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电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09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的总结电路分析基础学习的总结范文通过电路基础的学习,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学期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打下了基础。
对于我们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
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对于第五章的内容,老师让我们自主讲解的方式加深了我们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预习,更好的把握重点,很符合自主学习的目的。
至于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则完全是建立在前四章的内容上展开的',主要就是学会分析电路图结构的方法,对于一二阶电路的响应问题,就是能分析好换路前后未变量和改变量,以及达到稳态时所求量的值。
对于老师上课方法的感想:首先感谢窦老师和杨老师的辛苦讲课,窦老师声音洪亮,讲课思路清晰,让我们非常受益,杨老师的外语水平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中文教学中,我们有过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都自己去讲台上讲课,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对于我们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再是老师讲课的思路,让我受益不凡,在这之中感受到学习电路的方法。
在双语班的教学中,虽然外语的课堂让我们感觉很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看不懂ppt上的单词,临时上课的时候去查,但是老师上课时经典的讲解确实很有趣味,不仅外语水平是一定的锻炼,同时也是学习电路知识,感觉比起其他班的同学,估计这应该是一个特色点吧。
对于学习电路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那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多问老师,因为我们是小班,这方面,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
大学课程数电模电全称数电模电(电子电路基础)是大学中一个重要的电子工程学科,全称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基础》。
本文将介绍数电模电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重点。
1. 数电模电概述数电模电是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设计和分析方法。
在电子工程领域中,数电模电是其他高级课程的基础,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电路基础,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2. 数电模电主要内容2.1 数字电路•布尔代数和逻辑运算:数电模电课程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布尔代数和逻辑运算,包括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等基本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介绍了与、或、非等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和应用,同时也介绍了多路选择器、译码器、编码器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时序逻辑电路: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触发器、寄存器和计数器等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存储器:介绍了RAM、ROM等存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2.2 模拟电路•基本电路元件:介绍了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放大电路:学生将学习到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共射放大器、共集放大器和共基放大器等。
•运放电路:介绍了运放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比较器、积分器和微分器等。
•控制系统基础:介绍了反馈原理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基础。
3. 数电模电学习方法•理论学习:理解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是数电模电课程学习的第一步。
学生应该注重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应用,同时熟悉各种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实践操作:数电模电课程中的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室实践,亲自动手设计和搭建各种电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概念总结:及时总结所学知识点,理清关键知识和难点,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总结表格等方式来梳理知识框架,便于日后复习和记忆。
4. 数电模电的应用领域数电模电课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大学一年级电子工程课程同步教案电路基础与分析电子工程课程同步教案:电路基础与分析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路参数的计算与测量方法;3. 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4. 学习分析基本电路的方法和技巧;5. 掌握常见电路的设计与实施;6. 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章:电路基础1.1 电路的概念与分类1.2 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1.3 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基本关系1.4 电路定律与基本规则第二章:电源与信号2.1 直流电源的构成与特点2.2 交流电源的构成与特点2.3 常见信号的性质与应用第三章:电路分析方法3.1 KVL与KCL分析法3.2 网孔分析法3.3 超节点与超网孔分析法3.4 电路模拟方法与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第四章:直流电路4.1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性与分析4.2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4.3 直流电路的戴维南与诺顿等效电路4.4 正弦波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交流电路5.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特性5.2 交流电路的R、L、C参数分析5.3 交流电路的传输特性与频率响应5.4 传输线与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第六章:数字电路基础6.1 二进制与数字信号的表示6.2 布尔代数与逻辑门电路6.3 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6.4 存储器与运算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第七章:信号与系统基础7.1 信号的表示与分类7.2 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性7.3 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7.4 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教学方法:1. 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实验实践;2. 结合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3. 采用多媒体教学,图表和示意图辅助讲解;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5. 提供实际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机会。
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与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2.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4. 学生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课堂表现将作为加分项。
大学基础电路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大学基础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2. 掌握基础电路的搭建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电路定律和电路特性。
实验材料:1. 电源2. 电阻3. 电容4. 电感5. 示波器6. 万用表7. 导线等实验原理:电路是由电源、电路元件和连接导线构成的闭合路径。
