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骅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案例

黄骅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案例

黄骅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案例
黄骅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案例

案例:黄骅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问题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评涉及到的规范、标准有哪些?

问题2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区主要设施有哪些?

问题3

污水处理区的调节池大小设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4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进行哪些基础资料的收集?

问题5

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

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评涉及到的规范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4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 112-2007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 564-2010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工程分析

2.1项目概况

项目基本构成表

项目名称黄骅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建设单位黄骅市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包括垃圾收运系统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总投资总投资为5462.20万元人民币,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2731.10万元,单位自筹2731.10万

建设地点黄骅镇杨常庄村境内,205国道西500m、常毕公路北侧,填埋场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拟占地原为黄骅镇杨常庄砖瓦窑场用地,现已废弃。项目北距杨常庄1450m,西南距故县2500m,南距冲寺口村1900m,东距后店子仁村乡2500m,东北距郑仁村3500m。填埋场场界南侧紧邻常毕公路,场界西侧、北侧和东侧全部为沙荒地。

规模设计日均处理规模(t/d) 工程总库容(万m3) 有效库容(万m3) 设计服务年限300 151.25 150.63 共10年

服务范围本工程服务范围为黄骅市城区范围。黄骅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距黄骅市城区7公里。

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为生活垃圾及少量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及废物、特种垃圾由相应处理场单独处理,禁止纳入生活垃圾处理场

生产班制和

职工人数

项目定员33人,生产天数为365天,职工工作时间为8小时

实施计划2008年11月-12月: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及初步设计;2009年9月:项目方案设计及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2009年2月-8月:项目土建工程施工及验收;

2009年9月:项目装修及室外工程;

2009年10月:总验收。

拟建项目

2.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垃圾收运系统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2大部分。

1、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垃圾收运系统是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垃圾的收集、贮存及运输诸环节。垃圾收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贮运(即搬运、贮存)是从垃圾产生源头将垃圾送至贮存容器或集装点的运输过程。第二阶段是清运(即收集、清除)是将垃圾近距离运输至收集点。第三阶段是转运是将垃圾转运至大容量运输车上,运往垃圾处理场。

2、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包括管理区、填埋区、污水处理区三部分,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1)管理区

办公、生活、维修等。

(2)填埋区

填埋区工程包括:防渗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地下水排水工程、填埋气体导排工程、防洪工程、环库区截洪沟、进场道路、卸料平台等。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5.1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包括下列主要设施: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

5.2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围墙或栅栏等隔离设施,并在填埋区边界周围设置防飞扬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及防火隔离带。

(3)污水处理区

污水处理区包括:调节池、污水处理设施。

·渗滤液产生量计算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

计算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时应充分考虑当地降雨量、蒸发量、地面水损失、其他外部来水渗入、垃圾的特性、表面覆土和防渗系统下层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等因素。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宜采用经验公式法(浸出系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Q——渗滤液产生量,m3/d;

I——多年平均日降雨量,mm/d。

A1——作业单元汇水面积,m2;

C1——作业单元渗出系数,一般宜取0.5~0.8;

A2——中间覆盖单元汇水面积,m2;

C2——中间覆盖单元渗出系数,宜取(0.4~0.6)C1;

A3——终场覆盖单元汇水面积,m2;

C3——终场覆盖单元渗出系数,一般取0.1~0.2。

渗滤液的产生量受垃圾含水量、填埋场区降雨情况以及填埋作业区大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场区蒸发量、风力的影响和场地地面情况、种植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最简单的估算方法是假设整个填埋场的剖面含水率在所考虑的周期内等于或超过其相应田间持水率,用水量平衡法进行计算:

Q = (Wp-R-E)Aa+Q’(8-1)

式中:Q ——渗滤液的年产生量,m3/a;

Wp ——年降水量;

R ——年地表径流量,R=C×Wp;

C ——地表径流系数;

E ——年蒸发量;

Aa ——填埋场地表面积;

Q’——垃圾产水量。

·渗滤液水质

水量和水质波动大。

COD、氨氮等污染物浓度高,是治理的重点,尤其是氨氮的处理。

可生化性能差,生物处理的难度较大。

另外,渗滤液在进行生化处理时会产生大量泡沫,不利于处理系统正常进行。

①调节池

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调节池容积应与填埋工艺、停留时间、渗沥液产生量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等相匹配。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的确定应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贮存容量综合考虑,宜按照多年逐月降雨量产生的渗滤液以及渗滤液处理的规模经平衡计算确定,并应考虑应急情况下渗滤液的贮存。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调节池容积宜容纳3个月的渗滤液产生量确定,是依据生物处理设施冬天停止运行时,其产生的渗滤液进入调节池,待温度高于5℃时再次运行生物处理设施。

·渗滤液处理工艺概述:

水解酸化、混凝沉淀。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膜生物反应器法(MBR)、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和纯氧曝气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

纳滤、反渗透、吸附过滤。

本次工程推荐采用“混凝沉淀+A/O+膜生物反应器法MBR+纳滤NF+反渗透RO”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HJ564-2010)纳滤和反渗透工艺产生的浓缩液宜单独处理,可采用焚烧、蒸发或其它适宜的处理方式。

·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主要恶臭污染源(调节池、厌氧反应设施、曝气设施、污泥脱水设施等)宜采取密闭、局部隔离及负压抽吸等措施,经集中处理后排放,处理后气体的排放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污泥井

硝化池

反硝化池

送黄骅市污水处理厂

中空纤维膜池

填埋场填埋

混凝沉淀

调节池

反渗透系统

纳滤系统

内循环

浓缩液回灌

浓缩液回流

透过液

中沉池

透过液

预处理

生物处理

深度处理

应按各生产环节噪声的产生原因,分别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厂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 的要求,作业车间噪声应符合GBZ 1 的要求。

