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2
- 格式:pptx
- 大小:675.83 KB
- 文档页数:18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通过品析关键语段,理解邓稼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1.通过品析关键语段,理解邓稼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品析语段,感悟形象导语:邓稼先克服重重困难,毫不犹豫地以身许国,却鲜为人知,默默无闻,他是忠义之大者!那么,同为著名物理学家的杨振宁,又是如何来评价自己的好友邓稼先的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研读课文,进一步了解邓稼先。
1.研读课文,找出文中引文。
杨振宁先生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采用了大量的引文,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品味。
诵读《吊古战场文》并翻译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思考:(1)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明确: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
从而突出邓稼先坚韧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把读者带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2)为什么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课件出示: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明确: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了邓稼先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民族历史的转变联系起来,并且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中,来凸显邓稼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现代文导学案1邓稼先学习目标: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难点:重点: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2、指导学生阅读时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3、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显得简洁精炼、铿锵有力,学习本文长短句相结合及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语言特色。
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作者、作品简介。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多媒体展示PPT)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B、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邓稼先》课堂实录课堂实录第二课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一课《邓稼先》,这节课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作者作者记叙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上节课从小标题入手,我们梳理每个部分写了哪些内容,然后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而抓住关键词句,标志性评价性的语言来梳理每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今天继续用这样的阅读路径学习课文的第四到第六部分。
分析第四部分思考(问题链)1.这部分写了什么?2.三个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问题1这部分写了什么?梳理第四部分内容,请大家聚焦下列时间,概括作者分别写了哪三个内容·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纸提到邓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同时也有谣言说美国物理学家寒春参与其中。
·1971年8月我寻问稼先寒春是否参加中国原子弹设计工程,邓稼先说他要去证实。
·1971年8月16日稼先写信给我,明确中国原子弹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问题2思考这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我”虽然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但是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好友嫁先领导的原子弹事业保持高度的关注,也对谣言有探究真相的愿望,因此在见到阔别多年的好友邓稼先时,特意询问他,这是询问的背景,和后一部分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个内容是“我”询问嫁先,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领导人,对“我”提出的问题完全有能力第一时间给出答复,但却不急于给出答复,而是说先要去求证,于是才有了第三个内容中的那封回信。
两个日期之间的间隔,既有保密工作的需要,也体现邓稼先严谨的专业态度。
第三个内容嫁先回复中国原子弹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的参与,“任何”二字掷地有声,说明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原子弹的设计,“任何”二字是对第一部分中的“谣言”的有力回击,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那么作者通过这三个内容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问题3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这部分的结尾处,作者直接表明,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邓稼先事迹演讲稿(模板)(二)引言概述:邓稼先,中国航天界的一位伟大科学家和杰出领导人,他以其卓越的贡献和杰出的领导能力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留下了璀璨的历史。
本文将以邓稼先的事迹为主线,探索他的领导才能和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正文:一、邓稼先的领导才能1. 邓稼先的敬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2. 邓稼先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 邓稼先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建设技巧4. 邓稼先的智慧决策和领导才干5. 邓稼先的激励和鼓舞团队的能力二、邓稼先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重要贡献1. 邓稼先领导下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 邓稼先致力于发展载人航天事业3. 邓稼先在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突破4. 邓稼先开拓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道路5. 邓稼先对我国航天工业化的贡献三、邓稼先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成果1. 邓稼先在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2. 邓稼先对中国航天科技的技术创新3. 邓稼先带领团队实现的重大突破和创新项目4. 邓稼先为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的思路和方法5. 邓稼先对我国航天技术自主创新的影响四、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道德风范1. 邓稼先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方法2. 邓稼先在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3. 邓稼先的谦虚谨慎和勤奋工作作风4. 邓稼先的团结协作和乐观进取5. 邓稼先的为人亲和和对后辈的关心五、邓稼先事迹的启示与总结1. 邓稼先的事迹对当代科学家和领导者的启示2. 邓稼先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影响和意义3. 邓稼先的精神对社会的积极影响4. 邓稼先事迹的历史价值和传承5. 邓稼先事迹的启示和最重要的价值观总结:邓稼先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以其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科学贡献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他的引领下,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取得了重要突破,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巨大。
邓稼先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激发我们追求卓越、拥抱科技进步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