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脂肪酶
- 格式:ppt
- 大小:812.50 KB
- 文档页数:32
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脂肪酶(LPS)+淀粉酶(AMY)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
方法:以2017年1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12例AP患者为研究主体。
分成A组和B组,均是356例。
A组给予LPS+AMY诊断,B组给予AMY单纯诊断。
对比诊断效果。
结果:A组对于轻度AP与重度AP患者的检测值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A组的诊断灵敏度为99.71%,特异度为86.67%,准确性为99.16%,B组分别为92.04%,23.53%和88.76%,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为AP患者行LPS+AMY诊断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且诊断准确性高,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129-02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中多发的急腹症之一,其具有并发症多、病情进展快和预后性差等特点。
其致病原因与不良生活方式和高脂饮食等相关,以轻度AP 较为常见。
若治疗延误或不当可导致胰腺器官严重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等不良后果。
因此,尽早诊断与治疗对于该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1]。
AMY被认为是AP患者的主要诊断指标,其操作简单,但存在诊断缺陷。
LPS的诊断结果较为可靠,且诊断时间短,是AP的又一诊断指标。
研究中以2017年1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12例AP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血清LPS+AMY对AP患者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以2017年1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12例AP患者为研究主体。
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
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356例。
A组中,男191例,女165例;年龄范围是24~55岁,平均(31.34±3.25)岁;轻度AP251例,重度AP105例;病理诊断结果为:阳性341例,阴性15例。
酶在胰液中的作用机制胰液是人体中重要的消化液之一,其中包含了多种酶类。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在体内催化各种化学反应,使复杂的化合物转化为简单的物质。
胰液中主要包含三种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酶。
胰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胃酸的消化作用下,将蛋白质分解成小肽和氨基酸。
由于胃酸的酸度较高,胰蛋白酶只有在胃液中的 pH 值低于3.5 时才能活性化,因此胰蛋白酶的催化作用通常发生在十二指肠中。
胰脂肪酶是一种脂肪水解酶,能够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人体消化吸收大量的脂肪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胰脂肪酶能够在体内催化脂肪水解反应,使脂肪分解成为更易吸收的物质,同时也降低了消耗的能量。
胰酶是一种三种酶中最为主要的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淀粉质、蛋白质和脂肪水解成为更容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
胰酶包括三种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淀粉酶是一种糖水解酶,能够将淀粉质分解成为葡萄糖,依赖于碱性环境。
一旦淀粉酶被激活,它就能够迅速催化淀粉分解反应,使淀粉质转化为更易吸收的营养物质。
蛋白酶同胰蛋白酶一样,也是一种蛋白水解酶。
不同的是,蛋白酶能够催化酰胺键的水解,将蛋白质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而不是将大分子的蛋白质全部分解为氨基酸。
蛋白酶在体内起到了重要的消化和蛋白合成调节作用。
脂肪酶是一种脂肪水解酶,与胰脂肪酶不同的是,它能够迅速水解脂肪酯,使脂肪酸和甘油得以自由吸收。
此外,脂肪酶还能够催化乳糖、磷酸酯和胆固醇等化合物的水解反应。
总之,胰液中的酶起着重要的消化和代谢调节作用,其水解反应的催化速率和效率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胰液中酶的作用机制、作用类型和催化条件,对我们维持身体健康和饮食均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消化酶用法
消化酶是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类物质,通常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消化酶的用法:
1. 口服:消化酶可以以口服的方式服用。
口服消化酶可以帮助消化食物,缓解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等症状。
常见的口服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2. 随餐服用:一般建议在饭前或进餐时服用消化酶,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具体的服用时间和剂量可以根据产品说明或医生建议进行。
3. 选择适当的酶类型:根据个人的消化问题和饮食习惯,可以选择适当的酶类型。
例如,如果主要问题是蛋白质消化不良,可以选择蛋白酶;如果是碳水化合物消化问题,可以选择淀粉酶。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消化酶应该遵循产品说明或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以下几点:
1. 剂量和频率:按照建议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使用消化酶,不要过量使用。
2. 饮食调整:除了使用消化酶,还应该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过度进食、油腻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3. 个体差异:消化酶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如果使用消化酶后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消化系统中的酶作用消化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机能系统,它通过各种消化器官的协同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吸收,并将无用物质排出体外。
消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需要消化系统里的酶来协助完成。
