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基础》教案

《电路基础》教案

《电路基础》教案
《电路基础》教案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1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2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3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4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5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6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7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8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09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10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11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12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13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14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15

课次授课计划

授课人:XXX 所在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No. 016

最新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d ( )d () ()()()d d q t u t q t C u t i t C t t =??= =第一章 1. 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的表示方法。 (1)电流参考方向的两种表示: A )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图中标出箭头) B )用双下标表示:如 i AB , 电流的参考方向由A 指向B 。 (图中标出A 、B ) (2) 参考电压方向: 即电压假定的正方向,通常用一个箭头、“+”、”-”极性或“双下标”表示。 (3)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降就等于这两点的电位差,即 U ab = V a - V b 2.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定义 若二端元件上的电压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 (即参考电流从参考电压的正极流向负极),则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否则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的计算公式: (1)u, i 取关联参考方向:p = u i (2)u, i 取非关联参考方向:p =- ui 按此方法,如果计算结果p>0,表示元件吸收功率或消耗功率;p<0,表示发出功率或产生功率。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1)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 u = Ri (2)电压与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 u =–Ri 。 4.电容元件 (1)伏安特性 (2)两端的电压与与电路对电容的充电过去状况有关 (3)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 (4)电容元件的功率与储能 d ()()()()() d C u t p t u t i t C u t t =?=?2 1()d d ()2 C C W p t t C u u C u t ==?=???

实验一、电路模拟基础

实验一、电路模拟基础 概要 该实验包括用户基础界面,ADS文件的创建过程包括建立原理图、仿真控件、仿真、和数据显示等部分的内容。该实验还包括调谐与谐波平衡法仿真的一个简单例子。 目标 ●建立一个新的项目和原理图设计 ●设置并执行S参数模拟 ●显示模拟数据和储存 ●在模拟过程中调整电路参数 ●使用例子文件和节点名称 ●执行一个谐波平衡模拟 ●在数据显示区写一个等式 目录 1.运行ADS (2) 2.建立新项目 (3) 3.检查你的新项目内的文件 (5) 4.建立一个低通滤波器设计 (5) 5.设置S参数模拟 (6) 6.开始模拟并显示数据 (7) 7.储存数据窗口 (9) 8.调整滤波器电路 (10) 9.模拟一个RFIC的谐波平衡 (12) 10.增加一个线标签(节点名称),模拟,显示数据 (16)

步骤 1.运行ADS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Advanced Design System2005A → Advanced Design System”(见图一)。 图一、开始菜单中ADS 2005A的选项 用鼠标点击后出现初始化界面。 图二、ADS 2005初始化界面 随后,很快出现ADS主菜单。 图三、ADS主菜单

如果,你是第一次打开ADS,在打开主菜单之前还会出现下面的对话框。询问使用者希望做什么。 图四、询问询问使用者希望做什么的对话框 其中有创建新项目(Create a new project);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项目(Open a existing project);打开最近创建的项目(Open a recently used project)和打开例子项目(Open an example project)四个选项。你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始当的选项。同样,在主菜单中也有相同功能的选项。如果,你在下次打开主菜单之前不出现该对话框,你可以在“Don’t display this dialog box again”选项前面的方框内打勾。 2.建立新项目 a.在主窗口,通过点击下拉菜单“File→New Project…”创建新项目。 图五、创建新项目对话框 其中,项目的名称的安装目录为ADS项目缺省目录对应的文件夹。(一般安装时缺省目录是C:\user\default,你可以修改,但是注意不能用中文名称或放到中文名称的目录中,因为那样在模拟时会引起错误)。在项目名称栏输入项目名称“lab1”。 对话框下面的项目技术文件主要用于设定单位。在微带线布局时有用,我们选择mil。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专业课〗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二O一二年八月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生产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电路基础知识总结(精华版)

