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

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

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
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

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2014年版)

注:

1、本目录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4号令),并结合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安全性、有效性、对细菌耐药的影响及价格因素等综合考虑制定;

2、本目录收录206个抗菌药物品种规格,基本涵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国国家处方

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的抗菌药物品种及江苏省集中采购中标目录品种;

3、本目录所列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外用抗菌药物及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4、标注“#”的药物,原则上仅限于三级医院使用。特殊情况下,其他医疗机构因治疗需要使用时,应由3名以上药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副高职称任职资格的人员会诊后决定,并做好记录;

5、标注“*”的药物,需要加强管理,仅限住院患者使用,门诊不得使用;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 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第十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机构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大钺

抗菌药物耐药在美国和欧洲每年造成约5万患者死亡,估计全球每年至少70多万 患者死于抗菌药物耐药。面对耐药问题,如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抗菌药物耐药 ,死亡人数可能超过肿瘤 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

应对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均已行动起来WHO Global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HO 2011. BAD BUGS, NO DRUGS: As Antibiotic Discovery Stagnates. A Public Health Crisis Brews. IDSA 2004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 US CDC 2013.

应对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均已行动起来

WHO:2019年全球的10项威胁 1、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2、非传染性疾病 3、全球流感大流行 4、脆弱的环境 5、抗菌药物耐药性 6、埃博拉等高位病原体 7、薄弱的初级卫生服务系统 8、疫苗犹豫 9、登革热 10、艾滋病

卫健委的政策与行动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6年 围手术期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指南 2008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2009年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0年 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 2011-2013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12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2年 关于建立加强“两网”建设的通知 2015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6年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2017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2018年 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9年 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9年江苏省生物竞赛初赛试题

201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赛区)初赛理论试题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 1. 下列叙述和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A. 抗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B. 遗传物质从DNA传到DNA C. 性激素进入人受体细胞的过程 D. 吞噬细胞清除内吞的病菌 2.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DNA、ATP和磷脂分子的元素种类相同 B. 由A、T、G三种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在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有五种 C. 存在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 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 3. 以下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酸和蛋白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一个层次 C. 蓝细菌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D. 生命系统中的各生物体都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4. 下列物质含有糖类的是() A. 染色体 B. 脂肪 C. 淀粉酶 D. 细胞膜 5.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B.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都来自线粒体 C.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要低 D.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多 6. 以下不能合成ATP的细胞或者结构是() A. 噬菌体 B. 叶绿体 C. 人体成熟红细胞 D. 细胞质基质 7. 以下物质哪些属于细胞产物() A. 甲状腺素 B. 花粉 C. 抗体 D. 血小板 8. 以下哪些属于生物学试验的基本要求()

A. 试验目的明确 B. 试验条件有代表性 C. 试验结果要可靠 D. 试验结果要能重复 9. 模板链DNA序列5’-ACGCATTA-3'对应的mRNA序列是() A. 5’-UAAUGCGU-3' B. 5'-UGCGUAAU-3' C. 5’-ACGCAUUA-3' D. 5'-UAATGCGT-3' 10. 通过膜受体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 糖皮质激素 B. 甲状腺素 C. 肾上腺素 D. 性激素 11.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哪些() A. 保护生物膜 B. 抗氧化 C. 促进血红素合成 D. 维持生育机制 12. 我们一般说肿瘤病毒,不包括以下哪个() A. DNA病毒 B. RNA病毒 C. 噬菌体 D. 逆转录病毒 13.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达到治疗的目的。以下哪些疾病可以用基因治疗的手段?() A. 恶性肿瘤 B. 心血管疾病 C. 艾滋病 D. 遗传病 14. 以下关于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引物是单链寡核苷酸片段 B. 延伸温度一般为75℃ C. 可用于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 D. 可用于基因工程筛选重组体 15. 不存在于人体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是() A. 精氨酸 B. 谷氨酸 C. 甘氨酸 D. 鸟氨酸 1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古菌是一种原核生物 B. 有鞭毛的细胞大多是革兰氏阳性菌 C. 产芽孢的细菌一般都是杆状,如芽孢杆菌属 D.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蛋白质 17. 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线粒体() A. 被子植物根尖细胞 B. 放线菌菌丝细胞 C.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 D. 哺乳动物红细胞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 理实施细则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以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为目的,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处方开具、药品调剂、临床应用和监测等全过程所开展的各种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支持与持续改进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日常工作由医务部门负责。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秘书:xxx xxx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订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文件并组织实施。 (三)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