酶是一种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特殊蛋白质,其存在使得化学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水平下自发进行。
在消化过程中,酶参与到各种化学反应中,如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淀粉酶、脂肪消化的脂肪酶、蛋白质消化的蛋白酶等,其作用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不同酶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消化酶的种类消化系统中常见的酶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这些酶主要参与到不同类型的食物消化过程中。
淀粉酶主要负责淀粉的消化,提高食物消化效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是分别在胃和胰腺中分泌的消化酶,主要用于分解蛋白质,将蛋白质分解成更小的肽链甚至氨基酸,在人体得到利用。
而脂肪酶则主要作用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它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以便它们被进一步消化和利用。
消化酶的作用酶在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加速化学反应过程,使得化学反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而提高了消化的效率。
比如,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在口腔中和小肠中分解成葡萄糖和其它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蛋白酶可以将蛋白分解成氨基酸,而脂肪酶则可以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分解产物都是人体所需要的基本燃料,它们可以被人体吸收,并在人体内发挥作用,提供能量或构建基本单位。
酶在消化过程中还有几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是专一性,同一种酶只能针对一种或几种具有相同或相似化学结构的衣物,而不能用于其它化学结构的物质。
第二是酶具有反应方向性,同一种酶只能催化特定化学反应中的某一方向,而不能在相反方向上发挥作用。
第三是催化效率高,酶的作用是非常快速的,在几秒钟或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化学反应,因而可以大大提高消化过程的速度。
酶的保护消化过程中存在许多原料和酶,不同的消化器官中各自分泌不同的酶,但是不同的酶不能相互作用,所以需要一定的保护机制来保证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谷物胚芽的酶活性及其与胚芽营养价值的关系研究谷物胚芽是谷物种子发芽时的幼芽部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生理活性物质。
胚芽中的酶活性是其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谷物胚芽的酶活性及其与胚芽营养价值的关系。
谷物胚芽中存在着多种酶,包括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这些酶能够在胚芽萌发的过程中参与代谢活动,进而影响胚芽的营养成分和生理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淀粉酶。
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糖类,进一步提供能量供给胚芽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了胚芽的糖类含量。
糖类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具有提供能量的功能。
因此,谷物胚芽中丰富的淀粉酶活性使其具有较高的能量价值。
除了淀粉酶,谷物胚芽还含有丰富的脂肪酶。
脂肪酶能够水解植物脂肪,使其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提供给胚芽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
此外,游离脂肪酸还可以参与细胞膜的组成,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谷物胚芽中丰富的脂肪酶活性使其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从而增加了胚芽的能量和脂肪酸含量。
另外,谷物胚芽中的蛋白酶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蛋白酶能够水解植物蛋白质,将其分解为氨基酸,提供给胚芽生长和发育所需的氨基酸。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体细胞的构建材料。
谷物胚芽中丰富的蛋白酶活性使其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从而增加了胚芽的氨基酸含量。
酶活性与胚芽的营养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谷物胚芽中丰富的酶活性可以促进胚芽的代谢活动,提高营养成分的含量和可利用性。
例如,谷物胚芽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糖类,提高胚芽的糖类含量,增加其能量价值。
此外,酶活性还能促进脂肪酶的活动,提高胚芽的脂肪含量。
而丰富的蛋白酶活性则能够分解蛋白质,提高胚芽的氨基酸含量和生物利用率。
除了酶活性,谷物胚芽的营养价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种类、种植条件、收获时间等。
不同种类的谷物胚芽中的酶活性和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例如,小麦胚芽中的淀粉酶活性和糖类含量较高,而玉米胚芽中的蛋白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较高。
蛋白酶种类蛋白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催化的反应类型和底物特异性,蛋白酶可以分为多个种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酶及其功能。
一、胰蛋白酶(trypsin)胰蛋白酶是一种水解蛋白质的酶,主要在胰腺中产生。
它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胺基酸,从而提供给机体进行能量代谢和新陈代谢。
胰蛋白酶的活性受到胃酸的抑制,一般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二、淀粉酶(amylase)淀粉酶是一种水解淀粉为糖的酶,主要存在于唾液和胰液中。
它能够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小分子糖类,为机体提供能量。
淀粉酶在口腔中开始发挥作用,继续在胃和小肠中进行消化。
三、脂肪酶(lipase)脂肪酶是一种水解脂肪的酶,主要存在于胰液中。
它能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从而使脂肪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脂肪酶主要在小肠中发挥作用,与胆汁中的胆盐一起协同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四、蛋白酶K(proteinase K)蛋白酶K是一种特殊的蛋白酶,具有广泛的蛋白质水解能力。
