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东第一课时教案

中东第一课时教案

中东第一课时教案
中东第一课时教案

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出主要国家、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石油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了解中东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主要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利和弊的分析,培养学生客观看待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借助阅读材料和地图,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二、教学重点:中东的石油资源及其分布、生产、输出等情况。

三、教学难点:中东石油资源的输出路线。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几幅图片导入

一)、三洲五海之地

1、向学生介绍中东的涵义

2、让学生根据图片找出中东与西亚的区别

3、观察图8.3,填活动1,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因此中东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4、认识中东周围的五海一湾(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5、两大咽喉处: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

6、在图片中给出箭头提示,让学生填写P46活动三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1、让学生根据P46图8.4找出石油资源的分布

2、给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比重图,让学生讨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3、主要产油国(在P45图8.3中找出这些国家),介绍富裕的产油国,以及因为石油一直在战争的国家

4、石油输出路线(地图册P2),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说的又快又好。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中东

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资

六、总结提升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与反思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 莱州市禅堂中学宁国敏 [课前渲染]:《让世界充满爱》 [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今世界仍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存在着一些热点地区,比如:“中东”。关于中东地区,先请看视频并思考:“中东地区政治上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动荡 (师):中东地区动荡不止的原因何在?表现如何?出路在何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东问题的由来、战火频仍的表现; 2、分析中东动荡不止的原因; 3、探究中东和平之路,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和平的意识。 [了解中东概念]:课件展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师):中东至今动荡不止,焦点集中在其心脏“巴勒斯坦”地区。 [自主学习]: 1、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由来(古代、一战后、二战后、1948年后) 2、中东战火频仍的表现(简介四次中东战争的时间、过程、结果) [小组交流]: [点拨归纳]:(结合课件)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①巴勒斯坦地区曾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地;7世纪时阿拉伯人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②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人的复国主义运动,大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 ③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④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但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 2、四次中东战争:

3、战争带来了什么? (师):结合课件,截止到前四次中东战争:有3万多犹大人,10万多阿拉伯人丧命,是痛失亲人;在前四次中东战争中有数百万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我,是流离失所;中东地区是全球国防支出比例最高的地区,中东长期陷入报复和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是满目苍痍! [过渡]:(师):是谁带来的战争?!中东动荡不止的原因何在? 二、 错综复杂的中东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分析中东动荡不止的原因:地理、历史、宗教、其他。 [小组交流]: [点拨归纳]:(结合课件) 动荡的原因: (1)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大国之争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2)以色列建国以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领土之争是中东问题实质。 (3)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看做自己的“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关键。 三、 中东,路在何方 1、埃及前总统萨达特:中东人民共同的愿望是什么? 以色列 以色列 英、法、 以色列 以色列 以色列依然占领着第三次中东张振中获得的绝大部分土地 埃及、叙利亚 1973年 第四次 以色列占领大片巴勒斯坦地区、埃叙部分国土 埃及、叙利亚 1967年 第三次 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英法以撤军 埃及 1956年 第二次 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的五分之四 阿拉伯联军 1948年 第一次 结局 作战双方 时间

七年级下册地理中东教案

初中地理《中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 一 ) 知识目标 1.通过读图,说出中东的国家及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分布及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中东的自然环境以及对农牧业发展影响。 ( 二 )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中东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 三 ) 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中东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及中东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中东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中东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中东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 ( 一 ) 知识储备 l. 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中东局势的资料;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3.了解中东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 二 ) 教学准备 1. 收集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 2.收集有关中东石油资源的资料; 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学情分析虽然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但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单纯从教材照本宣科,难以 达到教学目的,所以从“热”字入手,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原因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 倒下及萨达 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中东)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一孔之见:联系当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从学生爱关注的战争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中东第二课时导学案 备课人

中东第二课时导学案备课人:侯静 一、课前演练: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最大、生产和最多的地区; 2、中东石油分布在及其沿岸地区; 3、中东石油主要输往、和等发达国家, 4、有三条主要航线:①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西欧、北美;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太平洋→日本; 5、看框图了解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中东地区匮乏的水资源并说明理由; 2、掌握中东地区长期的热点问题—为水而战、为宗教而战; 3、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三、自学提示: 匮乏的水资源(阅读教材48页完成下列各题) 1、中东地区气候干燥,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中东 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随着、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2、、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东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 3、、争夺巴勒斯坦地区的水资源;、利塔尼河水;土耳其、 、幼发拉底河水;、太巴列湖水;、约旦河水; 多元文化:(教材第49页)

