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之脂肪酶与淀粉酶
- 格式:docx
- 大小:16.86 KB
- 文档页数:1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在诊断急腹症中的应用张兴锋;徐文波;叶丹;毛星星;冯磊【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15(000)013【摘要】目的:评估常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在诊断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因急腹症入住急诊内科和消化科的632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结果,评估他们的病案。
结果:在632名患者中排除了28例(年龄<18岁,或由其他医院转院而来),完整的数据采集是由604例患者而来。
其中31(5.2%)例患者患有急性胰腺炎,仅18例(58.1%)在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高于最大参考值范围3倍有关联,其余病患由影像学诊断。
在当前的临界值范围内,血清淀粉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和99%,血清脂肪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4%和97%。
结论: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常规检测在诊断急腹症中并无太大价值,除非是临床怀疑急性胰腺炎。
在这些患者中,脂肪酶的单独检测比单独检测淀粉酶或者都检测要更具应用价值并且降低了成本。
【总页数】2页(P87-88)【作者】张兴锋;徐文波;叶丹;毛星星;冯磊【作者单位】玉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玉溪 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玉溪 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玉溪 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玉溪 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2.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在急腹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4.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5.多层螺旋CT检查联合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正常人血浆中钙、磷浓度乘积是A.40~50mg/dlB.45~50mg/dlC.30~35mg/dlD.36~40mg/dlE.没有固定关系【答案】 D2、经常用作皮肤试验来检验细胞免疫的抗原是哪种A.心磷脂抗原B.结核菌素C.肿瘤相关抗原D.核抗原E.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答案】 B3、真菌的繁殖器官是()。
A.菌丝B.孢子C.酵母D.类酵母E.霉菌【答案】 B4、引起仪器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偏低的影响因素是A.巨大血小板B.血小板聚集C.样本储存在室温过久D.红细胞内有寄生虫E.红细胞包涵体【答案】 C5、免疫球蛋白的型及亚型分型依据是A.VH抗原性的不同B.CL抗原性的不同C.CH抗原性的不同D.VL抗原性的不同E.CV抗原性的不同【答案】 B6、关于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临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持续时间比淀粉酶长B.急性胰腺炎时,对于就诊较晚的患者,血清脂肪酶测定比淀粉酶更有诊断意义C.胰淀粉酶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意义较大D.蛋白酶测定对胰腺炎诊断最有价值E.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能出现血清淀粉酶正常而脂肪酶升高的情况【答案】 D7、在ELISA定性检测时,当弱阳性室内质控为阴性时,应该如何处理当天的检测结果A.阳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阴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B.先将结果发出,再查找原因C.报告一律不发,找到失控原因后,对所有样本重新进行检测D.阴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阳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E.报告发出,下次检测时更换质控品【答案】 A8、下列有关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MCHC的单位是皮克B.MCV的单位是飞升C.MCH的单位是g/LD.MCV表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E.MCH表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答案】 B9、下列何种因素可导致低钾血症A.急性溶血B.肾功能衰竭C.酸中毒D.慢性消耗性疾病E.大面积烧伤【答案】 D10、患儿男,6个月。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2.083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刘瑜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时选择5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A1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A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脂肪酶水平检测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3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指标测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研究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A2组和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为(768.49±43.22)U/L、血清脂肪酶水平为(1 694.88±300.15)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37.49±13.35)mg/L,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591.85±48.22)U/L、(1 232.49±300.13)mg/L、(26.25±4.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8、7.702、56.288,P 均<0.05)。
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r=0.128、0.139、0.137,P均<0.05)。
结论临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开展早期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工作,可为疾病顺利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发现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可以奠定基础。
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淀粉酶(P-AMY)、脂肪酶(LPS)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淀粉酶(AMY)进行比较。
方法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急性胰腺炎(NAP)患者血AMY、P-AMY和LPS进行检测,AMY用酶比色法(EPS-G7法),Lps用酶比色法,P-Amy用酶比色法(EPS-G7法)。
结果用AMY、P-AMY和LPS诊断AP,其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AP组(P<0.01)。
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3.7%;P-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3.9%;LPS诊断AP的敏感性97.6%,特异性为97.9%,P-AMY、LPS诊断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AMY(P<0.05)。
结论 P-AMY和LPS对AP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MY,因此,可以用P-AMY和LPS测定代替AMY测定来诊断AP,提高AP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胰淀粉酶脂肪酶淀粉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47-01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范围从轻微、自限性疾病到爆发性致命性疾病。
