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街航电枢纽工程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896.23 KB
- 文档页数:3
情况介绍材料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2010年6月27日)一、合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合川地处渝西北,距重庆主城24公里,江北国际机场56公里,幅员面积2343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
区内现有高校8所,中职学校6所。
历史文化厚重。
建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曾是巴国别都。
公元前314年始设县,公元556年改名合州,后历为州郡治所,1913年改称合川县,1992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
境内的钓鱼城古战场是重庆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的“双国保”单位,佛教禅宗文化胜地——涞滩古镇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村镇、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
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清代史学家和实业家张森楷、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历代名人在此为官、创业、办教育。
交通便捷畅通。
是川东北、渝西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拥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种交通工具的便利,遂渝铁路、兰渝铁路、襄渝铁路、渝武高速公路、212国道穿境而过,到重庆主城不到半小时车程,不到1个小时可达江北国际机场,2个半小时可达成都;有水运航道300公里,即将动工建设石盘沱等一批大型码头,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千吨级货轮可上达四川广元、下至上海。
合川到重庆主城的轨道交通可望尽快上马。
资源优势突出。
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人均拥有水量是全国的19倍,煤炭、岩盐、煤层气、天然气、锶矿和石灰石储量丰富(石灰石55亿吨、煤炭18.2亿吨,岩盐160亿吨、煤层气704亿立方米、天然气840亿立方米),是重庆主要农副产品区,全国著名的农业高产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瘦肉型猪、白山羊、茧丝绸和柑桔生产基地。
现有煤炭产能35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74.5万千瓦、水泥年产能700万吨,随着沥鼻峡炎煤田、双槐电厂、草街航电枢纽等一批能源项目相继建成,煤炭年产能将达5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将达500万千瓦、水泥年产能将达1200万吨。
《嘉陵江流域规划报告》2嘉陵江水系2嘉陵江水系2.1农村水力资源基本情况2.1.1水力资源总量和分布嘉陵江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其干、支流纵横遍布陕西、甘肃、四川、重庆等省市境内,重庆市境内河段涉及潼南、铜梁、永川、合川、北碚、沙坪坝、渝北、江北、渝中等9区县市。
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202x)》:流域内现有耕地411.98万亩,人口约781.9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18.2万人,工、农业总产值680.8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526.34亿元。
嘉陵江流域集雨面积159800km2,干流全长1119km。
其中重庆市境内集雨面积12849km2,占全水系的8%,重庆市境内干流河长153km,天然落差43.0m,平均比降0.29‰,古楼镇入口处流量890m3/s,朝天门出口处流量2250m3/s。
广元以上称上游,广元至合川段称中游,河道长645km,平均比降0.44‰,其中中游重庆市境内河段长58km,平均比降0.31‰。
合川以下称下游,河道长95.2km,平均比降0.29‰。
市境内河段属丘陵和山区,河谷由窄渐展宽,河漫滩及阶地发育,两岸城镇密布,人口耕地集中。
据202x年复查成果。
嘉陵江流域重庆市境内河段,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0mw以上的干、支流共有7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128.75mw,其中嘉陵江干流680.08mw,支流448.67mw。
支流中蕴藏量较大的有涪江、渠江和州河,由于嘉陵江干流上草街航电站的修建,回水将完全淹没渠江合川段,故无规划电站。
根据本次农村水力资源调查评价,嘉陵江流域重庆市境内有0.1mw以上电站的河流共计22条,0.1~50mw范围内电站81座,技术可开发量225.47mw,电量99952.76万kw.h,其中已建电站66座,总2嘉陵江水系装机容量116.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58597.76万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1.45%。
规划202x~202x年投产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0.64mw,多年平均发电量200万kw.h;202x~202x年投产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7.02mw,多年平均发电量2855万kw.h;202x~2020年投产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102.13mw,多年平均发电量38420万kw.h。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6•【字号】渝府发[2012]47号•【施行日期】2012.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的通报(渝府发〔2012〕4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全年完成市级重点工程投资2167亿元,为年度预期投资的103.2%,共有79项完工或基本完工、96项新开工,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这批重点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既壮大了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了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完善了城市功能,又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鼓励先进,经综合考核评定,万州区人民政府等54个单位为2011年度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现予以通报表扬。
