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合物材料镀层电阻特性及附着力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71.95 KB
- 文档页数:4
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优化与应用导电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导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其在电子技术、能源存储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优化与应用。
首先,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优化是提高其导电性能以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关键。
导电聚合物材料主要通过掺杂或改变聚合物链的结构来实现导电性能的提升。
常见的掺杂方法包括在聚合物中加入导电填料或添加导电添加剂。
这些填料或添加剂能够提供导电路径,使电流能够在聚合物中自由传播。
此外,改变聚合物链的结构也可以改善导电性能。
例如,通过引入导电基团或引入共轭结构可以增强聚合物材料的导电性能。
其次,导电聚合物材料在电子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导电聚合物材料具有可调控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可以作为电子器件的材料。
例如,导电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柔性电子器件,如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等。
此外,导电聚合物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这些器件具有重量轻、可弯曲等特点,有望用于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和可移动设备。
再次,导电聚合物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源存储技术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导电聚合物材料因其高的电导率和大的比表面积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装置中。
例如,导电聚合物材料可以作为电池电解质膜或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提高装置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最后,导电聚合物材料还在传感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监测、检测和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导电聚合物材料因其高灵敏度、良好的柔性和可调控的导电性能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的制备。
例如,导电聚合物材料可以制备出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在汽车、医疗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优化与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掺杂和改变结构等手段,可以提高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导电性能。
导电高分子材料浸润性的研究进展
导电高分子材料浸润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具有不同浸润性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制备和性质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根据功能化阶段的不同,从聚合过程、氧化还原过程、后处理过程以及氟化处理过程等四个方面对导电高分子材料浸润性功能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在此基础上,简单对比了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展望了该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景.
作者:赵崇军李星玮张华ZHAO Chong-jun LI Xing-wei ZHANG Hua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 刊名:高分子通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CHINESE POLYMER BULLETI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 O6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浸润性表面粗糙度掺杂/脱掺杂。
导电聚合物材料导电聚合物材料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其在电子、光电子、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导电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备受关注,并被广泛用于柔性电子、生物医学、能源储存等领域。
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导电性能主要来源于其分子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如苯环、噻吩环等。
这些共轭结构单元能够形成π-π共轭结构,促进电子的传输,从而赋予材料良好的导电性能。
同时,导电聚合物材料还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和可塑性,能够在各种形状的基底上制备成薄膜、纤维等形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柔性电子领域,导电聚合物材料被广泛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
比如,利用导电聚合物材料可以制备柔性导电薄膜,用于制备柔性电子设备,如柔性传感器、柔性显示器等。
这些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轻薄柔软、可弯曲、可拉伸的特点,能够与人体皮肤接触,具有广泛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在生物医学领域,导电聚合物材料还被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医用电极等器件。
