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339.50 KB
- 文档页数:5
分析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发布时间:2022-11-08T08:27:49.98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7月14期作者:孟小勤[导读]孟小勤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四川德阳 618000摘要:目的:对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效果的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对比疗效。
结果:治疗后,患者生活品质提升,康复时间缩短,预后良好,复发率低,疗效显著。
结论:针对感冒后咳嗽患者而言,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缩短康复时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咳嗽;小柴胡汤;疗效感冒后出现咳嗽为一种常见症状,很容易反复发作,降低了生活品质。
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减少复发几率,巩固疗效,中药便是良好的治疗方式。
咳嗽症状多是由于肺气上逆,肺气失泄,肺失宣降。
患者的生理上,肝脏和肺部的气机出现了升降异常,经络如环无端,五行相生相克,主要治疗方法以调畅气机、调节经络气血为主;在病理上,肝郁从而生风便对肺气造成阻碍,肝脏和肾脏之气不足,无法推行肺气运行。
基于肝木、肺金生克制化的关系,在对于咳嗽疾病的治疗中,往往采取调理肝脏和肺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而著名的汤剂便是小柴胡汤。
本文对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人员选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年龄20-62岁,中位42岁;对照组年龄25-67岁,中位45岁,已将精神疾病、资料不全患者资料予以排除,提前告知家属和患者此次研究内容。
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患者进行抗生素为主的治疗,开药方阿莫西林和复方甘草片,阿莫西林胶囊的用法操作为,口服的方式,每次口服零点五克,每天服用三次;复方甘草片也是口服,每次服用三片,每天服用三次,七天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1.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
“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
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
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
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
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
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
经方治疗肾病发热3例
余晖;高建忠;刘宝利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2(7)1
【摘要】@@ 慢性肾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经方在治疗肾脏疾病伴随症时往往力专效捷.用经方治疗肾病发热患者3例,原案实录如下.rn案例1:患者某,女,53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浮肿18年,呕恶1年,加重伴周身浮肿4天"于2010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时血肌酐637μmol/L,尿素氮18.1mmol/L,血钾
7.5mmol/L.入院后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肾性高血压"等疾病.入院第二天出现发热,2010年7月15日诊见:发热,38.7℃,恶风寒,无汗出,恶心,呕吐2次,口干,无口苦,纳呆,周身浮肿,大便秘结,已三日未行,自觉下
肢有灼热感.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余晖;高建忠;刘宝利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
号,100010;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东城
区美术馆后街23号,100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经方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观察
2.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对比
3.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4.运用经方治疗小儿不明原因发热验案3则
5.经方治疗荨麻疹伴发热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柴竹汤治疗高热不退108例全部见效
以柴竹汤治疗高热不退108例全部见效
发热(发烧发热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根据病因可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类。
外感发热以高烧为多,多因感受湿热邪气,气血两虚而致。
内伤发热则以低热为主,多因阴血亏虚,脾胃内伤,气郁化火而致。
现在代医学各科急慢性有感染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血液等两出现发热皆属此范畴。
主治:高热不退。
配方及用法:柴胡15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石膏20克,竹叶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0克,茯苓15克,生甘草5克。
上药水煎20~30分钟,取汁约250毫升口服。
每天1剂,连服2天,小儿酌减。
疗效:治疗高热不退患者108例,其中用药2剂治愈102例,用药2~3剂好转6例,有效率100%。
百姓验证
湖南永兴县金龟镇泉圹村曹xx,男,53岁,农民。
他来信说:“我用本条偏方治好本县杏梅乡高桥村吴xx的高热症。
此人高热10余天不退,用此条偏方治疗痊愈。
”
引自:《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