渗滤液处理工程曝气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宜采用喷淋水或消泡剂等方式抑制。

工艺流程

填埋方法

采用“分区—单元式”填埋方式,垃圾运至填埋库区后,从填埋库区库底依次往上分单元、分层填埋,直至达到设计高程进行封场覆土。

填埋分区

根据地形特点,将填埋作业区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大区域内按13m×13m(或根据地形条件以168m2为单位)划分填埋单元,从最低层填埋,每层厚度为2-3m。

填埋单元

填埋单元规模按13m×13m(或根据地形条件以168m2为单位)划分,每天一单元。每单元填成长方形斜四棱体,高度2-3m(压实后的厚度),长度、宽度视垃圾入库量不同而改变,斜坡体坡度不小于2%。

填埋中间层

每个填埋中间层由若干同一平面的填埋单元组成,形状视具体地形而定,高度2-3m(压实后的厚度)。填埋单元的分层结构

垃圾填埋采用分层压实方法进行操作。垃圾进场后按划分好的单元卸下,用推土机摊平、摊铺均匀、厚度达0.6m后,用垃圾压实机反复压实,使其密度不小于0.8t/m3,然后按此程序填埋第二、第三层……,至垃圾厚度达到2-3m厚(指压实后的厚度),立即用0.2~0.3m厚的土覆盖,并予以压实。填埋分层结构如图6-1所示。

卫生填埋分层结构示意图

防渗及封场设计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5.3 选择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或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和其他渗滤液流经或储留设施的防渗衬层。

条件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双层人工合成材料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且

厚度不小于2m

渗透系数小于1.0×10-5cm/s,且

厚度不小于2m

渗透系数不小于1.0×10-5cm/s,

或者天然基础层厚度小于2m

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5cm/s,且厚度不小于2m

垃圾处理场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水、气、声、渣、生态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1)污水

渗滤液、生活污水、车辆清洗废水。

(2)废气

填埋废气:填埋废气的产生量及成分随产生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的,同时填埋场气的成分和热值还与垃圾的成分有关。

填埋场产气量预测曲线图

填埋场垃圾生物气体成分

组分CH4CO2氮氧硫化物氨氢CO 体积% 45-50 40-60 2-5 0.1-1.0 0.1-0.5 0.1-1.0 0-0.2 0-0.2

9.2.1 填埋工作面上2m 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不大于0.1%。

9.2.2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采取甲烷减排措施;当通过导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百分比不大于5%。

填埋场恶臭:

9.3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运行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恶臭物质的扩散。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敏感点方位的场界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应符合GB 14554 的规定。

粉尘:

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噪声

(4)固体废弃物

封场期污染源分析

由于垃圾的腐解过程需要时间,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恶臭气体等还会继续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本项目服务期满,填埋场封场后,在5-10年内,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及填埋气体的状况与运营期间相似(见运营期污染分析),因此,填埋场封场后,仍需保持污水处理站及填埋气体处理系统正常运转。此外,终场后的全面绿化将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3方案比选

垃圾处理方案比选

垃圾处理方式归纳比较

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

主要技术特点比较技术可靠性可靠。属传统处理方法较可靠,国外属成熟技术较可靠,我国有实践经验操作安全性较好,沼气导排要畅通较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较好

管理水平一般很高较高

稳定化时间5-8年2h左右15-30天

能源化意义沼气收集后用以发电焚烧余热发电

采用厌氧发酵工艺,沼气收

集后用于发电

资源利用

封场后恢复土地利用或再

生土地资源

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

焚烧残渣可综合利用

堆肥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

绿化,并可回收部分物质最终处置

填埋本身是一种最终处置

技术

焚烧残渣需作处置,约占进

场垃圾量的10-15%

不可堆肥需做处置,约占进

场垃圾量的30-40%

技术特点

操作简单,工程投资和运

行成本较低

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减

量化效果好

技术成熟,减量化和资源化

效果好

主要风险

沼气聚集引起爆炸,场底

渗漏或渗漏水处理不达标

污染环境

垃圾燃料不稳定,烟气治理

不达标污染环境

生产成本过高或堆肥质量

不佳影响产品销售

环保要求比较地表水污染

应有完善的渗漏处理设

施,但不易达标

残渣填埋时与垃圾填埋方

法相仿,但水量较小

可能性较小,污水应经处理

后排入城市管网

地下水污染

需有防渗措施,但仍可能

渗漏,人工衬底投资大

可能性较小可能性小

大气污染

有轻微污染,可用导气、

覆盖、隔离等措施控制

应加强酸性气体和二恶英

的控制和治理

有轻微气味,应设除臭装置

和隔离带

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域无

需控制堆肥中重金属含量

和PH值

主要环保措

场底防渗、每天覆盖、填

埋气导排、渗漏液处理、

烟气治理、噪声控制、残渣

处理、恶臭防治等

恶臭防治、飞尘控制、污水

处理、残渣处置等

规模与成本比工程规模

取决于作业场地和适用年

限一般均较大

单台炉规格常用

150-500t/d,焚烧场一般安

装2-4台焚烧炉

静态或间歇式堆肥常有

100-200t/d,动态连续式堆

肥场可达400-600t/d

适用条件

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

但含水率较高不适用

要求垃圾的低位热值大于

8900千卡/公斤

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含量大于40%

占地面积大较小中等选址较困难有一定难度有一定难度

运输距离远,一般在郊外较近,常处市郊结合部,运

距视规模和服务距离定

较远,一般位于近郊

建设工期9-12个月30-36个月12-18个月

产品市场有沼气回收的卫生填埋

场,沼气可用作发电

热能或电能可为社会使用,

需有政策支持

落实堆肥市场有一定难度,

需采用多种措施

吨处理能力

投资

18-27万元/吨50-70万元/吨23-32万元/吨处理成本35-65元/吨80-140元/吨50-80元/吨

由以上各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可知,焚烧法和堆肥法对垃圾成份要求较高,其中焚烧法运行费用和处理成本高,当生活垃圾中可燃物的发热量达到4180kJ/kg以上,才具有燃烧回收热能的价值。而堆肥法生产的有机肥料肥效低,如果不能销售,易形成二次污染。卫生填埋法处理垃圾量大,单位运行费用和处理成本相对较低,处理彻底,易于实施,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采用。

