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增高能确诊乙肝转为肝癌吗
- 格式:ppt
- 大小:449.50 KB
- 文档页数:4
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由于大家对于肝病知识的缺乏,对于一些很少见的一些病专业名词更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来自云南昆明的网友咨询:他去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说他的甲胎蛋白升高。
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他以前好像听说过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他很担心,焦急的通过网络平台来咨询!那么,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针对上述患者的咨询,云南肝病医院——云南新华肝病医院专家刘健敏主任提出: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
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
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其次,甲胎蛋白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检测指标。
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旦检测到甲胎蛋白,尤其是那些大于400钠克的高水平甲胎,就会很紧张。
其实,甲胎蛋白的肝癌检测率仅为80%,其他非癌性肝病如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均会出现甲胎蛋白增高。
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甲胎蛋白高并非就是肝癌,在遇到甲胎蛋白偏高时应积极寻找病因,对症治疗乃为关键。
在甲胎蛋白大于400微克/升、持续4周,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及生殖胚胎源性肿瘤时,可诊断为肝癌。
或在排除其他引起甲胎蛋白升高的因素后,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也可作出诊断。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的详细解答,专家提醒:大家在医院检查甲胎蛋白高一定要重视,但是不能说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是肝癌,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不可耽误,明确病因后,及时的去治疗。
对地乙肝的各项检查,推荐到昆明市北市区金实小区南门小庄立交桥旁的云南新华肝病医院进行检查,云南新华肝病医院,是一家国家重点的专科肝病治疗机构,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该院有着先进的检测设备,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团队,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成效显著。
反映肝癌标志的指标至今已发现80余种肿瘤标记物,较为常用的有30余种,其中一部分对肝癌的诊断有指导意义肝细胞癌的血清标志可分为:①特异性较高的有甲胎蛋白(AFP)、谷氨酰移换酶同工酶Ⅱ(GGTⅡ)等;②非肝癌特异的但对消化道癌有诊断价值的有谷胱甘肽-S-移换酶、γ-谷氨酰转肽酶、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铁蛋白和酸性铁蛋白等。
(一)特异性较高的指标1.AFP血清AFP是肝细胞癌最重要的标志,阳性率60%~70%,但30%左右肝癌AFP阴性,需依靠其他标志。
AFP对肝癌(主要是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异指标,有肝占位病变证据者,AFP>20μg/L者即有诊断意义。
但即使用最敏感的方法,AFP的假阳性率仍可在10%左右。
动态检测AFP可避免漏诊和提高诊断率。
另外胚胎性AFP及良性肝病AFP尤其需要鉴别,如血清AFP>400μg/L(RIA),持续4周,转氨酶正常,应高度怀疑肝细胞癌;对非癌性肝病引起的血清AFP升高,可以借AFP变异体检测进行鉴别。
AFP变异体中刀豆素A(conA)结合型升高主要见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conA非结合型升高多见于胚胎癌和转移性肝癌,有鉴别意义。
扁豆凝集素(lectin,LCA)结合型则多见于癌性AFP,LCA 型>30%以肝癌为多,<30%多见于良性肝病如肝硬化和慢性肝炎。
AFP变异体在小肝癌中极有用,甚至接近正常的轻度AFP增高,亦可进行变异体测定。
2.GGTⅡ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血清GGT可分成11~13条区带,其中Ⅱ带即GGTⅡ对肝细胞癌具有诊断价值。
笔者等发现GGTⅡ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达86%~90%,特异性为97.1%;AFP<50ng/ml的患者GGTⅡ阳性率也达70.8%,提示两者联合检查具有互补价值。
对GGT Ⅱ阳性而无肝癌其他依据的患者随访2年,发现24.2%发展为肝癌,直径<5cm的小肝癌,GGTⅡ阳性率达78.6%,提示GGTⅡ对肝癌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龙源期刊网 甲胎蛋白值升高就是得了肝癌吗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14年第07期湖南读者宋某来信说:我的一个邻居10年前得了乙肝,半年前到医院复查,发现已转为肝硬化,化验发现AFP值升高,不久就去世了。
我今年55岁,也患有肝硬化,听说肝硬化会恶化为肝癌,所以我特别留意AFP的检查结果。
偏偏上星期我去医院复查,发现AFP值为30微克/升,高于正常值,为此我很紧张,请问我是否也得了肝癌?答宋某读者:AFP(甲胎蛋白)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正常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低于25微克/升或无。
当肝细胞再生时可合成AFP,是临床上诊断肝病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含量会明显升高,约有50%的肝癌患者高于400微克/升。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有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一般低于300微克/升。