AP总死亡率为7%~20%[1],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AP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CT、B超)和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AMY)是应用最广泛的胰腺炎诊断指标,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研究发现血清胰淀粉酶(P-AMY)和脂肪酶(LPS)对AP的诊断准确率较AMY高。
本文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AP(NAP)的急腹症患者进行AMY、P-AMY和LPS测定,探讨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6月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和普通外科因急腹症而住院的患者。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 参考范围。
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
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
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
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 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70-02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病,半个多世纪以来,腹痛加淀粉酶(AMY)升高成为诊断AP的重要依据,但在其他一些急腹症中AMY也可增高。
AP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容易混淆,为导致误诊或漏诊。
脂肪酶(LIPA)测定用于临床诊断AP,可以增高其灵敏度、特异度。
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和LIPA 测定均可作为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与AMY在胰腺炎患者中升高的时间较短,且存在于多个器官,而UAMY虽在患病时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但发病时升高较晚;同时在其他消化道疾病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故诊断的特异度受到一定限制;而LIPA 在AP时出现较晚,影响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笔者通过联合检测,探讨其在AP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9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4~57岁,平均(38.1±3.6)岁。
PCT联合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摘要:讨论通过测定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等数据在急性胰腺炎诊断过程中的意义。
血清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能够做为急性胰腺炎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PCT CRP 淀粉酶脂肪酶诊断价值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帮助人体消化脂肪、蛋白质和葡萄糖。
如果胰腺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这两种功能都会出现异常,导致障碍。
急性胰腺炎难测又致命。
预后经常和器官衰竭的进展、胰腺发生的继发感染或者是胰周的坏死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在渐渐地向着多学科、个体化、微创的方向迈步。
尽管治疗手段有所改进,重症急性胰腺炎仍然与高死亡率相关。
本研究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CT、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数据。
数据是为了评估上述指标对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PCT、CRP和淀粉酶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说明观察组病情严重。
且PCT、CRP、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数据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这些发现对更全面了解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有帮助。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表达都比对照组高。
但淀粉酶及脂肪酶是血清检测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标志,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比较薄弱。
本研究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因其有助于医生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早期阶段进行更加精确的诊断。
另外本研究还可为急性胰腺炎诊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与思路。
这一结果表明,PCT和CRP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各检测指标敏感度及特异度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敏感度最小的CRP值也为87.50%。
特异度较小的CRP值及脂肪酶值分别为81.30%及83.10%。
观察组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0%、87.50%、96.90%、88.10%和87.50%、81.30%、89.40%、83.10%。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源于丁香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
急性期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的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是常规生化检查的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
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
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疾病的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的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的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的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和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释放,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的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
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
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是不确定的,最有可能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的活性。
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弃。
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LPS)和淀粉酶(PAMY)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统计单独淀粉酶检测的阳性率,单独脂肪酶检测的阳性率及脂肪酶联合淀粉酶检测的阳性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血清脂肪酶及单独检测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
【关键词】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急重症,发病初都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容易与胃病、阑尾炎等急腹症患者相混淆造成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由于急性胰腺炎进展极快,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性胰腺炎既往采用血清淀粉酶(PAMY)、尿液淀粉酶(UAMY)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的在发病早期的灵敏度较差[1]。
