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年少良

【摘要】阐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分布、危害症状、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09(026)008

【总页数】2页(P85-85,90)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防治

【作者】年少良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农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农业科学

农技服务,2009,26(8) : 85 ,硝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汪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年少良奠徽省明光市石坝镇农技站,安徽明光23940(摘要阐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分布、危害症状、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 -8421(2009)08- 085-Ol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水稻条斑病、水稻细条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受害叶片开始呈水浸状半透明小点,后迅速在叶脉间扩展成黄褐色的细条斑,以后继续扩大,颜色南黄褐转为橙褐色。对光观察叶片,病斑呈透明状。严重发病田块,远看呈一片橙

细菌性病害大全

xx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xx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 *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xx茎腐病; 5、小麦xx;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xx瘟病(xx腐败病、xx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2、*花生青枯病; 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 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 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 8、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9、甘蔗白条病; 10、咖啡细菌性叶斑病; 11、xx细菌性叶斑病; 其它作物细菌性病害: 1、xx青枯病、xx细菌性黑枯病、xx疫病; 2、茶树细菌性根癌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https://www.doczj.com/doc/bd5575346.html, [2011-02-15] ·作者:·来源: 【学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Fang)swing et a1.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 【异名】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1.1957 Xanthomonaw translucens f.sp.oryzicola(Fang et a1.)Bradbury 1968,Xantho 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Fang et a1.)Dye 1978 【分类地位】水稻条斑病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es),薄壁细菌门(Graci licutes),黄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的稻黄单胞菌。 【国外分布】最早主要发生于菲律宾(1918年)。目前主要分布于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塞内加尔、喀麦隆、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等国。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除为害水稻(Oryza sativa)外,还为害阔叶稻(https://www.doczj.com/doc/bd5575346.html,tifo lia)、茭白(Zizania aquatica)。许多野生稻均可受侵染而发病,如O.barthii、O.br achyantha、O.breviligulata、O.eichingeri、O.glaberima、O.granulata、O.malampu zhaensis、O.nivera、0.officinalfs、0.perrenis balungea、0.ridleyi、0.australiensis、0.spontanea等。 水稻条斑病是为害水稻的重要细菌病害,其分布范围仅次于水稻白叶枯病,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稻区,籼稻品种大多不抗病,为害很重,属国内植物检疫病害。 【典型症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水稻叶片,幼龄叶片最易受害。病菌多从气孔侵入,还可由伤口侵入,病斑局限于叶脉间薄壁细胞,初为深绿色水浸状半透明小点,逐渐向上下扩展,成为淡黄色狭条斑,由于受叶脉限制病斑不宽,但许多条斑可连成大块枯死斑。对光观察,病斑部半透明,水浸状,病部菌脓很多,琥珀色,呈串珠状分布在条斑上,不易脱落。水稻在苗期到孕穗期都可见到典型病状。病菌侵染种子颖壳后,出现变色斑点,但很难与其他病害的斑点相区分。 【病原形态与生物学特性】条斑病菌短杆状,单胞,偶而成对,但不成链,单根极生鞭毛,能动,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好氧。生长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8℃,最高温度38℃,28℃下生长良好,致死温度51℃,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淡黄色,圆形,光滑,全缘,凸起,黏性。斜面上线性生长。营养肉汤中,中度浑浊,后期有沉淀,表面环状生长,但不形成显著的菌苔。在含有5%Nacl的肉汁胨中不生长,在孔氏和费美氏营养液中不生长。液化明胶、牛乳不凝结但可完全胨化,石蕊反应呈微碱性且使石蕊大部分还原。硝酸盐不还原成亚硝酸盐,产生硫化氢和氨,但不产生吲哚。葡萄糖、蔗糖、木糖和甘露糖发酵产生酸,乳糖、麦芽糖、阿戊糖、甘露糖醇、甘油和柳醇不产生酸。固体培养基上不水解淀粉,甲基红和V.P测验反应阴性,对青霉素不敏感。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都带病菌,可成为下季初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摘要阐述了水稻细茵性条斑病的病原、分布、危害症状、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细茵性条斑病发生防治 文献标识码 A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水稻条斑病、水稻细条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受害叶片开始呈水浸状半透明小点,后迅速在叶脉间扩展成黄褐色的细条斑,以后继续扩大,颜色由黄褐转为橙褐色。对光观察叶片,病斑呈透明状。严重发病田块,远看呈一片橙黄色。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叶片形成条斑,病斑上溢出的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尤其在台风、暴雨过后,易引起病害传播蔓延。 据明光市植保站2009年7月1日调查,在明光办事处赵府村一农户的两优6326品种上出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开始发病的时间明显早于近3年。另据气象部门预报,明光市7月中旬前多雷阵雨天气,极有利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展蔓延。因此,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尤其对近2年发病比较重的乡镇,更要做好该病的调查与防治工作。 1病原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为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Fang et a1)Swings,是一种细菌,为黄单胞属。其寄主为水稻和野生稻。 1.1形态菌体杆状,单生,偶成对,但不成链,比白叶枯菌体小。有1根极生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 1.2特性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细菌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条斑菌能使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发酵变酸,对青霉素和葡萄糖反应钝感等。病菌生长适温为28~30℃。 2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稻区。国内最早在珠江三角洲发现,20世纪50~60年代曾在海南、广东、广西、四川、浙江一度流行。8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和南繁稻种的调运,病区逐年扩大。目前除上述地区外,安徽、江西、江苏、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局部地区也有发生。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水稻病害图谱

