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术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40.41 KB
- 文档页数:1
3.3.1 密切观察。
T AR术后DVT发生的高峰是全髋关节置换在术后1~4天内,而全膝关节置换最易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
术后小腿DVT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只有严密观察术后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情况,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若患肢突然肿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严密观察皮肤色泽、温度及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
测量大腿中下1/3处及小腿下1/3处的周径,1次/小时,并与健侧比较。
如患者感觉患肢有肿胀感、疼痛、活动后加重,周径明显增大,皮肤发绀、潮红、皮温增高,表明有可能发生DVT。
同时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等肺栓塞症状。
若同时伴有血压进行性下降,应高度怀疑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处理。
3.3.2 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
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凝血功能异常,以至血栓形成和肌张力升高不利于活动。
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则有助于落实护理计划,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
可用听音乐、看报、聊天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
对痛阈低的患者,必要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如使用硬膜外止痛泵、静脉止痛泵、肌注哌替啶等。
3.3.3 基本预防。
①体位的护理。
THR术的患者应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以防髋关节内收、外旋,使切口张力增大而致假体脱出。
术后抬高患肢时,注意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②麻醉作用消失即应鼓励并督促患者做患侧趾、踝、膝等关节早期主动、被动屈伸活动,抬高患肢,做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的向心性按摩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2小时10次。
③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1小时10次,做健侧肢体及上肢的屈伸、抬高、肌肉收缩等运动,以带动患侧及全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流淤滞。
鼓励患者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
3.3.4 机械方法。
穿有压力阶差的防血栓的长腿弹力袜,对足背、足跟有不同弹性,可产生由下到上的压力,适度压迫浅静脉,增加静脉回流量以及维持最低限度静脉压,防止下肢血栓形成。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尿道下裂修复术)尿道下裂(hypospadia)是胚胎期尿道沟从后向前闭合不全二造成的先天性畸形,根据尿道外口的位置,可将尿道下裂分为阴茎型、阴囊型及会阴型三大类。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道口位置异常,病人不能站立排尿,阴茎腹侧弯曲。
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阴茎矫正术,第二期尿道成形术。
一、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伤口换药(或与阴茎头肿胀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缺陷:与手术后卧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
二、观察要点1、阴茎局部血运情况(阴茎头是否充血、水肿、颜色是否发绀)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2、术前3日开始每日用肥皂水清洗阴茎冠状沟、阴囊皮肤各一次,并用络合碘棉球作局部擦拭。
3、病人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防止泌尿系感染。
术后护理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
2、减轻疼痛:用支被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及污染伤口的机会。
7岁以上病人遵医嘱给予口服雌激素,防止术后阴茎勃起,导致出血和疼痛。
3、观察血运,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阴茎局部情况,阴茎头充血、水肿、颜色发绀等提示血运不佳,应及时汇报医师给予处理。
每日用络合碘棉球擦拭尿道口两次。
4、预防感染,伤口感染是造成尿道成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预防。
术后第2日开始自会阴部向尿道口远端轻轻挤压,排出尿道内分泌物及脓液;用庆大霉素8万U浸润纱条,包裹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尿管固定,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拔除尿管后,鼓励病人自行站立排尿,观察尿出口和尿线。
6、减轻腹压,预防便秘与感冒咳嗽,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伤口愈合。
四、健康教育1、术后2-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2、出现排尿困难,及时门诊行尿道扩张。
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液引流护理的对比分析目的:对比和分析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液引流护理方式。
方法:选取我院今年收治的86例尿道下裂术后行尿液引流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3例,护理组给予多饮水,每隔2个小时挤压尿管连接管,维持管腔通顺,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即可。
