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力锂电池组装配生产线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地机器人作为智能家居领域中的一员,以其便捷、高效、智能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实现以及测试与优化等方面。
二、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选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满足扫地机器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2. 电机与驱动:扫地机器人采用直流电机,配合电机驱动模块,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3. 传感器:包括红外线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用于实现机器人的避障、定位等功能。
4. 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为扫地机器人提供稳定的电源。
5. 其他硬件:包括电源开关、充电接口、LED指示灯等辅助模块。
三、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实时操作系统(RTOS),实现多任务调度,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 算法设计:包括路径规划算法、避障算法、清洁模式算法等,实现扫地机器人的智能控制。
3. 通信协议:设计扫地机器人与上位机通信的协议,实现远程控制、状态反馈等功能。
4. 软件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软件分为多个功能模块,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四、系统实现1. 路径规划:扫地机器人采用激光雷达或视觉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生成清洁路径。
2. 避障功能:通过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检测障碍物,实现避障功能。
3. 清洁模式:扫地机器人可设置多种清洁模式,如自动模式、沿边模式、重点清洁模式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 远程控制:通过上位机与扫地机器人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5. 状态反馈:扫地机器人通过LED指示灯和上位机界面反馈工作状态和电量等信息。
五、测试与优化1. 测试:对扫地机器人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工作。
2. 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算法和硬件进行优化,提高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清洁效果。
智能型锂电池保护板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锂离子电池因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能量体积比大等众多优点,所以在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了电池的主流产品。
然而因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也使得难以确保其安全性,所以需要相匹配的电池保护电路来确保电池以及使用设备的安全。
本文介绍了通过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点设计一种支持多种规格锂电池及电池组的保护电路的详细过程。
本文以锂电池的充放电特点作为研究主体,详细阐述了作者在学士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对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对其保护的研究与设计。
介绍了锂电池的特点以及其保护电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其次说明了锂电池的充放电的概念、原理、制定目标设计参数以及保护电路的设计过程、实现方法。
设计过程中,首先提出三种可行性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方案筛选,确定由精工电子的电源管理芯片S-8209为核心构成的设计方案。
然后通过对S-8209进行Pspice建模并仿真,验证其功能并为设计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然后绘制电路图,并施以改进优化设计方案。
最后进行锂电池保护电路的调试,并对毕业设计期间的工作作出总结。
关键词:锂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组Pspice建模S-8209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Lithium-ion Battery ProtectionCircuitAbstractLithium-ion battery is widely used in almost all walks of life, because of its large capacity, long useful life,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large volume ratio of energy. It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products of battery. But its high volume ratio of energy is also the unstable caution of securi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tch the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r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battery and the equipment of using the battery.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dop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a variety of specifications to design a lithium battery group and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In this paper,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 battery as a research subject during the proces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 battery and its protection circuit development and trend, followed by shows the principles of lithium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And then make the design settings.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firstly proposed various of design options.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program, selected Seiko electronic power management IC S-8209 to achieve the design. Then carried out on the S-8209 Pspice model and simulation to verify its functionality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Then draw the circuit diagram, and helping to improve optimization design. Finally, debug the lithium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summary my work during the graduation project.