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教育培训,组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公众宣传教育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一)医务部 1、负责并组织专家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会诊指导与监督管理工作。 2、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考核。 3、组织检查和评价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二)药学部 1、积极配合临床和各职能科室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工作。 2、及时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的有关信息。 3、提供医院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情况、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的相关数据及分析报告。 4、设置两个以上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组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工作,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提出书面反馈意见。 5、每月(季)负责对以下工作内容上报工作:

201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暨江苏省第十一届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doc

200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暨江苏省第十一届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卷 注意事项:1、字迹工整,用蓝色,黑色工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做答。 2、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170 分。2003-7-15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1 分本大题共70 分) 1、最早的一架复式显微镜的创制者是 A. T.Schwann B.A.van Leeuwenbeck C.Z.Jansen D.R.Hakoe 2、细胞质中合成的 叶绿体蛋白在N 端含有一个额外的氨基酸序列,称为A、信号肽 B 、导肽 C、转运肽D 、寡肽 3、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仪器中,有三种显微镜的设计或发明获得了诺贝尔奖,它们分别是: A、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C、暗场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相差显微镜 D、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 4、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A、体细胞B 、 生殖细胞 C 、受精卵D、干细胞 5、人体正常体细胞体外培养大约能传代多少次? A、10次左右 B、150次 C、40-50 次 D 无数次 6、一个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不可能小于 A、10μm B、10cnm C、10cμm D10nm 7、为动物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化学信息的传递提供直接通道的是 A、间隙连接 B 、紧密连接C、桥粒 D 胞间连接 8、蛋白质分子中某些氨基酸或某些特殊结构与某些试剂反应能产生一定的颜色,下列反应中在两液层间出现紫色环的是: A、双缩尿反应B 乙醛酸反应C 、酚试剂反应D 来伦氏反应 9、下列关于核酸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核酸既有磷酸基团又有碱性基团,所以是两性电解质,因磷酸的酸性强,通常表现为酸性 B 、核酸变性后会发生减色效应,而复性时会发生增色效应 C、核酸的最高紫外吸收峰值接近260nm D、G—C对的含量愈高,介质的离子强度越高,核酸的Tm值就越高 10、用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时,使多核苷酸链的延伸终止,大多采用加如以下哪一类物质 A、ddNMP B、ddNDP C、dd NTP D、dNDP 11、酶可以使反应的活化能大大降低,能比较圆满地解释其原因的是 A 诱导契合学说 B 过渡态学说 C 锁钥学说 D 中间产物学说 12、有测序大师美誉的分子生物学家是 A、Crick B 、Sanger C、Jaech D 、Burley 13.化学渗透学说解释了细胞内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是如何相互耦联的,关于化学渗透学说,以下哪一选项的描述不正确 A.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呼吸链中的传氢体和电子传递体是间隔交替排列的 C. 传氢体相当于氢离子泵,可将H+泵入线粒体D.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记录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记录本

病区: 年度: 病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 组长:(科主任) 成员:(副主任医师) (联络员(主治以上)) (联络员(主治以上)) (护士长) 职责: 1、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 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疾病情况调查 3、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职称体系 4、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5、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6、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平台 7、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 8、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9、定期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 10、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谈话诫勉制度 11、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会议记录 ____季度(____月) 日期:年月日时间:时分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检查结果:

