方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GDP ×100%。

17、城镇居民可支配的年均收入(元/人·年)

指标解释: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计算方法:城镇居民可支配的年均收入(元/人·年)=(家庭每年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

18、农民年人均收入(元/人·年)

指标解释:指的是农村居民人均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

入。

计算方法: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调查补贴)/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

19、城镇户口登记失业率(%)

指标解释: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计算方法: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及外方人员+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城镇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20、饮用洁净安全卫生水人口比重(%)

指标解释:区域内饮用安全卫生水人数与区域内人口总数的比值。

计算方法:饮用洁净安全卫生水人口比重(%)=区域内饮用安全卫生水人数/区域内人口总数×100%。

2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

指标解释:区域内交纳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与城镇职工人口的比值。

计算方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缴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城镇职工人口×100%。

22、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指标解释:区域内参加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总人数与区域内农民总人数的比值。

计算方法: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区域内参加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总人数/区域内农民总人数×100%。

23、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千人)

指标解释:区域内每一千人中卫生技术人员的人数。

计算方法: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千人)=区域内卫生技术人员的人数/区域内总人数(千人)。

24、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

指标解释:区域内“能收到”有线电视频道的人数与该区域人口之比。

计算方法: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某区域能收到有线电视频道的人数/该区域人口×100%。

25、婴儿死亡率(‰)

指标解释:是指婴儿出生后不满周岁死亡人数同出生人数的比率,以年度为计算单位。

计算方法:婴儿死亡率(‰)=年内婴儿出生后不满周岁死亡人数/出生人数×1000‰。

26、刑事案件发案率(?)

指标解释:区域内发生的刑事案件立案数与该地区总人口的比值。

计算方法:刑事案件发案率(万分之)=区域内发生的刑事立案数/该地区总人口×10000?。

27、科技三项费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

指标解释:国家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占财政支出的比值。

计算方法:科技三项费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本级财政支出×100%。

28、每万人口大专学历以上人口比重(%)

指标解释:平均每一万人中已拥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

计算方法:每万人口大专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区域内拥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万人)/区域人口总数(万人)×100%。

29、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

指标解释:本年度教育经费支出与本级财政支出的比值。

计算方法: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教育经费支出/本级财政支出×100%。

30、青壮年文盲率(‰)

指标解释:青壮年文盲率是指青壮年文盲人数占青壮年人口总数的比重。其中上完小学四年教育以上人数包括上完五年制小学三年级以上或简易小学毕业人数;青壮年是指15岁至50周岁年龄段的人口。

计算方法:青壮年文盲率=1-青壮年非文盲数(上完小学四年教育以上人数+扫盲合格人数)÷青壮年人口总数×1000‰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

特色指标解析及计算方法

(供各部门参考)

1、建设用地比重(%)

指标解释:指建设用地的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建设用地比重(%)=建设用地面积/全岛总面积×100%。

2、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种)

指标解释:生物多样性指数(Diversity)指某一生态系统类型的物种数占整个区域的物种数的比例。考虑到可操作性,目前以达到全球种群数量1%物种替代生物多样性指数,参照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认定的相关技术标准,提出“达到全球种群数量1%物种”指标(实际调查中以水鸟作为指数)。

计算方法:以实际调查为准。

3、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

指标解释:指岛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

田、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自然湿地及其他农用地等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受保护性质的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 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自然湿地+其他农用地) /全岛总面积×100%。

4、自然湿地保有率(%)

指标解释:指-5米等深线以上的滩涂湿地面积。自然湿地保有率是指自然湿地(特指河口滩涂湿地)占岛域面积的百分比,岛域面积为崇明岛陆域面积与周缘湿地之和。

计算方法:自然湿地保有率(%)=自然湿地(特指河口滩涂湿地)面积/全岛总面积×100%。

5、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生活垃圾资源化量占产生总量的百分比。生活垃圾资源化是指将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后转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包括焚烧、堆肥以及其他方式的综合利用。

计算方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区域内将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后转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内垃圾总量×100%。

