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吉林名称的由来
- 格式:docx
- 大小:14.88 KB
- 文档页数:3
2021新版五年吉林省家乡教案第1课饮食习俗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人们的饮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人们的饮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
教学准备:通过询问成年人或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饮食习俗教学过程:一:导入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
如:满族人喜爱炖菜和面食,朝鲜人喜爱冷面和狗肉。
蒙古人喜爱吃烤肉。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传统。
三、新授:1、展示可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向大家介绍各民族的文化饮食习惯。
2、教师介绍:(1)、杀年猪的习俗(2)、下酱的习俗(3)、吃蘸酱菜的习俗(4)、储藏蔬菜的习俗(5)、渍酸菜的习俗(6)、吃炖菜的习俗(7)、喜欢冷冻食品的习俗三、家乡人在饮食上有重咸辣、重油腻的习惯,这与健康饮食所提倡的饮食要少盐、少清淡的要求相反,你对此有何看法?四、议一议仔细找找全省各地还有那些饮食习俗和特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文化有了哪些变化?把你知道的和同学交流一下:第2课乾安泥林教学目标:1、了解乾安泥林的地理位置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乾安泥林的风情修理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省多处景点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内容:乾安泥林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图片《美丽的乾安泥林》同学们这里,美吗?引入课题二、新课松嫩平原的西部,乾安县的西南,有一块罕见的地貌景观――乾安泥林 1、读一读乾安泥林简介同学阅读本资料,那你们谁能做小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一下呢?生:你们好!真诚地欢迎您来大布苏泥林风景区。
我是大家本次泥林之旅的地陪导游员,大家一路辛苦了,但愿我的热情能为您洗去旅途的灰尘和疲惫。
各位都是处次来到乾安大布苏泥林,对泥林还不甚了解,但您一定会知道或者到过广西的石林。
七年级家乡上第2课先民的足迹课题第2课先民的足迹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吉林先民的几大族系和高句丽的辉煌历史、靺鞨族的发展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通过查找材料说明高句丽与现在朝鲜民族的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学习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靺鞨族的发展历史教学难点高句丽与现在朝鲜民族的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三探、三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以集安的“将军坟”“好太王碑”图片导入(一)设疑自探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再由教师总结归纳展示出来2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所提问题,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学生情况(1)吉林的先民生活的时间?地点?(2)除汉族外逐渐形成几大族系?(3)高句丽是什么族的一阅读课文找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回答老师提问解决不了小组讨论(1)四五万年到七万年前,松花江畔。
看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课后小结】【课外延伸】支?分布在哪里?居住地区被辟为高句丽县是在谁统治时期?(4)高句丽的建国及迁都情况怎样?(5)靺鞨族的生活范围?(6)唐朝时建立的政权是什么?(二)解疑合探1、依次提问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完成上面每一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就让学生讨论,如讨论后还不能完成,教师补充讲解。
2、在学生合探过程中教师简单板书本课所学各问题之间的联系简图,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三)质疑再探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2、对于学生的质疑其他学生能独立解疑的或合作解疑的教师不必补充,不能解疑的教师补充讲解(四)运用拓展1、怎样与风俗习惯不同的少数民族相处?2、分组搜集资料,了解吉林在历史上还有哪些民族,满族、蒙古族在古代都有哪些名称?3、查找材料说明高句丽与现在朝鲜民族的之间的关系(2)三大族系(3)浑江及松花江流域汉武帝统治时期(4)见教材第6 页(5)白山黑水之间(6)“渤海郡国”,历时228年再次质疑合作解决问题分组讨论、交流,选代表回答学生谈本节收获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板书设计】第2课先民的足迹一、吉林的先民二、高句丽的辉煌三、靺鞨族的足迹【课后反思】。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伊宁市八中杨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我国的行政区》教学设计一、激情导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师:头戴大红花,身穿五彩衣。
早晨把歌唱,催人快快起。
谁知道是什么?(你们真聪明)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大公鸡,就藏在这幅地图里,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这块红色的区域就像一只大公鸡。
这里像鸡头,鸡尾,鸡爪。
你知道这块红色的区域是哪里吗?(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来这只大公鸡就是咱们祖国妈妈的版图呀!3、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亚洲地图,谁能告诉我们祖国妈妈在亚洲的哪个位置。
还记得吗?我们看地图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出示:中国在亚洲的东部,在太平洋的西岸。
(齐读)你瞧,这只大公鸡头朝东,尾朝西,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
出示:中国政区图5、你能不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家乡?这是哪儿?(山西省)山西省的地方太多了,谁能说说你住在哪儿?(你说得非常清楚)同学们,你觉得咱们榆次大吗?据我了解。
榆次有1328平方千米,谁能猜猜看,多少个榆次加起来才等于一个中国的面积。
(7229个)你知道祖国妈妈的陆地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第三位。