一、真菌性病害 1、稻瘟病 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苗叶瘟褐点型

苗叶瘟慢性型 叶枕瘟 苗叶瘟病斑连片

枝梗瘟 穗颈瘟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的防治措施。即狠抓苗叶瘟和穗瘟,巧治叶瘟。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水稻生长前期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 交替,促进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

的关键时期。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 2、纹枯病 纹枯病枯孕穗 纹枯病包鞘

叶鞘上不规则病斑 纹枯病严重为害状 纹枯病前期菌核

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 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1、采取“在插秧前消灭菌源,插秧后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发病初期防治,确保水稻倒三叶完好”的防治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做到浅水分蘖,足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3、化学防治:纹枯病的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最好。一般当水稻分蘖末期到圆秆拔节期丛发病率10%—15%、孕穗期丛发病率15%—20%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10—15天,药剂防治有: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 3、胡麻叶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65.020.01 B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8099 20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D e t e c t i o n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X a n t h o m o n a s o r y z a e p v.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 a l.) S w i n g s e t a l. 2011-12-30发布2012-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一一言 一一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71)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南京农业大学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建平二林石明二周国梁二粟寒二印丽萍二孔德英二许志刚二胡白石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1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测和鉴定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种子及植株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测与鉴定三 2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S N/T0800.1一进出口粮油二饲料检验一抽样和制样方法 S N/T2122一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3一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基本信息 中文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三 学名:X a n t h o m o n a s o r y z a e p v.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 a l.,1956)S w i n g s e t a l.,1990,简称X o c三 异名:X a n t h o m o n a sc a m p e s t r i s p v.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 a l.,1956)D y e1978;X a n t h o m o n a s 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a l.,1956)D o w s o n1943;X a n t h o m o n a s t r a n s l u c e n s f.s p.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a l., 1956)B r a d b u r y1971三 病害英文名:b a c t e r i a l l e a f s t r e a ko f r i c e三 属细菌界B a c t e r i a,变形细菌门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γ-变形细菌纲G a mm a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黄单胞菌目X a n t h o m o n o d a l e s,黄单胞菌科X a n t h o m o n o d a c e a e,黄单胞菌属X a n t h o m o n a s(D o w s o n,1939)三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和病草上越冬,其次在水稻再生苗或李氏禾等杂草上越冬三病菌主要借雨水二流水等传播,带菌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三 4一方法原理 根据症状特征二菌落形态特征二生理生化特征二P C R反应和致病性测试结果等进行检测鉴定三 5一主要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三 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盐(T r i s-H C l)二乙二胺四乙酸(E D T A)二十二烷基硫酸钠(S D S)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 T A B)二三氯甲烷二异戊醇二乙醇二蛋白酶二溴化乙锭二酵母粉二琼脂二蛋白胨二牛肉浸膏二营养肉汤二葡萄糖二蔗糖二谷氨酸钠三 培养基和试剂配方见附录B三

