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2月)

2017年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2月)

2017年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2月)
2017年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2月)

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3)坚持科学论证。

(4)坚持继承发展。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2.学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 优化了教学内容

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 增强了指导性

每一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主题内容均有“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部分组成,并依据学业质量要求细化了评价目标,大部分学科还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了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义,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课程性质

(1)重新定义化学学科概念

(2)增加了“核心素养”这一名词,重新定位化学课程作用

二、基本理念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03版的8条修改为现在的5条,并为每一条都进行了命名。

1.学科核心素养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要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 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 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 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 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 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

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 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 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 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 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 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 月”“ 黄河”“ 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 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 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品文档)

“英语学科新课标学习体会”——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解 1. 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心能力。语言能力是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基础。这四个维度中,语言能力居中,另外三个板块形成一个圈将语言能力包围在里面,说明语言能力是要放在这几个维度中去培养。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活动来培养的,把听说读写贯穿在语言能力中。现在新的学科素养除了听说读写还加进了“看”,即听、说、读、看、写,为什么要看呢?类似我们打开网站,除了读文字外还会跳出很多窗口信息,所以需要快速处理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还有多层次的立体信息,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听、说、读、看、写。还有一点是要让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理解与表达,就是在真实的情况下理解与表达。现在教材学习是让学生对话,但是对话只是在书面上的,其实现实环境不这么说话,所以不能这样去培养学生。还有一个方式就是retell,我们传统的方式就是retell,以后去公司工作了,老板会让你retell 吗?不可能。所以就必须要开发教学方式,打开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更新的东西,不然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教学的话,学生是参加不了应试的,在应试中只能处于被动的、低分的状态,现在的考试都是考察能力了,再天天听写、默写、刷题,不让学生读新闻,不谈论生活中的话题,学生是根本没办法应试的,在应试中也就只有低分。教师应带领学生坚持读报读新闻,世界在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就读什么事情,是不是远远比只教那本教材、那几个语法要好呢。而且可以看看我们现用教材出版的时间,是2006 年出版的,都已经隔了多少年了,教学还停留在只教教材的话是教不下去的,这样的老师也一定不会是学生喜欢的老师。英语教学应加入了很多实时的内容,学生就会很喜欢来读这些东西。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自己的学生不出国,他们学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概述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解“素质教育”基础之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素质教育理念开始流传于社会各界并获得广泛认可。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简单的说:应试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才”。社会进入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应试教育要求加强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从而保障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取得竞争优势。与应试教育相反,素质教育认为应“德才并举”。学生只有在全面学习,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之下,才能发展为更加优秀的人才。应试教育重实践,缺乏人文情怀;素质教育呼吁全面发展,却又难以操作。“核心素养”,在价值理念上继承素质教育,在具体操作上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因而扎根更深,更为有效。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不言而喻,高中英语学习的首要关键,即是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作为英语学科素养重要构成部分的语言能力,应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一,教学氛围营造。语言学习,与周围的语言环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追本溯源,营造语言教学氛围的关键核心,是要全面、深入、及时、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热情洋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聪明有余,而柔韧性不足。英语学习循序渐进,想要显著提升英语水平,并不能快速性、跳跃式的达到,需要学生意志坚定、肯下苦功。许多学生告知笔者:“英语学习事实上并不困难,但长期的背诵、记忆过于枯燥,因此很难坚持下去。”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转变教学风格,摒弃“一言堂”模式,让学生切实的参与进来。其次,整合学习内容。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高中英语学习并没有固定统一的学习方法,而学习的内容也应拓展性的向外延伸。例如,阅读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报刊、英语成语、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

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

英语核心素养解读

英语核心素养解读 一.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二十世纪末,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率先于1996年提出21世纪公民必备的四大核心素养: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1997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发布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系统回答了21世纪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随后,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纷开始了核心素养的研究并构建了各自的核心素养价值体系作为指导其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各国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但都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大维度,而且都非常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自1993年起变开始了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探索实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标志着素质教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2006年9月,“素质教育”被写进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此,素质教育就由一种政府倡导行为转变成了国家意志。 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虽然素质教育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应试教育这一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疾始终没有被彻底根除。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这一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6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架构模型。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由素质教育迈入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纪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

