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201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201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201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育明考博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68-6978 QQ:493371626 QQ:2890064351 2015北京师范大学考博QQ 交流群105619820 英语群335488903 专业课群157460416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考博分析

一、考博介绍: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招生24人,其中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不设方向,其指导老师为丁爱中、林学钰、滕彦国、王红旗、王金生。

二、联系导师:

在初步定好考博学校之后,就要和所报考院校中意的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招生名额,能否报考,这是我们考博成功的关键第一步。

大多数考生会在九月中下旬与导师取得联系。因为太早,学校里面直博名额什么的还没有确定,报考的导师也不清楚是否有名额;太晚的话,怕别的学生比你早联系就不好了。一般情况下,导师对一个学生很中意的话,后来联系的学生,导师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报考了。在此说点题外话,联系

育明考博2014届学员成绩喜报 英语各类课程学员数873人 专业课各类课程学员239人 专业课教学测评中学员零差评 英语一对一全程32名学员全部过线 第七期考博英语集训营四个班97名学员90人过线

导师的过程中,如果读研期间的导师有关系,可以尽量利用。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是可以和考博导师很好的沟通的,这就要看自己了。

通常跟导师初次联系,都是发邮件。导师回复邮件的情况一般有几种:

(1)、欢迎报考。这种答复最笼统,说明不了问题。我们可以接着努力和老师多沟通,看看具体的进展,避免出现初试之后却没有名额的情况。

(2)、名额有限,可以报考,但有竞争。很多人说这样的回复不满意,认为希望很小一般会被刷。其实这样还是比较好的一种回答,最起码导师没有骗你而且给你机会去证明自己,考的好就可以上。

(3)、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一样......各种一大堆他的研究方向和你相关,欢迎报考什么的话。不可否认,这是最好的情况,你可以放心的去考,一般不会出问题的。但不排除偶然,像出现直博和本学校的硕转博名额问题,可能会给我们的报考和录取产生影响。

总之考博凭的是实力和自身的本事,关系只是占一部分,自己努力了就行,不用过分纠结于导师回复有没有啥隐含意思的。

初次联系好导师后,一定要注意跟导师保持联系。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向导师汇报一下学习情况或者复习情况,交流一下科研方向,这很有必要。一方面让导师觉得你很想去跟他深造,另一方面显得你虔诚好学。

三、博导简介:

丁爱中: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生态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环保部中俄环境对话专家。一直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和污

染物环境过程与修复方面研究。

教育经历:

1988.09-1995.07 长春地质学院学士硕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1995.09-1998.07 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水文地质专业

2002.08-2004.08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MPhiL,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工作经历:

1998.08-2000.08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2000.09-2001.1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

2001.12-2002.08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博士后

2002.09-2002.10 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应用地质与环境科学系访问

2003.05-2003.08 比利时根特大学应用数学、生物学与过程控制系合作研究

2002.09-2004.08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化学与过程工程系合作研究

2004.09-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所长,副院长[

林学钰: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学家女。原籍福建福州,1937年出生于上海市。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长春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早年从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阶段。在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流模拟、预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机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

成就:

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任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1980-1982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进修, 1990年在澳大利亚科学工业研究院(CSIRO)任高级访问学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年从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阶段。在区域和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流模拟、预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机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

滕彦国:教育经历

1993.9 - 1997.7 成都理工学院, 工学学士(专业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1997.9 - 1999.7 成都理工学院, 理学硕士(专业方向:流体地球化学)

1999.9 - 2001.6 成都理工学院, 工学博士(专业方向:环境地球化学)

主要工作经历

2001.6 - 2003.4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博士后

2003.4 - 2005.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副教授

2005.1 - 2007.6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2007.6 - 2008.7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7 - 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才基金:

2007: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2009: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担任的主要课程

研究生课程: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地下水地球化学

本科生课程:现代地球化学概论

主要研究领域:

