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监管法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证券行业监管建议现如今,证券行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监管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给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和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关于证券行业监管的建议,以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改进之前的监管体系。
首先,对于证券公司的监管应更加严格。
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其经营活动直接关系到市场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和规范,加强对证券公司的审计、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
同时,应加强对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确保他们恪尽职守,严守道德底线。
其次,加强对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公平、公正、透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和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监管,并对违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同时,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规范,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第三,加强对证券交易的监管。
证券交易是证券市场运行的核心环节。
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交易所和交易参与者的监管,严禁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
同时,应加强对交易规则和制度的监管和修订,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加强对交易风险的预警和管理。
此外,应加强对创新金融产品交易的监管,严禁违规发行和交易,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四,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投资者保护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方面。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应建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销售的监管,严禁向不适当的投资者销售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此外,应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监管,规范其业务行为,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最后,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监管部门应与国际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监管标准和规范,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对国际市场的监管水平。
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关于股市运行机制问题我国股市在某种程度上只注重“扩容开展〞,没有理顺“监管〞与“改革〞、“开展〞的关系。
我国股市的“圈钱〞体制,粗放式扩X,虽然使股市得到了跳跃式的扩容,但累进的构造性制度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笔者认为我国股市开展历史上最大的失误在于解散了跨部门、跨利益集团的股市开展政策设计部门,如国务院证券委。
正是失去了这一战略思维的“心脏〞,我国股市出现了“只谈开展〞“不谈开展改革〞,“只谈监管〞不谈“改革开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开展现状是:由警察部门主导的全面规划开展!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股市“监管〞与“开展〞“改革〞的关系,就难以处理“破〞与“立〞的关系,我们“破〞了不规X的市场力量,但没有“立〞起相应规X化的市场力量。
打击不规X力量给“庄家〞“私募基金〞“跨市场、跨产品套利〞等种种交易行为以重创!而这种重创根本瓦解了由他们组成的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成的我国股市的流动力提高机制。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相应的针对“规X化〞市场运作机制的主动的战略性的建立方案,在瓦解的同时没有建立流动力提高机制。
这样做的严重消极影响就是:随着我国股市流动力提高机制的不断被削弱被瓦解,我国股市的运行平安正收到严重威胁。
因此,只有处理好监管者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建立良性的股市运作机制,促进股市的XX开展,笔者认为作为市场监管者既不能“当婆婆〞,也不能放任自流。
在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前,经典的自由市场理论大行其道,认为政府是“守夜人〞,反对政府对市场进展任何的干预。
在发生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之后,主X国家对经济进展强有力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逐渐取得了经济学中主流地位。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要熨平经济波动的“峰〞和“谷〞,政府应主动实施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关于机构投资者在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绝大多数,占股票总值的80-85%。
美国股票市场的重要投资者依次是: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基金、财产保险基金、共同基金、信托基金、对冲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投资银行、慈善基金等。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3)1.1我国证券市场的历程 (3)1.2我国证券机构产生与发展 (3)1.3我国证券个人投资的形成与发展 (4)2.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4)2.1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 (4)2.2股票种类繁多,股权割裂问题严重 (5)2.3证券市场规模有局限性 (5)2.4监管力量薄弱,法制建设滞后 (6)2.5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6)2.6市场的潜规则 (6)2.7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气氛严重 (6)3.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7)3.1证券市场一体化和市场化 (7)3.2加快立法制度、健全证券市场体系 (7)3.3证券市场部分品种风险加大,机会增加 (8)3.4资本市场将日益走向成熟稳定 (8)3.5扩大资本规模、增加交易品种 (9)3.6证券市场国际化 (9)参考文献 (10)致谢.............................................................. . (12)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沧桑巨变,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相当来之不易,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市场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证券市场资本股票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1.1我国证券市场的历程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了至今将近三十年的改革之路。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前提条件。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贺强、陈高华、曾琨杰(2008)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91年),证券、证券交易和证券交易所陆续在我国出现;第二个阶段(1992~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进行基础性制度建设,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第三个阶段(1998年至今),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管理层开始着手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证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失信和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分析(2)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3)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改进措施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深入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并分析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看法和建议。
(3)比较分析法: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监管的差异,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为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时,本研究将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四、预期成果(1)系统深入的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3)对于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完善证券市场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
