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上皮内瘤变的治疗及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8.67 MB
- 文档页数:33
胃癌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1、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①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轻度异型性,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体排列密集,腺管细胞出现假复层,无或有极少粘液,细胞核染色浓重,出现核分裂相。
②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重度异型性(腺上皮原位癌),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管密集,腺管细胞排列和极向显著紊乱,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共壁甚至筛状结构,缺乏粘液分泌,核分裂相活跃,可见灶状坏死,但无间质浸润。
③粘膜内癌:即粘膜内浸润癌,不规则的腺上皮细胞团巢或孤立的腺上皮细胞浸润粘膜固有层间质,局限于粘膜肌层以内。
④粘膜下癌:即粘膜内浸润癌继续向深层浸润,侵透粘膜肌层达到粘膜下层,未侵及胃固有肌层。
⑤早期胃癌(T1N0/1M0):包括粘膜内浸润癌和粘膜下浸润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2、病理类型。
①早期胃癌大体类型。
Ⅰ:隆起型Ⅱa:表面隆起型Ⅱb:平坦型Ⅱc:表面凹陷型Ⅲ:凹陷型②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
隆起型:肿瘤的主体向肠腔内突出。
溃疡型:肿瘤深达或贯穿肌层合并溃疡。
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局部肠壁增厚,但表面常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③组织学类型。
A.WHO分类:目前最为常用的胃癌组织学分型方法(附件2)。
B.Lauren 分类:肠型、弥漫型、混合型。
3、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Stat3-IL-17信号通路对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预后病程演变的影响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程演变可能为胃上皮内瘤变,进而发展为胃癌。
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Stat3-IL-17信号通路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Stat3-IL-17信号通路对于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预后病程演变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Stat3-IL-17信号通路。
Stat3是一种信号转导分子,它参与了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
IL-17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它主要由Th17细胞产生,并能激活Stat3通路。
在胃炎中,炎症刺激可导致胃上皮细胞产生IL-17,进而激活Stat3通路,最终引发炎症反应。
然而,长期的胃炎会导致Stat3不断被激活,进而促使胃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讨Stat3-IL-17信号通路对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预后的影响。
首先,Stat3-IL-17信号通路在胃炎中的作用。
胃炎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各种刺激导致的炎症反应,而Stat3-IL-17信号通路的激活是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当胃炎发生时,炎症细胞会释放IL-17,进而激活Stat3通路,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这种激活不仅会加重胃炎的病程,还可能导致慢性胃炎的发展。
其次,Stat3-IL-17信号通路对胃上皮内瘤变的影响。
胃上皮内瘤变是胃黏膜由正常上皮向癌变过程的一种先兆病变。
研究发现,Stat3-IL-17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胃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IL-17能够促进胃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还能抑制细胞凋亡。
而Stat3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促进胃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因此,Stat3-IL-17信号通路的激活会使胃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增加。
最后,Stat3-IL-17信号通路在胃癌预后病程演变中的影响。
胃癌是胃黏膜经过多阶段演变的结果,而Stat3-IL-17信号通路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72例胃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病例诊断,分析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结果: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组中有4例维持诊断为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有12例未早期胃癌,另外56例为进展期胃癌。
结论:大部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者术后诊断为胃癌,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积极进行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干预。
关键词:胃镜;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意义本世纪初,在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的诊断中逐步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对上皮内瘤变的定义。
本文旨在分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特收集我院诊治的72例胃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诊治的72例胃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本组患者中男56例,女16例,年龄38岁-77岁,平均年龄(56.48±14.25)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6.25±1.24)年,本组患者大部分为体检检出,有38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24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报告为胃癌患者,8例合并有黑便,16例经CT 检查示局部胃壁增厚且伴周围淋巴结肿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具体措施为:采用浓度为百分之十的甲醛固定活检组织与手术标本,按照规范实施梯度乙醇脱水处理,并应用石蜡进行包埋好,对标本实施连续4μm 切片,完成标本切片后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然后利用光镜对染色标本进行观察。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应用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颁布的消化系统标准[1]进行病理分类,另外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erbB-2、甲胎蛋白、p53的常规工作。
2 结果胃镜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分布最广泛的为胃窦部,共计48例,其次是贲门、广泛累及胃窦胃体似皮革胃、胃体,均为8例;胃镜检查有48例患者形似早期胃癌浅表病灶,另外24例患者形似进展期胃癌样病灶,包括BorrmannⅠ型4例、BorrmannⅡ型8例、BorrmannⅢ型4例、Borrmann Ⅳ型8例。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20-04-28T16:13:23.7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作者:叶绿[导读] 研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胃镜活检的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
叶绿(成都高新达安医学检验所;四川成都611731)【摘要】目的:研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胃镜活检的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
方法:择取37例本检验所纳入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患者均行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讨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胃镜活检、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及病变阶段情况。
结果:(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胃镜活检、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检出结果(91.89%、100.00%)具有一致性,P<0.05。