1、中东是基督教、以及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少说居民 信奉、等宗教; 2、耶路撒冷是、和的圣城;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中 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四、随堂测试: 1、下列素有“地下油海”之称的地区是-------------------------------------------------() A、波斯湾地区 B、北海地区 C、加勒比海地区 D、南海地区 2、小丽从国外打工回来说:“这个国家的淡水比石油还贵。”这个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沙特阿拉伯 C、日本 D、美国 3、中东许多国家以畜牧业为主,气候原因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冷湿 C、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D、终年干旱少雨 4、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视作圣城的是------------------------------------------() A、麦加 B、麦地那 C、开罗 D耶路撒冷 5、中东石油运至西欧,最近的航线是--------------------------------------------------() A、北大西洋航线 B、北太平洋航线 C、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D、经印度洋绕好望角至西欧航线 6、中东地区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人种是--------------------------------------()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 五、综合题: 读中东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海湾: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湖泊:⑤__________; 城市:⑥__________、 ⑦__________、 ⑧__________、 ⑨__________。 2、 将下面地理事物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 A、土耳其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苏伊士运河 3、写出三条输油路线: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一条线索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及为解决中东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收集中东地区的特点、为中东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等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特别是历史图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通过探究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初步培养综合学科知识,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感受中东动荡带给人类的创伤,认识到在尊重、理解、包容基础上的平等对话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根本途径,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初步养成热爱和平、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共存发展的价值判断。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反战歌曲视频《Tell me why》,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及字幕,思考歌曲反映了什么主题?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Tell me why》这首歌曲诘问战争、贫穷、饥饿,祈求人类和平、友爱、富足,扣人心弦。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有一块人类文明的圣地——巴勒斯坦地区。几千年来,这块狭长的土地,在创造人类灿烂文明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以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里屡屡燃起战火,众多国家卷入了战火与纷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及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带着兴趣与疑问开始本课的学习。)(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教师: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的学习。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局势

中东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中东(第1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许蓓

《中东(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许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掌握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与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海洋、海湾、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中东,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和关心世界的意识,理解战争的残酷,明确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难点:本区两洋、三洲、五海、海湾、海峡及运河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是在学生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之后,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地区进行突出介绍。教材共包括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四部分内容。本节课我选取了“三洲五海之地”这一内容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PPT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人们赞美和平、享受和平,在和平的世界里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区,人们渴望和平,却得不到和平,这是怎样一个地区?通过一段视频,我们来了解一下。 播放:中东视频 提问:视频中播放的是哪个地区?(中东地区)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的热点地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中东,走进中东。 大屏幕展示课题: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设计意图:通过世界和平的主题和中东动荡不安的局势的鲜明对比,直观的学生感受战争给中东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进而突出战争的残酷,突破情感目标。 二、讲授新课 承转:中东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战争不断,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1.学生活动:请学生以新闻播报员的角色播报课本P44阅读材料。 教师讲解:历史上,中东发生的第一次战争是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至今,已发生5次中东战争。长期的战争,给中东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假如你就是一名中东地区的学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会是什么? 2.提问:人们为什么把这这地方叫做中东呢? 小结: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近东、中东经常混用,没有明显的地理界线。如:中国、朝鲜、日本被其称之为远东国家,伊拉克、科威特、伊朗、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等被其称之为中东国家。

七下地理 中东 导学案(二)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中东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出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