抗菌药物登记表 病区: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序号 姓名年龄住院号 是否手术 抗生素使用是否 合理 是否是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备注: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全部登记,如果出现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请根据是否手术详细填写下表。 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登记表(月) 病区:病案号:医师:是否合理(是□∕□否) 抗菌药物预防□治疗□药品通用名单次剂量给药频次途径起止时间(年月 日时分)溶媒及剂量 评价项目科室评价 (合理 √,不合 理×)适应症 不合理:无预防用药指征 合理:1.Ⅰ类切口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2. Ⅰ类切口手术涉及重要器官;3. Ⅰ类切口手 术有异物植入;4. Ⅰ类切口手术年龄>70岁;5. Ⅰ类切口手术糖尿病控制不佳;6.Ⅰ类 切口手术恶性肿瘤放、化疗中;7. Ⅰ类切口手术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8.Ⅱ类切口手术有 指征;9.Ⅲ类切口手术有指征

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和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和要求 一、管理办法 1、院内临床科室将常用抗菌药物划分成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参见表)。临床医师可据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高级专业职称任职资格医师签名。在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1天用量。 2、分级原则 ●非限制使用(一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二级):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三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加倍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3、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定期对病原体分布、种类、药敏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向全院通报。定期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向药事委员会报告,并具体落实药事委员会作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调整的决定。定期分析部分重点科室(如ICU、血液科、呼吸科等)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提出临床经验用药方案。 4、三级医师查房应含有抗菌药物应用内容(如抗菌药物使用、更改及停用等);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参加查房,主动为临床用药服务,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菌药物的信息。 5、定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与科学评估。 6、药房出售抗菌药物亦应参照上述办法执行。

最新-2018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 精品

2018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 注意事项:1.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答题; 2.认真审题,按题意和要求作答; 3.考试时问:2018年4月19日9:00—11:00,全卷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四选一,每题l分,共90分) 1.用人工营养液培植黄瓜,若过一段时间,营养液中缺少镁,那么颜色首先由绿转黄的部位应是:A.茎尖B.新生叶C.植株中部叶片D.植株下部叶片 2.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给植物以H218O,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可发现180存在于:A.三碳化合物中B.淀粉中C.周围空气中D.葡萄糖中 3.昆虫身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结构是: A.触角B.外骨骼C.复眼D.后足 4.有一种鱼在繁殖季节,雄鱼对腹面红色的各种鱼形模型奋力攻击,而对腹面不是兰色的鱼形模型则无反应。这种行为属于: A.习惯化B.固定动作格局C.敏感化D.经典条件反射 5.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 A.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B.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C.需水终止期D.生长最快的时期 6.不属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是: A.乙酸B.苹果酸C.柠檬酸D.异柠檬酸 7.关于糖酵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几乎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内,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B.既要消耗ATP,也能产生A TP C.总是发生在细胞液(胞质溶胶) D.不需要氧气,因此有无氧气对它的速率没有任何影响 8.生物合成的还原剂通常是: A.H28.NADPH C.NADH C.FADH2 9.在地球上刚刚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缺乏的气体是: A.氧气B.甲烷C.氨气D.硫化氢’ 10.以下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B.酶既催化正反应,也催化逆反应 C.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D.温度越高,酶促反应速度越快 11.α螺旋和β折叠属于蛋白质的: 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 12.人和大猩猩在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上完全相同,由此你不应该得出的结论是:A.两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三级结构一定相同B.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C.这两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D.两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功能完全相同13.类病毒的组成是: A.RNA B.DNA C.RNA+蛋白质D.DNA+蛋白质 14.有一个营养口服液的广告声称其中含有大量的ATP,能够为机体提供动力,对此你应该认为:A.可信,因为ATP是细胞内通用的能量货币B.不可信,因为它在消化道内立刻被水解 C.不可信,因为它很难进入细胞D.不可信,因为它会诱导免疫反应 15.过夜的韭菜不能吃,是因为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危害健康是因为它在体内:A.导致酶和蛋白质的变性B.导致DNA的损伤,诱发细胞癌变