水稻病虫害种类及图片

水稻病虫害 种子期 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 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 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 秧田期 1.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2.白叶枯、细条病:叶枯唑、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 3.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4.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5.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叶期 1.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 2.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 6.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 1.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2.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 烯肟菌胺(爱可)。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6.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7.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 8.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 9.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 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 二、稻白叶枯病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 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 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1、稻矮缩病 2、稻恶苗病 3、稻纹枯病 4、水稻螟虫 5、稻飞虱 5、稻苞虫 7、稻纵卷叶螟 8、稻蝽蟓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迷品质降低。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1、水稻螟虫(钻心虫) 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 防治适期:三化螟第一代:秧田期,4月上旬施药防治;大田期,6月上、中旬见成虫(螟蛾)时开始喷药。三化螟第二代:水稻破口10%至齐穗前,约7月中下旬见成虫(螟蛾)时进行喷药。 防治指标:三化螟第一代:枯鞘窝率达10%或枯鞘株率5%;第二代:枯鞘株率1%以上。三化螟为螟卵盛孵期内,正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或抽穗不到80%的田块,亩有卵块60个。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48%乐斯本乳油80毫升,兑水三桶喷雾。 2、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产区近两年暴发性害虫。其为害主要是成虫群集于水稻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褐飞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适期:低龄若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1500头。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克;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 48%乐斯本乳油60-80毫升;25%噻嗪酮300-450克,兑水3桶喷雾。 防治配方:每桶水(15公斤)加 配方①、丁硫啶虫咪15毫升+吡虫啉一包+杰效利1包;; 配方②、高渗吡虫啉20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 配方③、啶虫咪15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 3、水稻粘虫 水稻粘虫一年危害水稻二代,六月上—中旬第一代,八月初第二代,防治方法,发现水稻叶片上有低龄幼虫危害时抓紧喷药防治。防治药剂:杀虫三分钟、啶虫咪等。

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哪些 综合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哪些综合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哪些?水稻细菌性病害如何防治?据悉,2019年水稻细菌性病害提早暴发,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一般会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导致抽穗困难,产量损失高达50%以上,而且发病田块稻米品质较差。 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哪些 水稻细菌性病害是一类区域性、偶发性病害,常见的包括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病菌在种子、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下一个水稻生长季节病菌从水孔、气孔及叶片、叶鞘、根系的伤口侵入寄主,细菌在水中可存活20天以上,可借风、流水、动物(人、鼠、鸟等)的活动等途径传播蔓延。 如碰上台风,其风力大,降雨范围广,台风暴雨给水稻叶片造成大量机械性损伤,利于细菌侵染为害;再加上高温、高湿、连阴雨天气等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发病,淹水、漫灌区域蔓延迅速,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植物细菌性的病害需用专用杀细菌的农药进行防治,但水稻以上各种细菌性病害因为不常见且表现症状易与部分真菌性病害及虫害症状相混淆,加上其传播速度快,极易错失防治适期,故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区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其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被列为植物检疫对象。

水稻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进行准确判断十分重要。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有快、烂、臭、脓(或晶)等特点,可单独或综合以上特点进行田间诊断。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 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 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 常与小球菌核病、恶苗病、还原性物质中毒等同时发生。主要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又称细菌性心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叶片感病时,中脉出现黄白色病斑,随后病斑迅速沿中脉上下拉长,扩展成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的褐色条斑,后全叶卷曲枯死。 苗期染病: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