这些器件能够与生物体接触,实现生物信号的检测、记录和调控,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导电聚合物材料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在能源储存领域,导电聚合物材料被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
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导电聚合物材料能够提高储能设备的性能,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导电聚合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柔性电子、生物医学、能源储存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导电聚合物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优异性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导电聚吡咯的研究一、本文概述导电聚吡咯作为一种新兴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在电子器件、传感器、电池以及抗静电涂层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导电聚吡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探讨其合成方法、导电机理、性能优化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文章将首先概述导电聚吡咯的基本性质,包括其分子结构、导电性能以及稳定性等。
随后,将详细介绍导电聚吡咯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电化学聚合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导电聚吡咯的导电机理,包括电子传输机制、载流子浓度等因素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改性、掺杂等方法优化导电聚吡咯的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文章将展望导电聚吡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聚吡咯的合成方法聚吡咯(Polypyrrole,PPy)是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共轭高分子,其合成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聚合条件和引发剂的不同,聚吡咯的合成可以分为化学氧化法、电化学聚合法和模板法等几种。
化学氧化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合成聚吡咯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以吡咯单体和氧化剂为原料,在适当的溶剂和温度下进行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硫酸铵、氯化铁、过氧化氢等。
在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将吡咯单体氧化成阳离子自由基,然后这些自由基之间发生偶合反应,形成聚吡咯链。
化学氧化法简单易行,产物产量大,但得到的聚吡咯通常导电性能相对较低,且不易控制聚合度。
电化学聚合法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直接合成聚吡咯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在含有吡咯单体的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通过恒电位、恒电流或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手段引发吡咯单体的聚合。
电化学聚合法得到的聚吡咯具有高度的结晶度和规整的链结构,因此其导电性能通常优于化学氧化法合成的聚吡咯。
电化学聚合法还可以通过改变电位、电流等参数来调控聚吡咯的形貌和性能。
模板法是一种利用模板剂的限域作用来合成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的聚吡咯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需要先制备一种具有纳米孔道或纳米空腔的模板剂,然后将吡咯单体引入模板剂中,再通过化学氧化或电化学聚合等方法在模板剂内部合成聚吡咯。
导电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导电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微电子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导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研究进展。
一、导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导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电化学聚合法、化学氧化还原法、电磁场聚合法以及模板合成法。
1、电化学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法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促进聚合物形成的方法,包括阴极聚合和阳极聚合两种。
其中,阳极聚合法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在阳极上加电位,使得单体在阳极上聚合,形成导电聚合物。
以聚噻吩为例,其电化学聚合反应如下:2、化学氧化还原法化学氧化还原法是通过还原剂和氧化剂对聚合物进行反应,使得聚合物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形成导电聚合物。
其中最常用的产生氧化反应的还原剂有FeCl3、Ascorbic Acid、Peroxodisulphate,产生还原反应的氧化剂有Br2、KMnO4、NaNO2等。
以聚苯胺产生氧化反应为例,其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如下:3、电磁场聚合法电磁场聚合法是一个利用外加电磁场增强聚合反应的方法,包括辐射聚合和激发态聚合两种。
其中,辐射聚合的电磁场包括紫外线、电子束和γ射线等,激发态聚合的电磁场包括光、激光等。
以聚丙烯为例,其电磁场聚合反应如下:4、模板合成法模板合成法是一种通过模板作用使得聚合物成形的方法。
具体流程包括:将模板与希望聚合成形的单体在一起,使模板作用下单体形成聚合物,并去除模板后获得有规则的聚合物构型。
以上便是导电聚合物常见的制备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二、导电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1、生物医学领域导电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较为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神经再生等方面的研究。