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以检查血清淀粉酶为主,但由于发病时间等原因,造成单纯检查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不高。
故如何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有学者提出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2]。
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还有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检测,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B超、CT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符合1996年外科学分会推荐的胰腺炎诊断标准[3],其中男48例,女12例。
年龄34~75岁,平均(47.5±8.5)岁。
发病时间4~12 h;对照组中男45例,女15例。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同种肾移植时,可预防超急性反应排斥反应发生的检查是()。
A.HLA血清学定型试验B.HLA细胞学定型试验C.PHA激发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D.淋巴细胞交叉毒性试验E.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答案】 D2、患者对经治医生不满意时,可以重新选择医生属于( )A.医生的权利B.患者的权利C.患者的义务D.医生的义务E.患者和医生共同的义务【答案】 B3、血钙降低可促进分泌增多的是A.1,25-(OH)B.胰高糖素C.PTHD.促胃液素【答案】 C4、关于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临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持续时间比淀粉酶长B.急性胰腺炎时,对于就诊较晚的患者,血清脂肪酶测定比淀粉酶更有诊断意义C.胰淀粉酶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意义较大D.蛋白酶测定对胰腺炎诊断最有价值E.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能出现血清淀粉酶正常而脂肪酶升高的情况【答案】 D5、用于HIV确诊试验的方法是()。
A.酶免法B.免疫荧光法C.间接ELISA法D.免疫印迹法E.金标法【答案】 D6、在质控中,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超过A.在控B.失控C.在警告范围E.仍然有效【答案】 B7、脱落细胞涂片中,上皮细胞增生的特点为A.核大小异常B.核形态异常C.核染色质增粗D.核分裂活跃E.出现核异质细胞【答案】 D8、人类生殖细胞具有多少条染色体A.1B.2C.22D.23E.46【答案】 D9、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蛋白尿为()。
A.小分子蛋白尿B.中分子蛋白尿C.大分子蛋白尿D.分泌性蛋白尿E.组织性蛋白尿【答案】 A10、ICSH推荐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A.HiCN法B.SDS法C.HiN3法D.AHD575法E.CTAB法【答案】 A11、B型人血清用A2红细胞去吸附,剩下的抗体是()。
A.抗AB.抗A1C.抗A2D.抗A3E.抗Am【答案】 B12、IgA型M蛋白在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位于()。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摘要:目的:研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方法:试验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选取来我院消化内科94例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血清淀粉酶方法和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方法,统计所有患者检出率。
结果:联合检测方法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检出率,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在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检出率急性胰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在发作时会导致患者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其中包括上腹部剧烈疼痛感、恶心、呕吐等,严重甚至还会引发胰腺炎、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选择对症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却无法达到改善营养状态的目的,在治疗期间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了治疗难度。
基于此,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进展,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保证患者的生命长度。
有研究表示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可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减少了漏诊的概率,使得医生能够据此及时制定出正确的临床治疗方案,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接下来,本文将就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两种方法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做出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来我院胰腺炎患者94例,对照组男女(46/4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00±5.00)岁,病程为4~7年,平均病程为(5.50±0.50)年。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试验知情并同意。
②患者无合并重度基础病。
③患者可以顺利配合实验,配合度符合试验标准。
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全身感染性疾病。
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都是生物体内的酶类,它们在生物体
的新陈代谢和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
下淀粉酶。
淀粉酶是一种酶类,它能够加速淀粉和糖类的水解反应,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糖类,这对于植物和动物来说都
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体内,淀粉酶存在于唾液和胰液中,能够帮助
我们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接下来是蛋白酶,它是一类能够加速蛋白质水解的酶。
蛋白质
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但它们通常比较复杂,需要被分
解成氨基酸等较小的分子才能被吸收利用。
蛋白酶在胃液和胰液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使其转化为
身体能够吸收的形式。
最后是脂肪酶,它是一种能够加速脂肪水解的酶。
脂肪是生物
体内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脂肪分子通常比较大且不易被水溶解,因此需要脂肪酶来帮助分解成较小的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酶主
要存在于胆汁和胰液中,能够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中的脂肪,使其转
化为身体能够吸收利用的形式。
总的来说,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都是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酶类,在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它们的存在也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促进了身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因此,这三种酶类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50题)1、中枢免疫器官主要包括A.胸腺和淋巴结B.,胸腺和骨髓C.脾脏和肝脏D.骨髓和淋巴结E.淋巴结和脾脏【答案】 B2、铁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肠C.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D.回肠E.肝脏【答案】 C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测最简便常用的方法是()。