6、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畜禽养殖场通过还田、沼气、堆肥、培养料等方式利用的畜禽粪便量与产生总量的百分比。有关标准按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执行。

计算方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畜禽养殖场通过还田、沼气、堆肥、培养料等方式利用的畜禽粪便量/畜禽粪便产生总量×

100%。

7、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资源化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数量占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的百分比。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等。

计算方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资源化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数量/农作物秸秆产生量×100%。

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指标解释: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计算方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水能发电装机容量+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9、骨干河道水质达到III类水域比例(%)

指标解释:指岛域骨干河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以上水体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骨干河道水质达到III类水域比例(%)=骨干河道水质达到III类水域/骨干河道整体水域×100%。

10、空气API指数达到一级天数(天)

指标解释:指API指数小于50的天数,API(Air Pollution Index)是一种我国现行普遍采用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直观表征空气质量状况和空气污染的程度。

计算方法:以实际天数为准。

11、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指标解释:城市及建制乡镇按规划的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相应标准所占的比例。

计算方法: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区域/所测区域×100%。

12、实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

指标解释: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中,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权数(总权数以100为计)。

计算方法:实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权数/100×100%。

13、公众对环境满意率(%)

指标解释:对环境满意的公众所占的百分比。本指标反映生态岛建设管理中的公众的社会性参与情况,由专业调查公司调研测算得出。

计算方法: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调查对象中对环境满意的公众/调查总人数×100%。

14、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比例(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

指标解释:主要农产品中,已有机、绿色及经过专门机构对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种植面积与主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认证的比例。其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不能重复统计。

计算方法: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比例(%)=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主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100%。

15、化肥施用强度(公斤/公顷)

指标解释:单位农田面积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折纯量是指将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份折算。

计算方法:化肥施用强度(公斤/公顷)=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农田总面积。

16、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 (%)

指标解释: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方法来表征土壤质量,可以反映各种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计算方法:

N P =

其中,PI 表示平均单项污染物指数,即11,1,2...n

n i

s

P PI i n P ==∑;

i P 为土壤污染物测值; s

P 为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max

PI 表示最大单项污染物指数。

17、人均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 (万元)

指标解释: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以及城乡社区发展的财政支出经费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人均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 (万元)=科教文卫的财政支出/常住人口。

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

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执行情况总结1997年,我区开始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在2003年区第九次党代会上,又一致通过了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五年来,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实验区建设“重效率、重效益、重效果”的特点,在全面实施完成《重庆市北碚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 (1996──2000)》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年)》(简称“二五”规划),确定的6大指标体系,36个指标,6个方面发展重点,5项主要任务,50个示范项目等目标任务,开展了全面卓有成效的工作,荣获“全国山水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33项国家级奖项。 一、落实“二五”规划的基本情况 (一)落实规划各项工作目标 《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年)》启动实施以来,我区坚持以规划为纲,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政府督办、部门分工、责任明确、考核到位”的工作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及社会的积极性,把规划实施同部门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局部工作结合起来,把日常指导同严格检查考核结合起来,将实验区的工作分解,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对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目标,坚持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 实验区建设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指导思想,制定了《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由实验区办公室邀请区“四大家”领导及人大、政协代表对在建项目进行视察;同时按照“自力更生、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答

