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744.85 KB
- 文档页数:7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处理方法关键要点摘要:装配式建筑对比传统建筑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造方式,大量减少现场湿作业、降低扬尘、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垃圾的排放,以及改善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同时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优点,也在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崇以及相关政策扶持下装配式建筑模式不断增大。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处理方法;1框架结构节点特点该类框架的节点处所对应的与楼板、下框柱以及框架梁相互结合的位置需要在设计抗震方案时重点关注,为提升其强度需要在其中掺杂配筋,这也是该类框架节点表现出钢筋交错特点较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而在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中,无论是叠合板还是框架梁柱均有预留钢筋,因此应全面考虑在钢筋的集合情况下避免出现相互碰撞现象且能够承受一定负荷的相关问题,其也是在现场吊装环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在该类框架节点处均应用现浇混凝土将整体结构连接在一起,而其所包含的模板加固环节则是对现场进行质量控制的核心要素,需要提高对该环节的重视。
2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性节点连接形式、要点2.1柱-柱连接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来说,预制柱的连接是否得当与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决定了其是否具备符合标准的抗倒塌能力、突出的应用特征使得其成为了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基础防线,在保证整体结构的应用安全性方面极为重要。
预制柱的连接主要采用钢筋套筒灌浆法,需要在预制柱的上部分做灌浆套筒的预埋操作,此时的下部钢筋需要始终保持伸出现浇板的形式,应确保最终所预留的长度满足预制柱下拼缝宽度与灌浆套筒内的钢筋锚固长度的加和;柱脚的套筒预埋环节的处理,需要在现场安装的过程中以钢板定位的方式,利用其所对应的装置在其下部设置伸出的钢筋长度,需要其与上部的预制柱套筒的位置相对应;在现浇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环节完毕后,需要在楼层的固定位置进行预制桩的上部吊装。
此时的下部钢筋应深入到预制柱的上部分的灌浆筒内固定长度,并在固定与调整预制柱后对其实施灌浆操作。
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装配式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环保、高效、快捷、节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地基处理、预制构件制作、现场安装及验收等环节,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一、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后续的预制构件制作和现场安装提供坚实的基础。
地基处理的流程如下:1. 做好地基勘测,了解地质情况和地基承载能力等相关信息,据此制定地基处理方案。
2. 对地基进行清理和整平,去除地表覆盖物和不均匀沉降的部分。
对于不平整的地面或有明显的坑洼,需要进行填土、夯实和压实处理,确保地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3. 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采用钢筋网片或加强土壤的方法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4. 进行地基渗透试验,确保地下水位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地基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二、预制构件制作预制构件是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制构件制作的流程如下:1. 制定预制构件制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并制定预制构件制作图纸和构件工程技术规范。
2. 进行材料采购,选用高质量材料,如优质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
3. 进行预制构件的制作工艺,包括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成型、震动等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关键步骤进行质量监控和检验,以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
4. 对预制构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检查符合要求的预制构件可以进行包装、运输和存储。
三、现场安装现场安装是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关键环节,其施工流程决定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现场安装的流程如下:1. 现场踏勘,了解具体情况,确定安装方案和施工要求。
2. 预装配件,对预制构件进行组装和配对,保证结构稳定和准确性。
3. 对现场安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4. 进行现场组装和安装,包括吊装、连接、固定等各个环节。
I建筑设计I Architectural Design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设计要求分析季春龙(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澡水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时,应该着重注意节点设计,节点设计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在对装配式混凝土现有的结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总结,对装配式混凝土的节点设计的设计要求与原则进行归纳与说明,最后简要介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设计;要求引言装酣混牡结构是指预制混构件或部件5«±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的原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一般分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齢^05-剪力墙鮒装提高了工甑量和杠效率,深入探究该方面的设计以及对它的要求进行归纳整理有助于框架结构的普遍应用。
此外,做好节点设计还能够保证工程具有更高的姥性与稳定性,从而地删赳的经济娅一、装有结构分析按照装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结构主体框架现浇,楼梯预制构件。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技术特点: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高而且构件的种类也比较少,建筑物拼装节点标准化程度高、工期比较短,能够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缩短工期。