结果:护理组患儿引流的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儿引流的有效率为62.79%,护理组的引流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有效率,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引流定时挤压管中管,可有效的降低引流管堵塞的现象,提高引流的有效率。
标签:尿道下裂;小儿;尿液引流;对比分析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先天畸形的疾病之一[1],尿道畸形对患儿的排尿和生殖功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临床表现为阴茎下弯、尿道口位置异常、包皮分布异常、系带缺如等等,为了避免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伤害,手术时最有效的可行手段。
我院在尿道下裂手术后实施了新的引流方法,采用尿道支架管放进引流管到膀胱引流,由于放入的引流管至小儿胃管,管的质地柔软较小,容易弯曲导致管道阻塞,所以每2个小时挤压尿管连接管,维持管腔通顺,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次试验中护理组的患者采用此种方法,疗效显著,详细情况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今年收治的86例尿道下裂术的患儿,年龄范围1岁-10岁,平均(4.5±0.5)岁,阴茎型有21例,阴茎头型有18例,冠状沟型有27例,阴茎阴囊型有20例。
所有患者均实施了游离包皮内板道成形术,尿道成形后人工尿道内置多侧孔F12脑室引流管及细硅胶管各1调座位尿道支架管,经脑室引流管内置入F6小儿胃管至膀胱引流尿液。
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表1,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分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与常规的术后护理,保持管腔的顺畅,在手术后的第三天给予3mL 0.25%的氯霉素眼药水对尿道支架管进行冲洗,,每天1-2次[2]。
小儿尿道下裂的术后护理马丽娟;马丽嘉【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01(24)2【摘要】尿道下裂是一种小儿尿路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我院采取阴茎双皮条尿道下裂、尿道成形一次修复术后这种复杂手术方法可在一期手术中完成,治愈率高达97%。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对护理要求就要更高。
因为尿道下裂是一种精细的手术,可因护理不当,患儿术后感染而使手术失败,引起尿瘘,为此,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rn体会:①术后常规使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②患儿术后一般不穿裤子,在拆线前均应卧床,故要保持床单清洁,术后使用铁架保护,在铁架上面放置一条长消毒巾,保持伤口清洁。
③患儿术后一般需耻骨上膀胱造瘘,置罩形管引流尿液,故按照放置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④在手术后数天内必须密切观察龟头血运。
如血运不好应考虑外层纱布是否包裹太紧或者其它手术中的原因。
⑤术后3天拆除外层纱布,保留尼龙纱。
观察伤口是否干燥,有无感染趋势。
可用0.5%灭滴灵注射液局部预防性用药。
⑥每日从阴茎根部向头侧轻轻挤压尿道分泌物、预防感染。
⑦术后7~10天拆除尼龙纱及阴茎皮肤缝线,此阶段有部分患儿由于术后渗血而结成血痂,阻塞尿道拆线困难,可用红霉素软膏涂于血痂表面,使血痂软化,易脱落。
⑧拔除膀胱造瘘管后,部分患儿第一次从尿道口排尿时,新的尿道由于尿液刺激可引起排尿疼痛,有的患儿可出现大汗淋漓,剧痛难忍。
此时应嘱病人多饮水,做好心理护理。
⑨术后若有便秘,则常规使用轻泻剂,应避免大便时用力过大,使切口裂开,导致出血。
⑩术后饮食应保证有一定的热量,注意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伤口愈合。
此种手术方法,术后护理得当,治愈率大大提高。
【总页数】1页(P93)【作者】马丽娟;马丽嘉【作者单位】桦川县妇幼保健院;佳木斯市结核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相关文献】1.10例小儿尿道下裂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J], 杨奇娟;曲文超2.改良型护理支架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 [J], 孟利霞3.舒适护理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J], 林碧芳;温文英4.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体会 [J], 郑元红;黄宝君5.浅析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J], 张瀚亓;张琳;刘晶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时尿道管形成障碍所致。
按尿道开口位置分 4 型:阴茎头型、阴茎体型、阴囊型、会阴型。
【临床表现】尿线细,自下无射程,排尿时打湿衣裤;阴茎勃起时向下弯曲。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家族史、遗传史。
2、评估患者尿道下裂的类型及排尿情况,评估会阴部皮肤有无湿疹或溃烂。
3、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了解心理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一、术前1、泌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术前3 日起即用肥皂水清洁阴茎、阴囊皮肤每日1 次。
二、术后1、见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及麻醉后护理。
2、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敷料。
尿液浸湿敷料,应及时更换。
3、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如有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阴茎局部血运,阴茎头充血、水肿、颜色发绀提示血运不佳,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4、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2500 ml,以达到自我冲洗的目的,进易消化、高纤维、高热量食物。
