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皮肤溃疡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毕业论文【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中药外治皮粘散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难治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在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由于该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
皮粘散是我科已故全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文琢之教授的秘方,临床运用四十余年,治疗CSU、慢性窦道、漏管等常能收到奇效。
为了系统观察该药治疗CSU 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5-08~2007-02收集CSU门诊和住院患者共73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病拟定了诊断标准:①可有外伤或感染、长期卧床、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电离辐射等病史;②溃疡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边缘呈斜坡状或变厚高起,疮口下陷,脓液稀少或腥秽恶臭,肉芽灰白或暗红色,周围皮肤黯黑,板滞木硬,很难愈合,愈合后极易复发;③病程在1个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②癌性溃疡;③急性溃疡;④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2.1 药物组成皮粘散由炉甘石、朱砂、琥珀、黄连、冰片等9味药组成,将其制成极细粉末。
2.2 换药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将创面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拭干,将皮粘散“飞”到溃疡面上,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隔日更换敷料1次,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3.2 观察指标3.2.1 一般指标病程;全身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引起CSU的原发疾病及诱因。
3.3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溃疡面完全愈合为痊愈;溃疡面缩小达70%以上为显效;溃疡面缩小达30%以上,70%以下为好转;治疗1个疗程,溃疡面缩小不足30%,或根本无缩小,或有扩大趋势为无效。
3.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PC软件进行。
臁疮腿最好治疗方法
臁疮腿,又称溃疡性下肢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溃疡性皮肤病,常见于下肢内侧,病变可呈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溃疡。
患者常伴有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溃疡边缘皮肤增厚、硬化等症状。
治疗臁疮腿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臁疮腿最好的治疗方法。
1. 保持足部卫生。
臁疮腿患者需要保持足部的卫生,经常清洁脚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
免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压力缓解。
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应该适当休息,提高下肢的血液循环。
可以
通过抬高腿部、穿着弹力袜等方式减轻下肢的压力,缓解病情。
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臁疮腿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外用抗菌药膏、抗炎药膏、促进溃疡愈合的药膏等。
同时,患者也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口服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4.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光疗、超声波治疗等,这些治疗方式可以促进溃疡愈合,
减轻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病情康复。
5. 外科手术。
对于一些严重的臁疮腿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激光治疗、溃疡
清创术等,以加速溃疡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总之,臁疮腿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足部卫生,减轻下肢压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加速康复。
希望以上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对臁疮腿患者有所帮助。
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破损和溃疡。
这种病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适,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来促进愈合和减轻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慢性溃疡护理方法。
伤口清洁患者应该每天用温水清洗伤口,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如果伤口有渗液或分泌物,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在清洗伤口时,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或热水,以免加重症状。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导致细菌滋生。