生物传感器利用导电聚合物的电导率,对分子或细胞进行检测。
组织工程中导电聚合物可以制成功能性细胞载体,协助细胞新生和组织修复。
神经再生方面则通过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性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
氧化处理技术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涂层附着力改善中的应用氧化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材料表面与氧化物结合,提高表面涂层附着力的方法。
在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涂层中,应用氧化处理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涂层的附着力,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耐腐蚀和耐污染性能。
首先,氧化处理技术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表面的化学活性。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通常是惰性的,与各种粘接剂和涂层的结合力较差。
而通过氧化处理技术,可以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增强表面的化学反应性,从而增加表面与粘接剂和涂层之间的结合力。
其次,氧化处理技术能够增加聚合物表面的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涂层附着力的重要参数,粗糙的表面能够提供更多的表面结合点,增加表面与涂层之间的物理吸附力。
通过氧化处理技术,可以形成微观结构和纳米结构,使表面具有更多的凹陷和突起,从而增加表面的粗糙度,提高涂层的附着力。
此外,氧化处理技术还可以改善聚合物表面的润湿性。
涂层液体的润湿性能会影响其在表面形成均匀薄膜的能力,进而影响涂层的附着力。
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较差,会导致涂层液体在表面形成不完整的薄膜,降低涂层的附着力。
通过氧化处理技术,可以改善表面的润湿性,使涂层液体能够更好地湿润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涂层。
此外,氧化处理技术还可以改善聚合物表面的粘接性。
在很多应用中,涂层不仅需要与聚合物表面粘接,还需要与其他材料(如金属、陶瓷等)形成粘接。
通过氧化处理技术,可以在聚合物表面形成化学键和物理键,增加表面与其他材料的粘接强度,从而提高涂层的附着力。
综上所述,氧化处理技术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涂层附着力改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氧化处理技术能够提高聚合物表面的化学活性,增加表面的粗糙度,改善表面的润湿性,提高表面的粘接性,从而使涂层具有更好的附着力和耐用性。
随着氧化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相信在未来的聚合物材料应用中,涂层附着力问题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除了上述提到的应用方面,氧化处理技术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涂层附着力改善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应用。
有机导电聚合物材料的设计与运用-高分子材料论文-化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有机导电聚合物即导电高分子,是指电导率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的聚合物,既具有传统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又拥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因此,通常被称为合成金属。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传统的有机聚合物通常都是绝缘的。
直到1977年,美国科学家Heeger A J,MacDianllid A G和日本科学家Hideki Shirakawa等发现碘的掺杂会使聚乙炔的导电率提高13个数量级。
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传统有机聚合物都是绝缘体的观念,还开创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领域, 发了世界范围内导电聚合物的研究热潮。
他们也因此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导电聚合物就有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聚对苯、聚苯胺和聚对苯撑乙烯等。
1 有机导电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对于物质导电与否,根据常温电导率的高低物质可分为超导体、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常温下,价带与导带之间的能带间隙为零的为导体,半导体的小于3eV,绝缘体的大于3eV。
导体由于其零带隙,电子可以轻易的由价带跃迁到导带。
绝缘体由于带隙太宽,电子不能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所以不能导电。
而有机导电聚合物具有单双键相互交替的共轭结构,能使电子的轨道发生离域,降低能隙。
因此,大多数本征念导电聚合物的能隙接近半导体的能隙,从而使得其具有半导体性质。
由于带隙能决定物质的导电性,因此在设计导电聚合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寻找具有低带隙的聚合物。
而具有电子共轭体系的杂环聚合物通常带隙较低,这类化合物常作为导电材料的候选材料。
另外,聚合物的单体和低聚体的电子结构性质与聚合物的导电性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若随聚合度的增加,分子的共轭程度增强,即电子的离域能力增强的化合物,更有可能成为良好的有机导电材料。
所以,进行有机导体分子设计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找出聚合物分子单体和低聚物的电子结构性质。
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导电性能分析导电聚合物材料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导电性能的分析及其相关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导电聚合物材料是通过在高分子链上引入导电基团或掺杂导电性物质,使其具有导电性能。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导电基团或导电物质的电子传导作用,使高分子链具有导电性。