根据黄骅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采用焚烧工艺不现实,也不符合我国县级城市的实际情况;采用堆肥处理目前的垃圾有机组分达不到堆肥要求,若采用堆肥处理,应进行垃圾的分区分类收集,目前城区尚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采用卫生填埋处理从投资和处理工艺上均比较符合黄骅市城区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我国县级城市的实际情况。

垃圾处理方案选择

我国县级城市的生活垃圾中可燃物的发热量较低,不宜采用焚烧工艺。采用堆肥处理目前的垃圾有机组分达不到堆肥要求,若采用堆肥处理,应进行垃圾的分区分类收集,目前城区尚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采用卫生填埋处理从投资和处理工艺上均比较符合黄骅市城区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我国县级城市的实际情况。

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比选

在现实条件下,垃圾处理基地的选址很难十全十美,总会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99-2008)中对填埋场选址的要求,以及黄骅市总体规划及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共拟定了两处可供选择的场址。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CJJ17-2004):

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

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

3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土石料条件;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5 洪泛周期(年)、降水量、蒸发量、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基本风压值;

6 道路、交通运输、给排水及供电条件;

7 拟填埋处理的垃圾量和性质,服务范围和垃圾收集运输情况;

8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资料;

9 城市电力和燃气现状及规划资料。

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

(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中选址要求

①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规划要求;

②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一致;

③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 年;

④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⑤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⑥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⑦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⑧卫生填埋场不应设在特殊区域附近的要求,具体的特殊区域如下:

A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洪泛区和泄洪区;B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 以内的地区;C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 以内的地区;D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E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F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公园、风景、游览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G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2)《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2008)中选址要求

4.1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

4.2 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4.3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 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4.4 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4.5 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垃圾填埋场选址:规不高避位

规:规划(环城卫)

不:工农自风文生水矿国军

高:标高50年一遇洪水位

避:震坍滑隆断溶陷丘啸湿泥扇

位:位置环评决定

场址比选方案及推荐场址

本项目拟定场址共两处。场址一:位于黄骅市黄骅镇冲寺口村205国道西侧,距黄骅市市区7km,距最近的居民点2km。占地208.35亩,为砖厂多年取土后的土坑。场址二:位于307国道南侧,距黄骅市区3km,距最近的居民点黄骅市青青家园2km。各场址具体情况见表4-2。

表4-2 场址比选具体情况表

场址1:冲寺口村205国道

场址2:307国道南侧

西侧

距城中心距离(km)7 3

场地现状废弃取土坑废弃取土坑

附近居民户数(户)无无

可使用年限﹥10 ﹥10

占用土地面积208.35亩229.2亩

交通状况距205国道500m 307国道南侧

地形地貌平原荒地平原荒地

地质条件下层粘土,表面粉土下层粘土,表面粉土

特殊限制无无

覆土来源充足充足

总规方向无无

对周围的影响离敏感点相对较远离敏感点相对较近

社会影响可控制不易控制

土地利用价值低较高

今后扩充余地有有

经勘察比较,场址一较场址二具有如下优点:

(1)场址靠近公路,交通便捷,便于工程的建设,建成后便于垃圾的运输及运行管理。

(2)地处城区规划区之外,不在城区规划和建设的发展方向,场址周围800m内无居住区及永久性建筑物,对环境影响及公众影响较小。

(3)场址选一荒废土坑,且可征地面积大,最多可征地240亩不但可以满足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的用地要求,而且可以减少征地费用和工程拆迁费。

(4)已通水,电源较近,场址附近50米远处有10kV电力线至该场区。

根据以上分析,拟选场址一作为黄骅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场址。该场地符合黄骅市总体规划,其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交通运输、供电、供水等条件也基本能满足建场条件,因此黄骅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是可行的。

选址合理性分析

综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2008)中选址要求,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见表4-3。

表4-3 项目选址符合情况对照表

项目要求选址具备条件是否符合

城市规划符合规划符合黄骅市总体规划符合水土资源保护保护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符合生态平衡保护封场后生态建设符合

使用年限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不低

于8年

10年符合

交通交通方便、运距合理距205国道西500米,常毕公路北

符合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低周边1450m范围内无居民符合土地价值低占用废弃砖瓦窑场符合征地费用低低符合地下水贫乏地下水埋藏较浅符合地表水非洪泛区和泄洪区非洪泛区和泄洪区符合与最近河流、湖泊距离不少于50m 50m范围内无地表径流符合

不良地质不得设于活动坍塌地带、

蕴矿区、石灰坑及溶洞区

场内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符合

项目要求选址具备条件是否符合珍稀物种保护区不得占用不属于珍稀物种保护区符合

文物保护及风景名胜区不得占用不属于文物及风景名胜保护区符合

军事用地及国家保密区不得占用不属于军事用地及国家保密区符合与航道相通不得与航道相同不与航道相通符合由表4-3可以看出,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2008)的要求,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此外,其他条件均符合要求。