1、新、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过渡、衔接? 2012年1月16日新标准正式实施,在新老标准执行的过渡期内总体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照不同工作阶段,区别对待。已经正式批复实施的总规,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向前追溯执行的原则,不必按照新标准重新修编。在编的总规可以坚持有选择地执行的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纲要或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尽量减少后续实施的不对接问题;但执行中对调整所有现状、规划数据、图纸较为困难且对编制审批进度存在重大影响的,可以不完全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技术处理。2012年以后新启动的总规修改、新编应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应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批准的控规,不必单纯为执行新标准而重新修编,可结合实施评估、动态维护,按照新标准逐步修改完善。在编、新编的控规应全部按照新标准执行,保证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的协调一致。 再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应坚持不影响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开展为前提,从易到难,由主及次地逐步推进与新标准的对接工作。比如,城市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系统)中已经入库的现状、规划数据和管理程序相关接口等,可结合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维护、修改完善、修编修订等工作逐步更新调整。 2、如何把握本标准与专项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1.0.3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加强了与土地、交通、园林、环保等相关技术法规的充分对接,避免本标准执行时与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矛盾;二是城市(镇)总规和控规使用本标准时,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部门组织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地、道路交通、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专项规划应首先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等相关专项标准,不具备条件的其他镇、乡、村的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应使用《镇规划标准(GB 501 88--2007)》、《村规划标准》(在编)。 此外,本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部应严格遵守。同时,各地为满足本地城市规划编制的实际要求,在不违背本标准的前提下,可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相关规定,出台相应的地方标准或实施细则。 3、本标准适用范围中“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什么? 本标准将“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纳入适用范围,意在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小城镇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强对空间布局和形态上已经与城市无异的建制镇的规划指导。1、0、2条文说明中规定“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设市城市标准,但管理体制仍保留镇的行政建制”,但其中并未提出量化指标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规划工作中,

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面,根据创建xx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有关规定和要求,我代表xx县委、县政府就xx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县基本情况 二、xx县建立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 2、基础设施齐全。近年来,我县坚持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位一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硬件环境,水、电、热、通讯等生产要素齐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市容市貌整洁秀丽。 3、物产资源丰富。我县现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金、银、铜、钼、石墨、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麦饭石等19种,其中石灰岩储量达5亿吨,钼储量4000多万吨;野生动物29种,植物1000多种,可广泛用于中医药的260种;境内大小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土地总面积225万亩,其中耕地105万亩。

4、文化积淀深厚。xx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5、经济优势独特。改革开放以来,xx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高奏发展主旋律,张扬优势,主攻特色,尤其是以xx产业快速膨胀,创造出了颇具影响的xx现象,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6、综合势力较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xx发展目标,按照"中心突破、块状发展、沿线隆起、园区带动"的发展布局,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民营经济、城镇建设、对外开放五项重点。X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x亿元,同比增长x;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亿元,增长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长x;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x;实际利用县外资本x亿元;出口创汇x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x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x;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xx市各县市区首位。 7、科技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县把实施"科技兴县"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以发展创新为主题,以科技进步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建立健全了以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组织、科技推广、科学测报机构和科技服务络为主体的科技管理体系,科技兴县氛围浓厚,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常用指标 居住区教育配套建筑指标: 居民量幼儿园小学中学 4000居民以上●● 8000居民● 配比数量40名/千人80名/千人80名/千人 最低面积配比(平方米) 幼儿园班数4班6班9班12班 用地面积1800 平方米2700 平方米3700 平方米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1800 平方米2500 平方米3200 平方米 小学班数12班18班24班30班用地面积9700 11800 13600 15700 建筑面积2900 4300 5100 6200 班数18班24班30班36班用地面积15500 18100 31700 37000 建筑面积6300 8200 9100 11700 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数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 住宅用地(R01)50-60 55-65 70-80 2 公建用地(R02)15-25 12-22 6-12 3 道路用地(R03)10-18 9-17 7-15 4 公共绿地(R04)7.5-18 5-1 5 3- 6 居住区用地(R)100 100 100 停车位配置比例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0.3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0.3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1.7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2 居住区用地指标 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平方米) 小区用地14.5-22.0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 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 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1.0-2.0 其它用地 1.0 合计19.5-29.0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7月4日) 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做好生态县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我县生态县建设步伐,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刚才,爱龙同志通报了我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工作进展情况,王斌同志宣读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一会儿,长安大学专家组还要对业务干部进行培训。下面,我讲三点意见,请同志们一并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县建设是洛南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倾力打造生态旅游基地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我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十二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实现“一市三基五业”宏伟目标,既要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发展路子,又要进一步凸显我县生态优势,提升对外形象,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展生态县建设,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对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不断优化我县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推动突破发展。作为这项工程的蓝图和纲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镇、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集思广益,精心编制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县建设规划,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抢占先机、赢得机遇,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十七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豫国土资发(2006)86号资料