根据导电性来源的不同,导电聚合物材料可以分为两类:掺杂型和导电基团型。
掺杂型导电聚合物是将导电物质以微粒或分子形式加入到高分子链中,通过导电物质的电子传导实现导电性。
而导电基团型导电聚合物则是通过在高分子链上引入具有导电性质的基团,使高分子链本身具有导电性。
二、导电性能的分析导电性能是评价导电聚合物材料的重要指标,影响着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导电性能的分析主要从导电性、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三个方面进行。
导电性是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特性,其取决于导电物质的类型、掺入浓度和导电路径的连通程度。
常用的导电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四探针法、霍尔效应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等。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了解导电聚合物材料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以及电导率等参数。
稳定性是指导电聚合物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导电性能表现。
高温、湿度、紫外线等因素都会对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导电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评估导电聚合物材料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热稳定性测试、湿热稳定性测试等方法进行。
机械性能是指导电聚合物材料在力学加载下的表现。
导电聚合物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处于力学载荷的作用下,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因此,评估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机械性能可以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测试等方法进行。
三、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导电聚合物材料具有导电性能优良、加工性能好、可调性强等特点,所以在电子、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领域,导电聚合物材料常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
由于导电聚合物材料柔性、可弯曲性好,可以为柔性电子器件提供导电通径,例如柔性显示器、柔性电池等。
绝缘材料2008,41(3)37导电聚合物材料镀层电阻特性及附着力研究余凤斌1,牛玉超2,夏祥华1(1.山东天诺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济南250101)摘要:采用磁控溅射和电镀工艺制备了导电聚合物材料,研究了织物的不同编织结构、纤维粗细及工艺等因素对其电阻及附着力的影响。
以数字式微欧计测试样品的表面电阻,以强力胶带测试样品的剥离强度,结果表明:织物纤维越细、纤维间排列越松散,表面电阻就越均匀,其抗电磁干扰(EM I)的能力也就越强,其中以无纺布表现最佳。
减少镀液中的杂质及镀液结晶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织物编织越密则附着力越差。
关键词:导电织物;电阻;附着力;电磁干扰(EM I)中图分类号:TM241;O48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9239(2008)03-0037-04Research of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and Adhesion of the Conductin g Pol y mers Materials Coatin gYU Feng-bin1,NIU Yu-chao2,XIA Xiang-hua1(1.Shandong T iannuo Photoelect ric M at erial Co.L td,JiN an250101,China;2.Shandon g Ji anz hu Univ er si t y,JiN an250101,Chi na)Abstract:Effectiveness and ad hesion of the coatin g and substr ate ar e im p ortant p rere q uisite to achiev in g its other p er formances.In the p r od uction of conductive p ol y mer materials,non_uniform co atin g resistance and poor adhesion of the substr ate ar e fr equently occurred pr o blems.The magnetron sput tering and plating process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 ials,and the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woven structure,fiber thickness and process on the coating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was e di g ital microhmmeter to test the sam p le surface resistance and p owerful belt to test the sam p le p eel stren g th.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finer and looser of the weavin g fiber s,the uniformer of the surface r esistance,and the stron g er of its anti_EMI abilit y,es p eciall y with the non_woven fabr ic.Reduction of the im p urities and cr y stallization o f the p latin g so lution can improve the adhesion of the coating and substrate.The tighter of the fabr ic,the poorer of the ad hesion.The study can supply feasible technical r eference to obtain the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s which have uniform resistance and go od adhesion.Ke y words:conductin g p ol y mer;resistance;adhesion;electroma g netic Interference(EMI)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讯、计算机及自动化等电子器件的使用量快速增加,由此产生的电磁波干扰成为当今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电磁波干扰往住会造成电子组件和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及效能的降低[1];此外,电磁波对人体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