因此在下一步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其地下水的收集与排放,本评价认为项目的选址在采取一定措施的基础上是符合选址要求的。

城镇规划符合性分析

(1)《黄骅市“十一五”规划》

。。。

从以上发展规划中不难看出,黄骅市政府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与信心。并明确提出建设垃圾填埋场,本项目的实施符合黄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黄骅市区域规划的要求。

(2)《黄骅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符合规划选址要求,项目选址意见书见附件3,《黄骅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见附图2

(3)《黄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根据黄骅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黄骅市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黄国土预字(2009)第09号),该项目选址符合《黄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拟占地原为黄骅镇杨常庄砖瓦窑场用地,现已废弃。项目的实施对黄骅市废弃砖瓦窑场的改造和利用具有积极的作用。项目用地预审意见见附件4。

因此,本项目的选址是不违背黄骅市城市规划要求的。

4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恶臭环境影响分析

颗粒物环境影响分析

大气防护距离的确定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填埋气体的生态影响

扬尘和作业噪声的生态影响

土石方工程的生态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埋区其他生态环境影响人体健康景观生态地址

垃圾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分析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环境风险评价

填埋气风险评价

填埋气火灾爆炸因素识别

火灾爆炸影响后果预测

火灾防范措施

渗滤液风险评价

防渗层断裂导致地下渗漏的环境影响分析

污水不经处理事故排放的环境影响分析

防范措施

生态项目,掌握术语,掌握答题方法

“…掌握术语,也就是描述生态环境因子的要素,这就是得分点,比如生产力、生物量、土地利用格局、“三场”、地质灾害、优势度等,所以常常有人说自己答题答到了,但是没得分,其实就是没把术语写上去,哪怕答题意思表达到了!

最关键的:答题方法,其实案例分析生态题的考点无外乎3点:影响因子、影响因素及影响识别,通俗点就是-----活动、要素、影响,也就是说案例答题至少有这三点,才是一个完整答案。

比如:2009案例第一题“采矿带来的生态问题”,很多人都答了“对植被的影响”,但是就这一条就得不到分,为什么?因为“影响识别”是由活动、要素、影响三部分组成的。

正确答案应该是-----土地开挖、剥离过程中(活动)由于破坏植被、改变土地利用格局(影响)对植被种类、生产力、生物量、覆盖率等(要素)的不利影响,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答案!

其实生态题都应这样达,因为阅卷人不一定做过环评,他只会对照环保部给的一个标准进行阅卷,而阅卷标准就是一些在技术方法、导则里面出现过的一些术语与文字!!”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 1概述 某市城区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此外有少量工业、商业及建筑垃圾等,没有进行分类和分拣。日垃圾处理350吨;服务人口25万人。垃圾组分的性质及其产量见表1。 表1生活垃圾物化性质表(重量百分率) 4吨运输车10辆,日场60车次,7吨运输车1辆,日场4车次。平均日清理生活垃圾约300吨。 2场址及库容 2.1场址 位于城东距市中心8公里处,为原废弃砖厂,规划占地200亩,填埋场占地130亩,三面有路,交通便利。 2.2填埋场库容 垃圾坝采用土坝,土坝稳定性好、就地取材、工程造价低。坝体主要取库区粘土、

碎石土和风化料进行砌筑。坝两个坡面贴坡铺设2.0毫米厚HDPE防渗膜与库区水平防渗层搭焊连成整体,膜上采用编织袋装土护坡填埋库区设的垃圾坝1座,设置在窑坑的中部,其坝底标高-4.30m,坝顶标高-4.10m,坝顶长155.0m,坝底长145.0m,坝顶宽5.0m,边坡1:2,坝底宽13.0m,坝高2.0m。 填埋库区的垃圾起始填埋标高为-4.30m,最终填埋标高为35.70m,总库容为180万m3,覆盖土所占容积为18万m3,可填埋的垃圾总量为145万t(垃圾经压实和腐熟后的密度按0.8t/m3计),垃圾填埋区地上部分高28.0m,服务年限10年。 3填埋作业方法 整个场区面积较大,利用分区坝将填埋场分成2个区域,在填埋到地坪高度时开始往上填埋一直达到设计填埋高度。 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工艺。来自市区的生活垃圾经地磅计量后,通过作业平台和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库区的填埋作业小区卸车,然后由填埋机械摊铺、碾压和覆盖。工作面宽度定为10~12m,长度为20~25m,面积按220m2控制,每天堆填高度1.8m,可堆填垃圾量350t左右。 垃圾的摊铺、碾压作业分层进行,每一松散的垃圾分层用压实机碾压3~5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大于300mm,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实密度(接近0.8t/m3)。多个薄层的压实厚度达到1.8m时,即进入覆土作业工序(覆土作业是将足量的覆盖土摊铺在垃圾上并压实,覆土厚度为0.2m)。1.8m厚的垃圾压实层与0.2m的覆土层,构成一个2.0m厚的填埋单元。为保证覆盖作业在每日收工之前进行,以一日为一个填埋单元。多个填埋单元组成2.0m厚的单元层。 5个单元层组成一个高度为10m的填埋分层。为利于排除层面上的地表径流,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分层形成坡向填埋区边沿截洪沟或集水管的弧面。分层的外坡坡度为1∶3。各分层之间设宽度为3m的控制平台,以通行填埋机械。控制平台上布置有截排坡面径流的排水管。排水管收集的雨水接入环库截洪沟,填埋完成后的垃圾堆体的坡面总坡度为1∶3.8,水平顶面的坡度≥2%。 填埋过程中不能直接填埋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单独处置,填埋场的最终坡面和顶面的覆土总厚度不小于1m,填埋场还需对部分回拣或临时堆放的垃圾、填埋机械和填埋区进行不定期的喷药,减少和杜绝蚊蝇的孳生,填埋场的填埋工艺流程见图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艺设备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艺设备 1.1.填埋工艺流程 垃圾填埋场的工艺总体上服从“三化”(既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本设计垃圾由陆地进入填埋场,经地衡量称量计量,再按规定的速度、线路运至填埋作业单元,进行卸料、推平、压实并覆盖,最终完成填埋作业。其中推铺由堆土机操作,压实由垃圾压实机完成。每天填埋作业操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终场覆盖,以利于填埋场地的生态恢复和终场利用。 填埋场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垃圾的运送、垃圾的分选、垃圾的填埋和覆土、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此外还有垃圾的渗滤液的处理、填埋场气体的导排等等。 填埋场工艺流程图形象地描绘了垃圾的整个处理过程,垃圾的转化与运送过程,能够将垃圾处理过程形象的以流水作业体现出来,整个过程对于后续设计和理解埋下了伏笔. 表1.1 生活垃圾填埋典型工艺流程图