全方位多角度解读语文核心素养

全方位多角度解读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界一谈到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改革几乎没有不提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总结语文教学经验和一些语文教育的理论文章一提到语文素养大多都要分析其内涵。特别是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有关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说更是见仁见智。经过一些人的“深入”探究,语文核心素养越来越玄,越来越难理解,这不利于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教学发挥指导作用。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落脚点就是“素养”,素养就是素质和修养,素质是先天的,素养是后天的。“语文”“核心”四个字界定了素养的范围,语文核心素养指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不是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一些论述中对“核心”的解读分歧比较大。其实,“核心”是就事物之间关系来说的,指处于主要地位的具有领导性的事物,依此来看,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所有语文素养中起重要作用的居于统帅地位的素养。这种解读比较简明是一种简明,但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有很大助力。为了使语文课程标准更好地发挥指导语文教育教学的功能,我们从研读新课标入手,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构成要素、生成手段、展现方式,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用下定义的方法简洁明白地揭示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也就是说,语文核心素的本质就是语言能力和品质。能力也好,品质也好,它们都姓“语言”,凡是与语言运用有关的能力都是在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时所应关心的。凡是语言表达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阅读鉴赏所表现出的审美情趣,语言学习中传承和理解的文化也都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时所不能忽视的。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素养,这里点明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特性:内在性。其内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语文核心素养是内在的、隐含的。二是没有语言运用的情景,语文核心素养不能显现出来。这犹如一个战士虽然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如果没有战斗或军事比赛等情景,军事素养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明白语文核心素养的这一特性,对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还有,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能力和品质,作为学生个体来说,未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九年或十二年的语文学习应该为学生的未来做谋划。从国家层面看,一个国家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战略必须具有前瞻性,新课标的理念适应了学生个体、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国际视野。 在认识事的时候,除了弄清它的本质外,还需要弄清它的组成要素。弄清其核心要素可以加深理解事物。犹如对房屋的理解,不仅要知道房屋的居住性本质特点,要进步理房屋就可以了解它的结构,它是砖木构成,还是砖混结构?它是楼房还是平房?有多少层楼多少间屋?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看,要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有必要弄清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做了规范性说明,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习不仅积累语言知识,还要积累语言经验。光积累语言知识和经验还不行,还应当让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各自形成一定的关联或架构。只有这样,才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情景中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知识和经验,也只有这样语言运用的能力才能形成、提升。语文学习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在阅读活动中进行。不管是语言实践活动还是阅读活动,都将积极思考问题。语言与思维是一对孪生兄妹,用语言进行思考。所以,在语言积累与运用过程中,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提升。中学生学习语文要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欣赏其中的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从提高生活品位的角度来说,欣赏文学作品也是高品位生活的表现。提高审美趣味和能力着眼于人的品格和高质量的生活。在大量的阅读中,必须触及古今中外的文化,吸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在学习文化过程中,关照他人对自然、社会的思考,充实

从文本解读入手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从文本解读入手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过去十几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教师 在很大程度上会忽略语篇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怎么培养读的策略?怎么培养听的策略?怎么在上下文中猜生词?这些都是形式上的教学,没有关注语篇学习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而且在教学中,已经出现了模式化和程式化的现象。由此可见,要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篇,把握好教学的核心内容, 如果丢了教学的核心内容,就丢掉了学科育人的平台,放弃了学科育人的途径,也就无法落实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这条建议里,我们强调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的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 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所以任何一个好的语篇内部,都是有明确的主题语境和 具体的主题内容的,并且内容与内容之间都含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每个语篇都有自己的文体 特征和语言形式,作者通过这些修辞方式来组织和呈现信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主题意 义的表达。因此,开展好教学的前提是要研读好语篇。 一、什么是文本解读? 那么语篇研读是指什么?它具体指读者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 作者观点等做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我们建议老师们在做文本解读时,主要回答三个具体问题。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是 wh at ,回答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 how ,即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和内容结构,语篇的编排、段落之间有什么关联,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进而 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以及语言特点是如何为主题呈现服务的。也就是说,作者为了有效并恰当地表达这样一个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第三个要回答的问题是 why ,即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语篇所承载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或者说分析一下作者或说话人(不论是口语听力语篇还是书面语篇)传递了什么样的意图、 情感态度或者价值取向?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学德育大纲》中也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改精神编写的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 1.“外语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的主要途径是练,因此,学习外语是一个练功夫的过程。英语语言知识和规则是必须学的,但是只有在足够的操练中,才能领会所学的知识和规则。 2.“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说是读写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早起朗读的习惯。出声并大声地朗读,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听英语广播和英文歌曲的习惯。随时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如:坚持写英语日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等。 3.重视语音训练,把学好语音看作学好英语的基础。语音训练不仅是入门阶段的重点,而且要求贯彻始终。语音语法基础不太扎实的注意查漏补缺。 4.认为句型练习提供典型句子结构,是进行基本语法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语法教学是以句法为主,或者说以基本的句型结构为主,词法结合句法学习。各课的语法句型是核心,体现各课的语法重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初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1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一)学习任务群/ (二)学习要求/ 五、学业质量标准…………………………………………………………………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高中语文素养水平描述/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言语经验积累,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祖国语文是学生和国民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增进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突出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正在向以素养为本的教育目标转变,既要获得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学科内外的隐性品质,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将多方面要素综合、内化,养成为一种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英语核心素养的学科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对于很多人而言,提到语文素养、艺术素养、学科素养等概念,大家不会觉得陌生。但是,新近提出的英语素养(或英语学科素养)这个概念,大家或多或少感到不容易理解。经常听到或读到这样的观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种语言技能,谈不上素养。其实,这种观点只注意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价值,没有全面把握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育人价值。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就不能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修订的各学科高中课程标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各学科都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这一举措与以往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外,还凸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甚至可以这样说,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首先要明确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有育人的价值,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学科也不例外。 长期以来,英语学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中小学开设的英语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目标设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其背后的认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其目的无外乎是使学生掌握另外一种交流的工具,以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除此以外,学习英语好像没有其他作用。受这一认识的影响,一些人甚至认为,并非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英语,英语课程可有可无,因为并非每个中国人今后都需要使用英语。其实,以上观点是非常片面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如果仅仅从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角度来看待中小学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的价值,在学理上是不能完全说得通的。其实,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为了说明这一道理,我们先看看其他学科的育人价值。 我们首先以中小学的数学学科为例。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计算或解决数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同理,中小学的艺术类课程,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是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开设艺术课程的主要并不是为了使学生今后成为艺术家或以艺术谋生,而是使学生体验艺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感受艺术、欣赏美好,丰富学生生命的意义,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有,中学历史课程也并不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或工作中直接使用历史知识或以史为鉴,而是为了培育学生认识人、社会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所必备的人文素质,养成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思维习惯及能力。 从以上简要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小学各门课程都有各自的学科内容,但其目的都不完全是使学生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也不完全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生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系列论文)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核心素养应具有“可教性”,这反映了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如果仅仅从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角度来看待中小学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的价值,是不能完全说得通的。 其实,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也就是说,学习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还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学习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些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 作为教师,是不仅仅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这个语言教学也就不仅仅实现一种工具性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今后的学生要实现的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的思辨能力,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这个可能才是我们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

