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38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1.1评价等级1、大气环境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为了规范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完成竣工验收工作,特撰写此报告书。
2. 工程概况2.1 填埋场位置填埋场位于城市XX区XX街道,总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
2.2 设施建设填埋场主要包括物料堆场、填埋场区和封闭渗滤液收集系统。
填埋区按照一定规格划分为多个填埋槽,每个填埋槽之间设置足够的隔离层以防止渗漏。
2.3 设施运行填埋场设施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填埋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监测内容和方法为保证填埋场的环境安全,我们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了多项监测工作。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环境、地下水、垃圾渗滤液和噪声等。
3.1 大气环境监测通过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对填埋场周边的大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
3.2 地下水监测在填埋场周边设置监测井,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评估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3.3 垃圾渗滤液监测对填埋场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采样和监测,以判断其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
3.4 噪声监测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对填埋场附近的噪声水平进行监测,以确保噪声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干扰和危害。
4. 监测结果与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4.1 大气环境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周边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未发现明显污染现象。
4.2 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结果显示,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未造成对地下水质量的明显影响。
4.3 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监测结果显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未对地下水造成明显污染风险。
4.4 噪声填埋场周边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噪声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未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干扰。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德化县高内坑生活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开挖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4.04.02•【字号】泉环评〔2024〕书10号•【施行日期】2024.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德化县高内坑生活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开挖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泉环评〔2024〕书10号德化县环卫处:你单位报送的由泉州宜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德化县高内坑生活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开挖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及申请审批的报告收悉,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德化县高内坑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德化县浔中镇凤洋村东北部,填埋场设计填埋库容368万m3,已填埋垃圾42.95万m3。
根据《福建省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办公室关于推进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通知》(闽城建提升〔2021〕3号)文件要求,建设单位已于2022年11月起停止垃圾填埋。
该项目拟对填埋场垃圾采用原地筛分异地处置方式,通过好氧稳定、开挖、筛分等工艺,对填埋场陈腐垃圾开挖处置。
项目设计垃圾日处理量1000吨,工程周期27个月,共开挖筛分陈腐垃圾53.69万吨,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工程布置等以报告书为准。
二、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在你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报告书及批复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切实有效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同意德化县高内坑生活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开挖处置项目建设。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报告书要求做好各项环保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水污染防治1.做好截洪沟和导排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截排水工作正常运行。
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非作业区域应全天候土工膜覆盖;开挖区域应在每日挖掘作业结束后进行覆盖,下雨时坑底覆膜面汇集的雨水应及时抽排,防止雨水进入堆体形成渗滤液;雨天作业时,应做好现场截排水工作,备足水泵及有关防雨材料;大雨、暴雨天气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做好施工区域覆盖工作及抽排工作。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组)一、总论 (5)1。
1项目由来 (5)1.2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6)1。
3 评价目的、原则及方法 (6)1.4编制依据 (7)1。
5污染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 (10)1。
6项目外环境关系 (11)1.7评价标准 (11)1。
8 评价工作等级 (14)1。
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16)1.10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7)1.11环评技术线路图 (17)二、建设项目概况 (17)2。
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17)2.2建设规模 (18)2.3项目建设内容 (19)2。
4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25)2.5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26)2.6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26)三、工程分析 (28)3.1 处理对象 (28)3。
2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0)3.4保障措施 (33)3.5污染物源强的确定 (34)3.6污染源分布调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36)3。
7污染防治措施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方案 (36)3.8 风险防护措施 (39)3。
9 清洁生产 (39)3.10 环保措施方案 (39)3。
11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41)3.12 补充措施与建议 (42)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4.1自然现状调查 (43)4.2社会环境概况 (44)4。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6)4.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50)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54)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7)5。
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7)5。
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5)六、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78)6。
1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78)6。
3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应急措施 (83)七、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6)7.1施工期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6)7.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7)7。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自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社会经济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基础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组)一、总论 (7)1.1项目由来 (7)1.2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8)1.3 评价目的、原则及方法 (8)1.4编制依据 (9)1.5污染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 (13)1.6项目外环境关系 (14)1.7评价标准 (14)1.8 评价工作等级 (18)1.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20)1.10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21)1.11环评技术线路图 (22)二、建设项目概况 (24)2.