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Pspice-modeling Lithium-ion battery group S-8209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2)1.2.1锂电池保护电路的现状 (2)1.2.2 锂电池保护电路的发展前景 (3)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4)1.4 设计要求 (5)1.5 主要工作及流程 (7)2 技术背景及方案选择 (8)2.1 锂电池的介绍 (8)2.1.1 锂电池简介 (8)2.1.2 锂电池的特点 (9)2.1.3 锂电池的充电原理 (11)2.1.4 锂电池的放电原理 (12)2.1.5 锂电池的工作过程 (13)2.1.6 锂电池保护的必要性 (13)2.2 锂电池充电器的介绍 (14)2.2.1 锂电池充电器简介 (14)2.2.2 恒流——恒压式锂电池充电器 (15)2.3 Pspice仿真软件的介绍 (17)2.3.1 Pspice的发展与现状 (17)2.3.2 Pspice的组成 (18)2.3.3 Pspice的分析功能 (19)2.3.4 使用Pspice建立仿真模型 (20)2.4 实现方案的选择 (21)2.4.1 方案介绍 (21)2.4.2 方案的对比与选择 (22)2.4.3 方案存在的问题 (24)3 设计实现 (24)3.1 原理分析 (24)3.1.1 整体实现原理 (24)3.1.2 各部分功能的实现方法 (25)3.1.3 S-8209的性能指标 (27)3.1.4 S-8209功能原理分析 (29)3.1.5 S-8209的典型电路原理 (31)3.2 使用Pspice进行仿真 (34)3.2.1 仿真的意义及作用 (34)3.2.2 对S-8209芯片建立仿真模型 (35)3.2.3 锂电池保护电路的仿真 (37)3.3锂电池保护电路的制作 (41)3.3.1 设计电路 (41)3.3.2 确定选用元件的型号及参数 (42)3.3.3 绘制PCB电路板 (43)4 总结 (45)4.1 实际电路测试 (45)4.2 理论与实际对比分析 (45)4.3 经验总结 (46)致谢 (47)参考文献 (48)附录 (51)附1Pspice仿真描述语句 (51)附2 锂电池保护电路电路图 (52)附3 锂电池保护电路实物图 (54)外文资料翻译及原文 (55)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锂离子电池因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能量体积比大等众多优点,所以在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了电池的主流产品。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伴侣和工作助手。然而,要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的控制系统。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悄然崭露头角,成为目前机器人控制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深度学习是一种模仿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层神经网络自动学习输入数据中的特征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机器人控制,可以让机器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表现和应对能力。
在设计和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时,首先需要搭建一个适合训练的深度学习框架。常见的深度学习框架包括TensorFlow、PyTorch等,它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接口,方便开发者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和训练。选择合适的框架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灵活性。 接下来,需要构建一个合适的数据集来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数据集的构建是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包括收集、标注和处理机器人操作和环境反馈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机器人的传感器数据、图像、语音等信息。通过丰富和多样化的数据集,可以提高机器人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在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合机器人控制任务的模型结构和算法。常用的模型结构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这些模型结构在机器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运动控制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选择合适的算法可以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使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设计和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感知和决策能力。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指的是机器人对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获取和理解能力,通常通过传感器获得环境信息。深度学习可以用于处理和分析传感器数据,从而增强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机器人的决策能力是指机器人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行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帮助机器人学习和推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功能。 此外,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还可以结合强化学习算法,使机器人能够通过试错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学习最优行为的方法,它可以用于机器人控制任务中的路径规划、动作选择等方面。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自动优化和提升。
《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扫地机器人已经成为家庭清洁的重要工具。
STM32作为一款性能强大、功能丰富的微控制器,为扫地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系统架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控制算法以及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架构设计扫地机器人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传感器模块等;软件部分则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控制算法等。
系统架构设计要遵循模块化、可扩展、高可靠性的原则,以满足扫地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三、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采用STM32F4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丰富的外设接口等特点,为扫地机器人的控制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电机驱动模块:采用电机驱动芯片驱动扫地机器人的行走电机和旋转电机,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3. 传感器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陀螺仪等,用于实现扫地机器人的避障、定位和姿态控制等功能。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如FreeRTOS,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 驱动程序:编写驱动程序实现微控制器与各模块的通信和控制。
3. 控制算法:包括路径规划算法、避障算法、姿态控制算法等,实现扫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智能控制。
五、控制算法实现1. 路径规划算法:采用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扫地机器人的高效清扫。
2. 避障算法:通过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障碍物,实现机器人的实时避障功能。