元素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主要开展典型潜在有害金属元素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侧重于环境中潜在有害金属元素的来源解析、分布规律、迁移转化、形态价态、生物累积、生物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主要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原则、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主要开展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质响应机理,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带中典型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河流滨岸带的自净化作用及强化技术。

王红旗:教育经历:

1978-1982 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7-1990 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1992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与水资源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2-1994 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博士后流动站土壤化学专业博士后,副教授[1] 工作经历:

1982-1987 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南宫野外综合试验场副主任

1992-1994 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博士后流动站土壤化学专业博士后,副教授

1994-200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学院),历任环科所副所长、副教授、教授、博

士生导师,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

担任的主要课程:

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学原理,

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地下水(部分)

博士生前沿课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前沿(部分)

研究生专业课程:土壤环境学

本科生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领域:

1.污染土壤修复机理与修复技术;

2.以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为中心的城市环境研究;

3.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废物资源化研究;

4.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

王金生:教育经历

1995-1998,长春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9-1991,长春地质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3.3-1985.12,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部与新疆八一农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毕业;

1981-1983,新疆广播师范大学,半脱产,数学专业结业

工作经历:

2000-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

1998-2000,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1-2000,中核总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助研(1992),副研(1994),研究员(2000)1978-1991,新疆兵团设计院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助理工程师

1975-1978,新疆石河子兵团农场下乡

主要研究领域:

1、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包气带溶质迁移转化

2、地下水与河水的转化规律

3、核废物处置的地下水环境与安全评价

代表性研究项目

1、2008 - 2010 东海岛海水入侵的地球化学过程及微生物响应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2、2007 - 2009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与土地安全利用的关系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主持人)。

3、2006 - 2008 氚在孔隙介质中迁移的滞留机理研究,(405721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主持人。

4、2005 - 2007 非均匀介质评价模式与参数测定,国防核设施退役专项负责人。

5、2003 - 2006 黄河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50239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

6、1999 - 2004 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G1999043606)“973”课题第二负责人。

7、2004 –2006 吉林新木采油厂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石油科研,项目负责人。

8、2000 - 2001 99Tc在孔隙介质中迁移数值模拟, 中日合作研究第二期,课题负责人。

9、1995 - 2001超铀核素近地表迁移行为及其处置安全评价方法学研究, 中日(CIRP-JAERI)合作研究,分项目负责人。

10、1995 - 1997广东低中放固体废物北龙处置场环境影响评价(申请建造阶段),项目负责人之一。

11、1993 - 1995中核总纵向课题,核素在包气层与含水层中迁移的三维模式及计算机程序研制,项目负责人。

12、1993-1994低水平放射性废料处置场址特性参数量测与评估(与台湾合作项目),课题负责人。

[1] 。

学术兼职:

1、1997年开始兼任中国环境评价分会副秘书长、2001年任副主任委员。

2、2003年开始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委员会委员。

3、2006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四、注意事项: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外国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一不低于60分,专业课二不低于60分,总分不低于190分。

凡初试成绩达到基本分数线的教育博士考生,均具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以其他方式通知,请各位上线考生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到校复试,未按时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同时失去录取资格。

二、复试方案:

复试将对考生科研及实践经验、学术潜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考查。复试形式为面试,考生需参加两个小组的面试。

实践组(复试一组):重点考察考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实践案例分析。考生进场后,自我陈述3分钟左右,然后回答案例问题,考官提问。

科研组(复试二组):重点考察考生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研究选题计划、综合素质。考生进场

后,陈述研究选题计划3分钟后,考官提问。

复试满分值为200分,每小组满分各为100分。每小组及格分为60分,一组或两组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每小组由5位复试教师组成。考生在每个小组的复试成绩,为该组考官所给的5个成绩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加总再除以3”的方法得出。考生两个小组复试成绩相加得出其复试总成绩。

五、北京师范大学考博英语题型简介

一、考博英语的题型和分值设置

第一部分:阅读

共45分,45个题,每题1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五篇文章的内容,从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第二部分:翻译(译成中文)