十七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 一、高等教育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教职工住宅用地占校园总的28-30%)扣除教职工住宅用地,对豫国土资发〔2004〕184号文件进行修订) 类别名称建设规模 (人) 体育用地㎡ /生 校舍建设用 地㎡/生 成片绿地㎡ /生 校园总用地 ㎡/生 综合大学师范、政法、财经、外语、艺术院校>5000 9 25 5 39 1000--5000 12 28 5 45 <1000 12 32 5 49 工业、农业、林业、医、药类学校>5000 9 37 5 41 1000--5000 12 30 5 47 <1000 12 33 5 50 体育类院校 >2000 16 41 5 64 500--2000 25 48 5 78 说明:1.校园总用地包括校舍用地、体育用地和成片绿地。 2.校舍建设用地包括教育建筑用地和学生宿舍、生活用地,但不包括教职 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依据国家规定应社会商品化。

二、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含职业中专)建设用地指标(参照:国家教委、国家计委〔87〕教基字008号文件) 类别名称建设规模 (人) 体育用地㎡ /生 校舍建设用 地㎡/生 成片绿地㎡ /生 校园总用地 ㎡/生 工、农、林业、医、药类中专学校<1500 12 25 5 42 1500--5000 10 24 5 39 >5000 9 21 5 35 师范、政法、财经、外语、艺术学校<1500 12 22 5 39 1500--5000 10 20 5 33 >5000 9 19 5 33 说明:1.校园总用地包括校舍用地、体育用地和成片绿地。 2.校舍建设用地包括教育建筑用地和学生宿舍、生活用地,但不包括教职 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依据国家规定应社会商品化。 三、城市幼儿园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国家教委、建设部〔88〕教基字108号文件) 规模(人)用地面积(㎡/生) 500以下15 500以上13 说明:1.校幼儿园用地面积包括建筑占地、室外活动场地和绿化及道路用地。 2.本指标不包括教职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应社会商品化。

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规定

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 规定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范和加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参照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区域。在区县、街道、乡镇、开发区等特定的区域内,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制度建设和政策突破,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条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负责协调指导和组织推进实验区的发展与建设,研究制定促进实验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编制和实施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批准实验区的建立、撤销,开展实验区的组织管理等工作;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为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条申报单位作为实验区建设主体,负责推进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第五条实验区所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所辖区域实验区的管理主体,负责协调解决实验区发展、建设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为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第六条实验区所在区县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并成立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实验区所在区县、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机构内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二章申报与认定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修订稿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 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即: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 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

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

目录 1 总论 (1) 1.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1.1.1 指导思想 (1) 1.1.2 基本原则 (1) 1.2 规划编制的依据 (1) 1.3 规划范围 (2) 1.4 规划年限 (2) 2 现状分析与评价 (2) 2.1 基本情况 (2)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 2.1.2 经济发展现状 (2) 2.1.3 社会发展现状 (3) 2.2 资源与环境质量 (4) 2.2.1 资源利用情况与支撑能力分析 (4) 2.2.2 环境质量现状 (6) 2.3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7) 2.3.1 水土流失 (7) 2.3.2 自然灾害 (7) 2.3.3 水环境污染严重 (7) 2.3.4 固体废物污染 (8) 2.3.5 海洋生态系统衰退 (8) 2.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8) 2.4.1 有利条件 (8) 2.4.2 制约因素 (10) 3 生态县建设规划目标 (11) 3.1 总体目标 (11) 3.2 阶段目标 (11) 3.3 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 (12) 3.4 生态县建设的指标可达性分析 (14) 4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 (15) 4.1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15) 4.2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分方案 (16)