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各科室: 为规范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河北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及分线目录。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依据的,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 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未获结果前或严重感染,病情急迫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三、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重症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

况,选用抗菌活性及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的抗菌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四、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2)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后效应等)、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半衰期、血药浓度和细胞内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3)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重症感染或因病情需要者可采用注射给药。 (4)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价格低廉、抗菌作用独特、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五、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疗效或病原菌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六、疗程:一般感染在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七、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皮肤和粘膜局部用药,以防耐药产生。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一般不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作为气道预防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

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遏制细菌耐药,督促各地深化认识,落实具体责任,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在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组,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组由医务部、药学部、护理部、感染科、信息科、感染疾病科、检验科及临床科主任组成,设立管理工作组办公室,由医务科、药剂科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下设办公室:医务部: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小组(AMS)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第五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织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与技术规范,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对抗菌药物的购用及需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采购进行监督管理,并根据监督结果,分析、改进抗菌药物购用工作。 (三)根据相关指南,制定抗菌药物处方集、感染性疾病诊治与抗菌药物应用指南等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四)制定临床科室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管理指标,并组织考核。 (五)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每月和每半年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六)每年至少召开4次以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织会议,研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评估改进效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1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初赛理论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1.在答题纸上作答。 2.考试时间:2011年4月17日9:00—11:00,全卷200分。 注:以下题目均为不定项选择题,共有100道题目,每题四个选项,每题2分,完全正确才得分。 1.植物细胞离细胞膜最远的结构是:( A )A.胞间层B.初生细胞壁C.次生细胞壁D.胞间连丝 2.如果去除一株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那么,这将对这株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是:(B )A.叶和根之间的营养运输将停止B.已长出的芽和根在长度上不会长长 C.不能产生能够存活的后代D.不能产生新的叶子 3.随着槭树在春天里从休眠状态下复苏,其体内发生的各种代谢变化有:(ABD )A.随着大地变暖,根部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随着根部的生长,根部的分生组织快速地进行有丝分裂 C.水通过根部中央的木质部向上流动 D.由淀粉转变过来的葡萄糖通过树干的韧皮部向上运输,为芽提高能量 4.通过分析生活在某一波长的光照射下的藻丝上的细菌的密度,可以测定藻类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光合作用的效率。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原理是细菌:( A )A.受藻类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的吸引B.迁移到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高糖分的区域C.喜欢缺乏光线的区域D.通过内共生机制帮助植物 5.以下是有关古菌和真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有:( A )A.对青霉素的作用都敏感B.都属于原核生物 C.从分子水平来看,古菌更像真核生物D.基因组DNA都是环状的 6.Synthia是第一种人造生命,它本质上是一种人造:( B )A.大肠杆菌B.支原体C.衣原体D.酵母 7.具有“开放式循环系统”的生物有:( B )A.水母B.龙虾C.蚯蚓D.虎鲨 8.以下成对的生物中,亲缘关系最密切的一对是:( A )A.人和绦虫B.面包霉和变形虫C.蓝绿藻和槭树D.海珊瑚和黏菌9.卵细胞激活:(ABCD)A.由精子和卵细胞膜的融合触发B.某些物种可以通过刺穿卵细胞来刺激C.导致卵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水平的大量升高D.导致卵细胞内代谢活动的增强 10.在妊娠期间,胎盘分泌雌激素和孕酮,其功能是:(AD )A.维持子宫内膜的生长B.刺激hCG的释放 C.刺激FSH和LH的释放,阻止排卵D.抑制FSH和LH的释放,阻止排卵11.外周组织代谢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主要方式是:( C )A.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肺,然后被呼出体外 B.直接溶解在水里面,岁循环到达肺,然后被呼出体外 C.在体内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变成碳酸氢根,然后随循环到达肺部,再被碳酸酐酶重新转变成CO2,最后被呼出体外 D.直接从皮肤排出体外 12.如果你在实验室饲养某些植物昆虫,它们能经历正常的蜕皮,但从来不发生性成熟,始终处在若虫阶段。对此,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B )A.培养的温度不对B.食物中含有保幼激素的类似物 C.食物中有蜕皮激素的类似物D.不合适的光照影响了褪黑激素的产生 13.如果你将饲养的一只家鸽的头上固定一个小的磁条,然后,选择天阴的时候放出去,你认为这只鸽子:( D )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选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1)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早地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按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修正原使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获知后调整用药应以经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主。 (2)病情急、危、重者或细菌培养失败者,可按血清学诊断或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除因掌握其抗菌谱外还必须明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其毒副反应、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与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等。 (4)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药物与抑制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造成外来细菌的定植与耐药菌株的生长。 (5)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与降低抗菌效力或增强毒性的其它非抗菌药物联用。 (6)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及调整给药方案,并定期做好临床监测。 (7)抗菌药物的疗效因不同感染而异,一般宜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不在此列。 (8)急性感染如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明显,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用其她药物或调整剂量(血清杀菌效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9)病毒性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2、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菌药物。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响病原体的检出而延误诊断与治疗。病情严重同时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虽然细菌培养阴性仍可有针对性的选用抗菌药物,否则均按最近药敏试验的情况指导用药。 4、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尤以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得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与磺胺胺酰钠、磺胺嘧啶银等。 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能达到协同作用与相加作用的治疗效果、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等目的。但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尤其就是无协同、相加作用的甚至就是拮抗作用,并可加重毒、副作用及导致耐药菌株生长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6、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7、抗菌治疗的同时应重视综合治疗,特别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份依赖抗菌药物。 8、注重研究药物经济学,努力降低药费支出,防止浪费。 (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订与调整原则 1、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包括种类、剂型、剂量、途径、间隔时间、配伍等)应根据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如高龄、小儿、孕妇与哺乳妇等)、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体质等)、感染部位等具体情况制定经验性给药方案;有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则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 2、对于轻中度感染,如选用口服药物有效,尽量不用注射剂;静脉用药除治疗