共40分。

英译汉两个加汉译英一个,40分。

第三部分:写作

共15分。

按要求完成250-300个词的短文。

二、英语复习推荐用书:

育明考博教研部主编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和《考博词汇》是考博人必备的两本书。在当当网,亚马逊和全国各大书店均有销售,也可以联系我们直接购买。

附录:育明考博课程设置(之一)——英语全程班

阶段课程 开课时间 课 时

一、基础夯实 A班:8月21日-25日

B班:9月12日-17日

40课时授课+12课时练习

二、强化提升 A班:10月3日-7日

B班:11月7日-11日

40课时授课+12课时练习

C班:12月12日-16日

三、考前押题

A班:2月20日-22日

B班:3月6日-8日

24课时授课+8课时模考 秉承“高能高分,实力至上”的原则

主要授课内容有:

1、导学规划;

2、听力技巧和方法

3、考博单词精讲精练,特别是形近词、意近词和固定搭配的重点突破

4、常考语法讲解;

5、完形填空精讲讲练;

6、阅读理解360透析法及其它技巧和方法;

7、翻译“631”法以及其它技巧和方法;8、作文“厚重、灵动、美观”法及其它注意事项;9、模拟考试、10、预测押题 育明考博优秀学员及成绩介绍

育明考博坚持“小班夯实基础”与“一对一重点攻克”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认真对每一位学员负责。针对每一位学员自身实际与报考院校的不同,在教学规划与授课方式上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推动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理论知识与应试技巧的最大提升。近几年育明考博的辅导课程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每年都有近百人进入北京各院校的重点学科,以下是关于几位优秀学员的介绍:

学员一、

张立平:北京大学藏学研究院博士(在职)

简介:育明考博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所选课程为北大考博英语一对一班与专业课定向保录班。经过六个月辅导学习以当年度北大

考博英语全校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教育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

学员二、

赵文娟: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

简介:育明考博14届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13年7月报名进入育明考博辅导课程进行学习,所选课程为人大英语集训营与专业课一对一教学。

学员三、

高犇: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博士

简介:育明考博14届优秀学员,2013年12月份进入育明考博辅导课程,所选课程为考博英语特别保录班与专业课定向保录班。经过近三个月高强度的辅导学习,顺利考入中科院数学院就所。

学员四、

张广超:中国矿业大学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博士

简介:育明考博14届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13年12月份进入育明考博辅导课程,所选课程为考博英语一对一。经过三个月的冲刺学习顺利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专业。

育明考博学员模拟考试答卷留存:

育明考博学员上课场景及教学环境照片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 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 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 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 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 含量为61%(质 2 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地球的形状为( D )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样本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1 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材料科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科学, 可是它涉及到诸如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同时也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深海和深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1.1材料与人类文明一、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 历史贡献) --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合成材料时代、复合材料时代…… 陶器( china) 1.陶器出現是人类跨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2.据当前已知的考古资料, 中国的陶器制作至少已80 以上的历史。 青铜: 第一种合金 1.青铜, 古称金或吉金, 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 锡、镍、铅、磷等) 的合金。 2.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3.到春秋战国時期, 齐国工匠总结科技经验写成的《考工记》一书中, 提出了「金有六齐」, 这是世界科技史上最早的冶铜经验总结。 二、材料与人类现代文明 --材料是发展高科技的先导和基石 ( 一) 支撑人类现代文明大厦的四大支柱技术 1.材料科学与技术 2.生物科学与技术 3.能源科学与技术 4.信息科学与技术 * 其中材料是基础! 材料的应用: 计算机与材料; 飞机和材料;复合科学材料能源。 ( 二) 新能源材料则是指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材料。 1.主要包括储氢电极合金材料为代表的镍氢电池材料;