电阻、电容和电感是常见的电路元件。
实验步骤:1. 搭建串联电阻电路:将两个电阻依次连接起来,接入电源。
2. 测量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之间的电压。
3. 搭建并联电阻电路:将两个电阻连接在一起,接入电源。
4. 测量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并联电阻电路的电流。
5. 搭建电容充放电电路:将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接,并接入电阻。
6. 观察电压变化: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的变化。
7. 搭建RL串联电路:将电感与电阻串联连接,并接入电源。
8. 测量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RL串联电路的电流。
9. 观察电感电流变化:使用示波器观察电感电流的变化。
10. 搭建LC并联电路:将电容与电感并联连接,并接入电源。
11. 观察电压变化:使用示波器观察LC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串联电阻电路:通过测量电压可以得到两个电阻的电压值,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值。
2. 并联电阻电路:通过测量电流可以得到电路的总电流,根据并联电阻电路的特性可以计算出各个电阻上的电压。
3. 电容充放电电路: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的变化曲线。
充电过程中电压逐渐上升,放电过程中电压逐渐下降。
4. RL串联电路:通过测量电流可以得到电路中的电流值,使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电感电流的变化曲线。
电感对电流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
5. LC并联电路: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电压的周期性变化曲线,这是由于电容和电感的特性所致。
实验结论:1. 串联电路中电阻之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
2. 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压相等,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B 卷答案与评分标准080101A010902AD01C#050085(7分)解:设N 端口电压 电流为u ,i 如图所示,由KCL,KVL 分别得到135()i i A =+= (1’) 115(51)10605()u i i V =--+-+=- (3’)N 吸收的功率为(5)525()N P ui W ==-⨯=- (3’)N 发出25W 功率。
080101A020102AD01C#050113 (7分)S U 解:在所示图端口外加电压源,如下图所示080101A020501AD01C#050224 (7分)解:(4’) (3’)080101B040501AD05C#080621 (7分)080101C030501AD01C#050454 (7分)解:125312K K -⨯=⨯+⨯1224(2)4K K =-+⨯ 解得113.5K =- 234K =- (4分)当2S I A =,6S U V =时,122627( 4.5)31.5U K K V =+=-+-=- (3分) 080101B060301BD05C#081020 (7分)缺答案 由线电压U 380V l =,相电压'''2200V,220120V,220120V AN BN CN U U U =∠︒=∠-︒=∠+︒ 线电流'U 2200I 10A R 22AN A A ∠︒=== 线电流'U 220120I 10120A R 22BN B B∠-︒===∠-︒由于R C 短路,所以由KCL 可得,I I I 100101201060A C A B =+=∠︒+∠-︒=∠-︒080101B080303AD01C #051458 (7分)答案:去耦得0.01F 0.03H0.03H0.01H- (1分)等效电感为 0.010.0150.005L H =-+=(3分)101410.0050.01s LC ω-∴===⨯ (3分)080101A090202AD01C#051659 (7分)答案:P(2分)2020cos60o=+30= W (5分) 080101A100401AD01C#051855(7分)答案:将()C u t 分成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22()202016t t C u t e e --=-+ (3分)由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的线性性质,得222()404084032t t t C u t e e e ---=-+=- V (4分)080101C110101AD10C#102014(7分)修改答案解:22LL L c di i Li u dt+=-+ (1) cL du i dt=-(2) (2)代入(1)得:2240c cc d u du u dt dt++= (4分) (3分)换路前,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断路,有()2105A 22L i -=⨯=+,()05210V c U -=⨯=换路后,根据换路定律得,()()005A L L i i +-==,()()0010V c c U U +-==080101C030702AD10C#140423(10分)解:根据戴维南定理,从R 两端看进去,等效电路图(C )(1’)a b c 1.求开路电压oc u ,见图(a )11111234(2)2122(2)42oc u i i i i i =⨯+⨯++⎧⎨=+++⎩ 由②式得10.5i A = 代入①式17oc u V = (3’)2.求内阻0R ,应用外加电源法,图(b )01010001()42332u i i i i u i i =+++⎧⎨=-⎩ 解得:0000044u u i R i =∴==Ω (3’) 等效电路图如(c )60| 1.7ocR u i A R R =Ω==+ (1’) 当04R R ==Ω时 可获得最大功率2max184oc u P W R == (2’) 080101C050302AG10C#150807 (10分):解(1分),'I并联电容后画相量图总电流变为()()2cos'0.9'25.8415.051220'36.431.5236.431.5222031.5222025.8431.5217.6236.4220113.915.8315025015.8C CCCCCUI j j j jX XXtgXXX Cf Hz Cϕϕϕωπ==∴==-+=-+-+=-∴-+=-∴===Ω=∴=⨯⨯相量图中分()20123Fμ=分080101C100501AD10C#121837(10分)解:由节点电压方程有:()()111416007326//336//3C Cu u V--⎛⎫++=+⇒=⎪⎝⎭()()()0301603C L L u i i A ---+=⇒= 由换路定律知:()()007C C u u V +-==()()003L L i i A +-== (2’) t =∞ 时电路如下图所示:有KVL 知:()()164616836C C u u V -∞+⨯=⇒∞=+ ()163.232L i A ∞==+ (2’)电容支路时间常数:()13//62C S τ== 电感支路时间常数:20.432LS τ==+ (2’) 则:()()()0.58t C u t e t ε-=- (1’)()()()2.53.20.2t L i t e t ε-=- (1’) 所以:()()()()()0.5 2.52 1.60.4t t C L u t u t i t e e t ε--=-=-+ (2’)。
大学电路原理教材大学电路原理教材目录:第一章电路基础理论1.1 电路元件和符号1.2 电路基本定律1.3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性质1.4 电路的节点和支路1.5 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2.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2.3 电流分压和电压分流定律2.4 等效电阻和电路定理2.5 构建基础直流电路...第三章交流电路分析3.1 交流电和信号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压和电流的表示3.3 交流电路中的复数表示3.4 交流电路的幅频特性3.5 交流电路的相位关系...第四章二端网络分析4.1 二端网络的参数与特性4.2 二端网络的等效性质4.3 串联与并联网络的等效4.4 电压与电流传输特性4.5 单位传输功率与最大传输功率 ...第五章三端网络分析5.1 三端网络的参数与特性5.2 三端网络的等效性质5.3 三端网络的稳定性分析5.4 构建常见三端网络...第六章放大电路基础6.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6.2 放大电路的基本性质6.3 放大电路的线性增益6.4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6.5 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第七章反馈电路分析7.1 反馈的基本概念7.2 正反馈与负反馈7.3 反馈电路的分析方法7.4 反馈电路的稳定性分析7.5 常见反馈电路的应用与设计 ...第八章滤波电路设计8.1 滤波器的分类与基本特性 8.2 有源滤波电路的设计8.3 无源滤波电路的设计8.4 高频和低频放大器的设计 ...第九章非线性电路分析9.1 非线性元件的基本特性9.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9.3 非线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 9.4 构建常见非线性电路...第十章数字电路基础10.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10.2 逻辑门与布尔代数10.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10.4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附录A 电路实验指导附录B 常见电路元件参数参考文献注:以上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教材编写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