(4)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五、研究进度初步调研及文献阅读 2周问卷设计与发放 1周数据收集及分析 3周方案设计及撰写 3周答辩准备 1周六、参考文献1. 冯军,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石家庄:河北经济出版社,2018年。
2. 刘丽,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3. 张志华,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选择与探索,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年。
252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完善———以《证券法》的修订视角张灵知作者简介:张灵知(1997.04-),女,汉族,湖北孝感人,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硕士在读,专业:经济法。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我国证券市场也会不断地进行相应的变化。
法治经济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
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部分,其立法要能够持续性的监管就必须要做到与当前保持一致。
证券法的此次完善,更加贴合了证券市场相关的基础制度的需求,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根据证券法的修订,结合市场监管理论,探讨证券市场监管中仍有待完善之处及解决方式。
关键词:证券法修订;市场监管;行业自律一、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性(一)证券市场证券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包含的种类有许多,最常见的为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的凭证,是一种权利证书。
证券市场是使得这些有价证券可以进行发行和交换的场所和空间。
证券市场主要由证券市场参与者、证券市场交易工具和证券交易场所三要素形成。
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证券发行人、证券投资者、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证券自律性组织和证券监管机构等。
价值交换、权利交换、风险承担自始为证券市场的特征,除此三大特征外,证券市场还兼具者三大基本功能。
首先是筹资功能,筹资者在证券市场投放证券,是为了能够筹集到所需资金,投资者为了使自己的资金升值,也乐意为筹资者提供资金。
第二是资本定价功能,证券市场也是资本市场,证券价格也是所代表的资本的反应,因此市场需求与定价也是正相关,即资本具有定价功能。
证券市场还有着进行资本配置的功能,证券市场作为市场,自然具有市场的某些共同点。
证券作为一种权利凭证和有价证券,由价值和需求度决定证券资本配置的基本走向。
证券市场具有以上的特征和功能,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发展,是金融市场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成绩:《证券投资学》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学生姓名管中慧学号 20091312168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 3任课老师黄超二O一二年六月二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09会计3班20091312168 管中慧摘要:证券投资基金是投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金融产品创新,也是一种金融制度创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结构、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繁荣资本市场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迅速发展,并已逐步成长为我国证券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但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方法。
关键字: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多元化金融结构调整投资基金监管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和运作现状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和理财工具。
它是随着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我国投资基金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1992 一1997 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各地分行批准设立的投资基金及基金类受益券被称为“老基金”,此时的基金规模很小,运作也很不规范,而且,绝大部分基金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因此,在理论界通常把“新基金”才视为我国投资基金的起源,即把1998 年作为我国投资基金的元年。
1997 年11月14 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法制基础。
此后发行的基金被称为“新基金”。
1998 年3 月,“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的发行与设立,标志着我国投资基金进入规范化发展时期。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看法(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这段历史,证券市场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1998年)是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试验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一是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运营,证券交易由最初分散的柜台交易转向集中撮合方式的交易。
二是由仅限于少数地区试点的区域性市场扩展为全国性市场。
三是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同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消除了人们对发展股票市场认识上的疑虑。
四是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成立,全面行使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能,并逐步建立了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
五是按照国务院部署,各地政府对非法股票期货交易进行清理整顿,进一步促成了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
第二个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是以《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市场发展有四个重要特征:一是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为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是1999年中国证监会理顺了与全国各地证券监管机构的关系,实行垂直领导,同时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推动了证券经营机构与银行、财政、信托业脱钩,进一步完善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
三是证券发行体制进行重大调整,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股票发行上市的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是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一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相继获准设立,证券业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第三个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今)是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
在这一段时间,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发展资本市场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
中国股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道路,规模不断扩⼤,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制度性建设⽇趋完善。
但股票市场在诸多⽅⾯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
过度投机问题的存在,加剧和放⼤了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特别是中⼩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制约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下⼤⼒⽓加以解决,虽然我国限制内幕交易的⽴法措施和执法⼒度得到了不断完善。
但是仍旧难以满⾜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防⽌新形式的内幕交易⾏为扰乱市场秩序并影响市场效率。
应借鉴国际经验,从⽴法、执法以及交易制度等⽅⾯⼊⼿,杜绝内幕交易孳⽣的⼟壤。