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祖国真大呀!我为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6、是呀,祖国妈妈这么大,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就把它分成很多不同的区域,这一个个不同的区域,就是省级行政区。
7、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1课,板书:我国的行政区。
二、民主导学1、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行政区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质疑)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先来了解行政区的名称、数量、位置。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大家的认真学习,你一定会弄明白的。
2、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读地图上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直辖市(是由国家直接管理的省级行政区)省一共有几类(4)齐读3、现在,请各小组从4类中任选1类,从地图中找找它们分别有几个,它们的名称叫什么?(看看哪个小组愿意向最难的一个挑战,谁完成任务坐好)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我们组找的是——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直辖市——4个省——23个这么多的省找起来确实容易丢掉,谁有好的办法?还可以是:(上——下、左——右、北——南、东——西)师:看来干什么都得掌握决窍,谁能说说23个省的名字。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农业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农业发展,及农产品教育学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农业发展和农产品。
教学难点: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表现。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启发谈话你们知道现在家乡的农产品有哪些?议一议: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农产品。
读一读,吉林上主要农作物种植分布!你熟悉那些农作物?看一看无公害农产品在食品消费的什么?吉林省绿色食品包括什么?有机食品总数是多少?谈谈你的想法?写一写:调查一下我们熟悉的农作物还有那些用途?课堂小结: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板书设计:农业发展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也是动植物本身3、认识玉米加工过程初加工阶段:简单的玉米食品扩大加工阶段:淀粉、饲料、玉米油等深加工阶段: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生化药品、酒精等。
三、社会调查调查商店里、集市上销售玉米加工产品的种类,把受欢迎的玉米加工产品记下来。
板书设计:身价倍增的玉米玉米加工过程初加工阶段:简单的玉米食品扩大加工阶段:淀粉、饲料、玉米油等深加工阶段: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生化药品、酒精等。
绿色农产品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绿色产品2、了解家乡的绿色产品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绿色产品。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绿色产品。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前置性预习:调查常见的或常吃的绿色食品有哪些?一、导入新课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视频、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消费的主流。
二、学习新课1 、道什么样的食品是绿色食品吗?绿色食品是经过专门机构认证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2、食品的分类绿色食品可分为AA 级和A 级两种。
3、你知道吗?全国第一个被认定的绿色食品是——莲花大米第一个被认定的绿色食品基地——舒兰稻米基地到2004 年,吉林省使用绿色视频标志的产品已达(245 )个。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重要准备的会议是什么?召开于何时、地点?内容是什么?答: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会议);1949、9;北平;内容:(1)通过了《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并采用公元纪年法。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事件是什么?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事件是什么?答: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3、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性质,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答:《共同纲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内容有哪些?答:①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②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③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诞生的时间、标志是什么?答: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6、新中国成立有何意义?答:国内意义:(1)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
(2)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结束了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4)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际意义:(1)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