虽然AFP是临床上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不过一般说来,只有AFP超过400微克/升,并排除了其他疾病存在之后,才高度怀疑是肝癌。
所以,专家认为AFP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肝癌,因为某些疾病,例如男性睾丸畸胎瘤、妇女妊娠3个月后,也可见血清AFP升高。
另外,即使AFP不升高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
据资料统计,有10%~30%的肝癌患者AFP并不升高。
根据你的来信所述,患有肝硬化,但化验检查AFP升高并不明显,考虑可能是病情仍处于肝硬化阶段,但程度发生了变化,受损伤的肝细胞再生且幼稚化,这时便具有重新产生AFP 的能力。
因此AFP会有短暂轻度升高,以后随着肝细胞的修复,AFP会逐渐降低,直至恢复正常。
你的血清AFP属轻微升高,思想上不要顾虑太多,压力太大。
建议你再到条件更好的正规医院多复查几次,定期检测肝功能、AFP及乙肝病毒复制情况,一方面排除可能存在的检验技术上的误差,另一方面进行动态观察,看看AFP是否呈进行性升高。
然后结合肝脏B超、CT或核共振(MRI)检测情况,得出诊断结论。
甲胎蛋白偏高肝功正常吗?
文章导读
相信大部分人都做过肝功能检查,因为人的肝脏功能非常多,所以检查的项目
也有很多,比如要做与肝功能有关的蛋白质检查,也必须要做血清的浊度检查,值得一
提的是,甲胎蛋白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检查结果会出现甲胎蛋白偏高的情况,
那么甲胎蛋白偏高说明什么呢?
甲胎蛋白偏高肝功正常吗?
甲胎蛋白升高,除了肝脏疾病以外,还有可能是妇科疾病所致的改变,如果肝功能正常,要做妇科B超检查,看看是否有卵巢的病变的,如果也是正常,只是偏高一点,则考虑是生理性的个体差异所致,可以先观察的,轻度的升高也有可能和体质有一定关系的。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
甲胎蛋白检查是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
目前
常用化学发光法、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
一般认为:定性法阳性或定
量>400毫微克/毫升、>200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SGPT)正常,并
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确立。
特别应用在早期亚临床肝癌的诊断并
及时手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甲胎蛋白高的情况,考虑是需要积极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的明确诊断的。
首先,考虑是需要腹部 CT强化的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的制订治疗计划,对症的调理,希望
注意。
甲胎蛋白只是一个辅助参考指标,他的升高只能起到一个参考,并不是能够确诊的,
所以说现在有胆囊炎,建议还是要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和油腻的,而且多喝热水,促进
一下排泄,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从肝硬化到肝癌,身体会给你3次机会!发布时间:2021-07-07T15:39:15.3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作者:肖峰[导读] 从肝硬化到肝癌,身体会给你3次机会!肖峰(中江县中医医院;四川德阳618100)肝脏作为人们重要的器官,主要负责新陈代谢,还起着存储肝糖、去氧化、分泌蛋白的重要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脏中最大的器官,其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且位于胆囊前端偏向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与此同时肝脏也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和尿素的合成主要器官。
健康的肝脏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加轻松愉悦,但是一旦肝脏患病那么就要加以警惕了,肝硬化就是常见的肝脏疾病,此外还容易引发肝癌。
那么肝硬化和肝癌又有什么关系?1.肝硬化是什么?肝硬化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多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而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肝硬化患者常表现出疲倦乏力、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血小板减少等情况,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明显的黄疸、肝胆面容、胸腔积液等。
根据发病类型不同,可以将肝硬化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在3-5mm左右)、大结节性硬化(结节较粗大,且大小不均,直径一般在1~3cm,以大结节为主)、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大结节和小结节比例大致相等)和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纤维增生显著,向小叶内延伸,然肝小叶并不完全被分隔),或者结合影像检查如果发现肝脏表面呈现出凹凸不平的形态,则很有可能是轻度代偿性肝硬化,中度代偿肝硬化会表现出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重度代偿肝硬化会出现腹水等。
肝硬化患病程度越严重,越容易恶化为肝癌。
2.肝癌是什么?肝癌是指源于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病因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还有酒精和药物因素等,当然也由肝硬化引发的肝癌。
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发病原因会有所区别,前者由外界因素和肝脏疾病引发,后者多由癌细胞扩散所致。
早期肝癌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疾病不断加重,会逐渐显现出不同症状,如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食欲减退、腹胀、高烧、黄疸、腹水等。