电路知识总结(精简) 1.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i>0,反之i<0。 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u>0反之u<0。?2. 功率平衡 一个实际的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总是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3.全电路欧姆定律:U=E-RI 4. 负载大小的意义: 电路的电流越大,负载越大。 电路的电阻越大,负载越小。 5. 电路的断路与短路 电路的断路处:I=0,U≠0?电路的短路处:U=0,I≠0 二. 基尔霍夫定律 1.几个概念: 支路:是电路的一个分支。?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结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网孔:电路中无其他支路穿过的回路称为网孔。?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 定义:任一时刻,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或者说: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2) 表达式:i进总和=0 或: i进=i出?(3)可以推广到一个闭合面。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 定义:经过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电压的升等于电压的降。?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之和。 (2) 表达式:1?或: 2?或: 3 (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推广到一个非闭合回路?三. 电位的概念?(1)定义: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到电路参考点的电压。 (2)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称为接地。?(3) 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位用符号V表示 (4) 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的差。 (5)注意电源的简化画法。?四.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1.理想电压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流的大小,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不变。理想电压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2) 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2. 理想电流源?(1) 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压的大小,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不变。理想电流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2)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3.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 (1)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流,电流源起作用。 (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并联时,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压源的电压,电压源起作用。?4. 理想电源与电阻的串并联?(1)理想电压源与电阻并联,可将电阻去掉(断开),不影响对其它电路的分析。 (2) 理想电流源与电阻串联,可将电阻去掉(短路),不影响对其它电路的分析。?5. 实际的电压源可由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内电阻的串联来表示。 实际的电流源可由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电阻的并联来表示。 五. 支路电流法 1.意义:用支路电流作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 列方程的方法:?(1)电路中有b条支路,共需列出b个方程。?(2)若电路中有n个结点,首先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n-1个电流方程。 (3)然后选b-(n-1)个独立的回路,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的电压方程。?3. 注意问题:?若电路中某条支路包含电流源,则该支路的电流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少列一个回路的电压方程)。?六. 叠加原理 1. 意义:在线性电路中,各处的电压和电流是由多个电源单独作用相叠加的结果。 2. 求解方法:考虑某一电源单独作用时,应将其它电源去掉,把其它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开。?3.注意问题:最后叠加时,应考虑各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与总电流的方向问题。 叠加原理只适合于线性电路,不适合于非线性电路;只适合于电压与电流的计算,不适合于功率的计算。 七.戴维宁定理 1.意义:把一个复杂的含源二端网络,用一个电阻和电压源来等效。 2.等效电源电压的求法: 把负载电阻断开,求出电路的开路电压UOC。等效电源电压UeS等于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3. 等效电源内电阻的求法:?(1) 把负载电阻断开,把二端网络内的电源去掉(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路),从负载两端看进去的电阻,即等效电源的内电阻R0。?(2)把负载电阻断开,求出电路的开路电压UOC。然后,把负载电阻短路,求出电路的短路电流ISC,则等效电源的内电阻等于UOC/ISC。 八.诺顿定理 1.意义:?把一个复杂的含源二端网络,用一个电阻和电流源的并联电路来等效。 2.等效电流源电流IeS的求法:?把负载电阻短路,求出电路的短路电流ISC。则等效电流源的电流IeS等于电路的短路电流ISC。?3.等效电源内电阻的求法: 同戴维宁定理中内电阻的求法。 本章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计算方法,必须很好地理解掌握。其中,戴维宁定理是必考内容,即使在本章的题目中没有出现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在第2章<<电路的瞬态分析>>的题目中也会用到。?第2章电路的瞬态分析?一. 换路定则:?1.换路原则是: 换路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c(o+) =Uc(o-)。 电感上的电流保持不变, Ic(o+)= Ic(o-)。?原因是:电容的储能与电容两端的电压有关,电感的储能与通过的电流有关。 2. 换路时,对电感和电容的处理?(1)换路前,电容无储能时,Uc(o+)=0。换路后,Uc(o-)=0,电容两端电压等于零,可以把电容看作短路。 (2)换路前,电容有储能时,Uc(o+)=U。换路后,Uc(o-)=U,电容两端电压不变,可以把电容看作是一个电压源。