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24)2.2建设规模 (24)2.3项目建设内容 (26)2.4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34)2.5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35)2.6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35)三、工程分析 (38)3.1 处理对象 (38)3.2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40)3.4保障措施 (44)3.5污染物源强的确定 (46)3.6污染源分布调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48)3.7污染防治措施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方案 (49)3.8 风险防护措施 (52)3.9 清洁生产 (52)3.10 环保措施方案 (53)3.11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55)3.12 补充措施与建议 (57)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8)4.1自然现状调查 (58)4.2社会环境概况 (59)4.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2)4.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67)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9)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72)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7)5.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77)5.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6)六、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102)6.1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102)6.3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应急措施 (109)七、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2)7.1施工期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2)7.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3)7.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5)7.4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6)八、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7)8.1环境效益 (117)8.2社会效益 (117)九、结论 (119)9.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9)9.2建议 (129)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及地表水监测布点图附图2 项目外环境关系图附图3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图附图4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5 项目防渗图附图6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一、总论1.1项目由来镇原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地区西南部,为陕、甘、宁三省的边界地带,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约500km,距陕西省省会西安市约300km。
市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二〇二一年十二月目录1规划背景 (1)2规划概述及分析 (3)2.1规划概况 (3)2.2规划区域环卫收运处理规划 (4)2.3规划协调性分析 (8)3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22)3.1环境质量现状 (22)3.2环境保护目标 (23)4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24)4.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4)4.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25)4.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25)4.4声环境环境影响分析 (25)4.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26)4.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26)4.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6)4.8环境风险分析 (26)5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28)6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9)6.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9)6.2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2)6.3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5)6.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6)6.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37)6.6土壤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7)6.7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7)6.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8)7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44)8综合结论 (45)1 规划背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生量亦逐年上升,但我国不少地区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城乡发展速度,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不当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日趋显著,许多城市的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不平衡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为解决相关问题,从国家到省、市的各级政府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20 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本文主要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
这个报告书是工程建设完成后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的一次重要检测和验收。
以下是报告书内容。
一、检测范围与标准首先,我们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时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监测,检测内容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噪声和土壤等方面,检测方法主要采用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检测标准是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
二、检测结果与分析针对检测内容,我们来一一分析。
水质方面,我们对填埋场周边水体(地下水、溪流、河流和湖泊等)进行了多次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不存在污染现象。
空气质量方面,我们在填埋场周边和填埋区内分别设置了空气质量监测站,记录了一段时间的空气质量数据,结果表明,在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范围内,不存在空气污染现象。
噪声方面,我们在填埋场周边和建设现场设有噪声监测仪器,检测结果表明,在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范围内,不存在噪声污染现象。
土壤方面,我们对填埋场周边土壤进行了多次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不存在土壤污染现象。
综上所述,本次填埋场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建议基于本次监测报告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环境保护建议:1. 拓宽监测范围,加强对填埋场周边环境的监测;2. 定期对填埋场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填埋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3.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监管和管理;4. 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填埋场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总结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项目,严格监管和管理填埋场对于维护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次竣工验收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工程建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我们要在今后的监管中持续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督和管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
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
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
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
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
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
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
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
本项目噪声产生源少,周围无敏感目标,属于小型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4)生态环境
本项目生态影响范围小于三级评价要求,参照三级评价开展工作。
1.5 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以填埋区为中心,西北、东南各延伸2km,总面积16km2的矩形区域。
地表水环境:关注本项目对西北侧约1.3km处涅河的影响。
地下水环境:场址周边3km范围内的含水层。
声环境:垃圾填埋场场界外1m以内及交通敏感点。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限于场地建设和使用活动扰动影响较大的场址附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