项目名称∶水稻细菌性条斑菌致病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项目1 项目名称:水稻细菌性条斑菌致病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申请教师:孙文献 职称:教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项目概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简称细条病,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该病的病原为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Xoc)称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该病原与水稻上另一个重要病原细菌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同属于黄单胞杆菌属,但为不同的致病变种。虽然Xoo与Xoc在遗传、生理生化性状与外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是,它们在致病性与致病机理上有显著的差异,Xoc通过叶片气孔侵染,而Xoo则通过叶片边缘的水孔侵染。另外,目前在水稻基因资源中找到许多抗Xoo的抗性基因,而很少有Xoc抗性基因的报道。对Xoc致病基因的挖掘将对控制该病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预测在细条病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因子有几类:由三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因子,由II型分泌系统分泌的胞外酶与胞外多糖,以及与产生DSF和c-di-GMP信号分子相关的基因及由其调控的基因。然而,这些基因如何调控基因表达,如何在致病过程中起作用?目前,仍然未知。该项目将首先利用同源重组敲除Xoc致病相关基因,获得Xoc基因缺失突变体,鉴定突变体的表型与对水稻的致病性,推测这些基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其次,利用GUS 酶活反应或者RT-PCR研究突变体中一些已知的重要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了解并归纳致病基因的信号传导途径;最后,通过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或拟南芥植物中表达Xoc的致病效应因子,研究效应因子在植物中对抗病反应的抑制作用。综合以上几方面,初步阐明Xoc的致病的分子机理。深入研究Xoc致病相关基因将对制定一套对细条病的防控措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并有可能针对性地选择杀菌剂或抗生素的准确靶标。 项目2 项目名称:番茄SlHIR1基因的分离及其在疮痂病过敏反应中的功能初探 申请教师:杨文才 职称:教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项目概况: 番茄疮痂病(bacterial spot)是由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的多个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我国,该病平均发病率为10-20%,重病区达46-100%;平均减产20-30%,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分析了近些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规律,结合该病的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近2年在我市大面积暴发和流行,其速度快,面积广,危害较大,特别是晚稻,一般病田减产15%~25%,严重的可达40%~60%,尤其南边几个乡镇,流行区域达60%以上,且有逐年加重的态势,给我市的广大农户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目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已成为我国继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后的第四大水稻病害。 1症状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稻叶,病斑初显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迅速在叶脉间扩展,后变黄褐色的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条斑宽约1mm,长10mm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的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同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同时能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者病株不能抽穗;即使抽穗结实,但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 2病原 本病由水稻黄单胞杆菌稻生致病变种所引起,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生,也有双链,不成串,菌体一端着生一条鞭毛。细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稍凸起,表面光滑发亮,蜜黄色并带粘性,好气性,在28℃下生长良好。菌体较白叶枯病菌体为小,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细菌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条斑菌能使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发酵变酸,对青霉素和葡萄糖反应钝感。 3发病规律 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病害,属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对象。1918年菲律宾首次报道,目前在东南亚各国和非洲中部都有发生。1953年中国最早在珠江三角洲发现,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南稻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杂交晚稻上亦有大面积发生。水稻细条病对籼稻的危害性最大,近十多年来,已上升为华南、中南稻区上的主要细菌病害,其危害程度已超过水稻白叶枯病,减产达5%~25%。 症状 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在秧苗期即可出现典型的条斑型症状。病斑初为深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淡黄色狭条斑,长约1cm。大田发病时,感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快,长达4~6cm,病斑两端菌脓很多,呈鱼籽状,干燥后呈琥珀状附于病叶表面而不易脱落。严重时多个病斑可相互连成枯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展,整叶变为红褐色,枯死;抗病品种上病斑较短,病斑长度不到1cm,且病斑少,菌脓也少。 此病的诊断要点是沿叶脉扩展形成淡黄色狭条斑,形成鱼籽状菌脓。 病原 病原为稻生黄单胞杆菌X 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Fang) Swings et al,属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科黄单胞杆菌属。菌体杆状,大小为 1.2μm×0.3~0.5μm,单生,少数成对但不成链状,不形成芽孢和荚膜,单极鞭。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密黄色,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发亮,黏稠,好气。最适生长温度25~28?C,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病菌基本相似,细条病液化明胶和石蕊牛乳胨化能力稍强于水稻白叶枯病菌。它可产生3-羧基丁酮,以L-丙氨酸为唯一碳源,在0.2%无维生素酪蛋白水解物上生长,以及对0.001% Cu(NO3)2有抗性等特点可与白叶枯病菌相区别。该菌主要侵染水稻、陆稻、野生稻,也可侵染李氏禾等禾本科植物。 水稻细条病菌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根据病菌在IR26、南粳15、Tetep、南京11等4个鉴别品种上的致病力差异,可将来自广东、江西、福建、海南、浙江等省约150个菌株分为强、中、弱3个毒力型,其中强毒力型菌株占58%,且致病力与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而与淀粉酶活性呈负相关。还有人根据菌株在15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反应特性,将20个菌株分为12 个致病型,经聚类分析可归入6个组。水稻细条病菌株与品种间的反应表现为弱互作关系,但部分菌株与个别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特异互作关系,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小种。 发病规律 细条病菌的越冬场所和存活力与白叶枯病菌较为相似,主要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侵染种子,借种子调运而作远距离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和伤口侵入,侵入后在气孔下繁殖扩展到薄壁组织细胞间隙并纵向扩展,形成条斑。田间病株病斑上溢出的菌脓,主要通过风雨和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扩展蔓延。农事操作也起病害传播作用。 此病的发生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尽管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水稻品种间对细条病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一般常规稻较杂交稻抗病,粳、糯稻比籼稻抗病。叶片气孔密度和大小与品种的抗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叶片气孔密度较小及气孔开展度较低的品种抗病性较强。最近研究表明,同一品种对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且水稻品种对这两种细菌病害的抗病基因型不同。水稻品种对细条病