练习与检测 一、单选题 1.对中东地区生产、生活有明显的制约作用的资源是() A. 石油资源 B. 水资源 C. 土地资源 D. 资金、技术 2.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A. 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B. 气候干燥,河流稀少 C. 人口稠密,农业发达 D. 高温多雨,蒸发旺盛 3.小丽的爸爸从国外打工回来,他说:“这个国家的淡水比石油还宝贵。”这个国家可能 是() A. 印度 B. 沙特阿拉伯 C. 日本 D. 中国 4.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 B. 热带雨林 C. 热带草原 D. 热带沙漠 5.中东地形以() A. 高原为主 B. 平原为主 C. 盆地为主 D. 丘陵为主 6.一位外国友人,身穿白色长袍,手拿一本《古兰经》,用阿拉伯语与人交谈。你推测他 最可能来自 A. 印度 B. 日本 C. 澳大利亚 D. 沙特阿拉伯 7.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奉为圣城的城市是( ) A. 麦加 B. 耶路撒冷 C. 开罗 D. 利雅得 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而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 艰辛的居民生活 B. 潮湿多雨的气候 C. 伊斯兰教的审美观 D. 炎热的沙漠气候 9.生活在西亚地区的阿拉伯人他们普遍信奉()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犹太教 D. 佛教 二、综合题 10.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______海峡,有“国际石油海峡”;“世界油阀”之称. (2)本地区最丰富的能源是______.其对外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运和管道运输.(3)卡塔尔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于______气候(填气候类型). 2015年3月26日,在美国的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展开对也门的空隙,拉开军事介入也门冲突的序幕.二次大战以来,这一地区冲突不断,战事频繁. (4)从地理位置、资源、民族、宗教等角度分析本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写出3条)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最新中东教案

七年级下册《中东》教案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2)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3)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

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事地理:叙利亚战争进行导入(展示图片、视频与知识讲解) 师:[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 [课件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称来历文字简介。师:中东和我们学过的西亚一样吗?请大家把中东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与西亚图作比较。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师: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 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 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2)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介绍导言中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切入本课主题──动荡的中东地区。展示中东地图,并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第二,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多

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第三,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第四,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回答问题:(1)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3)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第一,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莱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该地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外约旦(今约旦王国),西部为巴勒斯坦(包括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第三,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为他们在早已成为巴勒斯坦人家园的、犹太人古老的祖居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减少了障碍。第四,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的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约旦河以西的 2.7万平方千米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第五,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因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反对181号决议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五次中东战争的情况。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的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借口埃及

初中地理《中东1(7)》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 ■课标要求 1.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主要国家。 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查阅地图,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 3. 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图8.1 和图8.3,确定中东的位置和范围。 2. 通过阅读图8.4,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 3. 通过阅读图8.4,图8.5 和图8.6,说明中东石油分布特点,生产和输出情况。通过阅读资料,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 中东石油资源的外运航线。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叙利亚危机 1. 名字由来:展示“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图,“中东” 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6-17 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2. 近日,中东的一个国家——叙利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3.中国能源报和新华网的报道。 承转:中东动荡,引发国际油价上涨,由此可见:中东的石油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板书】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热点地区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感受中东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对于我国的重要性。 【新课学习】 (一)透视中东──世界石油宝库 1. 地位:阅读图8.5 和2014 年中东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所占比例,归纳出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 量最大、生产石油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教案

8.1 中东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中东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中东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 3.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在地图上比较发现中东与西亚的差别; 3.使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地缘政治中某些地区的枢纽位置; 2.通过学习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认识资源与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战略性的地理位置; 2.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输出及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1.体现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地理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资料和课件 五、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片进行思考和自学 六、教学过程 (播放)关于报道巴以冲突的新闻,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在电视或广播中收看或收听到这样的报道。然后再问大约几天报道一次这里的冲突。 (由于中东的报道频繁密集,所以,学生一般都能知道几乎天天都有报道,顺利引入课堂。) (教师)发生冲突的地区被人们称为中东。它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板书)第一节中东 (播放)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简单描述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结论)中东地区正发生着战争与冲突。 (教师)其实中东地区的冲突是由来已久的。自从二战以后,这里就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与冲突。 (展示)教材图8.1“战争不断的中东”。 (提问)假如你是一名中东的中学生,你愿不愿意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和平的重要性教育。) (教师)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没有一个地区或国家像中东这样战争不断,这里频繁的战争和冲突,不仅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全世界的一块痛疾,正因如此,这里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板书)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讨论)就你所知的信息,关于中东的词语都有哪些?列出来感觉它们带给你的中东印象。并说说中东地区为什么战争不断? (活动) (教师)大家观察图8.1,中东发生的战争都牵涉到了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 (教师)这些国家中除了中东国家外,还有远在欧洲、北美洲、东亚的国家。为什么它们这些不同地区的国家会集中到一个地区来发生战争呢?这里一定有它的原因。我们先来看看中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位置关系。 (板书)二、中东的地理位置 (读图)图8.2 “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概括出中东的大体位置。 (结论)中东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 (观察)中东连接了哪几个大洲?沟通了哪几个大洋?在中东周围分布着哪些海域(包括湖泊)? (学生活动,之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矫正和展示) 中东连接了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在中东的周围分布着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五个水域。其中,里海是一个内陆湖,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区别“海洋”和“湖泊”)。所以说,人们对中东冠以“三洲五海之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中东地区是世界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地位位置十分重要。 (板书)三洲五海之地 (观察)1.五海分别属于哪个大洋? 2.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直接沟通了哪些海域?具有什么重要性? (总结)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分别是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因此,土耳其和埃及分别是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土耳其海峡连通黑海与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连同大西洋和印度洋,大大缩短了西方国家通向东方的航程。 (活动)1.填表 2.比较中东和西亚的范围差别。 (转移)