1.2填埋作业 填埋作业方法有很多种分别为平面作业法、斜坡作业法、沟填法;填埋垃圾从单元压实开始,向外向上堆放。一个单元的高度通常为2~3m。工作面的长度随填埋场的长度和作业尺度的大小不同而变化。工作面是在给定的时间内垃圾放置、压实等的工作面积。单元宽度一般为3~9m,取决于填埋场的设计和容量。 (1)定点倾卸 通过控制垃圾运输车倾倒垃圾的位置,可以使垃圾推铺、压实和覆盖作业变得更有规划,也更加有序。如果运输车通过以前的填埋区,则这个区域将被压的更实。

比较合适的作业方式是计划当天所需的作业区域,然后就地挖出覆盖材料,在第一天处置完毕后随即覆盖,第二天如此往复开辟新的作业区。在正常作业不受大的干扰下,作业面积应当尽量减小。 (2)推铺 推铺使得作业面积不断扩张和向外延伸的一种操作方法。垃圾可以沿斜面被推铺并压实称为斜面作业。这种操作有利于场地区域减少渗滤水的收集量,并防止其在作业区内堆积。卫生填埋有许多彼此相邻的单元,每个单元的高度有作业区间距离而定,通常认为合适的高度为2.5m,但也从在堆高为4.5m以上的情况。 为形成具有最小损害的填埋点并取得令人满意的土地恢复标准: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超过300,压实机在不超过0.5m厚的层面上操作,以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并且最初的压实层厚度不应超过2.5m。工作面每天应铺一层至少15cm厚的覆盖材料,以确保整洁的外观,以利于雨水的排出。 (3)压实作业 推铺和压实是城市卫生作业的一道重要的工序。通过增加填埋场的填埋量,延长作业单元区及整个填埋场的使用年限;通过压实,可以减少沉降和空隙,降低废弃物冲走的可能性或使废弃物在雨天暴露得过多,减少每天的日覆盖量,从而减少挖土工作量,减少渗滤水和填埋气体的迁徙;提供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2001]10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建设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客观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规划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六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第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对于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应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确定。 第八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第九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定额和指标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与特点,结合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中、小城市宜进行区域性规划,集中建设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e2301609.html,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作者:曹丽陈娜胡朝辉廖朱玮陈朱琦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502万立方库区通过好氧生物反应器,加速老填埋场稳定化的生态修复技术。这一工程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老填埋场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修复后的填埋场减少了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成为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场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引言 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大都以填埋作为最主要的方法。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技术的制约,很多大中城市初期投资建设的填埋场未按卫生填埋场的标准进行设计,后期亦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出现了一个只有在我国才有的概念——存量垃圾,即堆放于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的生活垃圾。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卫生填埋场、简易填埋场和以填埋为主的综合处理场共计1549座,总占地面积36262公顷,综合处理能力421776吨/日。而在未来的5-15年内,将有1469座填埋场陆续被填满。除此之外,各地还存 在着大量小规模的垃圾堆放点。这些“存量垃圾”正在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比如,填埋气中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等,不但带有难闻的恶臭,还会引发温室效应、污染大气,带来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垃圾渗沥液中更是含有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填埋场已从城市边缘变为城市的中心或居住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正在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国家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规定:“填埋场土地利用前应作出场地稳定化鉴定、土地利用论证。”但是在自然状态下,老填埋场的存量垃圾稳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至少需要50-100年。因此,如何对老填埋场进行有效治理,使其在短期内快速转化为安全稳定、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发【2010】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治理计划。国务院于2012年4月19日转批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将存量垃圾的治理列入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的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的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预计实施存量垃圾治理项目1882个,其中不达标的填埋场改造项目503个,封场项目802个,非正规堆放点治理项目577个。国务院在2012年128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篇一: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七、远离水源。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简易填埋场(IV级填埋场) 这是我国传统沿用的填埋方式,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措施,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IV级填埋场。IV级填埋场为衰减型填埋场,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受控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III级填埋场目前在我国约占30%,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目前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滤液处理、日常覆盖等不达标。III级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现有的III、IV级填埋场,各地应尽快列入隔离、封场、搬迁或改造计划。 (3)卫生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这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其特征是:既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环保标准,I、II级填埋场为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其中II 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15%,I级填埋场(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5%,深圳下坪、广州丰兴、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其代表。 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堆肥处理可分为简易堆肥、好氧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三类。