4.3 生态建设功能区分析 (16) 4.3.1 西北水源生态保护区 (16) 4.3.2 东北城镇生态协调区 (17) 4.3.3 西南矿山生态恢复区 (17) 4.3.4 东南农林生态发展区 (17) 4.3.5 东部海岸带与岛屿生态建设区 (18) 5 生态县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9) 5.1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19) 5.1.1 建设目标 (19) 5.1.2 培育苍南特色的生态产业带 (19) 5.1.3 生态工业建设 (21) 5.1.4 生态农业建设 (24) 5.1.5 生态型第三产业建设 (26) 5.2 城乡生态人居建设 (28) 5.2.1 建设目标 (28) 5.2.2 城镇人居环境建设 (29) 5.2.3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31) 5.2.4 城乡统筹发展 (32) 5.3 资源和环境保障体系建设 (34) 5.3.1 资源可持续利用 (34) 5.3.2 生物多样性保护 (39) 5.3.3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40) 5.3.4 生态环境修复 (40) 5.3.5 城乡生态安全 (41) 5.4 生态文化建设 (43) 5.4.1 建设目标 (43) 5.4.2 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43) 5.4.3 现代生态文化建设 (43) 6 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45) 6.1 苍南生态县建设近中期重点工程项目汇总表 (45) 6.2 重点工程经费概算 (48) 6.2.1 经费概算 (48) 6.2.2 经费来源 (48)

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任务,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指南。 一、示范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规划是推动示范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制定规划,明确示范区的特点及定位,用前瞻性的思路和创新性的手段,指导实验与示范,最终实现引领、促进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规划必须体现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共性问题,突出示范意义。 规划可从示范区申报年度的下一年起,每5年为一期限。规划制定后须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按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最终文本,并经所在行政区划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使之具有法律效力。规划的工作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通过多部门合作,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二、示范区规划的内容 1、概况和区情分析 全面阐述示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基础情况;在总结和归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对本地开展示范

区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从区域层面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出发,综合分析制约所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重点问题和瓶颈问题。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提出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应本着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自主创新,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体现对周边地区或同类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及带动作用。 3、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规划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和谐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为建设主题,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规划期内示范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量化为具体的任务指标(见附件)。根据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目标,确定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工作任务。 (1)社会发展 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镇建设、公共设施、公共信息等,围绕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瓶颈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工作重点。体现通过科技引导城镇合理规划和管理,着重研究和探索城镇统筹协调发展的模式,在缓解社会突出矛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推动事业全面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提供示范。 (2)资源环境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容共17项 |1、消除贫困: ①现在的收入衡量标准(每人每天收入达到1.25美元)需要根据社会保障体系和资源公平分配等因素向上|调整,重新评估,不能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未来2030年的实际情况。 ②根据2030年的目标用调整性别比例来克服极端贫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系统分析各个国家对于贫困线的定义,并且需要确保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国际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③要实现2030年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这一目标,需要壮大和发展中产阶级,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税收来支持全覆盖的规模。 ④要实现经济、资源、所有权等的公平获取,需要结合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服务等系统多方面的完善才能实现。 ⑤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对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冲击,要实现此目标,关键在于要协调各个方面,例如减少|贫困、执行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措施与落实IPCC的各种举措。 |2、消除饥饿,食品安全并且营养均衡和持续繁荣的农业发展: ①根据目前情况,应使“确保到2030年消除饥饿,使所有人能够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②到2030年,应该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和肥胖,并实现微量元素的均衡。 ③在目标期内持续提高农业生产率,应该重点关注小规模的生产