动荡的中东地区说课稿

《动荡的中东地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荡的中东地区》下面我就把我的整体设计思路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教材分析: 《动荡的中东地区》是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动荡的表现和复杂原因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学情分析: 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中已有所涉汲,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关于中东问题,多数学生对其动荡表象很感兴趣,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动荡局势的成因、后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贴近历史。并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知道为解决中东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掌握中东战争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并通过讨论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冲突与战争最终受害的是广大人民,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树立和平观念,认识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战火频仍的中东 2、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2、中东地区战火仍频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恰当的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引导点拨法: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思维、为学生指点迷津。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学习方法: 1、表格归纳法: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约化,提高学生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合作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六、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7区域地理 中东 学案

《区域地理》----- 中东 高考频率………三年4考高考指数:★★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填图等形式,明确中东的(经纬度、海陆)位置。 2、阅读相关材料,把握中东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形成区域分析思路。。 3、进行案例分析中东对“水、石油”资源的开发,掌握以色列节水农业的借鉴之处,剖析石油经济的区位条件。 4、跨区域对比干旱,找异同,形成全球空间概念。 5、关注中东人民的生活,维护和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东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横向、纵向知识体系(如:干旱为主的气候——灌溉农业——以色列、埃及为例重点学习)。 2.中东的区域评价(优势、劣势)和跨区域对比干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中东的位置与范围 [自主学习]---读西亚和北非图,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邻国,主要河流、运河、海峡、海洋,辨析以下“对错”。分组抢答对错,并解释为什么? 1、中东地区主要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感悟: 2、北回归线穿过中东地区的中部,40E穿过波斯湾的东端。() 感悟: 3、中东地区是“三洲五海之地”,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里海和黑海,曼德海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感悟: 【例1】中东地区因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刘洋的叔叔在此打工,叔叔说:“我打工的国家在里海的南边,波斯湾的北边。”聪明的你,能给刘洋解释;刘洋的叔叔在哪个国家打工吗?() A、沙特阿拉伯 B、科威特 C、伊朗 D、土耳其 二、中东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主学习】阅读中东材料,查阅地图,填写表格。

【案例探究】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以色列60%以上的国土处干旱与半干旱状态,水资源严重匮乏。但由于长期致力于发展水技术特别是农业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以农业用水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低位,农业节水能力很强。例如,由于使用了压力灌溉方法,以色列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已下降了50%-70%。现在,以色列境内的灌溉土地都使用了这种灌溉方法。此外,许多田间作物都使用处理后的废水灌溉,通过使用循环水,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有利于生态环境。 自建国以来,以农业生产增长了12倍,实现了农业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用水量只增长了3.3倍,不仅以占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三的农民供给全国农林产品,还大量出口农林产品,其中大量销往欧洲,因而享有“欧洲的厨房”之称,以色列的这些辉煌成就创造了沙漠奇迹,收到高度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向许多国家推荐以色列的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问题1】以色列的自然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是否有利?以色列发展节水农业,让水由“少”变“多”,对我国有什么借鉴之处? 答: 【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利弊】 首先,高坝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滥,又能够存储河水,以便在枯水季节用于灌溉及其它用途。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两岸以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洪泛区,建成高坝后可以大幅度扩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积,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其次,大坝建成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裕而廉价的能源。再次,修造大坝所形成的巨大水库及对下游水位的调节,可以发展淡水养殖及内河航运。 大坝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河水性质的改变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河水下游泥沙含量减少,再加上地中海环流把河口沉积的泥沙冲走,导致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问题2】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建设带来的影响? 【石油工业】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65.4%)、产量(30.5%)和输出量(44.7%)最多的地区,炼油业发达。——“3多”举足轻重 【问题3】请你从资源、交通、市场3个角度分析:中东成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原因?附:石油的3条输出线路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

