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62
一、前言在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时,医生会关注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多项指标。
其中,嗜碱细胞(basophils)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它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嗜碱细胞的正常值范围及其相关知识。
二、嗜碱细胞的功能及检测方法嗜碱细胞是一种白细胞,主要参与人体的过敏反应和感染抵抗,它们的数量对人体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来了解嗜碱细胞的数量,该检查方法简单快捷,可以在医院或诊所完成。
三、嗜碱细胞正常值范围对于成人来说,正常嗜碱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一般在0.5%到1%之间。
而绝对嗜碱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通常为20到200个/μL。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存在微小差异,因此具体数值还需以实验室报告为准。
四、嗜碱细胞数量异常的可能原因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嗜碱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嗜碱细胞在人体过敏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身体受到过敏原刺激时,嗜碱细胞数量会显著增加。
2.慢性感染:某些慢性感染病情严重时,嗜碱细胞数量也可能会升高。
3.骨髓病变:一些骨髓病变也会导致嗜碱细胞数量异常增多或减少。
五、嗜碱细胞数量异常的临床意义当嗜碱细胞数量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暗示存在慢性感染、过敏性疾病等病理情况。
而嗜碱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与一些骨髓病变、应激状态等有关。
及时了解嗜碱细胞数量的情况对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六、结语嗜碱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其正常值范围及与异常数量相关的临床意义对于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重视血液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七、常见疾病与嗜碱细胞数量关系除了过敏性疾病和慢性感染外,嗜碱细胞数量异常还与一些其他常见疾病密切相关。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嗜碱细胞数量往往会增加。
另外,慢性鼻窦炎、风湿性疾病、寄生虫感染以及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嗜碱细胞数量异常。
第 1 页
嗜碱性粒细胞高怎么回事?
人人都有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米粒
型细胞,细胞控制着血液,一旦细胞发生病变,人体的血液就会
出现问题,所以很多人的疑难杂症,都是和细胞学有关系的,嗜
碱性粒细胞高不正常的表现,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病变,已经
患上血液疾病,严重的还有可能会造成荨麻疹或休克,所以在平
时一定要治疗。
★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百分值 0~0.01 或(0%-1%)
第 2 页
绝对值0~0.1 10^9/L
★异常结果分析
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
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
第 3 页
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①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如荨
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甲亢;
库欣症等;
②应激反应,如心梗、严重感染、出血等。
第 4 页
白细胞的分类及分类的功能白细胞(Leukocytes)是血液中的一类无色的细小细胞,它们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侵袭的关键作用。
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每一类白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下面将对它们的分类及相关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60-70%。
它们具有多形核,核内有粗状细胞颗粒。
中性粒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
它们能通过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清除机体内的病原体。
此外,中性粒细胞还能释放化学物质来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吸引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到感染的清除过程中。
二、淋巴细胞(Lymphocytes)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类重要细胞,它们占据总白细胞数量的20-30%。
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可以分为辅助T细胞、细胞毒T细胞和调节T细胞等多个亚类,它们在维持免疫平衡、调节免疫应答和杀伤异常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淋巴细胞则是主要负责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从而介导病原体的排除。
三、单核细胞(Monocytes)单核细胞是一类大型、具有单个蓝色核的白细胞。
它们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3-8%。
一旦进入组织,单核细胞就会分化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发挥吞噬、清除病原体和呈递抗原的重要功能。
此外,巨噬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四、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具有双叶核和呈现酸性颗粒的白细胞,其数量通常占总白细胞数量的1-4%。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抗寄生虫作用。
当机体受到过敏原刺激时,嗜酸性粒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肥大细胞介质,导致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还能吞噬和消化寄生虫,保护机体不受寄生虫感染的侵害。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白细胞,也被称为白血球,是我们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担负着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任务。
白细胞按照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嗜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每种白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其独特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一、嗜中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其形态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核:嗜中性细胞的核呈多形核,通常有2-5个分叶,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内有颗粒状染色质。
2. 细胞质:嗜中性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特殊颗粒,这些颗粒在染色中呈现暗紫红色,并且容易吞噬、消化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3. 大小和形状:嗜中性细胞的大小约为10-14微米,形状通常为多角形或卵圆形。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淋巴细胞的核一般为圆形,核内的染色质较为均匀,核的大小相对较大。
2. 细胞质:淋巴细胞的细胞质较少,呈现出较窄的胞质环。
3. 大小和形状:淋巴细胞的大小约为6-9微米,形状通常为圆形或略呈椭圆形。
三、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常见的白细胞,常驻于组织和血液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单核细胞的核形态为卵圆形或肾形,核内的染色质分布较为均匀。
2. 细胞质:单核细胞的细胞质富含胞质器,呈现出丰富的浆液质。
3. 大小和形状:单核细胞的大小约为12-20微米,形状通常为圆形或豆状。
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较多的白细胞,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嗜酸性粒细胞的核形态通常为双叶核,核内有细长的细纤维。