(一)小柴胡汤——感冒,高热,低热(一)小柴胡汤——感冒,高热,低热1低热——李克绍医案低热张某,男,50岁,济南精神病院会计。
1973年初夏,发低热,在楼德治疗无效,返回济南。
西医检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每日只注射盐水、激素等药物,治疗2个月,仍毫无效果。
该院西医大夫,邀余会诊。
病人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微觉头痛。
《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胡每剂用24g,共服2剂,低热全退,病人自觉全身舒适。
该院医师有的还不相信。
结果过了3天,病人病愈,已能上班工作。
《伤寒解惑论》按语:发热头痛,三阳证皆可见,唯以脉为凭,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弦为少阳。
本案低热、头微痛,脉略弦细,证属少阳无疑,故与小柴胡汤和之愈。
《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论:少阳二十四,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
胃不和则烦悸。
属少阳者,以小柴胡汤,和解表寒与里热。
小柴胡,能和解表里阴阳,也能和解上下阴阳。
若发汗则亡津而谵语,则属胃燥。
本案为中医治低热的典型医案。
而西医所有的治疗,都没有治愈,中医2剂就能治愈。
这就是两套理论不同,不是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治辨体系不同。
西医不行,就用中医,这才是结合,而不是中药与西药同时运用在一个病症的结合。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可以互补。
中医不能贬低西医,否则就像西医看不上中医,没什么两样。
西医不懂中医,所以看不上中医。
中医看不上西医,这也正常,由于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这就是隔行如隔山一样,所以互看不上。
但中西大家,都是虚心学习,互补长短,不会互看不上的。
如互看不上,即使再大的家,也是小家。
2低热——陈瑞春医案梁某,男,36岁,干部。
1981年11月13日初诊。
病者就诊前20多天患感冒高烧,经用板蓝根冲剂、吗啉胍(病毒灵)、安乃近、青霉素,高热迅速下降,但低热稽留不去,继用链霉素,病仍未除。
遂做胸透,查抗“0”、血沉,做肥达反应,均正常。
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07-31T01:44:10.82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3期作者:黎飞彬[导读] 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方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实施治疗显著的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罗定市中医院罗定市龙湾镇卫生院 527200【摘要】目的分析在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小柴胡汤加减方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罗定市中医院及罗定市龙湾镇卫生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接受常规抗感染、退热和对症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治疗有效率、反复发热次数、咽部充血消失时间、流涕停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停止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的比较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方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实施治疗显著的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发热次数;咽部充血消失时间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患者发病后均会出现发热的临床表现,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具有着一定的传染性且容易反复发作[1],如果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能会导致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2]。
在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传统的方案以抗感染、降温和对症处理为主,这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需要一种更好的中医治疗方案[3]。
本次实验研究分析了在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小柴胡汤加减方的临床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罗定市中医院及罗定市龙湾镇卫生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观察组和对照组。
山西中医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pr.2021Vol.37No.4・39・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发热验案3则张羽曾宪玉殷进关键词:皮肤病;发热;小柴胡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39-02发热是皮肤病常见症状之一,在水痘,急性丹毒,多形红斑,急性荨麻疹,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等疾病中多见,通常以急性起病为主,病程中反复发热,治疗难度较大。
小柴胡汤为和解剂,常用于伤寒少阳证邪入少阳,枢机不利,非表非里,汗下不宜,只可和之,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⑴。
笔者临床中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急性荨麻疹及脓疱型银屑病伴发热3例,均获良效,介绍如下。
1验案举隅1.1脓疱型银屑病何某某,男,13岁,2019年9月1日初诊。
全身反复起红斑、鳞屑、脓疱4年余,再发加重1月入院。
患者4余年前头皮、躯干、四肢开始岀现大量红斑、鳞屑及脓疱,伴瘙痒,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予以口服强的松20mg,1次/天,联合阿维A胶囊20mg,1次/天等对症支持治疗,岀院后药物逐渐减量至阿维A胶囊10mg,1次/天,皮疹控制尚可。