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便先设计了图片和歌曲(和平之歌)欣赏倒入新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石油输出路线这一环节时,都让学生自己找出所经过的海、海峡(湾)、大洋,有些难,因而老师可以给点出漏掉的地名,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记,最好写一写加深印象。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第一,音乐和图片导入,学生全员参与,引入课题,效果很好。 第二,自主探究,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读图析图,提高了图的运用能力。 第三,展示交流部分,学生能看图说出或指出重要的地理事物:三洲五海;石油输出三条线路。 第四,拓展应用部分,及时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第五,出谋划策部分,学生积极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各抒己见,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结合本课知识讲解,最后汇总本节课所学知识。 最后的出示综合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来掌握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从做题结果来看,学生对本节所学重点知识基本都能掌握。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不错,稍显拘谨,课上有些同学积极表现,争取机会,锻炼了自己,也影响到了其他同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总体来看过,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中东”是初中地理新教材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中的第一节。新教材在安排学生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及“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由近及远让学生学习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其中“中东”是一个重要的案例,这主要是因为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出发,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选择了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频繁的热点地区进行介绍,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第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 观 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 其原因既有生存之争,也有意识形态之争;既有当地人的利益 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 有现实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的问题之争…… 人物评 价 在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以色列的拉宾与巴勒斯坦的阿 拉法特等人为了谋求和平解决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值得尊敬 的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各诞生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列表比较) 2. 什么叫做“中东”?它们在地里上和历史上有什么特点?现在情况怎样?请仔细阅读课文、插图和相关地图。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如何?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 2.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3.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怎样?它们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如何? 4.中东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中东战争频仍的根本原因吗?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 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5.对巴以和平进程作出过贡献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哪些业绩和精神值得纪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 “动脑筋”) 战火频仍的中东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如何? 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C.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D.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课件展示表格“四次中东战争”,学生据书进 行“接龙”活动)

中东地区(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教与学一体化设计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第一节中东地区 2011.4 中东名称的来源是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 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 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 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 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 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 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一.重要的位置(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位置:洲部和洲部。 2.位置特点----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一湾是指A 湾;两洋是指(参考图8.2) 洋和洋;三洲是指Ⅰ洲, Ⅱ洲,Ⅲ洲;五海是指B 海, C 海, D 海, E 海, F 海。 3.三个咽喉之地: Y为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海上通道, 它大大缩短了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 繁忙的运河。 X为海峡:黑海的唯一出口,是西亚、北非 和欧洲西部、南部通往黑海的咽喉,是三大洲海陆空 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东西交通要道。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的唯一出口。 4.范围-与西亚范围的差别。 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加上北非的埃及以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也就是说中东地跨了亚、非、欧三大洲。 二.丰富的石油 1.中东石油状况: 储量,生产,输出 2.中东五大产油国;,,,, 。 3.请你将重要的国家或地区填在上图中: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 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4.请你在图8.3中找出重要的城市,并了解为哪些国家城市或首都-开罗、耶路撒冷、巴格达、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贝鲁特、麦加、麦地那。 5.从右图可以看出需要进口石油的地区或国家为 ,,。 6.中东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及其沿 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运往 、、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其中有三条重要路线(图8.6) 1.参考图8.8,中东地区的气候以气候为主,特点。 2.这里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形成典型的无流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也门、阿联酋、卡塔尔、巴林。 3.中东地区不仅气候,而且河流,且多国共用。如幼发拉底河为、 . 、三国共用。 这种几个国家共用一条河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享讨论的快乐:20世纪的中东为石油而战;21世纪,中东将为水而战。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及“为水而战”的局面? 四.文化的差异 1.中东的人种主要是人种。 2.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人,信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3.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主要信仰教。 4.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主要信仰教。 5.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看做圣城。 6. 伊斯兰教三大圣城、、。 7.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和的冲突,焦点在地区。 分享讨论的快乐:以巴以问题为例,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资料: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桶升至1431亿桶,跃居全球第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教学设计 武威第四中学刘志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逐一展开。本节课主要讲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两个原因。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共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