预制装配式混砂结构具有抗震能力,删受地震后进行简单的修复就可以继续使用,有助于整个房屋结构的全部预制装配化。
节点部分决定了整个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如果混凝土柱与梁间的连接非常的牢固,那么房屋结构的整体性能会比较高。
对于框架结构来说,钢筋混凝土柱与梁的连接节点分为刚性节点,非刚性节点等等。
节点部分的连接更加的牢固使整个房屋戦腳辆輪性能换二、装点蹄的原则励式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时节点的连接是重点,国内外对此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但是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是非常的少的,例如抗震性能等方面。
首先先介绍一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设计的原则,所谓的设计原则就是在进行节点设计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以及应该依据哪些标准来进行设计以及参考。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作为现代化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快速施工、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
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节点与连接是承担着重要功能的关键部分。
节点设计规程和连接设计规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保证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概括介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讨论其关键要点和实施细则,并提出推广建议以促进该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当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文内容及目的;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规程,并强调其中的关键要点;第三部分将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连接设计规程进行讨论;第四部分将提供实施细则和推广建议,以促进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最后一部分将总结全文,并展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的概述,从整体上把握该领域的关键要点和实施细则。
具体目标包括:- 提供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研究方向的理解;- 探讨当前在节点和连接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分析已有规范和指南,并评估其适用性;- 提出细化实施措施与推广建议以促进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对未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当前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具备开展相关研究或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同时,本文也为行业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参考与指导,以推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规程:2.1 概述: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规程旨在提供一套可靠和有效的设计准则,用于指导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节点的设计。
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形式研究综述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形式按照其构造形式和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梁板节点等多种形式。
梁柱节点是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节点形式,主要用于连接梁与柱,起到承载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梁梁节点主要用于连接不同梁之间,承担横向荷载的传递作用。
而梁板节点则是梁与板的连接形式,用于连接梁与板,起到分布荷载的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形式,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框架节点,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在设计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形式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节点的设计应符合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要求,能够满足承载和传递荷载的需要。
节点的设计应考虑连接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保证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局部破坏。
节点的施工应易于实现,能够满足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
节点的设计还应兼顾美观和经济性,使得结构的建筑和经济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目前,对于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形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点的设计原理和力学性能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对节点的受力特性和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节点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于不同形式的框架节点,也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总结了节点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还有部分学者对于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设计建议,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对于完善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形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框架结构节点特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处既是上下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交叉结合的地方,又是建筑物结构抗震设防的关键点,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一般要加强配筋,因此框架结构节点的钢筋纵横交错十分密集。