2.嵌锂碳负极和LiCoO2正极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 3.Si 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4.铀、氘、氚为代表的反应堆核能材料等。 1.2 材料科学概论 化学成分不同的材料其性能也不相同。但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 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也能够使其性能发生极大的变化。*可见, 除化学成分外, 材料内部的结构和组织状态也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材料科学与工程( MSE ) 四要素: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成分与组织结构;材料特性;服役行为与使用寿命。 * 性能: 工程材料的性能主要是指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一使用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在服役条件下, 能保证安全可靠工作所必备的性能, 其中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①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蠕变和疲劳性能。 ②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熔点、密度以及电、磁、光和热性能。 ③化学性能:是指工程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 ( 一) 、力学性能——材料在外加载荷( 外力或能量) 作用下或载荷环境因素( 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 联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行为。 -主要是指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变形和开裂的性能。 机械设计中应首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通俗地讲力学性能决定了在多大和怎样形式的载荷条件下而不致于改变零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指标:弹性、塑性、韧性、强度、硬度和疲劳强度等。1、材料的强度(strength)—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 物理意义: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扭强度等。公式: σ=P/F o 单 位: 单位: MPa(MN/mm 2 ) ( 1) 屈服强度σs( yield strength) 和条件屈服强度σ0.02

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一、适用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 本方案适用于市政工程二级学科 二、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 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 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和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市政工程专业 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市政工程学科和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 1、普博生 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 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29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4学分),必须环节5学分。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作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系、所)研究生

地质类各个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开设课程:地下水科学概论、地下水水力学、地下水水化学、地下水工程 概论、岩土环境工程、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岩土力学、地质灾害 与防治以及数学物理方法、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综合地质学等。 实践: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宽的地下水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素质高、有创新精神,适合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本专业科学研究的技能与能力。 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1.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2.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接受工程制图、科学运算、实验与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3.具有良好的体魄和健康的身心及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4.系统掌握地下水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5.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试验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6.初步具备地下水资源评价、勘探、开发、管理以及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的勘查、规划、设计、施工和治理的能力,了解地下水科学与资源工程的发展动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水利、城建、环保、煤炭、冶金、交通等部门的相关单位(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电力设计研究院、煤炭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地热开发设计院及各种工程施工单位等)以及中外合资企业、教育部门、部队的相关领域从事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科研、教学、管理、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地下水科学B答案

长安大学20 05-20 06学年第二学期试题(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结合水:指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由于紧靠 固相表面的结合水引力很大,远离表面则引力减弱,又分为强结合水和 弱结合水。 2 容水度: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德比 值。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潜水。即地表以 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4 贮水系数:指承压含水层侧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 积含水层释出水的体积。 5 包气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地下 水面,该面以上称为包气带。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6 总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 单位为g/L。习惯上以105°-110℃时将水蒸干所得的干涸残余物总量 来表征。 7泉:即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地形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相交点地下水出露成泉。 8 地下水动态:含水层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其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 学、水温)随时间的变化称为地下水动态。 9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它包含了若干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地下 水系统。 10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附着在锅炉壁上形成锅垢,称为成垢作用。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5分) 1. 岩石的给水度通常在数值上与它的空隙度相当。(×) 2. 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抗剪强度。(√) 3. 上层滞水的动态较稳定,可以作为一种供水水源。(×) 4. 稳定流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 5. 地下水永远从高处流向低处。(×) 6. 承压含水层在接受补给时,测压水位上升,含水层厚度也明显增加。(×) 7. 地下水的实际流速大于渗透流速。(√)

地下水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下水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下水科学专门人才。 地下水科学是南京大学自主设立的隶属于地质学一级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博士点要求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地下水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具有学术带头人或组织实施科学研究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或技术服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包括以下多个研究方向:(1)地下水数值模拟;(2)随机水文地质学;(3)污染水文地质学;(4)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5)包气带水文学;(6)水文地球物理学 三、招生对象 已获硕士学位及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博士连读(硕士可为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英语 高等地下水动力学吴吉春(双年秋季) 现代水文学王栋(单年春季) 六、培养方式 1.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培养小组负责全面工作。 2.公共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则自学,重点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鼓励采取讨论班形式进行教学,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1203059 蒲晋超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近20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这在安全生产的方法论层面表明,我国安全生产界已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就