2019年《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年《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计算机应用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一、考试基本要求: . 熟练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知识; . 能熟练地运用电路分析基础知识求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二、考核知识范围及考核要求: 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 §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元件() §电压源() §电流源() §受控源()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两类约束() 、方程的独立性()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 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网孔分析法() §节点分析法()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线性电路的比例性() 网络函数() §叠加原理() §功率与叠加原理()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分解的基本步骤() §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 §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第二篇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六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电容元件() 电容的()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和记忆性() 电容的贮能() 电感元件() 电感的() 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 第七章一阶电路 分解的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 三要素法() 第八章二阶电路 电路中的正弦振荡()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 (上述内容中,的内容是重点,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重要程度次于,要求熟悉。上述内容对应参考书“李瀚荪编,《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中相应的第、、、、、、等章节内容)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内容比例:试卷内容将覆盖全部章。其中:第、、、等章所占比例为,第、、等章所占比例为。 、试卷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和。 、试卷题型比例:简单计算题占;复杂计算题占。 Ⅳ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

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 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 、熟悉二极管器1. 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 常用仪器使用(一) 成绩及评语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 院系: 座号: 专业: 课号: 姓名: 学号: ============================================================================================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万用表、直流稳定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万用表 1台 直流稳定电源 1台 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 三.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关于万用表、直流稳定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相关内容。 是否已完成:是【 】 否【 】 2.认真学习万用表、直流稳定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相关课件(360云盘下载)。 是否已完成:是【 】 否【 】 3.利用网络查找并学习GDM-8245台式数字万用表、SS2323直流稳定电源、TFG6020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使用说明。 是否已完成:是【 】 否【 】 4.掌握峰峰值、有效值的定义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这三种波形峰峰值和有效值的转化关系。 是否已完成:是【 】 否【 】 5.请回答以前几个预习问题: (1)测量直流电压时,台式万用表应选择哪个档位? (2)要测量导线通断应该使用台式万用表哪个档位? (3) SS2323直流稳定电源输出控制开关叫什么名字?如果忘记打开会出现什么问题? (4)TFG6020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A路有哪几种输出波形? (5)请写出用TFG6020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三角波的设置步骤。 (6)请写出峰峰值、有效值的定义。

(7) 有效值为2V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其峰峰值分别为多少? 四.实验原理 根据课件及教师授课按以下要求写出各仪器操作方法: 1.请写出GDM-8245台式数字万用表常用档位作用,红黑表笔插法等简单使用方法。 2.请写出 SS2323直流稳定电源各按键、旋钮作用及简单使用方法,画出40v,±12v电压连接方法。 3. 请写出TFG6020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常用按键功能及简单使用方法。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 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 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1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 1.2 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16、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17、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20、一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业余) 辅导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张志恒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复习要点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1.本征半导体 ?单质半导体材料是具有4价共价键晶体结构的硅Si和锗Ge。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半导体内的最重要的物理现象是本征激发(又称热激发),产生两种带电性质相反的载流子(空穴和自由电子对),温度越高,本征激发越强。 ◆空穴是半导体中的一种等效+q的载流子。空穴导电的本质是价电子依次填补本征晶体中空位, 使局部显示+q电荷的空位宏观定向运动。 ◆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热运动中相遇,使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消失的现象称为 复合。当热激发和复合相等时,称为载流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3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5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几乎与温度无关;少子浓度是温度的敏感函数。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在半导体中,存在因电场作用产生的载流子漂移电流(与金属导电一致),还才能在因载流子

浓度差而产生的扩散电流。 3.PN结 ?在具有完整晶格的P型和N型半导体的物理界面附近,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PN结)。 ?PN结中存在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阻止结外两区的多子的扩散,有利于少子的漂移。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是构成半导体器件的核心元件。 ◆正偏PN结(P+,N-):具有随电压指数增大的电流,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反偏PN结(P-,N+):在击穿前,只有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Is。 ◆PN结的伏安(曲线)方程: 4.半导体二极管 ?普通的二极管内芯片就是一个PN结,P区引出正电极,N区引出负电极。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 组长:曹波组员:袁怡潘依林王群梁泽宇郑勋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加深对“节点电流代数和”及“回路电压代数和”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线性电路中可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①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KC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结点,所有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②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KV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③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三、实验准备 ①仪器准备 1.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15V直流稳压电源 3.200mA可调恒流源 4.电阻 5.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6.实验电路板 7.导线