5、用支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并避免伤口污染。
术后给予雌激素应用,防止阴茎勃起而造成伤口疼痛和出血。
5、术后10-12 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站立排尿,观察排尿出口和尿线。
若排尿困难,通知医生尽早行尿道扩张术。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一)伤口感染病情观察:体温变化,检测生命体征,尿液颜色和性状及尿液检查结果。
护理:1、加强观察;2、鼓励病人多饮水,可起到内冲刷作用也有利于感染的控制;3、做好伤口及引流管护理;4、有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二)尿瘘病情观察:排尿通畅度,排尿形式有无改变。
护理: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
(三)尿道狭窄病情观察:能否自主排尿,有无排尿困难。
护理:通知医生及早行尿道扩张术。
心理安慰。
【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的临床护理分析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畸形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目前,尿道成形术已成为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进行尿道成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患儿的恢复和康复情况。
本文将从临床护理的角度对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的护理进行分析,以期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术前准备1. 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在进行尿道成形术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耐心的宣教工作,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和术后护理等内容。
并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儿及家属的情绪,使他们对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期。
2. 术前检查和准备:严格按照医嘱完成术前检查,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和病情变化,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 术前皮肤护理:术前对患儿阴部和腹部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术区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二、术中护理1. 术中监护: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全程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2. 术中协助: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器械的递送、患儿体位的调整、术中的护理操作等,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中安全措施: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如手术场的无菌操作、电刀的使用安全等。
三、术后护理1. 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儿需要被送往恢复室进行观察,对患儿术后的生命体征、尿量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的并发症。
2. 术后疼痛管理:在术后,患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疼痛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3. 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需要进行日常的换药和消毒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监测伤口的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伤口的并发症。
4. 患儿的卧床护理:术后的患儿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定时翻身、留意患儿的情绪变化,确保患儿的舒适和安全。
5. 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术后情况,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促进患儿的康复。
手术注意事项一、手术时间:11月份的第二周,11月14号(周三)办理住院,11月16号(周五)手术。
二、手术前准备事项:1、11月第一周准备齐手术及住院的东西(准备东西清单后面另附);2、提前联系手术医生,提前预定单人间;3、提前安排请假;4、手术前五天(10号开始)每天盐水浸泡会阴及阴茎,有论文说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与医生确认效果是否会更好点,论文同时要求手术前2天医护人员用碘伏清洗尿道口处,避免尿道口处感染,医生目前没说,不知提前2天住院是否会有,没有和医生问下是否需要;5、手术前2天住院争取让宝宝适应医院环境,为后期护理做好准备;6、手术前一般会用开塞露先排便,没有的话问下医生7、现在开始多给宝宝吃点有营养的东西,适当运动,避免感冒,这个月以宝宝为重点,其他都先放着。
三、手术后护理1、引流管:引流管的护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要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尽量保持引流管不弯曲、不受压,护士用胶布把管子固定在宝宝腹部时,要注意要求加强加固,千万不能掉落。
同时要密切观察引流管的流量多少,观察是否存在组织块,有空就着看。
手机定时每两个小时固定看一次尿袋和引流管,把尿袋的尿倒了,观察到两个小时内尿袋是否持续有尿,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不堵塞,管不受压。
必要时用本子记录防止遗漏。
宝宝吵闹时一定优先护住引流管,刚手术后尤为重要,在宝宝醒来前先固定好,做好准备。