它能够降解各种酶、蛋白质、肽链等,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酶K在实验室中常用于DNA和RNA的提取过程中,用来去除蛋白质的污染物。
五、胃蛋白酶(pepsin)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一种主要酶类,能够水解蛋白质。
胃蛋白酶在胃酸的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活性,它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为后续消化和吸收提供条件。
六、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胰凝乳蛋白酶是一种水解蛋白质的酶,主要存在于胰液中。
它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
胰凝乳蛋白酶主要在小肠中发挥作用,与胰蛋白酶协同作用,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七、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胃蛋白酶原是胃液中的一种前体酶,它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的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的转化是一个自动催化的过程,它能够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腐蚀。
胃蛋白酶原的转化是胃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重要步骤之一。
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李宗波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1)00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PS)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时测定38例AP患者患病不同时间(2~8h、8~24h、24~72h、3~7d、7~10d)的血清AMY和LPS.结果:AMY及LPS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2~8h时AMY、LPS单独检测,阳性率较低,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可增至87.4%.48h后,AMY阳性率明显低落,而LPS的阳性率尚保持较高水平.LPS对AP的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AMY.结论:血清AMY和LPS联合测定可为急性胰腺炎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总页数】1页(P98)
【作者】李宗波
【作者单位】天津市咸水沽医院检验科,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J], 王林
2.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J], 娄雪菡
3.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J], 王晓芳
4.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庄冶
5.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张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饲料中常用酶制剂及生产过程(ɑ——淀粉酶为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大大提高,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
养殖动物的品种,饲料的种类,疾病的预防等在养殖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饲料处理中,酶制剂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应用率还有利于畜禽的生长。
常用于饲料的酶制剂包括植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质酶。
酶制剂在饲料生产中作用巨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ɑ——淀粉酶是酶制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其市场需求量大,具有成熟的生产工艺。
关键词:酶制剂种类作用ɑ—淀粉酶生产工艺前景一、酶制剂的种类及作用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
自然界的微生物(霉菌、细菌和酵母菌)能产生植酸酶,特别是曲霉菌属(微生物,如黑曲霉、无花果曲霉、米曲霉等能产生活性较高的植酸酶。
植酸酶能水解植酸而释放出无机磷。
植酸酶一般只适于在单胃动物中使用。
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能合成植酸酶,因此在饲料中一般不需要使用植酸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
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
细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
一般用于生产的纤维素酶来自于真菌,比较典型的有木霉属、曲霉属和青霉属。
纤维素酶种类繁多,来源很广。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结构和功能相差很大。
由于真菌纤维素酶产量高、活性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常见的畜禽饲料如谷物、豆类、麦类及加工副产品等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除了反刍动物借助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一部分外,其它动物如猪、鸡等单胃动物则不能利用纤维素。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类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包括原果胶酶、解聚酶和果胶酯酶(PE)等。
普遍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一般果胶酶由黑曲霉、根霉、盾壳酶经发酵精制而得。
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y)、脂肪酶(LPS)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7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别分为6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8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组,另选35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