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摘要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血液检查是肝癌筛查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检测一系列血液指标来评估肝功能和肝癌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LP)、血清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1. 血清甲胎蛋白(AFP)AFP是一种特定的肝癌标志物,在肝细胞癌中的敏感性较高。
正常人的AFP水平很低,通常在20 ng/mL以下。
如果AFP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存在相关。
然而,AFP水平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肝炎、肝硬化和妊娠等,因此,AFP检测通常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性。
2.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疾病和肝癌的重要指标,包括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和ALP(碱性磷酸酶)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功能和肝脏代谢功能的变化。
•ALT:AL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酶,其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ALT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炎症或坏死,但并不能直接确定肝癌的存在。
•AST:AST也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脏损伤有关。
AST升高通常是肝炎或肝纤维化等疾病的指标,但不能单独用来判断肝癌。
•GGT:GGT是一种参与脂肪酸代谢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等有关。
GGT升高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的异常,但不具有特异性。
•ALP:ALP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和骨骼中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等有关。
ALP的升高可能与肝胆系统疾病相关,但不能直接用于肝癌的诊断。
3. 血清胆固醇血清胆固醇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脂类物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是肝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4.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携带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怀疑乙型肝炎转变为肝癌时需要化验哪些项目当本人提出或医生根据主诉怀疑求诊者是否由乙型肝炎转变为肝癌时,就需要临床医技科室的帮助,做一些辅助检查。
一般般常规检查项目有:CT、B超、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化学检查。
与肝癌诊疗相关的血清学化验检查主要以甲胎蛋白(AFP)为主要肿肿瘤标志,其次的标志有铁蛋白(Fer)及其他血清标志和各种血清酶(r-GT及同工工酶,AFU,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丙酮酸激酶同工酶,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
临床常用AFP作为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非精原细胞癌)的检测和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原发性肝癌有70%~90%的患者AFP增高,并且血清AFP值的水平与肿肿瘤大小呈相关性。
其他恶性促瘤如睾丸癌、卵卵巢癌、畸胎瘤、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等也可见AFP增高;转移性肝癌以及非肿瘤性疾病肝硬化,急性肝炎,先天胆道闭锁等,也可见增高。
这些都要根据临床其他实验宗合判断。
在肝癌诊断方面,临床一般以≥400ng/ml作为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临界值,但一部分PCH患者AFP也在正常范围内。
一般认为,AFP的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中等分化程度的肝癌多合成AFP,而高分化和低分化肝癌很少或不合成AFP。
因此,临床检测AFP值对于病情的估计和治疗郊果的评价有一定意义。
AFP虽然对早期诊断是较好的指标,但临床意义还有限。
有一些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浓度持续在20~200ng/ml,故对做出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一般情况是血清AFP≥500ng/ml持续一个月,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尤其要与肝硬化鉴别,或AFP≥200ng/ml,持续检查,2个月不降,再参考血清生化肝功异常指标,并参照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于肝癌患者中有30%~40%血清AFP检测为阴性,为此其他的标记物对AFP阴性的肝癌患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如血清生化肝功指标r-GT(r-谷氨酸转移酶)在活动性肝癌患者血中显著升高。
眼药水使用时间究竟为多长? 我今年65岁,患有慢性结膜炎、白内障等眼病,需长期滴眼药水。
眼药水说明书上明明注明有效期1~2年,但医生讲眼药水使用不宜超过1个月。
请问眼药水使用时间究竟为多长?江西 蔡胜利蔡胜利读者:医生说的对。
眼药水说明书上注明有效期为1~2年,指的是未开瓶前的有效使用时间,并不等于开瓶后也适用。
眼药水开瓶后,药瓶在反复与空气接触中,会沾染上杂质、细菌,加上外界温度和光线的影响,导致细菌不断孳生繁殖,使药品提早变质。
此外,尽管大多数瓶装眼药水中都含有防腐剂,但国家药典仍规定开瓶后使用时间不超过4周。
因为防腐剂在短期内不会带来问题,但长期使用不仅会对结膜和角膜表面细胞产生毒性,而且还会破坏眼睛泪膜的稳定性,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眼睛出现灼痛、干涩、流泪等非特异性刺激症状。
因此,眼药水开瓶1个月后,即使未用完也应丢弃。
平时应将眼药水放在阴凉、避光处,避免阳光直射、高温、高湿。
夏季眼药水暂时不用时,应将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每次使用后,应将盖子拧紧。