(1)简易堆肥 简易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发酵工艺、环保措施不齐全、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简易高温堆肥技术一般在中小型城市中应用较多。 (2)好氧高温堆肥 好氧高温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采用动态或半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有较齐全的环保措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均高于简易堆肥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曾建有数十个好氧高温堆肥厂。但由于堆肥质量不好、产品销路不畅等原因,绝大多数现已关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堆肥技术的发展,好氧高温堆肥方法又在我国的部分城市重新得到应用。 (3)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的特征是: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般采用湿式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可缩短至15~20天,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高,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于好氧高温堆肥,占地面积小于好氧高温堆肥。厌氧消化技术在欧洲有较多应用实例,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正在筹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项目。 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2005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生活垃圾焚烧厂67座,10%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处理。随着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垃圾低位热值的提高,不少城市已将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提到了办事日程,正在积极组织实施,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 2.1 一般规定 1.1 2.1.1本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 1.1 2.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1.1 2.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1 2.1.4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Ⅰ类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 Ⅱ类总容量为500~1200万m3; Ⅲ类总容量为200~500万m3; Ⅳ类总容量为100~200万m3。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2. 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 Ⅰ级日处理量为1200t/d以上; Ⅱ级日处理量为500~1200t/d; Ⅲ级日处理量为200~500t/d; Ⅳ级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 注:以上规模分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1.1 2.1.5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1.1 2.1.6 填埋物 1. 填埋物应是下列生活垃圾: (1) 居民生活垃圾。 (2) 商业垃圾。 (3) 集市贸易市场垃圾。 (4) 街道清扫垃圾。 (5) 公共场所垃圾。 (6)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2.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3. 填埋物应按重量吨位进行计量、统计与校核。 4. 填埋物含水量、有机成分、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 1.1 2.2 施工准备 1.1 2.2.1 填埋场选址 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 (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范例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范例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既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也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千阳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县、乡、村、户分级管理的新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成功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创新的举措 千阳县在200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县城后,根据群众意愿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坚持城乡统筹,把以城市为主的垃圾管理迅速扩展到广大农村。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机构,制定了《千阳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开展了创建“村村文明一条街、美丽家园”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等集中整治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是: ——户分类。以户为主对房前屋后进行综合整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是把瓜果皮、草木腐殖质、灰土等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运送到田间地头,就地沤肥。在调查时村民说,农村生活垃圾中80%左右是容易腐烂可以用来沤肥的,你们沿途看到田间地头到处堆放的粪堆,有不少就是生活垃圾沤制的。这样既减少了垃圾转运量,又增加了土壤肥力;二是把纸板、书报、塑料制品、金属器物等分拣出来,交废品变卖处理;三是对剩余极少量的塑料袋、废旧电池等不能降解的有害物品,装袋后放垃圾台统一转运处理。

——村收集。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造垃圾屋(台),布局数量原则上按30-50个农户建造一个,容积4-5立方米。同时每10—15户再配置一个果皮箱,目前该县共建造垃圾屋(台)672 座,配置果皮箱1000多个。村、组分别配备了专职保洁员。村级设立公益性保洁岗位,平均千人以下的村子配备3人,千人以上5人,报酬由县财政负担;村民小组平均每7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报酬由村上负担。保洁员主要负责村、组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清洁管理,每天打扫一次。千阳县共配备保洁员614人,保洁工作基本做到了人员、报酬、任务、制度“四落实”。垃圾收集方式也是灵活多样。一是直接送。距离垃圾台不远的住户,将垃圾装袋后直接送到垃圾台;二是轮流收集。距离垃圾台较远的住户,相邻几户自由组合,轮流收集运送;三是保洁员收集。公共生活区域内或距离垃圾台偏远的住户由保洁员负责收集。曹家塬村支书刘千龙告诉我们,以前垃圾没处倒,群众随便拿铁锨往路口沟里一扔了事,脏的没法说。现在村里有5名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大街小巷,村民把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后搁在家门口,保洁员统一收集后放置在垃圾台,村容村貌经常保持干净卫生。 ——乡转运。县上设立垃圾填埋场,乡上和村上设垃圾填埋点。千阳县根据全县山、川、塬皆有,川、塬地区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特点,规定对距县中心填埋场15公里以内占全县80%的村庄,由乡上补贴,村上直接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对距县城15-20公里以内的三个偏远岭塬乡镇,分别由乡上投资5-10万元,在该乡镇所辖村选址修建简易填埋场,接收各村垃圾转运。对超过20公里以上的山区村子就地选址填埋。垃圾基本每周清运一次。转运车辆由各村采取租赁或承包的方式解决,拉运费用每次50-60元,乡政府每年给村上补贴2000 多元,其余部分由村上筹措解决。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 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nitary Landfill of Municipal Domestic Refuse CJJ 17-2001 J 122-2001 1 总则 1.0.1 为了在城市生活垃圾实施卫生填埋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 策,保证填埋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的选址、设计、施 工、验收及作业管理;不适用于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工程。 1.0.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 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城市生活垃圾 municipal domestic refuse 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 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2.0.2 卫生填埋 sanitary landfill 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和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 2.0.3 有害垃圾 harmful refuse 在生活垃圾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直接 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油漆、灯泡、灯管、过期药品等 permeabilitv coefficient 表示防渗材料透水性大小的指标。 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 1 时的地 下水的渗流速度。 2.0.5 垃圾坝 refuse dam 建在垃圾填埋作业区前,由块石或建筑材料构成,起到挡阻垃 圾或通透垃圾渗沥液作用的堤坝。 Cut-off ditch 在填埋场区外围坡地沿等高线开挖的水沟,用以拦截及排泄 leaching pool 在填埋场最低处修筑的汇集渗沥液, 并可自流或用提升泵将 2.0.8 调节池 水处理系统前设置的污水预处理或具有调蓄功能的构筑物。 2.0.9渗沥液(渗滤液)leachate 填埋过程中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及渗入的地表水的混合 液。 2.0.10 粘土类衬里 clay liners 渗透系数小的自然形成粘土或改性土经压实铺设的填埋 场防渗层。 2.0.11 人工衬里 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等铺设的填埋场防渗层。如高密度聚 乙烯、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等。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 2001 年 12月 1 日 2.0.4 渗透系数 2.0.6 截洪沟 坡面水流。 2.0.7 集液池 积液排出的构筑物。 regulating reservoir 为减少水量和水质变化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在污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造成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填埋作业要求,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环境监测等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大气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7年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2、补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 3、细化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4、增加了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志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