敷料使用使用敷料可以保护伤口,使其免受外界污染和摩擦,同时也可以吸收伤口渗液和分泌物。
患者应选择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敷料,并定期更换。
如果伤口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建议使用专业的医用敷料。
在使用敷料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疼痛控制慢性溃疡常常伴随着疼痛和瘙痒等不适症状,这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
患者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但要注意不要滥用药物。
对于瘙痒症状,可以使用含有氢化可的松等成分的药膏进行局部涂抹,以减轻瘙痒感。
同时,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自然疗法,如冷敷、热敷等,以缓解疼痛和瘙痒。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
患者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C、E、A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鱼类等。
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酒精等,以免加重症状。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排毒和新陈代谢。
心理疏导慢性溃疡的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家人和朋友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此外,患者还可以参加一些康复活动,如练瑜伽、打太极拳等,以缓解心理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
避免刺激因素慢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感染、创伤、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异常等。
因此,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
皮肤溃疡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皮肤溃疡是一种以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长期不愈合为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的表面疾病。
皮肤溃疡一般是由创伤、微生物感染、肿瘤、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性皮肤缺损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组织缺损。
皮肤溃疡一般是由创伤、微生物感染、肿瘤、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性皮肤缺损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组织缺损。
创伤性溃疡通常是由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引起的微生物感染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结节或肿瘤溃疡、免疫异常引起的。
血管炎性溃疡是由动脉或小动脉炎引起的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引起的组织坏死,如静脉曲张、麻风性溃疡等。
有许多疾病导致皮肤溃疡。
1、细菌性疾病:疖子、痈、蜂窝织炎、汗腺炎、皮肤结核病、痤疮、皮肤炭疽、鼻疽、皮肤白喉、坏死性痤疮、贫瘠脓皮病、麻风病、热带溃疡分枝杆菌性溃疡、游泳池肉芽肿、口腔结核病溃疡。
2.真菌性疾病:孢子菌病、皮肤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抱子菌病、曲菌病、足菌肿放线菌病、奴卡菌病、黄癣、脓癣、皮肤毛霉菌病。
三、病毒性疾病:手足口病,口蹄疫。
四、寄生虫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蝇蛆病。
5.性传播疾病:生殖器疮疹、梅毒、软下疮股沟肉芽肿、性病淋巴肉芽肿。
6、变应性皮肤病:固定药疹。
7、血管炎及血管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血栓闭塞性血管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硬红斑、坏疽、脓皮病、致死性中线肉芽肿、闭塞性动脉硬化、淤塞性皮炎、雷诺病。
8.物理疾病:射线性皮炎、冻疮、褥疮。
9、职业皮肤病:铬镍、钠、锌、钴、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可引起皮肤溃疡。
10.自身免疫疾病:白塞病。
11、肿瘤:湿疹样癌万房外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脂腺癌、章样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毛鞘癌纤维肉瘤、增殖性红斑、疣状癌、多发性浆细胞瘤。
12、其他:持续性肢端皮炎、结节性脂肪坏死、脂肪肉芽肿、足穿透性溃疡、阿弗他口腔炎坏疽性龟头炎、急性女阴溃疡。
浅谈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慢性皮肤溃疡是指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身体表面组织坏死、溃烂、缺损的一类疾病。
表现为皮肤溃疡,病程在1个月以上,迟迟不愈或收口后易反复发作。
伤口换药是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其目的主要是预防控制局部感染,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顺利愈合。
随着伤口护理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更新,伤口不再是机体局部的病变,它与机体的全身状况息息相关。
临床上发现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是全身性因素、局部因素等。
因此正确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才能促进伤口愈合。
现将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综述如下:l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1.1 局部因素伤口的局部处理不当,局部血运不良,水肿、感染伤口、伤口的温度和湿度、性质特殊如恶性肿瘤破溃、结核性脓肿破溃等是伤口长期不愈的原因。
