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17
第一单元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1课时:《连加、连减》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11+57+19=()2. 16+27+37=()3. 21+12+34=()4. 30+30+30=()5. 60-47-7=()6. 49-10-9=()7. 50-10-10=()8. 79-22-20=()9. 89-12-15=()10. 71-7-18=()11. 50-20-20= ( )12. 53-10-11= ( )13. 54-9-20= ( )14. 60-30-20=()15. 96-45-20= ()解析和答案一、填空题1.【答案】872.【答案】803.【答案】674.【答案】905.【答案】66.【答案】307.【答案】308.【答案】399.【答案】6210.【答案】4611.【答案】1012.【答案】3213.【答案】2514.【答案】1015.【答案】31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基础练习一、计算1. 54-16-17=()2. 93-75+18=( )3. 32+49-17=( )4. 45-26+29=( )5. 85-37+28=( )6. 58-29+14=( )7. 16+24-15=( )8. 44+29-15=( )9. 55-39+11=( )10. 84-17-23=()11. 66-28-15=()12. 47-13-26=()13. 38+24-13=()14. 11+49-25=()15. 13+57-12= ()解析和答案一、计算1.【答案】212. 【答案】363. 【答案】644. 【答案】485. 【答案】766. 【答案】437. 【答案】258. 【答案】589. 【答案】2710. 【答案】4411. 【答案】2312. 【答案】813. 【答案】5214. 【答案】3515. 【答案】58第3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基础练习一、选择1.第一行摆15根小棒,第二行摆9根小棒。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一)”主要讲述了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例1和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例题、练习题和相关情境的PPT。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卡片等。
3.教学奖品:准备小奖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一个关于小猫和小狗的故事,它们一起摘水果,最后要分水果给小猫和小狗,让学生思考如何分配。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1和例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用加减法表示问题。
例如:例1,小猫摘了3个苹果,小狗摘了2个苹果,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例2,小猫和小狗一共摘了5个苹果,小猫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出示例3课件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反馈交流三种摆法(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二、巩固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比较(1)和(2)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内容涉及加减法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加减法,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启发他们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设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问题的规律,总结加减法的应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合作意识。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加减法应用的掌握程度。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应用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上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节课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也能够正确地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们在合作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例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示范、小组合作、实例分析等。
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例分析,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学生表现及改进方向在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对于加减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
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同时,在课后我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好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对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表示欢迎和肯定。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加减法,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运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本文档将按照教学流程进行分析,帮助您更好地为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
一、课堂导入1. 情境呈现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呈现引起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
例如:“小明在买水果,他先买了三个橘子,然后又买了两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水果?”2. 探究问题学生可以尝试通过手工模型或者教具展现出这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出加法的使用方法。
二、知识讲解1. 加法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童话故事或者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解释加法的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通过小学数学上的教材来讲解正式的定义和符号。
2. 加法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的运用,例如白板书写、板书演示、口语讲解等方式。
同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完成练习题,巩固加法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知识点巩固教师可以出几道简单的加法题目,来让学生巩固刚刚学习到的知识点,例如:“5+6=?”2. 生活应用教师可以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去思考,例如:“小明今天上午在家做作业花了20分钟,中午与朋友一起吃了饭,用了45分钟,那么小明今天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的方式将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简单概括出加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2. 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运算等方式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和延伸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数学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五、结语加减法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点,是学生后续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加减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我,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分物品时计算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能够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学课件:包括加减法的动画演示,实际问题的图片等。
2. 练习题:包括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题目和实际问题题目。
3. 计算器:用于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2个苹果,再给你3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结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练习,例如:“2+3=?”、“52=?”等,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买一支铅笔需要3元,买一块橡皮需要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实际问题的题目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目。
2. 设计一些自己的加减实际问题,并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加减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在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