(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6、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标志是什么?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标志是什么?答: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事件是什么?答: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2、朝鲜内战开始的时间?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答:1950年6月;1950年10月----1953年7月3、美国出兵朝鲜打着什么旗号?这支队伍的总司令是谁?中国出兵朝鲜的军队名称?司令员是谁?答:“联合国军”;克拉克;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可爱的地球阅读答案篇一:第一课可爱的地球 (3)第一课可爱的地球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选择题【新材料·时事】1.入选2023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的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距今约5万年至1.5万年,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及动物化石。
与其属于同一时期的先民是()A.山顶洞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夏朝人【新素养·史料实证】2.考古发现为人们探究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
下列选项中,能够为研究北京人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是()A.B.C.D.【新情境·考古】3.下图是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于1996年发现,距今约2.4-2.5万年,是古人类生活、狩猎的地方,有丰富的用火遗迹、打制石器、动物化石等。
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
下列文化遗址和王府井古人类遗址同一个考古时期的是()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蓝田人④半坡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新材料·时事】4.中国科学院网站2023年7月17日消息,该院科研团队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这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
下列关于北京人说法正确的()A.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B.北京人过着定居生活,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C.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D.北京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新材料·时事】5.2023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林市神仙洞遗址剖面上层发现了石制品、陶片、动物骨骼等遗物。
这段材料证明,考古学家研究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A.神话传说B.历史文献C.考古发现D.图文影像【新材料·时事】6.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了更新世人类化石。
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A.定居生活B.饲养家畜C.学会用火D.种植粮食【新材料·时事】7.入围“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濛溪河遗址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专家表示,这一发现或将改写历史。
授课内容 第1课 “吉林”名称的由来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吉林的由来和乌拉古城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 阅读讨论、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 点
难 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 学
步 骤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 入 新 授 想一想: 你会说满语吗?如果问你这样的问题,你一定很诧异。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会用到满语呢!比如“磨叽”“巴不得”等都是满语。你能说出这些词语的含义吗?类似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吗? 第1课 “吉林”名称的由来 如果有人问你,你的家乡为什么叫“吉林”,你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吉林名称的由来 看图(教材3页): 图一:吉林市江城广场的摇櫓人雕塑 图二:吉林市城区地图(局部) 这两幅图片和吉林名称的由来有关。 和许多省份名称的由来一样,我们家乡的名称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在满语中,“吉林” 的含义是“沿”,“乌拉”的含义是“江”,“吉林鸟拉” 就是“沿江”
讨论,交流
阅读
练 习 拓展阅读 的意思,也就是说“吉林”因松花江而得名。 吉林市和“船”也有很深的渊源。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加强管辖,在松花江畔设厂造船,后来又设水师营,所以吉林市又称“船厂”。 乌拉古城的兴起 乌拉古城位于吉林市北部,是满族发样地之一,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因其形成早于吉林市,所以民间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的说法。 吉林乌拉占城的兴起,与船厂的开工、吉林水师营的建立密切相关。吉林乌拉军事地位重要,并且拥有水陆交通、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因此这里成为“吉林将军”的驻地,是当时吉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中心。 在古代,乌拉地区是满族祖先活动的地区,到清朝归属盛京(治所设于今沈阳市)管辖,后改为宁古塔将军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设乌拉街人民公社;1984年,乌拉街乡改为乌拉街满族乡,后变更为乌拉街满族镇,隶属于永吉县。1999年,归属吉林市龙潭区。 思考与练习: 四平的满语名称为“细直”;双阳的满语名称为“苏斡延”;敦化的满语名称为“阿克敦”。与此相似的地名, 你还能举出些吗? 我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我国各省名称的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根据地理位置:如河南、河北位于黄河南北;山东、山西位于太行山东西;湖南、湖北位于洞庭湖南北…… ●以境内重要地区的地名为主:如江苏,以境内的江宁府(今天的南京)、苏州府的首字得名;福 阅读 思考
交流讨论
阅读
建取境内的福州、建州为名。
●以境内江湖为名:如青海省以中国第一大盐
水湖青海湖为名;黑龙江以境内蜿蜒如龙而漆黑的
江河——黑龙江为名的。
●以美好的寓意为名:如辽宁——辽河流域永
安宁;宁夏一一夏地安宁。
●以少数民族发音的译音为主:吉林,取满语
的“吉林乌拉”,意思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西藏,
取“乌斯藏”中的藏为名,意思是纯洁、圣洁。
●为纪念某事:如天津。由于明成祖率军南下,
在此争夺帝位,为纪念此事改名天津,为天子所经
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