开瓶后若眼药水看上去不清亮透明,变得浑浊或出现异味、颗粒及棉絮状物时,说明已变质,不可再用。
如觉眼睛不适,应及时去看眼科医生,严格按医嘱用药,不要随意从药店购买眼药水长期使用。
使用含有激素的眼药水尤应慎重。
需长期使用人工泪液的干眼症患者,则应选用不含防腐剂的一次性眼药水。
老年斑是长寿的象征吗? 我年逾花甲,近几年面部、手背等处皮肤上出现不少褐色斑块,邻居说是老年斑,是长寿的象征。
请问他的话对吗?四川 林永健林永健读者:老年斑全称老年性色素斑,医学上叫脂溢性角化,属代谢性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多发生在面、颈、胸背、四肢等部位,为褐色斑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散在分布,也可融合成片,呈扁平状或微隆起,春、夏两季加重。
一般认为老年斑是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脂质代谢紊乱,其代谢产物产生过氧化脂质不能及时清除,而在皮下沉积所致,与遗传、黑色素细胞活性、接触重金属、过多照射紫外线等因素有关。
甲胎蛋白偏高说明什么
众所周知,甲胎蛋白偏高对于人体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可是这甲胎蛋白偏高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大多数人对此并不是
十分清楚,其实这是与以下四种原因有关的,孕妇或新生儿甲胎蛋白偏高是由于胎儿正常血浆蛋白的成分是甲胎蛋白。
1. 孕妇或新生儿甲胎蛋白偏高: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甲胎蛋白,而且甲胎蛋白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
2. 肝炎引起甲胎蛋白偏高:病毒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轻、中度升高。
新生儿肝炎甲胎蛋白明显升高。
3. 肝癌引起甲胎蛋白偏高:甲胎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两周后,甲胎蛋白消失,但肝癌发生时,干细胞癌变,又恢复了生产甲胎蛋白的功能,导致甲胎蛋白升高。
调查发现8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升高。
4. 其他病因导致甲胎蛋白偏高:充血性肝肿大、肝损伤、毛细血管扩张都会导致甲胎蛋白升高。
甲胎蛋白偏高和肝脏疾病有关,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甲胎蛋白偏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
检查诊治。
最常见的引起甲胎蛋白偏高的肝病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引起的甲胎蛋白偏高(甲胎蛋白正常值)多为轻度、中度升高,升高值多在50~300μg/L左右。
肝癌的升高值多在400μg/L以上。
乙型肝炎和肝癌不同点是,甲胎蛋白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是可以降低到正常值的。
6例高甲胎蛋白慢乙肝患者用干扰素治疗的随访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AFP升高患者的转归。
方法对6例极高AFP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主要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护肝治疗。
随访(3~7)年。
结果 6例慢肝患者的AFP分别为1096 ng/ml,1600 ng/ml,4111 ng/ml,1846 ng/ml,1096 ng/ml,1135 ng/ml。
住院及出院随访期间,AFP等实验室指标逐渐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影象学检查未发现肝脏有占位性病变。
结论 AFP异常升高提示肝细胞过度增生,有转变为肝细胞癌的危险。
干扰素抑制肝细胞过度增生,有阻断转变为肝细胞癌的效果。
【关键词】甲胎蛋白干扰素肝细胞癌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nversion of elevated AFP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Methods Antiviral therapy (with human interferon)was mainly used in six patients with markedly high AFP. And it was followed up for three to seven years. Results The levels of AFP and other marks were measured during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and follow-up.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evels decreased gradually to be normal and no space occupying lesion was found with imaging examination.Conclusion It suggested AFP elevated abnormally was owing to the hyperplasia of hepatocyte cell, and had higher risk of canceration. Using interferon may inhibit the hyperplasia of hepatocyte and block the canceration.Keywords:AFP; interfer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胎蛋白(AFP)持续升高,有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高度危险。
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
AFP(甲胎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AFP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肝癌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
首先,AF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多少呢?一般来说,AF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小于20ng/ml。
当AFP的检测结果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时,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肝癌的可能性。