分别检测CRP、Amy、LPS的生化指标,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AP患者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起病时SAP患者的CRP水平高于MAP患者(P<0.05);MAP组、SAP组Amy、LPS水平高于对照组。
CRP、Amy、LPS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
结论针对AP患者开展CRP、Amy、LPS 联合检测,对AP的早期诊断、疾病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参考价值。
标签: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AP)的特点是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
临床上收治的AP大多数为轻型胰腺炎(MAP),纠正治疗恢复后无后遗症;约20%AP患者为重型胰腺炎(SAP),其中会伴随有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对器官损害炎症。
因而对AP 尤其是SAP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AP诊断指标一般是血清脂肪酶(LPS)、血清淀粉酶(Amy)或两项联合检测。
本次研究在与临床病情变化相结合的同时,探讨C反应蛋白(CRP)、Amy、LPS三者联合检测对AP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6例AP患者中,MAP68例,SAP8例,均与中华医学会拟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的AP诊断标准符合。
出现剧烈的上腹痛,发病时间在12h以上;Amy值升高高于正常高值3倍以上。
另外选取35例常规体检合格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P患者于入院后即在空腹状态下抽取5ml的外周静脉血,放置于真空肝素抗凝管中,速度为3000r/min离心10min,获取标本后及时检测,开展对CRP、Amy、LPS的相关检测。
血清淀粉酶升高不能只想到急性胰腺炎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的常见原因汇总众所周知,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检测胰腺功能的常用实验室指标,中国急性胰腺炎(AP)诊治指南也指出,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①与AP符合的腹痛(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③增强CT/MRI 或腹部超声呈AP影像学改变。
高淀粉酶血症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情况,多数由急性胰腺炎所致,少数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并无关联,往往因为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而进行过度检查和治疗,不仅导致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也会对患者造成身心损伤。
血清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和唾液腺,大多由肾脏以外的途径代谢,但仍有25%~30%是由肾通过尿液排泄出去。
此外,人体其他组织器官如胃、胆囊、肠道、卵巢及乳腺等或多或少也含有淀粉酶,这些器官出现损伤或炎症时,也能导致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
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的常见原因1. 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是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最常见原因,血清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重要的指标。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活性开始升高,一般高淀粉酶血症持续3~5天。
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大于正常上限5倍以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但仅见于80%~9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部分患者淀粉酶水平达不到此高度。
2. 急腹症急性腹痛伴有高淀粉酶血症除见于胰腺疾病外,多种急腹症均可出现,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如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系膜梗塞和异位妊娠破裂等均可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多数情况下这些疾病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不如急性胰腺炎明显,往往低于正常上限3倍,各自疾病都有相应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均无胰腺形态学改变。
根据这些特点不难与急性胰腺炎鉴别。
3. 巨淀粉酶血症是引起慢性高淀粉酶血症的重要原因,它是由于淀粉酶和血中免疫球蛋白或多糖结合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而不能通过肾脏清除。
消化酶作用原理
消化酶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分解食物来促进消化。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的酶类蛋白质,能够加速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以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消化酶有多种类型,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这些酶针对不同的食物成分进行分解。
例如,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脂肪酶能够分解脂肪,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
通过补充相应的消化酶,可以弥补人体自身消化酶的不足,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从而改善肠胃功能。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咀嚼和唾液的分泌会刺激消化酶的分泌。
在胃和小肠中,消化酶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
这些小分子物质能够通过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供给身体所需的营养。
消化酶的作用是专一的,不同的酶针对不同的食物成分进行分解。
例如,蛋白酶主要分解蛋白质,脂肪酶主要分解脂肪,淀粉酶主要分解淀粉。
