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8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王
海友
1、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1”指的是课堂教学要抓住一条主线,就是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
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3”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5”指的是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般要通过
五个基本环节来完成。
2、新授课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自主学习阶段
情景导学 揭示主题:精心设计新课引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以
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
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
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的热情,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基本要求:营造氛围与情境是课堂伊始的两个不同的导学动作,做得好,会
发生积极的课堂效应。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为了给课堂活动预热,拉近师
生关系,增进情感,使课堂轻松愉悦,便于课堂的对话与交往。教师要依据自已
对当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内驱力的学
习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所需要的状态。情景的创设要体现教学的有效
性,创设情景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真实而有效,科学而自然”。
做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景中存疑,情中有问。创设情景要根据教学实际,对
于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教师要围绕学习主题,提出供学生为主题学习而设置的自主性问题或为导航
性问题。
自主探究 个体建构:在三种基本的课堂学习活动动中,自主学习或个体构
建是最基础、最本质、最核心的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主要是实现对情
景导学中提出问题或导航材料中问题的初步感知,以使学生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初
步理解和梳理,这里要求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
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或建议,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动手实验、链接经验、类比归纳、抽象概括、
猜想验证、想象观察等学习活动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或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
案。
基本要求: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
——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所有的问题都必
须要求学生经历自主构建的过程,对于不能自主构建或者存有疑问的问题,做好
记录并准备提交小组长,尝试通过合作交流解决。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自主性问题或导航性问题的
完成情况。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点拔与
启发。同时,教师要根据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反馈,提炼需进行讨论交
流、合作解决的问题,适时组织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此阶段所用的教学时间教师视情况进行控制,在课上完成时,一般控制在
15~20分钟内,不少于课时的1/3。如果内容较多、学习任务较重,教师可根据
情况提前一天布置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上课时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合作交流阶段
讨论交流 合作提升: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
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
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基本要求: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由教师根据学习主题提出的探究性
问题(设计1~2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实践能力),提出合作交流所要完成的任务,解决在什么地方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学什么。对于教师提供的探究性问题,小组长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
自主探究后,再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互相启发,进行合作探究。会的教不会的,
尝试达到对问题答案的统一或生成最佳问题解决方案,并予以记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指导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及时点拔和评价。
互动展示 评研深化: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自主学
习与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一
次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过程。评研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的认识及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模糊认识给予澄清、对思维误区进行正确引
导、对独特的见解予以激励,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归纳学生的认识,总
结升华,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基本要求:各小组展示研讨成果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修正自己的答案,
对于有分歧的问题予以补充、纠错、质疑。
教师组织、调控展示交流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强调
重点知识,对学生的激励和思路、方法的指导,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引导
学生适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科学规范
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行为就是点拔与精讲,对学生具
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点拔与精讲两种方式处理。
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
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
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
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共同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
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阶段要注意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首先,交流的基础是自
主,实施交流学习的前提是组织好有效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保证交流学习的有
效;其次,交流有层级,一般是先与同桌交流,然后是小组交流,最后是全班交
流(展示);再其次,交流讲究时机、方式与技巧,比如小组范围的交流是在教
师的要求与组织下组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有任务、有分工、有责任、有评价。班
级交流主要以展示与评研的形式进行,展示的主体是学生,评研也要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出现的时候才会出现,也就是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
与困难时,再进行引导与启发,与学生一起渡过难关,这需要教师备课要充分,
有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与对课堂的精心预设。教师对学生展示要有明确的要求,
既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应有方法思路和相关拓展,也可有自已的深度思考与探
索及困惑和体会。
此阶段的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内,不少于课时的1/3。
巩固延伸阶段
反馈达标 拓展延伸:此环节更多的是看学生能否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
决相应的学科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让
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通过链接经验拓展知识空
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提升的空间。
基本要求:巩固达标性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
有一定的综合性,与相关的知识点紧密相联,使训练有一定的强度;问题要具有
一定的情境性,要把相关的知识点放入学生熟悉的背景中,使其能将所学知识从
教材情境中,引申拓展到生活情境中;同时问题设计还要体现思想性与开放性,
既重视对学科思想的提炼,也注重多角度考察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学生要限时
限量独立完成达标性训练问题,训练本身就是考试,要独立完成、要规整,讲究
训练的速度与质量。训练完成后,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完成情况,组织对出现的
错误进行讲解、分析、讨论,形成统一答案。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予以补
充、纠错、质疑并修正答案。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问、自省、自测、自结等活动,
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自我认知能力)。
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指导,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
案,小组讨论,并根据各小组展示成果或完成达标习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及组织学
生互评;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
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进行效果回授,有必要时补充补偿练习;依据教学目标引导
学生对所学知识分析总结,对规律性、方法性的东西进行梳理和归纳,及时将知
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引导学习小组完成课后反思,汇总学习收获;教师布置层次
作业,安排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明:上面五个教学环节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
一是具本到每个学科中,又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操作,更加彰显学科特质;二是
运用到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时,要灵活掌握、因地制宜;三是不同学
段的教学有不同学段的特点,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模式、灵活运
用;四是五个环节也未必是泾渭分明,应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做到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相机而动、有机结合。是否要合作与展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自主学习要贯穿135互动课堂的始终,在自主探究阶段与巩固达标阶
段是否需要合作与展示,视学情的具本情况而定。
概括导入
确认目标
复习思考
落实双基
问题探究
点拨深化
达标训练
固化规律
反思归纳
拓展提升
旧知再现
规律形成
能力提升
一主线
问 题
三阶段
五环节
3、复习课135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概括导入 确认目标:简单概括复习内容,明确指出本节课复习所要完成的
任务及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做到理清知识脉络,再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清楚本节
课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复习思考 落实双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技能的巩固是复习课的一项基
础性任务。这就需要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原理),对基本方法技能进行再
认识,这种再认识要基于平时对学情的了解,再认识的过程尽量避免简单的回顾,
要多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
问题探究 总结升华:深化复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复习课教学的关键性要求。教师要以知识
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精选精编问题,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思维探
究活动,进而达到总结规律形成技能,深化理解完善认知的目的。特别强调的是,
在这一环节中每一个典型问题的处理,都必须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
研的过程。
达标训练 固化规律:是否达到了复习的预期目的,要通过适当的解决问题
的训练进行巩固,训练要针对重点、疑点、易错点、能力点展开,主要看学生对
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重点看是否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与技
能。
反思深化 拓展提升:组织学生对整个复习过程进行自主反思,是进一步深
化理解与运用的需要。反思至少要回答下列三个问题:自己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