一适用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适用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按一级学科培养并授学位) 二、学分要求 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课程不少于17学分,自学课程的学分不计算在内),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18学分(其中必修环节不少于2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12学分)。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60680012) 2学分(考试) 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60640012) 2学分(考试) 2、学科专业课程(≥18学分) (1)必修环节(2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6999002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6999003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要求: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采用IC卡记录方式考核。 (2)基础理论课程(≥4学分) ●数值分析A (60420044) 4学分(考试) ●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3)本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12学分) 注意:专业课程的选择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还应满足:A组课程不少于6学分;外系所开课程不少于2学分。 A组 ●运筹学(70250124) 4学分(考试) ●环境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模型(80050092) 2学分(考试) ●环境流体力学(70040123) 3学分(考试) ●气溶胶力学(70050012) 2学分(考试)

●水处理过程化学(70050062) 2学分(考试)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70050032) 2学分(考试) ●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70050082) 2学分(考试) ●现代环境生物学(70050072) 2学分(考试) ●高等水处理工程(70050042) 2学分(考试) ●废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新 (70050262) 2学分(考试) 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原理(70050022) 2学分(考试)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70050102) 2学分(考试) ●环境规划(80050082) 2学分(考试) ●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工 (70050172) 2学分(考试) 程 ●环境经济(70050162) 2学分(考试) ●高等环境化学(70050182) 2学分(考试) B组 ●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70050092) 2学分(考试) ●能源与环境(80050012) 2学分(考试) ●环境核辐射及其示踪技术(70050252) 2学分(考试) ●环境风险分析(70050112) 2学分(考试) ●污染控制实验技术(80050022) 2学分(考试) ●环境保护投融资(80050152) 2学分(考试) ●环境系开设的其他研究生课程 ●化学系、生物系等相关专业硕士课程 ●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课程 3、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自学课程的学分不计算在内。 4、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四、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的准备工作应尽早开始。论文工作计划与选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

地下水科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地下水科学概论A卷(2009) 一、名词解释 1、空隙比; 2、储水系数; 3、径流模数; 4、泉的不稳定系数; 5、侵蚀性 二氧化碳; 6、古岩溶 二、选择题 1、地下水密度随着()升高而降低; A 温度 B 压力 C 含盐量 2、在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通常是() A 从位置高处向位置低处流动 B从水头高处向水头低处流动 C从地形高处向 地形低处流动 3、在分水岭附近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 A 升高 B 不变 C 降低 4、高矿化度的地下水中阴离子通常以()为主 A 碳酸氢根离子 B 氯离子 C 硫酸根离子 5、当潜水与河水没直接水力联系时,用直线分割法分割河水流量过程线求得 地下水流量将() A 偏小 B 偏大 c不偏小也不偏大 6、接受同等降水入渗补给,砂砾石层地下水位变幅()细砂层水位变幅 A 大于 B等于 C 小于 三、列举任意5种不同类型的泉,说明其成因,并用相应的剖面图表示 四、简答题 1、孔隙的大小和多少对孔隙介质的容水性和给水性有什么影响 2、在潜水等水位线上,为什么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地方的等水位线比较密, 而另一些地方比较疏? 3、列举任意3种不同的地下水位或泉流量动态,说明引起动态变化的原因和 动态的基本特点。 4、说明石灰岩地区溶洞中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 5、地下水资源为什么具有可调节性?这一特性在供水中具有什么意义?

