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法概述

税法概述

税法概述

税法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权利以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税法是国家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与税收制度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制度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一)税收的无偿性

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报酬,纳税人从政府支出所获利益通常与其所支付的税款不完全成一一对应的比例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国家收取的税款

虽未当时支付对价,但以后会用取得的税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税收的强制性

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而非纳税人的一种自愿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三)税收的固定性

是指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对什么征税及其征收比例等税制要素,并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税法的作用

(一)税法的社会经济作用

1.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2.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3.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4.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二)税法的法律规范作用

1.税法的指引作用;

2.税法的评价作用;

3.税法的强制作用;

4.税法的教育作用;

5.税法的预测作用。

三、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是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征税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纳税主体是指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我国确定纳税主体采用属地兼属人的原则。)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是因为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所以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

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

(例如,流转税法律关系客体就是货物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所得税法律关系客体就是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财产税法律关系客体就是财产。)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货币、实物、行为。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即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税收法律事实可以分为税收法律事件和税收法律行为。

税收法律事件,是指不以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件。

税收法律行为,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在正常意志支配下做出的活动。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是制国家通过行政、法

律的手段,保证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

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

四、税收制度和税法

(一)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简称税制。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

税收制度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税收的本质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二)税收分类

1.按税收缴纳形式分类(P20)

力役税:纳税人以直接提供无偿劳动的形式缴纳的税种。

实物税:纳税人以实物形式缴纳的税种。

货币税:纳税人以货币形式缴纳的税种。

2.按税收计征标准分类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形态为计税单位。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形态为计税单位。

3.按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分类

中央税:属于中央财政的固定收入,归中央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

地方税:属于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归地方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地方政府共同享有,按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

4.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税负不能由纳税人转嫁出去,必须由自己负担的税种。

间接税:税负可以由纳税人转嫁出去,由他人负担的税种。

5.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分类

价内税:税金购成商品或劳务组成部分的税种。

价外税:税金不购成商品或劳务组成部分的税种。

6.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

流转税: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课征对象的税种。

所得税: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资源税:以自然资源的绝对或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财产税: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行为税:以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1.2 税法构成要素

一、总则

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

二、纳税义务人(P5)

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基于法律规定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具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形式: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售价或压低原材料供应价格等)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从而产生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现象。

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包括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三、征税对象(P4)

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纳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课税对象的分类:商品或劳务;收益额;财产;资源;人身。

课税对象一般有以下几类:

(1)商品或劳务。(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

(2)收益额。(经营的总收益或纯收益。)

(3)财产。(财产的价值或收益。)

(4)资源。(自然资源的使用行为。)

(5)人身。(自然人)

四、税目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体现了征税的度。

设置税目的目的,首先,是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凡列入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未列入税目的,则不属于应税项目。

其次,划分税目也是贯彻国家税收调节政策的需要,国家可根据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为依据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以体现不同的税收政策。

税目的两种设置方法:

(1)列举法

(2)概括法

五、税率

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

(一)比例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量之间的等比关系。

比例税率的分类: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P6)

(二)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累进税率的分类: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三)定额税率定义: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一个征收比例。

定额税率的分类:

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幅度定额税率

分类分级定额税率(P7)

六、纳税环节

(一)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过程。(二)纳税环节的分类:一次课征制;两次课征制;多次课征制。

七、纳税期限

(一)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二)纳税期限的两个具体规定:

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

八、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主要指根据各个税种征收对象和

纳税环节和有利于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纳税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九、减税免税(简称减免税)

(一)减税免税是税收制度中对某些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规定。

(二)减免税包括:减免税规定;起征点规定;免征额规定。

十、罚则

罚则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

1.3 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一、税收立法

(一)税收立法概述

税收立法是指,有权立法的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公布、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

税收立法是税法实施的前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二)税收的立法原则

税收的立法原则是指,在税收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税收立法遵循的原则有:

1.从实际出发原则

2.公平原则(税收负担能力、纳税人所处环境、税负平衡。)

3.民主决策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原则。

(三)我国税收立法、税法的调整

1.税收立法机关

根据我国立法体制的规定,不同法律层级、不同法律效力的税法应由不同的有权立法机关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我国税收法律立法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其他任何机关没有

制定税收法律的权利。

除《宪法》外,在税收体系中,税收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机关制定税收法规、规章的法律依据,其他各机关制定的税收法规、规章,都不得与《宪法》和税收法律相抵触。

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中包含的税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2)全国人大或常委会授权立法

授权立法是指,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需要授权国务院制定某些具有法律效力暂行规定或条例。

授权立法与行政法规不同。

国务院经授权立法所制定的规定或者条例等,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和地位,其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在立法程序上还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目前,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制定实施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暂行条例。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

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拥有广泛的行政立法权,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行政法规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在我国法律性质中处于低于宪法、法律和高于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的地位,在全国普遍适用。

如国务院发布的《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等都属于行政法规。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目前除了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区按照全国人大授权立法规定,在遵循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原则基础上,可以制定有关税收的地方性法规外,其他省、市都无权自定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有权制定税收部门规章的税务主管机关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及海关总署。其制定规章的范围包括:对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具体解释、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办法等,税务部门规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但不得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按照“统一税法”的原则,上述地方政府

制定税收规章,都必须在税收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前提下进行,并且不得与税收法律、法规相抵触。

如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房产税等地方性税种暂行条例,都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2.税收立法、修订和废止程序

税收立法程序是指,有权的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等税收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提议、审议、通过和公布阶段。

1)提议阶段

无论是税法的制定,还是税法的修改、补充和废止,一般由国务院授权其税务主管部门(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立法的调查研究等准备工作,并提出立法方案或税法草案,上报国务院。

(2)审议阶段

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

(3)通过和公布阶段

税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

税收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先听取国务院关于制定税法议案的说明,然后经过讨论,以简单多数的方式通过后,以国家主席名义颁布实施。

二、税法的实施

税法的实施即税法的执行。包括税收执法和守法两方面:一方面要求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正确运用税收法律,并对违法者实施制裁;另一方面要求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公务员、公民、法人、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严格遵守税收法律。

税法的实施过程中,对其适用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法律优位原则

即税收法律效力优于税收行政法规效力;

税收行政法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制度;

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抵触时,以国际法为准,即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

一般法是指在效力范围上具有普遍性的法律,即针对一般的人或事,在较长时期内,在全国范围普遍有效的法律。特别法是指对特定主体、事项,或在特定地域、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律。

(三)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含义是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四)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五)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原则

是指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

1.4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从法律角度讲,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定

体制下以法定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和即为税法体系。但从税收工作角度讲,税法体系往往被称为税收制度。即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的总和。换句话讲,税法体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制度(简称税制)。

一、税法的分类

(一)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税收基本法也称税收通则,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在税法体系中起着税收母法的作用。其基本内容包括税收制度的性质、税收管理机构、税务立法与管理权限、纳税人基本权利与义务、征税机关的权利和义务、税种等等。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税收基本法。

税收普通法是根据税收基本法的原则,对税收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实施的法律。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等。

(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分类

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税收实体法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种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如《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均属于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如《税收征管法》。

(三)按照征税对象不同分类

(1)流转税税法,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此类税法的特点是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有密切联系。对什么商品征税,税率多高,多商品经济活动都有直接影响,易于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2)所得税税法,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法。其特点是可以直接调解纳税人收入,发挥其公平税负、调整分配关系的作用。

(3)财产、行为税税法,主要是对财产的价值或某种行为课税。包括房产税、印花税等税法。

(4)资源税税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合理使

经济法基础第四章 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法律制度

经济法基础-第四章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法律制度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二)视同销售 1视同销售货物(1)代销业务 ①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②销售代销货物。 (2)货物移送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3)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