1.2 全身因素1.2.1 营养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①蛋白质。
蛋白质是伤口愈合的基本物质,创伤后全身组织处于分解状态,造成机体蛋白质缺乏,蛋白质缺乏时,不但失去组织愈合的基本条件,而且因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入组织间隙,使局部组织水肿而影响伤口愈合。
蛋白质缺乏也可影响吞噬作用,导致感染的高危状态。
②维生素。
维生素c缺乏时,伤口愈合及局部抗菌防御能力均显著下降。
研究证实,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使伤口Ⅱ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量组。
维生素A缺乏时,也对伤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因为维生素A是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状态必需物质,并促进上皮的生长,可使创口加速愈合。
③微量元素。
与伤口愈合有关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锌、铜、铁等,其中锌所具有的功能最多。
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锌不足时创伤后机体成纤维细胞增生数减少,胶原合成量降低,蛋白质代谢不良。
1.2.2 心理因素心理紧张可导致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的降低,也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有研究表明,精神压力影响细胞的活力,进而使伤口愈合延迟。
1.2.3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不同,一般组织的再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
皮肤溃疡患者的创面护理方法皮肤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伤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创面护理方法对于皮肤溃疡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创面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加速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1. 创面清洁在进行护理之前,确保双手清洁,佩戴干净的手套并准备好洁净的工具。
首先,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将伤口周围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分泌物。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剂,以免对伤口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2. 渗液管理皮肤溃疡往往会有大量的渗液,正确管理渗液有助于促进伤口康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湿润敷料,如透明敷料或水凝胶,以保持伤口湿润,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和愈合。
另外,根据渗液的程度,可以选择适当的吸液敷料,以保持伤口周围的干燥和清洁。
3. 伤口边缘保护伤口周围的皮肤容易受到湿润和分泌物的刺激,导致破溃和感染。
为了保护伤口边缘的健康皮肤,可以使用透明边缘敷料或皮肤屏障膜。
这些敷料可以有效地隔离伤口,并保持周边皮肤的干燥和健康。
4. 清创和去腐对于伤口中的坏死组织和坏死物质,需要进行定期的清创和去腐。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湿润敷料和生理盐水来进行温和的清洗和去腐。
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洗剂,以免对伤口造成伤害。
对于严重的坏死组织,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5. 敷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敷料对于创面护理非常重要。
根据伤口的性质和渗液程度,可以选择透明敷料、水凝胶、泡沫敷料等不同类型的敷料。
需要根据伤口的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并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6. 预防感染皮肤溃疡易于感染,因此预防感染是创面护理的关键。
在进行创面护理时,务必注意手部卫生和使用干净的工具。
如果伤口有感染的迹象,如红肿、渗液变化和发热等,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7. 营养支持良好的营养对于皮肤溃疡患者的创面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
饮食中应包括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和豆类,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皮肤慢性溃疡负压引流(VSD)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皮肤慢性溃疡(ICD-10:L08.-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8)症状及体征1、溃疡多位于结缔组织致密、血运相对较差的部位,如胫前、踝跟及足部。
2、原因多为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局部瘢痕化严重或早期处理不当导致,甚至伴有贴骨瘢痕,血循环差,如污染较重清创又不彻底等。
3、病人多为老年人,而且溃疡本身常不影响其生活,因此病人及家属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正规、系统治疗。
4、合并骨、关节、钢板、肌腱等外露,用换药等非手术治疗无法解决。
5、邻近关节的皮肤溃疡,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致关节僵硬强直,甚至炎症波及关节,形成化脓性关节炎,增加治疗难度。