2. 细胞质: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可被染色剂特异性染色,呈现出红色或橙色。
3. 大小和形状:嗜酸性粒细胞的大小约为8-12微米,形状多样,常呈现出类似椭圆形或肾形。
白细胞分类缩写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为维持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数量变化可以诊断出多种疾病,因此白细胞分类缩写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细胞分类及其缩写。
一、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嗜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占总白细胞数量的50%至70%,主要负责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吞噬和清除。
正常情况下,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应该在4.0~9.0×10^9/L之间。
二、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占总白细胞数量的20%至40%。
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摧毁病毒以及某些癌细胞。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数量应该在1.1~3.2×10^9/L之间。
三、单核细胞(Monocytes,MON)单核细胞是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占总白细胞数量的2%至10%。
其主要功能是清除废细胞、病原体以及外界异物等。
正常情况下,单核细胞数量应该在0.1~0.6×10^9/L之间。
四、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其胞质中富含嗜酸性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通常为1%至3%。
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过敏反应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应该在0~0.4×10^9/L之间。
五、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BAS)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其胞质中富含嗜碱性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通常不超过0.1×10^9/L。
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变态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
综上所述,白细胞分类缩写对于白细胞数量异常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解白细胞分类及其缩写可以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维护患者的健康。
白细胞的分类和作用
白细胞的分类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作用如下:
1、中性粒细胞:它们是白细胞的主要类型,通常是身体对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它们通过吞噬和杀死病原体来抵御感染。
2、淋巴细胞: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而NK细胞则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执行者,能够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或者肿瘤细胞。
淋巴细胞的功能详见免疫学。
3、单核细胞:它们在身体对抗细菌、病毒和真菌时起着关键作用。
4、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5、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有利于保持血管的通畅,使吞噬细胞能够到达抗原入侵部位而将其破坏。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细胞(WBC)是人体内的防御细胞,能够排除异己,当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病毒侵扰时,白细胞就会主动攻击它们,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形成抗体和淋巴细胞来破坏或灭活入侵的病原体,使机体不受到侵害。
白细胞由骨髓产生,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就是这五种细胞的统称。
白细胞①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代表“防御卫士”,一旦有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将其消灭,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②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在此数值上下浮动0.5×109/L,也可考虑属于正常范围,这与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此范围内,且不同性别间没有太大不同。
③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6个月-2岁之间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④另外,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4-6天和4-6岁存在两个生理交叉点,两个指标都达到50%,即在4-6天和4-6岁间淋巴细胞比例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其他时间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两者所占白细胞比例慢慢接近成人的指标。
白细胞分类及相关特征2.1 中性粒细胞:①NEUT概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是多形核粒细胞(PMN),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
一、简述白细胞的分类和生理功能。
答:1、分类白细胞分为三类、分别是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并且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2、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处于集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其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都很强。
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溶解体酶,能将吞噬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使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局部并被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
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机体的抵抗力会减低。
中性粒细胞还可以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因为缺乏蛋白水解酶、基本上无杀菌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一是通过抑制和吞噬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限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二是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其在生理功能突出的是参与超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比如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其中组胺具有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并使毛细血管和微小静脉通透性增强的作用。
肝素具有抗凝作用。
过敏性慢反应物质与前列腺有关、可使平滑肌收缩、特别是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收缩、从而发生哮喘;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对嗜碱性粒细胞起正向趋化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能使血小板释放5-羟基胺。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可以通过血管进入组织成为巨噬细胞、继续进行酶的合成、单核-巨噬细胞具有下列功能:一是趋向性、二是吞噬功能、三是启动和调节免疫反应、四是抗肿瘤活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淋巴细胞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功能上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二、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以及肌丝滑行学说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N末梢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强、钙离子内流入N末梢→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入接头间隙→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终板膜对钠离子、钾离子【尤其是钠离子】的通透型增强→产生终板电位EPP →EPP引起肌肉AP2: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钙离子进入肌浆→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凝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二肌细胞收缩三、简述产热和散热的方式产热方式: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其中蒸发散热包括不感蒸发和发汗。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