月前患者自行停药,1月前颈部、双侧腋下及腹股沟处岀现小片状红斑、脓疱,未予处理,皮疹逐渐增多,部分融合成片,伴较多分泌物,皮疹处疼痛不适。
3天前患者自觉恶寒发热,未监测体温,遂至我院住院治疗。
查体:T:38.3t,BP:107/85mmHg,R:26次/分,HR:110bpm,Wt:74kg。
颈部、躯干、双侧腋下、双大腿、双上肢对称分布大片暗红色或红色斑片,其上可见密集分布针帽大小脓疱,斑片上见糜烂面及较多分泌物。
双手指甲、足趾甲板增厚、浑浊,部分缺如。
刻下症:恶寒无汗,项背疼痛,四肢无力,口苦,口臭,倦怠乏力,纳差,心烦,腹胀,大便日行,小便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4x109/L,血红蛋白115g/L,血清白蛋白39.4g/L,肌酐44“mol/L,血电解质、心肌酶谱、IgE、糜烂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未见异常。
小柴胡汤被多省列为新冠推荐防治方,发热、咳喘、乏力都能用小柴胡汤被称为千古奇方,善治流感、变异流感等病毒性传染性外感病。
小柴胡用于外感病,在《国家药典》上就有记载。
外感病据《辞海》条注为包括流感、霍乱、疟疾、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等。
中医学"外感热病",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热病》:"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首次将外感热病归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
到了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温病",使临床以小柴胡对流感等外感热病的治疗有纲可依、有法可循。
2003年广东、北京等地暴发的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9年的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H7N9"等传染性疾病,都有以小柴胡汤联合银翘散等中药名方治疗的成功案例。
如今,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新冠防治中,累积了很多经典有效的医案。
在部分医者的诊断对比中,新冠肺炎的多种症状同小柴胡汤症高度契合,应用小柴胡汤是极好的治疗手段。
小柴胡颗粒根据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原方配伍,运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
选用人参、大枣、甘草,补正气而和中,提升人体正气,以防止病毒内传,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半夏、生姜健脾和胃,保证患者的肠胃功能,有效改善患者出现的腹泻问题,柴胡味苦微寒,升阳达表,黄岑苦寒,养阴退热,可缓解发热的症状。
中药抗病毒,家中常备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经过千年验证,疗效那是绝对的棒。
甚至有大夫说,我这一辈子就用小柴胡汤加减来看病的。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临床大夫对它还是青睐有加的。
下面介绍小柴胡汤的现代剂型,小柴胡颗粒。
主要成分: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仲景经方——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 (一)小柴胡汤 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葛根之类透达即可。 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如外感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所以,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 【案一】鄢某,男,36岁。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两天,又服用消炎药汗出热不退,体温38.9度,血象正常,中性不高。恶寒欲衣被,身痛酸软,头疼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浮弦数。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防风各10g,葛根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杂用,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如上所述,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之表里不清,寒热夹杂,虚实并存。此时,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切中病机,可以转败为胜。不然,则酿成仲景所谓的“坏病”,病机变化多端,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 (二)柴胡桂枝各半汤 本方冶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 【案二】一妇人,年40左右,因感冒发热恶寒,既用解表药,又用清热药,并用西药消炎抗感染,病延六七日。其主症恶寒发热,身痛不休,无汗或微汗热不退,体温37.5—38.9,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二便尚可,脉虚浮数,舌薄白润。投: 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微汗出,热退,精神好;食纳增,头不疼。再剂一切恢复正常,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在南方春雨连绵之日,身体素质较差而兼有风湿者,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透达风寒湿邪,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功效尤著。若与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相比,彼则一味攻邪,耗伤正气,此则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 (三)柴胡二陈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柴胡二陈合用,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案三】汪某,年逾六旬,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多年,遇寒即发,咳嗽气粗,痰涎壅甚,恶寒低热,食纳差,脉虚数,舌黄白而腻。