这种专一性使得身体能够充分地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总之,消化酶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分解食物来促进消化和吸收,使得身体能够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当身体缺乏消化酶时,会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因此,保持适当的消化酶分泌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5-04-09T13:46:58.7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赵海英[导读] 联合检测AMY及LIP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识别和排除诊断。
赵海英(黑龙江黑河市口腔医院 164300)【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参考范围。
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
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
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
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 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70-02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病,半个多世纪以来,腹痛加淀粉酶(AMY)升高成为诊断AP的重要依据,但在其他一些急腹症中AMY也可增高。
AP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容易混淆,为导致误诊或漏诊。
脂肪酶(LIPA)测定用于临床诊断AP,可以增高其灵敏度、特异度。
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和LIPA 测定均可作为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与AMY在胰腺炎患者中升高的时间较短,且存在于多个器官,而UAMY虽在患病时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但发病时升高较晚;同时在其他消化道疾病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故诊断的特异度受到一定限制;而LIPA 在AP时出现较晚,影响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多酶片的功能主治1. 多酶片的概述•多酶片是一种药物,由多种酶制剂组成。
•多酶片可通过口服的方式供给人体吸收,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和促进营养吸收。
2. 多酶片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多酶片的主要成分包括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
•淀粉酶能帮助分解碳水化合物,促进食物消化和减轻消化不良症状。
•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有助于消化高脂食物并改善脂肪吸收。
•蛋白酶能帮助消化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消化率。
3. 多酶片的适应症•消化不良:多酶片可以帮助消化系统不良,包括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胃胀气等症状。
•胃肠道疾病:多酶片可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胰腺炎等胃肠道疾病。
•胰腺功能不全:多酶片可以补充胰腺分泌的缺陷,提高胰腺消化酶的活性。
•脂肪吸收不良:多酶片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改善脂肪吸收不良的症状。
4. 多酶片的用法和剂量•成人:一般每次口服1至2片,每日3次,餐后服用。
•儿童:年龄与剂量的关系请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多酶片的剂量需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切勿超量服用。
5. 多酶片的注意事项•在服用多酶片期间,避免饮用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也要注意均衡饮食。
•如果您对多酶片的任何成分过敏,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多酶片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请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多酶片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6. 多酶片的可能副作用•多酶片一般较安全,副作用较少。
•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消化不适,如恶心、腹胀、腹泻等。
•如果您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过敏反应,请立即就医。
7. 多酶片的保存•多酶片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远离阳光直射和潮湿。
•请将多酶片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以免误食。
以上就是多酶片的功能主治的相关内容。
多酶片是一种通过补充人体消化酶来改善消化不良和促进营养吸收的药物。
在使用多酶片之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并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的指导。
脂肪酶
脂肪酶(LPS)是消化道中水解中性脂肪的重要酶,主要由
胰腺分泌,胃和小肠粘膜也有少量产生,胆盐和钙能增强
其活性。
正常血液中,仅有少量脂肪酶,血中脂肪酶易被
肾脏清除,当胰腺分泌亢进,胰管受阻或胰腺受损伤或坏
死时,脂肪酶逆流或直接释入血液,使血中脂肪酶活力增加。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8小时患者脂肪酶即开始上升,24
小时达峰值,8~14天开始下降,脂肪酶可升至正常参
考值上限2~50倍。
脂肪酶变化通常与淀粉酶平行,但
比淀粉酶升高更早,下降更晚,且升高幅度大,因此比
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敏感。
2.除急性胰腺炎外,其它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
阻、肠乳膜血管梗阻时有淀粉酶升高,但脂肪酶一般不
升高,所以脂肪酶比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也
高。
但脂肪酶活性也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性。
3.脂肪酶活性增高还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或结石致
胰腺管阻塞、肝脏疾病、手术及慢性肾脏病等。
鸦片类
药物也可导致脂肪酶的活性升高。
4.胆红素可增加脂肪酶的活性,血红蛋白可抑制其活性,
故黄疸及溶血时测定结果有影响。
.
5.做为腮腺炎和巨淀粉酶血症时鉴别诊断指标:腮腺炎和
巨淀粉酶血症时血清脂肪酶不升高,此点与淀粉酶不同,可用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