6、病程较长、全身情况差或有其他并发症。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8)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 18-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2、有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临床路径。
六、术前准备:必须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住院生化、免疫3项、血型鉴定、乙肝两对半(根据病人意愿酌情选择);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4、X-ray片了解骨关节情况。
七、选择药物:1、原则根据微生物检查选择抗生素。
对于无微生物检查患者,结合创面情况选择抗生素;2、预防性用药为术前30分钟;3、术后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对于预防用药为手术后3-5天;4、冲洗优先选择生理盐水,对于有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冲洗的抗生素,原则上持续7-10天。
八、手术日期:为入院后第三日九、麻醉方式:臂丛、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十、术后住院恢复:1、手术后当日回病房,石膏固定,患肢抬高,观察患肢血供,并记录。
慢性皮肤溃疡危害到底有多大?
*导读:皮肤溃疡其实属于一种较为简单的皮肤类疾病,可是,当皮肤溃疡在急性病发时期如果没有得到很好治疗的话就会随着……
皮肤溃疡其实属于一种较为简单的皮肤类疾病,可是,当皮肤溃疡在急性病发时期如果没有得到很好治疗的话就会随着病
情的不断发展而重至变成慢性皮肤溃疡顽疾,这个时候,皮肤溃疡疾病的形成已然跟之前所患疾病的性质完全不同,因此时的皮肤溃疡疾病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危害性会是非常大的。
1.慢性皮肤溃疡是由于创伤、挤压伤、皮外伤等直接伤害了人体,而再感受毒邪,造成气血运行失常,导致皮肤溃疡,又不能做好皮肤的保护或远离刺激环境,久治不愈,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2.是以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不能愈合为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的一种体表疾病,溃后长期不愈。
由于疮面难以愈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3.治疗不当易形成老烂腿、糖尿病足、脉管炎溃烂坏疽、化脓性骨髓炎,皮肤软组织化脓感染,分泌物稀薄,有恶臭,病人年久不愈,受尽折磨。
当皮肤溃疡发展为慢性时期的时候对身体所带来的危害性
会是很大的。
所以就建议人们,如果您的皮肤上有皮肤溃疡病症出现,就要抓紧时间到专科医院进行身体上疾病的常规性治疗,只有这样做才能够避免皮肤溃疡向慢性期转变。
对于皮肤溃疡,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疾病患发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发生。
皮肤溃疡症状原来是这四种皮肤溃疡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类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就会引起人体其他疾病的形成,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了解皮肤溃疡的症状,并及时治疗对于人们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一、皮肤溃疡有哪些症状?临床上可以根据皮肤溃疡的发展,分为静脉曲张性、结构性、压百性和恶性溃疡四种:1、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呈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坚硬呈斜坡状;腔浅,基底高低不平,有脓性分泌物。
2、压白性皮肤溃疡,褥疮最常见,好发于尾骶、髂骨及踝部,溃疡园形,边缘硬韧降起,呈漏斗状缺损,创面肉芽组织松驰,分泌物稀薄,有恶臭。
3、结构性皮肤溃疡:呈不规则的锯齿状,边缘潜行,底部肉芽苍白,有淡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少味。
4、恶性皮肤溃疡:不规则形,边缘隆起,外翻呈菜花状,基底不平,易出血,分泌物腥臭。
★二、皮肤溃疡长时间治不好会有怎样的后果?皮肤溃疡属于一种比较常发的皮肤类疾病,当皮肤溃疡在肌肤上形成之后将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甚至是伤害。
有的人会认为,皮肤溃疡仅仅是一种皮肤病,即便在身体上患发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为此就会弃疾病于不顾,任身上的疾病不断发展,直至非常严重的地步。
皮肤溃疡是由于真皮或皮肤深层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缺损,是一种皮肤慢性感染性溃疡,由于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差,血液循环障碍及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从词义上讲顽固性皮肤溃疡有欠妥帖,它的病变就程度不同直接涉及到了肌肉、神经、筋膜、血管等组织,如病情恶化会破坏深部肌肉与韧带甚至骨组织,成为多组织受损的深部顽固性溃疡,引起炎性损害,而又络患性地引起相互粘连性损害,或沿肌腱、筋膜、韧带等潜行损害到远方,使其液化坏死或变粗、变硬、变短,弹性下降,易造成机体外观畸形甚至致命。
皮肤病专家指出,如果患发在身体皮肤上的皮肤溃疡没有在疾病患发后进行科学治疗的话,会不断的发展,直至非常严重的地步,到那个时候这一疾病不仅会危及着人们肌肤的健康,而且还会引起身体上有其他疾病的同时形成,对机体造成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建议人们,在病发后一定要及早治病。
临床观察前百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慢性皮肤难愈合创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大小不等的溃疡,以长期不愈合为其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修复,最终导致皮肤组织功能紊乱和解剖缺陷,病程一般超过4周而无明显愈合倾向的一种皮肤疾病。
在世界许多国家,慢性皮肤溃疡己经成为严重降低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因素⑴,其严重性及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慢性皮肤溃疡属中医疾病“臁疮”范畴,是皮肤科学、外科学常见、多发的病种之一,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难以愈合、愈后易复发,甚至可能癌变⑵的特点,并以皮肤溃疡形成后短时间内出现“疮渍而脓清,异臭色黯”的典型特征。