处方: 党参15g,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 从临床实践看,用柴胡二陈汤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功效优于用抗生素。本方长于补益肺脾,温化寒痰,对老年患者无疑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从本论治。而抗生素的作用,姑且不能视为寒凉剂,但其负面反应却可损伤脾胃,波及肺气。久病体弱者,两者的疗效是决然不同的。 (四)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 【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处方: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生龙牡各15g,浮小麦30g,大枣3枚,花粉、橘核各15g。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经前烦躁开始服药。如此反复治疗多年,至50岁后慢慢稳定安宁。本病临床多见,其病机为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所致,故尚可加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滋阴养血、平肝润燥药。 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笔者认为,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症,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原方桂枝之辛,大枣之寒,铅丹有小毒,故均弃之。 (五)柴胡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用。本方合小柴胡汤,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颇多效验,临床上用于阴虚瘦弱之体或更年期综合征的烦躁、失眠、惊悸等皆有良效。 【案五】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自述心慌不宁,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夜烦梦多,食纳差,脉间歇,每分钟2~3次不等,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西药,疗效不稳定。察其舌质偏红,苔黄白而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法半夏、黄芩、知母各10g,酸枣仁15g,炙甘草10g,茯苓20g,川芎6g,丹参15g,浮小麦30g。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剂后睡眠安稳,烦躁减,期前收缩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纳增加。继以上方隔日1剂,前后共服30剂,一切恢复正常。 本案属阴虚肝血不足,肝郁火化。妇人绝经期前后多有此症,有的症状较轻,有的严重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男性群体中亦有部分患者素体阴虚火旺,体质瘦弱,可以出现烦惊、心悸、失眠等症。究其病机,男女均为阴血不足、血不足以养肝,故而肝郁化燥,用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酸枣仁汤养阴血,加白芍、丹参等增强其滋阴养血的功效,能起到较好的除烦定惊之效。 (六)柴胡温胆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组合而成。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抑郁等症。 【案六】李某,女,16岁,中学生。学习成绩一贯优良。因家况不佳,逐渐精神委靡,少言寡语,烦躁失眠,幻听恐惧。月经前症状加剧,休学治疗,先西药镇静,住精神病院一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遂转中医治疗。症见:精神呆滞,两目直视,眼神不宁,少言寡语,夜寐不安,时而烦躁,甚则夜间出走,食纳少,大便不快,脉弦实稍数,舌苔黄白厚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黄芩10g,川黄连3g,法半夏、郁金各10g,茯苓15g,枳壳10g,竹茹15g,陈皮10g,菖蒲、远志各6g,虎杖15g,胆南星6g每日1剂,分2次稍凉服。 前方进10剂后,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食纳增加,夜能安睡,临经前情绪波动减轻,遂守原方加绿萼梅、合欢皮、夜交藤,或合甘麦大枣汤等,治疗近半年后复学,成绩逐渐上升,观察半年,病未复发。 柴胡温胆汤,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凡是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期前收缩、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病症,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冠心病、间质性肺炎,神经官能症、肝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众多疾病,只要符合肝郁化火、胆胃湿热的病机,在一定的阶段用之均能异病同治,取得明显的疗效。 (七)柴胡陷胸汤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胸胃的病症。如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嗽痰不爽,胸胁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案七】王某,男,52岁。平素有气管炎病史。近因感冒发热、咳嗽、胸痛而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经消炎、抗感染治疗1周,病情缓解出院。现症:咳嗽痰黄稠,胸闷胁痛,右侧胸背部均有湿啰音,呼吸不畅,低热37.5,大便不畅,夜烦少眠多梦,食纳差,口黏舌苔黄腻,脉弦滑偏数。拟方: 柴胡、太子参、黄芩、法半夏、花粉各10g,川黄连5g,全瓜萎20g,郁金10g,桑皮15g,生甘草5g,百部10g,白及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前方服5剂后,低热除,咳嗽减,胸痛好转,呼吸均匀,食纳、睡眠明显改善,舌薄润,脉弦数,守方进10剂,临床痊愈。 本案属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故用上方取效。此外,本方用于肺胃两者病变,如肺之痰热壅甚的,胸膜炎、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如胃之湿热中阻、肝胆气滞的,胃窦炎、胆汁反流、反胃、呕吐、呃逆等。