地下水科学概论A卷(2010) 一、名词解释 1、孔隙比; 2、面裂隙率; 3、降水入渗系数; 4、泉的不稳定系数; 5、碳 酸盐硬度; 6、古岩溶 二、判断 三、简答 1、什么是容水度、持水度和给水度?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它们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 2、承压含水层的释水机制和定量指标。 3、推导如下剖面图所示的承压---无压地下水稳定流(宽度为B)时的流量公式。 4、说明涌流泉、断层泉、侵蚀接触泉、溢流泉、非全排型泉的含义,各用剖面图表示。 5、地下水含水系统和边界类型。 6、我国北方岩溶大泉的流量动态有哪些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课程论文 在一个学期的食品导论课的学习后,在各位教授的讲解之下,我逐渐的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有了新的认识,起初我并不感兴趣,认为食物每天都能见到,不像计算机,电子类专业高端,是新的革命,是崭新的世界。其实不然,我们根本不了解食品,只能靠舌头来辨别滋味如何,却不能深入地了解认知,不能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它,我在想:难道我们这个专业是教我们怎样做菜的?在学习之后才打消了我的疑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不是常人理解中的做饭,而是以科学的角度看待食品,从而更好的达到养生,它涵盖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等,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足以体现出食品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现在的人们追求衣住行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食品类文化,懂得了食品科学会让我们发掘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从而生活的更加美好! 一、什么是食品科学与工程 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为畜产品加工、发酵技术、园产品加工三个方向,培养具有食品生化、食品化学、食品加工、检验等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销售、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了解 (1)食品生物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动植物的生命规律和组成都会造就他们的性质有所不同,以分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会让事

物的本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了解生理变化的过程抓住化学变化与生理机能的联系,人是生物,人类的食物来源大多数也是来自生物,因此食品与生物息息相关,我们体内的反应如酶促反应,蛋白质合成等,一切都为了自身的营养运行着。 食品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与食品制造、保藏等方面内容的一门科学。涉及到病毒、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代谢强,易变质。微生物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酵母,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最高。中国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有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制造食品的方法。1857~1876年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酒精、乳酸和醋酸的发酵进行了科学的研究。虽然微生物的概念是现在才出现的,但古时候的人们早已经利用微生物为人类做福,而拥有着更加高超技术的现代人应该更加努力地探索微生物的更多用途,生产更多良好的产品。 (2)食品的安全与质量 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中,人们看到了无穷无尽的美好前景,却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后面的危险,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的商家在牛奶中添加超标的三聚氰胺,利用地沟油,瘦肉精生产食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了目前的焦点话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限于此处,例如农药对食品的影响,环境污染对食品的影响,化学物质对食品的影响,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都是对食品安全的检测,作为食品专业的一份子,这将是我们的一份职责与义务。 (3)食品的加工与保藏 如今我们所吃的食物大多要经过加工,例如我们吃的果脯与罐头都是经过加工而成的,由于食品原理差别大、食品的需求多样性,故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也有多样性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中,有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技术,超高压技术和微胶囊技术;而保藏方面,了解了食物的组成和腐败的原理就可以对症下药,储藏食物,主要技术包括:新鲜食物的贮存技术、食品气调贮藏技术、食品冷冻保藏技术、食品干燥保藏技术、食品腌渍和烟熏保藏技术、食品化学保藏技术、食品辐射保藏技术、食品罐藏技术、食品包装保藏技术及食品保藏新技术等。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现状和未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代码: 0830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生: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具有扎实的环境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熟练掌握外语、现代环境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学术规范,具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与实际工作的学科基础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后能胜任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2.博士生: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技术研发的最新技术与方法,熟悉学术规范,熟悉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有一定的国际交流经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实际工作的能力,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深入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毕业后能够胜任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学术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生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申请提前毕业,申请答辩前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2)须在英文SCI类期刊或环境类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至少1篇论文,所在培养单位为第一单位,论文内容要与毕业论文内容紧密相关;(3)通过系所层面组织的提前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少于7人,其中外单位成员至少3人。 2.博士生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各类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最低学分:37分) 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 2.博士生(最低学分:23学分)