(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胃镜活检、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早期胃癌(32.43%、27.03%)、进展期胃癌25(67.57%、72.97%)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
结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水平较高,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是发生于多个器官上皮内的非典型增生性病变,常发生在宫颈、前列腺、子宫内膜、食道、胃部、肠道等,分为高级别与低级别,其中高级别即重度非典型增生,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早期特殊阶段[1]。
本研究就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分析,讨论胃镜活检的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择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实验室纳入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3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男21例,女16例。
年龄分布38-77周岁,均值(50.39±5.67)周岁。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经由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3)认知能力正常。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发表时间:2016-04-15T11:42:40.6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作者:卢桂芬[导读] 甘肃省甘南州干部保健局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安全可靠,应在临床上推广。
甘肃省甘南州干部保健局甘肃甘南 747000 摘要:目的:探讨甘南藏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本地区医院收治的20例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意义。
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结果显示20例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术后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20例诊断为胃癌,其中5例为早期胃癌(占25%)、15例为进展期胃癌(占75%);术前与术后的诊断进展期胃的Borrmmann分型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安全可靠,应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诊断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新分类中胃粘膜上皮内瘤变:包括胃粘膜上皮结构上和细胞学上两方面的异常。
结构异常指上皮排列紊乱和正常细胞极性丧失;细胞学异常指细胞核不规则、深染,核奖比例增高和核分裂活性增加。
上皮内瘤变分为2级,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o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N)指上皮结构和细胞学异常限于上皮的下半部,相当于轻度和重度异型增生。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N)指上皮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展到上皮的上半部,乃至全层,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1]。
近几年,胃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作者:邱元胜刘启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的95例经过胃镜活检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取常规病理切片检测,并同术前的胃镜活检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
结果: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9 3例患者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32例,进展期胃癌61例;术前胃镜活检结果显示,早期胃癌33例,进展期胃癌6 2例,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没有患者发生严重不适或者大出血情况。
结论: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确切,准确率较高,可减少胃癌等疾病的漏诊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临床病理诊断;诊断效果上皮内瘤变是一种上皮浸润前肿瘤性变化,并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病变。
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指的是患者结构及细胞学异常,且扩展至上皮上半部,甚至是全层。
同时,疑似粘膜内癌和浸润癌也被归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症中Ⅲ。
随着胃癌病变趋于年轻化增长,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经过胃镜活检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分析未经活检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在本组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经过胃镜活检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7例,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56.65±7.47)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器质性病变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和有胃镜检查禁忌症者,95例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9例分析季霞;张军;安尔丹;于亚威;陆其明;杨志宏【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1)006【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39例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结果术后仅3例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为胃癌.结论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大部分同时存在浸润性癌,建议临床手术治疗.【总页数】3页(P631-633)【作者】季霞;张军;安尔丹;于亚威;陆其明;杨志宏【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嘉兴,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外科,浙江,嘉兴,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浙江,嘉兴,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病理科,浙江,嘉兴,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嘉兴,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嘉兴,3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 [J], 汤胜君;曹彬;张元瑞;姜林昊;郭金芝2.胃镜下活检在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 [J], 邱晓娣;潘翔珍;梁群英;秦珍珠3.胃镜下活检胃黏膜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在甘肃省甘南藏区的应用 [J], 卢桂芬4.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分析 [J], 章红姣;赫永金;俞利辉5.食管贲门重复癌及重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病队列分析 [J], 陈志峰;靳国良;侯俊;郭翠兰;白文龙;乔翠云;高峰;宋国慧;孟凡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症吗
导语:很多人的话在体格检查的时候或者内科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仅容易发生在胃部,而且直肠位置的高级别
很多人的话在体格检查的时候或者内科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仅容易发生在胃部,而且直肠位置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实也是很常见的。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那么一定要重视这个结果。
然后进一步去就诊。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癌前病变或早期癌。
切除后的病理才能更客观反映病情。
切除后的病理化验仍然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会很好的,复发可能性小。
因为大肠黏膜固有层内不存在淋巴管,发生于黏膜层内的肿瘤不会出现转移,因此确诊大肠癌必须见到肿瘤侵入黏膜下层,即使肿瘤穿透腺体基底膜侵入固有层; 也只能称为黏膜内瘤变( in t ram uco salneap lasia) ,而不宜称为黏膜内癌.