3. 姿态控制算法:通过陀螺仪等传感器检测机器人的姿态,实现机器人的稳定控制和自主平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验证,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清扫:通过全局和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实现高效清扫,提高清洁效率。
6自由度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及路径规划摘要近二十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得应用。
我国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和设计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推广机器人的应用是有现实意义的。
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例如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大多是固定在生产线或加工设备旁边作业的,本论文作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任务书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小型的实现移动的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
首先,作者针对机器人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多个方案,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最优的方案进行了结构设计;同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用D- H 方法建立了坐标变换矩阵,推算了运动方程的正、逆解。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及家庭生活中,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有弧焊、点焊、装配、搬运、喷漆、检测、码垛、研磨抛光和激光加工等复杂作业。
总之,工业机器人的多领域广泛应用,其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机器人关节,运动学分析,工业机器人,自由度CONSTRUCTION DESIGN、KINEMATICS ANALYSIS OF SIX DEGREE OF FREEDOM ROBOTABSTRACT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robot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greatly and used in many different fields.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obot technology so that there will be a great value to study , design and applied different kinds of robots, especially industrial robots.Most typical industrial robots such as welding robot, painting robot and assembly robot are all fixed on the product line or near the machining equipment when they are working. Based on larger number of relative literatur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need of project, the author have designed a kind of small-size serial robot with 6 degree of freedom which can be fixed on the AGV to construct a mobile robot.First of all, several kinds of schem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demand. The best scheme was chosen after analysis and comparing and the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t same time,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matrix using D - H method was set up, and the kinematics equation direct solution and inverse solution was deduced, robot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medical and family life, the main application areas of industrial robot are complex operations includes welding, spot welding, assembly, handling, painting, inspection, palletizing, grinding polishing and Laser processing etc. In one wor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industrial robots are broad.KEY WORDS:Robot joints,Kinematics Analysis,Industrial robot,Degree of freedom.目录前言 (1)第1章工业机器人介绍 (2)§1.1工业机器人概述. (2)§1.2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方式 (3)§1.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3)第2章工业机器人结构方案确定 (4)§2.1机器人自由度分配和手臂手腕构形 (4)§2.2传动系统布置 (5)§2.3方案描述 (6)第3章机械设计部分 (8)§3.1底座旋转台设计. (8)§3.1.1 电机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锂电池卷绕机卷绕机构院系名称:机电学院班级:机自 xxx 班学号:xxxx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xxx2001年 05月摘要锂电池卷绕机卷绕机构是锂电卷绕设备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电池的质量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设计对电池的自动化会有很大的作用。
其设计的实质是,在完成总体的设计方案以后,就指各个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安装、定位等问题,并对个别零件进行强度校核和试验。
并在相关专题中,对轴和轴承的寿命延长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在各个零部件的设计中,要包括材料的选择、尺寸的确定、加工的要求,结构工艺性的满足,以及与其他零件的配合的要求等。
在强度的校核是,要运用的相关公式,进行危险部位的分析、查表、作图和计算等。
并随后对整体进行安装、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后的各方面的检查,同时兼顾到维修、保险装置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两个主要工作零件的加工精度、公差选择进行分析,以保证卷绕机构最终设计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锂电池、卷绕机、经济性AbstractLithium battery winding machine winding winding device body is lithium important part of its quality and longevity of the battery has a great influence, and its automated design of the battery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The essence of its design, the completion of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future, they refer to each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installation, positioning and other issues, and checking the strength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and