外周血白细胞是指存在于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各种白细胞,其分类主要包括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三类。
嗜酸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和嗜酸性单核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的清除。
常见的嗜酸细胞有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单核细胞等。
嗜碱细胞包括嗜碱性粒细胞和嗜碱性单核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过敏反应和细菌感染的清除。
常见的嗜碱细胞有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单核细胞等。
中性粒细胞是外周血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菌感染的清除。
中性粒细胞根据细胞核形态的不同,分为普通中性粒细胞和杆状中性粒细胞两类。
常见的中性粒细胞有普通中性粒细胞、杆状中性粒细胞等。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不同疾病中的数量和比例变化,可以为医生提供宝贵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参考。
- 1 -。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这些事要知道
文章导读
嗜 碱性 粒细胞也是人们不了解的细胞之一,任何细胞都有一个正常数值,超
出正常范围可能是身体异常。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对身体也有一定影响。患者嗜碱性粒细胞
偏高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
\xa01.过敏症状
一般嗜碱性粒细胞偏高说明有过敏症状.如 鼻炎 、 荨麻疹 、或者有寄生虫寄生时会出
现嗜碱性粒细胞或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表现. 指导意见: 过敏性疾病都会出现嗜酸性或者
嗜碱性粒细胞升高但是嗜酸性或者嗜碱性粒细胞升高不一定都是过敏的表现所以没有其他
依据单凭这一项也不能做出什么诊断.
\xa02.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后进入血流.正常值为百分
值 0~0.01 或(0%—1%).绝对值 0~0.1 109/L.嗜碱性粒细胞增高见于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铅、汞、银、铋
等金属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中毒时溶血性 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等慢性
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因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参
考值很低故其减少无临床意义.嗜碱性粒细胞偏高点也无临床意义.
3.其他
一般情况下嗜碱性粒细胞的正常百分数为0-1% 指导意见: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可以是过
白细胞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白细胞是人体中的一类重要血细胞,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根据其形态特点、细胞功能以及出现的数量,白细胞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分类和各自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60-70%。
它们具有多形核,嗜酸性和嗜碱性染料都能对其进行染色。
中性粒细胞主要通过飞行到感染部位来消灭病原体,并释放细胞毒素。
它们对于细菌和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杀菌作用。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数量的20-30%。
它们具有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单个核,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种类型。
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对抗病原体的入侵;而T细胞则可以分为辅助T细胞、杀伤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别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单核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单核细胞与其前体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占总白细胞数量的3-8%。
单核细胞具有单个、大而豆状的细胞核,巨噬细胞则具有更大和更多的细胞质。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细胞残骸和废物,清除感染部位的炎症。
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总白细胞数量中占比较小,通常为1-3%。
它们具有双叶片核,容易通过酸碱染色发现。
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释放组胺和其他细胞毒素来引起炎症反应,对抗外部寄生虫。
五、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总白细胞数量中也占比较小,通常为0-1%。
它们具有双叶片核,容易通过碱性染料着色。
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综上所述,白细胞可以根据其形态特点和功能进行分类。
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细菌和真菌感染,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单核细胞及其前体细胞与清除炎症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则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作用。
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细胞分类手缩写
白细胞是一类在人体内起到免疫防御作用的细胞。
根据其外形、功能和细胞学特征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分别是: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BAS),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和单核细胞(Monocytes,MON)。
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其主要特点是细胞核多叶状,细胞内有许多颗粒状物质。
中性粒细胞的职责是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
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核多叶状,细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可以释放出能够杀死寄生虫、过敏原和其他外来物质的化学物质。
嗜酸性粒细胞还参与过敏反应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过程。
嗜碱性粒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核多叶状,细胞内含有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可以释放出能够引起血管扩张和组织肿胀的生物活性物质。
嗜碱性粒细胞可以参与过敏反应和其他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
淋巴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或不规则,细胞内没有颗粒状物质。
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其主要职责是识别和攻击病毒、细菌、
真菌和肿瘤细胞等外来物质。
单核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核呈现“豆腐渣”状,细胞内含有大量颗粒状物质。
单核细胞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不同种类的细胞,参与免疫防御、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