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步发展,为引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这些包括了监管⼒度、⼈才的培养、以及⼀些交易的内幕,本⽂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原因、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产⽣的主要原因,找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股市监管问题对策ABSTRACTAfter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stock market has been formed to adapt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scale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vestor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s perfect. But the stock market is not perfect in many aspects still more obvious.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speculation exists, intensified and expanded market volatility and 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investor, especially the interests of small investors,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in our country, we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solve, although China's restrictions on insider trading made Fatos and law enforce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But still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order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behavior of new forms of disrupting the market order and affect the market efficiency. We should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nd trading system,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in soil.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se defects weaken the stock market function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the potential for caus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depth, these include supervision, personnel training, as well as som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insider trading,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China's stock market excessive speculation, find out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tock market supervis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引⾔ (1)⼀、我国股市现状 (2)⼆、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联系 (2)2、股市过度投机 (3)3、监管机构不⼒ (4)4、发⾏制度有弊病 (5)三、促进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建议 (6)1、改善市场环境提⾼上市公司质量 (6)2、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管⼒度 (6)3、完善市场⽬标推进市场改⾰,改进股市建设⽬标 (8)结论 (9)参考⽂献 (10)致谢 (11)我国股市⾃建⽴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的贡献。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实践摘要: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进一步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该法律制度内容丰富,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体系,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实践正文: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证券市场是国家重要的融资和投资平台,也是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为了保障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监管法律制度。
该制度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体系。
首先,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的核心是《证券法》。
《证券法》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性法律,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防范市场风险的同时推动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根据该法律规定,证券市场要实行监管制度,构建证券市场规范、有序、公平的运行机制。
其次,我国证券市场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法律的适用,例如《公司法》、《全民所有制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
这些法律分别从公司组织、股份制度、证券基金等方面规范着证券市场的运行,为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最后,我国证券市场还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行政规定等。
这些制度与法律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法规体系。
例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证券市场的运作。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实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为证券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中国证券监管机构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
首先,中国证监会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中国证监会通过监管措施、行政处罚等手段,对证券市场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理。
中国证券业的现实课题:经营国际化论文中国证券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证券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然而,中国证券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的课题。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市场准入、监管与治理、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中国证券业的现实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法律法规是中国证券业发展国际化面临的首要课题之一。
当前,中国证券业还存在着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不透明度高等问题,这使得中国证券业在国际市场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促进中国证券业的国际化,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透明度,打造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
其次,市场准入是中国证券业国际化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对外资准入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限定,这影响了中国证券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提升中国证券业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政府应逐步放宽对外资的准入限制,优化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证券市场,推动中国证券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第三,监管与治理是中国证券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在国际市场上,监管与治理水平是评判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然而,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监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信息披露不及时、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等。
为了提升中国证券业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政府应加大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和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市场有序运行。
最后,技术创新也是中国证券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证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中国证券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还相对较少等。