testing. And related topics in the life of the shaft and bearings to extend the more detailed analysi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design, to include material selection, determine the size,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the structure of the meeting process, and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matching requirements. Check the intensity is related to the use of formula for risk parts of the analysis, look-up table, mapping and computing. And the subsequent installation of the whole work process and work in all aspects of the inspec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aintenance, insurance, equipment and other issues, the last of the two main working parts of the machining accuracy, Tolerance analysi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winding Final design of economic institutions and reliability.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winding machine, economy前言时间匆匆,四年一挥而过,毕业在即,需要自己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完成毕业设计,为自己能毕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机器人的电力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机器人的电力系统设计和优化,对于机器人性能和效率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电力系统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以及优化方法。
一、机器人电力系统的设计原则机器人电力系统的设计旨在为机器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满足其各项功能和任务的需求。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功能需求导向:根据机器人的任务和功能需求确定电力系统的设计参数,包括电压等级、容量、稳定性等。
2. 效率和能量利用率:设计电力系统时要考虑能量传输和转换的效率,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3. 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对机器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要求,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电力系统应设计成易于维护和扩展的结构,方便对电源和电路进行检修和升级。
二、机器人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1. 电源选择:机器人电力系统的电源可以选择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根据机器人的需求和具体应用场景来定。
直流电源具有高效、稳定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机器人应用;而交流电源则更适合长距离传输和供电。
2. 电池组设计:机器人电力系统通常采用电池组作为储能装置,用于提供临时电力支持。
电池的选择应考虑容量、充放电速率、循环寿命等因素,并考虑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电力传输和转换:机器人电力系统中的电能传输和转换过程中会有能量损耗,因此需要设计高效的电力传输和转换装置,如电缆、输电线路和电源转换装置等。
4. 充电系统设计:充电系统是机器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电系统设计应考虑充电效率、充电速度和安全性等因素,确保机器人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电池充电。
三、机器人电力系统的优化方法机器人电力系统的优化方法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设计参数和电源管理策略的优化。
1. 设计参数优化:通过对电压等级、容量和稳定性等设计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机器人电力系统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降低能量损耗。
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国外研究现状 (1)1.2.2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国内研究现状 (2)1.3研究意义 (3)1.4研究内容 (4)2.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是的方案设计 (5)2.1 AGV小车的定义 (5)2.2 AGV小车的功能 (6)2.3 AGV小车的组成 (6)2.4 AGV小车的部件 (7)2.4.1车体 (7)2.4.2 AGV小车电源 (7)2.4.3驱动装置 (7)2.4.4物料搬运机构 (8)2.4.5导引装置 (9)2.4.6测距保护模块 (10)2.4.7小车的摄像头和无线通信装置 (10)3. AGV小车的本体设计 (11)3.1 AGV小车的车体 (11)3.2选定电机 (11)3.2.1选定电机种类 (11)3.2.2选定电机型号 (11)3.3确定驱动模块 (12)3.4蓄电池的选择 (13)I3.5 微控制器模块 (13)3.6 红外线避障模块 (15)3.7导航模块设计 (16)3.8 液晶显示屏 (18)3.9 设计无线通信模块 (18)3.10 小车的底架 (19)4. 设计AGV小车路径 (21)4.1 路径规划 (21)4.2 寻迹原理 (21)4.3 AGV小车的驱动状态 (22)4.3.1 直线运行状态 (23)4.3.2 转弯运行状态 (23)4.3.3 岔路运行状态 (24)4.4 避障设计 (24)4.4.1确定缓冲距离 (25)4.4.2 确定制动距离 (25)4.4.3.确定转弯半径和安全距离 (26)5. AGV小车的运动仿真 (27)5.1 小车本体的仿真 (27)5.1.1 小车进行运动学分析 (27)5.1.2 小车直线的运动仿真 (28)5.1.3 小车转弯的运动仿真 (29)5.2 升降平台的仿真 (30)6. 结论 (33)6.1 全文总结 (33)6.2 研究展望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6)Ⅱ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摘要:现在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所需要的越来越多。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过程的仿真与实现发布时间:2023-02-22T03:30:49.08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0月19期作者:刘彦辉[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通过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对轨迹规划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深入研究机器人、端拾器、机床、皮带之间工作站逻辑,开展工作站离线编程与仿真的工作,希望能在自动化生产线调试效率和周期得到优化的同时,为采用机器人生产线的企业规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刘彦辉深圳鳍源科技,广东深圳518129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通过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对轨迹规划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深入研究机器人、端拾器、机床、皮带之间工作站逻辑,开展工作站离线编程与仿真的工作,希望能在自动化生产线调试效率和周期得到优化的同时,为采用机器人生产线的企业规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关键字: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引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传统制造业不得不加快智能化的发展速度,机器人应用可以大幅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的生产水平。