《地下水科学概论》考试卷含答案

四川 XX 大学 2 0 1 2 - 2013 学年 《地下水科学概论》考试卷 ;③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④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 宦 (或储存)的水体积。 |⑤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生不利于 3. 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 侵蚀(下降)泉、接触泉 与 溢流泉:上升泉可 分为 侵蚀(上升)泉、断层泉 与 接触带泉 。 4. 流线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 切。迹线 是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 二、填空(每个分,共 20分) 1.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 营力,或信息载体 。 资源, S 2.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 Cl - , 5 cf , Mg + 。 生态环境因子 , 灾害因子,地质 SO 2_,HCO , Na + , K + , 介质条件、动力条件、化学条件等。 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

5. 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 上由粗变细。 6. 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__________ 蚀性的水以及水是流动的 7.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_ 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8. 碳酸岩地区岩溶的化学反应式Ca +2HCO T CO f +H b O~CaCOJ _; 9. 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______ 10. 达西定律的公式Q二KiA或V二Ki。 三、判断(共10分) 1. 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O分子态水的转换。(X ) 2. 两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圆球状岩石,排列方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V ) 3. 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V ) 4. 达西定律中的过水断面是指包括砂颗粒和空隙共同占据的面积。(V ) 5弯曲的弯液面将产生一个指向液面凹侧的附加表面压强,附加表面压强与表面张 力系数成正比,与表面的曲率半径成反比。(V ) 6?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强度没有关系,只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X )7.判断泉是上升泉还是下降泉,只根据泉口的水是否冒涌来判断即可,不必考虑含水层是潜水含水层还是承压含水层。(X )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

85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7 科目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满分:150 分 一、考试性质 专业基础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学术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培养目标 (一) 熟悉环境科学与工程发展前沿,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 (二) 具备较强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划及管理能力,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三、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 (一) 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 考试内容 1.《环境综合》 《环境综合》涉及环境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环境化学及环境生物学基础,能源与环境保护问题,资源利用及保护,典型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对策。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代世界及我国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等内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且对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地下水污染评价报告

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XXX灯泡厂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设计 姓名:李庭明 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学号:201003080207 报告编写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工院10级地下水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指导老师:李晓 报告提交单位:成都地质调查局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5) 二、交通位置及历史资料 (5) (一)交通位置 (5) (二)历史资料 (7) 第二章灯泡厂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7) 一、自然地理 (7) (一)地形地貌 (7) (二)气象及水文 (8) 二、地质条件 (9) (一)地层岩性 (9) (二)地质构造 (10) (三)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1) 三、水文地质条件 (12) (一)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 (12) (二)地下水类型 (12)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特征 (13) (四)地下水埋深 (13) 第三章调查评价工作的内容及布置 (13) 一、钻探工程 (13) 二、物探工程 (15) 三、现场观察测试 (16) (一)主要目的 (16) (二)观察内容 (17) 四、取样 (17) (一)水样的采集 (17) (二)岩土的采集 (19) 五、水土分析 (19) (一)地下水常规检测项目 (19)

(二)现场分析与监测 (21) 第四章工作内容与安排计划表 (23) 第五章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的预算 (23) 一、资料收集 (23) 二、现场调查 (24) 三、钻探工程 (24) 四、物探工程 (25) 五、水样与土样分析 (25) 六、报告印刷费及管理费 (25)

地下水科学概论考试卷含答案

地下水科学概论考试卷 含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四川X X大学2012-2013学年 《地下水科学概论》考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②水文地质条件:一个地区地下水埋藏、分布、运动、以及水质和水量等特征的总 称。与地下水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分为气象条件、地貌条件、介质条 件、动力条件、化学条件等。 ③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④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 储存)的水体积。 ⑤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生不利于人类 生活或生产的变化。 二、填空(每个分,共20分) 1. 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__资源__,__生态环境因子__,___灾害因子_,_地质营力 _,或_信息载体_。 2.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__Cl-__,__SO42-___,HCO3-_,___Na+___,__K+___, _____Ca2+_____,___Mg2+____。 3.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下降)泉、接触泉与溢流泉;上升泉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与接触带泉。 4.流线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迹线是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5.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 6.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性的水以及水是流动的 7.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 水,潜水,承压水。