这一观点最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就为英国学者Mo rson 所提出,直到2000 年的WHO 分类中才明确将上述大肠癌的定义正式列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活检标本常常难以钳取至黏膜下层组织,如按上述标准岂非绝大多数活检标本均无法诊断为癌?
笔者与有关病理专家反复研讨后认为,WHO 分类中对大肠癌的定义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组织学和肠镜检查所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作出诊断.
如果形态学所见腺体异型十分明显,结构十分紊乱,或出现浸润迹象,而肠镜所见亦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仍可作出大肠癌的诊断; 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限用于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变而无明确浸润证。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梁辉发表时间:2017-01-20T10:40:54.1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2期作者:梁辉[导读] 上皮的内瘤变主要指的是上皮浸润之前,发生癌性的病变,主要包含低级别和高级别。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摘要】目的:分析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应用于上皮内瘤高级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2016年10月份于我院进行诊治的75例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患者,全部患者都采取胃镜活检诊断,把术后病理切片的检查作为对照,分析检查的结果。
结果:胃镜活检的检查结果和术后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相比,差异不够显著,P>0.05;75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大出血或是其他的并发症。
结论: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应用于上皮内瘤高级别诊断中,其诊断效果比较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012-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gastroscope biopsy pathology diagnosis applied in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s high level. Methods Choose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75 patients with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igh-level, all adopt the gastroscope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s contrast, check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examination of gastroscope biopsy results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biopsy results, i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75 patients were no massive hemorrhage or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Applying gastroscope biopsy pathology diagnosis to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high level diagnosis, the diagnosis effect is better, worthy of application.【Key words】The gastroscope biopsy;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上皮的内瘤变主要指的是上皮浸润之前,发生癌性的病变,主要包含低级别和高级别。
参赭培气汤加减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作者:阳思诗江潮邵迎新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17期[摘要] 目的觀察参赭培气汤加减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
对照组给予西药抑酸护胃,治疗组口服参赭培气汤加减方,疗程8周。
治疗前及疗程开始后1、2、4、8周分别作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的总积分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再次行电子胃镜检查,分别对内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表现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病理表现及总分的改善程度。
疗程结束后停药,并对所有病例跟踪随访24周以了解有无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内镜下食管黏膜疗效及病理组织学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参赭培气汤加减方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提高病变的逆转率,避免内镜下各种微创疗法的过度治疗,且有效控制食管癌的发生。
[关键词] 参赭培气汤;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疗效[中图分类号] R2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6(b)-0165-04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Shenzhe Peiqi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YANG Sishi JIANG Chao SHAO YingxinDepar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Huang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Huanggang 438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Shenzhe Peiq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in the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epartment of Huang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estern medicine to inhibit acid and protect stomach.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modified Shenzhe Peiqi Decoction orally for 8 weeks. Before treatment and 1, 2, 4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total s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rating scal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of treatment,4 weeks after the drug was stopped, electronic gastroscopy was performed again. The endoscop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otal scores were calculate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weeks 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was any change of the condition. Results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endoscopic esophageal mucosa and histopathology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Modified Shenzhe Peiqi Decoction has an ide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t can improve the reversal rate of esophageal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void excessive treatment of various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ies under endoscope,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Key words] Shenzhe Peiqi Decoction; Esophageal;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fficacy食管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8位,死亡率居第6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