历代医家将慢性皮肤溃疡发病原因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内因,主要包括饮食失节、情志内伤、阴阳失调三个方面;二是外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邪毒及外来伤害两个方面。
在病机方面历朝历代医家众说纷纭。
中医学按照病情发展规律将慢性皮肤溃疡归纳为三期:1、溃疡前期:外感六淫邪毒侵袭肌表,致使局部皮肤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创面主要临床表现为红肿、疼痛、出血、紫暗等。
若邪毒与气血相搏结,局部气血瘀滞与经络阻塞愈发加重,溃疡将愈加深重。
所以,病性属实,病势较急。
2、溃疡中期:邪正交争激烈,余邪尚留经络肌表,血腐肉败而成脓,耗伤气血。
此期邪壅于内,正气虚损,证属虚实夹杂,病势趋缓。
3、溃疡后期:气血亏耗日久,经络空虚,肌肤失于荣养,腐肉难祛、新肌难生,故以正虚为主。
总之,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腐、瘀、虚”。
由腐致瘀,由瘀致腐,虚、瘀为本,腐为标[3-4],三者互为因果,交互作用。
治疗方面,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针对溃疡面不同阶段,皮肤科施以相应换药治疗。
根据溃疡三期,则临床治疗分别确定为祛腐期、祛瘀期、生肌愈合期⑸,并施以生肌玉红膏、苍竭膏、生肌象皮膏、活肤膏、复黄膏、红油膏、珍珠膏、九一丹、八二丹、三七丹、五五丹、九转丹等,收效较好,但是见效缓慢、疗程较长,而传统丹药多为汞制剂,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且易引起过敏⑹。
慢性皮肤溃疡的病因及治疗摘要】目的:归纳分析慢性皮肤溃疡病因、总结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方法。
方法:归纳分析我院科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根据其发生溃疡时并存的基础病,将慢性皮肤溃疡的病因主要分为两大类:静脉淤血性及动脉缺血性皮肤溃疡。
治疗防法可根据其共性因素及不同的特性进行系统化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换药、局部理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总和治疗。
结果:经治疗静脉淤血性皮肤溃疡治疗效果满意,愈合时间7~12天,28例静脉淤血性皮肤溃疡获治愈。
动脉缺血性溃疡大部分满意(褥疮划入动脉缺血性皮肤溃疡治疗效果欠佳)。
结论:静脉淤血性疾病及动脉缺血性疾病是慢性皮肤溃疡形成的两大主要病因。
局部受压、局部感染、及全身营养不良因素是皮肤慢性溃疡形成的促发因素。
根据慢性皮肤溃疡形成的共性病因及不同的特性采取系统化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慢性皮肤溃疡病因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24-02慢性皮肤溃疡较常见于下肢,尤以踝关节周围及足趾部位的溃疡为主,约占慢性皮肤溃疡的90%以上。
骶尾部的慢性皮肤溃疡不足10%,上肢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很少见。
慢性皮肤溃疡病程迁延,多数长达数月,个别长达数年。
统计我科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以慢性皮肤溃疡入院的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3月~2012年12月共收治48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男性41例,女性7例。
年龄最小38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58岁。
踝关节周围及小腿部位溃疡29例,足部及足趾部位溃疡14例,骶尾部的慢性皮肤溃疡5例。
2.病因分析29例踝关节周围及小腿部位溃疡患者,1例为皮肤鳞癌,28例与静脉曲张(或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有关。
14例足部及足趾部位的溃疡患者3例与上述因素有关,4例为糖尿病足,7例与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关。
简述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
慢性皮肤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并且愈后易复发,慢性皮肤溃疡久治不愈存在癌变的风险,医疗负担重。
皮肤溃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组织缺损。
2周以上创面未愈合者,为慢性皮肤溃疡;1月以上未愈合者,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慢性皮肤溃疡属于中医的“顽疮”、“臁疮”、“脱疽”、“席疮”等范畴,包括血管性溃疡(动脉闭塞硬化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感染性溃疡、化学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神经营养不良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毒蛇咬伤性溃疡、烧伤后瘢痕上溃疡等。
慢性皮肤溃疡的全程存在着致病因素“虚、瘀、腐”的相互作用为患。
其中“虚、瘀”为本,“腐”为标。
一般来讲,“腐”在本病形成的早期起主要作用,而“虚”往往决定了“瘀、腐”发展的程度,同时又是慢性皮肤溃疡后期的必然结果和主要矛盾,而“瘀”则往往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根据患者的病情,大致可以分为湿热毒蕴、湿热瘀阻、正(气)虚血瘀三种分型。
湿热毒蕴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炎症急性发作期。
局部痒痛兼作,疮面腐肉较多,脓水浸淫,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漫肿灼热。
可伴恶寒发热,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湿热瘀阻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炎症缓解期。
局部破溃,疮面腐
肉未脱,脓水淋漓。
可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腻,脉数。