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的入场要求; 5、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的污染控制要求; 6、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目数量。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废止。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年4月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的污染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本标准只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污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CJJ17-2004 1 总则 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贯彻国家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和法规,保证卫生填埋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填埋气体尽可能收集利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作业管理。 1.0.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可采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水平。 1.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填埋库区compartment 填埋场中用于填埋垃圾的区域。 2.0.2垃圾坝retaining wall 建在垃圾填埋库区汇水上下游或周边,由粘土、块石等建筑材料筑成,起到阻挡垃圾形成填埋场初始库容的堤坝。 2.0.3人工合成衬里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的防渗层衬里,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采用一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单层 衬里;采用二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双层衬里。 2.0.4复合衬里composite liners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2.0.5盲沟leachate trench 位于填埋库区底部或填埋体中,采用高过滤性能材料导排渗沥液的暗渠(管)。 2.0.6集液井(池)leachate collection well 在填埋场修筑的用于汇集渗沥液,并可自流或用提升泵将渗沥液排出的构筑物。 2.0.7调节池equalization basin 在污水处理系统前设置的具有均化、调蓄功能或兼有污水预处理功能的构筑物。 2.0.8填埋气体landfill gas 填埋体中有机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2.0.9填埋单元landfill cell 按单位时间或单位作业区域划分的垃圾和覆盖材料组成的填埋体。 2.0.10覆盖cover 采用不同的材料铺设于垃圾层上的实施过程,根据覆盖的要求和作用的不同分为日覆盖、中间覆盖、最终覆盖。 2.0.11填埋场封场closure of landfill 填埋作业至设计终场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后,用不同功能材料进行覆盖的过程。

垃圾填埋场案例分析

此类项目属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 一、固体废物建设项目分类 1、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3、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4、危险废物焚烧厂——《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此类项目环评的关键问题是场址选择,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渗滤液对地下 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大气污染物(焚烧及填埋场产生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评价重点应为: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选址合理性及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案例分析要点 1、主要环境影响 (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表水的污染(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地表径流),以及防渗层破坏后对地下水的影响; (2)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无组织排放可能产生燃烧爆炸); (3)垃圾运输及填埋场作业产生的噪声; (4)填埋场建设对生态破坏和对景观的影响; (5)填埋场孳生的害虫等可能传染疾病; (6)填埋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2、工程分析中特殊要求(一般内容见:05技p20及p32中各项) (1)项目组成: 储运工程要包括:收集、中转、贮存以及运输方式与路线等。 必须建设的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括防渗工程,垃圾渗滤液输导、收集和处理系统(防渗层及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防渗层的渗透系统k≤10 cm/s。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气体输导、收集 -7 和排放处理系统(导排气系统)。其他还有:建筑物应保持良好通风;设计时应设有导流坝和顺水沟,将自然降水排出场外或进入蓄水池等。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作业流程

(1)填埋作业工艺 填埋作业工艺是怎么样的? 填埋场作业工艺流程图 填埋场覆盖层剖面图 (2)二次污染的防治与处理 由于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容易造成垃圾填埋气、渗滤液等二次污染,因此这种方式目前并不是主流的垃圾处置方式。为解决垃圾填埋产生的二次污染,需从填埋场场底基础、填埋气的回收利用、渗滤液收集处理、封场后填埋场安全再利用等几方面考虑。 1、垃圾填埋场场底基础 进行垃圾卫生填埋首先要处理好场底基础,场底必须能支撑和承受设计容量的全部垃圾的压力,不会因填埋垃圾的沉陷而使场底变形。对于采用人造防渗层的填埋场来说,场底还应有保护防渗层的作用和有利于防渗层的施工。例如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从外往内的场底结构如下图,以此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底结构图 2、填埋气的回收利用 目前国内外填埋气利用的主要途径有:

在蒸气锅炉中燃烧,用于室内供热和工业供热; 内燃机发电; 作为运输工具的动力燃料; 经脱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管道燃气。 例如,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就将填埋气回收后用于发电。截至2016年,场区已安装11台15兆瓦的发电机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每年填埋气处理量可达8000万立方米,发电一亿度,可满足近1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而且还可以减排二氧化碳66万吨,大概相当于200个上海植物园的吸碳量。 3、渗滤液的处理 渗滤液由于成分复杂、污染大,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例如上海老港的渗滤液处理厂,其渗滤液日处理量为3200m3/d。浓缩液的深度处理规模为100立方米/日。处理工艺为渗滤液采用MBR+NF/RO工艺,浓缩液采用臭氧高级氧化组合技术(SHAS)技术。SHAS是以臭氧/ AOP处理技术为核心,并结合利用生物、膜、活性炭等处理的复合水处理技术。该复合工艺系统对MBR出水水质波动的特点应对良好,其运行管理简单稳定,多技术的有机组合在保证出水稳定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体现了其经济性,是目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中最经济彻底的分解技术。 位于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的渗滤液处理厂 4、封场后垃圾填埋场安全再利用 当填埋场达到使用年限时,完工的高台状的垃圾场带来的景观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此,老港固废基地对已经封闭的一到三期填埋场进行了表面覆盖处理和植被的重建。表面覆盖处理作为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后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为垃圾场复垦奠定基础,为未来生态修复后植物生长提供基质,同时保护顶部防渗层、减少进入垃圾堆体的下渗雨水量。 说了这么多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与处理,其实北极星环保设备网觉得,最好的办法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公告 第212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的公告 现批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7-2004,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2、4.0.2、6.0.1、8.0.1、8.0.3、8.0.5、8.0.6、10.0.5、11.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CJJ17-2001同时废止。 本规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2004年2月19日