商户;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1.非营业活动

(1)行政单位收取的符合条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2)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取得工资的服务。 (3)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为聘用的员工提供服务。 2.非境内 下列情形不属于在境内销售服务或者无形资产: (1)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发生的服务。 (2)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无形资产。 (3)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动产。 (4)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3.存款利息。 4.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付。 5.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机构、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发企业以及物业管理单位代收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6.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 7.纳税人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与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

税法

税法的概念 1、税收概述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而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税收的内涵 包括税收的分配关系本质、国家税权和税收目的三个方面。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都维持在90%以上。税收解决的是分配问题,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价值分配的法定形式,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环节,因而它体现的是一种分配关系。 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分配问题设计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分配的主体;二是分配的依据。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而一般分配则是以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主体进行的分配;税收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而一般分配则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以及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分配等的需要。 税收的外延 在外延上,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形式特征是指税收分配形式区别于其他财政分配形式的规定性。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概括为税收“三性”,即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 1、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 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直接形式的报酬,纳税人从 政府支出所获利益通常与其支出的税款不完全成一一对 应的比例关系。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 2、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 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而非纳税人的一种 自愿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强制性是国家权力在税收上的法律体现,是国家取得税 收收入的根本前提。 3、税收的固定性,指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 对什么征税及其征收比例等税制要素,并保持相对的连 续性和稳定性。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构建了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体系,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讲义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备考讲义 第一章概述部分 第一节税法概述 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税法概念 1.税收的概念:税收征税主体是国家,征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征税的基本目的是满足财政需要;税收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 2.税法的概念: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有权的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地方立法机关往往拥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另外最高权力机关还可授权行政机关立法。 (2)税法调整对象―――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税法范围 广义:各种税收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从立法层次上看包括税收法律、法规、规章 狭义:经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正式立法的税收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3.税收以法的形式存在,是由税收和法的本质与特性决定的。 (1)从税收本质来看,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 (2)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其基本保障。 (3)从税收职能来看,调节经济是其主要方面。 (二)税法的特点 1.从立法过程看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是习惯法。 税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不是认可的 2.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税法直接规定人们的某种义务,具有强制性,所以不属于授权法 3.从内容看,税法具有综合性 即税法不是单一的法律,而是由实体法、程序法、争讼法等构成的综合法律体系。 二、税法原则(掌握) 税法原则分为税法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两个层次 (一)税法基本原则――法、公、合、实4个原则,重点掌握前两个。 三、税法的效力与解释 (一)税法效力-熟悉

个人所得税法讲义

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节概述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一)实行分类征收 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 (二)累进税率与比例的税率并用 分类所得税制一般采用比例税率,综合所得税制通常采用累进税率。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根据各类个人所得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这两种形式的税率运用于个人所得税制。 (三)费用扣除额较宽 对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减除费用2000元;

对劳务报酬等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四)计算简便 用应税所得的收入减去允许扣除的,剩下的部分作为所得额,乘以规定的税率。 (五)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税方法 课源制,支付单位来代扣代缴税款;申报制,有一些个人所得的项目要自行申报纳税。 第二节征税对象(共十一项) 一、工资、薪金所得 注意范围: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一)不予征税项目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根据财政部的规定) (二)征税项目几项特殊规定 1.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实行内部退养办法人员取得收入征税问题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 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例题〃单选题】2008年1O月中国公民张某与原任职单位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取得一次性收入60000元,张某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共计20个月。张某的月工资2200元。2008年10月张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6500 B.7855 C.8875 D.8905 『正确答案』D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第一讲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则是法学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对税收的概念,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 1.税收与国家存在直接关系,两者密不可分,是国家机器赖以生存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2.税收是一种分配形式,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3.税收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二、税收的特征 税收作为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利所进行的特殊分配,必然有它自己鲜明的特征。其特征通常概括为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一)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员的身份,凭借政治力量,通过颁布法律或法规,按照一定的征收标准进行强制征税。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纳税,负责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税双方共同遵守。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限度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了征收范围和比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纳税人就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它区别于一次性的临时摊派以及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没收等。税收通过法律规定了征收比例,使其具有限度性,对纳税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对税务机关来说也又征税的尺度,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三)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从税收的产生来看,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料,而国家机器本身又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只能通过征税来取得财政收入,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税收的无偿性,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财集中起来同意安排使用。 归纳总结: 税收的“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重要依据,它作为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税收的“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https://www.doczj.com/doc/bc19158064.html,/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三、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 税收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还是一个分配范畴。恩格斯指出:“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