一、区县人民政府(16个)万州区人民政府黔江区人民政府涪陵区人民政府渝中区人民政府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江北区人民政府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南岸区人民政府北碚区人民政府渝北区人民政府长寿区人民政府合川区人民政府璧山县人民政府武隆县人民政府奉节县人民政府二、市政府部门(14个)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目标办市重点办三、项目建设单位(24个)重庆大唐国际武隆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乌江银盘水电站)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嘉陵江航运开发草街航电枢纽项目)惠普公司(惠普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项目)重庆园博园建设指挥部(园博园建设项目)重庆悦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中石化30万吨/年醋酸乙烯项目)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西永综保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保税港区二期围网及配套道路工程)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快速路五纵线机场路拓宽改造、快速路一纵线学堂堡立交至中心站立交段、公租房康居西城)重庆市地产集团(公租房民心佳园)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生产线扩能技术改造项目)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铝厚板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重庆高科集团有限公司(两江幸福广场)重庆渝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化医85万吨/年甲醇项目)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巫山至奉节段二期)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合川北汽银翔西南生产基地)重庆市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重庆悦来水厂一期工程)重庆市电力公司(500千伏长寿变电站扩建)重庆市新城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一期)重庆四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ED产业基地项目)重庆市玉滩水库有限责任公司(大足玉滩水库)重庆市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阳岛防洪护岸综合整治)重庆渝城投资有限公司(渝中区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重点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18•【字号】渝府发[2012]66号•【施行日期】2012.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渝府发〔2012〕6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增强我市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根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39号)的规定,经专业评审组初评、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市政府常务会审定等程序,评出2011年度科技突出贡献奖1人、国际科技合作奖1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79项。
市政府决定对获奖人员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一、科技突出贡献奖(1人)杨士中二、国际科技合作奖(1人)裵海英三、自然科学奖(16项)“电网运行风险理论及其辨识技术”等3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钛酸钡基材料介电非线性及机理”等5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智能目标识别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等8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四、技术发明奖(10项)“系列微型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1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纳米表面工程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4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节能型无离合机械式变档大力智能电动车”等5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五、科技进步奖(153项)“灾害救援应急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研究”等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转基因彩茧创新制丝工艺研究”等46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聚氰胺/化肥装置联动优化运行节能减排研究”等98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希望获奖人员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今后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从通达程度探讨重庆高等级航道发展【关键词】通达程度;航道开发;航道等级;重庆1 