噻唑锌能防治多种病害

噻唑锌能防治多种病害 1如白菜软腐细菌性病害,黑斑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缺锌老化叶2花生花生青枯病、死棵烂根病、花生叶斑病、 3水稻僵苗、黄秧烂秧、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缺锌火烧苗、 4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溃疡病、霜霉病、靶标病、黄点病、缺锌黄化叶;可钝化病毒 5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晚疫病、褐斑病、炭疽病、缺锌小叶病,钝化病毒发病初期,稀释500-800倍液喷雾。发病严重加大(减小)稀释倍数。间隔7天左右连续防治2-3次为宜。注意二次稀释喷雾。 对细菌性病害效果显著,对真菌性病害也相当不错! 烟草:青枯病、枯萎病 花生:青枯病、枯萎病、叶斑病 黄瓜、西瓜、甜瓜、西瓜、南瓜:青枯病、枯萎病、猝倒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霜霉病 辣椒、西红柿、茄子:青枯病、枯萎病、软腐病、疮痂病、叶枯病、晚疫病、溃疡病、绵疫病 柑橘: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流胶病(沙皮病)、黑点病、脚腐病、树脂病果树:溃疡病、轮纹病、叶斑病、褐斑病、黑星病、炭疽病、霜霉病、猕猴桃穿孔病、葡萄霜霉病等 花卉苗木:叶斑病、紫薇枯萎病、青枯病;秋海棠细菌性角斑病、茎腐病;芍药锈病、山茶灰斑病、石香竹黑斑病、草坪软腐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 甘蓝黑星病、白菜软腐病、花椰菜细菌性黑腐病 国际专利“噻唑锌"及应用 20%噻唑锌悬浮剂——防病又补锌,首选噻唑锌 20%噻唑锌悬浮剂——防病又补锌,首选噻唑锌20%噻唑锌悬浮剂系由新农化工创制,取得国家专利保护,并获得科技部等四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推广新产品”,具有真细菌兼杀、神奇的补锌效能和对病毒病有钝化效应的突出特点,可谓是一个特点突出的全能高效低毒杀菌剂,可广泛用于蔬菜、柑橘、苹果、桃、水稻等多种作物综合防治病害。 1、对细菌性病害特效,对真菌性病害高效。是少有的功能齐全、完美性杀菌剂。尤其是对一些难治病害有特别优异的防效。如瓜菜的靶斑病、角斑病、叶菜的软腐病、桃的细菌性穿孔病以及柑橘的溃疡病等病害。 2、强力保护+快速内吸治疗;持效期长达14-15天;低毒、无公害。 3、超微制剂,牛奶一样,对果实无污染,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首选药剂。 4、适用于几乎所有作物,无药害,对作物花、幼果安全。其适用对象、防治适期大大广于铜制剂。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后期变成黄褐色的细条斑