税法概述

税法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权利以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税法是国家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与税收制度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制度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一)税收的无偿性 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报酬,纳税人从政府支出所获利益通常与其所支付的税款不完全成一一对应的比例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国家收取的税款虽未当时支付对价,但以后会用取得的税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强制性 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而非纳税人的一种自愿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三)税收的固定性 是指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对什么征税及其征收比例等税制要素,并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税法的作用 (一)税法的社会经济作用 1.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2.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3.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4.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二)税法的法律规范作用 1.税法的指引作用; 2.税法的评价作用; 3.税法的强制作用; 4.税法的教育作用; 5.税法的预测作用。 三、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是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征税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纳税主体是指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

税收法律概述

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特征、原则和作用 1、税收概念: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 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税收产生的基本前提:社会剩余产品、国家的存在 2、税收特征: 强制性、 无偿性、税收三性的核心 固定性。时间上连续,比例上固定。 3、税收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 4、税收作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资源配置等作用。

二、税法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 (一)税法的概念:即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税收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形成同一的整体。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分为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1)征税主体。征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即税务行政执法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 (2)纳税主体。纳税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负有纳税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2.税收法律关系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客观对象。 即课税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内容,也是税法的灵魂。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纳税人 B.税率 C.课税对象 D.纳税义务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08年)

税法小知识

税法小知识 《税法小知识》 一、税法概述 1、税法是人民的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经济调节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2、税法是经济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采取的一种重要 经济政策工具,是实现国家、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是国家保证有效运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依据。 3、税法是国家和社会取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重要力量,是 国家机构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决策及财税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税法的分类 税法的分类主要有:联邦税法、州税法和地方税法。联邦税法是最高级的税法,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的法规。州税法则是各州政府发布的各州税法。地方税法是有关部门所发布的、只针对某一地区的地方性税法。 三、税法的来源 税法的来源有国家法、地方政府法、联邦政府法、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文件。国家法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尤其是宪法。地方政府法指各地区政府制定的税法、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文件。联邦政府法指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是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税收相关的行政法规。 四、税法的基本原则

税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原则、平等原则、合理原则、简易原则、低税原则、平衡原则、连续原则、客观原则、预算原则等。 公平原则——税法要保证财产的公正征收,不得损害社会公平原则,不得侵害公民的一般财产权利。 平等原则——平等地对待所有纳税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各类纳税人对待的要均等且公平。 合理原则——税收征收要遵循合理原则,具体停止具有合理性的税费筹措政策,不得有违反法律及情理的情况发生。 简易原则——要尽量简化税务审查及税收征收程序,为纳税人减轻审批等手续繁琐的负担。 低税原则——税负越低越好,不能过分提高税负和税率,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过重。 预算原则——要确保收支平衡,完成国家预算收入的计划,实现国家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税收与税法概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本章课程讲解 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法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 (一)税法的概念 (二)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形成同一的整体。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分为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1)征税主体。征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即税务行政执法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 (2)纳税主体。纳税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负有纳税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对这种权利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等,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税收法律关系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客观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内容,也是税法的灵魂。 二、税收法律的制定 第二节税收制度 一、税种的分类 (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分类 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3)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 (二)按管理和使用权限不同分类 按管理和使用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关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营业税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共同收入,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增值税。 二、税法要素