作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框架柱、预制框架梁、预制楼板等构件均有预留钢筋,如何使这些钢筋集合在一处,无相互碰撞,且承力合理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也是工厂预制加工,现场吊运装配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另外,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节点处采取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整体,模板的选择与加固,混凝土浇筑都是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框架结构节点处理方法1.预制框架柱连接处理方法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预制框架柱上下连接在楼板面以上,高于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交接处(图1),便于施工操作和控制工程质量。
预制框架柱连接大多采取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形式,采用半灌浆接头,金属套筒一般会连接钢筋固定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根部,与下部柱的预留钢筋正对套接,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结合成整体,达到承力和传力作用。
图1 预制框架柱连接示意2.预制框架柱与预制框架梁连接的处理方法框架柱的预制高度一般低于同层框架梁底标高10 mm,是因考虑到构件预制偏差和便于现场框架梁施工装配等因素。
框架柱与梁的节点应进行钢筋优化设计,框架柱的纵向预留钢筋的数量应尽可能少,可进行等截面“以粗代细”,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为不均匀排布,为框架梁底筋下落留出充足的空隙。
框架梁在预制时外露预留底筋,钢筋位置要重新排列,且应与预制柱纵向钢筋留置空隙相匹配,必要时采取并列两排筋的形式。
纵向框架梁与横向框架梁底部外露预留钢筋在位置和标高上也应进行相互错位处理(图2),确保预制梁构件装配时位置正确,可下落到位。
3.预制框架梁与预制次梁处理方法预制框架梁与预制次梁采取牛担板连接形式(图3)。
在预制框架梁时,将与次梁交接位置处留出卡槽,上大下小,呈楔形。
预制次梁时受力钢筋收头,连接预埋预留钢板(图4)。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及要点分析摘要:装配式建筑在与现浇建筑的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问题,迫切需要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解决当前的问题,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必然得到广泛应用。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及要点。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我国常规装配式建筑生产线中生产的一些通用构件,能够在施工现场随时组装连接和使用,这种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
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
我国工业民用的常规建筑物的建造长期以来沿用了就地采购砂石、砖块、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现场绑扎钢筋、立模、拌制混凝土、浇筑、养护、砌筑填充墙并粉刷等传统模式。
这种作业方式因建造队伍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使工程质量很不均衡,同时施工周期较长,现场文明管理难度较大,与装配式建筑物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1、装配式建筑的优点1.1、易于控制成本单从理论层面出发,装配式建筑控制施工成本作用更明显。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结构优势是易于控制施工成本优势的来源。
传统施工过程中难以精确控制材料使用量,因此常需要大量订购材料,导致浪费进而提升施工造价,而采用预制构件能够极大减少材料浪费从而节约成本。
且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更低,因此能显著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
1.2、承载力要求更低装配式建筑的自重比传统现浇的建筑的自重更轻,因此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更低,更让满足设计需求,并且更易于满足设计者的设计创意需求。
自重更小使得徐变影响更小,因此有助于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安全性更高。
传统住宅的承重墙更多,使得开间更小,住户难以灵活分割室内空间,装配式住宅则采用轻质隔墙,采用大开间,因此能满足用户分割室内空间的需求,能够满足住户的需求。
1.3、控制施工质量预支装配式建筑的采用减小了施工单位在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实现了施工质量控制重点的前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构造一般要求
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钢筋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及焊接连接,也可采用间接搭接。
剪力墙竖缝处,钢筋宜锚入现浇混凝土中;剪力墙水平接缝及框架柱接头,钢筋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者间接搭接;框架梁接头与框架梁柱节点处,水平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
2、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套筒抗拉承载力应不小于连接筋抗拉承载力;套筒长度由砂浆与连接筋的握裹能力而定,要求握裹承载力不小于连接筋抗拉承载力。
2)套筒浆锚连接钢筋可不另设,由下柱或者墙片的纵向受力筋直接外伸形成。
连接筋间距不宜小于5d,套筒净距不应小于20mm。
连接筋与套筒位置应完全对应,误差不得大于2mm。
3)连接筋插入套筒后压力灌浆,待浆液充满全部套筒后,停止灌浆,静养1~2天。
3、采用间接搭接,应满足以下要求:1)连接筋的有效锚固长度,非抗震设计≥25d,抗震设计≥30d,d为连接筋直筋;锚浆孔的边距C≥5d,净距C0≥30+d,孔深应比锚固长度长50mm。
连接筋位置与锚孔中心对齐,误差不大于2mm。
2)在锚固区,锚孔及纵筋周围宜设置螺旋箍筋,箍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50mm。
3)连接筋插入锚孔后压力灌浆,待浆液充满全部锚孔后,停止灌浆,静养1~2天。
浅谈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摘要:目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装配式建筑因其工期短、成本低、绿色环保、制作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混凝土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节点连接问题一直是其热点乃至核心所在。