在市场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下,机器人的引入,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成本,还可以为促进企业转型助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1.自动化生产线三维布局的建立当下优劣不一的机器人生产线过程仿真软件充斥着市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ABB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在自动上下料的过程中,通过三维软件仿真讨论冲压自动化生产线。
可靠的仿真结果对于三维建模的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利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来提高建模效率,在软件间模型的传输时则转换为STEP或者X-T格式[1]。
机床布局需要注意确保冲压操作台在机器人的可到达覆盖区,若无法覆盖,则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确保机器人的工作能够流畅完成。
在调整好冲床间距,并确定了机器人的位置坐标后,着手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的三维设备模型如图1所示。
将IRB6700机器人模型放入三维仿真的虚拟空间中,再载入四台机床、拆垛小车、重力对中台以及皮带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动力锂电池组装配生产线作业机器人的设
计与实现
作者:李欣宇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17期
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率
也随之增长。因此,节能减排与治理污染也成为了我们国家当下的目标之一。而近些年来开发
的锂电池作业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改善此类问题,不仅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对于整
个生产的效率有着非常高的帮助。本篇文章将对于锂电池作业机器人的设计展开,探讨其在日
常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
关键词:动力锂电池;作业机器人;生产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7-0058-01
作业机器人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代表着未来市场领域的使用趋势。加强此项技术的研
究,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有着巨大的帮助。
1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工业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的50年代,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其技术已经有了革命性的进
步。未来适应现代生产,我们通常将工业机器人按照结构形式将其分成四类,下面分别进行展
开描述[1]。
(1)直角坐标型机器人。直角坐标型的机器人通常包括三个移动关节,而且每一个关节
都是保持着相互垂直的关系。同时,其内部的每一个关节都只能向单独的方向进行移动,相互
之间不会产生干扰。此类机器人操作简便,并且有着很强的刚度,所以可以在环境条件比较差
的地方进行工作。但是,由于其结构过大,所以在活动范围以及灵活性方面就有些不足[2]。
(2)圆柱坐标型机器人。圆柱坐标型的机器人通常是由一个旋转关节和两个移动关节共同构
成。正是由于这个旋转关节,使其有了能够在单一水平面上旋转的能力,整体活动范围有了比
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自身水平臂延伸过长,所以在工作时的精准度相对比较低。(3)球
面坐标型机器人。球面坐标型机器人整体形状类似于一个炮台,移动方式也跟炮台十分相似。
其自身的机械臂可以自由伸缩并且能够旋转移动。整体活动范围非常大,而且操作十分灵活。
只是自身设计相对其它机器人比较复杂,所以操作性很低。(4)关节坐标型机器人。关节坐
标型机器人由两段能够旋转的关节组成,整体形状类似于人类的手臂。此类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非常紧凑,而且有着很长的伸展范围和较高的运行速度,所以经常能够完成比较复杂运行动
作。目前而言,关节坐标型机器人的应用率是所有机器人中最高的[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作业机器人的方案方案设计
(1)层组装配机器人的设计。层组装配机器人通常是由机械臂和机械爪组成,自身包含
五个层组的工位,从而能够完成15层的模组堆叠的装配工作。这其中,机械爪的实际抓取表
现和具体位置的精准度是工作的关键。通过依靠3个不同的单元进行的直线运动,其外部的主
轴必须完全固定在机器人的身上。层组装配机器人利用自身的机械手指来完成相关抓取与装配
的工作。(2)端盖装配机器人的设计。端盖装配机器人同样是由机械臂和机械爪组成。自身
包含四个端盖,而能够完成15层的模组堆叠的装配工作。在进行定位的时候,需要利用自身
的激光传感器来进行。而端盖装配机器人的手臂相比层组装配机器人,两者的自身结构和运动
单元的具体位置都完全不同。该机器人通常是利用气缸进行驱动,从而完成相关的抓取和放置
的工作。(3)转运机器人的设计。转运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完成转运工作的机器人。自身
通常由三个移动结构与机械爪组成。利用传感器对于货物进行定位,按照转运的工作理论完成
一次又一次的工作循环。三个移动结构来回活动,带动机械手指完成开合运动,进而完成相关
的抓取和放置的工作。
3 安装调试
严格的调试是整个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有通过反复调试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
从而再对整个系统进一步优化与改善。调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是于机器人本身的
单机调试。第二阶段是以整个生产线最为基础,对于全部机器人联合调试,主要是对于完成机
器人联动工作时的系统进行调试。
(1)层组装配机器人和端盖装配机器人的调试。首先是机械臂的调试,主要是检查三个
轴在具体工作时的运行情况,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水平面上,每一个部件是否固定到位。其次
是机械爪的调试,主要是检查手爪自身的水平位移是否有产生偏移,传感器在进行扫描的时
候,其准确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标准。(2)转运机器人的调试。转运机器人通常是由三个
机构所组成的,分别是主轴、两个分轴和机械爪。具体调试首先是对于零件加工进行检查,然
后将三个部分分开进行检测,轴承主要观察其水平移动的稳定性,而手爪方面,主要是检测其
传感器的扫描效果。调试完成之后,再将三个部件重新进行组装。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而言,动力锂电池作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国家的生产工作当中,
其不仅有着非常高的效率,而且也保证了生产的质量。由此能够看出,动力锂电池作业机器人
必然是未来生产领域的发展方向。不过,此类机器人现阶段仍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
也需要我们继续展开研究,从而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将此项技术推广于市场之中。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戚琛琛,沈敏赛.电动物流机器人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控制方法研究[J].电世界,2016,57
(9):25-28.
[2]王哲禄.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极板搬运工作站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视界,2016(4):218-
219.
[3]卢振利,孙凯翔,葛晨斌,等.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典型生产线的设计[J].
高技术通讯,2015,25(z1):8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