其次,AFP的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如何?AFP的升高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现象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约70%至9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升高。
因此,AFP的升高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再次,AFP的升高与肝癌的分期和预后有何关联?研究表明,AFP水平与肝癌的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肝癌患者的AFP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扩散程度呈正相关。
此外,AFP水平的高低也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AFP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此外,AFP的检测在肝癌的筛查和诊断中有何作用?AFP的检测可以作为肝癌的筛查工具之一。
对于高危人群,如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定期进行AFP的检测可以帮助及早发现肝癌。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AFP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最后,AFP的检测在肝癌治疗过程中有何意义?AFP的动态监测可以帮助评估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在肝癌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AFP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AFP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分期、预后评估以及治疗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定期进行AFP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AFP在肝癌中的作用,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血清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分析肝胆系统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肝胆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而在肝胆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血清甲胎蛋白异常指标的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清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分析在肝胆系统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血清甲胎蛋白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种胚胎期间特异性合成的糖蛋白,正常情况下只在婴儿期存在于血液中,并在出生后逐渐减少,成人期一般不会有明显的检出。
然而,在一些肝胆系统疾病中,如肝癌、肝硬化和胆道疾病等,AFP的含量会明显增高,成为这些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肝癌早期诊断肝癌是肝胆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血清甲胎蛋白的异常指标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在肝癌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
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的AFP水平往往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当AFP水平持续超过正常范围时,应高度怀疑患者是否患有肝癌。
三、胆道疾病的诊断胆道疾病是肝胆系统疾病中的另一大类。
胆道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黄疸、腹痛等症状,而且部分患者的AFP水平也会有所改变。
通过对血清甲胎蛋白异常指标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胆道疾病,并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甲胎蛋白的监测与治疗除了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血清甲胎蛋白也可用于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例如,在肝癌化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对AFP 水平的监测来判断患者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另外,血清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分析还可以为肝胆系统疾病的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些研究表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异常高低与肝胆系统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AFP常常伴随着疾病的进展和转移。
结语:综上所述,血清甲胎蛋白异常指标的分析在肝胆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监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癌或胆道疾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确诊肝癌的检查方法肝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目前临床已应用多种检查方法来诊断肝癌,如甲胎蛋白的检查、非损伤性超声、CT、MRI检查,血液酶学检查等,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方位的辅助诊断依据。