②实验电路图设计简图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1、启动仪器总电源,连通整个电路,分别用导线给电路中加上直流电压U1=15v,U2=10v。 2、先大致计算好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同时调好各电表量程。 3、依次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 AB、U BE、U ED,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4、再换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I2、I3,并记录好电流读数。 5、然后断开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6、然后断开电压U1,接通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7、实验完毕,将各器材整理并收拾好,放回原处。 实验过程辑录 图1 测出U AB= 图2 测出电压U BE=

【电工标准】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工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 108学时 适应专业:应用电子专业 长沙工商职业中专赵浩 2010年6月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4 适应专业: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一、课程概述 本学习领域是针对电子企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电气线路的安装于应用、电气设备检修调试等专业能力而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以行动领域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综合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的,安排了6个学习情境:用双联开关在两地控制一盏灯的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安装与测试、日光灯电路的分析与制作、照明配电箱的安装、吊扇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分析与制作。 本课程的前设课程为《初中数学》、《初中物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 二、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1)基本知识点: a.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b.理解电压源、电流源概念,掌握其等效变换的方法。 c.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电量。 d.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 交流电路。 e.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f.了解串联、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g.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和负 载的正确接法。 h.了解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概念和方法。 i.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机械特性、经济运行和额定值等。 j.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结构和功能,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能连线操作。 k.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功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意义,具有选用仪表类型、量程范围、分析测量结果的初步能力。

电路基础知识点大全

一、认识电路 1.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源——将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起连接作用,传输电能 2.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填写以下电路图符号: 电源开关灯泡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3. 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常见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人体、大地、石墨等。 容易导电的原因: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具体情况: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自由离子)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油、酸碱盐的晶体、陶瓷、橡胶、纯水、空气等。 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3.良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理想的电工材料,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限。 三、电流 1.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金属导体中,能够做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 子;在酸碱盐溶液中,能够做定向移动的是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按照这个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 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3. 电流用字母I表示,国际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A。 比安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1A=103 mA 1 mA=103μA 4. 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分度值0.02A);0—3A(分度值0.1A) 四、电压 1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d ()d () ()()()d d q t u t q t C u t i t C t t =??= =第一章 1. 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的表示方法。 (1)电流参考方向的两种表示: A )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图中标出箭头) B )用双下标表示:如 i AB , 电流的参考方向由A 指向B 。 (图中标出A 、B ) (2) 参考电压方向: 即电压假定的正方向,通常用一个箭头、“+”、”-”极性或“双下标”表示。 (3)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降就等于这两点的电位差,即U ab = V a - V b 2.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定义 若二端元件上的电压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即参考电流从参考电压的正极流向负极),则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否则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的计算公式: (1)u, i 取关联参考方向:p = u i (2)u, i 取非关联参考方向:p =- ui 按此方法,如果计算结果p>0,表示元件吸收功率或消耗功率;p<0,表示发出功率或产生功率。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1)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 u = Ri (2)电压与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 u =–Ri 。 4.电容元件 (1)伏安特性 (2)两端的电压与与电路对电容的充电过去状况有关 (3)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 (4)电容元件的功率与储能 d ()()()()() d C u t p t u t i t C u t t =?=?2 1()d d ()2 C C W p t t C u u C u t ==?=???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4.理论计算 根据KVL和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 U1=I1*R1,