税法知识点总结pdf

税法知识点总结pdf 第一章税法概述 税法是指规范税收制度、规范纳税行为、规定纳税义务和权利、规范税务管理等一系列税收法规的总称。税法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它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税收的公平性。税法的基本职能是调节收入分配,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税法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税务规定以及税收协定等。 第二章税收基本原则 税收基本原则是税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依法征税原则、公平原则、简易原则、便民原则、法律优先原则、税制稳定原则和税收调节经济发展原则等。依法征税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税收行为上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不得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公平原则是税收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税收的征收和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不应当损害任何纳税人的利益。 第三章税收征管 税收征管是指国家税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进行监督、管理和检验的过程。税收征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征税、征发、征管和征收。征税是指税务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进行征税的活动。征发是指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核实和确认的活动。征管是指税务部门对纳税人遵守税法规定和纳税义务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活动。征收是指税务部门依法收取纳税人的税款的活动。 第四章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是指国家税务部门对纳税人从事纳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检验的过程。税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纳税登记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纳税核算管理、纳税检查管理、纳税征管管理、纳税信息管理和税收证明管理等。税收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第五章税收征收 税收征收是指税务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征收的活动。税收征收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的计算、税款的征收、税款的缴纳、税款的缴纳证明的办理等。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第六章税务审查 税务审查是指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核实和确认的活动。税务审查的目的是发现、查处和纠正纳税人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保障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2023初级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税法概述

【本章内容知识框架】

第四章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律制度 1.税法概述(1)税收的特征 4. 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 (1)税率(2)税收法律关系(2)征收率(3)税法要素 5.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计税 (1)销项税额(4)现行税种与征收机关

高频考点1:税法概述(☆☆)1.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 .税务机关 B .海关 C. 纳税人 D. 扣缴义务人 『正确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选项A B ,属于征税主体;选项C D ,属于纳税主体。 【多选题】下列税种中,采用比例税率征收的有( )。 A .企业所得税 B .增值税 C .城镇土地使用税 D .城市维护建设税 『正确答案』A B D 『答案解析』选项C 采用定额税率。 【单选题】下列关于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B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C. 纳税期限仅包括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期限 D. 规定纳税期限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及时实现,也是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的体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纳税期限包括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缴库期限。 【单选题】下列税种中,由海关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是( )。 A. 契税 B. 船舶吨税 C .车船税 D .车辆购置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海关主要负责下列税种的征收和管理:(1)关税;(2)船舶吨税;(3)委托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法律责任

税法知识点归纳2024

引言概述: 税法是经济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形成和合理分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税法的知识点包含丰富的内容,有助于人们了解税收政策、了解税收法规、了解税收配套制度,从而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本文将围绕税法知识点展开论述,详细介绍税收法规中的具体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税法知识。 正文内容: 一、税务登记 1.税务登记的概念和意义 2.税务登记的程序和要求 3.税务登记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4.税务登记的效力和变更手续 5.税务登记的补救程序和申诉途径 二、纳税申报 1.纳税申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纳税申报的种类和内容 3.纳税申报的时间和方式 4.纳税申报的准备材料和要求

5.纳税申报的审核和追溯机制 三、税款管理 1.税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税款的计算和缴纳方式 3.税款的优惠政策和减免办法 4.税款的查处和追缴措施 5.税款的退还和补缴手续 四、税务稽查 1.税务稽查的概念和功能 2.税务稽查的程序和方法 3.税务稽查的对象和范围 4.税务稽查的权力和义务 5.税务稽查的结果和处理 五、税务争议解决 1.税务争议的性质和形式 2.税务争议解决的原则和机构 3.税务争议解决的程序和途径 4.税务争议解决的方式和效力 5.税务争议解决的补救和救济措施