安全科学与工程(0829)专业培养方案

安全科学与工程(0829)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气电子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是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有关电气电子安全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专门从事雷电监测预警、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审核、防雷施工、检测验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上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电气设备与信息系统、建筑结构、雷电原理、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安全工程技术、雷电防护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信息工程和防雷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校内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可在气象部门、科研院所、防雷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雷电物理研究、防雷减灾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防雷工程方案审核、检测验收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等安全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2、具有从事雷电安全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适应电气电子和信息工程安全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3、掌握雷电原理以及雷电防护的基本理论,具备分析和设计防雷器件、进行防雷工程方案审核、防雷工程设计、检测与施工以及雷电监测预警和雷电灾害评估的能力; 4、了解安全工程产业和雷电防护行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质量检验机构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雷电安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行业安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设计的初步创新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8、具有应对雷电灾害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雷达气象学、雷电监测预警、建筑防雷安全技术、建筑电气、接地技术、防雷工程检测审核与验收、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等相关学科。 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计算机基础Ⅰ、大气科学概论Ⅱ、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线路Ⅱ*、电磁场理论、雷电原理、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雷达气象学Ⅱ、建筑电气、接地技术、建筑防雷、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基础。 五、主要实践性环节 认识实习、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厂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介绍 我校于2000年和2001年相继获得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并于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 (一)研究生专业招生方向 理学(077500) 1、环境科学专业方向 ●环境生态学 ●环境化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2、环境工程专业方向 ●清洁生产、能源管理与循环经济 ●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工学(083000) 1、环境科学专业方向 ●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影响评价 ●矿山环境污染研究 2、环境工程专业方向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资源化 ●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 (二)师资队伍及其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的现有教师(包括外聘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6人,本科6人。 目前本学科点已形成五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岩溶地下水防治工程,矿山环境整治,清洁生产、环境规划与能源管理,环境毒理检测、环境评价与污染治理工程。近年来开展了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污染敏感性及污染防治工程,矿区氟、砷和重金属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矿区水土质量演变与生物修复工

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水土保持、环境生态与毒理、固体废物处理的生物控制技术、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与能源审计、区域环境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治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当前,本学科点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尤其在在矿山环境整治及岩溶地下水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部分成果 2006-2007年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的老师经过努力,获得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贵州省科技厅自然基金6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此外,丁坚平教授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文章、权威期刊不低于10篇。此外,目前《固体废物资源化丛书之一——磷石膏和脱硫石膏资源化》这本书正在筹备出版中。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美国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了美国国家环保署的Dr.James Wang、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贵州农业工程学会顾问丁庆生、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夏银寿主任和赵勇高工、贵阳市循环经济办公室黄亚平主任、贵阳市经贸委资源处陆琴处长、小河污水处理厂厂长朱清利、我院毛健全教授、刘方教授等为我院师生作精彩报告。(四)研究生管理 凡涉及到研究生培养环节(研究生复试、导师与研究生互选、开题、中期考核、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答辩等)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学术委员会统一部署下完成。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委员会 成员:吴攀刘方安艳玲刘鸿雁吴永贵杨爱江李金娟 秘书:胥思勤

2018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0830)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0830)考试科目、参 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环境科学 02(全日制)环境工程 03(全日制)环境生态学 04(全日制)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5化学或 816环境微生物学或 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科目为污染控制工程(内容包括: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学)。815化学科目主要考查对现代化学基础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工科四大化学的有关知识,不考查统计热力学、结构化学等知识。 四、参考书目 815化学 《现代化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胡忠鲠 《大学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傅献彩 816环境微生物学

《水处理生物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顾夏声等 《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 《环境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家玲等 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郭怀城等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马中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程声通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曾思育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