随症加减,皆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八)柴胡泻心汤 小柴胡汤合泻心汤,共奏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之功效。症见烦躁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 【案八】谭某,女,35岁。自述精神郁闷,烦躁失眠多梦,腹胀气滞,胃脘至脐腹胀痞,大便稀溏,日三四次,肛门不爽,脉缓稍弦,舌苔黄腻。处方: 柴胡10g,党参10g,法半夏、黄芩各10g,黄连5g,干姜、枳壳、广木香各10g,炙甘草5g,神曲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进3剂,诸症悉减,大便成形,每日1—2次。继服2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 柴胡泻心汤的运用,病机重点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临床多用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肠炎、腹泻等,视其病位所在而加减,如病在肝胆加疏肝的郁金、川楝、青皮;如病在胃肠加理气的枳壳、木香、神曲等。 举凡伤寒学者尽人皆知:柴胡汤证下之,满而不痛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这里是指柴胡证误下,损伤脾胃,湿热中阻,气滞不畅,以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行气消痞治之。此间,正说明柴胡与泻心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一同属肝胆脾胃同病;其二,同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其三,病机重点在中焦,虽下并未损伤脾胃波及下焦,故而说柴胡不中与半夏泻心汤。笔者以为,凡是肝胆脾胃同病气机阻滞,姑论其下与不下,视其病症所在,用小柴胡合泻心汤,临床广泛运用,都有良好的效益。 (九)柴胡四逆散 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临床用于慢性肝炎、乙肝“三阳”以及肝硬化等病症,疗效稳定,且有平淡出奇之功。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对肝病患者脾胃健运、中焦振奋、恢复健康有直接的作用。 1.治急慢性肝炎: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陈皮、川楝、茵陈、虎杖等,对急、慢性肝炎退黄快,俟转氨酶下降后,酌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药,但养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更不能过早进补。 2.治乙肝“三阳” :以两对半1、3、5阳性为特征,应是包括在慢性肝炎之内。但临床上“三阳”的带菌者甚多,其治疗与转氨酶升高者有所不同。 一般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白花蛇舌、白马骨、忍冬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加怀山药、扁豆、白术健脾药,加谷芽、麦芽、炒内金化食药,加川楝、郁金等疏肝;酌加丹参、旱莲草、女贞子等滋阴活血。其中清热解毒药,可视病情选1一2味,不能过于苦寒;滋养肝阴药不可服之过早,可从舌象辨认其伤与否。服药以1一3个月为1疗程,每日1剂。阴转率较好。小孩比成年人更好。但有服2个月即转阴,或转为1、5阳性,也有转阴后半年又复出1、3、5阳
小柴胡汤退烧的原理
小柴胡汤是一种中药方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发热、寒热往来、头痛、胸胁苦满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是柴胡,具有清热解毒、和解鬼注、抵抗致热因子等药理作用。
小柴胡汤退烧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解毒作用: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发热是人体抵抗外界致热因子的一种保护反应,同时也可能是体内病理过程导致的炎症反应。
柴胡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 和解鬼注作用:小柴胡汤中的柴胡还具有和解鬼注的作用。
和解鬼注主要是指柴胡对冲犯上级分会在急性期具有作用,在急性期分会有充血、肿胀及炎性渗出现象,柴胡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从而起到和解鬼注的作用。
3. 抵抗致热因子作用:小柴胡汤中的柴胡还具有抵抗致热因子的作用。
致热因子包括病原体、炎症介质及内源性物质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导致体温升高。
柴胡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免疫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致热因子对机体的侵袭,从而起到抵抗致热因子的作用。
总的来说,小柴胡汤退烧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和解鬼注、抵抗致热因子的作用,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体温,达到退烧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退烧原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此外,由于退烧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症状,对于不同的个体和病因,小柴胡汤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药物或方剂进行应用。
在使用小柴胡汤退烧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和安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对比 作者:许舜清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20年第04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 目的:研究竹叶石膏汤与經方小柴胡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80例感冒后顽固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有着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方小柴胡汤 竹叶石膏汤 感冒后顽固性发热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Jingfang Xiaochaihu Decoction and Zhuye Shigao Decoction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fever after cold.