U2=I1*R2, U3=I2*R3 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 实验心得 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 编写人:蒋雯雯 审批:李明燕 编写日期:2007 年07月 修订日期:2011年03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数:120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我院普大“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通信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仪器等)的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通信、电子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1.知识目标: 简单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2.职业技能目标: 电路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识图能力,并能在电工操作台上正确连接电路;能够对实际直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能够对实际交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安全用电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信息获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适应电路内容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着重介绍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每章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测量,同时加入16个(包括5个选做)电路的实践操作实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教、学、做”的统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实际电路、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基础

电路基础 一、线路板:(PCB)print circuit board 1、线路板的组成:线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一般是两层板、四层板、六层板。由环氧树脂板(绝缘)和 敷铜板组成,电路是敷铜板经过三氯化铁腐蚀而成。在印刷电路板上我们可见:元件孔、线路(铜泊、 敷铜)、阻焊膜、(红色、紫色、绿色等级)、焊盘、(焊点、)过孔、(孔壁镀铜、连接各层线路) 2、焊锡配方:63%锡、37%铅、熔点183℃。焊丝一般中心都有松香助焊清洁剂。 3、线路板的分类: a、按元件安装方式分:插装(THT)如CRT显示器、ATX电源、打印机、复印机等; 贴片装如电脑主板和笔记本电脑主板等。 b、按线路板层数分:单层(CRT、ATX)、双层(CRT、A TX、打印机、复印机)、四层(主板、MP3)、 六层(笔记本6-11层)、八层; 接地孔:(地线概念) 一般来说四层板的上下两层是信号线和部分供电线和地线。 中间两层,一层是供电层,一层是地线。供电层和地线层的导线都比较宽,能够承受较大的电流。 4、线路板断线故障处理方法: a、刮掉阻焊膜,用焊锡或导线连接; b、飞线(用带绝缘的导线);; c、刮掉绝缘层涂导电银漆;(适合于不能焊接的软导线,干了以后才通) 5、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负载)、控制元件和导线及开关组成的回路,闭合的回路电流才 能流动,电才能够做功。 断路(开路) 短路 6、交流电和直流电: 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直流电:(脉动直流)大小变,方向不变 (平滑的直流)大小方向都不变 7、 二、元件的分类和代号: 1、RN、RP、BR、PZ 排阻、网络电阻; 2、CN、CP 排容; 3、L、FB、B、BD、CHOK 电感; 4、X、Y 晶振; 5、RL、RY、K、R 继电器; 6、BZ、BU 蜂呜器; 7、 D 二极管; 8、ZD 稳压二极管; 9、LED、LD 发光二极管; 10、Q 三极管; 11、Q、MN、MP、MF 场效应管; 12、SCR、TR、VS、VT 晶闸管; 13、U、IC 集成电路; 14、PC、OP、OPT 光藕; 15、SW 开关; 16、J、JP 跳线; 17、S、SG 放电管;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1、一个理想独立电压源的基本特性是: 答( A) A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流过的电流可为任意值,由外电路即可确定 B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流过的电流不为任何值,由电压源即可确定 C.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电流必定由电压源正极流出,可为任意值 D.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电流未必由电压源正极流出,可为任意值 2、电路如图所示, 支路电流I AB 与支路电压U AB 分别应为: 答(C) A. 05. A与15. V B. 0 A与1 V C. 0 A与-1 V D. 1 A与0 V (第2题)(第3题) 3、图示电路中,a点对地的电压U a 应为: 答( D ) A. -49 V B. -47 V C. -54V D. -51 V 4、图示二端电路中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阻R A. 对端口电压有影响 B. 对端口电流有影响 C. 对U S 支路的电流有影响 D. 对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均有影响 答( C ) 5、图(a)电路中,U S V =20,R1900 =Ω,R21100 =Ω,稳压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b ),则其工作点应是:答(C) A. u=-10V,i=0mA B. u=-10V,i=-10mA C. u=-10V,i=-5mA D. u=0V,i=10mA