引流管出问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皮肤护理:手术后观察阴茎是否有无肿胀、发紫现象。
同时保持手术地方周围的干净防止发生皮肤感染,衣服要多准备勤换,便便后要清洗干净,一直躺着流汗没有及时擦干也容易引起皮肤的感染,皮肤感染会影响伤口感染要注意。
手术五天后拆除纱布,需要用碘伏清洁皮肤及电磁波灯照射或红光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上次手术都没有,这次问下医生不然主动要求。
3、饮食:有文章指出手术当天不进食,第3天才开始排便防止创口感染,防止排便感染也是有点道理,到时可以和医生确认。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术前护理评估
1、健康史患者年龄、排尿习惯、生育史
2、身体状况评估患者尿道口开口有无异位,排尿是否异常,阴茎勃起是否下
弯阴茎发育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有无羞怯焦虑或恐惧,患者及家属是否了解治疗
方法
(二)术后护理评估评估患者有无焦虑或恐惧,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是否通畅,是否发生尿道狭窄
【护理问题】
1、焦虑与恐惧
2、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2、做好会阴皮肤护理
3、做好肠道准备
(二)术后护理措施
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卧床休息7天
2、术后6小时后进流食,肛门排气后有半流逐步进普食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或渗尿立即更换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口服雌激素抑制阴茎夜间勃起所致的切口疼
痛
6、做好管道及会阴护理
【健康教育】
1、半至一年内避免剧烈活动
2、防止重力对阴茎的挤压、撞击、摩擦等,避免损伤已愈合成形的尿道
3、尿道成形术后如有尿道狭窄应定期扩张。
尿道下裂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02T14:13:00.9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作者:朴今顺[导读] 其中以尿瘘最常见,其发病率可达15%~30%[1]。
做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延边大学医院住院登记室吉林延吉 133000
关键词:尿道下裂;术后护理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中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外报道男婴发病率分别为2~3% 发病率很高,多在出生时即被发现。
手术是唯一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常见的并发症有尿瘘、尿道狭窄、皮瓣感染坏死切口裂开等。
其中以尿瘘最常见,其发病率可达15%~30%[1]。
做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9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2个月~12岁不等,均为出生时发现尿道口异常、阴经下弯、尿流程喷洒状而尿湿衣裤,不能站立排尿,均采用尿道成形术。
术后55例一次愈合、24例二次愈合、术后尿瘘15例。
2.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检测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次,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2.2疼痛护理:疼痛及膀胱痉挛是尿道下裂常见的症状,疼痛常与术后创伤及膀胱痉挛有关,术后1~3天症状最明显,术后疼痛可在家长同意下使用止痛泵,同时给患儿讲故事,看儿童书,看电视节目等尽量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2.3引流管护理:一般术后带回膀胱造瘘管和再造尿道留置支架。
要保持膀胱造瘘管通畅。
由于小儿造瘘管比较细,容易被血块及尿液沉渣物阻塞,固需多挤压,保持引流管通畅。
如有不通畅,除检查尿管有无扭曲,受压等原因外,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使其保持通畅。
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袋不高于膀胱水平以防尿液逆流引起感染。
一般术后10~12天拔出尿道留置支架,术后3周拔出膀胱造瘘管。
2.4切口感染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是尿道下裂术后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
术后用支架托使会阴部祼露,切口可用弹力绷带均匀轻加压包扎,包扎时压力需适中,不要过大,以防止新尿道坏死。
敷料一般2~3天拆除。
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若有痂皮或血痂形成,应用盐水纱布湿敷后除去,若发现创面感染应早拆除缝线。
新尿道口每天用碘伏消毒2次,消毒后用磁疗灯照射15~20分钟,可促进切口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2.5饮食的护理:术后第二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高营养饮食,以保证充足的营养需求,营养状况差的患者可静脉补充营养,还要提供足够的纤维素、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大便的通畅,防止排便用力而导致支架管周围漏尿及增加吻合口张力而引起伤口裂开影响伤口愈合,多饮水能达到内冲洗作用,以利于膀胱造瘘管保持通畅。
避免进食牛奶及豆制品以防腹胀、便秘。
便秘患儿可适当口服缓泻剂或开塞露纳肛。
2.6排尿护理:膀胱造瘘管2周后开始夹闭,由新尿道试排尿观察是否通畅及射程情况,注入生理盐水100~300毫升,然后让患者站立排尿,最初排尿时疼痛,要鼓励患儿勇敢面对排尿,注意观察再造尿道排尿是否通畅、尿线是否粗、尿线有无下斜、有无狭窄及漏尿能否站立排尿。
夹管1周后排尿情况良好可拔出造瘘管。
3 出院指导
3.1注意保持会阴部温暖防止因皮瓣遇冷收缩而导致排尿困难,每日温水坐浴、勤换内裤、保持会阴及外生殖器清洁。
注意观察尿线粗细的变化,如果尿线逐渐变细,并出现排尿困难及时就诊。
3.2以发生尿瘘的患者及家属讲解尿瘘发病率15~30%,尿瘘处理需术后半年瘢痕组织软化、血液供应恢复后再行修复术。
小的尿瘘有尿液引流通畅情况下有自愈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5
[2] 唐守贤.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吉林医学.2009.30.4。