英语核心素养解读

英语核心素养解读 王海峰 一.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二十世纪末,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率先于1996年提出21世纪公民必备的四大核心素养: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1997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发布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系统回答了21世纪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随后,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纷开始了核心素养的研究并构建了各自的核心素养价值体系作为指导其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各国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但都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大维度,而且都非常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自1993年起变开始了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探索实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标志着素质教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2006年9月,“素质教育”被写进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此,素质教育就由一种政府倡导行为转变成了国家意志。 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虽然素质教育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应试教育这一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疾始终没有被彻底根除。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这一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6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架构模型。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由素质教育迈入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纪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我见 -----赴庆阳一中培训学习心得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提高我校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本人有幸参加了北师大老师闻君老师的讲座,本次讲座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 具体地讲,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例如,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英语与文化、英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于语言能力内涵,我的认识如下: 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不局

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第二,语言能力的界定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 第三,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口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要准确把握这些口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 2.文化品格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英语语篇(包括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在学习这些语篇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情感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是: 首先,它有一个全国跨学科的总体框架,在这个统一的框架内让各个学科把各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做出来。我觉得这个顶层设计非常清晰。 其次,新版课程标准和原英语课标相比,它的维度更加简化。原来画了个复杂的大圆形,现在分成核心素养四大块: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在强调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新课标比老课标更简洁。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把“思维品质”提升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 再次,原来的语种不太全,这次修订还增加了其他语种,现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都有了,语种的增加对中小学语种的布局是有影响的,比以前要全面了。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学科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新课标中首次出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但其实“核心素养”与2003年课标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其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为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部分,情感态度即是“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没有变化,学习策略对应的即为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 2003版课标中提出的综合语用能力,除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明确的描述,对于其他几项能力的描述却较为模糊。而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在语用能力的基础上,新增了对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明确描述,对每一项能力如何形成以及形成需要达到的标准都做了更加明确和定性定量的描述,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

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可见,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很多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针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 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思维引领工作。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等,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情、情感以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行,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学生跟着教师的启示回答出问题。 二、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特点不是很了解,导致对英语的学习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西方国家的文化,如此餐桌文化,让学生从中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可以问学生:哪位学生了解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会将平时学习中或者是生活中了解的西方餐桌礼仪文化进行 汇总,然后回答。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西方餐桌礼仪了解甚少,因此,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补充,补充要全面具体,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对西方餐桌礼仪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其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此外,由于西方的餐桌礼仪较为复杂,很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的资料,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通过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西方国家餐桌礼仪的资料,供学生学习之用。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地学习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核心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三、利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情感素材进行培养。所谓的情感素材培养主要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的素材,同时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部经典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汇集了很多的西方元素,有真挚的爱情,有在危难时不离不弃的亲情,也有危难时被抛弃、被人背叛的感觉。由于电影是全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研究人物的对话,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对人物所说的英语台词进行记忆。此外,教师还需要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