一、病害 2稻黄矮病病叶后期叶片变橙黄色,由(叶尖)开始骤然向下至全叶卷缩。 3下列不是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特征的是(叶色淡黄)。 4水稻纹枯病病害损失一般为(10-30)%。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稻叶鞘发生纹枯病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5稻褐条病发生的轻重,与(缺肥) 的关系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生长不良,容易感病。 5-1水稻发生褐条病,一般先在( )部叶片发病,逐渐向( )蔓延下上 5-2稻褐条病后期叶片上发生在中脉附近的病斑,一般长数( ),常引起叶片早枯。厘米 5-3稻褐条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上越冬,第二年(4、5 )月间病菌随风飞散,侵害秧苗。5-4水稻发生褐条病,后期叶片上病斑的中央( ),边缘( )。 5-5稻褐条病叶片发病,初现( 油渍)状圆斑,扩大后呈红褐色到褐色(短线)状条斑,与叶脉平行 6稻白叶枯病发病后较难治好,在加强预防措施中,选用1%石灰水浸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因为水稻播种时期不同,温度相差较大,所以浸种时间也不同。通常在气温25℃时浸( )天,15~20℃浸( )天,10℃时浸( )天。2~3天,3~4天,6天 6-1水稻白叶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安徽普遍发生。病轻时一般减产( ),病重时减产( ),病害大流行时往往造成颗粒无收。5%~10%20%~30% 6-2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由( )属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黄单胞杆菌 6-3在水稻一生中,水稻白叶枯病在( )最易发生。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 7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通过种子或稻草传播。病菌适宜在( )下活动,台风暴雨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病害就容易流行。高温高湿 7-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化学防治方法上,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24小时,用( )倍85%强氯精浸种( )小时后,捞起洗净催芽。300 12~24 7-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广西、四川、海南、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流行,甚至在云贵高原上也有发现。发病轻的约减产( ),重病田减产( )。 C、10%40%~60% 7-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后期变成黄褐色的细条斑,条斑宽约(1 )毫米,长(10 )毫米以上。 7-4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初呈( )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迅速在叶脉间扩展成初为( )色,后变( )色的细条斑,条斑宽约1毫米,长10毫米以上。暗绿暗绿黄褐 7-5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 )状的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 )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为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 )块。露珠树胶大斑 8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杂交稻发病率低于常规品种。籼稻、糯稻和粳稻发病轻重的顺序是( )。籼稻<糯稻<粳稻 8-1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一般在大田有3个明显的发病高峰:第一次高峰出现在移栽后10~15天;第二次高峰出现在搁田复水后;第三次高峰在抽穗灌浆阶段。以第( 3)次高峰对产量危害最大。 9水稻胡麻叶斑病病斑对光看,病斑深黑褐色部分,可隐约看到(细)轮纹,病斑两端(无)坏死线。 在我国上海郊区,水稻菌核病是常见病害,对单季晚稻和后季稻都有危害。每年( 7~8)月开始发生,(9 )月下旬到(10)月稻株被害显著。 10稻叶鞘腐败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受害较重的田块多为( 晚稻)。 11水稻云形病一般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叶基部或内侧作波浪状扩大。12

真细菌大全及其防止方法

真细菌大全及其防止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 1、特点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组织坏死、萎蔫、腐烂、穿孔等,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斑点型、叶枯型、青枯型、溃疡型、腐烂型、畸型。 2、识别方式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病斑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现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半透明的退色圈——晕环。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油菜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洋小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3、生产上常见的细菌病害 (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 (2)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3)番茄: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 (4)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 (5)白菜:白菜类软腐病、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一)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一) 论文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分析了近些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规律,结合该病的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近2年在我市大面积暴发和流行,其速度快,面积广,危害较大,特别是晚稻,一般病田减产15%~25%,严重的可达40%~60%,尤其南边几个乡镇,流行区域达60%以上,且有逐年加重的态势,给我市的广大农户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目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已成为我国继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后的第四大水稻病害。 1症状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稻叶,病斑初显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迅速在叶脉间扩展,后变黄褐色的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条斑宽约1mm,长10mm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的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同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同时能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者病株不能抽穗;即使抽穗结实,但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 2病原 本病由水稻黄单胞杆菌稻生致病变种所引起,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生,也有双链,不成串,菌体一端着生一条鞭毛。细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稍凸起,表面光滑发亮,蜜黄色并带粘性,好气性,在28℃下生长良好。菌体较白叶枯病菌体为小,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细菌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条斑菌能使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发酵变酸,对青霉素和葡萄糖反应钝感。 3发病规律 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土壤不能成为越冬之处,病稻秆在田间沤烂,病菌在短期内就可死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叶片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形成条斑,若田间湿度大,病斑上溢出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叶鞘发病形成黄褐色短条斑,天气湿润时也可出现大量菌脓。该病在水稻生长前、后期都易感染,感病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幼苗期就可看到症状,症状叶较白叶枯病明显,但一般是在分蘖以后,特别是在孕穗、抽穗阶段才发现。 4发病条件 4.1气候条件 温湿度对病害发生和流行关系很大,气温在26~30℃、相对湿度为85%以上,且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的气候条件下,利于此病发生。 4.2肥水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轻重与灌水关系较大,凡长期深灌或稻株受淹,发病就重。在串灌漫灌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病菌随灌溉水而传播,从而扩展危害;若基肥不足,追肥追迟、多施,尤其是氮肥过量,则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和糖的含量增高,易造成稻株徒长贪青,降低抗病性。 4.3人为传播 在有病田块,当早晨露水未干或下雨后就下田作业,如喷药都会加重病菌的传播。 4.4地势 低洼地发病重,地势高的地块则轻,这与细菌通过流失传播有关。 4.5品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