者,并且要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例如气候和各种生态环境等,很多因素会影向这一目标的实现。 ④保护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这一目标应该可以实现,因为关于遗传多样性,包括植物栽培、养殖及其相关的野生物种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法律的一部分。 ⑤粮食市场的安全运行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应该在多哈回合谈判的落实下得到实现,形成确保食品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正常运行。 3、确保健康的生活和所有年龄段的幸福: ①对于减少因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恶劣等因素导致的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包括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②对于克服传染病的目标应该更加清晰明了,应该改为:在2030年之前通过预防措施、免疫或者治疗等手段和措施彻底克服可以预防的流行病,并对于新型传染病和流行病有切实可行的预防举措。 ③关于健康的心理和幸福感的目标需要有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清洁的空气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优化的交通设施。 ④女性生育压力需要良好的医疗和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避免他们发生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 4、确保公平的教育和包容性的终身学习的机会: ①提高和保障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 ②需要更加细化绿色社会、绿色办公方面的目标,给出确定的百分比。 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得过于模糊,需要细化。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即: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 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2、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13、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15、住宅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即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单位:层。 16、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单位%。 17、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是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单位:m2/hm2。 18、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是住宅总建筑面积与居住用地面积之比。单位:m2/hm2。 19、人口净密度:是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公式为:人口净密度=居住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 20、人口毛密度:是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公式为:人口毛密度=居住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m2) 21、生地:完成土地征用,未经开发、不可直接作为建筑用地的农用地或荒地等土地。 22、毛地:在城市旧区范围内,尚未经过拆迁安置补偿等土地开发过程、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土地。 23、熟地:经过“几通一平”的开发或已经拆迁完毕,可供直接建设的土地,即建筑地块产品。 24、飞地:又称插花地,指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处于他人土地范围内。 25、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6、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7、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松阳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八月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 责任表 编制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编制协作单位:松阳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负责人:王飞儿 参加人员:李文红杨晓春金婧靓 叶根基田平戴露莹 阙勇东边金云占夏欢 杨佳王利军 审核:赵云升王飞儿 审定:周才用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规划修编背景 (1) 1.2 规划编制依据 (1) 1.3 规划指导思想 (2) 1.4 规划原则 (3) 1.5 规划范围与期限 (3) 第二章规划区域现状 (5) 2.1 自然环境概况 (5) 2.2 社会经济概况 (6) 2.3 生态资源概况 (8) 2.4环境质量 (10) 第三章生态县建设回顾 (12) 3.1 生态县建设工作及成效 (12) 3.2 生态县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16) 3.3生态县建设主要困难及问题 (17) 第四章规划目标和建设指标体系 (20) 4.1 规划总体目标 (20) 4.2 规划阶段目标 (20) 4.3 规划指标体系 (21) 4.4 生态县建设可达性分析 (22) 第五章生态功能区划 (28) 5.1 生态功能区划 (28) 5.2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29) 5.3 生态建设区域导向及要求 (31) 第六章生态县建设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38) 6.1 构建高效低碳的生态产业 (38) 6.2 建设安全洁净的生态屏障 (50)

6.3 构筑和谐宜居的生态人居 (66) 6.4 培育文明进步的生态文化 (77) 第七章重点工程及效益分析 (83) 7.1 重点工程 (83) 7.2 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84)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9) 8.1 政策法规保障 (89) 8.2 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 (90) 8.3 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 (92) 8.4 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 (93) 附表松阳县重点工程及责任分解表 (97)

(发展战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交流材料最全版

(发展战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交流材料

山西省科技厅交流材料 以转型跨越发展为契机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山西转型综改实验区工作的重要实践。在国家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主线,依据每个实验区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历史传承、经济模式,开展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增强了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壹五”期间我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新建设国家级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区3个,目前,国家级、省级实验区分别达到5个和11个。 特色实验区介绍 长治市以全市作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部门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市发展的壹个基本战略。成立以来,共组织申报4个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已落实3项,获得国家经费支持308万元。这些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成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形成了依靠科技支撑,推动转型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格局。真正发挥了科技创新在实验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撬动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不断向前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20.2亿元,同比增长13.7%;财政总收入完成198亿元,增长11.3%;规模之上工业增加值完

成572.87亿元,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1.1亿元,增长2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22.7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60元,增长11.7%,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01%,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市区二级之上天数达到356天,在国家环保部重点监测的城市中排名由81位上升到17位,连续7年成为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连续3年名列华北第壹,全市有5个县荣获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形成了山西省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群。近年来,长治市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和自然之间和谐发展,初步探索出了壹条中部资源型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中循环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优化实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右玉县作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2%,先后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绿化达标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授予山西省林业建设突出贡献奖、山西省林业生态县、中国魅力小城、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造林绿化的艰苦创业实践中,创造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近年来,右玉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运用右玉精神这壹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 二、本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 三、本控制指标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阶段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工业企业和设计单位编制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 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应与本控制指标共同使用。 四、本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四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四项指标。具体如下: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得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五、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进入多层标准厂房,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六、工业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在工业开发区(园区)或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 七、本控制指标由正文、控制指标应用说明(附件1)、城市等别划分(附件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附件3)共四部分组成。 八、本控制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规划常用用地指标