为了提升中国证券业的国际化水平,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力度,推动证券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证券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课题,包括法律法规、市场准入、监管与治理、技术创新等。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自从国内证券市场诞生后,历经了二十二年跨越式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1引言自从我国证券市场诞生后,历经了二十二年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随着规模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各种机构投资者的壮大,法律体系的完善情况,交易日趋活跃,国家行政体系等因素变化,问题亦随之显现。
主要是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2我国证券市场证券投资概念证券投资是与实物投资相对应的一种非实物形态的投资。
证券投资有以下特点:一是证券投资具有高度的“市场力”,即流通变现的能力;二是证券投资是对预期会带来收益的有价证券的风险投资;三是投资和投机是证券投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行为;四是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而是在持有者之间进行再分配。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开始股票交易。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
1991年,上海证交所共有8只上市股票,25家会员;深圳证交所共有6只上市股票,15家会员。
1991年11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首只债券盐田港重点建设债券上市。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
数据显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倍,而市盈率最高的宝德股份达到倍,远高于全部A股市盈率以及中小板的市盈率。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截至2012年11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A、B股)995家,股票市价总值139161亿元,股票流通市值115457亿元,证券投资基金只数102只,证券投资债券1892只;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A、B股) 1565家,股票市价总值65116亿元股票流通市值42567亿元,证券投资基金只数152只,证券投资债券1598只。
证券监管体制行政法律问题浅论证券市场诞生以来,便与政府监管机构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证券市场本身的发展历史就是政府监管机构监管、干预的历史,证券监管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法律现象,在监管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集中统一的监管模式,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本文将从行政法问题的独特视角,对有关证券监管系统和监管机构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的证券监管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证监会;证券监管机制;行政法;政府监管机构;【中图分类号】d922.2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36-021证券行政监管理论概述证券市场是由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人为设计的组织体制及资本运行机制组成的庞大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产生了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关系。
我国《证券法》是调整证券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行政机关权力、程序规范、资格限制、强制规范、禁止性规定以及行政处罚均较多,本质上是部管理法。
所谓证券监管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证券法》及相关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因监管行政权力而形成的监管机构与其他当事人之间的证券权利义务关系。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的证券监管活动都是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共同完成的。
1997年8月起证券交易所的管理权从地方政府收归到了中国证监会。
1997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实行分业管理,并决定建立起一个全国统一的证券期货管理体系,理顺中央和地方多级监管机构间的关系,并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对全国证券、期货业的监管职责。
2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缺陷我国在加入wto后,国内的证券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证监会作为统一监管机构体制下的监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
然而鉴于以往的历史及经验,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部分,一是监管主体方面,证监会机构定性模糊、监管权力不足、独立性欠缺等;二是监管行为方面,证监会的行政许可审批权过大、监管行政处罚滞后、政策干预广泛,并且又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督机制。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实践摘要: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是指依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特点而制订的,用于引导、规范和保护我国证券市场的各种法律法规体系。
该制度的建立旨在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的公正、公平和透明,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历史背景、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实践效果;案例分析正文:一、历史背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日益迅猛,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2001年,我国证券市场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证券违法案件,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
随后,我国政府开始对证券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情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也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现在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基本原则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其在证券市场中能够获得公正、公平、透明的待遇。
(2)开放性监管。
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应该具有开放性监管的特点,即既要充分地考虑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也要随时适应市场的变化。
(3)市场监管与行政干预相结合。
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应该结合市场监管和行政管理两种手段,确保证券市场的正常运作。
(4)分级管理。
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应该根据不同的证券市场主体和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并识别不同的监管层级。
三、主要内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证券法。
证券法是我国证券市场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法规。
该法明确了证券交易的法律地位,规定了证券交易的基本制度、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上市、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2)上市规则。
上市规则属于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部分,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其作用在于规定了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的各项法律法规。
证券业合规与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方法证券业合规与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行业的重要议题,因为合规与风险管理的不力可能导致市场的混乱和投资者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证券业合规与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一、加强内部控制合规与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证券公司应设立合规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公司的合规政策和程序。
合规部门需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及时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则。
其次,证券公司还应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风险管理部门应负责识别、评估和监控各类风险,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手册,并确保其得到全公司员工的遵守。
二、确保信息披露透明信息披露是证券业合规的核心内容之一。