本文阐述各种节点的种类、处理方法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方法;连接方法的应用引言装配式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在加工厂将结构构件提前预制,在施工现场通过机械连接等方法连接,将单独的构件拼装成一个整体,是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然而,因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晚,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存在局限性,导致我国建筑业转型较缓慢。
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问题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节点连接的质量问题关乎着整个结构的承载力、抗震性、结构刚度等,故可靠的连接技术至关重要。
1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征1.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装配式建筑又称建筑工业化,就是像制造汽车一样来建造房子,首先在生产厂生产好预配构件,比如板、柱、梁等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装配,拼接所构成的建筑物。
1.2设计多样化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
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可以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大厅小居室以及小厅大居室都可以形成。
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者使用一些轻板。
2节点连接现状2.1框架、墙板连接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问题顺应并推动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就具体节点连接而言,梁柱框架节点的连接方式较多,并且其连接性能优异,符合“强节点,强锚固”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基本接近与现浇混凝土结构节点性能。
但是,墙板连接则相差甚远,研究略少。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处理
导言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造方式。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设计施工中具体处理方法和施工措施如下。
一、框架结构节点特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处既是上下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交叉结合的地方,又是建筑物结构抗震设防的关键点,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一般要加强配筋,因此框架结构节点的钢筋纵横交错十分密集。
作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框架柱、预制框架梁、预制楼板等构件均有预留钢筋,如何使这些钢筋集合在一处,无相互碰撞,且承力合理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也是工厂预制加工,现场吊运装配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另外,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节点处采取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整体,模板的选择与加固,
混凝土浇筑都是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框架结构节点处理方法
1.预制框架柱连接处理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预制框架柱上下连接在楼板面以上,高于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交接处(图1),便于施工操作和控制工程质量。
预制框架柱连接大多采取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形式,采用半灌浆接头,金属套筒一般会连接钢筋固定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根部,与下部柱的预留钢筋正对套接,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结合成整体,达到承力和传力作用。
图1 预制框架柱连接示意
2.预制框架柱与预制框架梁连接的处理方法
框架柱的预制高度一般低于同层框架梁底标高10 mm,是因考虑到构件预制偏差和便于现场框架梁施工装配等因素。
框架柱与梁的节点应进行钢筋优化设计,框架柱的纵向预留钢筋的数量应尽可能少,可进行等截面“以粗代细”,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为不均匀排布,为框架梁底筋下落留出充足的空隙。
框架梁在预制时外露预留底筋,钢筋位置要重新排列,且应与预制柱纵向钢筋留置空隙相匹配,必要时采取并列两排筋的形式。
纵向框架梁与横向框架梁底部外露预留钢筋在位置和标高上也应进行相互错位处理(图2),确保预制梁构件装配时位置正确,可下落到位。
图2 预制框架柱与预制框架梁连接示意
3.预制框架梁与预制次梁处理方法
预制框架梁与预制次梁采取牛担板连接形式(图3)。
在预制框架梁时,将与次梁交接位置处留出卡槽,上大下小,呈楔形。
预制次梁时受力钢筋收头,连接预埋预留钢板(图4)。
预制框架梁、预制次梁的外露箍筋采取封闭箍形式,在预制构件吊运装配到位后,现场穿插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与预留箍筋、板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
图3 预制框架梁与预制次梁连接示意
图4 预制次梁与预埋预留钢板连接示意
4.预制梁与预制叠合板处理方法
预制梁与预制叠合板的连接形式包括密缝连接和离缝连接两种。
采用密缝连接时,预制板一般要伸进梁构件侧边沿5~10mm。
采用离缝连接时,预制板和预制梁构件在组装时须留有约10mm的空隙。
目前,在施工现场中采用离缝连接形式较多,其构件预制尺寸和吊装精度相对宽松,后续采用硬架支模的方式进行接缝处理。
5.预制楼梯处理方法
预制楼梯与框架结构的连接形式包括预留钢筋连接和铆接连接两种。
预留钢筋连接是在建筑物梯梁处留有叠合梁,预制楼梯端部预留钢筋,将预留钢筋吊运进叠合梁内,再浇筑混凝土使其结合在一起。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预制楼梯铆接连接的较多。
预制楼梯时,铆接连接端部预留有孔洞,建筑物梯梁处有预留铆固钢筋(图5),吊运装配就位后,灌浆密实孔洞即可。
图5 梯梁处有预留铆固钢筋示意
三、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梁节点现浇混凝土模板工程应尽可能选择工具式模板和加固肋,材质可为钢制、铝合金、塑木等,要接槎顺直、棱角方正、加固和拆除方便、快捷。
(2)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柱梁节点的混凝土应优先浇筑,当混凝土浇筑至叠合板标高时,再随楼层叠合板梁一起浇筑混凝土。
若框架结构柱混
凝土强度等级高于预制梁、叠合板时,除优先浇筑柱梁接头混凝土外,在与预制梁、叠合板处还要用钢丝网进行临时围挡,浇筑节点混凝土至楼层标高,最后浇筑低等级混凝土。
(3)灌浆操作要安排专人管理,须提前培训和试验。
灌浆过程中应严格按要求作业,密切跟踪监督、检查,并做好施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