总结: 税法知识点的归纳包含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管理、税务稽查和税务争议解决等五个大点,每个大点都涵盖了该领域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细节。理解和掌握这些税法知识点对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遵守税法规定、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税法知识点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税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税收制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税法一税法概述

税法概述 一、税法概述 税收的概念,征税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基本目的是满足政府为实现国家职能的支出需要,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是法学概念。 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收税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无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有权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以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行政机关。 调整对象: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税法是各种税法法律规范形式的总和,狭义上,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立法的税收法律。 (一)熟悉税法的特点 1.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税法是由国家制定而不是认可的。 2.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相对于授权性法规)。并不是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上的,这些权利是程序性权利。 3.从内容上看,税法具有综合性。税法是由实体法、程

序法、争讼法等构成的综合法律体系。 (二)掌握税法的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1.税收法律主义,也称税收法定性原则,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 税收法律主义可以概括为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依法稽征。 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必须由法律直接规定,课税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收优惠、征税基本程序、税务争议解决办法等。课税要素基本内容由法律直接规定,实施细则等只是补充。 课税要素明确原则,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地明确而不出现歧义、矛盾,在基本内容上不出现漏洞。是从立法体系的目的和立法技术上的要求。 依法稽征原则,税务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稽核征收,无权变动法定课税要素和法定征收程序,纳税人也是同样。包含依法定课税要素稽征和依法定程序稽征两个方面。 依法稽征原则的适用,在事实上受一定限制,主要是由与其他税法原则冲突和稽征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 2.税收公平主义:指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

注册会计师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论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了税法的概念、作用、地位,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本章历年考试分量比较少(1-2分),但对以后内容的学习很有指导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税收法律关系及税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税法的制定与实施和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难点:税收法律级次、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 内容讲解 一、税法的概念 1.税法的定义(税收与税法) (1)税收 ①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 ②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分配的一般分配。 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所进行的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 ③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关键特征)、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唯一形式 B.国家征税的依据是经济权力 C.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因此它是税收的核心 D.税收的无偿性是对强制性和固定性的规范 【答疑编号】 【答案】C (2)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注意: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3)税收与税法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制度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法与税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B.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C.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D.税法的目的仅是保障国家利益 【答疑编号】 【答案】D 【解析】税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

《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述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权力量,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的比较 1、增发货币 2、发行国债 3、收取费用 三、税收的特征:1、国家主体性2、公共目的性3、政权依托性4、税收强制性5、税收无偿性6、税收固定性 第二节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税法的概念: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征收和缴纳税款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的特征 1税法主体权利义务上的不对等性;2税法执行上的不停止性;3税法是税收的依据;4税法具有原则上的稳定性 三、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1、一致性:(1)税法是税收内容的法律表现(2)税收制度是税法的具体表现 2、区别性:(1)范畴上的区别(2)调整对象上的区别(3)性质上的区别 四、税法的调整对象 税法的调整对象:指参与国家税收活动过程的征纳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税收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征纳关系,但税收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不只是征纳关系,也包括税收管理权限关系和税收征纳程序关系。 五、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曾长期存在权利关系论与债务关系论的争论。权利关系论认为税收法律关系是纳税人对国家的一种权力服从关系,税收法律关系以征税处分为中心的权力服从关系。债务关系论认为税收法律关系是纳税人履行税收债务的一种公法上的债务关系,整个税收法律关系不是依税务机关的处分创设,而是以税法规定的征税要素而成立的。 第三节税法的作用与职能 一、税法作用的几个方面 1、税法的社会作用 2、税法的规范作用 二、税法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对社会生产活动的调控:(1)调控产业结构(2)调控产品结构(3)调控再生产的方式 2、对商品交换活动的调控:(1)调控商品的流向(2)调控商品的流通速度 3、对社会分配机制的调控: (1)调控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2)调控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3)调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4)调控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4、对社会消费活动的调控 第二章税法的构成要素与种类 第一节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对国家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主体分为:纳税义务人一是税款的直接缴纳者;二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律承担者。 特定的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分为:(1)代收代缴人(2)代扣代缴人。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也称征税客体,是税法确定产生纳税义务的标的或依据。也就是对什么东西征税,如增值税征税对象是增值额。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志。 与征税对象联系密切之一是征税范围。征税范围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 与征税对象联系密切之二是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如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销售额。 计税依据有两种形态,一是价值形态,二是实物形态。 三、税目 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确定税目的基本方法有两种,(1)列举法(2)概括法。与征税对象联系密切之