A.抗原检测B.抗体检测C.核酸检测D.显微镜直接检测E.细胞培养【答案】 D4、适用于纸片法药敏测定的接种方法是()。
A.连续接种法B.涂布接种法C.穿刺接种法D.倾注平板法E.液体接种法【答案】 B5、患者女,56岁。
糖尿病昏迷,为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下列何种试验最有效?()A.血或尿酮体B.GHbC.血糖D.血液pH值E.测定C肽【答案】 A6、HIV抗体阳性主要提示下列哪种疾病?()A.艾滋病B.移植物抗宿主病C.多发性骨髓瘤D.IgA缺乏症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答案】 A7、代谢性碱中毒部分代偿时的血气变化A.血浆pH↑,PCOB.血浆pH↑,PCOC.血浆pH↑,PCOD.血浆pH↓,PCOE.血浆pH↓,PCO【答案】 B8、可用来进行定量测定的试验是()。
A.双向扩散试验B.单项扩散试验C.免疫电泳D.对流免疫电泳E.抗人球蛋白试验【答案】 B9、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存在于下列哪种分子A.CD3B.TCRC.BCRE.CTLA-4【答案】 A10、精液中水含量占组成成分的A.90%B.80%C.70%D.60%E.50%【答案】 A11、血钙测定应采用何种抗凝剂?()A.草酸钾B.草酸铵C.肝素D.EDTA-Na2E.枸橼酸钠【答案】 C12、胆酶分离通常是哪种疾病的征兆()。
A.脂肪肝B.急性肝坏死C.急性心梗E.胆石症【答案】 B13、病原体表型分型是指()。
A.根据病原体特异性抗原进行分型B.利用病原体的代谢产物进行分型C.检测病原体遗传物质进行分型D.分析病原体药物敏感结果进行分型E.利用特异性噬菌体进行分型【答案】 A14、特异性标记染色体t(15;17)(q22;q12)主要见于()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Burkitt淋巴瘤D.红白血病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答案】 B15、病人对经治医生不满意时。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源于丁香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
急性期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的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是常规生化检查的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
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
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疾病的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的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的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的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和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释放,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的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
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
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是不确定的,最有可能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的活性。
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弃。
最新:淀粉酶与脂肪酶升高的临床意义淀粉酶和脂肪酶是两个经常一起出现的检验项目,经常用千胰腺炎的诊断,胰腺炎中两者均会升高,在胰腺炎的诊断中同时测定两种酶的活性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两者也存在着差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下两种酶。
01基本情况淀粉酶顾名思义是分解淀粉和糖原的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因此可以分为唾液型淀粉酶(S-AMS)和胰腺型淀粉酶(P-AMS)。
淀粉酶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在尿中出现,因此可以在尿中测到淀粉酶,这也是淀粉酶与脂肪酶的区别之一。
脂肪酶是消化脂类的水解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胰腺组织中脂肪酶的浓度是血清脂肪酶的20000倍,其他器官如食管、胃和小肠也可以分泌脂肪酶。
胰腺的脂肪酶主要由腺泡细胞的顶部分泌入腺腔,脂肪酶在胰腺中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脂肪酶均经过腺腔转运至小肠,在小肠中被肠激酶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脂肪酶,参与脂类的消化。
仅有很少一部分(约1%)脂肪酶会通过腺泡细胞的基底部分泌入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从而进入血液循环中。
一部分血清脂肪酶会由肾脏分泌,通过肾小球滤过,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因此不会出现在尿里,尿中测不到脂肪酶活性。
02升高的意义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是引起淀粉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胰腺炎时病变的胰腺可以释放过多的淀粉酶入血,导致血淀粉酶升高。
一般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 12 小时血淀粉酶开始升高,持续3~ 5天。
但并不是所有胰腺炎的病人淀粉酶都会增高,也有少部分胰腺炎病人淀粉酶正常或仅轻度增高,因此还要更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做出诊断。
腮腺炎时由千腮腺型淀粉酶释放入血过多,也会引起血淀粉酶增高,此时脂肪酶通常不高。
一些恶性肿瘤如肺癌、卵巢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由千癌组织的异位分泌,也可以导致淀粉酶升高。
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胆袭炎、胆石症以及肾脏疾病导致淀粉酶排除障碍也可以引起淀粉酶升高。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巨淀粉酶血症,由千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结合成为大分子,而不能从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淀粉酶升高,此时尿淀粉酶通常降低。
浅谈淀粉酶的临床检验摘要】目的讨论淀粉酶检验。
方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方法很多,目前提倡采用EPS-PNPG7法,即P硝基苯酚-麦芽7糖淀粉酶法。
结论血清淀粉酶在血中8~12h开始升高,48h后下降,3~5d后恢复正常。
持续高至l周以上者,常表示病变的继续、扩大、进展或复发。
病程中数值波动很大,在早期进行多次测定甚为重要。
【关键词】淀粉酶检验1 生化特性及病理生理在临床检查中,胰腺最主要有三种胰酶,即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α-amylase)。
正常情况下,有一部分胰酶可移行至血液中,然后再从尿液中排泄。
胰腺有病变时,胰酶在血液及尿液中均增加。
其中最常用于临床检查的是淀粉酶。
淀粉酶能将淀粉、直链淀粉、淀粉粒纤维素等多糖类分解为糊精,再作用使其变为麦芽糖、异酶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酶不仅在胰腺疾患、非胰腺疾患、唾液腺疾患的诊断中有价值,而且是腹部疾患、巨淀粉酶血症等诊断上的重要指标。
但是淀粉酶升高不是胰腺炎等胰腺疾病诊断的特有依据。
血清淀粉酶来自胰腺、腮腺和肝脏组织,由肝肾代谢、排泄,上述几个器官病变可以影响血清淀粉酶活力。
血清淀粉酶在血中8~12h开始升高,48h后下降,3~5d后恢复正常。
持续高至l周以上者,常表示病变的继续、扩大、进展或复发。
病程中数值波动很大,在早期进行多次测定甚为重要。
尿淀粉酶l2~24h开始升高,可高出参考范围l倍,较为不规则,且不灵活,不如血清可靠,有的单位已经不开展尿淀粉酶检查。
脂肪酶(1ipase)血清正常值为28~280U/L,3d后才开始增高,维持较久,早期诊断帮助不大。
非胰腺疾患,如肺脂肪栓塞、骨折(脂肪细胞坏死)、腹部手术等,脂肪酶活性也增高。
腹痛患者疑为胰腺炎时,即便是发病小于8h,也可查血清淀粉酶。
如淀粉酶不能除外急性胰腺炎,可作为对比检查的基础,待超过8h后再进行复查,明确诊断。
除做血清淀粉酶检查外,还要做B超、腹腔镜、CT检查。
2 血清淀粉酶的检测2.1测定方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方法很多,目前提倡采用EPS-PNPG7法,即P硝基苯酚-麦芽糖淀粉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