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时代背景航道作为水运的基础设施,正围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的目标,急需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公路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水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水运仅占总投资额的3.69%;在完成运输量方面,完成营业性货运量506.29亿t,货物周转量亿t穔m,其中完成水运货运量70.27亿t,占总货运量的13.88%,货物周转量亿t穔m,占总货物周转量的49.6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水路运输在货物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投入比重相对较小,在大宗货物和长距离运输中可体现出優势。
《内河航运发展纲要》(2020)将内河千吨级航道达到2.5万km作为全国发展目标。
重庆境内主要分布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大宁河、綦江等河流,讨论和分析千吨级及以上航道现状及进一步提高千吨级航道可通达区县的实现程度,将有助于内河航运发展。
2 重庆高等级航道通达现状重庆市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以679 km长江为主干,汇集了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大宁河等上百条大中小河流,境内通航河流网络覆盖了全市70%以上区县市,极具航运开发潜力。
根据全国第二次内河航道普查,截至2005年底,重庆市现有航道187条,共计航道里程km,其中:河流航道117条,航道里程km;水库航道69条,航道里程462.67 km;湖泊航道1条,航道里程5.5 km。
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和Ⅵ级及以下航道里程分别为515 km、164 km、95 km、308 km、km,分别占全市航道总里程的12.20%、3.88%、2.25%、7.29%、74.38%。
合川区渭沱镇现状风貌调查报告一、渭沱镇概况渭沱镇位于合川区西郊的涪江岸边,东面与合川区接壤,南面与铜溪镇隔江相望,西面与铜梁县安居镇隔江相望,北面与太和镇、大石镇相邻,镇政府驻地距合川主城区17公里。
全镇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212个合作社,幅员面积100.47平方公里,总人口54340人。
渭沱镇原名渭沱场,始建于清中后期。
清雍正六年(1728年),渭沱场隶属合州来苏里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渭沱场隶属合州里仁乡辖。
民国20年(1931年),建立渭沱镇,隶属合川县第八区辖;民国30年(1941年)7月,渭沱镇改渭沱乡。
1990年6月,渭沱乡改渭沱镇。
1993年12月,合川撤区并乡建镇后,撤消渭沱乡、方溪乡建制,合并建立合川市渭沱镇。
2005年4月30日原渭沱、油桥两镇合并组建新的渭沱镇。
渭沱镇成为涪江河畔西岸合化公路(即合川—化龙桥)上四个镇乡中的中心镇。
二、目的与意义为了进一步塑造渭沱镇城镇风貌特色,完善城市综合配套,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打造渭沱镇山水园林小城镇的目标,对渭沱镇的现状风貌进行详细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三、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镇区及方溪老城区范围,面积约1平方公里。
四、现状风貌调查(一)自然环境1、环境特点渭沱镇位于合川城区涪江上游,靠山面江,沿江带状布置的典型的山水小城镇。
一方面,整个渭沱镇区的用地布局和发展格局基本上是带状发展,镇区建筑主要沿紧依涪江,城镇格局及发展趋势明显依附于涪江的自然环境格局。
另一方面,渭沱镇区周边地形起伏,属典型的浅丘地形地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就了渭沱镇的山水环境格局。
2、自然景观背山面水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渭沱镇区相当丰富的自然景观界面。
山、水、林,蜿蜒曲折、层次分明的街道和保留较好的传统建筑构成了现状城镇的主要景观要素,相互联系纽结而形成多样的界面:山与水的界面,水与建筑的界面,建筑与街道的界面,建筑与山体的界面。
作为天作之合的山与水,相互融和与共生。
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航发司)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
作为重庆市水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公司将按照《重庆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和《重庆航运中心发展规划》,主要负责我市主要河流的航运基础设施,包括航电枢纽和重点港口、码头以及地产、旅游等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
公司于2003年9月正式组建。
公司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有:富金坝航电枢纽、草街航电枢纽、黄旗集装箱和滚装码头、巫山龙门码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
【相关文献】
1.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概况 [J],
2.治理黄金水道建设湘江明珠--湖南湘江航运建设二期工程简介 [J], 童伍华;李军;陶致远
3.西江航运建设一期工程桂平航运枢纽简介 [J],
4.重庆重大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J],