2019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初赛共25页

一、选择题(四选一,每题1分,共90分) 1.光学显微镜下在活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都能观察到的微小斑点状结构最可能是:( )。 A.叶绿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 2.有人使用紫外线处理单细胞绿色植物(一种藻类),得到一种没有叶绿体的突变体。为了让这种突变体能够生存,需要提供给它们:( )。 A.强光 B.黑暗的环境 C.叶绿素 D.糖溶液 3。对于玉米而言,高杆性状(T)为显性,矮杆性状(t)为隐性,有色种粒(C)为显性,白色种粒(c)为隐性。在一种特定的玉米植物杂交实验中,后代为高杆的几率是0.5,为有色种粒的几率是0.75,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 A.TtCc×TtCc B.TtCc×ttCc C.TtCc×ttcc D。TTCc×ttCc 4.当你生病的时候,医生开给你抗生素,他总是告诉你一直服用抗生素,直到服完为止,其原因是:( )。 A,避免浪费 B.病毒需要高剂量的抗生素才能被杀死 C.让更多的对抗生素容忍的细菌生存将促进对抗生素具抗性的细菌的进化

D.长期服用抗生素才能防止病毒的二次感染 5.脂瘦素是一种能够控制食欲的激素,分泌这种激素的细胞是:( )。 A.脂肪细胞 B.肝细胞 C.脑细胞 D.甲状腺细胞 6.每克完全氧化能产生最多ATP的物质是: ( )。 A.脂肪 B.葡萄糖 C.蛋白质 D.核酸 7.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维系在一起的化学键是: A.氢健 B.C=C 双键 C.疏水键 D.磷酸二酯键 8.有人将氰化钾加到动物细胞培养基上,则这些培养的细胞受到这样处理后最可能受到影响的过程是:( )。 A.物质通过质膜的主动运输 B.物质通过质膜的被动运输 C.物质通过质膜的自由扩散 D.质膜的厚度 9.如果你突然去除一种细胞质膜上所有的蛋白质(并没有破坏细胞),那么最有可能发生的后果是:( )。 A.所有分子通过质膜的运输将中止 B.大多数离子通过质膜的运输将中止 C.质膜上胆固醇的含量将减少 D.氨基酸将快速地聚集在质膜上,取代失去的蛋白质 10.在一群人中,导致一种遗传疾病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频率是1%,那么这群人患病的比例是:( )。