证券公司需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重大事项等。
为此,证券公司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同时,证券公司还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
通过组织投资者教育活动、发布投资指南等方式,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投资风险和市场规则,降低投资风险。
三、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在证券业合规和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确保其合规运营。
监管机构需制定明确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同时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监管机构还应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风险评估。
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监管机构可以及时识别市场的异常波动和风险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四、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证券业合规与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证券公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共享。
证券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及时传递市场信息和风险提示。
此外,证券公司还可以与其他合规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鉴经验和分享资源。
总结:证券业合规与风险管理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
三、中国证券监管法制演变
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关系到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市场运作的安全和效率,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中国证券监管的法制演变与其体系演变相对应,经历了一个从地方性法规到暂行条例、从法规性意见到统一的证券法的发展过程,大致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以地方政府的规章为主要规范和依据。
《上海证券交易管理办法》、《上海市股份有限公司暂行规定》、《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和《深圳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上市公司监管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
这些法规对证券的发行、交易和证定,充分体现出地方政府的管理色彩,它们构成了中国证券立法体系的雏形,为以后完善证券立法体系打下了基础。
证券委成立后,开始担当推动市场法制化和制度化的重要角色,先后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等行政法规,全国统一的证券管理法律体系开始形成。
同时。
参与证券监管的各部门规章、法规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也频繁出台,如司法部和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资格确定的暂行规定》,财政部和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资格确认的规定》,国资局和国家体改委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人民银行、财政部和证监会颁布的《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等。
1993年8月,证券委颁布《关于授权中国证监会查处证券违法违章行为的通知》,使得证监会有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利,是规范市场的重要举措。
在此期间,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首部大法——《公司法》于1994年7月正式生效,成为规范公司行为的重要法律渊源1995年l2月,朱?基同志提出“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指导方针。
第三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大法——《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证券法》的问世是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证券法》中突破性条款包括:(1明确中国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而非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的分散管理,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证监会在证券业中的监管地位;(2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股票发行由审批制过度为核准制,专设发行审核委员会和核准程序的公开提高了专业化和效率,减少了发行中的行政干预;(3放松了上市公司收购的限制条件,为资产重组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适应当前经济改革深化的需要。
《证券法》的出台解决了原法律体系中大量法规权威性低下、“群龙无首”的局面,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以《证券法》、《公司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20多种行政法规、证监会颁布的159件部门规章和自律机构制定的规则、准则等,这套法规体系基本涵盖了市场的主要方面,是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基础。
四、中国证券监管法制演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法制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且《证券法》中有关规定的责任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证券市场创立近8年后才有《证券法》的问世,《国债期货管理暂行办法》在国债期货市场行将关闭前夕方才露面,一些早已存在的重要市场,如投资基金领域、投资咨询领域长期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虽然颁布了大量的管理办法,但管理级别和力度均显不足。
又如,《证券法》第24条规定“证券公司承销证券,应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但未指明违反该条规会受到何种处罚。
2.由于缺乏监管经验,在制定监管政策时往往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各项监管法规之间缺乏配套和衔接,影响了法制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如为抑制股市的过渡投机行为,1997年5月,证券委、人民银行和经贸委发布了《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在1999年为改变股市涣散的状况,又允许三类企业进入股市。
又如,《证券法》中多次提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刑法》中没有规定在证券市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标准是什么。
3.法律的实施机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监管执法是证券法制得以最终贯彻的必要保证,我国证券执法中的缺乏严肃性和执法力度不足使大量法规形同虚设,降低了监管效率。
如上市公司炒作自身股票、券商信用交易等行为虽明令禁止却屡禁不止就说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更缺乏的是有效的执法行动。
再如,《证券法》第75条规定“禁止任何人挪用公款买卖证券”,但由于证券监管机构无权查询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因此,无法举证。
类似的条款还有第68、69、7l条等
二对策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法制建设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
1.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证券监管和市场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首先《证券法》本身需要完善,《证券法》的有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须尽快制定并尽早出台,如关于客户保证金如何专款专用、如何管理的实施办法,券商分类的审批规定和融资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的操作细则等其次应尽快完成《投资基金法》、《期货法》和《国债法》相关法规的制定,对于《证券法》出台后法律制转让流通问题、证券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问题,应及时填补。
证券监管部门应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法规,以便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使监管工作和市场规范发展有坚强的法律保障。
2.必须注重法律规范之间的协调性和内容的衔接。
首先应围绕《证券法》的准则与内容,协调不同层次立法和不同部门法律规范的一致性,进一步减少法律规范的过渡性。
其次法律规范应具有前瞻性,应配合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动态发展、证券市场运行的复杂性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3.建立高效的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
在以《证券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之后,把执法作为目前法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方监
管机构的力量,细化行政责任,有效制裁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对法规执行情况的定期或不定期考察制度,通过执法教育来提高市场与行业的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