5.重庆互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黄金水道 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就全市空港、水运、公路、铁路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水运,不少代表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需进一步提升我市内河航道通航能力。其中,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成为关键。 发挥枢纽作用 周边货物中转量占比超四成 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不仅为重庆带来美不胜收的江景,内河航运更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让长江黄金水道“流金淌银”,三峡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三峡工程通航后,重庆航道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全市航道总里程4451公里,四级以上的高等级航道占1400公里。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为骨架的“一干两支”、通江达海的航道体系基本形成,5000吨级以上船舶可常年由长江下游直达重庆主城。寸滩、果园等大型化、专业化港口的建设,为水运发展打下基础。 航道变深了,水面变宽了,港口变大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将货物沿长江运往下游。2013年,我市水上货运量1.44亿吨,港口吞吐量1.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1万标箱,分别是2002年的7.5倍、4.6倍、10.4倍。 长江上游地区最重要枢纽港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周边省市来渝中转。市交委港航处统计,2013年,来自周边省市的中转货物量占到全市总量的40%以上。 船舶拥堵成常态 过闸得等一两天 无论货物是在重庆下水,运往长江下游,还是由下游运往重庆,都需经过三峡大坝。伴随社会发展,在业内人士眼中,三峡工程似乎已由昔日的“助推器”变为一种制约。
三峡船闸分为两线,设计通过能力每年单向5000万吨,两线共1亿吨,预测可维持至2030年。但截至2013年,三峡船闸已累计通过货物6.4亿吨。2011年达到高峰,货运量超1亿吨。 这意味着,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已然饱和,比预测提前了19年。船舶多,待闸时间长,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拥堵。 “正常情况下,过闸上水要等60小时,下水要等30小时。遇到船闸检修,等得更久。”一位航运资深人士表示,目前,日均待闸船舶有200多艘。因为拥堵,船舶往返一趟需多花2至4天。每等一天,一艘5000吨级船舶就会损失约1万元。这对企业而言,是笔不小负担。 不过闸改翻坝 物流成本让部分企业“翻不起” 不想坐等,怎么办?企业可选择翻坝。所谓翻坝,是指船舶停靠在码头后,将货物卸下,通过公路、铁路方式,绕过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再把货物装上船,继续水运。凭借地理优势,湖北宜昌正抓住此机遇,打造翻坝产业园。 一位航运资深人士算起账,目前,重庆至上海的集装箱运价为每标箱1500元,干散货每吨40元,商品汽车滚装每车450元。每翻一次坝,综合物流成本将增加1倍左右,转运时间至少得多花5天,让部分企业直言“翻不起”。 三管齐下建议为三峡船闸开条新通道 针对三峡过闸问题,近期挖潜,中期分流,远期治本。近期,借助推广三峡船型、提高船舶实载率等方式,挖掘通航潜力。中期,建设一条从重庆到武汉的沿江货运铁路,引导货物从水运向铁路分流。远期,建设三峡船闸新通道,并助推葛洲坝船闸扩能,改善两坝间的航道。 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受益的不仅是重庆,还有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省市。除地区间加强合作,还需国家尽快启动前期论证,进行决策。 水铁公联运 构建立体交通走廊 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嘉陵江、乌江两条主要支流也有“骨头”要啃,主要是航道整治和渠化,形成干支联动。 以嘉陵江为例,因航道尚未完全渠化,通航能力不足,2010年6月至今年4月,草街航电枢纽工程累计过闸货物仅540余万吨。而设计之初,其年通过能力就有1050万吨。 发展水运,还需大型化、专业化港口,形成水铁公联运,促进港口与物流、产业相结合。在此方面,也需公路、铁路进一步打通与周边省市的通道。 “综合性码头中,只要是水铁联运港,基本都可以盈利。”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践表示,伴随明年进港铁路专用线投用,港区辐射半径将大为增加,能吸引云南、贵州、四川甚至青海的货物来此下水,对于港口吞吐量、货源结构都是一个提升。
合川铜溪:生态新城里的山水故事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4年第12期文/图首席记者曹继选记者贺江鸿通讯员万敏戚玉松曾经:边陲小镇,没有便利的交通;经济乏区,没有富民的出路;城建凌乱,没有宜居的环境。
如今:“一分钟进城”,交通四通八达;……从险些被“边缘化”的边界小镇到规划建设中的合川城市拓展新区,铜溪一步步实现完美逆袭。
2014年,铜溪镇认真落实区委十三届五次全委会、区“两会”、镇八届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以打造“山水铜溪”品牌为动力,以建成合川重要的主城拓展区和休闲目的地为目标,按照全区“一心两区一走廊”功能总布局,立足城市拓展区产业集群、人口聚居主战场的核心定位,全力唱响“山水铜溪”城市品牌,紧紧围绕“生态新城、职教新镇、滨湖小镇、美丽乡村”四大目标,继续大力实施“融城、富民、宜居、和谐、党建”五大工程,加速融城步伐,不断谱写铜溪跨越发展新篇章。
一分钟进城一座生态新城的融城速度在合川铜溪,“山水铜溪”的城市品牌并非凭空而出,青山环抱、溪河缠绕……这使得合川铜溪在建设生态新城中早已占尽天时地利。
小安溪大桥建成通车;涪江四桥建成:新加坡风情园的打造……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铜溪建设生态新城的速度。
铜溪位于涪江与小安溪汇流处的纱帽村,东与南津街白鹿山相连、北与合阳城花果山隔江相望,拥有绝佳的打造生态新城的先天条件。
青山环抱、溪河缠绕是自然赐予铜溪打造生态新城的最好本底。
蜿蜒的涪江和小安溪静静流淌,草街航电枢纽成库后使这两条江河成为一个巨大湖区,铜溪境内滨江岸线长达30余公里,纱帽—皂角—金沙一带更是依山傍水、湖光山色。
同时,地处浅丘地带的铜溪,森林覆盖率达46%,远远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放眼望去,没有一座“秃顶”的山,郁郁葱葱、江水环绕的自然条件增加了打造“山水铜溪”的信心和底气。
2012年5月小安溪大桥建成通车,铜溪到合川南城片区已实现了“一分钟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