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肝癌的检查方法。
肝癌的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是肝癌早期诊断、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特异性较高。
酶学检查:酶学检查r-谷氨酰转肽酶及同工酶(GGT-II)在肝癌时可明显升高,GGT-II阳性率可达90%,作为肝癌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肝癌的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测有助于了解肝癌病人肝功能代偿情况,对指导肝癌的治疗、预测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1)血清胆红素升高,说明是肝细胞损伤严重,多提示为肿瘤晚期,肝功能失代偿。
(2)白球比值倒置,多为肝癌晚期大量肝细胞受侵坏死或合并肝硬变所致,是肝功能失代偿的指标之一。
(3)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及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多,多为肝癌晚期肝功能损伤严重。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作用非常重要。
其对肝癌主要起定位诊断作用和价值。
(1)超声B超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是肝癌普查与定位诊断的最常用检查方法,超声检查最小可检出1-2㎝的占位,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部位,诊断准确率约为90%。
(2)X线、CT检查:可显示直径1.0cm以上的肿瘤。
(3)同位素扫描:肝脏体积呈不规则增大,形态异常,肿瘤部位出现稀疏或缺损区。
肝癌的肝组织活检:肝穿活组织检查:可在B超或同位素定位下穿刺活检,阳性率76.1%~92.3% 可抽腹水查找癌细胞,转移淋巴结活检,剖腹探查取活组织检查。
活体组织切片检查为确定肿瘤性质的唯一、确切的方法。
确诊肝癌要尽早治疗,癌症治疗上也是中西医结合比较好,中成药人参皂苷rh2效果是不错的,1983年,北川勋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
现在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甲胎蛋白持续升高就是得了肝癌吗?
作者:暂无
来源:《祝您健康》 2013年第11期
我今年52岁,患乙型肝炎多年。
最近几年我的乙肝病毒DNA数值不高,肝功能也正常,但甲胎蛋白一直持续在40微克/升,比20微克/升的正常值高一些。
我还做过B超、CT和磁共振,虽未发现异常,但我仍不放心。
请问甲胎蛋白持续升高就是得了肝癌吗?
江苏柳青山
柳青山读者:
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发育早期,肝脏和卵黄素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
当肝细胞再生时可合成甲胎蛋白,它是临床上诊断肝癌的重要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虽然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但它的数值持续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肝癌。
因为除了肝癌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疾病也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
例如:①非癌性肝病,像急性
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②消化道及其他系统肿癌,像胃癌、食管癌、胰腺癌、
胆囊癌、肺癌、肾癌、乳腺癌等。
③部分胚胎癌像睾丸、卵巢、骶尾部及后腹膜畸胎瘤等。
目前你的甲胎蛋白数值持续升高,但仅就这个数值本身而言,并不十分像肝癌。
因为只有
当甲胎蛋白值超过4 0 0 微克/升时,才会高度怀疑肝癌。
如果你实在不放心,可考虑多复查
几次,以排除检验的误差和有无存在其他疾病。
要是复查几次仍偏高,建议你到有条件的医院
去检测新一代肝癌预警指标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比甲胎蛋白更灵敏的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GP73,能够明显提高诊断肝癌的敏感程度和特异性。
临床肝细胞癌诊断标准
临床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患者是否有乙肝或丙肝的病史,因为我国的肝癌患者群体绝大部分都是由乙肝或丙肝感染造成的。
2. 影像学检查:通过肝超声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检测到小于1 cm的微小肝癌,当肝内病灶超过2 cm,且边界不清晰或伴有钙化时,就可以确诊为肝癌。
3. 血液学检查: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通常会升高,如果AFP持续大于400单位持续一个月,或者持续大于200单位持续两个月,并且排除其他引起AFP升高的因素(例如怀孕或者肝炎等),则考虑肝癌的可能性大。
另外,也可以做一些肿瘤因子的检测,如癌胚抗原等。
4. 病理检查:通过肝脏穿刺或者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
5. 肝功能化验:这也是判断肝癌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请注意,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健康的问题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⑴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
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凭借甲胎蛋白偏高 [4] 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不一定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
⑵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⑶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⑷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⑸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⑹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