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fever after col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y randomized control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modified Jingfang Xiaochaihu Decoction and Zhuye Shigao Decoct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7.50%, which was higher than 8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5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2.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modified Jingfang Xiaochaihu Decoction and Zhuye Shigao Decoction has a good effect on treating intractable fever after cold,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symptoms and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顽固性发热主要是指通过多种方式治疗发热,但7 d以上的时间其出现反复发热或发热不退的一种疾病[1]。经过临床各种检查顽固性发热病因不能确定,治疗措施多应用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退烧药物等,效果不理想[2]。经过实践表明经方退热有着独特的优势,经方泛指唐宋医家的传世名方及《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并且经方联合应用疗效显著,研究发现竹叶石膏汤联合经方小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比较显著[3],本文作者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感冒后顽固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诊断标准,起病急病程长,外邪入侵所致;(2)发热初期多伴有恶寒,发热体温大多数高达37.5 ℃~40.0 ℃;(3)经常规药物治疗后仍发热难以控制,且多于7 d仍发热不退,少数患者呈现退而复热的状况;(4)初期均有流涕、鼻塞、咳嗽等表证。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脑功能异常;(2)对经方过敏;(3)外伤及内分泌疾病。按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6~75岁,平均(45.1±5.8)岁;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8~77岁,平均(48.9±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對照组行基础常规方法治疗方式,包括应用抗生素、物理降温、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抗生素使用头孢克肟(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10950259),口服,50~100 mg/次,2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方药包括淮山药35 g,黄芩20 g,淡竹叶10 g,大枣15 g,生柴胡35 g,生石膏35 g,法半夏20 g,炙甘草15 g,炒神曲15 g,党参15 g,麦冬20 g,鸡血藤15 g。便秘者加瓜蒌仁20 g;胸闷、苔黄腻者加知母15 g,草果10 g,白豆蔻15 g,杏仁15 g,滑石25 g;怕冷、咽痒咳嗽者加蝉蜕15 g,生麻黄10 g,杏仁20 g;以水600 ml浸泡30 min煎煮2次,每次取汁300 ml混合后开始温服,每隔30分钟服用100 ml,体温下降到正常时改为每天早中晚3次各200 ml服用。不拘泥于1剂/d可以多剂药服用,叮嘱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两组患者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痊愈,治疗后呕吐、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正常;显效,治疗后呕吐、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正常;有效,治疗后呕吐、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有所好转,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无任何好转迹象甚至恶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热、口干、全身酸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复热+口干+全身酸痛)/总例数×100%。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及社会健康程度进行调查评分,各项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过多,超出正常的范围[3]。持续的高热对机体损伤较大,可以使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增加耗氧量促使脂肪代谢紊乱出现酮血症的表现,也可以出现胃肠道屏障功能失调、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持续高热必须及时有效得到救治[4]。中医理论认为顽固性发热是 感冒、温病的范围,致病是由于入里化热、外感六淫之邪所造成的[5-6]。应用经方竹叶石膏汤合小柴胡汤给试验组进行治疗,这两个药方属于中医经典的和解方剂常用于治疗发热性疾病,柴胡具有退热的作用,增大柴胡的使用量能够使退热的效果比较突显[7-10]。相关研究显示,生石膏、炙甘草、生柴胡、淡竹叶、党参、黄芩等具有抗炎的效用,党参还能够提高免疫力,解热镇咳祛痰的炙甘草,此方剂具有抗病菌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整体是一个扶正祛邪的好方子,体现了经方多用合方的应用原则[11-12]。本文作者选取80例感冒后顽固性发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得出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