《税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税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税法概述 一、税法的特征有哪些? (1) 强制性。税收是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2) 无偿性。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3) 固定性。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因此,税法就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可以分为几类? 1.按税法内容分类,可以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处罚法、税收救济法和税务行政法。 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程序法是税收实体法的对称,是指以国家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税法,是规定国家征税权行使程序和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处罚法是对税收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救济法是有关税收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务行政法是规定国家税务行政组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2.按税法效力分类,可以将税法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等。 税收法律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收分配活动的基本制度。税收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其职权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授权,依据《宪法》和税收法律,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收活动的实施规定或办法。税收规章是指国家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地方政府根据其职权和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授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 3.按税法地位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税收通则法和税收单行法。 税收通则法是指对税法中的共性问题加以规范,对具体税法具有约束力,在税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的税法。税收单行法是指就某一类纳税人、某一类征税对象或某一类税收问题单独设立的税收法律、税收法规或税收规章。 4.按税收管辖权分类,可以将税法分为国内税法与国际税法。 国内税法是指一国在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税法是指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税收权益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税法的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三个要素回答了由谁纳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等最基本的税收问题,直接反映了税收分配关系。 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规定了税款的直接承担者。每一税种都有关于纳税人的规定。 征税对象:征税的直接对象或国家征税的标的物。征税对象说明了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规定了每一种税的征税界限,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每一种税一般都有特定的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划分,其质的具体化是征税范围和税目,量的

税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税法概述 第一节税收概述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向纳税人无偿征收货币或实物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第二节税法 一、税法的分类 1、按基本内容和效力分: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我国目前没有税收基本法 2、按职能作用分: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3、按征税对象分: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资源税法 二、税法的制定(税法的渊源) 1、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税收法律 2、人大或人大常委授权国务院制定暂行规定或条例 3、国务院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4、地方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税收规章 6、地方政府制定税收地方规章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税目 (四)税率 1、比例税率: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关税、契税等。 2、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加成所得等。 3、定额税率:资源税、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4、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 (五)纳税环节 (六)纳税期限 (七)纳税地点 (八)加成征税、减免税 (九)罚则(违法处理) 第三节税收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一、主体 1、征税主体:国家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 2、纳税主体: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个人、在华没有机构场所但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 二、客体,即征税对象,是区别税与税的标志.

三、内容,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 税务机关的权利:征税、检查、处罚. 税务机关的义务:宣传咨询、及时缴纳国库、受理纳税人申诉 纳税人的权利: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权、申请减免税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纳税人的义务: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法。 注意:①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发生争执,必须先交税。 第四节本章近年注会考试试题(选) (近年来本章分值:1-2分) 一、单选 1、税收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01年试题】 A. 税权的划分 B. 事权的划分 C。财权的划分 D. 收入的划分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05年试题】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B.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C.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答案:B 多选 1、下列各项中,有权制定税收规章的税务主管机关有()。【00年试题】 A。国家税务总局B。财政部C.国务院办公厅D.海关总署 答案:ABD 2、税收立法程序通常包括的阶段有().【01年试题】 A. 提议阶段 B。审议阶段 C。通过和公布阶段 D。试行阶段 答案:ABC 3、下列税种,全部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有().【02年试题】 A、消费税 B、增值税 C、车辆购置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