规划常用用地指标 2010-05-12 12:43:46| 分类:土地科学|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城乡居住用地指标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级 级别一二三四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60.1 ≤75 >75.1 ≤90 >90.1 ≤105 >105.1 ≤120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平方米/ 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平方米/人)指 标 级 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60.0Ⅰ60.1~75.0+0.1~+25.0 60.1~75.0 Ⅰ60.1~75.0>0 Ⅱ75.1~90.0+0.1~+20.0 75.1~90.0 Ⅱ75.1~90.0不限 Ⅲ90.1~105.0+0.1~+15.0 90.1~105.0 Ⅱ75.1~90.0-15~0 Ⅲ90.1~105.0不限

Ⅳ105.1~120.0+0.1~+15.0 105.1~120.0 Ⅲ90.1~105.0-20.0~0 Ⅳ105.1~120.0不限 >120.0 Ⅲ90.1~105.0<0 Ⅳ105.1~120.0<0 现有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按表I.1的规定确定。所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新建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Ⅲ级内确定,当城镇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Ⅱ级内确定。 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Ⅳ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Ⅲ级内确定。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0平方米/人。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类别名称 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居住用地18.0~28.0 工业用地10.0~25.0 道路广场用地7.0~15.0 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9.0≥7.0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附件2: 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是在实验区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可持续发展示范试点,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载体,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地。 第三条示范区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精神,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行动。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重点问题,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探索与实践。 第四条示范区工作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统筹规划、整合优势,突出示范特色,深化示范内容,提升示范水平。 第五条示范区建设实行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支持、优势集成的运行机制。 二、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第六条全面完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实验内容和各项指标,验收合格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同类地

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实验区。 第七条示范区党政领导班子对可持续发展有较深刻的认识,政府推动有力,具有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第八条经济基础好,具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的规划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及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 第九条示范区内社会文明、环境优化,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突出。 三、目标、任务和重点 第十条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探索并形成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示范基地。 第十一条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经济建设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重点、关键问题,开展创新性实践与示范。 第十二条编制《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规划》应由示范区所在地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并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体现其法定效力。 第十三条加强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提高示范区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对2004年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发布,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控制指标》与相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符合《控制指标》要求的工业项目,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地面积予以核减。对因生产安全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控制指标》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充分论证,确属合理的,方可批准供地,并将项目用地的批准文件、土地使用合同等相关法律文书报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编制工业项目供地文件和签订用地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要求及相关违约责任。 三、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控制指标》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在符合《控制指标》要求

的前提下,制定或调整本地区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并报部备案。要加强对工业用地利用状况的评价与分析,总结典型经验,加大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部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和《控制指标》实施情况,适时修订《控制指标》。 本《控制指标》发布实施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停止执行。 二〇〇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科技部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总体说明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为“实验区”)是在一定行政区域内,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据政府主导、公众参与,长远规划、突出重点,科技引导、创新驱动,主题实验、示范带动的原则,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社会管理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全面提升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我国不同类型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提供有益的实验示范。 实验区创新能力是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当代与未来协调发展的能力。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包括实验区总体评价和实验区之间比较评价,是在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力图通过逐年评价,监测实验区的创新活动特点和发展进程,推动实验区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是:(1)突出实验区定位和特点;(2)以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为基础;(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4)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相结合;(5)数据具有可获得性;(6)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 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创新能力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 (一)科技创新能力 反映科技创新对实验区建设和发展的支撑能力,包括2个二级指标: 一是科技投入,包括2个三级指标: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二是科技产出,包括2个三级指标:万人专利授权数、累计认定并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数。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反映实验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 一是经济发展,包括1个三级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是社会和谐,包括6个三级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公共健康支出、亿元国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