U ()a() b /V (第4题)(第5题) 6、电路如图所示, 若电压源的电压U S >0,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答( C ) A. 仅电阻吸收功率,电压源供出功率 B. 仅电阻吸收功率,电流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流源均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D. 电阻与电压源均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16S (第6题)(第7题) 7、图示电路的等效电导G为: 答( B ) A. 1 6 S B. 6 S C. 27 S D. 1 27 S 8、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 L R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答( B) Ω =6 .A R∞ = R .BΩ =2 .C RΩ =3 .D R 5Ω =2 L R Ω 3 U (第8题)(第9题) 9、图示电路中,开关在t=0时闭合,已知闭合前电容电压U C =2 V,则在t=+0时,电压u及其导数 d u t d 之值分别为: 答( B)

电路基础实验内容补充说明和要点提示

“电路基础实验”内容补充说明和要点提示 《实验一 手工焊接训练》 一.实验过程 1. 从PCB 正面(一般是有字的一面)插器件,用烙铁从PCB 板反面焊接焊点。如图所示。 2. 焊接器件后,多余的管腿要剪掉,以免发生短路。 3. 实验室数字多用表的欧姆档的读数说明:选择某一档位,比如10k Ω,表示该档位的量程为10k Ω,即可以测量<10k Ω的电阻值,显示的测量读数的单位是k Ω 4. 电路图中Vcc 和接地符号的说明:Vcc 代表供电电压,这里就是电源的正极;在直流电路中,接地就是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5. 电路图最右边的b 点是一个测试点,另外,图中三极管的基极也用b 表示,这两个点在电路中是不同的点,请注意区分。 5. 三极管管脚辨认方法如图示: 6. 二极管正负极辨认,需要使用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注意本实验室的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红表笔是高电位,是正极,黑表笔是低电位,是负极。 二.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不要求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 焊接技术训练;表面贴装流水线工艺》 一.实验过程 1. 焊接粗导线最好先上锡。 2. 焊接粗导线不要用烙铁尖端焊,要用烙铁尖端后面的部位焊接,才能给足热量,如图示:

3.表面贴装流水线操作时要注意,不要随便用手去摸PCB板,否则会蹭掉焊锡 膏。 4.贴片元件安装位置要注意,一般的元件(比如电阻、电容) 有两个引出端,但不区分正负极,左右两端要分别贴在焊盘 上,如图所示。注意有文字的一面向上。 二.实验报告 1.本次实验报告内容要求重点在于总结手工焊接的方法,叙述实验中的手工焊 接的过程,遇到了那些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 2.本次实验报告是课程的第一个实验报告,报告形式要认真,报告整体结构完 整,书写要认真,篇幅得当,不要抄教材。 《实验三、简单电路测量和仪器使用》 一.实验过程 1.教材中的“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节实验要求较多,部分内容略去不做, 电阻473表示阻值47×103Ω,电容104表示电容值10×104 pf,注意其单位是pf,第二是直标法,例如2n2表示2.2nf,其中的n表示nf的缩写,n的位 置表示小数点的位置。 3.内容修改:94页,2.(2)只测10V;2.(5)“50V交流电 压档”改为“20V交流电压档” 。 4.接地的说明:接地,就是连接到电路中的电位的参考点; 数字信号发生器需要接地;特别注意示波器也需要接地,即每个探头的上的夹子要接地,如图示。 5.注意示波器探头上的衰减倍数的设置必须要与示波器相 应chanel的衰减倍数设置一致。 6. 校准信号的频率是仪器本身特有的,无需调节。 7.理解波形的各种参数的含义。 8.信号发生器输出波形的大小以示波器实际测量结果为准。 9.pp95关于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50欧姆的内容不适用于RIGOL的设备。二.实验报告 1.本次实验开始有数据记录,在本次和以后的实验报告正文要写数据分析。不 要用原始记录代替正式报告,也不要在正式报告中写“参见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也要附在正式报告后面上交。 2.画波形图要注意图中的各个要素是否齐全,不能只画简图或者示意图。 3.实验中的原始数据不得用铅笔记录,且经教师签字后,必须与实验报告一并 上交。 4.思考题3改为:解释什么是上升沿触发和下降沿触发。 《实验四、RC串并联网络的相频和幅频特性测试》 一.实验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