正(气)虚血瘀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肉芽组织增生期及组织重建阶段。
疮面腐肉已尽,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新肌难生或不生。
可伴神疲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此外,又因为病因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全身症状表现,如糖尿病性溃疡常伴见血糖升高,可有多饮多食多尿、患肢感觉麻木等症状;外来伤害引起的可有外伤、毒蛇咬伤、烫伤、接触化学性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等病史;静脉曲张性溃疡可伴见静脉曲张团,淤积性皮炎,患肢浮肿夜重,晨起减轻等;动脉闭塞硬化性溃疡可伴见患肢夜间静息痛,畏寒,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压迫性溃疡常有全身或局部不能自主行动的情况,全身多发性大面积压迫性溃疡可见患者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状况极差的情形出现。
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优势和不足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1、内外合治辨证应用
临证当在同一治疗原则指导下,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或不同症状综合适时运用祛腐化瘀补虚活血生肌煨脓法内外合治,通过去除“虚”、“瘀”、“邪(毒)”关键因素,促进创面修复愈合。
祛腐,包括清热解毒利湿化瘀通络的中药内服外敷,外用升丹制剂拔毒提脓化腐,或
祛瘀化腐中药外用,清除阻碍创面修复的腐,并为生肌创造条件;生肌,包括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生肌的中药内服外敷,外用生肌散等掺药生肌长皮,或活血生肌中药外用,化生新肌,修复组织缺损,促使创面愈合。
2、祛瘀化腐活血生肌
“瘀” 为疮面难愈合的关键。
气血瘀阻经络,则可妨碍气血的运行,阻碍气血生化之机,以致新血不生,正气无由恢复,使疮面难以得到精气津血的濡养滋润,新肌不能生长;瘀久化火,致使热盛肉腐,血肉腐败,则液化成脓。
如此,脓腐不尽,新肌不生,疮面久不愈合。
只有局部溃疡疮面气血运行正常,经络疏通,才能恢复正气,托毒外出,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收口。
3、煨脓祛腐、煨脓长肉
保持创面湿润,在祛腐阶段,煨脓祛腐促使局部疮面脓液分泌增多,干性坏死组织或焦痂软化,出现溶解、脱落,促使疮面基底部暴露;在生肌阶段,若疮面渗出液少,呈干性,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生长缓慢,换药时疼痛较剧,疮面易再受损伤,宜油性制剂,如复黄生肌愈创油等以煨脓长肉。
4、骨与肌腱暴露创面处理
在失活的组织处外用九一丹、八二丹等提脓祛腐中药,并行“蚕食疗法”逐步清除,注意保留肌腱和骨骼周围尚未失活的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将裸露的骨质或肌腱覆盖,然后续用化瘀生肌中药,促进上皮增生,促使创面完全愈合
对没有明显坏死的肌腱和骨骼,可在裸露处外用补虚化瘀生肌的中药
5、注意肉芽组织生长状态
注意肉芽组织生长状态,防止肉芽生长过剩,高出皮肤表面,阻碍上皮正常略行,影响创面愈合进程,必要时应选用平胬丹,或垫棉压迫法或适当修剪肉芽,保持肉芽组织与皮肤持平,使上皮顺利生长。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各种病因的慢性皮肤溃疡均有显著疗效,对于各种病因的难愈性创面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疗程与溃疡病因有关,创伤性溃疡疗程最短,其依次为感染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静脉性溃疡、复杂性窦瘘,动脉缺血性溃疡疗程最长。
虽然如此,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方面,仍存在着诊疗疾病标准不统一;各家使用药物标准不同,不便于大范围应用;侧重于临床疗效,科研方面发展缓慢等不足,还需进一步努力。
展望中医药防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前景
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作用于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除了去除局部的感染等因素外,着重于提高机体本身修复能力,创造一种既利于修复,同时又不破坏正常组织修复进程的生理环境,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
虽然,中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我们仍有必要:
1、从临床实际出发,制定符合中医的疾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对
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统一的分型标准,便于学术交流与推广。
2、中药外用制剂各家用药不同,且多为各家医院自行制备,缺乏统一标准,疗效水平不能保证一致,不利于大范围推广,故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作出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外用药物和中医伤口敷料,上线量产。
3、结合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先进设备和方法,借鉴西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加强外病内治研究,要充分研究中医药激发人体潜能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发挥中医整体施治的优势。
4、充分做好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力,使中医药能尽早地介入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5、利用现代手段(如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等)全面挖掘并整理古人留下的创面修复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广泛收集民间确有疗效的单验方,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文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