为解决电磁波污染问题,各种电磁屏蔽技术被不断地提出,其中导电聚合物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屏蔽性、加工性及相对低的密度而渐受重视。
采用电磁屏蔽是控制电磁污染的有效手段,金属织物是一种很好的电磁屏蔽材料,常见的金属有铝、铜、银及镍[3]。
金属涂覆技术主要有化学镀、磁控溅射、真空蒸镀及电镀等[4]。
真空磁控溅射具有速度快、可大面积镀膜、产品可靠性高、后续加工容易等优点;使电镀镀层较厚,具有高导电性、抗EM I效果佳等特点,因此,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在发展抗EM I产品上有相当的潜力。
对于表面涂覆金属的柔性复合材料而言,粘合强度、镀层电阻均匀性及其与基材的附着性均是重要的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电磁屏蔽效能,此外,电阻均匀性对产品的电磁屏蔽性能具有很大的影收稿日期:2008-02-24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B0920061337),济南市科技攻关项目(065012)作者简介:余凤斌(1982-),男,福建福清人,硕士,从事二层挠性覆铜板、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电子信箱)fen g bin0710@。
余凤斌等:导电聚合物材料镀层电阻特性及附着力研究38绝缘材料2008,41(3)响。
本实验采用磁控溅射对织物进行导电化处理,再利用电镀加厚镀层来制备金属导电织物,并探讨布料的编织结构、工艺等对涂覆金属膜电阻及粘合强度的影响。
2实验2.1试验材料不织布(sam p le A)、聚酯(PET)织布(sam p le B、C)。
性能及规格如表1所示。
2.2试验设备及工艺参数用卷对卷真空连续镀膜试验装置,将镍溅射于各式编织结构的纺织布料上;布料样品紧贴于冷却滚轮表面,以2.3m/min速度转动,本底真空压力为1.0 10-3Pa,镀膜时通入Ar,维持在2.0 10-1Pa。
将溅镀好的金属置于连续电镀槽中进行电镀铜和镍。
直流电镀采用YNDF电镀电源,电镀镍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为:280g/LNiSO4,35g/LN iCl2,40g/ LH3BO3,温度42 ,PH8.8,电流59A,电压4.2V;电镀铜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为:60g/LCu2P2O7, 280g/L K4P2O7,20g/L(NH4)3C6H5O7,2ml/L NH3,温度为48 ,PH4.2,电流73A,电压7.5V,所用原料均为CP级。
采用ZY9987型数字式微欧计测试样品的电阻,每种试样取6处;采用JEOLJSM-6380LA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膜层表面形貌;对试样进行强力胶带(胶带附着强度大于8N/25m m)剥离试验。
3结果与讨论3.1表面电阻利用四点探针法测得的样品表面电阻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镀膜工艺下,无纺布的电阻较为均匀,且横向电阻大于纵向电阻;而聚酯(PET)织布的电阻波动较大,且横向电阻较纵向电阻值小。
从图1中可以看出样品C表面漏镀现象比较严重,镀层厚度不均,反映在其电阻上则是电阻值波动较大,这与表2的结果是一致的。
从图1中还可以看余凤斌等:导电聚合物材料镀层电阻特性及附着力研究表1样品的规格及性能绝缘材料2008,41(3)39出这两种PET 织布纵向漏镀比横向更为严重,其电阻波动也较大。
而无纺布的电阻则较为均匀,颜色也比较一致。
影响织物电阻值的因素主要来自织布的结构和编织的紧密性。
PET 织布,经纬间交错处阶梯显著,纤维愈粗阶梯越大,阶梯面覆盖率低;且编织结构在经纬交错地方有未编织到的孔洞,这些孔洞在随后的溅射过程中很难填平,膜呈现不连续状态,表现在织布的导电性上如局部的断路,导致电阻不均。
从图1还可以看出,纵向纤维编织的方式较为紧密,在纤维与纤维交接排列的地方容易产生镍膜不连续情形,影响其电阻特性。
相对横向编织较为松散,屏蔽小,表面纤维易于覆盖,其电阻也较为均匀。
与织布的纤维排列结构相比,无纺布的纤维排列为不规则分布,金属膜层可较为均匀的被覆在各纤维上,使得无纺布的电阻特性比织布有较佳的表现。
影响织物电阻大小的另一因素为磁控溅射镀膜的阶梯覆盖能力。
在纤维和纤维的相交角落处,由于溅镀法的阶梯覆盖能力不佳,金属膜层具有不连续的断面(如图2),纤维越大,阶梯就越大,织布的电阻就越大,影响其抗EM I 的能力。
(a)(b)图2金属织物的阶梯覆盖能力3.2结合力分别对样品B 、C 采用强力胶带进行剥离实验,结果发现样品C 表面金属颗粒脱离比较严重,而样品B 表面则只有局部颗粒脱落,显然样品B 的附着性能强于样品C 。
对照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3)可以看出样品B 表面比较粗糙,颗粒分布杂乱无章[如图3(a)],且较为尖锐[如图3(b)],而样品C 表面颗粒分布不均,横向与纵向相差很大[如图3(c)]且较为平缓[如图3(d)]。
由于在磁控溅射过程后的样品表面并未见到该颗粒,因此可以认为这些颗粒是镀液中的杂质或是镀液本身结晶引起的,在随后的电镀过程中被铜膜包覆而形成的。
对于样品B,当胶布与镀层接触的时候,由于表面颗粒较多且尖锐,使得镀层表面高度相对比较一致且减少了镀层与胶布的接触面积,因此其附着性较好;而样品C 由于表面颗粒分布不均且比较平缓,使得镀层表面高低不平,同时又增大了镀层与胶布的接触面积,导致其附着性较差。
为了进一步了解织物对样品附着性的影响,对剥离后的样品进行表面形貌分析,如图4所示。
从图4(a)中可以看出样品纵向被剥落的比较多,对照样品的编织结构可以发现该方向编织较为紧(a)(b)图4剥离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图(下转第42页)余凤斌等:导电聚合物材料镀层电阻特性及附着力研究(a)样品B (b)样品B(c)样品C (d)样品C图3样品的表面形貌42绝缘材料2008,41(3)刘敏:不同含水量对油纸绝缘老化速率的影响不计。
例如将l0g纸样浸入0.5L含水率为10 10-6的变压器油中,0.5L油中的所有水份仅0.005g,这些水份即使全部被l0g纸样所吸收(实际最多吸收30%左右),也仅仅使纸样的含水率增加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