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为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及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与我院用药情况及用药目录,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分级原则 1.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或合理的抗菌药物。这类药物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 限制性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3. 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应从严控制使用。 二、分级使用管理办法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指导原则》中“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的有关要求合理选择。具体办法如下: 1. 一般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均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应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2. 严重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病原学结果证实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方可使用。 3. 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如:特殊病原体感染(MRSA、艰难梭菌、隐球菌等),可选用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特殊使用的药物治疗;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或科主任的同意方可使用。 4. 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如需继续使用,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或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批准,并报医务处备案。 5.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非限制性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若培养及药敏证实非限制性使用药物有效时应尽可能改为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为加强抗菌药物安全、规范、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制度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要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应用床评估表,反馈意见。内容包括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等情况。? ? 三不良反应发生率频繁高、安全性低、效价低的品种,根据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经调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四??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五??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如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等,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应在全院通报警示,以防止再次发生。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持续改进意见,并在全院推广实施。七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报、信息。共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理论知识。

八??利用信息化手段,HISS系统及合理用药软件,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和临床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一? ?医院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二? ?医院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三? ?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杭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得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得超过8 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得超过3 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得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规。四? ?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应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019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初赛理论试题26页word

地市姓名学校班级 考号 2006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初赛)理论试题 注意事项: 1.在答题纸上解答 2.考试时间:2006年4月23日9:00--11:00,全卷150分 一、选择题(四选一,每题1分,共90分) 1.甲代表根毛,乙代表中柱,丙代表土壤,丁代表皮层,渗透压由高到低的排 列次序是: A.丙甲丁乙 B.甲乙丙丁 C.乙丁甲丙 D.丁乙甲丙 2.甘薯叶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要送到根部贮存,其运送途径经过: (1)木质部(2)韧皮部(3)形成层(4)皮层(5)内皮(6)髓(7)木栓层 正确顺序为? A.1534 B.156 C. 2374 D.254 3.将温带的木本植物横切观察,可发现: A.占树干大部分的是树皮 B.树的中心部分色深称为心材,又称春材 C.春材细胞与秋材细胞颜色差不多,只是大小不同 D.形成层是在树皮和木材之间 4.世界木材主要来源是: A.针叶林 B.落叶林 C.热带雨林 D.苔原 5.菠萝的气孔一般是:

A.昼开夜闭 B.昼闭夜开 C.昼夜均开 D.昼夜均闭 6.苔藓植物只能生活在潮湿多水的地方,主要原因是: A.植物体缺少储水的能力 B.其叶子太大,水分蒸腾快 C.不具世代交替 D.精子得借助水游动以与卵结合 7.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 A.经蒸腾作用散失于大气中 B.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C.保留在体内以支持植物体 D.转变成其它物质 8.水池内某种藻类所分泌的毒素,会减缓在同水池中蝌蚪的生长。若该毒素为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则下列最可能是它直接作用的细胞构造是: A.细胞膜 D.核糖体 C.液泡 D.溶酶体 9.羊搔痒病的致病因子是; A.DNA B.RNA C.蛋白质 D.DNA和蛋白质 10.人体中核糖体的数量比较多的细胞是: A.红血球 B.白血球 C.骨骼肌细胞 D.胰脏细胞 1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与蛋白质,类似的膜见于: A.中心体 B.染色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 12.下列物质不能直接穿透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 A.葡萄糖 B.乙醇 C.二氧化碳 D.氧气 13.硝化甘油可用来治疗心绞痛,是因为它在体内可转变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