1总则 1.0.1依据《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贯彻国家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和法规,保证卫生填埋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填埋气体尽可能收集利用,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作业管理。 1.0.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可采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水平。 1.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填埋库区compartment 填埋场中用于填埋垃圾的区域。 2.0.2垃圾坝retaining wall 建在垃圾填埋库区汇水上下游或周边,由粘土、块石等建筑材料筑成,起到阻挡垃圾形成填埋场初始库容的堤坝。 2.0.3人工合成衬里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的防渗层衬里,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采用一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单层衬里;采用二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双层衬里。 2.0.4复合衬里composite liners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 2.0.5盲沟leachate trench 位于填埋库区底部或填埋体中,采用高过滤性能材料导排渗沥液的暗渠(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概述 1.主要设计原始资料 1.1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 表1 某市垃圾组成成分 表2 某市垃圾的基本性质 1.2填埋场地理位置 所选场址位于该市东南方,场址附近无较大河流,场址以南

约0.8公里处有条河流。场地北侧约1000m处有公路通过。 1.3地形地貌 工程区属河谷浅丘山区。最高高程约272m,最低处约170m,相对高差约100m。场区为宽缓“U”型,坝址处右岸较较陡,平均坡角23°,左岸较缓,坡角18°。 1.4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层属侏罗系地层,岩层属沉积岩类。工程的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岩石的风化及裂缝破裂。谷底第四系冲洪积土,面积约占填埋区面积的45%,渗透系数K=1.5×10-6cm/s,基岩裸露部分约占填埋面积的55%,其中泥岩渗透系数K=3.0×10-7cm/s,砂岩渗透系数K=8.0×10-4cm/s。 1.5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地下水主要分布基岩(红层)裂隙水,含水层为下沙溪庙组。地下水储量较差,赋存于不稳定的砂岩发育较差的裂隙中,旱藏深度一般较浅。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孔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m;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层平均为 2.0m,弱风化层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m,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填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谷口向外排泄(总体趋势由东向西径流)。

1.5地基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填埋区呈宽缓“U”型槽沟,两岸及谷底无大的堆积体存在,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工程区具有较好的构造稳定性。建筑物抗震设计按Ⅳ度考虑,场地适宜建设。 1.6交通、给排水、供电条件 拟建场地北侧约1000m处有公路通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场区给水、供电可以引自该市,场区雨水可通过附近的冲沟,就近排入南部河流,场区污水可通过新建800m管道输送至拟建污水处理厂处理。 1.7气候特点 场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18℃,年平均降水量986-1282mm,30年一遇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0.5mm/h,连续降暴雨日数年最高达5-8日,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湿度在80%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 表1.7 某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案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之典型设计 作者:李伙生 简介:本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总平面布置(选址和场区总体设计等等),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辅助工程(如绿化、道路等),设备选型,二次污染防治设计,经济分析等等。 关键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一.工程概况 1.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而目前市内还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 这些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已经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在:一,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可以闻到,严重影响景观。二,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三,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 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在上升,消费物品也在增加。若不处理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将引发重大的灾难,故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程。 2.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选址和场区总体设计等等),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辅助工程(如绿化、道路等),设备选型,二次污染防治设计,经济分析等等。 3.设计规模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垃圾生产量等因素,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起始规模为600吨/天。 4.技术经济指标 垃圾处理规模:21.90万吨/年;填埋场库容:619.32万米3;使用年限:21年;渗滤液处理规模:300吨/天;渗滤液处理标准:三类;调节池容积:20000米3;单位垃圾处理总成本:284.58万元/年;投资回收期:12.95年 二.总图布置

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

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 CJJ/T107-2005 1 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以下简称垃圾填埋场)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评价,考核垃圾填埋场的实际建设和运行状况,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简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水平并为今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制定本评价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评价。 1.0.3 对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时,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评价内容 2.0.1 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内容应包括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和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评价。 2.0.2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评价内容应包括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选址、防渗系统、渗沥液导排及处理系统、雨污分流、填埋气体收集及处理、监测井、设备配置等。 2.0.3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内容应包括垃圾填埋场进场垃圾检验、称重计量、分单元填埋、垃圾摊铺压实、每日覆盖、垃圾堆体、场区消杀、飘扬物污染控制、运行管理、渗沥液

处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安全管理、资料等。 3 评价方法 3.0.1 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应采用资料评价与现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0.2被评价的垃圾填埋场应提供下列文件: 1 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 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批复; 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5 设计文件、图纸及设计变更资料; 6 施工记录及竣工验收资料; 7 运行管理资料(如垃圾量、覆土、消杀、管理手册等); 8 环境监测资料; 9 特许经营协议或委托经营合同; 10 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3.0.3垃圾填埋场无害化的评分标准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的规定。 3.0.4评价分值计算方法应按下式计算: M=∑[(100一X子)×f子] (3.0.4) 式中M——垃圾填埋场评价总分值,为各子项得分加权值之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